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洛陽歷史簡介 洛陽歷史介紹
1、洛陽位於河南西部,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陽而得名。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
2、夏太康遷都斟 ,商湯定都西毫;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相襲,共十三個王朝。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隋唐時人口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盛極一時。
3、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西周初期,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洛陽是其中心,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唐大運河上,舳艫相接,帆影聯翩,從洛陽東達於海,西至關隴,南下蘇杭,北朔幽燕。
4、以洛陽為東端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 洛陽是文化的讀本。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從此,周公「制禮作樂」,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
5、班固在這里寫出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司馬光在這里完成了歷史巨著《資治通鑒》,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曾雲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6、以洛陽城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歷史上被稱為「河南」,與「河東」、「河內」相對應,是華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動中心。自從有歷史記載以來,洛陽城一直是這一地區的政治中心。西周時期,周成王時周公營雒邑,此為成周城所在,是西周王朝的東都,直屬於周天子。
7、東周時期,雒邑為首都,其餘大體和西周時期相同。 戰國時期,雒邑改稱雒陽,秦置三川郡,郡治雒陽,轄今三門峽市(除靈寶外)、洛陽市(欒川西部除外)、鞏義市、滎陽市、鄭州市區、中牟縣、原陽縣。西漢時期,此地區東部為東都洛陽為中心的河南郡,西部屬弘農郡。
8、從這一時期開始,「河南」正式成為行政區劃中的一個地理名詞,直到清朝。在這兩千多年的歷史里,「河南郡」、「河南尹」或者「河南府」一直特指此以洛陽為中心的地區。此時的河南郡,轄今偃師市、孟津縣、鞏義市、滎陽市、鄭州市區、中牟縣、新鄭縣、新密市、原陽縣。
2. 洛陽的歷史
洛陽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先後有東周、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後梁、後唐、後晉共11個王朝在此建都或陪都近900年,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較長的城市之一。洛陽在明清時期為河南府治,民國時期設有專員公署,1948年置洛陽市,但為縣級市屬洛陽地區管轄,1956年升為地級市(省轄市)。
洛陽建都年表 朝代 名稱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時間
夏* 斟鄩 偃師二里頭 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 前2070年—前1600年
商 西亳 偃師屍鄉溝 商湯、外丙、仲壬、太甲等 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洛邑、成周 瀍河兩岸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 前1046年—前771年
東周 洛邑 王城(澗河兩岸) 平王至赧王,共25王 前771年—前256年
西漢 雒陽 漢魏故城 高祖 前202年—前199年
東漢 雒陽 漢魏故城 光武帝至獻帝,共12帝 25年—190年
曹魏 洛陽 漢魏故城 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西晉 洛陽 漢魏故城 武帝至愍帝,共4帝 265年—313年
北魏 洛陽 漢魏故城 孝文帝至孝武帝 共七帝 493年—534年
隋 東都、東京 隋唐故城 煬帝、恭帝 606年—618年
唐 洛陽宮
東都
神都-武則天
東京
隋唐故城 高宗、武後、中宗、玄宗、昭宗、哀宗 六帝 657年—908年(其間都洛40餘年)
後梁 西都 隋唐故城 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913年
後唐 東都 隋唐故城 庄宗、明宗、閔帝、末帝 923年—936年
後晉 西京 隋唐故城 高祖 936年—938年(約2年)
民國 洛陽 今洛陽市 1932年
* 夏朝現僅有史料記載尚未有考古驗證。更詳細研究請參考夏商周斷代工程。
表格內容參考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簡介
3. 求洛陽歷史簡介
洛陽是國務院首批頌的歷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洛陽地處河南西部,橫跨黃河中游兩岸,有近5000年歷史,現轄1市6區8縣,總面15,208平方公里,總人口607萬,市區面積544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30萬。洛陽素稱、「九朝古都」,據考證,行後有夏、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13個王朝在此設立國都,建都史長達1529年,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古都。在隋唐盛世,洛陽人口百萬,成為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 洛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著深厚的古文化底蘊。以「河圖洛書」代表的河洛文化被奉為「人根之祖」、「人文之祖」。東周禮樂成為古代社會的重要典章制度。道學創始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理學光大於此。地動儀、渾天儀、候風儀在此發明。《漢書》在此修成,魏晉文學在此興盛,我國古代科技、教育、文學、歷史、哲學、等許多重大成就,都是在洛陽取得的。作為長期輝煌鼎盛的古盛的古都和經濟、文化中心,歷史給洛陽留下了都城遺址、寺廟、石窟、墓葬碑碣等豐厚燦爛的文化遺產。境內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53處,市縣級650處。沿洛河排列的夏、商、周、漢魏、隋唐五大都城遺址舉世罕見,被譽為「五都薈洛」。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有「釋源」、「祖庭」之稱。邙山遺存著東周以來諸朝皇陵形成的中國最大的古墓葬群,已出土珍貴文物40餘萬件,建有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館。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也使洛陽成為海外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的熱點地區。伊洛盆地風光旖旎,名山環抱,自然景觀多姿多彩。北有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及小浪底水庫旅遊區,南有五嶽之一的嵩山和國家森林公園白雲山、花果山,造化神奇的雞冠山溶洞被譽為北國第一溶洞。洛陽牡丹天生麗質、雍容華貴、名甲天下,已有1500年的栽培史,現有500多個品種。每年穀雨前後,「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花海人潮,流光溢彩,萬人空巷,蔚為壯觀.1983年以來,市政府興辦的一年一度的牡丹花會,以其獨具的神韻和魅力,吸引了無數中外客商和遊人。優美的自然風光與悠久的歷史文化相映生輝,使旅遊業成洛陽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4. 洛陽的歷史是什麼
洛陽的歷史如下:
五六千年以前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聚居,從東周起,歷東漢、曹魏、本晉、北魏(孝文帝以後)、隋(煬帝)、唐(武後)、後梁、先後有九個朝代都建都於此。秦國初年,身為秦國宰相的呂不韋被封為洛陽十萬戶侯,他大肆修建洛陽,洛陽逐漸繁華。東漢光武帝劉秀即位後,正式遷都洛陽,在洛陽城內廣建宮殿和台、觀、館、閣。
特點
洛陽是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洛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先後共有105味皇帝在這里建立都城,這里不僅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還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洛陽最負盛名的是」國花「牡丹,洛陽被譽為」牡丹花城「。牡丹和洛陽的淵源可以追溯到隋朝時期,在唐朝時期洛陽對牡丹的培育便已經趨於成熟了。
5. 作為十三朝古都的洛陽,它的歷史文化底蘊究竟有多厚重
洛陽是一個在我國歷史上很重要一座城市,從古代到現在洛陽城一直沒有丟失自己文化。
洛陽城有五千年歷史文明,四千多年城市歷史,一千五百年建都歷史,還是華夏文化發祥地之一。
因為牡丹花仙子抗旨,王母娘娘就把牡丹花打入洛陽苦寒之地。結果牡丹花到季節後來得十分漂亮,在洛陽成為一枝獨秀!
洛陽為把牡丹作為城市之花,這個雖然是神話故事,可是代表洛陽在古代有太多故事。
洛陽也好,長安也好,他們經歷歷史變化,城市裡面也在變化,只會越來越好。
希望他們歷史痕跡不會消失,歷史上文明和傳奇故事也不會消失。
6. 洛陽文化有哪些
洛陽文化有龍門石窟、白馬寺、洛陽牡丹、關林、洛陽片區大遺址群、洛陽水席
1、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是國家AAAAA級景區,位於中國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公里處伊水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開鑿於北魏中期至北宋的四百餘年間。
2、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
洛陽白馬寺為中國第一古剎,是世界著名伽藍,乃佛教傳入中國後官辦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譽為「釋源」、「祖庭」。白馬寺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3、國花——洛陽牡丹
洛陽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富麗堂皇,寓意吉祥富貴、繁榮昌盛,是華夏民族興旺發達、美好幸福的象徵。洛陽牡丹栽培歷史始於隋代,唐代是其鼎盛時期,至宋代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說。
4、忠信仁義——關林
關林相傳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前為祠廟,後為墓冢,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南7公里的關林鎮。關林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依伊水清流,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是我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國家4A級旅遊景區。
5、洛陽片區大遺址群
洛陽片區大遺址群,包含了自夏商至隋唐三千年中華文明與文化起源和發展階段的大規模遺存,價值突出,分布密集,規模宏大。分布在洛河沿岸的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五大都城遺址,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興衰。
6、洛陽水席
洛陽水席是洛陽一帶特有的傳統名吃。特點是有葷有素、選料廣泛、可簡可繁、味道多樣,酸、辣、甜、咸俱全,舒適可口。洛陽水席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水水;二是熱菜洛陽水席吃完一道,撤後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
7. 洛陽歷史是什麼
洛陽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歷史上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
洛陽市有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等五大都城遺址。截至2019年3月,洛陽市共有龍門石窟、漢函谷關、含嘉倉等3項6處世界文化遺產;2019年末,洛陽市共有A級旅遊景區82處,其中4A級以上景區30處。
洛陽市有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河洛文化旅遊節等節日活動。洛陽市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
相關信息:
洛陽市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復雜,其中山區45.51%,丘陵40.73%,平原佔13.8%,周圍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多座山脈。
洛陽市位於豫西地區與東秦嶺褶皺系,地勢西高東低,有伏牛、外方、熊耳及崤山四大山脈。伏牛山自西南橫貫南部,外方山為東南屏障,熊耳山自西南斜貫中部伸向東北,崤山位於西部。
伏牛山海拔1500-2000米;外方山為伏牛山分支,海拔600-1000米;熊耳山海拔1500-2000米,為伊、洛河分水嶺;崤山海拔1200-1800米,境內最高點為海拔2212.5米的伏牛山主峰老君山。
8. 關於洛陽古都文化的特點
洛陽城位於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謂「陽」,故名洛陽,又稱洛邑、神都。境內山川縱橫,西靠秦嶺,東臨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據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關都邑,八面環山,五水繞洛城」的說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勝甲於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稱。
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後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十三個正統王朝在洛陽建都,擁有1500多年建都史,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時最長、跨度最大的城市,「普天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並雄」。先後100多個帝王在這里指點江山,因此有「千年帝都」之稱,與西安、南京、北京並列為中國四大古都。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洛陽則是這個搖籃的中心。洛陽因它居天下之中,易守難攻。所以,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眾多的王朝先後在此建都。洛陽素以「九朝古都」聞名中外。
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武則天定都的城市,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法定命名為神都的城市,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源頭與核心,河圖洛書在此誕生,儒、釋、道、玄、理肇始於此。絲綢之路與隋唐大運河在此交匯,中國的國名便源自古洛陽,國花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世人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陽有著數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從夏朝開始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陽指點江山。洛陽是我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的城市。是我國建都時間最早,時間最長的城市。
洛陽歷史曾用名或別名,斟鄩、西毫、洛邑、洛師、成周、王城、雒陽、神都、京洛、洛京、中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
洛陽,立河洛之間,居天下之中,既稟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氣,也具南國水鄉嫵媚風流之質。開天闢地之後,三皇五帝以來,洛陽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為天人共羨之神都。洛陽代表最早的中國,也是最本色的中國、最淵深的中國。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流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堯、舜、禹等大仙居住於此。同時,洛陽也是中國3000多年文明的帝都王城,華夏,中華,中土,中原,中州等稱謂均源自於古老的洛陽城和河洛文明。1960年在洛陽偃師夏都「二里頭遺址」的上層發現一處規模宏大的宮殿基址。
9. 洛陽文化底蘊
洛陽是一個在我國歷史上很重要一座城市,從古代到現在洛陽城一直沒有丟失自己文化。洛陽城有五千年歷史文明,四千多年城市歷史,一千五百年建都歷史,還是華夏文化發祥地之一。洛陽和長安都是歷史上名城,有著很多故事,有很多神奇色彩。洛陽有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說,隋唐大運河中心點,夏朝,商朝,西周都在這里建立自己都城。夏朝初年禹劃分九州大地,洛陽就是夏朝都城,主要活動中心點位置。商朝建立後,選擇西毫為自己都城,西周也在這里建都城,改為洛邑。秦朝年間,在洛陽建立三川郡,也將都城設立在洛陽。漢高祖建立漢朝之初,就建立在洛陽為都城,後來遷都去了長安。漢光武建武元年,劉秀又定都去了洛陽,改為雒陽。直到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陽後,才又改回洛陽。在歷史上洛陽有太多朝代更迭,每個朝代在洛陽里都發生不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