『壹』 有誰知道蠟療文化的起源啊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做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經歷代中醫人創新、實驗、總結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八大治法,並使用中葯、針灸、推拿、按摩、拔罐、蠟療、刮痧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蠟療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世紀,由著名藏醫學家宇妥•元丹貢布所著的《四部醫典》中記載。
『貳』 蠟療的歷史是什麼紫德堂的中葯蠟療有什麼文化呢
蠟療是一種利用加熱的蠟敷在患部,或將患部浸入蠟液中的理療方法。蠟療有著悠久的歷史。《本草綱目》中曾有記載:「……用蠟二斤,於悉羅中熔,捏作一兜鍪,勢可合腦大小,搭頭致額,其病立止也。於破傷風濕、暴風身冷、腳上凍瘡……均有奇效。」
原理 蠟熱容量大,導熱率低,能阻止熱的傳導;散熱慢,氣體和水分不易消失。蠟療時,其保溫時間長達1小時以上。蠟具有可塑性,能密貼於體表,還可加入一些其他葯物協同進行治療。此外蠟中的有效成分,還有促進創面的上皮再生的作用。現代蠟療技術是把中葯與蠟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可加強細胞膜通透性,減輕組織水腫,產生柔和的機械壓迫作用,使皮膚柔軟並富有彈性,能改善皮膚營養,加速上皮的生長,有利於創面潰瘍和骨折的癒合,還具有鎮痛解痙作用。
作用 溫熱作用 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炎症、鎮痛。
機械作用 消除腫脹、加深溫熱作用、松解粘連,軟化瘢痕。
化學作用 石蠟中的化學成分能刺激上皮組織生長,有利於皮膚表淺潰瘍和創傷的癒合。
紫德堂是中國知名中醫葯品牌之一,以「傳承祖國自然醫學, 推行健康綠色療法」的理念為宗旨、匠心傳承中醫葯文化,打造高端健康產業品牌。
科研助推發展,品質締造口碑。紫德堂人堅持以人為本,德行天下的原則,奉行客戶至上,服務至上的理念,發展健康產業,光大中醫葯文化,福澤天下眾生。不斷為弘揚祖國中醫文化。
『叄』 大理至黑領叨桿子是什麼顏色呢
您好,大理至黑領叨桿子的顏色是黑色。它是一種傳統的中國古典文化,起源於明朝,歷史悠久。它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也是一種文化象徵。大理至黑領叨桿子是一種經過漫長時間演變而成的傳統文化,它的顏色是黑色,它的形狀是圓柱形,上面有一個圓形的環,環上有一個小圓孔,可以放置一根細繩,細繩上有一個小鈴鐺,可以發出悅耳的鈴聲。大理至黑領叨桿子的顏色是黑色,它的外觀比較簡單,但是它的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
『肆』 水東宋氏土司文化的起源發展,主要是發展,字數越多越好
水東宋氏土司,號稱明代貴州四太土司之一。因為長期統治今鴨池河以東(今貴陽地區及龍里、貴定等地)而得名,由於其衙署長期在洪邊寨(今烏當區新添寨鎮),又名洪邊宋氏,又由於元末明初任貴州宣慰使職,故而又稱宣慰宋氏。
據開陽縣文物管理所的何先龍考證,水東宋氏原籍鎮州(今河北正定),隋代隨軍人黔。隋末唐初成為西南著名土著大姓,公元620年,置蠻州於巴江縣(今開陽縣),以宋氏大姓為蠻州刺史和巴江縣令,號稱蠻州宋氏,即為水東宋氏前身。
唐末五代時,烏蠻攻佔蠻州等地,蠻州宋氏被逐出蠻州。北宋初,真定(即正定)人宋景陽奉命征戰都勻、蠻州等處,將烏蠻逐出蠻州,宋廷隨後設置大方谷落(土語「蠻州」)總管府,以宋景陽為都總管,宋景陽即為水東宋氏始祖。元代,宋氏後裔宋隆濟因不滿元朝暴政,於1301年(元太德五年)7月起兵抗元,附近各族人民紛紛起義響應,抗元隊伍多次擊敗元軍,控制了新添(貴定)、播州(遵義)、水西(畢節一帶)、烏撒(今威寧)、烏蒙(雲南昭通)、普安(今盤縣)等廣大地區。1302年,元軍採用各個擊破策略將蛇節等其他義軍鎮壓下去,但宋隆濟退至藺州水東(今四川敘永一帶)堅持抗元斗爭。1304年,宋隆濟被其侄宋阿重出賣,被生擒獻於元朝,抗元運動最後失敗。宋阿重則受任為順元宣撫同知,設衙署於同知衙(今雙流鎮白馬村同心),同知衙即由此得名。自此,宋阿重取代宋隆濟統治水東,不久升宣撫使,率章政事,卒後贈貴國公,謚忠宣。子孫世襲直至明末被革除止。
明初,宋阿重孫宋欽與水西靄翠歸附明朝,明朝以二人同為貴州宣慰使,明令二人同遷貴州城,明確安氏冶水西十五則溪,宋氏治水東十二馬頭。當時由於貴州安、宋、田、楊四大土司勢力強大,鼎足而立,明王朝便加快了建立貴州省的步伐。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明朝大軍三十萬取道貴州平定雲南時,即留重兵駐守貴州,於次年設置了最高地方軍事機關貴州都指揮使司。1425年,宋氏土司主動將衙署由貴州城遷往城郊的洪邊寨,以實際行動地支持明王朝在貴州省加強統治。
1484年,宋昂長子宋然襲任貴州宣慰使職,1621年宋萬化襲土司職為明代十八任土司。次年,宋萬化隨水西安邦彥反叛,先攻下龍里,繼又參與圍攻省城貴陽。1623年在羊場大塘被擒斬,其子宋嗣殷擅襲土司職又叛,後明軍攻破宋氏老巢洪邊寨,宋嗣殷將衙署遷楊黃寨(今開陽縣城),1630年又被擒斬。明朝於1631年革除宋氏土司職,以其所轄水東十二馬頭地置開州(今開陽縣城),結束了水東宋氏對水東地區長達千餘年的統治。
水東宋氏的形成
水東宋氏原籍鎮州(河北正定),隋代入黔。隋末唐初成為西南著名大姓,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置蠻州於巴江縣(開陽縣),以宋氏大姓為蠻州刺史和巴江縣令。號稱蠻州宋氏,即為水東宋氏前身。唐德宗統治期間(780~804)蠻州刺史宋鼎曾兩次朝見並貢硃砂等方物。唐末五代時,烏蠻攻佔蠻州等地,蠻州宋氏被逐出蠻州。北宋初,真定(正定)人宋景陽奉命征都勻、蠻州等處,將烏蠻逐出蠻州,宋廷設置大萬谷落(土語「蠻州」)總管府,以宋景陽為都總管。
南宋時,宋永高勢力強大,先後攻下谷龍(龍里谷龍鄉)、新添(貴定)等地,雄據一方。宋朝於1209年(宋寧宗嘉定二年)命宋永高為貴州經略安撫使,並遷居矩州(貴陽),從此矩州改名為貴州,並作為正式行政區劃名稱沿用至今。
宋永高奠定了水東宋氏的雄厚基礎。宋末,由於羅施鬼國鬼主(水西安氏)勢力強盛,與宋氏不時相爭,宋朝便明確劃分水東、水西地段,並明令宋氏治水東,水東宋氏初步形成,到明初更明確宋氏治水東十二馬頭地,水東宋氏正式形成。
宋隆濟領導的元代西南地區最大規模抗元運動
元代,順元(貴陽地區)曾發生過西南地區最大規模的抗元運動,而抗元運動的發起人和領袖則是水東宋氏土官宋隆濟。宋隆濟(?~1304),元代水東(開陽縣)人。元初任雍真葛蠻(今開陽縣雙流境)土官,因不滿元朝暴政,於1301年(元大德五年)7月起兵抗元,附近各族人民紛紛起義響應,先後攻下雍真等處總管府(開陽縣城)和底窩紫江等處總管府(今禾豐鄉馬頭寨),繳獲「雍真等處蠻夷管民官印」(現藏於黔西文管所),繼又攻下貴州(貴陽),殺死知州張懷德。
同年9月,水西奢節起兵響應,元廷震動,抗元隊伍多次擊敗元軍,控制了新添(貴定)、播州(遵義)、水西(畢節一帶)、烏撒(威寧)、烏蒙(雲南昭通)、普安(盤縣)等廣大地區。元朝急調四萬大軍前往鎮壓。1302年,元軍採用各個擊破策略將蛇節等其他義軍鎮壓下去。但宋隆濟退至藺州水東(今四川敘永一帶)堅持抗元斗爭。1304年,宋隆濟被其侄宋阿重出賣,被生擒獻於元朝,抗元運動最後失敗。宋阿重則受任為順元宣撫同知,設衙署於同知衙(開陽縣雙流鎮白馬村同知衙),同知衙即由此而來得名。自此,宋阿重取代宋隆濟統治水東,不久升宣撫使,平章政事,卒後贈貴國公,謚忠宣。子孫世襲直至明末被革除止。
『伍』 重慶四大特色是什麼
1、重慶小面
重慶小面,是重慶四大特色之一,歸屬於重慶麵食的一類。是一款發源於重慶的一種特色傳統小吃,屬於重慶小吃。重慶小面是重慶麵食中最簡單的一種。重慶面是作為南方人的重慶市民普遍接受的傳統麵食,因其獨特口感,以辣聞名,近年來全國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