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實現文化旅行高質量發展

如何實現文化旅行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3-02-22 01:55:42

A. 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如何選擇

文化與旅遊的融合需要大力推進,但不是一蹴而就的。測試整合程度和效果需要時間。既要反對保守主義和不作為,又要防止冒進和亂作為。要穩扎穩打,循序漸進,長期出成績。

B. 如何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問題一:如何發展旅遊業 首先是觀念上的創新。按照城市即旅遊,旅遊即城市的理念把秦皇島真正建設成為一個精品大景區。把旅遊六要素同整個城市的方方面面結合起來,充分重視和利用好城市形象、社會風貌等社會資源。其次是管理上的創新。從對旅遊業的管理上升為對旅遊活動的管理,變條帶式的管理為板塊式的旅遊目的地管理,實現旅遊管理從行業管理向目的地管理的跨越。緊緊圍繞來秦旅遊者需求設計和創新管理服務體系,努力提高服務質量。第三是產品上的創新。設計培育新的主打旅遊產品,探索大型參與式的四季皆宜的旅遊項目開發思路。加強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整合,打造特色節目。加快旅遊產品的更新換代,組合新的旅遊線路,創建「宜游」發展環境。
發展秦皇島旅遊業,就要實現旅遊業的四個轉變。
一是要推動旅遊產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化發展轉變.在資源開發利用上,過多關注門票經濟,旅遊的綜合效益沒有充分發揮,缺少旅遊精品和拳頭產品,沒有產生很響亮的品牌效應。旅遊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就必須走集約化發展道路,整合資源,深化企業改革,培育龍頭企業,推行集團化、網路化、專業化經營方式,推動旅遊向深層次、高效率方向發展。
二是要推動旅遊經濟增長由數量擴張向素質提升轉變。充分挖掘現有旅遊資源的發展潛力,著力於旅遊資源的創新開發和深層次利用,多出精品,樹立良好的城市旅遊形象。從重視旅遊接待人次的增長,轉變為重視遊客人均消費水平的提高,由單一產業向旅遊產業與相關產業協調發展轉變,走多元化經營的道路,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群,促進旅遊相關的產品開發和產業發展。
三是要推動旅遊服務方式由滿足旅遊消費基本需求向提供高質量的旅遊服務轉變。不但要重視景區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更要重視高質量的旅遊服務水平。不僅要以外地遊客為本,還要以本地市民為本;不僅要以一般群體為本,還要以弱勢特殊群體為本;不僅要關心他們的物質利益,還要關心他們的文化利益、精神享受;不僅要滿足基本生活需求,還要滿足高質量、高品味的服務。
四是要推動旅遊帶動作用由注重經濟功能向積極發揮綜合功能轉變。旅遊是一項關聯度高、輻射力強的綜合經濟產業,旅遊優勢已經成為一種綜合經濟優勢,它的帶動作用除體現在傳統的經濟方面,還體現在推動社會進步、促進社會和諧、弘揚文化內涵、提升城市形象等綜合帶動功能。

問題二:如何促進我國旅遊業的發展 1、豐富旅遊產品結構。
2、促進旅遊產業集群化發展。3、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繁榮。
4、繼續改善旅遊交通條件 。

問題三:發展旅遊業對促進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 雜志首頁 > > 旅遊縱覽 11年5月號
旅遊業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
來源:旅遊縱覽
關鍵字:旅遊業,區域,發展,作用
6
分享
[摘要]在區域發展中,旅遊業在區域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經濟功能日益重要。本文就旅遊業在區域中發揮的經濟功能及其在區域發展中的其他作用做以研究,並提出旅遊整合的重要性。旅遊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在區域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關鍵詞]旅遊業經濟功能區域發展
旅遊業是一個新興行業,是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的行業,發展勢頭強勁。旅遊業之所以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如此之快的發展,其根本原因是它已經成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其綜合能量遠遠超過其它重要的單一工業部門,成為第三產業的重要支柱。旅遊業在區域經濟發展、社會文化建設和環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客觀存在的。旅遊是一項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各個方面的社會活動,這就決定了旅遊業的發展必然會給旅遊地帶來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
一、旅遊業在區域中的經濟功能
旅遊產業的發展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在旅遊企業為滿足旅遊者的需要而生產「旅遊產品」時,也需要來自旅遊部門之外的物質和服務的投入。對區域經濟而言,其經濟效益主要表現在:
1.增加外匯收入。就接待區域外的旅遊者而言,其最重要的經濟作用之一便是可以增加一個地區的區域外匯收入,提高該區域的支付能力,從而有助於平衡其區域收支。
2.促進區域內相關行業發展。旅遊業的發展一方面有賴於目的地中很多經濟部門或行業的支持和配合,同時也可以帶動和促進很多區域內其他經濟部門或行業的發展。
3.增加目的地經濟收入,平衡區域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別。國內旅遊消費並不直接造成國家財富總量的增加,而是形成在有關地區間的流動和重新分配,起到調節地區購買力的作用。然而海外旅遊者在華消費對我國的經濟來說,則構成一種外來的經濟「注入」,增加了我國外匯收入。
4.增加區域就業機會。發展旅遊業是增加區域就業機會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在評價旅遊業的經濟功能時,增加就業機會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旅遊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以旅遊業的發展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增加區域就業崗位。根據國際經驗,旅遊業每百萬元固定資產可容納250人就業,而多數資金密集型行業每百萬元固定資產只能容納90人就業; [1]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旅遊業在吸收失業人員方面將扮演重要角色。
增加區域 *** 稅收。無論是發展入境旅遊業還是國內旅遊業,都可以起到增加國家稅收的作用。稅收是國家提供「公共產品」資產來源,沒有足夠的稅收,國家便難以有效地提供國防和治安等公共產品。因而旅遊的這一作用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既然旅遊業在國家總體和區域經濟中的功能如此重要,發展區域旅遊業,進一步探討旅遊業與區域經濟的關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旅遊業的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
1.旅遊業的產業關聯和產業波及效應
產業關聯或產業波及就是產業間的相互聯系和影響。任何一種產業活動通過產業之間相互聯結的波及效果,必然影響和被影響於其他產業的生產活動。一種產業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的作用就被稱為產業關聯或產業波及效應。一般認為,旅遊業的產業關聯和產業波及效應比較強。即旅遊業的發展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從而拉動區域經濟發展。一方面,旅遊業要發展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物質資料生產基礎之上,因此,旅遊業的發展必然會拉動相關的物質資料生產部門隨之發展;另一方面,旅遊業作為國民(區域)經濟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綜合性產業,其產品內容包括了旅遊資源、旅遊設施及其他各類設備......>>

問題四:如何讓文化內涵促進旅遊發展 文化滋養和精神浸潤是旅遊的靈魂,然而現今的一些旅遊城市和景點,存在著過度商業化和世俗化的現象,使整個旅遊中的文化盪然無存,凸顯的只是淺薄、媚俗與逐利。只有找迴文化的精魂,才是發展旅遊的康莊大道和內在動力。
豐富文化旅遊底蘊,讓文化滲透旅遊的始末。首先,文化旅遊地區人民以及導游要加深對於當地文化內涵的理解,避免文化被加工、曲解或整改。在文化傳播過程中,可採用多種方式,例如景區「牽手」文藝院團,讓遊客從藝術的角度加深對文化的理解,也可以開展「背誦經典免門票」等活動來吸引更多人關注文化並將其發揚光大。對於一些文化古跡、國立博物館要定時進行免費開放,讓死古董變成活教材,以此來豐富文化底蘊。
開發文化旅遊產品,讓文化促進旅遊的發展。現今的文化旅遊產品大多存在產品老化問題,並且旅遊業產業結構不完整,為使旅遊業更好的發展,開發與時俱進的創新型文化旅遊產品必不可少。文化旅遊產業要向集約化方向發展,避免散、弱、小,注重層次感以及地方差異性,並形成吃、住、行、游、購、娛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有些更具特色的地區還可規劃精品路線並利用高端宣傳手段宣傳,促進當地旅遊業蓬勃發展。
保護文化旅遊地區,讓文化與旅遊具有持續性。國家應制定相關法律,劃定歷史保護區,並且國家和社會都要加以保護,使之成為保持歷史風貌的文物保護區,而不是孤立的景點。對於文物建築的修補,要經過嚴格的評估,並注重科學性修復,更要注重歷史性、真實性、藝術性和實用性的統一,還可以將文化的保護納入景區評級的重要內容。這樣才能使旅遊地區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保護,旅遊業才能持續的發展下去。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我們要努力發掘文化內涵,豐富文化旅遊底蘊,開發文化旅遊產品,保護文化旅遊地區,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旅遊的發展。

問題五:如何提高的文化內涵,促進旅遊業發展 文化與旅遊緊密相連,文化是旅遊的靈魂和內涵,旅遊是文化的形式和載體。只有突出各種不同的地方文化特色,才能吸引廣大旅遊者,產生旅遊消費和經濟活動,從而促進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可以說,旅遊產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文化的競爭。地方文化是旅遊經濟的底蘊,對於培育獨具特色的旅遊產業、打造地方旅遊品牌,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我們丹江口市歷史文化悠久、資源特色鮮明,認真研究我市地方文化特色在旅遊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這為進一步充分發揮我市地方文化資源優勢,打造山水旅遊品牌,提升旅遊資源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問題六:怎樣促進旅遊業深度發展 首先是觀念上的創新。
按照城市即旅遊,旅遊即城市的理念把秦皇島真正建設成為一個精品大景區。把旅遊六要素同整個城市的方方面面結合起來,充分重視和利用好城市形象、社會風貌等社會資源。其次是管理上的創新。
從對旅遊業的管理上升為對旅遊活動的管理,變條帶式的管理為板塊式的旅遊目的地管理,實現旅遊管理從行業管理向目的地管理的跨越。緊緊圍繞來秦旅遊者需求設計和創新管理服務體系,努力提高服務質量。
第三是產品上的創新。設計培育新的主打旅遊產品,探索大型參與式的四季皆宜的旅遊項目開發思路。加強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整合,打造特色節目。加快旅遊產品的更新換代,組合新的旅遊線路,創建「宜游」發展環境。

問題七:一個國家的旅遊業怎麼發展 一、發展旅遊業對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積極影響
(一)增加資金積累和外匯收入
發展國內旅遊業,有助於拓寬貨幣回籠渠道,加快貨幣回龍速度,擴大貨幣回籠量,因此能夠加快資金周轉,增加資金積累和國民收入,為國際旅遊業發展創造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提供了難得的經營管理經驗。發展國際旅遊業能夠增加外匯收入,旅遊者必須要來旅遊產品生產地進行消費,節省了商品外貿過程中的運輸、倉儲、保險等費用,降低了換匯成本;旅遊出口不受客源國或地區貿易保護的限制,不受關稅影響;旅遊業創匯方便,無須產品包裝、儲運和其他繁雜的進出口手續。
(二)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經濟產業,涉及到社會許多相關產業,包括交通、建築、通訊、貿易、餐飲服務、文化娛樂等產業。旅遊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業門檻低,就業范圍廣,就業層次多,吸納了大量因人口自然增長新增加的勞動力以及因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從第一、第二產業轉移出的大量富餘勞動力。旅遊的發展可以增加區域內的人流、物流、資金和信息流的流動,因此發展旅遊業能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根據加拿大學者的系統模型理論,旅遊業收入每增加3萬美元,就將增加1個直接就業機會和2.5個間接就業機會。世界旅遊組織研究報告也指出,旅遊業每增加一個從業人員,相關行業就增加5個就業機會。
(三)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在我國,鞏固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部署和思路。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具有十分突出的關聯帶動作用,發揮著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核心作用,不僅直接給航空、交通、飯店、餐飲服務、商業網點、景區、經典等帶來了客源和市場,而且間接地帶動和影響了農村和城市建設、加工製造、文化體育等行業的發展。旅遊業發展將增加旅遊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有利於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同時還增加了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產業之間結構的調整,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新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成功有賴於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四)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由於大量本地居民從事旅遊業或相關行業,個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遊業發展促進了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大量旅遊者的來訪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遊,開拓了眼界,豐富了地理、文史和風俗民情等知識,提高了對生活的要求。旅遊業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城市居民素質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旅遊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其發展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對弘揚民族文化、提高國民文明素質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五)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國家旅遊局連續提出了「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的鮮明口號。這為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鄉村旅遊點所聘用的服務人員主要來自家庭成員和當地居民,在經營旅遊服務的同時積極推銷花卉、花果農作物產品,既降低了經營風險,又增加了農作物附加效益。在開發鄉村旅遊的同時,將會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積極進行「村村通」道路建設和旅遊區內道路建設,以及村社環境整治活動。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遊對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和提升農村精神文明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農民向非農領域轉化,加快了傳統的農村種植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
(六)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招商引資
許多外國投資者都是通過旅遊來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投資環境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潛在的旅遊市場。旅遊的宣傳效應率為1比8,即一個旅遊者對當地的印象可影響8個人。旅遊業一般不受貿易壁壘干擾和出口配額的限制。......>>

問題八:我國旅遊業未來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未來我國旅遊業發展趨勢
一、旅遊的多樣化趨勢 旅遊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統治地位的觀光型旅遊將向多樣化發展,如休閑娛樂型、運動探 險型等。旅遊者多樣的個性化需求對旅遊基礎設施的多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進入老齡 社會後針對老年人出遊增多進行的特色旅遊服務等。
二、旅遊空間擴展的趨勢 科技的進步,旅遊的空間活動范圍更加廣闊,不但可以輕易地進行環球旅行,而且可以向深 海、月球或更遠的宇宙太空發展,出現革命化的新的旅遊方式。
三、遠程旅遊迅速發展 在未來2O年間,世界旅遊業發展最顯著的特點是遠程旅遊的增加,到2020 年區域內旅遊 和洲際游的比例將從目前的82:18 上升為76:24,未來2O年洲際旅遊平均增長速度將 達到5.4%,高於世界旅遊平均增長速度一個百分點。
四、旅遊大眾化趨勢 旅遊不再是高消費活動而是作為日常生活進入了千家萬戶。旅遊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人們的 工作、生活都可能是遠距離的長途旅行方式,形成空前廣泛而龐大的人 *** 流和遷移,傳統 的地域觀念、民族觀念被進一步打破,旅遊的淡旺季不再明顯。
五、文化性是旅遊業發展的新亮點 就旅遊業的市場運作而言,第一個層次的競爭是價格競爭,這是最低層次的也是最普遍的競 爭方式;進一步是質量競爭;而最高層次則是文化的競爭。旅遊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內在的。 旅遊企業是生產文化、經營文化和銷售文化的企業,旅遊者進行旅遊,本質上也是購買文 化、消費文化、享受文化。在旅遊開發、管理和經營的過程之中沒有文化就沒有競爭力。因 此,旅遊業發展首先要注重文化內涵。無論是文化性、生態性、探險性還是度假性的旅遊項 目,也無論是辦旅行社,還是建飯店,都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可以說,對文化內涵的注重 已經成為旅遊業競爭的起點,起點高則發展餘地大。其次要注重文化的形式。豐富的文化內 涵需要恰當的文化形式來表現,文化形式必須要和文化內涵緊密地結合。最後,還要注重過 程的文化性。旅遊經營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活文化的經營,這種活文化的經營就必須注重過程 的文化性。如各地普遍組織的各類旅遊文化節,從項目構思、總體框架到開展過程,都要充 分體現獨具本土特色的文化內涵,才能形成特品。
六、形式與內容的多元化是旅遊業發展的主旋律 在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主要以游覽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為目標。但隨著經濟、文化和 教育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單純的「觀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遊的過程中獲取知識 和體驗生活。人們旅遊需求的多層次發展勢必迫使旅遊業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均呈現 出多元化的特點。從形式上講,自助游等旅遊形式將越來越普遍;從內容上講,工業旅遊、 農業旅遊、會展旅遊等將會成為新的熱點。所謂工業旅遊,是指以工業企業的生產線、生產 工具、產品和廠區等為對象的專項參觀活動。它起源於上世紀30 年代的法國,當時雪鐵龍 公司讓遊客參觀其生產流水線,欣賞其汽車生產工藝。後來,世界各國著名現代化工業企業 紛紛仿效,汽車、鋼鐵、飛機、釀酒、電器、石油、飲料、食品、陶瓷等行業先後開放生產 製作過程,讓遊客一覽眼福。工業旅遊不僅滿足了遊客對於工業企業生產過程和生產工藝的 好奇心,還有利於企業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農業旅遊與工業旅遊相比內涵更為豐富。它不 僅包括田園風光的游覽、 村水鄉的休閑度假,還包括農產品的自摘、自食享受,民風鄉 情的體驗等。可以說農業旅遊是全方位、多層次綜合性的休閑娛樂活動。此外。各類會展也 會吸引大批的參與者,他們盡管有不同的目的和意圖,但都要在會展所在地進行購物、住 宿、餐飲和娛樂,於是便形成了會展旅遊。在我國,會展旅遊......>>

問題九:如何提高地方旅遊的經濟效益 中國的旅遊業起步雖晚但發展迅猛,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旅遊業對城鄉經濟的拉動性、對就業的帶動性、對文化交流和環境保護的促進性等作用都在增強。旅遊業的迅速發展,使得其在世界(區域)經濟中的產業地位日益提高,經濟效益也日益顯著,並逐漸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本文通過對我國旅遊業經濟效益現狀的分析,指出影響旅遊業經濟效益發展的不利因素,並在此基礎上探討提高旅遊經濟效益的途徑。
關鍵詞:我國旅遊業;經濟效益;途徑
一、目前我國旅遊業發展態勢和旅遊經濟效益水平
中國悠久的文化積淀和歷史傳承、國內經濟的迅速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交流的深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為我國旅遊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我國旅遊業已經進入蓬勃發展時期,並正在朝著國內旅遊大國、入境旅遊大國、出境旅遊大國的方向發展。
旅遊經濟效益是在合理開發利用旅遊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前提下,旅遊經濟活動過程中生產要素的佔用、投入、耗費與成果產出之間的數量對比關系。全面提高旅遊經濟效益,是旅遊業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優化旅遊產業結構的基本目標之一。旅遊業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已得到廣泛認同,並顯示出對國民經濟相關產業的巨大帶動功能和拉動作用。近年來,中國旅遊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旅遊產業結構本身不斷得調整和優化。
二、影響我國旅遊業發展和旅遊經濟效益提高的不利因素
我國旅遊業有著繼續發展的後足動力和可靠保障,但也由於國內國際以及市場制度和旅遊業自身機制的原因,有一些影響前進的問題,這些問題都直接或間接的阻礙著旅 *** 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一)旅 *** 業整體管理水平落後,體制缺乏創新
由於目前旅遊市場秩序尚待完善,各類旅遊企業規模參差各異,人員配備更是迥然不同,所以很大程度上造成旅 *** 業的整體管理水平低下,旅遊企業的經營思路受到制約,旅 *** 業整體的服務水平很難提高,遊客的滿意程度也會下降,這將會嚴重影響旅遊經濟效益的提高以及行業發展。
(二)旅 *** 業專業人才嚴重短缺,培養使用脫鉤
旅 *** 業的發展原動力之一就是要有專門的旅遊人力資源,可以為行業發展貢獻更多的聰明才智。但目前我國旅 *** 業的人才缺口依舊很大。數字統計表明,高學歷人員數量在旅遊直接就業人數中所佔比例較小,而且旅遊院校培養的專業人才很多都跨行從事其他工作,培養和使用方面嚴重脫鉤,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內旅遊業的發展。
(三)旅遊產品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無法吸引遊客
目前我國按旅遊者的旅遊目的提供的旅遊產品主要由觀光游覽、探親訪友、商務會議、休閑度假、宗教朝聖、文體科技交流等6大類構成。在這些大類旅遊產品中,很多地區都是盲目開發各類大小不一的度假勝地、養生會館,很多地區盲目跟風開發旅遊項目,旅遊區開發建設不因地制宜而缺少特色,這些無形之中在浪費著旅遊資金的投入,影響著旅遊經濟效益的提高。
(四)旅遊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影響問題的解決
目前我國尚未出台一部完整的旅遊法案,用來約束旅遊主體和保護旅遊客體的多是各種「規定」、「條例」和「辦法」等。如《旅行社管理條例》、《中國公民自費出國旅遊管理暫行辦法》等等。由於目前旅遊業發展形勢一日千里,現行一些旅遊法規的相關內容很難跟上快速發展的旅遊現實,各類旅遊糾紛、投訴和傷害事件需要有統一的明文法律來裁定,所以加緊旅遊立法特別是旅遊基本法的制定和實施越來越必要,否則長遠來看會影響到整體旅 *** 業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三、我國國內旅遊經濟效益提高的途徑
(一)宏觀方面
1、要使管理體制更加專業更加有效?
旅 *** 業的管理涉及到諸多方面,具有很強的跨......>>

C. 山東:攜手線上平台 助推文旅高質量發展

過去兩年多,疫情的爆發曾讓 旅遊 線下市場短暫停滯甚至停擺, 旅遊 行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疫情常態化的當下, 旅遊 市場不斷出現一些新變化。為適應這種新變化,山東省文旅廳與國內頭部線上平台合作,一方面通過打造高質量 旅遊 產品、發放文旅券激發居民消費熱情;另一方面通過開展多種營銷活動持續擴大品牌聲量。藉助「產品」與「營銷」雙管齊下,山東 旅遊 市場走出了一條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子。

旅遊 大省在線「轉身」

疫情的發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山東線下 旅遊 市場的發展。疫情發生後,山東省文化和 旅遊 廳第一時間就開始利用新媒體端的優勢,在全國率先搞起了在線直播,利用「雲 旅遊 」的方式來宣傳推介「好客山東」,線上成為「好客山東」營銷宣傳的另一個「主戰場」。

山東是孔子的故鄉, 歷史 文化氣息濃厚,再加上海洋、森林、冰雪等 旅遊 資源豐富,海洋 旅遊 、生態 旅遊 、冰雪 旅遊 近幾年發展快速,豐富的 旅遊 資源成為山東發展線上 旅遊 的「底氣」。

事實證明,順應風口上的在線 旅遊 熱潮,山東的在線 旅遊 市場發展較為快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據統計,2021年,僅在攜程平台,山東省在線 旅遊 人次同比2020年同期增長36.51%,恢復至疫情前2019年同期91.12%。2021年在線 旅遊 總收入同比2020全年增長39.79%,恢復至疫前2019年同期的78.47%。山東在2021年的度假和酒店產品的人均消費已經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其中,攜程數據顯示,從產品消費人次看,酒店、其他(包含 美食 、購物、周邊游等產品)、機票、門票為山東在線 旅遊 主要業務來源,其中酒店業務2021年佔比66.27%,同比2019年同期增長13.94%。

優秀的在線 旅遊 成績背後,是山東省文化和 旅遊 廳與以攜程為首的在線 旅遊 平台合作,推進文旅消費向數字化、智慧化發展,加強 科技 賦能,促進當地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努力。

高質量 旅遊 產品「引客來」

疫情常態化,讓 旅遊 市場出現新變化,家庭自駕出遊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為應對疫情突襲,完善自身 旅遊 產品,2020年起,山東省文化和 旅遊 廳與攜程合作,重點培育周末游、親子游、近郊遊等主題產品線路,推出系列宣傳推廣內容,助力「好客山東」開展品牌形象建設。

在 旅遊 產品方面,針對度假需求上升,和消費客群個性化、追求高品質的特點,山東文旅產品研發思路從傳統的以景區為核心向以酒店、民宿等為核心轉變。「千年傳承,魯之大雅,濟南曲阜3天2晚八大菜系之首的味蕾朝聖」,可以體驗孔府菜傳承人定製歡迎晚宴;「青城時光,山海之戀,浪漫青島4天3晚私屬遊艇+海景溫泉美宿」等面向出境迴流國內的中高消費人群,推出專屬講解、私屬遊艇、定製海鮮宴等高端定製化產品,滿足其小眾、定製、品質、私享的需求……針對不同主題,通過結合特色文旅資源,山東省文旅廳聯合攜程打造的一批濱海休閑、遊艇度假、自駕、溫泉、滑雪等高品質、高附加值和高生態質量的山東 旅遊 產品,成為線上的爆款產品。

具體承擔山東 旅遊 產品研發與推廣工作的山東省 旅遊 推廣中心負責人表示,這些高品質 旅遊 產品與之前相比有三種轉向——一是從平價的、大眾化的向品質化的、個性化的 旅遊 產品轉變,二是從游覽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深度體驗型的 旅遊 產品轉變,三是從資源導向型向市場導向型的 旅遊 產品轉變。

為刺激線上文旅消費,在線上形成全省共促文化和 旅遊 消費的良好氛圍,2021年,山東省文化和 旅遊 廳還聯動全省16地市,連同攜程推出多種文旅券,取得不錯的市場反響。

在線營銷擴大品牌聲量

2021年夏,山東省文化和 旅遊 廳策劃「Z世代山東打卡季」,招募十位 旅遊 垂直領域網紅達人來山東開展主題旅行打卡並通過微博話題、圖文攻略、短視頻等「種草」山東新玩法,活動總曝光量超1.32億;9月,山東推出30條全省自駕精品線路,集合172個自駕 旅遊 點、56個自駕露營地在網路、高德、騰訊三大地圖上線,直接觸達自駕遊客群,實現精準營銷……藉助新媒體和網路平台,山東省文化和 旅遊 廳充分利用線上優勢,通過多個在線營銷活動,不斷擴大「好客山東」品牌傳播聲量,有效提振文旅市場。

進入2022年,山東 旅遊 的新媒體宣傳依然處在不斷創新的路上。春節前,山東省文化和 旅遊 廳推出29個「山東人文 探索 之旅」,通過好客山東網、官方公眾號等方式進行線上推廣;伴隨冬奧來臨,山東省文化和 旅遊 廳從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全省廣泛開展「精彩冬奧會 齊魯冰雪游」系列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取得了良好的 社會 效果,也讓參與的文旅企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據了解,下一步,山東將繼續發力完善高品質 旅遊 產品,上半年重點圍繞山東的黃河、海洋資源研發相關產品,擬邀請國內重點旅行社及OTA的 旅遊 產品研發團隊分批入魯踩線,整合省內沿黃、沿海的新景點、新項目、新業態等文旅資源,面向不同市場、不同客群,設計推出一批包含自然生態、人文體驗、親子研學、民俗風情、自駕休閑、康養健身等類別的周邊游、深度游、微度假等高品質產品,這些產品將於5月發布。

另一方面,山東還積極推動相關渠道轉化上架,大力豐富沿黃、沿海 旅遊 產品供給。通過舉辦「好客山東網紅打卡黃河/海洋季」主題活動,重點圍繞黃河、海洋 旅遊 資源及產品,邀請百名網路大V以黃河、海洋為主題,進行線下采風及優質內容創作,利用攜程、騰訊、小紅書、抖音、新浪等平台進行線上推廣。

「好客山東歡迎您」從來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從2020年至今,這句話已經被山東省文化和 旅遊 廳用高質量的 旅遊 產品落在實處,對山東這個傳統的 旅遊 大省來說,手握「產品」與「營銷」兩大法寶,「好客山東」的金子招牌將成色十足。(通訊員 保雪菲)

D. 如何發展文化旅遊產業

發展文化旅遊產業首先要挖掘當地特有的歷史、自然、人文、文化、風俗、老街、古建當特色。利用挖掘出的素材加以包裝和渲染,利用各種渠道進行宣傳,也可與一些旅行社合作推廣。當然一定要做好相關的配套措施,規劃好路線。更重要的是要講解處內涵和特點,抓住遊人的興趣。還可以建設生態園,設計產業周邊特色產品,供遊客當作紀念品購買。
更多關於如何發展文化旅遊產業,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4380671634693200.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E. 「全域融合」如何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國旅遊經濟快速增長,產業格局日趨完善,市場規模品質同步提升,旅遊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全域旅遊」從提出概念到上升為國家戰略,正是我國旅遊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據統計,過去五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次由8300萬增加到1.3億。2017年中國旅遊總收入為5.4萬億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長15.8%;2017年全年國內和入境旅遊人數超過51億人次,比五年前增長69.1%,年均增長11.1%。

國務院辦公廳的上述《意見》中,重點部署了「推進融合發展,創新產品供給」工作,包括推動旅遊與城鎮化、工業化和商貿業融合發展,推動旅遊與農業、林業、水利融合發展,推動旅遊與交通、環保、國土、海洋、氣象融合發展,推動旅遊與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融合發展等。融合發展有助於旅遊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將融合發展戰略用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形成旅遊業發展的「全域融合」思維,推動一定區域以及更大區域內旅遊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並以旅遊業帶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這將是我國旅遊業發展戰略的一次重大提升。

F. 「十四五」文旅產業發展的10個趨勢

1、文化旅遊跨界融合趨勢

文化旅遊及其跨界融合是一個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的融合,它不僅包括文旅融合、文旅科技融合,也包括線上線下的融合,即「文化、旅遊、科技、互聯網平台(旅遊營銷與旅遊電商等)」的深度融合。而且,文化與旅遊融合之後的文旅產品,可以以內容為驅動力,具有更強的體驗型、互動性,以及更長的產業鏈。

文化旅遊融合不僅有助於保護和開發傳統文化以及挖掘各民族各地區的特色文化,豐富和完善文化旅遊產品的內涵和價值,還將對促進地區文旅產業升級起到積極的作用,也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2、文旅全產業鏈發展趨勢

文化旅遊融合的特點之一,是能夠形成更大規模或價值鏈條更長的全產業鏈結構。

文化產業(IP作為頭部內容)作為內在產業鏈和旅遊產業作為外在產業鏈之間的融合,包括從內容到衍生品的開發,形成產業要素更齊全、消費時間更長和更具產業帶動性的價值實現的產業鏈。

全產業鏈需要文化創意內容具有持續傳播價值和衍生品開發空間。文旅企業不再過分依賴票房或者單一的收入,包括旅遊經紀公司都需要拓展產業鏈前端的產品,比如旅遊演藝或者文化體驗園。

3、全域旅遊趨勢

全域旅遊是國家重點推動的旅遊示範工程,也是旅遊行業的重要發展機遇。全域旅遊的目的在於用時間和空間旅遊視角來做旅遊拓展,推動旅遊消費規模並形成旅遊產業的帶動性。

雖然全域旅遊已做了一段時間,但還沒有真正做到位,今後的趨勢在於產業價值的挖掘和避免盲目的開發項目:因為全域旅遊需要體驗性項目,而不僅僅是美麗鄉村和花海;全域旅遊需要重點項目和大品牌帶動,也需要和鄉村振興的政策相匹配,包括與旅遊電商相結合,而不是僅僅做全域旅遊示範基地的表面文章。

4、文旅技術創新驅動趨勢

隨著文旅項目進入體驗化、室內外階段,旅遊業可以解決旅遊景點淡季不淡的問題,包括數字化技術在內的各種技術(含體感技術和裝置技術、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等)對文旅產業業態、商業模式創新和產品創新帶來重大影響。而文旅室內化、體驗化可以提升文旅體產品的體驗性和消費時長,包括家庭消費、夜間消費、研學以及一年全天候的消費,解決產業鏈形態的收入來源。

今後,預計大批文旅企業將在已有的主要景區景點打造體驗式的文化園,建設「內容體驗和衍生品開發」為主要特色的文旅綜合體,以及利用互聯網平台和數字技術開展文旅營銷服務並銷售旅遊商品,也包含技術創新帶來的重要產業業態變動。

5、IP提升旅遊商品消費趨勢

故事IP、形象IP、產品IP和品牌IP作為頭部內容,是形成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IP及其衍生品銷售可以解決旅遊企業實現積累性的增長,而不是僅僅依靠一次性現場消費的項目或者依靠每年投資拉動的新增項目。

此外,IP還可以帶動那些不收門票的景區創新體驗性內容並帶動旅遊商品(文旅商品)銷售, 因為只有IP體驗和品牌體驗,消費者才會在旅遊景區和互聯網上持續購買旅遊商品、伴手禮、禮品等。

6、文旅產業頭部化趨勢

對於很多地方而言,旅遊正在成為各種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文化旅遊產業具有產業帶動性強的特點,因此,各地文旅產業正在逐步成為龍頭型產業。

當然,作為頭部化產業,需要先將旅遊項目文創化、IP化和品牌化,然後以IP和品牌帶動其他產品包括農產品成為旅遊商品,同時通過文創化和品牌化實現附加價值的提升。比如:以紅色旅遊、文化節和體育為例,其核心價值來自旅遊產品的提升和延長產業鏈。

此外,細分領域比如農業文旅,包括對農業元素的文旅提升,即文旅帶動農產品和農民增收,這是普通農業電商不能比擬的。

7、旅遊項目輕資產化趨勢

旅遊項目過度投資、資金沉澱於土地和硬體設施的現象將會扭轉。

造成過去幾十年旅遊重資產化的原因,一個是基於國企保值增值的沖動(比如很多國企都需要買地建房,資產評估之後有很大的增值;所以很多國企資產總額很大,營業收入很少),另外一個是基於對旅遊商業模式不熟悉。現在很多文旅企業負責人開始意識到輕資產模式的價值。

旅遊項目輕資產化是以突出投資內容體驗為主的經營模式,需要減少非消費型產品、體驗產品之外的其他重資產投入比重(比如減少非體驗類大型遊客中心、一般的景觀和土地、廣場、建築、路橋設備等等的資金投入),也包括重視資產投資效益回報率的提升,減少沉澱資本,減輕成本負擔,提高現金收入和盈利水平等。

8、高質量發展趨勢

高質量發展成為文旅產業的核心訴求。

高質量發展的涵蓋面很廣,首先要解決內生增長問題,而不是依靠項目投資拉動。其次,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收入的持續性,項目可復制性,在沒有增加大量投資的基礎上,已有的每個產品都能夠帶來「長銷」的收入。

從2019年開始,各界都已開始重視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包括區域政府和企業都高度關注IP、旅遊產品、品牌對於周邊行業的帶動性,關注文化和旅遊融合是否深入,能否持續提升全行業的服務與經營水平,提升旅遊商品的附加價值,以及提升旅遊產品的體驗性,確保旅遊項目和產品的精品化等。

9、雙主業融合趨勢

隨著旅遊業與其他行業,比如地產行業的跨界業態的興起,包括旅遊地產、健康地產、體育地產等,已經出現過度地產化和重資產(輕視體驗內容和專業內容服務)的弊端。

文旅地產是文旅業態和地產業態的雙主業,不應該是以文旅名義做地產,也不應該是地產收入來補貼文旅。從商業模式來看,企業需要實現兩個主業並重,也需要兩個主業同時贏利。比如旅遊、體育、健康、養老和地產可以一起做,需要旅遊、體育、健康、養老等這些領域的專業服務和成熟的商業模式,而不是僅僅依賴於地產的收入及其地產持續補貼這些領域(損耗)。

10、旅遊集團文創化趨勢

文旅融合的核心是做好文化內容體驗,需要精通文化產業商業模式。

各地的旅遊集團需要以文化產業的商業模式來開展文旅融合、促進高質量發展。同時,要以IP(包括挖掘當地傳統文化)作為頭部內容,以室內文化體驗園(文旅與科技融合)作為線下融合場景和線下消費場景。

旅遊集團需要對遊客進行二次開發、三次開發,即需要以IP及新媒體增值服務平台作為「一魚永吃」和「一魚多吃」業態、模式的新的載體。

總之,高質量發展是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主旋律;但是,高質量發展必須擺脫傳統投資拉動模式和重資產經營模式,必須以IP內容、品牌來引領文化旅遊打造全產業鏈,促進全域旅遊品質的全面提升。

G. 結合山東省黃河國家戰略的實施,如何促進黃河文化旅遊可持續發展

1、首先打好「規劃牌」,著力融入國家戰略。
2、其次堅持超前謀劃、統籌考慮、多規合一。
3、最後緊密對接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

H. 如何提升文化旅遊的招商引資效果,打造高質量項目,強化自身特點,提升項目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一是要做好規劃准備。
成熟的文化旅遊項目離不開前期科學合理的規劃策劃研究工作,規范的文本方案也是後續招商推廣所必需的指導文件。在前期規劃階段中,要深入項目進行市場調研、分析發展環境和市場需求,以及明確文旅項目的主題定位、目標計劃、業態功能等要素,從而在招商引資階段前做好充足准備,確定好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對外合作的需求,避免盲目招商造成的資源浪費。
二是要打造項目優勢。
文旅項目都需要一定的資源作為基礎,既包括山水、森林等自然資源,也包括民俗歷史、社會風情、娛樂體育等人文資源。而當前招商引資競爭早已不是單一要素的競爭,而是由環境評價、城市形象、產業品牌、項目吸引力等綜合競爭因素組成的,因此項目要明確自身特色,同時根據產業上下游特點,圍繞資源和產業鏈招商,明確發展不足,揚長避短選擇合適的路徑進行招商。
三是要講究招商策略。
文旅項目與其他產業項目相比,雖然不過分要求高大上的投資,但更講究細致和精準,招商引資不能盲目從之,要講究方法策略,增強實效。因此需要明確項目市場定位,根據不同的招商對象的投資需求、行業特徵,有的放矢地制定招商推廣策略,如龍頭企業帶動招商、產業平台招商、行業組織招商、專案定製招商等等。
四是要瞄準目標客商。
客商的選擇貴精不貴多,可以按照招商渠道,在客商的區域選擇上,在北上廣、長三角、港澳台等文旅產業發展強勢地區開展廣泛招商;也可以根據項目需求特徵、企業規模、投資方式、經營情況等,參照項目自身特點及招商要求確定細分標准。細分越明確,就越容易選擇目標客商群,掌握招商引資的主動權。
五是要組織專業團隊。
在專業的招商服務機構出現之前,文旅項目招商都是依靠「一對一」的模式進行的,推進效率低、溝通時間長、耗費成本高,而且招商人員專業能力不強,缺乏綜合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因此需要組織專業的招商團隊介入,通過科學的研究和梳理,提前篩選出具有投資意向和更加契合的投資機構,從淺層面的廣泛招商過渡到精準招商、專業招商,從而達到「一對多」的效果,顯著提升招商引資的效率。

I. 廣西:加快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快推進我區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文化旅遊強區,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

圍繞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的總目標總要求,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以深化文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升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質量和整體水平為重點,扎實推進我區「三地兩帶一中心」(即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北部灣國際濱海度假勝地、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遊勝地,中越邊關風情旅遊帶、西江生態旅遊帶,南寧區域性國際旅遊中心城市)建設,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不斷提升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奮力推進新時代我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邁上新台階。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改革創新。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破除瓶頸障礙,建立新時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新機制。

——堅持質量效益。加快文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國際眼光和高點定位,全面提升文化旅遊產業整體水平和發展質量。

——堅持品牌特色。堅持差異化發展戰略,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文化旅遊發展新態勢,全面增強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新動能。

——堅持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通過發揮資源大優勢,建設大項目,打造大品牌,形成大產業,全區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形成,區域旅遊經濟均衡發展,產業規模快速壯大、產業整體水平顯著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旅遊總人次、總消費實現翻番,文化旅遊產業成為我區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文化旅遊經濟主要指標邁入全國第一方陣,建成全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先進省區、世界文化旅遊重要目的地,文化旅遊強區建設成效顯著。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新格局

發揮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加快打造「三地兩帶一中心」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新格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提升文化旅遊產業競爭力。

1.加快桂林國際旅遊勝地轉型升級。以世界一流為發展目標,著力在生態環境保護、現代產業體系、城鄉基礎設施、體制機制創新、旅遊開放合作等方面綜合施策,加快推進桂林國際旅遊勝地提質升級。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建設,促進文化旅遊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不斷催生中高端文化旅遊新業態。加快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全國旅遊創新發展先行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充分發揮桂林國際旅遊的龍頭帶動作用,加快建成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

2.加快北部灣國際濱海度假勝地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濱海度假旅遊、海絲文化旅遊、海洋休閑運動,建設一批高等級濱海休閑設施和度假酒店群。積極開發郵輪遊艇、水上運動等旅遊新業態。集中開發建設北海銀灘、潿洲島和欽州三娘灣、茅尾海以及防城港江山半島、京族金灘等休閑度假景區。開辟海上跨國郵輪精品線路,打造具有國際水平的亞熱帶濱海度假和海上運動休閑勝地。

3.加快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遊勝地轉型升級。以巴馬、東蘭、鳳山為核心區域,深入挖掘長壽文化、健康文化和民族文化,培育特色鮮明的健康旅遊產業功能區,做大做強健康旅遊產業規模。開發業態豐富的長壽產品,定期舉辦中國-東盟傳統醫葯健康旅遊國際論壇(巴馬論壇),建成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長壽養生國際旅遊目的地。

4.建設中越邊關風情旅遊帶。完善邊境地區旅遊交通體系,加強邊境口岸景點景區建設。深化邊貿旅遊和民族文化融合發展,建設邊貿旅遊產業園區,培育帶動力強、受益面廣的邊境旅遊產業鏈。加快建設邊關國家風景道,打造邊關民族風情特色旅遊線路。積極探索中越邊境口岸旅遊通關便利化新舉措,完善跨境旅遊管理服務體系,提升跨境旅遊國際化合作水平。

5.建設西江生態旅遊帶。以珠江-西江經濟帶國家發展戰略為契機,依託西江幹流沿江城市自然山水風光、嶺南文化、民俗風情等特色資源,做大做強西江沿岸生態旅遊產業集群,打造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旅遊帶。發揮西江流域多個精華旅遊江段的獨特優勢和氣候條件,挖掘西江文化旅遊多元主題和特色鮮明的品牌價值,構築綠色生態旅遊廊道,著力打造成為多元化、國際性、全天候的黃金旅遊帶和中國水運旅遊發展的典型示範。

6.建設南寧區域性國際旅遊中心城市。全面實施強首府戰略,依託中國-東盟博覽會品牌,強化南寧面向東盟的國際旅遊集散功能。引進和建設一批大型都市文化旅遊商貿綜合體,大力發展商務會展、文化娛樂、都市休閑等業態,做大做強城市夜間經濟,建設成為以亞熱帶壯鄉風情為特色、以會展商務和都市旅遊為主要功能的區域性國際旅遊中心城市、對接大灣區的北部灣核心城市、中國-東盟文化旅遊合作交流的中心城市和健康中國美麗中國的引領城市。

(二)加快文化旅遊產業體系建設

7.優化文化旅遊特色產品體系。不斷適應多元化市場需求,重點發展健康養生、山水觀光、休閑度假、邊境跨國、民族文化等旅遊產品,提升特色旅遊影響力。培育桂林山水文化體驗游、巴馬長壽養生休閑游、北部灣休閑度假游、中越邊關跨國風情游、桂西北少數民族風情游、桂北和左右江紅色體驗游、環大瑤山歷史文化生態游、桂東嶺南風光文化游、海上絲路郵輪游、桂中劉三姐山歌文化游等精品旅遊線路。建設滇桂粵邊海國家風景道和西江國家風景道。

8.加快大健康旅遊產業發展。依託廣西豐富的健康旅遊資源和長壽生態集群,全面發展以休閑度假、康體養生、醫療保健為主體的健康旅遊產業。建設醫療旅遊產品開發和推廣平台,開發與中醫葯及壯瑤等民族醫葯相結合的傳統健康旅遊產品。探索培育特色醫療旅遊項目,打造醫療旅遊康養小鎮和醫療旅遊目的地。創建一批健康旅遊示範基地、養生養老度假基地。開發長壽養生特色食品,發展養老旅居住宿,打造特色養生品牌,提升健康旅遊消費,加快世界健康旅遊目的地建設。

9.推動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數字化進程,推動高新科技在演藝娛樂、工藝美術、游戲游藝等傳統文化產業中的應用,引導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扶持優秀原創動漫、音樂美術、影視創作,推出一批文化演藝精品。加強文化科技創新,發展創意設計,催生新型文化業態,建設一批特色工藝美術產業基地,培育一批文化旅遊產業示範基地,打造一批文化旅遊創意產業集聚區。

10.培育文化旅遊產業新業態。推動文化旅遊與農業、林業、水利、工業、交通、住房、醫療、養老、體育等融合發展。依託特色農業資源、鄉村文化資源,大力發展觀光休閑農業,建設田園綜合體。支持發展森林度假和水利旅遊,建設森林公園、森林小鎮和水利風景區。依託文化和自然遺產、地質遺跡與礦業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技工程和科技場館等,開發研學旅遊產品,建設研學旅遊目的地。培育國際性體育旅遊精品賽事,打造一批體育旅遊綜合體、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和體育旅遊線路。結合全區通用機場、北部灣郵輪母港和高速高鐵建設,積極培育低空旅遊、郵輪旅遊、高鐵旅遊等旅遊新業態。促進文化旅遊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多產融合發展態勢。

(三)加快推進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項目建設

11.建設一批文化旅遊核心大項目。圍繞文化旅遊發展新格局,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建設文化旅遊核心大項目。重點建設南寧萬有國際旅遊度假區、桂林融創萬達文化旅遊城、北海銀基國際醫療康養旅遊產業新城、世界智力運動之城、世界實景演藝之都等一批新業態核心項目。加快推進南寧融晟天河·海悅城文化旅遊項目、桂林雁山民國風情旅遊小鎮、桂林樂滿地文化旅遊康養綜合體項目、賀州黃姚古鎮文化和旅遊產業示範區、深圳巴馬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柳州螺螄粉特色小鎮、防城港白浪灘·航洋都市裡等一批投資規模大、規劃建設理念先進、市場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建設。

12.建設一批文化旅遊精品景區。加大培育和創建力度,推動現有A級景區、旅遊度假區、生態旅遊示範區等提質升級,促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重點推進大新明仕田園、防城港江山半島、巴馬賜福湖、北海潿洲島、桂平大藤峽等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加快推進寧明花山景區、百色起義紀念園、潿洲島鱷魚山、桂林融創萬達文化旅遊城、龍勝龍脊梯田景區、三江程陽八寨景區、賀州黃姚古鎮、南寧百里秀美邕江·國際園博園景區、憑祥友誼關景區等創建國家AAAAA級景區。大力推進以桂北紅軍長征主題國家文化公園、左右江紅色主題國家文化公園為代表的一批紅色旅遊項目建設,打造湘江戰役紅色旅遊景區。

13.建設一批文化旅遊示範項目。引導建設一批主題鮮明、功能完善、宜游宜業的文化旅遊產業示範基地,鼓勵各地建設文創產業園區和文創街區。重點打造提升中國-東盟網路視聽產業基地、中國-東盟數字文化創意園、梧州騎樓城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南寧「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桂林東西巷街區、桂林五通農民畫產業園等一批文創產業園區(街區)。著力打造一批品牌價值高、主題特色突出、具有重大示範效應和產業聚集拉動作用的特色文化旅遊小鎮,重點建設和提升陽朔興坪古鎮、靖西綉球小鎮、合浦月餅小鎮、蒼梧六堡茶小鎮、大化達吽小鎮等一批特色文化旅遊小鎮。

14.建設一批文化遺產旅遊項目。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力度,加快建設花山岩畫風景區,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北海史跡、興安靈渠、三江侗族村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建設左江流域駱越壯族文化(崇左)生態保護區。加強歷史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大遺址、傳統村落等保護開發利用,建設一批遺址公園、遺址博物館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等。探索將民歌民謠、民族說唱、音樂舞蹈、民俗民情、民族技藝、民族服飾、民族餐飲等文化元素融入旅遊產品開發,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

(四)實施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重點工程

15.文化旅遊示範創建工程。全力做好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國家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國家中醫葯健康旅遊示範區(基地、項目)、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和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等國家級品牌創建示範工作。重點推進防城港國家邊境旅遊試驗區、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遊合作區、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旅遊合作區、中越紅色旅遊國際合作創建區(龍州)建設。做好自治區全域旅遊示範區、特色旅遊名縣等品牌創建升級工作。

16.文化旅遊特色品牌打造工程。健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渠道相結合的全媒體信息傳播機制,實現信息化、大數據、精準化的全媒體推廣。打造以山水旅遊為特色主體的「桂林山水旅遊」品牌、以濱海休閑為特色主體的「北部灣濱海度假」品牌、以康壽養生為特色主體的「世界長壽養生」品牌、以異國風情為特色主體的「中越邊關風情旅遊」品牌、以民歌民俗為特色主體的「劉三姐民族文化」品牌,集中打響做強廣西五大文化旅遊特色品牌,提升廣西文化旅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充分挖掘各地資源和特色優勢,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節慶品牌、演藝品牌、美食品牌、地理標識品牌和特色商品品牌等,提升文化旅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17.文化旅遊融合精品創作工程。加強文藝創作生產規劃,推動文藝與旅遊深度融合,鼓勵創作以廣西特色文化旅遊資源為題材的文學、戲劇、音樂、美術、影視劇作品及廣播電視、網路視聽、綜藝節目。申請舉辦中國-東盟文化藝術節,持續辦好廣西戲劇展演、廣西音樂舞蹈比賽、廣西雜技魔術展演等品牌藝術賽事。打造一批影視、文學、戲劇、書畫、音樂創作基地,建設一批文藝創作、采風、展示文化休閑工作室。鼓勵各類旅遊演藝經營主體在旅遊城市或依託核心旅遊景區開發主題性、特色類、定製類文化旅遊演藝項目。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旅遊演藝精品項目。每年評選獎勵一批文化藝術精品項目。

18.文化旅遊公共服務提升工程。加快建設旅遊集散中心和旅遊咨詢服務中心,形成層次分明、覆蓋面廣的旅遊集散和服務體系。建立安全便捷的文化旅遊交通體系,重點建設通景區公路,完善旅遊行業運營車輛安全監管體系。加快旅遊交通服務設施體系建設,全面提升交通設施旅遊服務功能和完善旅遊交通標識系統、自駕車服務體系、風景道綠道系統建設。繼續深入推進「廁所革命」,提升旅遊廁所建設質量與標准,提升旅遊廁所管理服務水平。加強文化設施景區化建設,重點建設廣西民族劇院,改擴建廣西博物館,推進廣西自然博物館、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示中心等一批自治區文化設施建設。結合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完善市縣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的旅遊服務功能。規劃建設具有旅遊條件的廣播電視設施等公共旅遊服務站點。

19.文化旅遊市場主體壯大工程。深化國有文化旅遊企業改革,發展壯大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有文化旅遊企業。打造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引進文化旅遊產業戰略投資者,推動形成不同所有制文化旅遊企業共同發展、大中小微文化旅遊企業相互促進、開放多元的發展格局。鼓勵和培育文化旅遊創意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等多渠道上市掛牌。

20.文化旅遊智慧服務提升工程。打造廣西文化旅遊大數據產業,建設廣西文化旅遊數據中心。加快建設智慧旅遊城市、智慧景區、智慧飯店、智慧旅遊鄉村等,建成「廣西遊直通車」和「一部手機游廣西」智慧旅遊平台,全面提升旅遊信息化水平。加強公共文化數字平台建設,大幅提升廣西「數字文旅」服務水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在節目製作、網路傳輸、大數據雲計算等優勢資源,建設廣西文化旅遊雲平台,充實特色文化旅遊視聽內容,提供智慧旅遊音視頻一站式服務。

21.文化旅遊惠民富民工程。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實施文化旅遊公共設施、鄉村傳統工藝振興、鄉村文化產業發展、鄉村文化人才培育等富民助推計劃,形成文化旅遊行業惠民富民新格局。實施文化旅遊便民利民工程,推進文化旅遊志願者服務站建設,推廣文化惠民卡,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推動重點景區適度降低門票價格,鼓勵公共資源型旅遊景區免費開放;鼓勵實施景區免費開放日、旅遊一卡通、電子消費券、旅遊年卡等措施,讓人民群眾享受實惠。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區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強對文化旅遊工作的領導,貫徹落實好中央和自治區有關產業支持政策,研究制定促進本地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領導協調機制,形成自治區統籌、市縣主抓、部門聯動的良好局面。自治區每年召開1屆廣西文化旅遊發展大會,由各設區市競爭申辦,對大會承辦地文化旅遊發展產業予以重點支持。

(二)加強規劃引領。做好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高水平編制全區文化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各類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規劃。建立規劃統籌機制和「多規合一」機制,加強文化旅遊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國土空間、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規劃相銜接,發揮綜合聯動效益。堅持先規劃後建設,實施規劃評估,提高規劃的執行力度。把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納入各級政府的工作部署,強化督察考核,促進規劃實施。

(三)加強支持引導。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多渠道籌集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資金。適度擴大文化旅遊產業用地供給,優先保障文化旅遊重點項目和鄉村旅遊項目用地。大力發展對外文化旅遊服務貿易,扶持具有廣西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和服務出口。統籌使用自治區旅遊發展專項資金,發展壯大文化旅遊產業。創新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資本設立文化旅遊發展基金。發揮好各級政府資金和優惠政策的引導作用,以市場為導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社會資本,推動文化旅遊產業加快發展。

(四)加強人才培養。編制全區文化旅遊人才發展規劃,重點抓好管理、經營、創意和服務等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文化旅遊領域職稱改革,進一步完善文化旅遊人才激勵機制。將文化旅遊人才培訓納入全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就業培訓和職業教育計劃,依託重點院校、龍頭企業、社會機構建設一批示範性文化旅遊培訓基地,進一步提高文化旅遊從業人員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推動成立新型文化旅遊智庫和文化創業研究機構,加強文化和旅遊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等平台建設。支持文化旅遊企業與區內高等學校、職業院校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校企合作,支持開展職業技術類的社會辦學。探索與粵港澳地區、東盟國家的區域性人才培訓合作。

(五)加強市場監管。健全文化旅遊市場監管機制,推進文化旅遊市場監管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深化文化旅遊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推進文化旅遊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和隊伍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加強涉文旅部門聯合執法檢查,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持續開展全區文化旅遊市場秩序整治行動。加強行業標准建設,提升文化旅遊服務質量。加強文化旅遊市場安全綜合治理,確保交通、食品、衛生等重點環節安全和旅遊設備設施運行安全。

(六)加強監督考核。建立健全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科學考核評價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將考評情況作為評價領導班子工作實績和選拔任用幹部的重要參考。適時開展督查檢查,通報各地推進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情況。

J. 如何發展中國路徑旅遊市場

(一)強化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是中國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趨勢、新路徑。強化文旅融合,首先要發揮文旅融合政策優勢。強化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作用,地方部門積極配合,各企業、旅遊組織、旅遊景區等加緊落實,不斷增強旅遊的文化教育功能,開發優質文化旅遊產品,完善公共文旅融合服務體系,提高大眾對文旅融合市場的參與度。其次,支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結合文化強國建設目標,遵循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原則,構建相應的公園管理體系,從組織、協調、財政、監督方面形成完整的運營與管理鏈條,將文化內涵與旅遊體驗巧妙融合。最後,構建新時代文化旅遊產業體系。積極整合特色文化類旅遊資源,加強文化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創新文化和旅遊市場開發方式,形成博物館、紀念館、研學基地等多樣化的文旅產業融合結構。

(二)堅持創新引領

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要突出創新的核心地位,將旅遊業態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堅持創新引領,首先,創新旅遊產品體系。基於旅遊目的地資源優勢,將遊客需求、市場定位、當地民俗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等進行綜合考慮,深入挖掘旅遊產品開發的特色內涵,並進行旅遊產品創意與設計,開發創新性強的旅遊產品。其次,培育新型旅遊業態。轉變旅遊業發展方式,加強區域旅遊和服務的資源整合,深入推進智慧旅遊、文化旅遊、健康旅遊等新型旅遊業態發展。最後,推進旅遊產業模式創新。順應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發展趨勢,通過積極探索「旅遊+零售」「旅遊+直播」「旅遊+航空」等,促進旅遊產業模式的效率提高、質量優化。

(三)提升品質供給

旅遊業高品質供給是贏得旅遊者認可的關鍵。提升品質供給,首先,立足遊客消費需求。從不同角度出發,充分考慮旅遊者年齡、身體狀況、群體特徵和旅遊偏好等因素,分析不同群體的需求導向效果,進而滿足遊客需求,為旅遊者提供更加多元化、個性化、深層次的出遊選擇。其次,提升旅遊供給水平。大力開發更具品質化、定製化的旅遊產品,打造沉浸式的旅遊體驗目的地,不斷提升旅遊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市場供給水平。

(四)改善人居環境

首先要構建旅遊開發中生態管理機制。旅遊開發應建立在生態保護基礎上,在旅遊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可通過互聯網宣傳、政策指引、環保教育、獎懲措施等方式鼓勵旅遊開發者、從業者和遊客樹立較強的生態保護意識,引導企業積極採用環保技術,對資源進行綠色開發和使用,推進生態補償建設,逐步形成可持續的旅遊環境管理體系。其次,吸引社區居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社區居民是旅遊目的地重要的價值共創主體之一,社區文化、民風民俗、居民建築等是旅遊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當地資源當地人參與保護、當地生態當地人受益的原則,吸引居民投入目的地生態文明建設當中,營造人人參與的旅遊區環保氛圍,不僅有利於改善人居環境,也利於帶動旅遊者的參與積極性,共同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共同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情報網隸屬於華經產業研究院,專注大中華區產業經濟情報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專題報告、定製報告等。涵蓋文化體育、物流旅遊、健康養老、生物醫葯、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汽車電子、農林牧漁等領域,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費、新金融、人工智慧、「互聯網+」等新興領域。

閱讀全文

與如何實現文化旅行高質量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