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關中還有什麼民俗文化

關中還有什麼民俗文化

發布時間:2023-02-19 04:02:20

㈠ 關中民俗是什麼

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是中國首家集中收藏明清古民居博物院,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AAAA級景區。
40院遷復建明清時期古民居,讓您感受文官的書香世家風范,領略武官的精忠報國,解讀商人的無奸不商······正是這一家一戶的古院落,見證了古代文武百官、王侯將相的興衰成敗。
33600餘件(套)歷代民俗器物,分為13大展廳,上百種類別,在此您將感受塵封千百年的歷史記憶。
8600多根歷代石雕拴馬樁,被譽為「地上兵馬俑」,或人或獸、或武士或神怪,其神態各異,面部怪誕,未聞吶喊,盡顯威嚴,此乃中國石雕藝術的最佳體驗地。

在這里聽上一段「黃土地上的搖滾」,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陰老腔,讓您在此穿越……
歡迎您來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在這里駐足停留,體驗歷史,感受民俗。

㈡ 陝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陝西民俗文化介紹

1、陝西民俗文化有鼓樂、芯子、高蹺、竹馬、旱船、秧歌、舞龍、舞獅、花燈等。陝北的佳縣、洛川、榆林等地稱社火為「打社火」,「地儺子」,陝南的商南、洛南、商縣等地稱社火為「花燈會」,關中扮演社火則被稱為「耍社火」,「耍獅子」,「耍龍燈」,「耍竹馬」等。

2、陝西是中華民族文化發祥地之一,陝西歷史悠久、民風質朴,從古至今流傳並繼承了許多燦爛的文化藝術產物,民俗文化豐富而獨特,其豐厚的歷史底蘊,孕育了多姿多彩、瑰麗奇特的民俗文化。秦腔、皮影戲、眉戶、唐三彩,這些都是陝西日積月累的歷史文化結晶。

3、秦腔也稱為「亂彈」,是陝西地方戲的主要劇種,也是我國現存戲曲藝術中最古老的劇種,是京劇、豫劇、川劇、河北梆子等劇種的鼻祖,其唱腔、道白、臉譜、身段、角色、門類和演技均自成體系。其特點是慷慨激昂,寬音大嗓。

㈢ 關中還有什麼民俗文化,具體介紹一下

從「關中的節日與社火」、「關中的廟會」、「關中的飲食」、「關中的口承文化」、「關中的民間工藝美術」五個方面介紹吧
關中的節日與社火

關中的社火,古樸大方,豐富多彩,門類繁多,氣魄博大。社火表演白天、晚上各異,平原、山區不同。總體上講,有高台社火與地社火兩大門類。高台社火中有高蹺、芯子、馬社火(包括牛社火)、車社火、山社火、血社火等,地社火中有獅子、龍燈、竹馬、旱船、地遊子、背社火、走社火、大頭和尚戲柳翠、推車車、拉犟驢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異的藝術門類,如「耍歪官」、「賀春官」、「牛老爺」、「耍懶婆娘」、「賽板對」、「古戰船」、「青瓷船」、「牛虎鬥」等。社火離不開鑼鼓,有的地方單敲鑼鼓也是一種表演,如合陽的「上鑼鼓」、民間廟會上的鑼鼓大賽。

關中的廟會

關中的廟會形成的來源,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原始信仰和圖騰崇拜的遺留。如山神、土地、牛王、馬王、水神、龍王、太歲、樹神、虎爺、狐仙等。

2.祖先崇拜的發展。如女媧、黃帝、炎帝、姜原、後稷、文王、周公、召公等。

3.歷史人物的神化。如子牙廟、武侯祠、關帝廟、張爺廟、子胥廟、扶蘇廟、城隍廟等。各府縣城隍多為歷史人物轉化,戶縣就有「三城隍鬧戶縣」的說法,其中之一的大城隍就是漢將紀信。連鳳翔府城隍廟里速報司蘇爺這樣的小神,也是一位有名有姓清廉公正的衙役死後的神化。在該地蘇爺影響之大,甚至超過了城隍。

4.行業祖師的信仰。如字聖倉頡、仙師魯班、神醫華佗、葯王孫思邈、酒仙杜康、梨園鼻祖唐玄宗等。

5.道教神靈。陝西是民間早期道教五斗道的發祥地之一。關中有老子講經的樓觀台,長春真人邱處機養性的龍門洞,張三豐活動的金台觀,八仙聖地八仙庵。全真教的開山祖師王重陽就是咸陽人,他的弟子全真七子在關中活動布教的除邱長春外,其中另一位郝大通就是全真道華山派的創立者。樓觀台在北魏時道士達萬名,形成赫赫一時的樓觀派。唐代統治階級崇道,借李姓大崇老子,更是道觀林立。連中國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也曾被引度為道士,公主中入道教而仙化的也不乏其人。

6.佛教諸神。玄奘取經名揚古印度,也繁榮發展了中國的佛教文化,連佛骨也珍藏在扶風的法門寺,「雁塔晨鍾」成為長安八景之一。如諸佛、菩薩、金剛、韋馱、十八羅漢,應有盡有。至今有不少名剎寶寺保存完好,連藏傳佛教喇嘛教在古都西安也有最大的寺院。鄉野老人以念「阿彌陀佛」為流行的勸善警語,以經書、經歌教化廣泛流傳民間。

過去廟會規模之大,以至發展到連縣跨省,當代不少廟會雖已變為文化娛樂、物資交流大會,但仍以廟會命名。如倉頡穀雨廟會,連約定成俗的日期也無變化。著名的廟會,像堯山廟會、驪山老母廟會、華山廟會、大雁塔廟會、太白山廟會、天台山廟會、龍門洞廟會、釣魚台廟會、周公廟廟會、樓觀台廟會、南五台廟會、葯王廟會、武侯祠廟會等。其它如老爺廟會、華佗廟會、玉主廟會、城隍廟會、大佛寺廟會等等,簡直難以數計。

關中的飲食

一般的飲食包括茶、酒、飯、菜、湯、果。

茶在關中人的日常飲料中,有著悠久的民俗傳承。老百姓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來客必有煙酒茶。茶飯、茶飯,關中至今農村以飯食論優劣,往往說:「誰家茶飯好,誰家茶飯不好。」茶與關中人飲食密切於此可見一斑。關中雖然不產茶,人民飲茶成習,這在城鄉都是司空見慣的了。除了沖泡飲用之外,西府山區還有一種罐罐茶,屬羌人的遺俗。民間傳說,茶是神農氏嘗百草時發現的。這神農一出世,是個水晶肚子,光明透亮,肝臟肺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他是人類農耕的祖先神,又是中葯最早的發明者。「神農氏,辨葯性,參贊天地造化工。」(黃竹齋《醫學源流歌》)一次,他嘗了一片嫩尖尖的小綠葉兒。這葉片下肚,只見它在肚皮里從上面洗擦到下面,又從下面洗擦到上面,把肚裡各部分都擦得清清爽爽的。就像上下往來巡查一樣,神農就呼它為「查」。後人叫白了,叫成了「茶」。神農嘗百草,每天都中毒,就用茶來解毒。後來他誤吃了斷腸草,來不及吃茶肚腸就一節一節斷開,就死啦。

酒,是我們祖先最早發明的飲料之一。關中人在日常禮俗中,處處事事離不開酒,酒的品種多,酒的佳話也多,名酒的傳說洋溢著沁人心脾的酒香味而傳遍天下。白水縣是杜康仙師的故鄉,在那裡流傳著杜康美酒醉劉伶的傳說。全國名優酒「西鳳酒」,素有「醉倒蜂蝶十里香」的美譽。今天流行於市場和農村城鎮的酒,有「西鳳」、「杜康」、「太白」、「城固特曲」、「西安白酒」、「五味子」、「葡萄酒」、「黑米酒」、「黃桂稠酒」、「黃米酒」等等。其中享有國際聲譽的黃桂稠酒,那是遠在唐代已久有盛名了。「斗酒詩百篇」的詩仙李白和他的酒友「酒中八仙」當年就是常到長安酒肆暢飲黃桂稠酒而吟詩論文的。從古至今,酒在關中人的儀禮、節日、祭祀、婚嫁、社交等方面,都是不可缺的。日常人在論酒時,最容易忽略的就是黃酒。黃酒既是飲料,又是調味、入葯之佳品,所以關中人又稱為「料酒」。黃酒中的名酒中就有陝南洋縣的謝村酒。

陝西風味名菜,歷史悠久,品類繁多。編入《中國菜譜》(陝西卷)的就有201種。故有「長安美餚,華夏古饈」之稱。陝菜以關中菜為代表。在取料上以豬、羊肉為主,具有料重味濃香肥酸爛的特點,而取料單一、滋味純正又是它的獨特風格。傳統名菜有「帶把肘子」、「葫蘆雞」、「枸杞燉銀耳」、「三皮絲」(豬皮、雞皮、海蟄皮)、「奶湯鍋子魚」、「口蘑氽雙脆」、「煨魷魚絲」、「燴三鮮」、「金邊白菜」等。湯中有「菠菜豆腐湯」、「酸辣肚絲湯」、「金針銀耳湯」、「肉絲湯」、「雞絲湯」、「雞蛋湯」等。飯食中首推天下第一碗羊肉泡饃。近年來菜飯合一,又開發出了「仿唐宴」、「長安八景宴」、「餃子宴」、「灌湯包子宴、」「羊肉泡饃宴」等。西安是中國的小吃王國。「臘牛羊肉」、「麵皮子」、「泡泡油糕」、「金線油塔」、「黃桂柿子餅」、「岐山哨子面」都是老少皆知的名吃。適應西部大開發,關中菜食還在不斷創新當中。

說到飲食,離不開干鮮果品。關中地區首推臨潼的石榴、火晶柿子,其它像關中紅杏、彬縣晉棗、三原雞心黃柿子、富平莊裡合兒餅、華縣草莓、同州西瓜、周至獼猴桃、大荔花生都是歷史上有名氣的傳統果品。

關中的口承文化

關中由於歷史悠久,文化積淀層深厚,口承文化極其豐富,有極為豐富的歌謠、諺語、故事。下面單以故事為例加以簡要闡述。關中地區人民口傳故事門類比較齊全,從入選《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陝西卷》②的故事來看,體現了神話、人物傳說、地方傳說、風俗傳說、幻想性故事、生活故事六大組系,同時,動植物傳說、土特產傳說、動物故事、機智人物故事、寓言、笑話等也有一定的數量。既主體突出,又顯得結構勻稱,體現了關中民間文化的獨特個性。

各類民間故事在陝南、關中、陝北雖都有不同程度流傳,但各自都有它不同的優勢,相對而言,因為關中平原原始文化層深厚,神話就顯得特別豐富,很自然地形成了一個神話流傳的輻射中心。全省境內已發現的舊石器、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文化遺址有900多處,而在中國考古史上佔有極其顯赫地位的「藍田猿人」、「姜寨遺址」、「半坡文明」都在八百里秦川的心腹地帶。伴隨著它們而來的神話雖經過階級社會的歷史化、宗教化、世俗化的過程,但保留著原始文化內核的神話仍然有著較多的流傳。古代神話中的女媧、炎帝、黃帝、姜原、後稷的故鄉均在這里,巨靈擘山、誇父逐日、倉頡造字、禹鑿龍門的活動也在這一帶。俗話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三皇五帝早已歷史化了。而盤古在關中民間卻依然保留著原始的形態。《開天闢地》的故事,則異於《三五歷記》、《五運歷年記》中哲學化的抽象記載,仍保留著上古一位開辟神的英雄形象。舊時關中民間鬧社火,盤古的扮相就是一位翻穿羊皮騎在老牛身上,一手執球,一手執斧的長壽老人,這對開天闢地是一個多麼生動的說明。公雞叫太陽的神話,在少數民族中是屢見不鮮的,過去人們總認為它屬於南方少數民族固有的文化觀念。然而在關中老百姓認為這雞就在西秦寶雞,至今寶雞市的秦嶺峰頂聳立著一對高大的鐵雞。「人文初祖」黃帝,因為長期的歷史化、仙道化,流傳在民間屬於原始神話的已經不多了,《風後和他的指南車》等在民間仍頗有影響。植物起源神話大多附會在炎帝神農和後稷身上,但像《豆的來歷》、《麥子的由來》、《毛桃?壽桃?獼猴桃》、《神農杏》等這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早已化為傳說了。而作為太陽之神、農耕之神、醫葯之神的炎帝神農,老百姓認為就出生在寶雞市郊的姜城堡,在天台山一帶留下了關於他的大量風物遺址和傳說故事。在今姜城堡和天台山有紀念這位「牛首人身」人類祖先的盛大廟會。洪水、人類繁衍神話,在關中影響最大的是女媧造人、伏羲兄妹結婚的故事,有其原始文化的背景。特別是女媧造人,以臨潼為中心點,形成系列傳說和濃郁的民俗。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天穿節」的遺留,查之關中,至今仍有民俗繼承,群眾說正月二十是「補天補地節」

。這一天,有的地方攤蒸餅,有的地方攤煎餅,吃飯以前,一片蓋在滲井(或水道口)上,一片丟到房頂上,叫「補天補地」。特別是農村老太太帶著極其虔誠的心理。擴而大之,「蒸餅」和「煎餅」形成了關中人夏季特有的食品之一。在上古神話中,她的流傳和影響是眾莫能及的,臨潼人至今自豪地說:「驪山就是不周山,女媧娘娘是我們這兒人,她就是在這兒補天造人的。」驪山老母和姜原聖母長期以來在民俗傳承中,形成了關中東西部兩位人民崇信的老祖母和送子娘娘,兩地廟會都帶有古代高禖的遺跡。此類神話,對於南方和北方文化的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提供了很有價值的文化史料。《誇父逐日》、《禹鑿龍門》、《巨靈擘山》等神話都附會有明顯的風物遺跡。巨靈仙掌、足印留在華山,誇父逐日犧牲後杖化桃林即今古潼關地區,禹鑿龍門就是韓城市的禹門口,這些口傳作品的情節多異於古代典籍的記載,散發著誘人的鄉土氣息。造字神話,各民族都有,在中國廣大漢族地區公認的是字聖倉頡。倉頡傳說是陝西白水人,其地有墓有祠。在白水流傳有倉頡的系列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倉頡造字」。倉聖成為當地人們信仰中最偉大的神靈,並形成一定規范下的文化氣息濃烈的民俗風情。

神話是留在人們印象中關於遠古的追憶,因時代過於久遠,自然就被大量淹沒了。而傳說則不同,它由於一頭通向文學,一頭通向歷史,與歷史典籍相輔相成,則頗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且伴隨著歷史發展的腳步,新的傳說還在不斷產生,如果說中華文明古國是一個傳說的國度,而關中由於歷史文化悠久,其傳說故事之豐富程度則達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神話中有它的影子,歷史中有它的血液,科學中有它的種子,地理風貌中有它的形象,人類社會文化前進的步伐中有它的腳步聲。在眾多門類的傳說中,歷史人物傳說占據著領先地位。由於人物眾多,人民群眾便習慣於講人的故事,而把歷史人物與重大歷史事件融為一體,似乎很難從中分別出獨立的歷史傳說,而往往形成系列性的人物傳說故事群。其中帝王將相、賢相清官、兵家將帥、文人雅士、名醫仙道中的人物傳說在關中最為眾多。因為帝都在關中,古代陵墓群在關中,不少人的故鄉也在關中。比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傳說多以關中的西安、咸陽為中心,人民用自己樸素的唯物史觀,對《頂妻背母漢文帝》、《唐太宗認錯獎敬德》等一代明君都給予了肯定性的評價;對功過不一、出身經歷各異的眾多帝王後妃也都做了多側面的形象描繪。其中一些優秀的傳說為史書的不足填補了空白。《姜子牙的傳說》在西岐生根發芽,通過《封神演義》插上翅膀而傳遍天下,以他垂釣的蟠溪釣魚台為中心點,該地有祠廟並形成歷史悠久的廟會。劉蔭樞是韓城人,清代進士,官居撫院,政績卓著,在西南少數民族中有較大影響,解放戰爭中國民黨廣西軍駐扎韓城期間,長官下令嚴禁擾民,因為這是「劉公,劉婆」的故鄉。《劉撫院賣橋》事過三百餘年,當地人總愛提及他為民造福、不為子孫後代遺留特權的佳話。黨崇雅的故鄉在寶雞縣,寶雞地區流傳的黨閣老的傳說就比較多。《黨閣老賣棒槌》等關心下層人民疾苦的傳說幾乎家喻戶曉。勞動人民以自己的生活和願望塑造出了類似《寇準罷宴》、《楊角爺的傳說》、《藏宮燈》、《閻丹初歇店》等一大批心目中的清官形象。兵家將帥的傳說中,關於尉遲敬德、馮玉祥、楊虎城的傳說流傳相當廣泛。名醫孫思邈是唐代京兆華原(今耀縣)人。他是東漢醫聖張仲景之後,中國醫學和葯物學的集大成者,其影響深遠,超越了中國的疆域。孫思邈的高尚醫德、精誠求實的學風、勇於創新的治學精神和精湛的醫技,使他成為中醫界的一面旗幟和為人的楷模,後世民間崇拜他為「葯王」。在他的故鄉廣泛流傳著關於他的眾多的救死扶傷、救人苦難的動人傳說,為歷史悠久的二月二耀縣葯王山廟會增色不少。

關中是道教的聖地之一,也是中國佛教發展高峰時期的中心,加之歷史上封建統治階級的提倡,道教、佛教影響深遠,尤其是道教的影響更加顯著,除八仙的傳說之外,邱處機號長春真人,為道教龍門派的創始人,因而在隴縣龍門洞等地流傳著不少關於他的傳說。虢鎮一帶俗言「天旱十年,旱不了高龍灣。」這一帶地處邱真人修道的「磨性山」腳,山泉星羅棋布,莊稼不缺水澆。傳說這些水泉是邱祖用道袍撩水所灑。張三豐為明代著名道士,曾長住寶雞市金台觀,所以形成不少神異傳說,其形象酷似濟公。樓觀台是老子講經處,也是北魏樓觀派的道教聖地,華山是道教有代表性的洞天福地,所以擁有較多的道教人物傳說。長安由於是玄奘法師取經、譯經的起點,民間流傳著不少風物特色突出的西遊傳說,它們近似《西遊記》又並非《西遊記》,《蛤蟆犢取經》給唐僧塑造了一個特異形象。

古都步步是文化,關中風物傳天下,這里山山水水都帶情,幾乎是無山無水無景不成傳說。在地方傳說中,其中很多與神話、仙話、人物傳說、生活故事、幻想性故事相交叉。最有代表性的故事像《關中為啥叫秦川》。關中山川地貌的形成,主要是自然地形長期演變的產物。但在民間卻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它和巨靈擘山有關,有的說它和制服妖龍有關。本篇傳說又把它和秦始皇治理秦國聯系起來。這種種不同的說法,既曲折地反映了關中地貌的變化過程,又體現了人類戰勝自然傳承記憶中的歷史積淀,既是口傳文學,又有一定科學價值。最使人感到奇異的是《鹿母寺》,以羌族王子與鹿女的愛情故事,記載了古代羌族在關中西部活動的事跡。其它如《劈山救母》、《火燒十三村》等都是幻想色彩十分濃厚的動人傳說。《獻頭》以誤鍘包勉解釋地名由來,卻異於小說、戲曲,說包相爺一時未察真情,而殺了廉政為官的侄子,也頗能發人深省。

風俗傳說是人民群眾以口傳情節形式,講述有關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節日集會和宗教信仰等風土人情的傳說。關中風俗傳說異常豐富,歷史性特點也很突出。《史記》的作者大史學家司馬遷的故里在韓城,今有司馬祠廟。當地人尊司馬遷為「史聖」,有不少傳說講述了他撰寫《史記》的艱辛歷程和受迫害的遭遇,致使他後代改為馮、同兩姓以逃避滅族之禍,當地還為此留下了「跑台戲」的特殊風俗。《韓城跑台戲》即是人民口傳的實錄。其它如《跑旱船》是對大禹治水的紀念,《貼門神的傳說》是對唐代名相魏徵的神化,《太公在此上樑大吉》則是封神外傳。

關中較少幻想性故事,生活故事卻很多,這些故事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最富於現實性。它們包括了長工地主故事、愛情婚姻故事、後母故事、孝敬老人的故事、交友故事、生產經驗故事等。機智人物故事在關中也有較突出的特點。從先秦諸子開始,漢族的民間寓言、笑話已大量進入歷史典籍和筆記小說,但在關中民間笑話依然藏量很大,新笑話也還在不斷產生。

關中人民以自己高度的想像,豐富的社會生活,強烈的斗爭思想,特殊地域的風格,機敏的智慧和創造精神,藝術地完成了各類民間故事的鑄造。

關中的民間工藝美術

在民俗文化事象中,民間工藝美術是開發潛力最大,易於走向產業化的一個重要門類。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它也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關中民間工藝美術品類繁多,地域特點突出。從總體上講有三個中心點。西府是民間工藝美術之鄉。木版年畫、泥繪彩塑、針織刺綉、窗花剪紙、社火臉譜等均有著歷史的傳承和代表性。東府為面花、拴馬樁之鄉。面花即花饃也。華縣的虎文化面花,大荔的廟會面花,合陽的節禮面花、澄城的祭祀面花在省內外都享有較高聲譽。至於這拴馬樁,它是歷史上民居建築室外的配套裝飾,全省各地都有,但以東府最為有名。主要布局在渭河以北的澄城、蒲城、韓城、大荔、合陽、富平諸縣。它的實用價值在樁身,藝術價值在樁頭。樁頭雕刻有動物、人物、植物。最常見的為蹲獅,突出的特點是「穩」。使獅子的威嚴引而不發,「動」凝結為「凈」,具有民俗文化內涵。「穩」才使拴馬樁有穩固之感,挺立在那裡,「鎮」住家院,「拴」住財富,「穩」也使裝飾性大大增強,有民間工匠在藝術世代傳承中形成的程式化的特點。這藝術內容豐富的拴馬樁,在20世紀的八九十年代突然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掀起了一陣拴馬樁熱,地區在收集、省上在收集,甚而爭相收集,在渭南地區群眾藝術館、省群眾藝術館的院落里,一度都擺了不少拴馬樁。但卻很少有人進行深入的研究。第三個中心就是戶縣農民畫,已成為中國農民藝術走向世界的一個主要窗口。此外,當代文化人的泥塑、根雕,歷史久遠的皮影,藍田玉雕等也當是關中民間工藝美術品的主要財富。

㈣ 陝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1、腰鼓是陝北各地廣泛流傳的一種民間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區安塞縣,榆林地區的橫山、米脂、榆林等地最為盛行,是陝西民間舞蹈具有較大影響的舞種之一。

安塞腰鼓是陝北腰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多在重大節日慶祝、慶典、廟會中演出,在2006 年,「安塞腰鼓」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陝西民歌根據地域特徵和藝術特點分為陝北民歌、陝南民歌和關中民歌。陝北民歌種類繁多,當地俗稱「山曲」或「酸曲」,有信天游、小調、勞動號子、榆林小曲、陝北套曲等 20多個曲種,其中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流傳最廣。

陝南民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紫陽民歌是陝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種,代表性曲目有《郎在對門唱山歌》《南山竹子》等。關中民歌有船工號子、打夯號子、搬運號子等曲種和各種小調。

3、陝西皮影戲起源於漢代以前,發源地在華縣,鼎盛於唐代,又稱「影戲」「影子戲」,流傳於民間,保留著民間說書的歷史痕跡,是近代陝西諸種戲曲的前身。

其唱腔數十種,以老腔、碗碗腔、阿官腔、弦板腔、秦腔五大調較為普遍,輔之陝北、陝南及關中各種道情。皮影戲的傳統劇目有《游西湖》《哪吒鬧海》《古城會》《會陣招親》等。

4、「社火」是陝西民間一種廣泛的、傳統的、規模壯觀的群眾娛樂活動,來源於古代先民對土地與火的崇拜。陝西「社火」通常在正月、節日盛會或廟會演出,包括鼓樂、芯子、高蹺、竹馬、旱船、秧歌、舞龍、舞獅、花燈等。關中是陝西社火活動最活躍的地區,寶雞更是被譽為「中國社火之鄉」。

5、面花俗稱「花花饃」,屬麵塑藝術,種類有婚禮、喪禮、壽禮、節日花饃。面花起源於漢族民間祭祀活動,源於漢代,成於唐代,盛於宋代,到了明代之後,面花就廣泛流行於民間,清末,北京還出現了專門製作面人的藝人。面花自古盛行於北方民間,形式豐富多彩,品類繁多,其中尤以合陽、華縣面花為佳。

㈤ 「陝西關中十大怪」分別是什麼,各有哪些文化寓意

​ 文·段宏剛

陝西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淀非常豐厚,人們常常能聽到「陝西十大怪」的說法,這種說法直觀地概括了陝西人在千百年來形成的十種民俗習慣,它們的形成,跟自然環境、經濟狀況、生活方式、文化水平等方面有直接關系。

實際上,「陝西十大怪」特指「陝西關中十大怪」,是因為陝北和陝南跟關中的風俗差距較大,不足以概括出全部的陝西風俗。具體為: 面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油潑辣子一道菜;碗盆難分開;手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椅子蹲起來;睡覺枕石塊;秦腔不唱吼起來。

現在,隨著各地之間不斷交流,陝西民俗跟外來文化相互交融後,十大怪里邊的許多習俗逐漸消失,慢慢成為歷史的記憶。

「陝西關中十大怪」是怎樣形成?又有哪些文化寓意?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陝西關中人,聽我慢慢道來。

一、面條像褲帶

「面條像褲帶」是說陝西關中人做的手擀麵條像皮帶那樣又寬又長,吃起來爽滑筋道可口,吃過後很耐飢。

陝西關中地區別名叫「八百里秦川」,是由黃河最大支流渭河沖擊形成的小平原,自古以來盛產小麥,也是全國非常重要的小麥商品糧基地。

在過去,由於農業機械化程度很低,干農活全靠力氣,對農人的體力消耗特別大。人們必須達到身強體壯,才可以多干農活。

農人上地幹活前,都會把又寬又長的手擀麵盡量吃飽,然後精神抖擻地下地幹活,在短時間內不會感到飢餓,有助於多干出農活。

在過去,陝西農村評價一名姑娘是否優秀,就是看她能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手擀麵。

二、鍋盔像鍋蓋

「鍋盔像鍋蓋」是說陝西人做的另一種麵食——鍋盔,又大又圓又厚實,直徑超過二尺,看起來像鍋蓋那麼大。

鍋盔用小火在大鐵鍋里慢慢烙制而成,是一種酥脆香甜的面餅。把鍋盔製作這么大,跟當時陝西農村人家庭成員較多有很大關系。

在過去,陝西農村一大家子人往往是四世同堂,乃至五世同堂,大大小小有十幾口人,甚至更多,做一頓飯花費的食材、時間和精力都很多,所以,為了減少做飯人的勞動量,烙制鍋盔時就追求個頭大,做好一個能供許多人吃。

三、油潑辣子一道菜

「油潑辣子一道菜」是指,把干辣椒粉用熱油澆過後,可以當一道菜來吃。

在做油潑辣子之前,往往會給辣椒粉里邊加入芝麻、花椒、五香粉、食鹽等調味品,待做好後,顏色紅艷喜人,看著非常有食慾。

陝西關中人通常用油潑辣子夾饃吃,把油潑辣子夾在冒著熱氣的饅頭或鍋盔里,吃起來香辣可口。另外,用油潑辣子調制面條、涼皮、涼粉、攪團等食物,同樣能提味,非常受歡迎。

四、碗盆難分開

「碗盆難分開」是指陝西關中人吃飯的碗很大,俗稱「大老碗」,跟盆子一樣難以區分。

過去的陝西農村人之所以用大老碗吃飯,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跟第一怪「面條像褲帶」有關,因為面條的體積本身很大,用小碗裝不了多少,用大老碗來裝才比較匹配。

二是圖一個省事,因為人們經常干農活,體力消耗較大,導致飯量增大,用大老碗可以一次性裝很多面條,一碗吃完就管飽,省去了第二次盛飯的麻煩。

當然,現在陝西農村人的生活條件比過去好了許多,已經很少看到用大老碗吃飯的場景。一些飯館用大老碗盛飯,不過是向顧客銷售懷舊情結罷了。

五、 手帕頭上戴

「手帕頭上戴」是指過去農村的婦女經常會把手帕戴在頭上,當作帽子來用。

因為在過去,農村經濟條件不好,大多數人沒有錢買帽子,為了圖實惠,會買一頂相對便宜的手帕,當作帽子來用,防日曬、防淋雨、防落塵,防風沙,還能用來擦汗,體現出多用途。

現在,人們的經濟條件比過去好了很多倍,完全能買得起帽子,也就用不著再往頭上戴手帕,「手帕頭上戴」已經成為歷史。

六、房子半邊蓋

「房子半邊蓋」是指過去的陝西農村人,在建造房子時,會把房子從屋脊一分為二,蓋成半邊房子,其形狀如同把「介」字從中間劈開。

人們之所以這樣蓋房子,主要是因為受經濟條件所限,沒有足夠的錢來購買木材、磚瓦等建築材料,只能就地取材,用黃土、泥塊,再加少許木料蓋成這個樣子。

不過,半邊房子因為建築空間減少,在保暖性和透氣性上很好,既經濟又實惠,居住效果可以媲美窯洞,冬暖夏涼,住起來相當舒服。

當然,現在已經很難見到這種房子,由於當今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這種房子已經成為歷史符號。

七、姑娘不對外

「姑娘不對外」是指過去的陝西人不喜歡把自家女兒嫁到外地。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是跟過去陝西人保守封閉的思想有關。因為「秦中自古帝王都」,陝西關中平原在過去比較富饒,物產豐富,一直作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而存在,陝西人是在天子腳下長大的臣民,衣食無憂,有些看不起陝西以外的地方,自然不喜歡對外交流,遵循「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

二是對門當戶對的觀念很看重,嫁女兒時希望嫁一個知根知底的人,但由於缺乏交流,對外地人不熟悉,就更不願把女兒嫁到外地。

目前,隨著各地之間不斷交流,人們可以認識天南海北的人,「姑娘不對外」也成為過眼雲煙。

八、不坐椅子蹲起來

「不坐椅子蹲起來」是指過去的一些陝西農村人,即使有椅子在旁邊放著,也不喜歡坐在椅子上,而是喜歡蹲著。

這跟陝西人的性格有關,陝西男人的性格憨直、豪放、張揚,大不咧咧,喜歡自由自在,認為坐到椅子上就需要坐有坐樣,不能隨隨便便,這些要求會讓他們感到拘束,所以,寧願蹲著也不願被拘束。

「不坐椅子蹲起來」的場景目前很少見,只有在偏遠農村還能偶爾見到。

九、睡覺枕石塊

「「睡覺枕石塊」是指,每當到夏天時,一些陝西關中人不喜歡使用綿軟的枕頭,喜歡拿出自己的「寶貝」,一塊冰涼的石枕或木枕當作枕頭,睡在上面很香。

實際上,這種情況在目前的陝西農村依然很常見,可以說是一個優良傳統。據老人講,石枕頭比較涼,有助於人快速進入深度睡眠,還能對頭部起到按摩作用。

十、秦腔不唱吼起來

「秦腔不唱吼起來」是說,聽秦腔時,感覺不是唱出來的而是吼出來的。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既跟陝西關中方言有關,也跟秦腔本身的藝術特色有關。

陝西方言發音較重,聽起來洪亮高亢,不論是陝西民歌還是陝西地方戲曲,用陝西關中方言唱出來,都有一種豪邁粗獷的聽覺感受。

秦腔的大多數題材表現的是斗爭精神和英雄氣概,唱詞悲憤蒼涼,富有氣勢,又加上秦腔是用牛皮鼓、二胡、鑔、鑼這些樂器伴奏,更增加了大氣磅礴的藝術張力,跟柔美婉轉的江南小曲截然不同,整體聽起來,如同搖滾一樣聲嘶力竭的吶喊。

如今,在西北地區秦腔仍然很流行,被老年人當作最好的精神大餐。

㈥ 陝西的關中文化有那些

關中八景歌謠雁塔晨鍾在城南,咸陽古渡幾千年;灞柳風雪撲滿面,華岳仙掌現奇觀。曲江流飲水不斷,草堂煙霧緊相連。驪山晚照紅光顯,太白積雪六月天。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陝西的風俗也非常的獨特,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是大怪:陝西十大怪面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關中人大多性格內向,寡言少語,外冷內熱,情感深藏。不知是負重太多,還是「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 的古訓影響深遠,關中的男人一般話很少。對妻子兒女,他們縱然有滿腔的感情,但卻不會形諸臉上掛在嘴上。關中的男人,既不如「老北京」能說會道,幽默風趣;也不像南方人言語和婉,抑揚頓挫。無論老少,言傳起來,可謂底氣十足,高喉嚨大嗓門,直來直去,有時簡直要撞倒南牆。君不見秦腔戲劇舞台上,掙命般的吼叫,就是西安人傳神的寫照。

關中人實誠,豪爽,面冷心熱,與朋友交,義氣為先。脾氣相投,性格合得來,倒也可以和你諞個半宿,把心掏出來;一旦你的人品關中人看不上,那可就對不起了,正眼也不會瞧一下,正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關中人大多性情耿直,寧折不彎。即不善察言觀色,也不愛逢迎,最看不慣那些拍馬溜須之徒,斥之為「溜溝子貨」。因為耿直,年輕人愛發牢騷,愛給領導提意見,埋怨不受重用,自譽為「後娘養的」,無論工作幹得多好,「累死也無功」。是故,二十餘年來,「孔雀東南飛」者眾多。

關中人好面子。請客,必定七碟子八碗,勸酒非讓客人喝個酩酊大醉方肯罷休。常說人生三件大事--- 娶媳婦、蓋房、安頓老人,更是好擺排場,唯恐被人譏為「嗇皮」。

關中人講究「咥實活」,一步一個腳印。做事不喜張揚,咋咋虎虎,虛張聲勢。故陝西科教文衛各行各業,英才輩出,成果輝煌。不僅前十幾年的文壇陝軍東征,讓全國大吃一驚;就是近年陝西人整出來的的克隆羊,長征五號,送「神舟上天」,也讓世界矚目。

關中人常說的一句話是「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在農村,衡量一個人能耐如何,主要看房屋蓋得咋樣,子女是否有出息,對待老人如何;在城裡,也看其事業成就,房子多大裝修的咋樣,子女是否考上大學留洋讀博士。

關中人大多不愛言利,不善經商。許多人信奉的是「萬半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對經濟之途嗤之以鼻,故三秦大地,做大小生意的,以南方人居多。近20年雖有不少西安人「下海」經商,但「嗆水」的多,盈利的少。

關中人辦事謹慎,凡事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不逾規半步,不像南方人,「綠燈跑,黃燈搶,紅燈繞」。對長輩和上級,總是「不給不鬧,叫來不到,給也不要」,簡直是個「乖孩子」,信奉「窮也要窮個剛板硬正」。

關中人重閑適,易滿足。在過去,「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其人生理想境界;如今,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收入能過得去,也就挺滿足的。生活上有「油潑辣子彪彪面,羊肉泡,肉加饃,除了神仙就是我」;文化娛樂上,一年四季有秦腔戲看,也就「嘹扎了」。對待工
作,「貢獻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走」。
這就是這塊皇天厚土上的關中人。

㈦ 關中的風土人情,或類似方面的,幫忙介紹一下

分類: 社會民生
問題描述:

關中人,風俗等

解析:

關中百怪

在秦嶺和黃土高原的懷抱之中,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平原,這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風調雨順,旱澇保收。南北寬百餘公里,東西長400餘公里,號稱八百里秦川,這就是關中。

歷史追溯到5000年前,炎帝和黃帝就在這里開創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開端。武王伐紂在這里建立了周朝;始皇掃六合,在這里建立了秦朝;楚漢爭霸,在這里建立了漢朝;大唐盛世,在這里把中華文明推向了世界的最高峰。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凝聚著厚厚的歷史積淀和許許多多的神奇與神秘。

大碗喝酒不耍賴

客觀地說,關中人的酒量並不算出眾,東比不過河南人,北比不過陝北人和蒙古人,就連和南面的漢中人較量,關中人也未必能占優勢。然而由於關中人性格耿直,又不善辭令。因而往往是你說咋喝他就咋喝,你敢說每人10杯也許他根本不能喝酒,但只要你話音未落,10杯酒就咕嘟咕嘟都灌到了他的肚子里。然而,關中人卻容不得你對他進行欺騙和捉弄,盡管你也許不是惡意的。我就遇到過這樣一件事,幾位關中鄉黨到南方某地參觀學習,受到熱情招待,喝酒時你推我讓,最後決定每人喝乾一杯,關中人二話不說,脖子一仰,全都見底。而幾位當地客主則耍起了滑頭,憑借他們的伶牙俐齒,竟然佔住了理兒。關中漢子哪受得了這等窩囊氣,提起酒瓶子咕嘟咕嘟喝幾口,然後掉過頭來,將當地人從椅子里拉出來,按倒在地,硬灌起來,嚇得幾地主人臉色都變了,因而和關中人喝酒,最好不要違背君子協定。

小吃小攤順路擺

來過西安的人,對西安的小吃一定不會忘記,特別是在夜市,白天大馬路上光光堂堂,什麼也沒有,一到晚上,就會冒出成百上千家小吃攤,將個寬闊的馬路塞得密密麻麻,盞盞小燈,匯成燈的海洋。夜市中以漿水魚魚,麻什子,面條,餃子,油麵沓沓,蕎面餄硌等關中小吃為主,加上關中 *** 的各種小吃,形成夜市的兩大陣營。夜市由於便宜實惠,又帶有極濃的地方風味特點,因而不管是對外地客人還是對西安市民,都具有極強的主誘惑力,就連談對象的年輕人,都把吃夜市當成他們戀愛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除了西安之外,關中幾乎所有的城鎮和所有聚居的地方,都有夜市存在。成為具顯地域特色的飲食文化。其實早在城市夜沒有出現之前,關中的鄉村夜市便已紅紅火火有了千百年的歷史,只是方式不同罷了。關中鄉村目前仍然沿用著這種最古老的夜市形式,那就是逢集過節的日子和籌辦喪事時的戲台下面,白天下地幹活的婆娘漢子們,搖身一變便成為小吃攤的主人,不過品種無非是油糕,醪糟,麻花之類的東西,盡管品種又少又簡單,已逄是很新鮮的了。小攤的位置一般是哪裡人多往那裡擺,因而常常堵塞人流,更增加了熱鬧的氣氛。追溯起來,這才是最正宗的關中夜市的來源。

高人都把名聲埋

關中由於具有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埋藏著豐富的文物古跡的同時,也埋藏著眾多的奇才高人。比如在我老家華縣就有一位姓吳的書法家,在他生活的幾十里從來沒有人知道他。周圍的人也只知道他能寫字。小時候正趕上「文革」,他一手提石灰桶,一手握刷子,沿牆寫標語,我們就跟在後面往桶里仍運動場。誰也想不到他的寫字水平有多高。直到「文革」結束後,某市書畫收藏館幾名大書法家偶見吳老一條「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字幅,一下子為那老道無比,具有極高造指的書法藝術所折服,幾名高手專程來陝,前往吳老家,渴望能得到一幅避開政治傾向的書法墨跡,以作館內永久收藏,可惜吳老不肯動筆。後來又有人拿著吳老的墨跡展於書市,沒想到竟成了極品,就是許多一流書法家也都自嘆弗如。可惜吳老卻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有多高了,就像瞎子阿炳永遠不知道他的《二泉映月》會成為千古絕唱一樣。像這樣的高手,在關中簡直是數不勝數,你到鄉下去生活,隨時都有可能遇到有極高水平的書畫家、醫師、工匠、文史學家、秦腔唱家等等,他們的水平常常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用人傑地靈,奇才輩出來形容關中,再恰當不過了。

家院城鎮四方塊

種地好像修花台

關中人在種地方面的細心和在生活方面的粗心正好形成強烈的反差。來到關中,站在秦嶺北麓,居高而望,可見秦川大地,沃野無邊,平坦如鏡。條條道路,條條田埂,將良田劃割得井井有條。這當然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化有關,但是與關中人世世代代,精心修整是分不開的。關中地區的農活一般只忙夏秋兩季,整個冬天人們都清閑。關中人又不善外出做事,也不善做生意,因而幾乎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傾注在了農田裡。平整土地時,他們精雕細琢,翻地時,他們甚至不用犁,覺得那樣犁得不精細,因而用鐵杴一杴一杴地翻耕,翻完之後,施上底肥,再用繩子將田埂打得端端正正,像花壇一樣,非常適合作物生長。種子播進去後,他們對莊稼的生長管理也十分認真,不管是澆水,施肥,還是打苗嫁接,樣樣都一絲不苟。久而久之,他們不僅對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而且幾乎對每一棵長出的莊稼都能心中有數。

=====================

關於關中的一些簡單介紹

陝西從漢到現在都稱為三秦,西楚霸王滅了秦時,把這秦地一分為三,成了三個異姓王的封地,這是三秦稱謂的最早來歷,而現在的三秦稱謂已經跳開了這個概念。

從地圖上看去,有一條帶子把個陝西從中間一分為三,北面的就是陝北,南面的就是陝南,中間這帶子就是八百里一望無垠、物豐人盛的關中道了。

關中道從中間攔腰一斷,便斷出三個語言和習俗各不相同的地方,陝北與山西、甘肅毗鄰,陝北的語言和習俗便和這兩個省有些相同,陝北的語言多些比興,信天游里就有很多的例子,如「山丹丹開花唻紅艷艷」之類的。陝北的語音鼻音厚重,但卻在語尾多了些滑音,聽起來就像在唱信天游。

陝南和那四川、河南接壤,陝南的語言就成了陝、豫、蜀三省的雜合音,所以陝南人說話幾乎關中人都以為是河南或者四川的人。風俗也和關中道相去甚遠了。

關中人把老鄉習慣稱呼為鄉黨這個詞,但從來不把這兩個地方的人當作鄉黨,在關中人的稱呼里,陝北的是「北山狼」,陝南的就成了「南山猴」。這兩個稱謂雖說有些貶義的成分,但也恰如其分的將這兩地的人的性格和居住環境給表達了出來。

在陝西,無論發生什麼大災大難,只有關中的人沒有出門逃過難,關中人也很少的除外討生活,陝北人去走西口,陝南人去潼關挖煤,只有關中人守著自己的家。

這和關中的地形有很大的關系。八百里關中道一馬平川,沒有大河,所以也就沒有水災;但那小河水卻恰恰的剛夠澆地灌溉,所以也就沒有旱災。雖說關中道在地理上處於黃土高原板塊和渭北平原板塊的交界處,是個地震的多發點,但上天厚愛關中,這兩個板塊大概是全世界最穩定的兩個板塊,有歷史記錄以來,也就明朝的時候,發生過一次大的地震,把那渭河向北移了兩米。此前和此後就一直穩定,唐山當年那麼大的地震,影響到關中道的時候,也不過把我的奶奶在織布機上搖了兩搖罷了。

關中道的人不善於做生意,這是和關中道肥沃的土地有關的。

關中道的土地也是黃土構成的,但關中道的黃土卻比陝北的黃土強多了,那從沙漠吹來的黃塵大顆的落在了陝北,小顆的因為風勢漸小就落在了關中道,陝南黃土稀薄,因為高高的秦嶺山脈阻擋了黃土的漂移。所以陝北多黃土,但莊稼難成,一個原因是那裡黃土堆積的太多了,地下水就深深的被埋在黃土之下,少灌溉而多流失。

關中道的土地細膩,走到地邊,順手抓起把黃土,用力一捏,打開手掌一看,那黃土就象濕的麵粉樣在手裡成了團狀。

關中道的土地肥沃,順手摺下只柳條倒 *** 去,過幾天去看,那柳條慢慢的倒長著新綠的葉子,這話有些誇張,但土地的肥沃確實真的事實。

如此肥沃的土地決定了關中道人在過去長期的農業社會中不用奔波也能豐衣足食,所以關中道人多了些厚道,少了些陝北人的狠,也少了陝南人的精,所以吃了這些人的虧的關中道人也就把這兩地的人稱作「北山狼,南山猴」了。

土地的肥沃決定了關中道成了西部的大糧倉,也成了災年各省災民的目標地,四川也是糧倉,但那高高的秦嶺擋住了飢餓災民的兩條軟腿。進了潼關,關中道就是一馬平川,所以災民們可以毫不費力的進入關中。

這些災民災年來,災年過了很多也就不走了,做上門女婿的做上門女婿,嫁給關中人的就當媳婦,慢慢的也把自己當作關中人而自豪。關中人因為常年接納這些災民,胸懷在厚道上也多了寬容和接納。不鄙視不小瞧這些外來的人。

這些厚道也常常的被一些刁惡之徒的利用,游手好閑不喜歡勞作,就假扮了乞丐,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沿街串巷騙那些關中老太太,害的那些善良的老人,哭的象個淚人般還要顛著個小腳急急的回家,拿出幾個雪白的大饅頭硬是塞給他,假如是吃飯的光景,那不用說,把那傢伙叫回家,當了客人,盤上盤下的招待。和陝西交界的幾個省,沒有那個省的人不知道關中的富裕,也沒有那個省的人沒有受過關中的恩惠。

和關中有著不解之緣的是河南人,這些中國的吉普賽人因為那條母親河的原因便常年在外流浪,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河南人,在世界上,除了河南省,最多河南人的就是關中道了,有一部小說叫《黃河東流去》,寫的就是當年黃河決口,河南人逃亡關中的過程。

而其他省的人,就很少是逃荒了,山西、甘肅、寧夏等地的人知道關中道的地好麥子多而勞力又少,就在每年農忙的時候沿著古絲綢之路現在的西蘭公路大批東下,浩浩盪盪到壯觀,肩上掛著鐮刀,腰裡別著空空的煙袋,身上背著空麻袋進入了關中。等回家的時候,除了鐮刀的仞子短了些外,那些空的也成了實的,當然,腰包里也多了些錢財。關中人習慣在某個人的職業後面加上個客字來稱呼這個人,一是稱謂,另一是直接指出這人的職業,譬如以做飯為主的就叫「勺勺(音SHUO)客」,以做豆腐為主的就叫做「豆腐客」。這些來關中收麥子的人,關中人稱呼他們為「麥客」。

每年的陽歷6月份,關中道就擠滿了這些麥客,一般的這些麥客在關中道的最東段割起,一直往西,因為關中道的麥子是由東向西熟的。這些麥客們一直割到關中道的西邊,關中道的麥子也完了,離這些麥客的家也近了,於是收拾起鐮刀,羨慕的再看一眼富饒的關中,點一下腰包里的錢,夾著鐮刀不舍的就回去了。往往的是來的麥客多,回去的少些,因為關中道的人少地多,精壯年輕的後生麥客就被有些家中多地而無勞力的顧主或者招為長工,或者就把那美麗的女兒嫁給這麥客,讓他成了自己的半個兒子,當然是要上門的。關中有八大怪,其中一怪就是「女子不對外」,不對外並不是和外來的人不通婚,而是要守在關中道里,這么肥沃的土地誰願意離開?這些麥客們在幫了關中道人之後也小富了自己。也給關中道留下不少的故事。關中道的人就說咱不出門也知道天下哩!

從古到今,關中周邊的人都是關中人的受益者,關中人看到這樣,豐衣足食的也就懶的出外,「老婆娃娃熱炕頭」是關中大多人的最高追求。

直到了本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時候,關中人真正的落在了全國人民的後面。造成這種落後的最大原因就是關中道長期以來的豐衣足食,豐衣足食時間長了,人也就懶的進取,關中有句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就是這樣的思想的反映。

關中人不能出外,出門不到一個月就想老婆、想孩子、想自己的老父親、老母親,想自己家裡的牛想自己家裡的地,實在想得不得了了,就想著法子回家,在外打工的,寧願不要幾個月的工資辭了工就直奔自己家的熱炕頭。

所以現在的關中人不愁吃不愁穿但很窮。不過,這些年來,關中道人的思想也轉變了不少,把以前的純農業大部分改為經濟作物,種了大量的蘋果樹,漸漸的有了些活錢。但是,還是圍著自家地轉,出息不了多大。

=====================

關中八大怪

其實,說到關中,什麼多餘的話都不用說,只把那八大怪給說清楚了,那關中的風土人俗就昭然若揭了。

1.老婆帕帕頭上戴

原來陝西地區盛產棉花,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有七大功用:既可防風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汗擦手和用來包東西,可謂既經濟又實惠。

2.家家房子半邊蓋

何為半邊蓋?一般的房子房頂皆為人字形,可是陝西的房子卻只是人字的一撇。據說因為陝西乾旱少雨,所以這樣的房子能讓珍貴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3.板凳不坐蹲起

據說,關中的男子們一日三餐都蹲在一起開「老碗會」,而且,這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

4.面條寬得像褲帶

5.鍋盔大得賽鍋蓋

6.油潑辣子一道菜

西北人粗之更甚,單從他們的飲食中即可見一斑。八大怪中的「面條寬得像褲帶」、「鍋盔大得賽鍋蓋」、「油潑辣子一道菜」就是一個特別形象的概括。

7.秦腔大戲吼起來

8.大姑娘不對外

======================

關於關中風情,也可以來這里看看~
shaanxi/sx_into/sqcf/index

㈧ 關中民俗風情文化有那幾方面

婚俗、語言、飲食等方面。

1、過去在關中,婚姻全賴父母之命,煤灼之言。"娃娃親"特別盛行。父母在娃娃長到十二三歲時,就托媒人給娃訂了婚(當地男娃叫"占媳婦"、女娃叫"尋主兒"),娃娃親-旦訂妥,雙方就不能隨便翻悔。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娃娃親愈來愈少。

娃娃長大後。自由 戀愛,只不過還要有個中間人"介紹"一下。定婚之後,雙方商定一個"吉日"准備結婚。男方修整布置新房,女方准備嫁妝。

現在結婚,儀式大大簡化。男方帶上紅包(內裝多少不等的錢),用車去接新娘子。經過一番熱鬧的媳鬧,新娘和女方客人來到男方家裡,然後舉行"文明婚禮":放鞭炮,證婚人宣讀結婚證書,向雙方父母,來賓鞠躬,雙方家長,來賓講話,新人介紹戀愛經過,送新人入洞房等。

2、關中方言,屬北方方言西北方言區。它和普通話比較,語法結構和大部分字音基本相同,腔調多有變異,發音較普通話咬字重、聲短促,調低沉。關中方言詞彙中保存不少古語,如吃飯為「咥」,差一點兒為「玄乎」,說話叫「言傳」,合適叫「諂」。

3、老碗會,陝西關中的一種飲食習尚的戲稱。老碗會是對陝西關中各縣農村群眾端著飯碗,聚在村中某個相對固定的場所,一邊吃飯,一邊諞閑傳(關中人把閑談叫「諞閑傳」』)這一飲食習尚的戲稱。

(8)關中還有什麼民俗文化擴展閱讀:

炎黃子孫的起源地區:

關中地區是中華民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和神農炎帝的起源地。黃帝與炎帝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

經過史學家考證,姬水和姜水都位於今天的陝西省境內的關中地區一帶,姜水位於寶雞,姬水則是關中中部武功縣一帶的漆水河,兩河均是渭河的支流。

因此,不管怎樣,軒轅黃帝和神農炎帝都是起源於陝西省關中地區的兩個血緣關系相近的部落首領。後來,兩個部落展開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稱為唐人。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重要的發明。

㈨ 陝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1、秦腔

秦腔(Qinqiang Opera),別稱「梆子腔」,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起於西周,源於西府(核心地區是陝西省寶雞市的岐山(西岐)與鳳翔(雍城))。成熟於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閱讀全文

與關中還有什麼民俗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