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文化精英精英文化是什麼
排列組合嗎?
文化沒有什麼精英的,只不過有些人好些有些人差些而已。至於精英文化,則要看精英的定義是什麼,可能是有錢的,有才的,有權的,都可能叫做精英。他們的文化就是了。
『貳』 哪些是精英文化
所謂"精英文學",是從作家在創作中的自我定位而言的。一方面,中國向來有"文以載道"的文學傳統,作家在創作時普遍將自己的社會位置置於讀者之上,其作品以經世治業的重大目的,且頗為指導人生的自信;另一方面,當文學逐漸擺脫政治經濟的束縛,作者有意不再承擔"宣傳教化"的"職責"的時候,他們也並未將自己視為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員,而是使自己把握的文學成為沙龍中高貴的藝術品,在藝術形式上將之與普通大眾隔離。因此,這兩類作者都可以說是將自己定位在"文化精英"位置上,他們的文學,我們便稱之為精英文學。
『叄』 精英文化相對草根文化更值得社會推崇的理由是有哪些求高手,這是我們的辯題
精英文化,意在表達的,是審美趣味、價值判斷和社會責任的文化。是知識分子階層中的人文科技知識分子創造、傳播和分享的文化。解釋比較拗口不好意思,但總的來說呢,就是高知識文化那個意思,也就是專業,相對科學,有事實的依據或是研究。。。而我們現在所謂的主流---草根,也就是像大眾文化一樣,內容層次不齊,就是有正面也有負面的,但是卻能引起更大的共鳴,因為他易懂,都是生活瑣事所表達的思想,比較平民化,而且社會上高文化程度的畢竟少不是?但是,不可否認,這個支流就好比一個人的道德底線,一個社會的行為准則,如果沒有了它,你認為在如此一個層次不齊的草根文化主流一直前進將如何混亂。。。就好比三國,群雄割據,雖然人才輩出,但動亂不堪。。
『肆』 什麼是大眾文化時尚文化有哪些精英文化大眾文化有什麼特徵
什麼是大眾文化?誰能說得清?後現代講一切都沒有邊界,怎麼都行,
英語中文化的定義有260多種,據說是英語詞彙中意義最豐富的二、三個詞之一。大眾文化雖多了「大眾」的限定,其含義仍然多得驚人。西方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諾等理論家都曾對大眾流行文化定過義;英國新馬克思主義伯明翰學派霍加特、威廉姆斯、霍爾、湯普森從張揚大眾文化起家,成為當代大眾文化研究的奠基人;英美理論家傑姆遜、費斯克以及法國學者布爾迪厄、鮑德里亞爾等也對當代大眾流行文化說了不少觀點不同,意義卻都十分深刻的話,還有一大批媒介通俗流行文化理論家批評家,他們的理解與思考構成了當代大眾文化研究的「另類」。
先找找有關大眾文化的主要說法吧。
定義一,廣受歡迎或者眾人喜好的文化;威廉姆斯在《關鍵詞》一書中界定大眾文化的四種含義,第一種就是「眾人喜好的文化」。廣受歡迎或者眾人喜好的關鍵在受歡迎的程度,在達到一定的量的指標。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反證隨手就有,比如唱遍世界的「三高」演唱會是高雅文化還是大眾文化?
定義二,一切來自廣場而非廟堂的民間的文化,威廉姆斯稱「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發端於巴赫金的平民主義狂歡節理論,流布於世界變革於中國。比如剛剛過去的申辦奧運之夜狂歡節或者XX歌迷會什麼的。
定義三,無產階級的、革命的、普及的、面向工農兵的大眾文化;毛澤東提出或集中代表的「大眾化」及「化大眾」的革命文化理論與實踐;
定義四,資產階級的國家意識形態,一種以標准化、陳腐老套、保守主義、虛偽、滿足浮華幻想的、受操縱的文化工業產品為標志的文化。致力於勞動階級的非政治化,維護社會的統治權威,製造大眾的虛假的需求,是欺騙群眾的統治工具。法蘭克福學派阿多諾等人的理論。
定義五,次標准文化或剩餘文化,即去除了高雅文化之後剩餘的那部分文化。高雅文化有沒有標准或共識,如果有,那麼凡是低於高雅文化標準的文化作品或文化產品與文化實踐就是大眾文化。無疑,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的確存在著差別,但區別的標準是什麼,這個標准由誰來定,又由誰來評判。誰立法,誰起訴,誰判決,誰執行?
定義六,商業消費文化,即那種用於大量消費的,為商業目的「有意迎合大眾口味」而大批量生產的消費品,是「商人僱傭技術人員創造的」。大眾文化與商業自然有著無法也毋庸避諱的關系,這從肥皂劇賣肥皂,文化明星做廣告時就開始了。問題是,它究竟是文化呢還是商業?文化在其中居於何種地位?明星做廣告是賣「明星」還是賣貨物?文化搭台,經濟唱戲?
定義七,美國通俗藝術的意識形態或美國文化的代名詞。歐洲人說大眾文化,那往往是指「美國特有」的「不安分守己」的通俗文化,是從美國傳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美國是大眾文化的「家園」,在所有大眾文化中「規模最大」,它向世界「預示」了老態龍鍾的貴族文化的「消亡」。
定義八,社會統治集團通過精神和道德領導的手段贏得被統治群體贊同而形成和產生的文化;源自葛蘭西的文化霸權或文化領導權的理論。採用這種「新葛蘭西主義霸權理論觀點的人,將大眾文化視為社會被統治群體的反抗力量與社會統治集團的「兼並」 力量之間斗爭的場所。這里的大眾文化既不是自上而下的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強制文化,也不是與之對立的自發的自下而上的「人民」文化,而是兩者交戰的場所,是以反抗與兼並為標志的領域,是葛蘭西所稱的「折衷平衡」的內運動。
定義九,來自於人民的文化;人民群眾積極創造的他們所需要的一種民間文化。費斯克等不同意以霍克海默和阿多諾為代表的大眾文化觀。對他們先前的否定論文化批評重新進行了審視和批判。費斯克不完全同意法蘭克福學派把批判的矛頭指向文化工業對大眾意識的控制的觀點,不同意把大眾只看作被動受控的客體,而認為大眾文化中也隱含著一種積極能動的自主性力量。他提出重新理解大眾文化,重新審視大眾傳媒,在某種程度上肯定了大眾文化的啟蒙性和獨創性。他們認為,民間文化是從下面長出來的,是人們自發的土生土長的表達,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創造出來的,「幾乎沒有得到高雅文化的益處」。 通俗文化是地地道道的人民的文化,是為人民服務的文化,作為工人階級的文化是現代資本主義內部象徵性反抗的主要表現形式。問題出來了,誰有資格列入「人民」的范疇,資格由誰來確定?霍爾說,大眾文化就是一個爭論和確定關於「人民」的政治構成以及他們與權力集團關系的場所。在這里,他們有可能團結起來,組成相對於權力集團的人民。
定義十,伴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出現而產生的城市工業文化;威廉姆斯說,這是一個早在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就已經進入了英國人思想的文化。因為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從根本上改變了與大眾文化有關的各種關系。其實,大眾文化發展到後工業時代後,越發展現了其當代城市娛樂文化與產業文化的特徵。
定義十一,在後現代消弭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差異之後形成的當代文化形式。這是一種不再區分高雅與通俗差異的文化。原先意義上的精英文化將走向終結,代之而起的是經濟、政治、科技、商業與文化的全面滲透或互相交融。
定義十二,以當代電子高新科技為傳播媒介的,在時間和事件上同步的,全球化的文化。傳統的神話已經遠去,今天的神話是以電子媒介傳播的大眾文化。
新舊交替、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尚新心理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成就了文化時尚,並使之成為現代社會人們不可或缺的文化消費。文化時尚是指反映一定政治、經濟形態的。體現著文化某種發展趨勢的文化存在形式,它具有嶄新性、前沿性、活躍性的特徵。文化時尚總是與大眾傳媒緊密地粘合在一起,大眾傳媒是文化時尚生產、傳播的主要策源地。文化時尚能夠滿足人們的消費欲求,但由於文化時尚的形式大於內容,文化含量有限,再加上市場機制賦予其上的消費欲,文化時尚就存在著消解文化精神的傾向。因此,需要理性地、正確地加以引導。
『伍』 體育的精英文化是什麼
體育的流行文化,是讓體育運動流行化了。精英文化是讓人們有了黑暗找星星,長夜奔天明的慾望和理想。兩者合一起告訴人們身體好了,崇高理想就能(將要)去實現。
『陸』 儒學與精英文化及精英統治~~有加分~~
你好,真的有加分?
儒家精英主義思想
1、儒家精英主義思想
在我們對於儒家文化的研究過程中發現,在儒家文化的骨子裡有一種深刻的精英主義思想在內。它強調在社會中精英的重要性、精英的稀缺性,並大量論述精英特質以及精英的培養,尤其是精英的選拔過程還形成了特有的制度而且還通過一系列的制度、行為實現了精英循環。我們還不可否認的是,在儒家文化背景的社會里有著強烈的精英專制傳統。我們認為這都是精英主義在儒家文化中的獨有表現。
首先,我們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不就是一個精英治國的實踐歷史么?更進一步說,包括我們建國至今的國家制度與實踐當中,誰也不能否認它也有著極為深刻的精英治國的烙印。其次,儒家文化中對於社會精英分子的重要性、稀缺性從來就不乏論述和實踐。國人對於各個歷史關鍵人物、英雄人物的傳說樂此不疲的現象想必就是最好的明證了。再次,關於精英應該具備的特質以及精英的培養更是大量見之於經典。如《論語·衛靈公》中有「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的說法。如《易傳·系辭》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如張載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像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地」[7]這樣的警句更是耳熟能詳。而像《孟子·告子下》中的「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更是對精英如何養成的一種教導。最後,我們封建時代的科舉制度則是得到世界廣泛贊譽的精英選拔制度,科舉制度很好地實現了精英與非精英的循環;而我們歷史上此起彼伏的人民不斷反抗暴政的義舉則極大推動了統治精英和非統治精英間的循環。
2、儒家精英主義思想的特質
(1)儒家精英主義思想是血緣本位社會的寄生
儒家精英主義的思想傳統是深深紮根於血緣社會這個土壤里的。這也是儒家精英主義不同於西方精英主義的一個首要特徵。在血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最為重要的基礎是血緣,血緣承繼是人們考慮的重要問題,人們經常在做出行為決定前要考慮自己的家庭、家族、血親,常常因血緣的親疏不同而做出不同的選擇。這樣的社會溫情脈脈,卻也顯得錯綜復雜。在這樣的社會里經常地是一榮俱榮而一損俱損。也就是說單個人的行為要比其他社會更多地影響到他的血緣關系網內的人員。所以在血緣社會里的精英主義思想要表現出其血緣寄生性的特點。這些特點諸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一個人可以經由自己的血緣關系網而進入精英階層;精英在行為時通常要顧及自己行為對血緣群體的影響;精英維護自己地位的一個通常手段就是營造自己的親友團;精英的血緣群體通常會對精英本人施加不容忽視的影響。
(2)儒家精英主義思想與經世致用相結合
儒家文化缺少自己的具有普遍信仰的、系統的世界觀體系,其理論主要發力於現世,精神實用主義性比較強。如《論語?先進》中記載,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所以,「與宗教的出世主義不同, 儒家歷來主張積極入世, 有著深沉厚重的現世情懷。」[8]儒家精英主義思想也是這種經世致用思想的體現。「『經世』的內涵是『經國濟世』,強調要有遠大理想抱負,志存高遠,胸懷天下,側重『形而上』;『致用』的內涵是『學用結合』,強調要理論聯系實際,腳踏實地,注重實效,側重『形而下』。」[9]經世致用的思想強調要有真才實學,要學以致用,如論語中有言:「誦詩三百, 授之以政, 不達;使於四方, 不能專對; 雖多, 亦奚以為?」[10]又如「救弊之道, 在實學, 不在空言。」[11]儒家精英主義中深刻體現了經世致用的哲學,強調要講求實學,並用這些學問來經濟天下。
『柒』 辨析西方的精英文化和中國的大眾文化
對於文化的理解,不少人有這樣一種看法,即認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眾文化」則是「低俗」的。這是一種誤解。其實,文化歷來就有「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之分。那麼,這種劃分的依據是什麼,又意味著什麼?
●對文化之「雅」和 「俗」的兩種不同理解
對文化之「雅」和「俗」有兩種不同理解。一種理解,是取它們的價值評價含義,就是「根據文化品質的高低優劣」來規定什麼屬於「雅」文化,什麼屬於「俗」文化。說一種文化現象是「雅」還是「俗」,與它「是誰的文化」不同,而是適用於一切人的文化產品和文化行為的判斷。它的前提是承認:文化文化,就是要以「文」為上,以「雅」為上,不「文」不「雅」便是缺少文化,便是蒙昧、落後和野蠻。比如:我們把精美的藝術成果、深刻的學術著作、文化品位極高的行為和思想、崇高的社會人生理想等稱為「高雅」和「優秀」,而把與之相反的判斷為「庸俗」和「低俗」。這里的「雅」和「俗」意味著評判一種文化現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淺、形式的文野、製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與普及等等,總之一句話:是「好」還是「差」,意味著褒貶評價。這也就回答了劃分的意義問題,意味著:社會文化的建設以追求真、善、美為己任,因此必須旗幟鮮明扶持高雅文化,反對庸俗文化。
這種理解,應該說是「雅俗」概念的本義。但是,在日常的語言和應用環境中,人們卻還是要給「雅俗」加進以下的另一種含義。即是取它們的主體性含義,就是「根據什麼人來佔有和享用」來規定什麼屬於「雅文化」,什麼屬於「俗文化」。這樣,「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貴族文化」、「君子風度」等聯系在一起,是指以社會上層人群為主體、滿足有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與「大眾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聯系,指以社會下層人群為主體、滿足一般大眾需要的文化。從邏輯上說,這種理解和劃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體類型和層次,如果不加進身份等級歧視和階級偏見,應該說其中並不包含(至少在我們看來,也不應該包含)褒貶的含義,並不意味著「高低、優劣、貴賤」之分。
●不要以為「大眾文化」只能是粗野簡陋的,而「精英文化」則必然是高雅精緻的
上述兩種含義是不應該混淆的。對於「俗、雅」與「大眾、精英」之間的聯系,要有具體的、實事求是的分析判斷,不能輕易在它們之間畫等號。不要以為「大眾文化」只能是粗野簡陋的,而「精英文化」則必然是高雅精緻的。事實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創造中具體地顯現和接受評判的,並不是誰家固定不變的專利。不要忘記,我國千古名篇《詩經》中的作品,原本是當時的民謠俚曲,卻可以成為後世的風雅之師;而許多當年被視作風雅之極的宮廷御制、狀元文章等,如今卻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歷史的垃圾。此外如《水滸》、《西遊記》等小說,京劇等戲劇,中國傳統工藝等,原都是來自民間的「大眾文化」、「俗」文化產品,現在則成了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成了雅文化。應該說,不論大眾的還是精英的文化,都有自己「俗」和「雅」,都有自己從低向高、從淺入深、從粗到精的發展提高問題。歷史證明,「大眾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貴和優美;而「精英文化」也難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們的俗氣、無聊和空洞。只有憑借創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勞動,而不是憑借某種身份,才能產生精品。對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說來,都是如此。
但現實生活中人們卻往往不大注意對「雅」和「俗」的兩種含義加以區別,由此造成了一些嚴重的誤解,甚至偏見。例如在某些潛意識中,一味地視古為雅、視今為俗;以寡為雅、以眾為俗;以遠為雅、以近為俗;以靜為雅、以動為俗;以庄為雅,以諧為俗;以虛為雅、以實為俗,等等。在這些觀念中存在著一種片面化、表面化、簡單化的傾向,實際上是以少數人的口味為准,把他們所欣賞的文化風格當作了唯一的標准,無形中已經預先地包含著脫離現實、輕視群眾的成分,從而忽視了大眾世俗生活的文化權利。
從我們的現代觀點看來,這是應該摒棄的陳腐偏見。因為說到底,「大眾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礎,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偉力的根源。沒有了普通大眾的世俗生活,人類文化就將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對「文化世俗化」的現象應有冷靜的思考
「雅俗」本身是對文化現象品位的一種描述和判斷,它以文化產品和文化行為的質量為中心,並不是對文化主體(精英或大眾)的界定,不應該將二者輕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時,在如何看待「雅、俗」與「精英、大眾」之間相互關聯的問題上,則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出人們在文化觀念上的根本立場和思維方式的差別。而在涉及根本文化立場的問題上,我們更要旗幟鮮明地堅持人民主體論的馬克思主義宗旨。
就我國具體情況而言,伴隨著整個社會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在文化領域也出現了「重心下移」的趨勢,普通大眾的文化需求日漸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而「精英文化」卻在市場上受到某種程度的冷落。一些人稱之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濫」。對此應有冷靜清晰的思考。「文化重心下移」應該說是一種具有歷史合理性的進步,是我們的文化「為人民服務」之必須。每一個不把自己同大眾對立起來的人,都不應該視之為「危機」和「失落」,而應視之為一種「歸位」和「落實」。因為多年來,為我國廣大群眾所樂於和便於參與的文化形式和活動並不豐富、並不充分,實際上是太簡單、太貧乏了。至於「雅文化」的「失落」,則應該從其他方面找原因。
『捌』 嶺南文化——文化內涵既有雅文化、精英文化
嶺南文化 具有豐富的內涵,獲得了相應的繽紛表現。嶺南學術思想,吸取由中原相繼傳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並進行創新,孕育出不同風格的思想流派。那麼,接下來跟隨我繼續來了解了解嶺南文化——文化內涵既有雅文化、精英文化。
文化內涵
嶺南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獲得了相應的繽紛表現。嶺南學術思想,吸取由中原相繼傳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並進行創新,孕育出不同風格的思想流派。這里既有雅文化、精英文化——如江門學派、嶺南畫派、嶺東畫派,又有市井文化;同時,還要顧及獨具特色的民俗所體現出的文化,如「自梳女」、「結金蘭會」和「不落夫家」等等。
嶺南的文學藝術雅俗並茂,嶺南畫派、嶺東畫派、粵劇、潮劇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詩人張九齡、學者陳獻章享譽全國,電影最先從嶺南傳入,而中國電影事業的重要奠基者鄭正秋,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奠基人蔡楚生。
嶺南教育起步較晚,但宋明辦書院風盛,如潮州府在宋朝就有三大書院,其中兩大書院韓山書院,元公書院的建制規模都比較大。到了近代更是領教育革命之先。葛洪在嶺南煉丹,創金丹道教理論,並有貢獻於化學、醫學。
伊斯蘭教、佛教較早從海路傳入嶺南,惠能創中國化佛教——禪宗南派,影響及於全國以至世界。嶺南的農技、手工技、醫學等在中國科技史上有一定地位,明清之際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魚塘為中國最早的生態農業,而潮汕人精工細作,種田如綉花。
鄭之僑所著的《農桑易知錄》更是一本倖存的珍稀古代農書。西醫東漸,中國的西醫院、西醫學校以及西醫生,均在嶺南最早出現。嶺南民俗與嶺南飲食,異於北方,最富於地方特色。
嶺南文化中的藝術部分,頗具特色,以粵劇、潮劇和漢劇為例,它們紮根於南疆,又吸收了中原和周邊文化,很值得探研。北有秧歌,南有英歌,英歌這樣一個南方藝林的奇葩也是值得關注。
『玖』 中國文化走向精英化的時代是什麼的文化
中國文化走向精英化的時代是指以類似西方精英文化的思想和行為支配的時代。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這種精英文化的特徵是追求權力、名望和富貴,強調精英教育、冷漠的態度對待民眾、強調社會分層、尊重個人主義等。
『拾』 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的區別
大眾文化應是通俗的,廣泛的,百姓接受的民族文化,其中包含地方文化和地方風俗
精英文化應是專業的,經過高等教育的,專職研究的學者或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