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化旅遊系統進一步加強履職盡責,促進文化旅遊發展還有哪些具體意見和建議
一、旅遊消費者要知禮守禮,文明游覽。文明守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位旅遊消費者要從自身做起,遵守法規,恪守公德,講究禮儀,愛護環境,文明游覽。要尊重旅遊地的文化習俗,注意言談舉止,摒棄不良習慣;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互相禮讓,不隨意插隊;要愛護公共設施,保護景區的生態環境和文物古跡,不得亂塗濫畫,不攀爬文物古跡,不亂扔垃圾;要自覺遵守《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以文明的言行舉止展示自身良好的文明素養,為「愛上宜昌」旅遊品牌增光添彩,積極爭做文明旅遊的踐行者。
二、旅遊從業者要履職盡責,誠信規范。旅遊企業及旅遊從業人員要認真貫徹遵守《旅遊法》,堅持依法誠信經營,自覺規范經營行為,勇於擔當社會責任;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遵循行業規范,恪守職業道德,尊重消費者權利;要加強行業自律,推廣文明禮儀知識;堅決杜絕虛假宣傳,不得強迫或變相強迫遊客消費;要廣泛開展微笑服務,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切實保護旅遊消費者合法權益,積極爭做文明旅遊的傳播者。
三、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共樹新風。文明和諧的旅遊環境需要社會各界一起努力,共同營造。要加大文明旅遊宣傳力度,宣傳貫徹《旅遊法》,增強旅遊法制觀念,樹立文明旅遊風尚,推動全民旅遊素質的提升;要在社會各界中大力褒揚文明旅遊的先進典型,對不文明陋習說不;要強化旅遊消費監督力度,用社會公眾的監督力量推動文明旅遊良好風尚的形成,積極爭做文明旅遊的推動者。讓我們攜起手來,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努力塑造講文明、重禮儀,樹形象、築誠信,熱情友愛、安全有序的人文旅遊環境,把文明記在心裡,落實在行動中,文明雅博行!
Ⅱ 怎樣協調好文化保護和旅遊的發展
在旅遊開發中,必須注重民族文化母體的保護,避免旅遊的商業化行為帶來文化的邊緣化和庸俗化,以當地民族和文化作為主位,動員和促進他們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對於那些不能適應時代發展,即在現代化過程中很可能消減的文化,實行靜態保護方式;對於那些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文化則進行動態保護,對其加以整合,並在專家、政府等部門的引導下,科學合理進行旅遊開發。只有這樣才能既保護原生態文化,又促進地區旅遊經濟的發展。
Ⅲ 請你為保護家鄉的地方文化景觀,促進旅遊業發展提三條建議
一,大力宣傳家鄉特色,增強當地人的愛護意識二,搞好特產,保持好特色文化,三,保護環境,愛護 環境,公物。
Ⅳ 促進旅遊發展的措施
加強區域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管理。要加強旅遊資源的培育與養護,在旅遊資源中,有些是不可再生的,有些是可再生的。目前,在區域旅遊發展中,受到威脅最大的不是不可再生旅遊資源,而是那些可再生資源,如森林、草地和動物資源等。區域旅遊資源能否滿足區域旅遊發展的需要,不僅取決於區域旅遊資源的供給,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人類如何利用和保護。
走生態旅遊之路。生態旅遊要求經營者和遊客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培養環境意識和對自然的熱愛,盡量減少旅遊活動對當地生態系統的干擾和侵襲。同時還要通過旅遊活動的開展,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到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保護活動中,實現旅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利用旅遊產業政策為保障,依靠科學技術做支撐,著力構建我國區域旅遊適宜的開發和經營模式。建立旅遊從業人員的培訓體系,吸納當地社區參與,加強遊客管理,進行區域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教育,建立區域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專家規劃和指導的輔助系統。
借鑒歐美國家公園管理規制,樹立我國區域旅遊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聯動機制體制典範。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整合設立一批國家公園」的目標,該目標是在充分借鑒國際成功經驗基礎上提出的,具有戰略預見性和長遠指導意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第一條為保障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規范旅遊市場秩序,保護和合理利用旅遊資源,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組織到境外的游覽、度假、休閑等形式的旅遊活動以及為旅遊活動提供相關服務的經營活動,適用本法。
Ⅳ 怎麼才能讓大家更多的重視文化旅遊
現在的時代,網路非常的發達,如果當地有很多旅遊資源,那麼我們就可以試著開通當地的文化旅遊網站,進行宣傳和吸引遊客,這是一種網路宣傳模式。因為文化旅遊是最原始的寶貴資源,我們要藉助網路的力量來宣傳,而不是固步自封。
Ⅵ 旅遊發展中如何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鄉村旅遊的靈魂。要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不斷提升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旅遊吸引力,推進鄉村傳統文化的產品化,變文化優勢和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同時,注重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在實踐中摸索繼承和發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路子,使鄉村旅遊成為弘揚優秀鄉村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防止將優秀的傳統鄉村文化庸俗化。
(一)制定鄉村旅遊的總體發展規劃
鄉村旅遊的消費者更多追求一種休閑情趣,他們大多有較豐富的旅遊經驗,追求是原汁原味的鄉村韻味,而不是工業文明的復製品。鄉村旅遊開發要以鄉村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位和檔次,避免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提高產品競爭力。在規劃中要在改善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注重保護農村文化的本色,強化經營特色和差異性,突出鄉村天然、淳樸、綠色、清新的環境,強調閑情和野趣。
(二)積極引導社區民眾參與鄉村旅遊發展
鄉村旅遊是在鄉村社區展開的活動,鄉村社區作為鄉村旅遊活動的重要依託地,村民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關繫到鄉村旅遊地鄉村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關繫到旅遊活動真實性的實現,更關系鄉村旅遊目的地的未來發展。在鄉村旅遊發展中,首先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充分認識社區參與在鄉村旅遊文化資源開發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 旅遊發展要充分尊重當地村民的傳統文化心理和民俗習慣,將當地的文化價值觀和傳統與鄉村旅遊開發相結合,使旅遊發展能獲得當地居民認同與支持,並積極地參與到旅遊開發中來。
Ⅶ 在旅遊活動中怎樣進行文化保護
旅遊活動中怎樣進行文化保護?這實際上是一個文化(文物)保護與旅遊發展的關系問題。 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實踐充分說明保護文物、傳承文化、發展旅遊是相輔相成的。首先,發展旅遊是文物資源有效保護和利用的途徑之一。文物旅遊區(點)在完善旅遊服務設施,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自身獲得了更好的發展。而作為旅遊區(點),往往需要有明確的范圍,在一定程度上為文物資源的保護提供了更有效的保障。 其次,發展旅遊可以為文物保護與文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物質基礎。發展旅遊業將各類資源加以有效利用,提高了資源的附加值。這為文物旅遊區(點)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使文物保護獲得比較穩定的經濟支持。 再者,發展旅遊可以深層次挖掘文物資源的內涵,進一步提升文物資源的社會影響力和市場價值。文物資源通過內涵挖掘、外部「包裝」,使其積淀深厚的寶貴價值展示於中外遊客面前,增加其本身的社會影響力。而中外遊客反饋的各種信息,又為專家開闊思路、進行相關研究提供了線索,為文物資源進一步開發利用創造條件。 在保護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應怎樣做到保護與發展相結合?怎樣使世界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與旅遊更好地和諧發展? 長期以來,總有人在爭執文物的「保」與「用」的問題。新頒布的《文物保護法》是完善我國保護文化遺產制度的重大舉措,也為我們利用文物資源發展旅遊指明了方向。「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十六字方針全面准確地揭示了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即保護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保護的目的。 我們要實施積極的文物保護政策,不能「為了保護而保護」,而是要合理利用。要讓保護與發展創新相結合,使文物資源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向更多的世人展示其巨大的文化魅力。而要想實現這一點,使文物保護與旅遊更好地和諧發展,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第一,禁止失控的旅遊開發。第二,要重視旅遊者的引導與培養。 旅遊活動中存在哪些破壞文物的不文明現象?作為遊客,應當怎樣自覺保護文化遺產? 當前,在旅遊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破壞文物的不文明現象,如青山綠水攀折花木,文物古跡亂寫亂畫,聖潔殿堂舉止粗魯,一些不尊重旅遊目的地居民風俗習慣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作為遊客,我們應當自覺承擔起保護文化遺產的責任。樹立強烈的文明意識、環保意識、社會責任意識,舉止得體、自尊自重、入鄉隨俗、注意禮節,在用眼睛發現美,用心靈體驗美的同時,應當用我們實際的行動來創造美。
Ⅷ 如何促進我國旅遊業的發展
1、豐富旅遊產品結構。
2、促進旅遊產業集群化發展。
3、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繁榮。
4、繼續改善旅遊交通條件 。
Ⅸ 民族文化旅遊開發與保護的措施有哪些民族文化旅遊開發與保護怎麼做
民族文化旅遊開發-中國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專家-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針對於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提出來了六大措施:(1)提高認識,加強對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引導,形成科學合理的開發機制。民族文化旅遊是現代旅遊的主潮之一,應提高對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重要性的認識。因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涉及多個方面和多個部門,必須強化政府的宏觀引導及調控,形成科學合理的開發機制,實現對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合理保護和科學開發,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多項有機統一。
(2)加強民族文化旅遊理論研究。對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需要科學的理論、知識和行之有效的手段。與開發和保護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客觀需求相比,理論的研究只是剛剛起步,還有待於科學化、系統化。需要依靠各學科的專家學者藉助學科的理論知識、研究方法,站在時代的高度,對民族文化進行全方位的再認識,深入探究其內涵,推動民族文化創新。
(3)突出特色,統籌規劃。特色是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生命線。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是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必須進行統籌的規劃、分期實施。應優先開發旅遊資源特色突出、基礎設施和接待設施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保證其優先發展,以帶動整個地區民族旅遊業的發展。
(4)開發中旅遊點、線、面應有機結合,形成立體開發網路。選擇在民族文化旅遊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依託民族民俗博物館、自然民族村落或模擬村落建立民族民俗旅遊點;圍繞這些旅遊區(點) 的開發,實行區際合作,推動地區間聯合行動,開辟民族民俗旅遊線路;依託民族文化特色鮮明的城鎮,系列開發成集自然風光、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為一體的民族文化旅遊區。在開發中要遵循特色性、保護性、參與性、文化性、鄉土性等原則,防止旅遊區原生文化的西化、漢化、庸俗化和城市化。
(5)培育人才,提高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質量和品位。提高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質量和品位,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民族學、民俗學、人類學、文化學、經濟學及規劃設計的人才。為此,必須加強人才的培育。要特別注意將純正、豐富的民族、民俗文化內容充實到各類教育培訓中去。
(6)大力宣傳,樹立民族文化旅遊的形象。要更新旅遊宣傳觀念,把宣傳促銷看得和旅遊資源開發、旅遊產品設計與創新同等重要。應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和手段,尤其是公共媒介和電腦網路的手段,加大對民族文化旅遊的宣傳,樹立民族文化旅遊的形象。 來源:民族文化旅遊開發-中國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專家-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