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看待傳統文化熱

如何看待傳統文化熱

發布時間:2022-04-24 03:56:05

㈠ 如何看待當下中國傳統文化熱現象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和政治決定。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的綜合國力的強大崛起,必然伴隨著中國文化的崛起強大。
中國文化的發展強大,必然是從中國文化的根,傳統文化傳承開始。

㈡ 如何看待當前的傳統文化熱現象我們大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時候應該持怎麼樣的態度(不少於300字)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大學生不僅應該學習,而且還應該去偽存真、去粗取精、補充精華、發揚光大。
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就是海內享譽的禮義之拜,優良傳統滋潤了祖祖輩輩。到了我們這一代,有義務也有責任弘揚。我們的青年大學生義無反顧、當仁不讓!
傳統文化門類繁多,國學自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國學之中的精粹課目自然應該學習。
地方文化中也有很多值得挖掘提練發揚,這也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
上個世紀十年浩劫中,出於政治原因,打倒一切,現在看來是十分錯誤,也是十分可笑的。孔夫子不應該打倒,應該尊重!
大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只是為了趕時髦,只是為了咬文嚼字標榜自己,那就大可不必了。
我們的大學生們,你們身上的擔子很重,努力吧!

㈢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中國文化的復興,是有歷史周期的。「風水輪流轉」,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周期性,是螺旋式周期發展的。也許更 早一些歲月里,要談文化復興,那是為時過早;如果拖到以後的時光去談呢?又為時已晚。而恰恰到了21世紀,發展到了亞 洲的世紀,而亞洲中又是中國的世紀。中國的振興恰逢其時。與此相應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也恰逢其時!而我們現在年輕 的一代,恰好是要承擔復興中國文化使命的一代!

㈣ 面對傳統文化熱的出現,你有怎麼樣的看法

國學大師潘守宇說:文化的魅力從來都不來自血緣,階級,宗教,地域和時空,是因為人們對普世價值的追求。仰望天空尋覓至善,所以兼愛非攻;腳踏實地探求至真,所以尚賢非命。胸懷慷慨彰顯至美,所以重信貴義。


弘揚傳統文化,培養文明風尚,推動素質教育,構建和諧社會!

一個好的老師,能讓他的學生變化氣質。而有一個人,有一本書,能讓一個民族變化氣質,這個人就是孔子,這本書就是《論語》,這個民族就是中華民族,這種氣質就是「文質彬彬」的君子氣質。百年奇特幾張紙,千古英雄一窖塵。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義洽生民。

歷史是最好的過濾器,它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精華。1988年,一些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聚會巴黎,曾發出這樣的聲音: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要從2500年前的儒家那裡去尋求智慧。聯合國總部也刻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話。在一次重要的國際會議上,我國一位官員稱孔子為孔老二,韓國的官員聽到後全體站立退場!韓國的學生當知道孔子不是韓國人時淚流滿面!韓國三星集團的外派人員必須會背論語;韓國把24孝拍成電視劇每天播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我們來說,不是身上應該洗去的污垢,而是流淌在血管里的血液。

其實聖賢的價值,就在於在千古之前,他們有價值的生活經驗,可以穿越滄桑走到今天,讓我們仍然覺得溫暖!而他們在千古之前,緘默的微笑著,注視著我們仍然在談的言論中收益而已!

古人的智慧,是現代人很難超越的,比如說我們是學哲學的,我們中國啊,有很多的哲學系,也有很多的哲學家,但是有哪一位哲學家能夠寫出一本書,如老子的《道德經》一樣傳承久遠,還被翻譯成多國的語言文字,為現代的哲學家、思想家所研究。中國有這么多的歷史學系,有這么多的歷史學家,又有誰能寫出一本書,如司馬遷的《史記》,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中國有這么多軍事學家,有這么多軍事院校,又有誰能寫出一本書,如《孫子兵法》,仍然被西點軍校奉為教材,所以我們只是略舉了幾個例子,那就告訴我們,其實中國古人的智慧,我們不能說是後人沒有辦法超越的,但是它確實是

後人難以超越的。原因在哪裡呢?就是因為《論語》上,孔子說的這樣一句話,他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什麼意思呢,比如我們的工匠,要把桌子做好,必須首先使你的工具鋒利起來,同樣的道理,我們人,要認識客觀事物,要認識得清楚,首先必須把我們的心清靜下來。

我們看到當代日本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池田大作,他在和英國著名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先生對話的時候,他就講了這樣一句話,他說,一般人認為是落後象徵的東西和這樣的國家,實際上秘藏著時代最先進的東西。但正是因為它是秘藏著,所以很多人認識不到,還經常對它妄加批判。這就是導致傳統文化沒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㈤ 如何看待傳統文化的熱現象

眼下的傳統文化熱多多少少帶點盲目性,但是有人關注總比無人問津好。雖然不免淺薄,但是「三人淺薄,總有一人深思」,傳統文化的前途還是應該樂觀一點的。

㈥ 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分析「傳統文化熱」的原因

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並對經濟、政治有反作用。我國「傳統文化熱」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狀況的反映,弘揚傳統文化,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作用。(4分)②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對個人、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4分)
③大眾傳媒日益顯示出傳遞、溝通、共享的功能,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電視、網路等大眾傳媒對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熱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4分)

㈦ 怎樣正確看待當前中國傳統文化熱

怎樣正確看待當前中國傳統文化熱
近年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國內、國外興起了一股中國傳統文化熱。表現為:
1.國學教育進課堂
2006年長春中小學生傳統國學熱,紛紛走入各類國學講堂,認真地鑽研起中國傳統國學。2007年河南省漯河市委宣傳部作出決定,把《弟子
規》一書列為該市幼兒園的必讀教材,同時作為中小學課外閱讀的優秀讀本之一。
2.國學啟動學位教育
嶽麓書院20世90年代開始對外招收國學研究碩士生,2003年開始招收博士生。2005年9月1日,國內首個開設傳統國學教育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開始正式接受學生報名。
3.傳統文化進入電視等主流媒體,流行於在全社會
鳳凰衛視有「文化大講堂」;央視就更多,有二套的「鑒寶」、十套的「百家講壇」、「網路探秘」、九套紀錄頻道;海南旅遊衛視有「國學堂」等。
各大出版社也爭相出版了琳琅滿目的關於傳統文化的書籍,並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和追捧。象易中天、於丹等在百家講壇上所講的內容,均出版,其中於丹
〈論語〉心得》狂銷300多萬冊滿足了,無法觀看百家講壇節目的讀者。
4.文化需求進入國家事務日程
中國國家大劇院
2007年9月,中國國家大劇院建成。總投資額26.88億人民幣(大劇院最新公布的造價數字是31億元人民幣),總佔地面積11.8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6.5萬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築10.5萬平方米,
內有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小劇場等四個劇場,有6008個席位(含站

(function() { var impMonitorUrls = []; var clickMonitorUrls = []; function visitUrl(url) { var img = new Image(); img.src = url; return img; } function visitAllUrls(urls) { for (var i = 0; i < urls.length; i++) { visitUrl(urls[i]); } } function addEventListener(node, event, func, useCapture) { node = node || document; useCapture = useCapture || false; if (node.addEventListener) { node.addEventListener(event, func, useCapture); } else { node.attachEvent('on' + event, func); } } function init() { var imgLink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mg_link'); if (imgLink) { addEventListener(imgLink, 'click', function() { visitAllUrls(clickMonitorUrls); }, false); } } function req_imp12() { visitUrl("https://ead..com/impression/wenku_post_json?p=7QwG6CnJcN4iXjqaNcUqp2-sg7EdXKNZIHRTfFi7xjZ3VGil4lm-sFPsqIJ-L7A9-Ks_Hfe626iIVrSIPoxDOz_0sVzNMrNAxTtQnycDAP_-__jDry9PawO9t0ERM4PyVlS7JC-BsCaEDGDlpXVeUSsthHs8bQH_HqqheZFmtzN-jxzdifgcnoS7CJYtZJUuZ--gVrOXy2qh_-_8NY_-U--_lQtF97IsX8t_Iiy_2P8=&price=0"); visitAllUrls(impMonitorUrls); init(); } if (window.attachEvent) { window.attachEvent('onload', req_imp12); } else if (window.addEventListen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req_imp12, false); } }) (); .proct { position: relative; } .adv-logo { position: absolute; bottom: 1px; z-index: 100; } .ad-label { left: 1px; } .dsp-logo { right: 1px; }

席) 。國家大劇院的建成,成為中國文化生活的重要標志,就像奧地利有維也納金色音樂大廳、英國有皇家大劇院一樣,為中國多樣化得文化活動提供了舞台。
此外,長安大劇院、梅蘭芳大劇院等大型劇院的建成,為以京劇為代表的中國戲曲提供發展的根據地。
5.傳統文化走出國門,在世界各地紮根
2004年,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開辦,2007年,孔子學院總部在北京掛牌統領海外分支,通過中外合辦的方式,到目前已發展到300多家海外分院,遍及全球近百個國家和地區(以歐美最多)。孔子學院,極大地方便了國外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
這種熱鬧場面,客觀上有助於傳統文化在介質形式上的傳承,不至於
失傳;說明國人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提高,這有助於恢復我們的文化自信力、社會價值觀體系和社會道德行為准則。這對經歷了自五四以
來的長期坐「冷宮」的中國傳統文化,無疑是一次復興的契機。
但同時要冷靜的看到「熱」背後的急躁和短期化。
1.首先,國學熱,帶有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要求,很大程度上是跟風的結果。這在經歷了市場經濟對價值觀的強大沖擊後,國學要復興的必需,但這僅僅只能是開始。而書畫熱、古箏熱,帶有一定的攀比心理和為升學、職業添彩,帶有比較強的急功近利性。只有當國學成為全社會所認可,潛移默化地進入人們的生活,傳統文化才能真正實現回歸和復興。
2.國學教育斷代,師資力量不強。五四以後,傳統文化教育在近百年的時間內退出了教育舞台,或處於邊緣化地位。目前,教師群體的國學素養,大多停留於初中、高中課本中所學的一些文言文和詩詞,缺乏系統的國學文化教育和比較深的理解,難以適應教育下一代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3054369" });

的要求。
從當下的傳統文化熱,可以看出中國文化的復興勢在必然,但復興的道路必然艱辛,需要長期努力。

㈧ 如何看待當前的傳統文化熱 政治考題 急!

我們如何看待我們的傳統文化

吃粽子的時候,我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6月16日,位於湖南婁底市的湖南瀟湘職業學院將一封特快專遞寄往國務院節假日辦公室,特快專遞裡面裝有一份倡議書,倡議將端午節定為中國父親節。

從去年開始,我就對中國的學者和大學感到很驚奇,因為他們在搞一些莫名其妙的聯名上書和聯名簽字,動不動就倡議這個,反對那個,一副你不答應我就不活了的壯烈,結果到最後要麼沒人搭理,要麼被罵個狗血淋頭,搞的灰頭土臉不了了之。

在端午節這件事情上,湖南人做了兩件事,一是在韓國成功將江陵祭端午申請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候,一場以「保衛我們的端午節」為主題的大型簽名活動,分別在長沙、岳陽展開。但是折騰了半天,也不知道那些簽名送到哪裡去了,一群人喊著要保衛端午結果也沒有保衛成。這種情形有點像解放之初的時候,大家都聲稱要解放全人類,結果誰也沒解放成。第二件事就是上述新聞,要把端午節改成中國的父親節。這個做法有些強烈的意淫成分在裡面,雖然端午節被人家申請文化遺產了,但咱們也不能不過了呀,畢竟都過了幾千年了,怎麼過呢,改個意義過唄。於是幾個二百五一研究——改成父親節接著過!

我上面所說的話,有一點需要申明:我針對的並非湖南人,我針對是所有的糟蹋傳統文化的二百五。包括端午節在內的重陽、七夕等傳統節日,在目前的中國並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我所指的尊重,是指對於傳統文化的尊重。我們過節是怎麼過?用官方常說的一句話叫做「文化搭台,經濟唱戲」,一個紀念、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節日變成了一個追求經濟效益、追求GDP的時機,以至於我們離人文精神越來越遠。什麼叫不尊重,舉個例子來說,2004年的時候,中國和韓國合作開辦孔子學院,校址卻在韓國!韓國人在虛心學習儒家文化的時候,我們在干什麼呢——我們他媽的在製作孔子標准像!舉國上下琢磨了半天,弄出一個標准像,操,你怎麼知道孔子長什麼模樣!就算孔子確實是長得這樣,這有意義嗎?

我所說的國人對於自己的傳統節日不尊重,肯定要有人跟我抬杠。但是你不能否認,情人節、聖誕節這些外國人的節日在中國過得比外國人還要熱烈,最可笑的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情人節的傳說、聖誕節的由來。外國人過聖誕,是去教堂,中國人過聖誕是他媽去狂歡。就是這樣一群二百五,把外國的節日過得不倫不類,還把自己的節日給丟了。等到別人申遺了,這卻要開始呼天搶地的要保衛了,後來沒保衛得了,於是來個自欺欺人把它改成中國的父親節——操,你還好意思說自己是中國人,你也不看看自己都幹了些什麼。

文化是開放的,是全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所以說即便端午節被韓國申遺,並不代表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淪為韓國文化。但是我們必須因此而警醒,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任何的叫囂都無法挽回傳統文化的失落乃至沒落,改變他的文化內涵更是自欺欺人,滑稽可笑。對待傳統文化,並不是像把端午節改成父親節那樣隨意改變它的性質,而是要對他心存敬畏,去感觸、去呵護。

㈨ 我國傳統文化熱的原因

原因有二:
1、 中國人需要藉助傳統文化來重構自己的精神世界。但回歸古典,不是要走向極端。在全球一體化的格局下,我們既要學習傳統文化,也要從國外經典中吸取營養。在中小學課本中有很多古典文學作品,但現在的教育體制只是讓學生死背,其中陶冶人情操的部分,那種美好的感情,被忽略掉了。我們可以從中看到許多如何對待朋友、父母、對自然,如果能讓這些東西從小就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現代人的心靈也許會健康許多吧。
2、 傳統文化有很多東西不一定與現代合拍,但其中優秀的部分一定會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因為這種文化的傳承,每一代都與上一代不同,但一定是一個延續的過程,不能想像我們離開傳統文化,還能有哪種文化更適合我們中華民族。而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就是一個不斷尋找挖掘傳統文化優秀思想資源的過程。

㈩ 1.如何認識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反傳統和當下的傳統文化熱 2.如何認識當下的「民國熱」

看待新文化運動,與看待一切歷史現象一樣,有一個歷史觀問題。最早指出這一點的是李大釗。他在接受唯物史觀、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後,就明確地提出了兩種歷史觀問題,指出「神權的、精神的、個人的、退落的或循環的歷史觀可稱為舊史觀,而人生的、物質的、社會的、進步的歷史觀則可稱為新史觀」。對於當時正在開展的新文化運動,他力主以新史觀而非舊史觀加以看待,強調「新思想是應經濟的新狀態、社會的新要求發生的,不是幾個青年憑空造出來的」。用我們今天的話說,這種新史觀與舊史觀的區分,正體現了歷史主義與非歷史主義的不同。只有按照李大釗揭示的這一新史觀,以歷史主義看待新文化運動,才能深刻把握這一運動的動因與實質,也才能對這一運動的「反傳統」問題作出符合歷史實際的解釋和說明。
以歷史主義看待新文化運動的「反傳統」問題,首先一點就是要把這一運動置於具體的時代環境和社會條件中進行考察,以發現這一運動「反傳統」的真正動因與實際內涵。文化保守主義者指責新文化運動「反傳統」,最核心的內容就是痛斥這一運動批評孔子、反對孔教、否定儒家綱常。但他們卻故意遮蔽了一個基本的歷史事實,就是新文化運動之所以批評孔子、反對孔教、否定儒家綱常,其實並不是指向傳統,而是針對現實。這個現實就是,辛亥革命後,康有為所發起的「立孔教為國教」運動,先後與袁世凱稱帝和張勛復辟直接捆綁在一起,相互依持、彼此呼應,使孔子、孔教、儒家綱常成為這些野心家、復辟狂開中國歷史倒車的旗幟和工具。正是這個嚴峻的現實,激起了新文化運動對孔子、孔教、儒家綱常的批判。特別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稱帝後,《新青年》的批判態度更趨鮮明,隨即在1916年2月刊出的第1卷第6號上發表陳獨秀的《吾人最後之覺悟》與易白沙的《孔子平議》二文。其中,陳文尖銳揭露了儒家綱常與共和制度的深刻矛盾,認為:「儒者三綱之說,為吾倫理政治之大原,共貫同條,莫可偏廢。三綱之根本義,階級制度是也。所謂名教,所謂禮教,皆以擁護此別尊卑、明貴賤制度者也……吾人果欲於政治上採用共和立憲制,復欲於倫理上保守綱常階級制,以收新舊調和之效,自家沖撞,此絕對不可能之事。蓋共和立憲制,以獨立、平等、自由為原則,與綱常階級制為絕對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廢其一……年來政象所證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殘之勢。繼今以往,國人所懷疑莫決者,當為倫理問題。」而易文則反對神化孔子及其思想,認為孔子及其思想在後世「被彼野心家所利用,甘作滑稽之傀儡」,「漢高帝、武帝、魏文帝,皆傀儡孔子,所謂尊孔,滑稽之尊孔也。典禮愈隆,表揚愈烈,國家之風俗人心學問愈見退落」。只要認真讀一讀這些文字,看一看寫作這些文字的時代環境和社會條件,就可以清楚看出其間鋒芒所向,不是傳統,而是現實。只是文化保守主義者以非歷史主義看待這種批判,抽去了這種批判原本鮮明的時代性,從而使陳獨秀和新文化運動由反帝制、反復辟變成了「反傳統」。
新文化運動對孔子、孔教、儒家綱常進行批判,本是區別對待的,並非一概否定。最先批評孔子的易白沙,就認為孔子思想在歷史上具有合理性和重要性,指出:「孔子當春秋季世,雖稱顯學,不過九家之一。主張君權,於七十二諸侯,復非世卿,倡均富,掃清階級制度之弊,為平民所喜悅。故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頸舉踵而願安利之。」批判孔學最為激烈的吳虞,也認為要把孔子與教條化的後世孔學區分開來,指出:「不佞常謂孔子自是當時之偉人,然欲堅執其學,以籠罩天下後世,阻礙文化之發展,以揚專制之餘焰,則不得不攻之者,勢也。」陳獨秀還批評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取極端否定態度的錢玄同,指出:「社會上最反對的,是錢玄同先生廢漢文的主張。錢先生是中國文字音韻學的專家,豈不知道語言文字自然進化的道理?他只因為自古以來漢文的書籍,幾乎每本每頁每行,都帶著反對德、賽兩先生的臭味;又碰著許多老少漢學大家,開口一個國粹,閉口一個古說,不啻聲明漢學是德、賽兩先生天造地設的對頭;他憤極了才發出這種激切的議論,像錢先生這種『用石條壓駝背』的醫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贊成的。」但這些內容,都被文化保守主義者從非歷史主義出發,以「反傳統」三個字而一概遮蔽了。
在看待新文化運動的「反傳統」問題上,歷史主義與非歷史主義的根本分歧在於如何看待和理解文化傳統。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在歷史上形成後,會不會隨著歷史的運動而變動、轉換、更新?歷史主義與非歷史主義的回答是不同的。一方面,非歷史主義對此持否定回答。新文化運動發起之初,東方文化派代表人物杜亞泉就提出:「我國先民,於思想之統整一方面,最為精神所集注。周公之兼三王,孔子之集大成,孟子之拒邪說,皆致力於統整者。後世大儒亦大都紹述前聞,未聞獨創異說;即或耽黃老之學,究釋氏之典,亦皆吸收其精義,與儒術醇化。」在他看來,中國文化傳統是永遠如此的;新文化運動對「科學」與「民主」的引入與倡導,正是對本國文化傳統的大破壞,就如同輸入猩紅熱、梅毒一樣可惡。另一方面,歷史主義對此則持肯定回答。李大釗在掌握唯物史觀後,即以這種新史觀對文化傳統的古今轉變問題作了說明。他指出:「時有今古,人有今古,乃至文學、詩歌、科學、藝術、禮、俗、政、教,都有今古。今古的質態既殊,今古的爭論遂起。」面對文化傳統的古今轉變,正確的態度只能是:「我們惟有謳歌現代,頌禱今人,以今世為未來新時代的基礎,而以樂天的精神,盡其承受古人、啟發來者的責任。」在他看來,文化傳統存在著變動、轉換和更新,其中既呈現出「今古的質態既殊」,有著質變和斷裂的一面,又包含著「承受古人、啟發來者」,有著繼承和連續的一面,是質變與繼承、斷裂與連續的統一,不能簡單地以「反傳統」來看待。李大釗的這些思想,以深刻的歷史辯證法闡明了文化傳統的古今轉變問題,至今對我們仍有啟發性。由此來看,新文化運動被指責的「反傳統」,實則是中國文化傳統的古今轉變。這一運動使中國文化的現代傳統取代了古代傳統,主導了百年來中國文化的開展。
當然,新文化運動對孔子、孔教、儒家綱常的批判,也受到時代的局限和自身理論的局限,存在著種種的不足和偏頗;特別是對於儒學在未來中國的生命力和影響力缺乏足夠的認識,因而對其合理因素未能注意發掘、充分吸取。對於這些局限、不足和偏頗,同樣需要以歷史主義看待,作出嚴肅認真的分析和實事求是的評價,但不可背離歷史主義,將其從具體的時代環境和具體的理論狀況中抽象出來,僅僅以「反傳統」來作定論。
總之,對於新文化運動的「反傳統」問題,我們只有以歷史主義看待,才能得出符合歷史實際的正確說明,從而使「這段光榮歷史」保持應有的光彩;相反,如果以非歷史主義看待,則勢必背離歷史實際而導致歷史虛無主義,從而使「這段光榮歷史」的光彩遭受到不應有的遮蔽。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傳統文化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