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湖湘文化的精神:心憂天下、敢為人先
湖南長沙,是一座深受 湖湘文化 熏陶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湖湘才俊人文薈萃之地。1994年,長沙開展了關於「長沙精神」的大討論,最終探討得出的結果,亦成為湖湘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那麼就讓我們來體會,湖湘文化的精神是什麼。
1994年,時任中央湖南省委常務成員、長沙市書記的秦**,倡導在長沙開展一場城市精神――「長沙精神」的大討論,提出把自古以來長沙人民所具有的優秀精神品格概括表述為一段話,升華為一種優秀的長沙意識,以便為全市人民所追求、所傳頌、所遵循、所共勉。
討論活動歷時大半年,開展了全體市民參加的評選「長沙精神」的投票活動,在第二輪投票中,「心憂天下、敢為人先」這條候選用語在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中獲得了廣泛的認同,一經推出,立刻為全體市民所接受和傳頌。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上句取自左宗棠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下句取自《道德經》的「不敢為天下先」。這條口號,突出表現了湖湘子弟以天下為己任的憂患精神,歷史上左宗棠在家治學、毛領袖在長沙求學時,都曾以此自勉。用今天的語言來解讀,就是具備天下意識、大局意識。
「敢為人先」一句,突出表現的則是湖湘文化積極進取的拼搏精神和歷史上湘軍「不怕鬼、不信邪、霸得蠻」的大無畏精神。正因為如此,近代戊戌維新、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國革命,湖湘子弟均能開風氣之先。用今天的話來解讀,就是改革創新、開拓進取。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這兩句話,精煉簡潔,朗朗上口,鏗鏘有力,非常典型又十分恰當和准確地概括表述了「長沙精神」,更高度凝煉了湖湘文化的精神與思想,引導和激勵湖湘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為家鄉的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奮斗。
B. 湖湘文化的特色
湖湘文化的內涵是:無須依傍的獨立意識,經世致用的功業追求,使氣輕生的熱血性格,犟拗霸蠻的任事態度。發展到現代,湖湘文化的內涵則由無須依傍的獨立性格發展為敢為天下先的創新意識,經世致用的功業追求發展而為憂國憂民、救世拯時的憂患情懷;使氣輕生的熱血性格發展為為理想而獻身的犧牲精神;犟拗霸蠻的任事態度發展而為頑強果敢的堅執定力。因此如果從作文方面來思考,就應該從創新意識、憂患意識、獻身精神、頑強果敢的毅力等方面來思考。
如從頑強果敢的毅力這一角度來思考的話,應該說,直接的正面的從頑強果敢來命題,這種可能性不是很大的,這就需要我們作更深入的思考,從不同的角度來扣住這種精精神。筆者擬就了幾個作文題,試圖從體現湖湘文化中的頑強果敢的角度作一個管窺:
例1
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後作文。
曾國藩曾說為人以「耐」字為要,不為大府所器重,則以耐冷為要;薪米或時迫窘,則以耐苦為要;聽鼓不勝其煩,酬應不勝其擾,則耐勞為要;與我輩者,或以聲氣得利;在我後者,或以干請得榮,則耐閑為要。安分竭力,泊然如一無所求者,不過數年,必會通達。「耐」就是受得起、經得住的意思。大凡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人,都少不了這樣一種「耐」的精神,請以說「耐」為題寫一篇議論文或記敘文。
例2
現實生活中人們有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一件事開始時很有熱情,但時間長久了就會產生一種倦怠的心理。與此相反的是「久而敬之」,即無論時間多長,總是以一種「敬」的態度來對待人和事。請以「久而敬之」為題,寫一篇議論文或記敘文。
例3
請以「生活中的英雄」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是「憂患意識」應該作為重點,這種憂患意識其一是表現在對現狀的憂慮,其一是對它的發展趨勢的憂慮。
舉例來說,其一,可以對社會上求大求快的思潮進行反思。如能住七八個人的旅館就稱作為大型旅館,能停二三輛車的地方就叫大型停車場,還有本來規模很小的超市就叫作大型超市等,學生使用的復習資料的名稱有「考霸」的,還有什麼「第一考」,什麼「無敵」等,這種現象可引發我們的思考,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不能盲目追求快大全,我們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盲目地求快,盲目地自大,對我們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歷史的經驗不能忽視。
其二,教育的現狀也是令人憂慮的,思想道德的教育、高尚的審美情趣的培養、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健康的身體素質的形成,幾乎被單純追求學業成績所取代,在報考大學選擇專業時,絕大部分學生選擇的是所謂的熱門專業,就業前景好的專業,工作待遇高的專業,至於基礎理論課程等就很少有學生去報,相對艱苦的專業如采礦選礦等專業除了極少數的農村的家庭比較困難的孩子外,問津之人也不多。如果從這些角度來命題,不也正體現了湖南人的憂患意識,不也正好體現了湖湘文化的特色嗎?
如閱讀下面這段話,然後作文
世人所謂立志,志科名耳,志利祿耳。每子弟發蒙,即便以此相誘。故所誇材雋,不過泛濫於記誦詞章,而不復知孝弟忠信為何事。朱子諭學者,所雲志不立之病,卻在貪利祿,不貪道義,要作貴人,不要作好人。教後生須將此路頭,先與他指點明白,方得迤邐向聖賢一路上去。請以「不作貴人,要作好人」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其三,現在提得最響的一個口號就是與時俱進,怎樣的思想和行為才是真正的與時俱進,這也應該成為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
二、從閱讀的角度來體現湖湘文化的特色
其一是通過考試材料的選擇來體現湖湘文化的特色。考試材料的選擇是個理想的體現湖湘文化特色的載體。其中最直接的辦法莫過於選擇古今的湖南本土作家的作品。如2006年的文言文的閱讀所選的是曾國藩的《湖南文征序》。如單選擇近代作家的作品,除曾國藩外,還有左宗棠、王夫之、魏源、陶澍、蔡鄂等人,就現當代來說,有沈從文、周立波、韓少功等。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湖南對作文方面的要求進行思考,湖南對作文的要求是要寫出符合文體特徵的文章。那麼,命題者在選擇閱讀材料的時候是否也會選擇那些體裁特徵非常明顯的典範的文章呢?這種可能性從道理上來說也應該是有的。那麼引導學生適當地讀一些典範的記敘文或者議論文也有必要。即使高考沒有考到這個內容,我想對學生也是有好處的。不過筆者不主張在復習過程中刻意去尋找這方面的資料供學生閱讀,其實選哪個時代、哪個人的作品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能讀懂作品,要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有了這些,就可以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三、從題型的設置上體現湖湘文化的特色。
這一點實際上從湖南自主命題開始,就非常鮮明地體現了這一特色。從題目的設置來看,文章賞析題本身就鮮明地體現了湖南的特色。當然,除此題外,還有其它的題也很好地體現了湖南高考的語文特色。此外,還有語音題,去年的語音題就對普通話中湖南方言易讀錯的字進行了考查,等等。
當然,從一套高考試題的角度來體現湖湘文化的特色,可以作更多層面的理解。我在此只是談了些膚淺的看法。在復習迎考的過程中,我們不主張用這種帶有明顯的猜題性的思考來指導復習行為,但能明確本年度高考的方向應該說對提高復習的效率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C. 湖湘文化的內涵和精髓
湖湘文化的內涵和精髓是心憂天下、百折不撓、敢為人先、兼容並蓄。湖湘文化是一種具有鮮明特徵、相對穩定、有傳承關系的歷史文化形態,先秦和兩漢的楚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源頭之一。
湖湘文化是什麼文化
湖湘文化是一種地域性的文化,根據文獻記載,湖湘文化起源於炎黃文化、炎帝神龍氏古文化以及楚文化。
中原的儒學是湖湘文化的來源之一,並且屈原的詩歌藝術、馬王堆的文物,均有鮮明的楚文化特徵。
湖湘文化的歷史悠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支脈以及湖南各族人民長期積累的民俗、民風、社會意識等的總和。
D. 湘湖學派的起源、代表人物、思想內涵
湖湘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支脈,是湖南各族人民長期積累的具有特色的民風、民俗、民族性格、社會心理、社會意識等因素的總和。 湖湘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它的歷史源頭是楚文化。戰國時期的長沙已是楚人聚居、人口稠密、手工業和商業都相當發達的城。反映宗教與神話的文獻有屈原楚辭中的《九歌》、《楚辭》、《九章》、《天問》和1942年長沙子彈庫楚墓中出土的帛書,以及各種墓葬習俗的考古資料。此外,由楚人與湖南土著居民共同創造的文學藝術,包括詩歌、散文、音樂、繪畫、雕塑、工藝美術等,在春秋戰國時都已經達到相當的程度與水準。 湖湘文化隸屬中國傳統儒家政治文化。其重要特點是「思想、文化、道德、理想、信念融於現實中,並為政治服務。
在宋代,湖南道州出現了理學開山祖—周敦頤,他創建的理學,就是以孔孟儒家思想為核心,吸收了老莊道學、釋家佛學而形成的,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開「三教合流」的先河。理學又稱道學、新儒學,是後來出現的「湖湘學派」的思想淵源。
「湖湘學派」的奠基人胡安國,曾在衡山山麓創辦文定書院,他於1138年春在湖南去世,安葬於湘潭陰山。
明清之際,湖南衡州出現了理學集大成者王船山,從而使湖南成為理學思潮形成和發展的大本營,而這一時期在湖湘大地建立了聞名全國的嶽麓書院、城南書院則成為理學思潮的主要學術文化基地。
E. 湖湘文化的文化淵源
湖湘文化是一種地域性的文化。
南下的中原文化,在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湖南成為以儒學文化為正統的省區,被學者稱為瀟湘洙泗、荊蠻鄒魯;唐宋以前的本土文化,包括荊楚文化。這兩個淵源分別影響著湖湘文化的兩個層面。在思想學術層面,中原的儒學是湖湘文化的來源,嶽麓書院講堂所懸的「道南正脈」匾額,顯示著湖湘文化所代表的儒學正統。從社會心理層面,如湖湘的民風民俗,心理特徵等,則主要源於本土文化傳統。這兩種特色鮮明的文化得以重新組合,導致一種獨特的區域文化形成。所以,探討研究湘學者,能發現湖湘文化中的儒學正統特色,無論是周敦頤、張南軒,還是王船山、曾國藩,他們的學術思想、學術追求,都是以正統的孔孟之道為目標;而考察湘人者,則更會感覺到荊楚山民剛烈、倔勁的個性。當然這兩種文化組合是相互滲透的:湘人的性格特質,又受到儒家道德精神的修煉,故而能表現出一種人格的魅力和精神的升華。如曾國藩在自我人格修煉時追求的「血誠」、「明強」,常使我們體味到這種二重文化組合的妙處,誠、明的理念均來自於儒家典籍和儒生對人格完善的追求;而血、強的觀念又分明涌動著荊楚蠻民的一腔血性!包括曾國藩組建的湘軍,其成員主要是湖湘之地的山民,曾國藩既看中了他們的質直、剛勁的湘人性格,又要求他們學習儒家道德和文化修養,體現了他對這種二重文化組合的自覺運用。
這里是不為中原人文所沾被的荊蠻之地。四塞之地上如何會形成以中原文化為主要源泉的湖湘文化呢?
繼先秦、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之後,兩宋時期興起了理學文化思潮。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思潮,理學的主要特點在於對傳統思想文化的綜合。它以復興儒學為旗幟,要求重新解釋儒學經典,力圖使儒家文化在新的歷史時期得以振興。另一方面,它又大量汲收、綜合了佛、道兩家的宇宙哲學和思辯方法,將其補充到儒家學說中去,將儒學發展為一種具有高深哲理的思想體系。由於理學能夠振興儒學,發展儒學,適應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需要,故很快成為了一種站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直至延續到晚清時期到兩宋之時,
宋代出現了儒學地域化。罷黜百家,潛心著述、授徒講學。於是,一個個具有各自學術傳統、思想特色的地域學派就形成了。在北宋時期,有理學鼻祖周敦頤的濂學、張載的關學、二程兄弟的洛學;到了南宋,則有朱熹的閩學,後朱熹在嶽麓書院講學,史有著名的「朱張會講」,使發端於湖湘的理學在湖南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F. 湖湘文化的內涵和精髓是什麼
湖湘文化的內涵和精髓是:
湖湘文化對宗教採取了「兼容並蓄」的態度,南嶽大廟中的佛道儒共處就是典型事例。對於後者,湖湘文化採取堅決的批判態度。
湖湘學者從宋代的湖湘學派開始,都主張入世,堅持實學,強調學以致用,所以都從社會學與認識論的角度對宗教進行過批判。特別是對於基督教的陰謀活動,抵制尤力。湖南是我國近代教案最多的地區。抵制洋教成了全地區的一致活動。
湖湘文化的影響:
《周易·系辭》將炎黃文化的基本精神高度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喻兼有天和大地的品格。這個概括不僅體現為先賢的哲學理念。
更主要的是體現在炎黃文化傳統中持續作用著的基本精神,這就是勇於征服洪荒的艱苦創業精神,勤於科技發明的開拓創新精神,樂於為民造福的犧牲奉獻精神,包容互補的民族大團結精神。
在率先發明栽培稻的湖南先民文化傳統中,還蘊含著一種慣於發揚主觀能動性,敢為天下先的性格特徵。這些性格和精神,一脈傳承迄今,成為湖湘文化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的基礎。
形成了國家民族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集體主義價值觀、突出的愛國主義傳統指向以及個人對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種價值取向也造成了湖湘文化的思維方式,即博採內外眾家、廣為交融、優化思維主體的開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