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湘菜都有什麼文化

湘菜都有什麼文化

發布時間:2023-02-17 15:11:10

① 長沙人的飲食習慣與飲食文化,有哪些

長沙人不就是湖南。湖南湘菜啊。 所以湘菜的特徵就基本概括了長沙人的習慣和飲食文化。 一般說來,湖南飲食風俗主要有以下特徵:
1、在湖南,「吃」具有比較豐富的社會意義。首先在人們的婚嫁喪娶這類大事中,總是以吃作為其重要內容。結婚稱「吃喜酒」;死了人,俗稱「吃肉」;添了人口,一定要吃「滿月」;過生日,則要吃荷包蛋,吃「壽面」。其次,「吃」也是人們重要的社交手段之一,朋友、熟人見面,第一句問候常常是:「吃了飯嗎?」去朋友家做客,能夠吃到10樣或12樣菜,就意味著受到了主人最熱情的款待。
2、在湖南,由於地理、氣候等方面的原因,絕大部分地區種植水稻,人們日常飲食以大米為主食。但在少數山區,特別是湘北山區的一些地方,種植旱糧作物,只能以玉米、紅薯、馬鈴薯等為主食。近年來,這些地區經濟逐步發展,生產烤煙或葯材,賣給國家可以換回大米,所以逐漸也以大米和玉米為主食了。紅薯、馬鈴薯逐漸從主食中分離出來而成為製作澱粉類食品、釀酒、曬乾菜等的原料或養家畜的飼料。在湖南,無論城市鄉村,人們都是一日三餐。所不同的是,城市中,早餐比較隨便,一天之內最重晚餐,一周之內最重周末的飲食。鄉村中,一天三餐無明顯差別,每逢農歷節日或節氣,在飲食上一般要比城市來得隆重。一年之內,最重春節前後的飲食。此外,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根據季節時令來製做一些腌菜、乾菜、泡菜、酢菜、臘菜。每逢客至,總要端上桌來顯示主婦的手藝和持家能力。
3、不分男女老幼,普遍嗜辣。無論是平日的三餐,還是餐廳酒家的宴會,或是三朋四友小酌,總得有一兩樣辣椒菜。
據說辣椒原產於南美洲熱帶地區,明末傳入中國。湖南地理環境上古稱「卑濕之地」,多雨潮濕。辣椒有禦寒法風濕的功效;加之湖南人終年以米飯為主食,食用辣椒,可以直接刺激到唾液分泌,開胃振食慾。吃的人多起來,便形成了嗜辣的風俗。湖南人吃辣椒的花樣繁多。將大紅椒用密封的酸壇泡,辣中有酸,謂之「酸辣」;將紅辣、花椒、大蒜並舉,謂之「麻辣」;將大紅辣椒剁碎,腌在密封壇內,辣中帶咸,謂之「咸辣」;將大紅辣椒剁碎後,拌和大米乾粉,腌在密封壇內,食用時可干炒,可攪糊,謂之「胙辣」;將紅辣椒碾碎後,加蒜籽、香豉,泡入茶油,香味濃烈,謂之「油辣」;將大紅辣椒放火中燒烤,然後撕掉薄皮,用芝麻油、醬油涼拌,辣中帶甜,謂之「鮮辣」。此外,還可用干、鮮辣椒做烹飪配料,吃法更是多種多樣。尤其是湘西的侗鄉苗寨,每逢客至,總要用干辣椒燉肉招待。勸客時,總是殷勤地再三請吃「辣椒」,而不是請吃「肉」,可見嗜辣之甚。近年來,湖南菜頗受歐、美、東南亞地區顧客的歡迎,尤以美國及加拿大人喜食味濃、香、鮮、辣的湖南菜。在美國,有的湘菜館門前懸掛畫有大紅辣椒的牌子,上書湖南辣椒,館內女招待的圍裙上,也綉著大紅辣椒。
4、湖南人愛吃苦味。據文獻記載,其淵源可追溯到先秦。《楚辭·招魂》中有「大苦咸酸,辛甘行些」的詩句。這里的「大苦」,據說就是豆豉。那麼這種由豆類加工而成的調味品,已有2000 多年的歷史了。至今,湖南人還有愛吃豆豉的習慣,如「瀏陽豆鼓」,就是地方名優特產之一。其它如苦爪、苦蕎麥,也都是湖南人所喜愛的食湘俗嗜苦不僅有其歷史淵源,而且有其地方特點。湖南地處亞熱帶,暑熱時間較長。祖國傳統醫學解釋暑的含義是:天氣主熱,地氣主濕,濕熱交蒸謂之暑;人在氣交之中,感而為病,則為暑病。而「苦能瀉火」、「苦能燥濕」、「苦能健胃」。所以人們適當地吃些帶苦味的食物,有助於清熱、除濕、和胃,於衛生保健大有益處。縱觀湖南的地勢地貌,湘北多為湖區,湘西南多為山區,湘中則為典型的丘陵地帶。這種地域上的差異,導致了湖南各地飲食風俗的多樣性。我們把它劃為三個食風區,即湘西食風區、湘中南食風區和湘北食風區。

② 湘菜有什麼文化

湖南省,位於中南地區,長江中游南岸。這里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四季分明,自然條件優厚,利於家、牧、副、漁的發展,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史記》中曾記載,楚地「地勢饒食,無飢饉之患」。長期以來,「湖廣熟,天下足」諺語,更是廣為流傳。湘東南為丘陵和盆地,農牧副漁都很發達。湘西多山,盛產筍、蕈和珍野味。豐富的物產為飲食及湘西山區的筍、蕈和山珍野味。在長期的飲食文化和烹飪實踐中,湖南人民創制了多種多樣的菜餚。據考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長沙地區就能用獸、禽、魚等多種原料,以蒸、熬、煮炙等烹調方法,製作各種款式的佳餚。隨著歷史的前進,及烹飪技術的不斷交流,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種地方風味為主的湖南菜系。具有以下特點:一、刀工精妙,形味兼美。湘菜的基本刀法有十六種之多,具體運用,演化參合,使菜餚千姿百態變化無窮。諸如「發絲百頁」細如銀發,「梳子百頁」形似梳齒,「溜牛裡脊」片同薄紙,更有創新菜「菊花魷魚」、「金魚戲蓮」,刀法奇異形態逼真,巧奪天工。湘菜刀工之妙,不僅著眼於造形的美觀,還處處顧及到烹調的需要,故能依味造形,形味兼備。如「紅煨八寶雞」,整雞剝皮,盛水不漏,制出的成品,不但造型完整俊美,令人嘆為觀止,而且肉質鮮軟酥潤,吃時滿口生香。 二、長於調味,酸辣著稱。湘菜特別講究原料的入味,注重主味的突出和內涵的精當。調味工藝隨原料質地而異如急火起味的「溜」,慢火浸味的「煨」,選調味後製作的「烤」,邊入味邊烹制的「蒸」,等等。味感的調攝精細入微。而所使用的調味品種類繁多,可烹制出酸、甜、咸、辣、苦等多種單純和復合口味的菜餚,湖南還有一些特殊調料,如「瀏陽豆豉」、「湘潭龍牌醬油」,質優味濃,為湘菜增色不少。湘菜調味,特色是「酸辣」,以痘為主,酸寓其中。「酸」是酸泡菜之酸,比醋更為醇厚柔和。辣則與地理位置有關。湖南大部分地區地勢較低,氣候溫暖潮濕,古稱「卑濕之地」。而辣椒有提熱、開胃、去濕、驅風之效,故深為湖南人民所喜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地區性的、具有鮮明味感的飲食習俗。 三、技法多樣,尤重煨。湘菜技法早在西漢初期就有羹、炙、膾、濯、熬、臘、濡、脯、菹等多種技藝,經過長期的繁衍變化,到現代,技藝更精湛的則是煨。煨在色澤變化上又分為「紅煨」、「白煨」,在調味上則分為「清湯煨」、「濃湯煨」、「奶湯煨」等,都講究小火慢,原汁原味。諸如「組庵魚翅」晶瀅醇厚,「洞庭金龜」汁純滋養等,均為湘菜中的佼佼者。 </SPAN></SPAN>湘菜,是我國歷史悠久的一個地方風味菜。湖南地處我國中南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湘西多山,盛產筍、蕈和山珍野味;湘東南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漁發達;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稱"魚米之鄉"。在《史記》中曾記載了楚地"地勢饒食,無飢饉之患"。 據史書記載,湘菜的兩漢以前就有。到西漢時代,長沙已經是封建王朝政治,經濟和文化較集中的一個主要城市,特產豐富,經濟發達,烹飪技術已發展到一定的水平。1974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古墓中,發現了許多同烹飪技術相關的資料。其中有迄今最早的一批竹簡菜單,它記錄了103種名貴菜品和燉、燜、煨、燒、炒、熘、煎、熏、臘等九類的烹調方法。唐穴時期長沙又是文人薈萃之地。到明清時期,湘菜又有了新的發展,並列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湘菜是由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種地方風味為主組成。湘江流域的菜以長沙、衡陽、湘潭為中心。它的特點:用料廣泛、製作精細、品種繁多;口味上注重香鮮、酸辣、軟嫩,在製作上以煨、燉臘、蒸、炒諸法見稱。同庭湖區的菜以烹制河鮮和家禽家畜見長,多用燉、燒、臘的製作方法,其特點是芡大油厚、咸辣香軟。湘西菜擅長製作山珍野味,煙熏臘肉和各種腌肉,口味側重於咸、香、酸、辣。由於湖南地處亞熱帶,氣候多變、春季金雨,夏季炎熱,冬季寒冷。 因此湘菜特別講究調味,尤重酸辣、咸香、清香、濃鮮。夏天炎熱,其味重清淡、香鮮。冬天濕冷,味重熱辣、濃鮮。湖南菜具有獨特的風味,其主要名菜有"東安子雞"、"組庵魚翅"、"臘味合蒸"、"麵包全鴨"、"麻辣子雞"、"龜羊湯"、"吉首酸肉"、"五元神仙雞"、"冰糖湘蓮"等數百種。 湘菜又稱湖南菜,因湖南簡稱「湘」,故名。湘菜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品味風格聞名於世,與京菜、津菜、蘇菜、遼菜、粵菜、川菜、魯菜齊名,並列為中國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湘菜特色的形成,是與其獨特的歷史、地理、文化背景分不開的。

一、湘菜的地理物產文化底蘊

湖南位於長江中游,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屬於中亞熱帶地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境域內地貌特徵為東、南、西三面山地丘陵環繞,有雪峰—武陵和幕阜—羅霄山脈;中部崗丘起伏,層巒迭翠,南嶽七十二峰逶迤其間;北部為平原湖泊,有濱湖平原和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稱的全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有大小五千餘條河川,大都匯經湘、資、沅、澧四水而注入洞庭湖。湖南在夏、商時期地屬天下九州之荊州;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屬地;自秦王朝建立,便出現獨立的長沙郡和黔中郡(戰國時期楚國置,秦代獨立,治所在今常德一帶,時為臨沅縣,漢代改為武陵郡);後屢有改置,但始終是一個獨立的地理行政區劃。境內民族構成復雜,除後來形成的漢民族外,還有古稱「苗蠻」、「五陵蠻」的諸多少數民族。這一獨特的地理、歷史、民族、風俗等文化因子,共同構成了湘菜形成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

先看氣候、地理、物產條件與湖湘飲饌文化的關系。

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使湖南物產極為豐富,山區盛產竹筍、蕈、蕨等山珍和動物野味,江河湖泊盛產魚、蝦、龜、鱉、螺、蚌等水產和野鴨等水禽(這里只談物產及傳統飲食文化,與現今對野鴨等禽類的野生動物保護無關),平原盛產稻梁菜蔬等豐富的食用植物,星羅棋布的大小塘壩大都種有湖南的特產湘蓮湖藕,等等,真可謂「物華天寶」、無所不有。

1993年和1995年經兩次考古發掘,在湖南永州道縣玉蟾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至今世界上最早的古栽培稻,經北京大學14C實驗室及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先後用質譜加速器測定,確定這些稻穀距今約有一萬二千年至一萬四千年;同時,在洞庭湖平原的其他地區如彭頭山、城頭山等處,也陸續發現了距今八千年和六千年以前的大量稻穀。這些古稻穀遺存分布廣泛,性狀特徵不同,顯示出並非直線性的起源——發展,而是多源頭的產生,展現了湖南地區物產資源的廣泛性、多樣性與豐富性構成,也證明湖南是世界稻作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在發現古栽培稻的玉蟾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同時還出土了大量的動植物化石。這些動物化石大致可以分為哺乳類、鳥禽類、魚類、龜鱉類、螺蚌類、昆蟲類等。經鑒定,其中哺乳動物有熊、貉、靈貓、鹿(鹿類動物有水鹿、梅花鹿、赤鹿、小麂、麝、豬、牛、羊、竹鼠、青鼬、豪豬、水獺、豬獾、狗獾、食蟹獴、斑靈狸、花面狸、椰子狸、野貓、大靈貓、小靈貓、獼猴、兔、鼠等28個種屬;鳥禽類動物有雁、鴨、天鵝、鷺、鶴、鴛鴦等27個種屬,其中水棲禽類有18種;魚類有鯉魚、草魚、青魚、鱤魚等,今天四大家魚中的三種已經位列其中;龜鱉類有鱉、隱頸龜等;螺蚌的種類為數眾多,蚌類有7種,螺類有26種以上,其中肯定作為人類食物的有5種。由此可見湖南食用物產資源之豐富,並表明湖湘的先民已經在充分地利用這些物產資源。

湖南的畜牧養殖業也歷史悠久、十分發達,著名的傳統畜牧養殖禽畜有武陵馬頭羊、武雪山羊、瀏陽黑山羊、漣源黑山羊、湘潭沙子嶺豬、宜章豬、桃源黑豬、浦源坪豬、黔邵花豬、長沙大圍子豬、寧鄉流沙河花豬(兩頭烏豬)、漵浦龍潭豬、東安豬、新晃涼傘豬、綏寧東山豬、瀘溪浦市豬、湘西黃牛、濱湖水牛、雪峰烏骨雞、湘黃雞、桃源雞、新邵小塘駝鴨、攸縣麻鴨、臨武鴨、鼎城湖鴨、寧鄉灰湯鴨、道州灰鵝、武岡銅鵝、漵浦鵝、酃縣白鵝等,無不歷史悠久,品質優良。

遠在周代,湖南就以「其畜宜鳥獸,其谷宜稻」(《周禮·職方氏》)著稱於世。漢代以降,這一物產特徵更為史家所普遍認同。如《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楚地飯稻羹魚,果陏蠃蛤,不待賈而足。」《漢書·地理志》記載:「荊州……谷宜稻,楚地民食魚稻,果蓏蠃蛤,食物常足。」後來更以「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聞名遐邇。湖南稻穀不止是產量高,而且品質佳,自古就是貢米的出產地,江永「三香」之一的香稻有煮之「香聞十里」的傳聞,可見一斑。由於湖南出產的農產品質優味美,許多自古就成為貢品,例如著名的「長沙鱉」(廣義的長沙,盛產於湘中、湘北的湖區,歷史上的貢品名還有「洞庭鱉」、「九肋鱉」等,如《湖南通志》稱:「鱉甲以岳州沅江所參考資料: http://www.canyin168.com/glyy/cywh/xcwh/200702/4827.html

③ 湘菜文化的特徵與精神

每一道湘菜都包含著湖南人的智慧和特徵, 湘菜文化 歷史悠久。它伴隨著湖南傳統文化發展而演變,湘菜的菜系種類繁多,輔料廣泛,口味多變。接下來就由我我為大家總結一下湘菜文化的特徵與精神。

湖南菜系的共同風味是辣味菜和臘味菜。以辣味強烈著稱的朝天辣椒,全省各地均有出產,是製作辣味菜的主要原料。臘肉的製作歷史悠久,在我國相傳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三地區的菜各具特色,但井非截然不同,而是同中存異,異中見同,相互依存,彼此交流。統觀全貌,則刀工精細,形味兼美,調味多變,酸辣著稱,講究原汁,技法多樣,尤重煨烤。「日夜江聲下洞庭」,隨著時代的前進和國家經濟的發展,湘菜這朵奇葩,將會開得更加鮮艷奪目。

一九五八年四月毛領袖和其他中央負責人視察長沙火宮殿菜館,並品嘗了該店的名菜,給予很高的評價。湘菜的主要名菜有「東安子雞」、「紅煨魚翅」、「臘味合蒸」、「麵包全鴨」、「油辣冬筍尖」、「板栗燒菜心」、「五元神仙雞」、「吉首酸肉」等。其中「紅煨魚翅」又名「組庵魚翅」,是湖南地方名菜。

烹調方法是用魚翅加雞湯、醬油等,用小火煨制而成,汁濃味鮮,以清鮮糯柔著名。清代光緒年間進士譚組庵十分喜歡吃此菜,其家廚便將黃煨魚翅的製法作了改進,加上雞肉、五花豬肉和魚翅同煨,使魚翅更加軟糯爽滑,湯汁更加醇香鮮美。譚進士食之稱贊不已,從此聞名天下。因此,菜為譚家家廚所創,故稱為「組庵魚翅」。

全家福:是家宴的傳統頭道菜,以示闔家歡樂,幸福美滿。全家福的用料比較簡易。一般主料為:油炸肉丸、蛋肉卷、水發炸肉皮、凈冬筍、水發豆筍、水發木耳、素肉片、熟肚片、鹼發墨魚片、雞肫、雞肝等。輔料為:精鹽、味精、胡椒粉、蔥段、醬油、水芡粉、鮮肉湯等。製作比較容易:將上述主、輔料備辦周全以後,先把冬筍放進沸水鍋中煮五分鍾左右撈出,解切成柳葉片狀,再把豆筍切成一寸長,然後將木耳洗凈、撕開,將皮肉批刀成骨牌塊,雞肫和雞肝切成薄片,墨魚切成一寸見方的片狀,把肉丸和蛋卷扣入蒸缽內蒸熟,上菜時取出復入大湯盆內。

百鳥朝鳳:是一道傳統湘菜,象徵歡聚一堂,其樂融融。選一隻肥嫩母雞宰殺,去血褪盡雞毛,除掉嘴殼、腳皮,從頸翅之間用刀劃開一寸長左右的雞皮,取出食管、食袋、氣管;再從肛門處橫開一寸半長左右的口子,取出其餘雞內臟,清洗干凈,這樣,整個雞的形體未遭破壞。然後將整雞用旺火蒸至雞肉鬆軟,再放入去殼的熟雞蛋,續蒸二十分鍾左右,即從蒸籠取出蒸鋪,倒出原湯於干凈鍋中,將雞翻身轉入大海碗內,剔去薑片,原雞湯燒開,加菜心、香菇、再沸時起鍋盛入雞碗內,撒上適量胡椒粉。至此,便成一道雞身隆起,雞蛋和白菜心浮現於整雞周圍的形同百鳥朝鳳的美味佳餚。

組庵魚翅:又叫紅煨魚翅,是湖南傳統名菜。組庵魚翅用料講究,製作獨特。需選脊翅,去粗取精;另用母雞一隻,豬前肘一個,蝦仁、干貝、香菇等佐料適量備用。母雞、豬肘同時用中火開,小火煨好取湯。魚翅脹發後用畜湯蒸制後,再入蝦仁、干貝、香菇等佐料煨爛而成,此菜味道醇厚,魚翅糯軟,營養豐富,實為菜中珍品。解放前,曲園酒家操作此菜,頗得食客贊賞。

子龍脫袍:是一道以鱔魚為主料的傳統湘菜。因其鱔魚在製作過程中需經破魚、剔骨、去頭、脫皮等工序,特別是鱔魚脫皮,形似古代武將脫袍,故將此菜取名為子龍脫袍。解放前,李宗仁任中華民國代國家負責人時,曾在曲園南京分店大宴賓客,席間對子龍脫袍贊不絕口,因此,曲園曾名震金陵古都。子龍脫袍不僅製法獨特,且菜名別致新奇,耐人尋味,一直吸引著不少名士。如齊白石、吳晗、田漢等曾光顧曲園,品嘗此菜。解放後,曲園的老廚師還曾召往中南海,為毛領袖獻藝。現今只有又一村飯店芙蓉廳預約生產供應。

閱讀全文

與湘菜都有什麼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