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文化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科學抽象,理論聯系實際。
(2)系統分析,動態研究。
(3)規范研究與實證分析相結合。
(4)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❷ 文化經濟學的發展歷史
對於文化經濟的研究,始於文化社會學、藝術社會學和非生產領域經濟學等研究。1847年,比利時的米凱爾首先提出「藝術社會學」的命題。隨後眾多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文化史學家就分別從不同角度考察了文藝同社會、經濟的聯系。其中,普列漢諾夫的《論藝術——沒有地址的信》最早從社會經濟結構的角度研究文藝的本質,進行文化的經濟淵源考察,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理論發現的命題,為馬克思主義文化經濟學的研究提供了前期理論依據;德國學者弗里採的《藝術社會學》揭示了藝術作品同生產方式的聯系。
20世紀60年代中期,蘇聯興起的「非生產領域經濟學」的研究,把文化的社會經濟問題提上了研究工作日程。70年代末,在蘇聯的影響下,東歐國家開始注重對社會主義文化經濟理論的實踐的研究。蘇聯的莫肖夫、普納諾夫,捷克斯洛伐克的諾沃特尼、維特克,匈牙利的孔茨、庫蒂,以及民主德國的羅德、霍馬廷、雷瓦爾特等,都發表過有關的論著,開始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研究。這些研究為文化經濟學的學科建設奠定了基礎。
20世紀80年代初,蘇聯的斯·庫列戈揚發表了《作為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精神生產》,指出要建立包括文化經濟學在內的一些關於精神生產領域的經濟學科。1980年,蘇聯出版了《非生產領域經濟學》教科書,系統分析了非物質生產領域的經濟學問題。1982年,民主德國的霍馬廷和雷瓦特合作發表了《文化領域經濟學的現實問題》,闡述了建立社會主義文化經濟學的必要性和具體內容。至此,文化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產生了。
文化經濟學不僅要求從經濟學的觀點開展對文化經濟問題的整體研究,而且還要求從文化領域的各個部門出發研究經濟問題。日本的名和太郎發表《經濟與文化》,分析了經濟與文化的關系,以及日本的文化時代、文化力和文化立國等問題;日本的並木信義發表了《日本文化的經濟學》。1981年美國波特蘭市州立大學經濟學家布林克曼在印度出版了《文化經濟學》,根據文化發展的理論分析了各種經濟現象的實質,從宏觀角度闡述了文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雖然許多國家的學者都發表了不少有關的論著,但系統的科學的文化經濟學理論體系仍在建立之中。
在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在1985年召開的上海文化發展戰略研討會上率先提出應建立中國自己的文化經濟學的主張,此後,全國不少地方也都紛紛舉行大型的文化發展戰略研討,一批關於文化經濟研究的學術成果相繼問世。所有這些,不僅推動了對文化領域的一些經濟和管理的現實問題的探討,而且還直接為我國文化經濟學的理論研究和學科的建立做了素材積累和理論動員的准備。
1993年,我國第一個以「文化經濟」為專業方向的四年制本科專業——「文化藝術事業管理」在上海交通大學設立,文化經濟學的理論研究、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由此進入我國學術界的視野和高等教育領域。
2004年,教育部批准在山東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雲南大學四所高校中開設「文化產業管理」本科專業,以「文化經濟學」作為專業課之一。隨後眾多高校紛紛開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❸ 北京品牌文化經濟研究院是什麼性質單位
北京品牌文化經濟研究院是在聯合國相關組織機構的大力支持下,根據聯合國文化遺產領域相關法律公約,由中國的科研、媒體、法律、文化、管理等權威組織管理機構聯合參與,以中國政府2009年出台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為業務指導方針,經中國政府相關部門批准成立的文化產業領域的專業服務機構。
北京品牌文化經濟研究院是經世界品牌文化遺產管理委員會批准並授權的中國區域內唯一具有協助申報單位進行品牌文化遺產申報的權威咨詢服務機構。
本院下設世界遺產法研究所、品牌文化研究所、文化測量研究所、數據分析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所、文化遺產產業化研究所六個專業研究所,為專業化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世界遺產法研究所負責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品牌文化遺產相關的國際法、國內法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相關法律咨詢及服務。
品牌文化研究所負責對品牌文化遺產評審的方法論、指標體系、工具等進行深入研究,對品牌文化的發展規律進行深入研究等。品牌文化研究所下設七個研究室:品牌歷史研究室、品牌文化研究室、品牌科技研究室、品牌社會研究室、品牌價值研究室、品牌傳播研究室。
文化測量研究所負責文化測量理論、工具、方法的研究,對申報單位實地進行文化測量並協調具有公信力的專業機構出具文化測量報告。
數據分析研究所負責組建數據監測中心,對監測數據進行系統分析,並協調具有公信力的專業機構承製官方數據報告、網路數據報告、行業數據報告、媒體數據報告等。
區域經濟研究所負責對經濟的相關政策及品牌文化對區域經濟影響的研究。
文化遺產產業化研究所負責對如何將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品牌文化遺產實現產業化的相關理論、方法的研究。
品牌是一種極富經濟內涵的文化,市場競爭的本質就是品牌競爭,本研究院將為企業申報品牌文化遺產竭誠服務,幫助企業搭建國際交流合作平台,構築一條通向全球競爭並成為全球品牌的快捷通道。
本院所有工作人員及精英專家團體,立志為中華民族品牌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與發展而努力奮斗!
❹ 文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文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並不是文化本身,而是生產文化、供應文化和使用文化的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經濟現象,是從文化理論與經濟理論的互相結合上來考察文化商品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客觀規律。
具體內容包括:
(1)文化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2)文化作為生產力要素(文化力)的特徵、功能以及結構體系。
(3)文化產業化對現代社會經濟的影響和發展趨勢。
(4)文化產業的經濟規模及其結構增長和變動的規律。
(5)文化市場的結構運動、功能以及文化市場價格變動的規律。
(6)價值規律和文化規律在文化藝術產品的生產和流通中的特殊作用。
(7)文化產業同其他國民經濟部門,特別是同社會經濟部門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
(8)文化藝術部門作為非物質生產領域同物質生產領域之間的相互關系。
❺ 經濟文化化和文化經濟化是什麼意思
經濟文化:經濟是文化的糾纏,文化過程貫穿經濟過程的始終,從經濟的角度講有市場文化、企業文化.
文化經濟:死生產要素、生產方式等經濟過程文化化,經濟活動由文化引導和主導.
拓展資料
經濟文化指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或一個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某種文化觀念、歷史傳統、共同的價值准則,道德規范和生活信念等。廣義的經濟文化指一個國家或數個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國家在經濟發展中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念體系及其相應文化教育活動的總和;狹義的經濟文化指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思想意識及文化教育、技術培訓等活動的總和。
經濟文化分類有很多種,按國家分,有中國經濟文化、美國經濟文化、日本經濟文化、韓國經濟文化等;按區域分,有中華經濟文化、原蘇聯及東歐經濟文化、西歐經濟文化、非洲經濟文化、拉美經濟文化等;按社會性質分,有奴隸社會經濟文化、封建社會經濟文化、資本主義社會經濟文化、社會主義社會經濟文化;按經濟運行體制分,有計劃經濟文化、市場經濟文化;按部門分,有工業經濟文化、商貿經濟文化、農業經濟文化等;從發展時間分,有傳統經濟文化、現代經濟文化、未來經濟文化等等。
文化經濟,是指把文化遺產作為重要的經濟資源來開發,並大力發展與之有關的事業,以帶動和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文化遺產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力,開發和利用這些文化遺產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開發利用文化遺產是國家積累資金的一條重要渠道。開發和利用各種文化遺產,具有特別好的經濟效益,能以較少的投資取得巨額的利潤。
文化經濟在經濟學中屬於實體經濟,非資本主義國家的品牌經濟。文化經濟是文化知識產權所有人通過工具包括計算機網路非實體工具,在現實生活和虛擬的計算機網路空間中創造的產品,包括實體的和非實體的價值。文化經濟發展的模式得到國家的保護。
❻ 文化經濟學認為文化是明天的生產力對嗎
對
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生產力,意思是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對經濟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先進的文化能促進生產力。
文化經濟學兼有文化科學和經濟科學的雙重品格,是一門全新的理論科學。社會主義文化經濟學,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理論為指導。文化經濟學研究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理論:關於社會生產和社會文化關系的理論;關於生產勞動的學說和勞動價值學說;關於價值規律和再生產的理論;關於精神生產的發展與物質生產的發展不平衡的理論;關於文化產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理論和關於文化消費受物質消費制約的理論等等。這些都是確定我國文化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和目標、體系和結構、內容和方法的科學依據和指導思想。
❼ 什麼是文化經濟化什麼是經濟文化化請簡要論述二者的區別與聯系
文化經濟化,舉個例子,漢服,這衣服現在這個時代不怎麼會有人穿,但是這東西代表華夏文化,可以看做是文化的載體,這樣漢服就有了經濟價值,不僅僅對中國人,對外國愛好中華文化的人都有收藏和實用價值,然後就颳起了漢服潮流。這個就是文化經濟化,用文化的概念創造出經濟價值。
經濟文化化,比如日本的金澤,那個地方生產金箔,這本來是經濟產業,但是因為歷史累積,這個地方就出現了金箔相關的文化,杭州的富陽造紙之鄉,浙江的紹興釀酒之鄉這些都是只有的,但是文化價值中國的還在發掘中,日本的發展的比較早,所以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系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