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侯官村有什麼文化遺產

侯官村有什麼文化遺產

發布時間:2023-02-21 03:01:50

Ⅰ 中國福建傳統文化有哪些

1、閩劇

閩劇,又稱福州戲,福建地方戲曲地方戲曲劇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閩劇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戲曲劇種。流行於閩中、閩東、閩北等地區,並傳播到台灣和東南亞各地。

它是由明末儒林戲與清初的平講戲、江湖戲,在清末(光緒至宣統年間)融合而成的多聲腔劇種,俗稱「前三合響」,雅稱「榕腔」或「閩腔」。

閩劇風格高雅、瀟灑,道白清晰,唱腔優美,婉轉流暢,演員在表演中重視運用手、眼、身、法、步的基本程式,力求展現優美的身段,通過外形體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2006年5月20日,閩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45。

2、梨園戲

梨園戲是福建省的傳統戲曲之一。梨園戲發源於宋元時期的泉州,與浙江的南戲並稱為「搬演南宋戲文唱念聲腔」的「閩浙之音」,被譽為「古南戲活化石」。

梨園戲廣泛流播於福建泉州、漳州、廈門,廣東潮汕及港澳台地區,還有東南亞各國閩南語系華僑居住地。

梨園戲是一種古老的戲曲劇種,至今尚保留不少南戲劇目和音樂。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已有「潮泉二部」的《荔鏡記》刊本,可見當時梨園戲已經流行。

清末,高甲戲在泉州地區迅速崛起,歌仔戲也隨即在漳州、廈門地區廣為流傳,打城戲又以新的面貌出現,梨園戲因之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班社日益減少,范圍日漸縮小,連廈門的梨園戲也改唱歌仔戲。十九世紀40年代末,梨園戲已瀕臨消亡。

梨園戲有大梨園和小梨園之分,大梨園又分「上路」、「下南」兩支,三種流派都有各自的「十八棚頭」(保留劇目)和專用唱腔曲牌。

宋時,行省稱為路,閩南泉、漳一帶人稱上頭的省份為上路,故「上路」戲系指由浙江傳入的戲曲。

其劇目較為古老,保留了不少南戲腳本,如《蔡伯喈》、《王魁》、《王十朋》、《朱買臣》、《劉文龍》、《孫榮》、《朱文》(即《朱文太平錢》,存有《贈綉篋》、《認真容》、《走鬼》三出)以及《蘇秦》、《林招得》、《孟姜女》等。

2006年5月20日,梨園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高甲戲

高甲戲,福建省泉州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高甲戲又名「戈甲戲」、「九角戲」、「大班」、「土班」,發祥地為福建泉州,發源於明末清初閩南農村流行的一種裝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遊行。

高甲戲的傳統劇目有九百多個,而演出劇目則分為「大氣戲」(廷戲和武戲)、「綉房戲」和「丑旦戲」三大類。

高甲戲的角色原來只有生、旦、丑,後來又先後增加了凈、貼、外、末和北(凈)、雜二色;高甲戲的表演藝術來自梨園戲、木偶戲、弋陽腔、徽戲和京劇。

高甲戲的音樂唱腔以南曲為主,兼用「傀儡調」和民間小調;高甲戲使用的樂器分為文、武樂二種。

2006年5月20日,高甲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Ⅳ-48。

4、福州評話

福州評話是以福建省福州方音講述並有徒歌體唱調穿插吟唱獨特的傳統說書形式,流行於福建省的福州、閩侯、永泰、長樂、連江、福清、閩清等十幾個縣市及台灣省和東南亞的福州籍華僑集居地。

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福州十番

又稱"十歡"、"十番伬",是福州主要地方音樂。清乾隆初年,侯官鄭洛英《榕城元夕竹枝詞》雲:"閩山廟里夜人繁,閩山廟外月當門。

檳榔牙齒生煙袋,子弟場中較'十番'。"其樂器用笛、管、笙、椰胡、大小鑼、大小鈸、雲鑼、狼丈、木魚、檀板、清鼓等13種。

流行於福州、閩侯、福清、長樂、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平潭、霞浦、福安、柘榮、福鼎、寧德、古田以及南平等縣市,還曾巡迴演奏於上海、香港、南洋群島等地,深受群眾喜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甲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梨園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閩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福州評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福州福州十番

Ⅱ 侯官村有什麼鳥

小天鵝,赤麻鴨,綠頭鴨,斑嘴鴨等。侯官村,隸屬於福建省閩侯縣上街鎮,侯官作為古縣和今村,其管屬區域和名稱的不斷改變,令人眼花繚亂。侯官村有小天鵝,赤麻鴨,綠頭鴨,斑嘴鴨等鳥類,侯官除鎮國寶塔外,還保存著與侯官縣治同期建築的城隍廟等文物古跡。

Ⅲ 三將軍廟是哪三位將軍

侯官村祖殿將軍廟(右)緊鄰城隍廟。 記者 林雙偉 攝

在閩侯縣上街鎮侯官村城隍廟附近,分布著3座「漢鎮閩將軍廟」。它們與這座古村息息相關、血脈相連。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唐朝分閩縣地復置侯官縣,侯官村作為縣治繁榮一時,村名也由此而來。唐代在侯官村設縣治達170年之久,加快了如今閩侯江北諸平原鄉鎮的開發和地區經濟的發展。

侯官縣城遷走後,侯官村雖然失去了縣域政治上的超然地位,但它畢竟還是周遭各地的交通和集貿中心,商旅往來依舊絡繹不絕,被村民和來往商旅稱為「侯官市」。侯官市這個地名一直保留至今,今天的侯官村還被分為上市、中市、下市3個自然村。現在的烏龍江邊,依稀可觀賞到些許古代街市的余韻,漢鎮閩將軍廟正是這余韻中的一抹靚麗風光。

漢鎮閩將軍廟的建造,源於一次意外的挖掘。閩侯縣法院退休幹部趙志英介紹說,在古代,依照慣例,縣城所在地都要修建城隍廟。唐武德六年,在官府的組織下,侯官百姓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准備興建城隍廟。清理地基時,意外發掘出3尊將軍塑像。有人考證說,塑像人物正是西漢時入閩平定叛亂的韓說、楊仆、王溫舒3位將軍。

鑒於3位將軍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給閩地帶來了安定和繁榮,百姓在建造城隍廟的同時,在東側修建了一座將軍廟,將3位將軍奉入其中予以祭祀。廟內留存一副對聯「麒閣威靈安福省,虎堂顯赫鎮閩疆」,麒閣是漢未央宮閣樓名,專門供奉對國家有重大貢獻的功臣,而虎堂應該是指持節將軍的幕府。這副對聯,一方面稱贊鎮閩將軍平定福建的大功可以登臨麒閣,一方面又生動地描繪出將軍幕府威震閩地的赫赫威風。

始建於唐代的這座將軍廟幾經後世修整,一直存留至今。「到了20世紀末,當地百姓和海外僑胞集資3萬余元,再次對將軍廟進行保護性修繕,基本保留了這座古建築的原貌,以及清代的浮雕、銅鑼、皮鼓等老物件,成為周邊群眾探幽攬勝的好去處。」將軍廟理事會負責人趙國登說。

除了城隍廟東側的祖殿將軍廟,還有位於其西側的新將軍廟(建於2009年)和舊漢鎮閩將軍廟(1997年修建)。新舊3座廟宇都奉祀著3位將軍:鐵將軍(紅面)、亥將軍(金面)、石將軍(白面)。趙國登告訴記者,舊時每逢節慶,侯官的百姓都要抬著3位將軍塑像巡遊。後來各自然村分開巡遊,上市迎的是鐵將軍,中市和下市迎的是亥將軍和石將軍。

Ⅳ 中國四大古文化遺址是什麼

1、《殷墟甲骨》

殷墟是中國商朝後期王都遺址,位於河南安陽市,以殷都區小屯村為中心,橫跨洹河(今安陽河,注入衛河),東西長約6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由殷墟王陵遺址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共同組成。公元前14世紀,商湯的第九代孫盤庚即位後,把都城從奄(今山東曲阜)遷到殷(今河南安陽)。

直至帝辛紂滅亡的273年間,殷地一直是商朝後期的統治中心,因此商朝也稱殷朝。周武王伐紂滅殷後,從這里遷走大量殷民,商都逐漸荒蕪,成為一片廢墟,故名殷墟。1899年,甲骨文被發現,後經有關學者察訪,弄清了甲骨文的真實出土地點,即今安陽小屯村。1928年,在前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長領導下正式開始考古發掘。

民國年間,這批有著重大歷史價值的檔案,歷盡了各種磨難。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將部分明清檔案約40萬件運到了台灣。在那兒,檔案受到了良好保護,並有專人整理研究。解放後,新中國政府將故宮博物院文獻館改為檔案館,直接歸屬檔案局管理。五十年代,檔案館將遺存各地的明清檔案全部接收回北京。我國現存明清各種檔案約計1000萬件。

Ⅳ 2008年2月1日,首屆 福建十大名片 評選活動揭曉,分別是誰

「福建十大名片」最終花落誰家?廣大讀者翹首以盼。昨日,首屆「福建十大名片」評選結果終於揭曉,分別是海峽西岸、武夷山水、古田會址、海上女神媽祖、福建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八閩人傑(林則徐·朱熹·鄭成功·陳嘉庚)、壽山石雕、福建土樓、鼓浪嶼、福州溫泉。

昨日上午,組委會召開推委會會議,投出占總票數40%的推委會得票,而此前讀者來信的網路、電話、簡訊的投票占總票數的60%,經換算累加後,最後決出上述這十大名片。

推委會認為,此次所評出的十大名片不僅均能代表福建的形象,而且很有高度。

海峽西岸、武夷山水得票數均上10萬

如何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福建又好又快發展?省委書記盧展工說:「快」有抓手,就是項目帶動;「好」也要有抓手,就是品牌帶動。這個品牌不僅是名牌產品的概念,也包括對所有方面的工作,包括對所有的建設提出的要求,就是都應該講品牌和質量,講提升,總起來講就是要「好」。

為落實省委、省政府的品牌帶動戰略,1月15日開始,本報發起「福建十大名片」評選活動,在活動舉辦的半個月時間里,省內外廣大讀者參與熱情始終高漲,連省外的閩商、海外的閩籍華人都通過網路、電話、簡訊和書面信件投票,這些讀者絕大多數都投滿10個。這段時間里,本報熱線968111時常出現阻塞情況,最多的一天,讀者電話投票量超過8000個,簡訊投票最多的一天超過3萬條。據統計,讀者通過網路、電話與簡訊投出的總票數超過百萬張。其中海峽西岸的得票數最高,達到118791票;武夷山水以102256票居次席。

半個月的時間里,海峽都市報共推出17篇大篇幅的報道,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一些地方的黨政領導對此次活動十分重視,要求當地全力宣傳,發動廣大市民投票。其中,泉州市安溪縣委縣政府第一時間召開縣有關領導大會,縣委書記要求全縣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投票。三明市尤溪縣委縣政府也召開大會,並以縣委的名義專門發文件,要求全縣廣大幹部,全力為朱熹投票,以傾力打造該縣的「朱子文化城」。許多讀者、社會團體也來電來函提出很多寶貴意見、建議,其中省經貿委的退休幹部老黃,還給推委會寫長篇建議書。省烹飪協會也來專函,大力推介佛跳牆。

來自省人民出版社的劉進社讀者說,去年「福州十大名片」評選後,組委會推出一本圖書《福州十大名片》,市場反響很好,福州籍華僑及海外僑胞給予高度評價。他希望,福建十大名片評出後,也推出一本書,宣傳福建、宣傳海西,凝聚人心,知我福建,愛我海西。

「八閩人傑」體現閩人精神特質

此次評選中,包括林則徐、朱熹、鄭成功、陳嘉庚在內「八閩人傑」作為整體的一張名片即「八閩人傑」,入選福建「十大名片」。在昨日推委會會議中,有委員提出,閩商可與「閩中人傑」合並為「八閩人傑」一並推介。

說到八閩人傑,誰具有代表性?有的委員說,林則徐是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禁煙壯舉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林則徐身上所體現的民族英雄精神,很能代表閩人精神。

也有其他委員指出,鄭成功在收復台灣過程中立下不朽的歷史功勛,台灣人稱他為「開台祖」,知名度也非常高。同樣,朱熹理學在中國乃至世界具有重要且深遠的影響,學術界素有「南朱北孔」的說法,朱熹將福建的思想文化推向了歷史高峰,這樣重量級的歷史人物不應落選。而陳嘉庚不僅是以商界巨

擘出現,更是以愛國僑領、教育家身份出現,在國內及東南亞享有很高的聲望。

有委員提出林則徐、朱熹等這些歷史名人構成了福建人整體的精神特質,不僅涵蓋了政治方面,也涵蓋了文化及其他方面。最終林則徐、朱熹、鄭成功、陳嘉庚以「八閩人傑」的統一稱號入選「福建十大名片」。

鐵觀音和大紅袍取得雙贏

在對地理標志·鐵觀音和大紅袍評選中,鐵觀音和大紅袍的群眾得票數都很高。有的委員認為,說到茶文化,大紅袍的茶文化比鐵觀音更深厚,它的製作工藝當選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鐵觀音製作技藝是第二批全國非遺,但鐵觀音的市場佔有率和知名度又比大紅袍高,如果二選一,還真的很難選。

這時有委員提出,目前我國申報的世界非遺中,是以福建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製作技藝作為申報項目的。從這方面考慮,兩者應同時入選,並冠以「福建烏龍茶」的名稱。

最終,綜合考慮群眾的投票數和推委會委員們的投票,最終確定「福建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入選福建十大名片。

對海濱廈門的評選中,有的委員認為,廈門作為一座城市而言,是我省知名度最高的,而以旅遊的身份出現參與評選,應該要有具體內容,其中海上花園鼓浪嶼最能體現廈門的旅遊魅力,如果「海濱廈門」能當選,應該要有具體的代表,那就是鼓浪嶼,這意見得到推委會委員認同。

部分推委會委員心聲

「福建十大名片」展現福建形象

評選過程中,推委會委員對海都報所發起的「福建十大名片」給予充分肯定,並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

張帆(省政協副主席、福建十大名片推委會主任委員):省委、省政府所提出的品牌帶動戰略非常重要,海都報所發起的這次活動,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品牌戰略的具體體現。這次活動組織得很好,社會反響很好,說明了大家對福建形象很重視。「福建十大名片」是福建人心目中的福建形象的代表,也是全體福建人的驕傲,相信通過對這十大名片的宣傳,省內外的群眾對福建形象都會有更全面、更深地了解。

蔡小偉(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福建日報報業集團社長、總編輯,福建十大名片推委會副主任委員):省委、省政府提出品牌帶動戰略,體現了我省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又快又好發展。海峽都市報所發起的「福建十大名片評選活動」,對於宣傳貫徹品牌帶動戰略,在全社會營造講品牌、學品牌、樹品牌的良好氛圍,效果很好。對於這次評選,社會各界都很關注,群眾參與積極性很高,激起了廣大群眾關注海西、熱愛海西的熱情。評選程序公正,不但注重民間推薦,還注重了名片的導向性,所評出的名片有高度、有代表性。

陳朱(省文化廳副廳長、推委會委員):這次活動對提升福建的形象、凝聚八閩民心很有意義。評選活動留下遺憾是很正常的,海都報還可以舉行第二屆、第三屆「福建十大名片」評選,相信以後的評選會更加完美。

李豫閩(福建師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博導、推委會委員):福建省是非遺大省、我省的對台關系是其他地方無法替代的,候選名單將這些因素都考慮在內。

張天水(溫州市發改委綜合處長、專門負責溫州經濟與海西接軌,推委會委員):海都報在溫州有2000份的發行量,近期當地市民、閩商也都在關注著評選活動,最終產生的十張福建名片,絕大部分是溫州人民所熟悉的,這些名片也會為與海西相承接的浙江、廣東、江西的人們所熟知、傳播。

黃祖仕(融匯集團董事長、推委會委員):海峽都市報作為福建主流媒體,發起這場評選活動是很有意義的。十大名片不單單是給我省人看的,更重要的是給全國各地的人看的,既要體現民意,又要體現媒體的導向,只有這樣,福建名片遞出去,才是有福建特色的。這次活動達到了這一目的。(記者關永輝林海峰王浩志)

福建十大名片全解讀

-海峽西岸

當選理由:海峽西岸經濟區從剛開始的區域戰略,到後來上升為黨和國家的意志,是福建的最大名片。海峽西岸經濟區對於凸顯福建的重要性、知名度至關重要。國家四十多個部委紛紛與福建簽訂合作協議,就是對海西這個品牌價值的認可。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有利於形成祖國統一大業廣闊的前沿平台。

「海西」戰略與過去思路最大的不同是:福建改變過去二十多年主要致力於走以省際區域對接和區域整合為內容的「經濟區戰略崛起」的發展路線,把福建放到與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對接的意義上去認識,既促進環海峽經濟圈的發展,又推動兩個三角洲和環海峽經濟圈的融合,將為構建環海峽經濟圈奠定良好的基礎。

-武夷山水

當選理由:武夷山水靈秀,是福建生態質量居全國之首的集中體現,而且武夷山的水又是閩江的源頭之一,閩江水質之好是全國流經大城市河流中少有的,武夷山水入選福建十大名片,將在更大程度上展示福建生態優良特色、展示閩江水質優良特色,它濃縮了福山福水精華。

武夷山水,碧水丹山,千回百轉的九曲溪,每一處都是奇幻的天然畫卷,於是有了「奇秀甲東南」之稱。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山上看水、水中觀山」是武夷山的游覽特色。

-古田會址

當選理由:古田會址是錦綉八閩與紅土地文化精神的代表。

我省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紅色文化遺產十分豐富,其中僅龍岩市就有革命舊址一百餘處。上杭縣古田會議舊址是其中最響的名片,全國各地很多人都來瞻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古田會議精神,也是革命先輩給福建留下的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海上女神媽祖

當選理由:海上女神媽祖體現了閩台淵源之深,這是福建獨有的名片。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這「五緣」是閩台自古一家親的見證。媽祖,原名林默娘,出生於北宋時期。平素熱心扶危濟困、救助海難,死後由當地鄉親於湄洲島上立廟奉祀,被尊為「海上女神」。一千多年來,歷經傳播,數千座媽祖宮廟、近2億媽祖信眾已遍布世界各地。媽祖文化已經成為海峽兩岸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精神紐帶。

-福建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

當選理由:福建地理標志數量全國第二,這是福建人的驕傲,目前我省已有注冊地理標志商標34件,都在全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安溪鐵觀音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產於安溪縣,歷史悠久。製造工藝要經過涼青、曬青、涼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復焙、復包揉、文火慢烤、揀簸等工序才製成。鐵觀音的品飲,仍沿襲傳統的功夫茶品飲方式。海內外無數茶商、茶客,在經營、品茗的同時,也大大傳播了鐵觀音茶文化。

武夷大紅袍,因早春茶芽萌發時,遠望通樹艷紅似火,若紅袍披樹,故名。大紅袍是中國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狀元」之美譽,乃岩茶之王。大紅袍產量極少,每年出產的茶業都拍賣出天價,其傳統製作技藝也成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八閩人傑(林則徐·朱熹·鄭成功·陳嘉庚)

當選理由:他們體現了福建人的精神特質。

林則徐,中國清代愛國政治家、思想家、詩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鴉片戰爭時期,他的禁煙壯舉,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斗爭的第一頁,是中國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出生於福建尤溪。八閩大地,是朱熹生長終老之鄉和閩學(朱子學)的發源地。在福建文化史上,朱熹占據首位,被奉為閩地聖人。一生近70年都在福建各地學習、講學、著述、從政等。

民族英雄鄭成功,南安石井人。他驅逐荷夷、收復台灣的豐功偉績,是歷史上中國人民反對西方殖民主義斗爭取得的一次偉大勝利,為歷代人們所贊頌。

陳嘉庚則是閩商的靈魂。作為近現代中國傑出的華僑領袖,他將一生中積累的資財都用在興辦學校的事業上,創辦了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創辦和資助了近百所學校。毛主席曾評價他:「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壽山石雕

當選理由:八閩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方言、戲曲、建築、民俗、能工巧匠絢爛多彩。木石文化、南音、莆仙戲、閩劇、高甲戲、壽山石雕都極富文化內涵,折射出福建這個非物質文化大省的神韻。中央一位德高望重的領導人曾說過,福建才是文化大省。

壽山石溫潤脂膩、晶瑩璀璨,盛產於福州壽山村。壽山石柔而易攻,其雕刻歷史源遠流長。壽山石是福建省的「省石」,並沖刺評審國石。壽山石雕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是福建地域物產與傳統藝術相得益彰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福建土樓

當選理由:被譽為「中國古建築的奇葩」「東方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其分布除了閩西永定的客家土樓外,還包括閩南的南靖、華安等地的土樓。作為福建這個非遺大省的代表傑作之一,福建土樓已作為我國今年世界文化遺產唯一申報項目,正式向聯合國申報。

-鼓浪嶼

當選理由:美麗的海濱花園城市廈門,是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之一。經過近3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廈門已成為一個國際性港口風景城市。而鼓浪嶼則代表著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的生態美,白鷺翱翔、天風海濤、「城在海中,海在城中」。

-福州溫泉

當選理由:省會福州的一張名片。「五鳳朝陽生麗水,九龍經脈出金湯」,福州人喻溫泉為「金湯」、「金泉」。明、清時期,城內澡堂業一片興旺。溫泉,福州的一大品牌,發展旅遊的重要載體。人們洗膩了市區的溫泉浴,就把興趣轉向山間溫泉。

福州的溫泉資源非常豐富,列全國前茅,永泰、閩清等地均在大力發展與溫泉相關的產業。但就整個城市的溫泉產業而言,福州還有許多事要做,推選其為十大名片,是為了宣傳這個難得的資源,促進福州溫泉產業潛力的挖掘和水平的提高。

選我吧~!

Ⅵ 福州閩侯:文創賦能 打造千年「侯官文化」新名片

寒露時節,夕陽西斜, 福州市 閩侯縣上街鎮侯官村1000餘米長的閩江沙灘上,燈光點點、樂聲裊裊。沙灘、天幕、集市、江鮮店,與月色朦朧下的侯官古街、城隍廟、田螺姑娘、千年鎮國寶塔等,交織輝映成我省新晉的一個“網紅”文旅品牌——夜泊侯官。

在江邊沙灘支起帳篷,燒烤、露營,淘幾樣潮流單品,喚醒幾縷童年記憶;親手做一個星空流沙瓶,喝一杯現磨的咖啡,看一場露天電影;約幾家好友,來一場期待已久的篝火晚會,聽一場小眾音樂會……氛圍感瞬間拉滿。藉助無人機的視角從空中俯瞰,露營經濟激活下的侯官之夜,呈現出別樣迷人的景觀。

由於這里緊鄰市區和福州大學城,每到夏、秋季,來侯官夜遊的遊客絡繹不絕。許多網站上,都能看到不少關於侯官的“旅遊攻略”“打卡推薦”。

侯官村的發展潛質,很快也吸引了同在大學城的福建江夏學院的一眾師生。

“我們要找准文化定位,讓這里的旅遊元素更加完整,提升旅遊消費能力。”“挖掘歷史典故,用音樂創作等形式對外講述侯官文化故事。”近日,福建江夏學院組織相關專業教師科研團隊到侯官村開展文旅調研結對子活動。師生們和村幹部面對面坐在一起,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就如何推進文創賦能鄉村振興,打造特色“侯官文化”名片展開研討交流。

侯官村地處閩江西岸,是1300多年前侯官縣的行政中心,保留著大量的文化古跡,現有城隍廟、漢鎮閩將軍廟、鎮國寶塔、龍台石塔遺址等文物,涌現出林則徐、沈葆禎、嚴復、林覺民等歷史名人。2019年,侯官村入列第一批福建省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鎮(古村落)”名單,成為福州市唯一上榜的古村落。

“夜泊侯官是我們探索文創賦能鄉村振興的新嘗試。”侯官村黨委書記王國志告訴記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環境下,近年來福州周邊游、近郊遊日趨紅火。擁有千年“侯官文化”的侯官村距離福州市區僅半小時車程,區位優勢明顯。這里還處於永輝、朴朴等半小時配送業務的范圍內,能夠滿足遊客在餐飲、休閑業態方面的多樣性需求。

參與活動的江夏學院師生們分組實地調研了侯官村廉政教育基地、城隍廟、鎮國寶塔、螺女廟、露營產業基地和濱江沙灘公園等,詳細了解侯官村鄉村文旅規劃和“侯官文化”保護現狀。

在侯官村沙灘對岸,一條近千米長的侯官古街已經完成立面改造與內部整修,集文創、商業、休閑、娛樂於一體的侯官版“南後街”呼之欲出。街中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古民居,讓周邊的上市、中市、下市多了一份清凈和古韻;沿著濱江而建的侯官北路一路走去,江畔一棟棟民居錯落有致,次第鋪陳在遠山秀水間。侯官村內,街巷狹長幽深、恬靜安然,蜿蜒閩江從村旁緩緩流過,擦拭著千年古村歲月的留痕。

“厚植‘侯官文化’根脈,推動文創賦能鄉村振興,這是我們與侯官古村共同的目標。我們依託動畫、藝術設計、文化產業管理、工業設計、風景園林等五大專業的優勢,攜手侯官村共同挖掘千年侯官文化,梳理文化脈絡,開發文創產品,塑造文旅品牌,開拓數字化傳播實踐,為鄉村特色文化的轉化、傳播、營銷提供一站式服務,創新高校服務鄉村文旅發展模式。”福建江夏學院設計與創意學院黨委書記潘旭君表示。

近幾個月來,隨著福州市打造“兩江四岸”和閩侯縣“大學城品質提升行動”的推進,侯官村作為“兩江四岸”科技創新段和文化展示段的重要節點,“侯官文化”名片正熠熠發光。“我們也希望加強與高校的深度合作,挖掘重塑千年侯官文化,積極推進歷史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從而帶動當地民宿、旅遊和休閑購物發展,吸引更多市民到侯官體驗‘露營+景區’‘露營+研學’‘露營+戶外拓展’。”王國志說。

據了解,福建江夏學院設計與創意學院教師科研團隊已經以“侯官文化”資源為核心,以“千年古村”侯官村為直接載體,展開課程設計、文旅規劃、遺產保護、經濟發展、文化傳播等相關課題規劃研究。圍繞“快”字出實效,建立學生校外實踐基地,進行文創產品開發研究與實踐,設計推出一批歷史名人IP形象、農產品包裝、旅遊紀念品、動畫、插畫等文化產品;同時,在“慢”字上下功夫,深入挖掘“侯官文化”的特點,重點圍繞侯官名人和歷史遺跡、古津渡文化、非遺等開展連續性創作,通過視頻、牆繪等進行“侯官文化”的推廣與傳播,共同建設歷史文化街區,為地方經濟發展助力。

帶隊調研的福建江夏學院黨委副書記陳敏輝表示,“侯官文化”有厚重的歷史底蘊和多樣的資源稟賦,希望通過“校地共建”,將侯官文化引入教學科研、課程建設、學生實踐、畢業論文(設計)等環節,集中力量推進千年侯官文化的創新發展,推動校地融合互惠共贏。(記者 郭斌 文/圖)

Ⅶ 長安侯官寨牛老爺社火的歷史淵源

民間社火,是春節期間民間的自演自娛活動。它來源於對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傳說中的火神。在以農業文化著稱的中國,土地是人們立足之本,它為人類的生存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火,是人們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遠古人們憑著原始思維認為火也有「靈」,並視之為具有特殊含義的神物,加以崇拜,於是形成了尚火觀念。由對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產生了祭祀社與火的風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認識能力的提高,使祭祀社火的儀式逐漸增加了娛人的成份,成為規模盛大,內容繁富的民間娛樂活動。
春報秋實,悅神慶豐。我國春秋時期,把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祭祀土地的日子叫「社日」,以後凡在春季社日祭祀時扮演的雜戲、雜耍就叫「社火」。自先秦時起,社火已成為民間最為主要的民俗活動。
六朝時期,這種報賽形式與佛教行象儀式結合,發展為社火遊行表演。
宋以後,民間雜神淫祠廣為興起,社火與廟會聯系更為密切,而且與戲文混為一體。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就有過詳細的記載。但大多以走社火為主。
「輕薄行歌過,顛狂社舞呈。」
侯官寨歷史悠久,《咸寧縣志》、《陝西省長安縣地名志》、《西安通覽》都有記載。
《西安通覽》記:相傳唐代已有此村。明設侯官社,清置侯官倉。少陵原一帶從西周樊侯開始,至漢唐侯爵官員近五十人,而侯官寨之「侯官」卻是當地百姓自己塑造的心目中的侯官。侯官廟中的侯官塑像,左肩穿朝服,右肩披蓑衣;左腳穿官靴,右腳著草鞋;烏紗帽只有一根帽翅,亦官亦民。每年正月十五大會,遊人上萬,村中社火最前者即扮侯官,他發表一些反對貪官污吏欺壓人民的言詞,博得觀眾高聲喝彩。
在侯官寨的村民當中還留傳著這樣的歌謠:「農家要得樂,祈水耍社火」。「鑼鼓不響,莊稼不長。」
侯官寨「牛老爺」社火方圓百里堪稱一絕,長安區副高級研究員崔皓著《長安社火藝術》一書也對其作了詳盡的描述。
據當地老人劉平安講:當地「牛老爺」社火是逐步演化過來的。在清朝時有個縣令到了立春的時候,結同僚、衙役,自己扶犁,吆著牛在全縣走一圈,表示倡導農業,當時影響很大,大家的勁被鼓起來了,以後村子在祭奠先農(後謖)時扮裝這個形象。

閱讀全文

與侯官村有什麼文化遺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