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原四川省敘州府隆昌縣高石坎范家溝現在叫什麼
原四川省敘州府隆昌縣高石坎范家溝現在叫小石村,這個小山村以出產石頭工藝品著稱,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聞名全國
『貳』 豐都縣十直鎮石壩范氏從什麼地方搬來
豐都縣十直鎮石壩范氏從什麼地方搬來的?
石壩范氏來自湖南省湘潭市湘鄉縣。
『叄』 西雙版納有哪些景點了可以幫推薦幾個么我准備去那邊玩
一,熱帶雨林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臘縣、勐海縣境內。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連片大面積的熱帶森林。
其中園區大象節目表演有給觀眾打招呼、大象雙腳站立、前腳站立、站立在小獨凳上、籃球、足球、跳「 小蘋果 」、騎三輪車、刷呼啦圈等 ……
『肆』 江蘇高郵二溝范家陳氏的歷史
江蘇高郵二溝范家陳氏的歷史如下:
陳姓出自姚姓和媯姓,舜帝姚重華的後裔。舜,也稱虞舜,姚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紂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子孫有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
『伍』 阜平半溝村有啥典故
阜平縣今轄5個鎮、8個鄉:阜平鎮、龍泉關鎮、平陽鎮、城南庄鎮、天生橋鎮(原:東下關鄉)、王林口鄉、台峪鄉、大台鄉、史家寨鄉、砂窩鄉、吳王口鄉、夏庄鄉(原:下庄鄉)、北果元鄉。
阜平鎮
鎮政府駐城廂村。面積268平方千米,人口4.73萬。轄1個社區居委會、30個村委會:阜平鎮;城廂、龍門、樓房、土嶺、大園、大道、南岸、青沿、小石、法華、路頭、白河、海沿、燕頭、牛欄、西溝、蒼山、木匠口、第一山、黃岸底、高阜口、石槽溝、照旺台、三嶺會、大石坊、東漕嶺、東窯溝、葛達頭、槐樹庄。
平陽鎮
鎮政府駐平陽村。面積189.4平方千米,人口2.44萬。轄22個村委會:平陽、鐵嶺、王快、黃岸、台南、羅峪、長角、北庄、土門、石湖、白山、葛老、車道、東板峪、白家峪、皂火峪、康家峪、北水峪、山咀頭、立彥頭、馮家口、上平陽。
城南庄鎮
鎮政府駐城南庄村。面積242平方千米,人口2.11萬。轄21個村委會:城南庄、大岸底、北桑地、萬寶庄、顧家溝、易家莊、宋家溝、向陽庄、栗樹漕、谷家莊、福子峪、花山、岔河、南安、井溝、三官、石猴、後庄、麻棚、南台、北工。
龍泉關鎮
鎮政府駐龍泉關村。面積150平方千米,人口0.85萬。轄12個村委會:龍泉關、黑林溝、西劉庄、北劉庄、顧家台、青羊溝、印鈔石、八里庄、大胡卜、平石頭、駱駝灣、黑崖溝。
天生橋鎮
(原:東下關鄉)鄉政府駐東下關村。面積156.6平方千米,人口1.05萬。轄13個村委會:東下關、西下關、大教廠、不老樹、龍王廟、大車溝、朱家營、紅草河、羅家莊、南栗園鋪、北栗園鋪、沿台、塔溝。
王林口鄉
鄉政府駐西王林口村。面積172平方千米,人口2.15萬。轄20個村委會:西王林口、董家溝口、瓦泉溝、劉家溝、馬沙溝、方太口、南刁窩、東庄、五丈灣、馬駒石、東王林口、南峪、馬坊、前嶺、南灣、上庄、寺口、辛庄、西庄、神台、桑園。
北果園鄉
鄉政府駐北果園村。面積106平方千米,人口1.76萬。轄27個村委會:北果園、小花溝、卞家峪、倪家窪、抬頭灣、北古洞、草場口、革新莊、東城鋪、吳家溝、槐樹底、黃連峪、張家莊、李家莊、惠民灣、魏家峪、北果園、店房、細溝、半溝、東山、范家溝、崔家莊、光城、廣安、水泉、營崗、下庄、固鎮,。
台峪鄉
鄉政府駐營爾村。面積118平方千米,人口0.80萬。轄8個村委會:營爾、台峪、平房、莊裡、白石台、井爾溝、吳家莊、王家岸。
史家寨鄉
鄉政府駐史家寨村。面積269.7平方千米,人口0.99萬。轄14個村委會:史家寨、葛家台、北辛庄、口子頭、上東漕、鐵嶺口、丁家莊、草垛溝、紅土山、董家、廠坊、槐場、段庄、凹地。
吳王口鄉
鄉政府駐吳王口村。面積229.5平方千米,人口0.66萬。轄13個村委會:吳王口、鄧家莊、不老台、黃草窪、周家河、桃園坪、南辛庄、壽長寺、石灘地、南庄旺、銀河、三岔、嶺東。
大台鄉
鄉政府駐大台村。面積168平方千米,人口1.24萬。轄9個村委會:大台、坊里、東台、柏崖、東板峪店、炭灰鋪、老路渠、葦子溝、大連地。
夏庄鄉
(原:下庄鄉)鄉政府駐夏庄村(原:下庄村)。面積186.5平方千米,人口0.58萬。轄5個村委會:夏庄(原:下庄)、面盤、羊道、菜池、二道庄。
砂窩鄉
鄉政府駐砂窩村。面積269.7平方千米,人口0.99萬。轄15個村委會:砂窩、砂台、河彩、上堡、下堡、全灣、大柳樹、龍王溝、龍王莊、百畝台、盤龍台、黑印台、林當溝、碾子溝門。
『陸』 山西河曲樊家溝的祖宗是什麼年代定居山西河曲的
山西河曲范家溝的主動是什麼時代?居住在定居山山西河曲的,可能是明朝白天的時候,人人類大遷移的時候搬遷定居下來的。
『柒』 寶雞岐山范家跟平涼靈台范家是一家嗎
寶雞岐山范家跟平涼靈台范家不是一家。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范家營村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甘肅省平涼市靈台縣百里鎮柴朝村崖窯川社范家溝口。
『捌』 諸城有哪些著名的景點.美食.風俗
城市概況
諸城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北距濟青高速公路和膠濟鐵路50多公里,南至亞歐大陸橋橋頭堡日照港80公里,東離青島港100公里。全市總面積2183平方公里,23處鄉鎮(街道),106萬人,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市和鄉村城市化試點市。列「全國綜合發展百強縣(市)」第76位,是山東省首批省級文明城市。
歷史沿革
諸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西漢初年設東武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名諸城,據考證,諸城因上古名君舜帝出生於城北的諸馮村而得名。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任密州太守兩年,在這里寫下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等千古名篇。諸城名人輩出,孔子的學生、女婿公冶長,宋代《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北宋金石學家趙明誠,清代東閣大學士、書法家、宰相劉墉(劉羅鍋),《續金瓶梅》作者丁耀亢,《四庫全書》總裁竇光鼐等都是諸城人。在現代文學史上,涌現出了王統照、臧克家、陶鈍、王願堅等一批文化名人和崔嵬、李仁堂等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黨的「一大」代表、山東黨組織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王盡美,也誕生在諸城。諸城龍文化特色鮮明,是全國甚至是世界上罕見的恐龍化石寶庫,市境內埋藏有非常豐富的恐龍骨骼和恐龍蛋化石,種屬繁多,門類復雜,其中有小巧的鸚鵡嘴龍、兇猛的霸王龍、高大的鴨嘴龍、笨重的蜥腳龍、原角龍和獸腳類恐龍蛋等。目前,全市已在十幾個鄉鎮發現了近二十處恐龍化石點,以市境內西南部的「龍骨澗」最為有名。1964年至1968年,先後在此進行了10次挖掘,共采化石50餘噸,至少包括10個鴨嘴龍個體。現已在北京、天津、濟南和諸城等地裝架起四具恐龍化石骨架,其中位於諸城市恐龍博物館內的「巨大諸城龍」,是世界上已發現的個體最大的鴨嘴龍化石骨架。因此,諸城又稱龍城,被譽為中國北方的「恐龍之鄉」.
地方特產
諸城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土壤質地較好,氣侯條件適宜,生物資源豐富。經過長期的人工選擇與自然選擇,形成了大量的土特名產而享譽國內外。經粗略調查,有50多個品種(產品),可分煙、油、林果、畜禽、瓜菜、水產、食品等11大類。
諸城眾多的土特名產,具有以下特色與特點:
1、品種多,歷史久。我市土特產多達幾十種,且多數歷史悠久。黃櫻桃在明洪年間就開始在我市栽培,《中國果樹分類學》和《山東櫻桃資源》都列入了黃櫻桃,並將它人微言輕中國櫻桃的一個主要品種。名貴葯材諸香附,1500年前就已開始被人們應用,在聞名的白龍山葯會上倍受青睞。濰河鯉魚以其味道鮮美而馳名,鄭板橋任濰縣知縣時曾專門寫詩贊譽。
2、質量好,分布廣。土特名產一般都質量上乘,具有獨特的風味、作用和功效。我市黃煙,栽培歷史悠久,品種優良,因而我市被定為全國優質煙生產基地,連續七年被我國煙草公司評為烤煙生產先進市。我市酒廠研製的密州玉液酒,1990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第28屆世界優質產品選評會榮獲金獎。諸城得利斯公司生產的「得利斯」牌圓火腿、香辣腸,1990年分別榮獲「西湖杯」國際儀器博覽會金獎和銅獎。
3、規模大、創匯多。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市土特名產的生產已初步形成規模,創匯領域不斷擴大,創匯額逐年增加。市抽紗總廠生產的勾針和百帶麗1989年榮獲北京首屆國際博覽會金獎,暢銷24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值達5000多萬元。
土特名產一般都享有較高的聲譽,因而是寶貴的經濟資源。隨著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生產條件的逐步完善等,土特名產的開發利用具有潛力可挖,前景廣闊。
諸城「燒又」(燒肉)!!!!
密州一絕,時逢春節家家自製。以新鮮豬肉偎以多種佐料,入鍋煮至脫骨,肉涼置於鐵箅子入鍋(傳統大鐵鍋),紅糖入鍋底,文火煨之,紅糖化煙將豬頭肉熏至醬紅色,熏烤味彌漫四鄰,入口香而不膩,四季於密州城裡鄉鎮皆有售。
諸城雞架!!
取原生自養家雞,去肉留骨,謂之「雞架子」。以密州民間自創之法烤之,遂成。隨密州遊子至異地,客嘗,紛索之。
桃林茶
1968年諸城引進安徽茶樹,在桃林鄉試種,經過馴化和選育,使茶樹在諸城安家、繁衍下來,並保持特有的品質和風味。以後,又擴種到皇華、郝戈庄、桃園、石門等鄉鎮,曾一度發展很快,達1000多畝,以後受乾旱和寒冷的影響,種植面積有所減少。因當初試種這種茶地點在桃林,故稱「桃林茶」。
桃林茶無論是在產量還是質量上都好於南方茶。在沒有特大凍害的年份,畝產在65公斤左右,並出現了單產超100公斤的高產地塊。經過20多年的選育,形成了茶色棣、香氣高、耐沖泡的地方特點,以濃郁的板栗香和持久的色澤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板栗
諸城板栗,從清初引種,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目前,諸城的主載品種是明栗子及70年代從煙台地區引進的紅光、金豐等優良品種。
諸城板栗品質上乘,味美可口,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糖分等。1983年在全省板栗質量鑒定會上,昌城鎮濰東村從百年以上的大樹優選出的濰東7號、濰東38號栗子被評為第九名。在1988年板栗質量鑒定會上,昌城鎮蘆河1號又獲得了三等獎。近年來,諸城在平原地區建立了板栗密植豐產園,以大部分低產園進行開發改造,使板栗生產實現了良種化。
紅富士蘋果
諸城市自1982年開始引進繁育紅富士蘋果,共引進長富1、長富2、長富6、秋富1、岩富10等五個單系,成為山東省較早發展紅富士蘋果生產的縣市之一。諸城市出產的紅富士蘋果色澤艷麗,甜脆可口,1989年被評為山東省和農業部優質蘋果,並在全國總評中評為第一名,成為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蘋果品種。
據農業部測定,諸城紅富士蘋果果實含可溶性物達17.2%,可滴定酸0.25%,糖酸比47:56,每百克果肉含有VC4.41毫克,而且還含有胡羅卜素、脂肪、蛋白質、Ca、Fe等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
敞口山楂
敞口山楂,在諸城以馬庄、石橋子等地栽培歷史最長,約2000多年。現在敞口山楂已成為諸城市馬庄、石橋子、皇華、石門、昌城等山楂產區的主栽品種。全市種植面積達5萬畝,年產量2000多公斤。馬庄鄉現存有100多年生的敞口山楂大樹,全鄉年產山楂800多萬斤,成為遠近聞名的「山楂之鄉」。
敞口山楂果實扁圓形,果皮塗紅,果點黃白色,密集,果皮較粗糙,無光澤,因萼筒大而深,萼片開張而成「敞口」。敞口山楂營養含量豐富,鈣和鐵的含量居各種水果之首。特別是含大量抗壞血酸,含量比蘋果多17倍以上。由於營養豐富,近幾年山楂及加工品已被稱為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療效食品」,受到人們的歡迎。
諸城黃櫻桃
黃櫻桃主要分布在諸城南部山區,栽培歷史悠久。自明洪武年間(公元1364-1368年)開始栽培,約有500至600年的歷史。目前我市黃櫻桃累計載植萬多株,年產10萬公斤左右。
黃櫻桃果實平均單果重2.5克,圓球形,頂端無尖,果梗較長,梗窪圓形,狹而較深,向陽面有紅暈,有光澤,外形美觀,皮厚不易剝離,果肉黃色微紅,果汁多,味甜微酸,風味品質上乘。每年5月中旬,是優良的生食品種,據化驗,黃櫻桃果實營養豐富。
諸香附
諸城市出產的香駙,據清《乾隆諸城縣志.方物考》記載,大約1500年前開始被人們認識應用,其主要葯用功效理氣疏肝,調經活血,適用於胃腹脹痛、兩肋疼痛、月經不調等症。
諸城為馳名全國的「諸香附」生產地。濰河岸邊的白玉山子村出產的香附別具特色,葯效高,質量好,個大質堅實,橫斷面色紫紅,角質層有明顯的金絲圈,歷史上被行家譽為「白玉香附」而馳名全國,是諸香附中的姣姣者。
濰河鯉魚
諸城市境內的濰河自古以盛產鯉魚而馳名,人們習慣稱這里的鯉魚為「濰河鯉魚」。
濰河鯉魚生長迅速,食料來源廣泛,能在靜水中自然繁殖,個體較大,肉多,刺少,味鮮美,食用價值高。目前,濰河鯉魚在諸城還沒有作為主養品種,僅限於在濰河水系內生殖繁衍。
密州鳳翅
「密州鳳翅」是諸城久負盛名的一道名菜,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
「密州鳳翅」始創於清朝乾隆年間。劉墉回諸城老家祭祖,從宮廷技藝精良,「提籃雞」是他的拿手好菜。隨劉墉來諸城後,這們廚師以「提籃雞」的烹調方法,專用雞翅做了一道菜,這道菜深受食客的喜愛,後根據諸城古稱「密州」,將這道菜取名為「密州鳳翅」。所以,「密州鳳翅」也是清朝宮廷中的一道傳統工藝名菜。
密州烤鴨
諸城密州烤鴨選用天津鴨,烤制時特選用棗木、蘋果木等果木熏烤,故以皮酥肉嫩馳名中外。在食用時配上精製和特選的單餅、大蔥、大醬等10多種佐料,味道鮮美,只感肥而不膩,是宴請貴賓的上等佳餚。
諸城辣絲
「諸城辣絲」在冬季、春節冷盤中堪稱一絕。是諸城民間流傳的一種具有鄉土風味的冷盤。
「諸城辣絲」是以辣菜疙瘩為主要原料,在冬季精心製作而成的一種辣味冷盤,俗稱「辣絲子」。它顏色潔白,刀功細膩,條型絲狀,清脆爽口,辣味獨特,別具一格。近幾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辣絲子的人越來越多,促進了諸城辣絲的生產。城關、昌城、九台三鎮相繼出現了辣絲子專業村、專業戶,諸城辣絲已由原來的百姓自做自吃,發展到了用罐頭瓶、塑料袋包裝,在食品市場上銷售。
密州玉液
諸城古稱密州,釀酒歷史源遠流長。
「密州玉液」以高粱、玉米、小麥為原料,採用傳統的濃香型白酒生產工藝,經長期貯存精心勾兌而成。酒質清亮透明,窖香濃郁,綿甜爽凈,諸味協調,余香悠長,是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的產品,一直供不應求。
該產品裝璜新穎、美觀、大方,有精裝和簡裝兩個系列產品。物美價廉,系宴請賓客、饋贈親朋之佳品。
得利斯系列產品
「得利斯」,英文譯意是鮮嫩味美的肉製品。得利斯系列產品,是諸城市得利斯公司加工生產的。該公司是昌城鎮西老莊村村辦企業,自1986年建立以來,他們充分利用本市農產品資源,積極引進國外食品加工技術,從市場需求出發,大膽創新,不斷取得新成果.
在得利斯系列產品中,從西歐引進工藝與配方生產的圓火腿,營養豐富,做工精良。1990年該產品榮獲「西湖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香辣腸胃,分辣味香腸、香腸(無辣味)兩個品種。肉質鮮嫩、色澤褐黃,芳香味美,營養豐富。1990年榮獲「西湖杯」國際食品博覽會銅獎。
得利斯系列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市場不斷擴大暢銷濰坊、青島、濟南等20多個大中城市。
百帶麗
百帶麗起源於16世紀的義大利。1975年諸城市抽紗總廠引進生產。目前,諸城百帶麗已有近400個規格,主要用來製作檯布、床蓋、窗簾等。
諸城百帶麗具有瓊潔優雅、玲瓏美觀的特長,具有虛實明暗相間、玲瓏剔透的藝術效果。目前,該產品暢銷美、日、歐、港澳等24個國家和地區,深受外商客戶的歡迎,年出口值100多萬元。
獼猴桃
產於郝戈庄鎮東郝戈庄村。藤本灌木樹種。果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且含有抗癌物質,長期食用,具有防癌治癌之功效,有較高的葯用、食用雙重價值,六月中旬成熟。
花崗岩
郝戈庄鎮馬耳山蘊藏著豐富的花崗岩礦,儲量達2億立方米以上,並且多裸露於地表,極易開采。由於處在大山陰面,岩石硬度大,製成板材光潔度高,被廣泛用於建築、裝飾裝修等行業,同時還被加工製作成石幾、石桌等民間用品。
岔道口牌醬菜
岔道口牌醬菜採用孫氏祖傳秘方,相傳在清代就久負盛名,後經幾代人的鑽研,使配方更科學,工藝更先進,醬菜色澤光潤,醬香濃郁,香甜可口,包裝精美,深受消費者喜愛。
旅遊景觀
障日山,位於山東膠東半島,隸屬於山東省諸城市。是青島、濰坊、日照三地級市中心接壤之地,相距均在百公里內,距離黃海岸48公里。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東赴青島、南下日照、北去濰坊、西走臨沂,交通十分便利,當日均可從容往返。障日山景區,總面積1.3萬余畝,與青島市著名的嶗山遙相呼應,並以姐東妹西之稱而毗鄰。是道教、佛教鼎盛薈萃之地,孕育了障日山獨特、濃郁的宗教文化內涵。障日山自然景觀則以「峰險、石奇、洞幽、霧幻、名勝」五絕被世人所稱道。由於地殼運動,塑造了肖人肖物、形象逼真的360個奇景,孕育了100多處大型走廊式裂隙岩崖、岩洞、遊人為之叫絕;由此衍生的各類美妙、動人的傳說引人入勝;更有金龜探海、天柱山嶽、九鯉溪瀑、福遙列島、茶園翠湖、石門鎖鑰、東坡古井、神鞭裂岩等八大景區和「太平天國」所留下的紅崖古戰場;據載:障日山香火最鼎盛時期是明未清初,共建有五寺、二十八庵、一百二十八茅庵,當時僧尼、道士達二千多人,真是「山當曲處皆藏寺,路欲窮時又遇僧」。現名勝古跡大多存在,每逢「清明」和節假日,到山下祭祀掃墓遊玩的人絡繹不絕。
常山,位於諸城市城南10公里處,原名「卧虎山」。過去人們在此山祈山祈雨常常靈驗,幫更名為「常山」。
雩泉亭,坐落於常山之北的一條山澗中,澗中有一古泉,泉水很旺,「汪洋折旋如車輪,清涼滑甘,冬夏如一。余流溢去,達於山下.......」是扶淇河的一條支流。
雩泉亭歷經滄桑,今已無存,但雩泉尚在,今被姑子庵村群眾用作水井。井底呈方形,鑿痕宛在,即為原雩泉。
滄灣,又名滄浪灣,位於市中心。滄灣其來歷已不可考,但很早就成為群眾之游樂場所。隨著舊城改造和新型建築的不斷興起,先後在灣北建起了禮堂,灣西蓋起了文化館、圖書館,灣東北修建了電影院,滄灣就自然而然地處在了縣城文化娛樂的中心地帶。1983年7月滄灣得以重修建,東西長63米,南北寬68米,灣邊為石砌,四周置欄桿,水邊壘假山,中央建「漾月亭」,有九曲橋通往北岸。亭下瓷蛙噴霧,水中紅鯉嬉戲,水面芙蕖爭妍,岸邊柳翠欲滴。每逢朝陽初露,霞光萬道,流金溢彩,別有情趣。月夜遊觀,周圍萬盞燈火倒映水中,猶如繁星綴天,更加引人入勝,實為城內一游覽勝地。更為有趣的是,「金蟾在水不暄噪」。
盧山,原名故山,位於縣城東南13公里,海拔382.9米。山勢陡峭,怪石嶙峋。山前有盧山洞,洞口上方刻有宋宣和三年趙周賓題寫的「盧山洞」三個大字。洞中有許多宋人刻詞,中央置有盧敖像。洞西南有「聖燈岩」,山巔有「飲酒台」,山後有磨菇石等古跡。山之陽還有興國寺、盧山寺等寺院,寺內石塔林立於群山環抱之中,景色秀麗,環境幽雅,為諸城重要名勝。
盧山洞,又名休糧洞,傳說即盧敖藏匿之所。石洞南向,洞高約2米,似一間房屋大小。摩崖刻有題名,洞中頂部刻有「陳行之攜稚子知自、知晦、知×、知素、知恪、知恭到此洞。」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九月初六日」。東壁刻有「趙周賓、高在用、趙守中同游,宣和三年(公元1113年)」。洞外上端刻有 「守中、周賓、大用同游」。洞口上橫題「盧山洞」三個大字。縣志記載為邑人張侗所題。
飲酒台,台位於盧山西峰之巔,台呈方形,台北即為10餘米的峭壁,台中部有一大裂縫,但尚完好。傳說為盧敖飲酒處。
聖燈岩,在飲酒台西南盧山半坳中,一排拔地而起的怪石,高約20餘米,遠望似燈台排列,故名「聖燈岩」。尚完好。
盧山不公景色秀麗,古跡聞名,而且最引人神往的是它的「山市」。
清同治甲子(1864)春,四川丹陵人彭促尹來諸城登戶山,寫下《游東武盧山記》,其中雲:
晨起,效東坡禱海神。巳刻,登山。山極峭,屐幾損。至巔,忽見東南有青黑氣屏擋如障,俄,五嶂結為浮屠,有僧來往。又頃刻,傑閣摩天,飛檐廠楔,氣象直欲吞日,緊與浮屠對。其下,沃野中開,阡陌橫袤,垂柳夾道,茅屋土垣隱露人家半面。......未幾,景物消散,目前唯煙霧掠耳也。僕夫為余言:「此山市也。本地官民數年不見,公似有緣焉。」
九仙山,在諸城市南八十七里。《山東通志》:「漢明帝時,有九老日飲酒萬壽峰下。一日,同化去。人稱仙人。」故名。蘇軾有詩贊曰:「九仙今已壓京東。」自註:「九仙在東武,奇秀不減雁盪者也。」明代文學家張世則《九仙石閣賦》雲:「三齊頌靈景,九仙稱名山。」請代文學家、史學家李澄中《九仙山賦》亦雲:「齊魯名山,實甲九仙,蓋《易》所謂地中山也。」勘考此山,主峰海拔697米,比馬耳山稍矮,總面積27平方公里,群峰競峭,高入雲表,奇石突兀,各具形態,確令人流連忘返。熙寧九年九月,密州太守蘇軾再次游覽九仙山,在流杯亭之西的懸崖峭壁上題刻了「第一山」三個遒勁大字,跋題:「熙寧九年九月蘇軾」。且在其下的一巨石上刻有「白鶴樓」三字,跋題:「宋熙寧九年蘇軾書於石東」。今題刻猶存,豎排陰刻,「第一山」每字3米見方,「白鶴樓」三字0.5米見方,赫然醒目,令人驚嘆不已。
馬耳山,佔地約40平方公里,主峰海撥706米,為魯東南最高的一座山。主峰二巨石並舉,遠望狀如馬耳,故名。山勢為東西走向,由片麻岩、花崗岩構成。五老峰、松朵峰、鴿崖峰等奇峰高峙競秀,山間嵐氣靄靄,泉水淙淙。山坡林木覆蓋,荊榛遍生。山石磷峋,山勢陡峭,但有曲徑通幽。這兒有仙人洞、龍王泉、隱龍寺、石龍寺、齊長城和橋上庄等勝跡。據唐代文學蕭穎士《馬耳山記》記載,仙人洞為東晉人葛洪曾隱居煉丹之地。隱龍寺、石龍寺為北魏正光時所建,至清末仍完好,今已廢圯,公存遺址。山脊處有橫亘綿延的齊長城。據酈道元《水經注》記載:「山上有長城,西接岱山,東連琅琊巨海,千里余里,蓋田氏所造也。」《竹書紀年》記載:「齊長城」為周顯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築建,至今已有2349年的歷史。今有些地段,殘址凸出地面1米左右,寬10米左右,基礎多以塊石壘砌。其上以沙土夯築。每遇溝壑以巨石填築。曲折蜿蜒,高低綿亘,十分壯觀。「齊長城」經歷的諸城段,西自郝戈庄的馬耳山,東延至皇華鎮的龍灣頭,再延至石門鄉的馬山後,桃園鄉的台家溝南嶺,然後入膠南市境,全長30多公里。打開乾隆《諸城縣志·總圖》可見,馬耳山與喜鵲嶺之間為「黃草關」。這是「齊長城」一道險峻的關隘。
馬耳山自古有名。唐開元年間,官秘書正字、史館待制的「蕭夫子」——蕭穎士,「慕名託疾」不遠萬里,來諸城馬耳山游覽,寫下了《游馬耳山》著名長詩。詩雲:
茲山表東服,
遠近瞻其名。
合冥盡溟漲,
渾渾連太清。
我來疑初伏,
幽路無炎精。
流水出溪盡,
覆蘿搖風輕。
高深度氣候,
俯仰暮天晴。
入谷煙雨澗,
登崖雲口明。
乾坤正含養,
種植總滋榮。
白龍山會,山在縣東北四十里(今百尺河鎮駐地北2公里處——筆者注),其巔有古塔。東西麓有黑,白二龍池。
此志《疆域考》還載:百尺河之北為白龍山,每歲二月朔日、十月望日,百貸畢集,即地列肆,五日而罷。土人雲「山會」也。......相州春、秋亦有山會,與枳溝、勝水相若,皆不及白龍之盛。四鄉集場,蓋幾倍於前矣。據當地老人言,此塔為磚石結構的五層六角高塔,通高近20米,峙立於白龍山之巔,歷時930年余年,到1959年被毀。塔周圍建有許多廟宇,北有「老母殿」,南有羅漢廟,東有自來佛廟、西有如來佛廟,形成了一個以高塔為中心的建築群。廟宇建築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十分壯觀。每年農歷二月一日、四月八日、六月八日和十月十五日,這兒舉辦「山會」,情景正如乾隆縣志所載的「百貨畢集,即地列肆,五日而罷」相同。尤令人注目的是二月一日和十月十五日的山會,專門是葯材交易。此時,來自全國的商賈雲集,市面上有來自四川的貝母、黃連,東北的鹿茸、人參,隴洮的枸杞、甘草,兩粵的木香、硃砂,滇貴的三七,穿山甲,西藏的紅花,靈石,齊魯的阿膠、海狗......至於羚角、牛黃、狗寶等名貴葯材,也真委其市,蔚為大觀。於是,在此設葯房者有之,設購銷店者有之,設邸棧者有之,凡數百家。因此,「白龍山會」成為名播海內的葯材集散地。
今天,白龍山的古塔、山寺和廟宇已盪然無存,「山會」亦隨之銷聲匿跡。但當地的鎮辦工業卻悄然崛起,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社團紛紛來此合資興辦企業,其三維管件、美陽太陽能熱水器和保安器材等產品又蜚聲海內外。
「龍池」小景,諸城東北25公里處有一「龍池子」材(今屬百尺河鎮)。材東北角有一個小池塘,面積約400平方米,水極清澈,水中游魚歷歷可數。其側有一小泉,泉眼碗口大小,常年涌水。水入池塘,池滿復入北邊的水潭,潭深數米。1954年,當地人民政府對其進行整修,以石圍徹,並立一石碑,上刻「龍池」二字。池邊綠草如茵,樹木環繞,水天相映,景色如畫。
都吉台原名「斗雞台」,為春秋時魯國季氏與後氏的斗雞之處。《史記·魯周公世家》載: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魯大夫季平子(季孫意如)與魯大夫後昭伯(後惡)以雞角高下,季氏敗北,羞怒辱後氏。後氏聯合臧氏去魯昭公處告訐,昭公偏袒後氏,遂討伐季氏。季氏聯合叔孫,孟孫,三家共伐魯昭公。昭公敗而失國出亡,後氏亦為孟孫所殺。
碑文,吾邑石橋鎮北舊有三官神祠,面荊山環荊水,福庇一方......
文物古跡
古 跡 類
超然台:坐落在原北城牆偏西處,今台下巷北端與北關路交匯處。台高10米左右,北面緊靠城牆,檯面略成梯形,前沿東西長約28米,南北寬25米。台上分前後兩院,前院中間有3間廳堂,明柱出廈,門懸橫匾"慕賢亭";後院有東西兩廡,各3間,較前矮小,內置刻石。後堂3間,內有蘇軾泥塑坐像,一手捧書,一手扶膝,神態文雅莊重,風度超然脫俗。
齊國長城:齊威王六年(公元前351年),齊國為防楚國入侵,在國境南部邊陲群山之巔築造,後稱"齊國長城"。齊長城蜿蜒於市境南部群山之巔,西南自馬耳山入境,沿馬耳山、石人山、七泉山、茁山、拔地盤、黑溜頂、摘星樓、馬山、磊石山至台家溝南嶺入膠南縣境,經郝戈庄、皇華等6個鄉鎮,境內全長60餘里。遠看如帶,近看似嶺,頗為壯觀。齊長城古跡,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1979年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樹立標志予以保護。
文 物 類
鷹首提梁壺:1970年出土於臧家莊大型戰國古墓。高56厘米,腰圍90厘米,重10公斤。通體瓦紋,嘴似鷹首,口上唇可自由張合,並有提梁用雙環連於壺蓋之上,造型奇特,製作精湛,是全國罕見的藝術珍品,多次參加國外、北京和省文物展覽,經省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蛋殼黑陶杯:1976年出土於呈子遺址,共12件,4種造型。此為2式高柄杯,高12.5厘米,口徑10.8厘米,底徑4.7厘米。杯口作大淺盤狀,杯底部外鼓作圜底狀,下部外撇,杯底垂入中間粗柄內。柄上作鼓形,上作束腰狀,外觀無明顯分界,矮圈足,腹部飾細弦紋,柄上部飾條形紋,二楔形鏤孔,造型靈巧,精美異常。
漢代編鍾:1970年出土於臧家莊大型戰國墓,一組,共9件。最大的通高37.8厘米,最小的16.5厘米。鍾方形紐,口呈月牙形,通體布滿乳丁及繁縟的紋飾,下部均有銘文。
宣德青花碗:1975年建房時發現,高11厘米,口徑30厘米。大口、園腹、圈底,周身飾纏枝牡丹,碗下部及圈足飾花紋圖案,碗口沿外側橫書"大明宣德年制"6個正楷字。造型厚重古樸,青花釉潤濃重,是青花瓷器中之代表,亦是明代青花瓷之珍品,經省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諸城龍文化特色突出,恐龍化石蘊藏豐富,長16.6米、高9.1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化石就出土並陳列於諸城恐龍博物館,被譽為中國北方的「恐龍之鄉」,有「南自貢、北諸城」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