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溫州有哪些經商文化

溫州有哪些經商文化

發布時間:2023-02-22 22:17:06

『壹』 溫州文化常識

1. 溫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1、三朝。

結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後者俗稱「三日兒」。

洗生婆要在「三朝」為嬰兒洗浴、更衣和檢視臍帶痕。外婆家要送禮,內有壽桃、紅蛋、花生、福壽糕及四季衣物。

主家要擺酒請洗生婆和女客。 2、芥菜飯。

農歷二月初二,溫州素有吃芥菜飯的習俗,謂可以防止生疥瘡。《瑞安縣志》記載:「取芥菜煮飯食之,雲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

芥菜飯佐料有肉絲、香菇絲和蝦米等。 3、吃巧食。

每逢七夕吃「巧食」習俗。「巧食」是米粉拌紅糖、蘸芝麻製成,有舌形、指形等。

夜把「巧食」拋在瓦背上,酬謝喜鵲搭橋之功,並望多給人間報喜。 (1)溫州有哪些經商文化擴展閱讀: 1、溫州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文化遺存。

甌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遠流長,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造型藝術、民間美術、民間手工技藝、民間習俗等有著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 2、自2005年非遺保護工作全面開始以來,通過溫州市性普查,共確定非遺線索55萬余條,有價值項目27000餘個。

在此基礎上成功申報和公布樂清黃楊木雕、細紋刻紙、溫州鼓詞、泰順的葯發木偶、永嘉崑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17項,省級78項,市級22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國家級6人,省級64人。 參考資料:網路:溫州。
2. 溫州傳統文化有哪些
溫州文化是海洋文化與農業文化的混合物費孝通先生說溫州地區的歷史傳統是「八仙過海」:是石刻、竹編、彈棉、箍桶、裁縫、理發、廚師等百工手藝人和挑擔賣糖、賣小百貨生意郎周遊各地,掙錢回家,養家立業。

這些飄泊異地的手藝人和商販同居家耕地的農家女結合,是藝商與農業的結合。這是溫州模式的靈魂,從而有異於蘇南模式。

然而,溫州的商業為什麼繁榮?從溫州特殊的地理位置看,溫州地處東南沿海和甌江下游,自古以來,既是傳統農業生產大為發展的地區,又是一個貿易發達的沿海地區。溫州這種區域性的商業特徵,跟大海有著深層次的聯系,溫州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海洋文化。

根據世界經濟發展的經驗,沿海地區較之內地優先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依託良好的港口條件,憑借發達的海上運輸。北宋時期,溫州就已經是一個工商業繁榮、海上交通、貿易發達的城市,為全國11個造船中心之一,北宋末年,溫州造船的歲額達六百艘,與明州(今浙江寧波市)同居全國首位。

這種情況提供了溫州人漂洋過海的方便,一些溫州商人隨貿易商船去國外經商;有的則客居那裡經商。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1000年前的北宋時期就有溫州人移居海外了。

本世紀二三十年代,溫州人紛紛飄洋過海到日本、東南亞、歐海諸國經商謀生,到建國前就有華僑3.8萬人。海上交通的發達給了溫州人外出謀生的機會,也逐漸鑄造了溫州人四海為家,喜歡闖盪的個性,這是溫州人精神中最深刻的根源。

但基本上,溫州古城是個傳統化、鄉村化的城市。自宋代始,江南因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使不願受少數民族統治的北方人民大量南下,「四方之民,雲集二浙,百倍常時。」

溫州人口也急劇增加。至南宋中期的淳熙年間溫州人口則驟增至九十多萬人。

墾田面積大大超過前代,畝產增加,「上田收米三石,次等二石」。傳統農業血緣、地緣等鄉土關系所形成的慣例、習俗對溫州經濟與人民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

這也給溫州模式家族制特色的形成設下了伏筆。大海文化與鄉村文化的交融在一定的條件下就孕育了獨特的溫州模式。

在傳統計劃體制下,溫州人隱藏著的闖盪沖動不曾熄滅過,而在溫州農村,尤其是東部平原沿江沿海地帶,在制度的灰 *** 域內,積淀巳久的小商品意識,經商沖動,以及農村中孕含著的市場因素一下子煥發出來。正如金祥榮、朱希偉所言,溫州的商業文化與傳統計劃經濟的意識形態之間存在難以彌合的裂痕,一旦傳統計劃經濟意識形態剛性有所松動,便會尋找自身發展的突破口,形成對傳統計劃經濟意識形態的「背離」,這是溫州推行准需求誘致型制度變遷的重要動因。

溫州小商品從一開始就繞開當時計劃經濟嚴格的產品范圍,以市場為起點和歸宿,市場和商品相互 *** ,形成良性循環。因此,溫州模式不是產生於城市中心,而是在溫州廣大農村城鎮產生的。
3. 溫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溫州過年十大習俗

過年是中國人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各地過年習俗都有自己的特色,溫州也有自己獨特的過年文化。從冬至開始,溫州人就紛紛籌備各種年貨,像曬醬油雞、醬油肉,炊松糕等等。

冬至吃湯圓

冬至稱「至日」,俗稱「冬節」。這天早晨,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或麻糍。湯圓的餡為甜糖或芝麻,也有鹹肉湯圓。而麻糍則要先把糯米炊熟,搗韌做成塊形,然後放在加糖的豆粉中滾動使之粘滿豆粉,即為麻糍,麻糍為冬至的點心,俗稱「擂麻糍」。吃麻糍、湯圓,寓意著團圓和喜慶,民間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長一歲」的說法。

曬醬油肉和鰻鯗

溫州人習慣大約在農歷十一月份就開始曬醬油肉和鰻魚鯗。用生瘦豬肉、生雞鴨放在醬油中泡浸,然後曬干食用,別有風味。過去,在曬這些臘貨的那個月份,每家屋檐椽上密密麻麻地扎滿鐵釘,上面掛著醬油肉、醬油鴨、醬油雞。自做的醬油肉、醬油雞味美質優,所以即使市場里有現成的賣,人們還是願意自己動手曬。鰻魚是溫州的特產,溫州人一般去菜場買些個頭比較大的鰻魚,剖開淡曬,就成了我們口中的「鰻鯗」,鰻鯗比鮮鰻還要好吃,是年夜飯中佐酒的佳品。

搗年糕

也叫「搗糖糕」用糯米摻些秈米,加上紅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搗韌,然後做成長方形,瑞安叫「慢食」。如放在不同花紋的印版里,可壓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財神爺、狀元,以及鯉魚、麒麟等圖樣的甜糕,也有做成元寶狀的,最大重約3公斤,插上銀花可放在中堂長條桌上,每個房間也可擺上。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祭灶

農歷十二月廿四,家家戶戶還要「拜鑊灶佛」。據說這天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凡人功過的日子,據說灶神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會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麥芽糖,為的是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說壞話。

撣新

每年農歷十二月廿四前後,沿襲臘月「撣新」習俗,溫州全城家家戶戶掃塵驅垢,粉壁飾室,滌具曬物,每戶人家趁此機會洗去家裡一年堆積下來的污垢,准備乾乾凈凈迎春。

貼春聯

過年的另一種普遍習俗是貼春聯。早在宋朝,貼春聯已成為流行的習俗,宋朝把春聯稱為桃符,古人相信桃能驅鬼辟邪,所以常在門前設置一些桃木製作的物品作為裝飾,稱桃飾,後來慢慢嬗變成桃符即春聯。過去的春聯都是用墨在紅紙上寫黑字,最近幾年,市場上流行用金色印刷在大紅紙上的春聯,頗受人們青睞。除夕那天,各家大門、屋柱和房窗兩邊都用紅紙貼上春聯,俗叫「門對」。門楣上貼四個字,俗叫「橫批」,單扇門貼「大吉」兩字。正屋、廳堂、書齋以及豬、羊、牛欄,都貼上不同內容的春聯,內容大多是祈求吉祥平安和各業豐收。

分歲酒

除夕夜合家同堂,擺酒聚餐,或邀請好友親朋同食,開懷暢飲,稱「分歲酒」。因為除夕是新舊年交替的分界線,吃分歲酒,意即新舊歲由此夜而分。因此,這餐飯不論貧富,都要盡量辦得豐盛些。溫州人很講究吃「分歲酒」,又稱「年夜飯」。

吃分歲酒非常講究吉祥。過去酒席上會用十隻硃砂高腳紅碗,盛著十樣冷盤,叫「十全」。其中除雞、肉外,要有花生(結子)、柑桔(大吉)、鯉魚(跳龍門)、豆腐(家門清潔)等,而且每碗必須要有一塊切成薄片的圓形紅蘿卜頭蓋在頂端,以示討彩。吃過分歲酒,大家自尋娛樂,往往徹夜不眠,俗叫「守歲」,也叫「望年夜」。

開門炮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戶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富,俗謂「接年」。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並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宏亮清脆,最為吉祥。

拜年

正月初一早晨起來,先在自己家裡,晚輩按順序向長輩叩拜行禮,稱「拜年」。從正月初二起,鄰里和親友之間,往來拜節。按舊習,溫州人正月初一不走親戚。拜年時間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有的還延至農歷正月十五。上世紀50年代以前,拜年的禮品比較簡單,大多是桂圓、荔枝、紅棗、元棗、紅糖、柿餅等,用特種草紙包上,上面封有紅紙,故稱「紙蓬包」。

穿新衣

正月初一,人們都要穿新衣,也含有送舊迎新的意思。因為民間以紅色象徵吉祥,兒童穿著大紅色衣服,年輕婦女當然滿身紅艷,連老婦也系著大紅裙。如今,人們在穿著上已起了很大變化,顏色已不局限於紅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款式也變得多種多樣。
4. 溫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1、三朝。結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後者俗稱「三日兒」。洗生婆要在「三朝」為嬰兒洗浴、更衣和檢視臍帶痕。外婆家要送禮,內有壽桃、紅蛋、花生、福壽糕及四季衣物。主家要擺酒請洗生婆和女客。

2、芥菜飯。農歷二月初二,溫州素有吃芥菜飯的習俗,謂可以防止生疥瘡。《瑞安縣志》記載:「取芥菜煮飯食之,雲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芥菜飯佐料有肉絲、香菇絲和蝦米等。

3、吃巧食。每逢七夕吃「巧食」習俗。「巧食」是米粉拌紅糖、蘸芝麻製成,有舌形、指形等。夜把「巧食」拋在瓦背上,酬謝喜鵲搭橋之功,並望多給人間報喜。

(1)溫州有哪些經商文化擴展閱讀:

1、溫州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文化遺存。甌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遠流長,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造型藝術、民間美術、民間手工技藝、民間習俗等有著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

2、自2005年非遺保護工作全面開始以來,通過溫州市性普查,共確定非遺線索55萬余條,有價值項目27000餘個。在此基礎上成功申報和公布樂清黃楊木雕、細紋刻紙、溫州鼓詞、泰順的葯發木偶、永嘉崑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17項,省級78項,市級22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國家級6人,省級64人。

參考資料:網路:溫州
5. 溫州傳統文化有哪些
溫州文化是海洋文化與農業文化的混合物

費孝通先生說溫州地區的歷史傳統是「八仙過海」:是石刻、竹編、彈棉、箍桶、裁縫、理發、廚師等百工手藝人和挑擔賣糖、賣小百貨生意郎周遊各地,掙錢回家,養家立業。這些飄泊異地的手藝人和商販同居家耕地的農家女結合,是藝商與農業的結合。這是溫州模式的靈魂,從而有異於蘇南模式。然而,溫州的商業為什麼繁榮?從溫州特殊的地理位置看,溫州地處東南沿海和甌江下游,自古以來,既是傳統農業生產大為發展的地區,又是一個貿易發達的沿海地區。溫州這種區域性的商業特徵,跟大海有著深層次的聯系,溫州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海洋文化。

根據世界經濟發展的經驗,沿海地區較之內地優先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依託良好的港口條件,憑借發達的海上運輸。北宋時期,溫州就已經是一個工商業繁榮、海上交通、貿易發達的城市,為全國11個造船中心之一,北宋末年,溫州造船的歲額達六百艘,與明州(今浙江寧波市)同居全國首位。這種情況提供了溫州人漂洋過海的方便,一些溫州商人隨貿易商船去國外經商;有的則客居那裡經商。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1000年前的北宋時期就有溫州人移居海外了。本世紀二三十年代,溫州人紛紛飄洋過海到日本、東南亞、歐海諸國經商謀生,到建國前就有華僑3.8萬人。海上交通的發達給了溫州人外出謀生的機會,也逐漸鑄造了溫州人四海為家,喜歡闖盪的個性,這是溫州人精神中最深刻的根源。

但基本上,溫州古城是個傳統化、鄉村化的城市。自宋代始,江南因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使不願受少數民族統治的北方人民大量南下,「四方之民,雲集二浙,百倍常時。」溫州人口也急劇增加。至南宋中期的淳熙年間溫州人口則驟增至九十多萬人。墾田面積大大超過前代,畝產增加,「上田收米三石,次等二石」。傳統農業血緣、地緣等鄉土關系所形成的慣例、習俗對溫州經濟與人民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這也給溫州模式家族制特色的形成設下了伏筆。

大海文化與鄉村文化的交融在一定的條件下就孕育了獨特的溫州模式。在傳統計劃體制下,溫州人隱藏著的闖盪沖動不曾熄滅過,而在溫州農村,尤其是東部平原沿江沿海地帶,在制度的灰 *** 域內,積淀巳久的小商品意識,經商沖動,以及農村中孕含著的市場因素一下子煥發出來。正如金祥榮、朱希偉所言,溫州的商業文化與傳統計劃經濟的意識形態之間存在難以彌合的裂痕,一旦傳統計劃經濟意識形態剛性有所松動,便會尋找自身發展的突破口,形成對傳統計劃經濟意識形態的「背離」,這是溫州推行准需求誘致型制度變遷的重要動因。溫州小商品從一開始就繞開當時計劃經濟嚴格的產品范圍,以市場為起點和歸宿,市場和商品相互 *** ,形成良性循環。因此,溫州模式不是產生於城市中心,而是在溫州廣大農村城鎮產生的。
6. 溫州的文化
溫州古為甌地,秦統一全國後屬閩中郡。西漢惠帝三年(前192)為東海王(俗稱東甌王騶搖)

都地。 漢順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縣治設在甌江下游北岸今永嘉縣甌北鎮

境內,是為溫境建縣之始。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析臨海郡南部永寧、安固、橫陽、松陽四

縣置永嘉郡,郡治設在甌江下游 南岸(今鹿城區),是溫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

東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溫州,自此以後,歷1300餘年至今,州名無改,州境亦無大變 。

辛亥革命爆發,1911年11月8日溫州成立"軍政分府",隸浙江軍 *** 。

1914年6月置甌海道,轄溫州、處州二府,道尹公署駐永嘉縣,屬浙江省。1932年 建立行政督察

區。溫州區初稱浙江省第十縣 政督察區,督察專員辦事處駐永嘉縣 。後數度更名,稱第四特區、第三 特區、永嘉行政督察區、第八行政督察區, 1948年4月,改稱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7日溫州和平解放,建立溫州市軍事 管制委員會;8月26日成立第五專區,並設溫州

市。建國後,改稱為溫州區專員公 署。其後,名稱和轄縣有所變動。1981年9月溫州地區和溫州市合

並建立溫州市, 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鹿城、龍灣、甌海3區,瑞安、樂清2市(縣級)和永嘉、洞

頭、平陽、蒼南、文成、泰順6縣。

甌劇(溫州亂彈) 永昌堡

甌劇 是地方劇種,以唱正反亂彈腔為主,有兼有崑曲、高腔、徽調等多種聲腔,因流行在溫州地區,故名「溫州亂彈」,建國後改稱「甌劇」。 永昌堡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由王叔果、叔杲等倡議興建,在抗倭中起御敵保衛作用。城址在今甌海區永昌鎮新城村。南北長738米,東西闊445米,高8米,基闊4米余。內外壁用塊石斜壘,中夯雜土。城外環繞護城河,城內鑿二渠,引河水人城,貫穿甫北。甫北兩端各設二水門,置水閘防衛,河渠上架設小石橋5座。堡內民居櫛比,商鋪井然。除西面和東面南部城牆殘缺、東城樓早毀以及城垛被破壞外,其餘尚完整。1982年以來,南北城門兩旁城垛、城樓已經修復。

一代奇才——劉基

劉基(1311-1375),字伯溫,溫州文成縣南田(舊屬青田縣)人,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而馳名天下。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在政治、軍事、天文、地理、文學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著作有《郁離子》、《覆瓿集》、《寫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經》等書。詳情-->

文天祥祠

文天祥祠 原名宋丞相文信國公祠,位於今溫州市鹿城區江心嶼東首,是崇祀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紀念性建築。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又字履善,江西吉州廬陵縣(今吉安縣)文山村人,故稱文山先生。 更多內容-->

商業名城——溫州

溫州歷來以商業繁榮著稱。遠在兩宋時,溫州的貿易活動已十分活躍。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溫州設置了市舶司,管理和開展海外貿易。"一片繁華海上頭"(南宋楊蟠詩)。"繁華依舊小杭州"(清郭鍾岳詞)。說明溫州曾是著名海濱城市。清時較大的商業有南貨、廣貨、中葯、醬園、當鋪、錢庄、銀樓等。店家牌號多以恆、裕、源、泰、豐、昌、寧等吉祥字命名。溫州人善於經商的傳統,一直繼承至今。
7. 走進溫州歷史文化
溫州地處浙東地區,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開放的重要工業、商貿、港口城市。她東瀕東海,南與福建省寧德地區的福鼎、柘榮、壽寧三縣毗鄰,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地區的縉雲、青田、景寧三縣相連,北和東北與台州地區的仙居、黃岩、溫嶺、玉環四縣市接壤。溫州市現轄三區(鹿城、龍灣、甌海)、兩市(瑞安、樂清)、六縣(永嘉、洞頭、平陽、蒼南、文成、泰順)。

溫州境內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呈梯形傾斜,綿亘有洞宮、括蒼、雁盪諸山脈,泰順的白雲尖,海拔1611米,為全市最高峰。山脈之間,溪流奔騰,大都由西向東注入東海。主要河流有甌江、飛雲江、鰲江。甌江為浙江第二大河,左納楠溪江入海。

溫州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潤濕性氣候區,冬夏季風交替顯著,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少酷暑,年平均氣溫16.1~18.2攝氏度。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間有台風。因此,來溫州的最佳旅遊時間為一年四季。既便是梅雨季節,雨中游雁盪也別有一番風味。

溫州不僅以「商貿」城市聞名遐邇,其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現擁有雁盪山(溫州雁盪山、南雁盪山、中雁盪山)、楠溪江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麂列島、烏岩嶺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仙岩、瑤溪、洞頭、濱海玉蒼山(玉蒼山公園)、百丈漈、寨寮溪、澤雅七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八個市級風景區,還有眾多的森林公園和文物古跡。

雁山雲影,甌海潮蹤,楠溪勝景,百島風光,玉蒼石景,百丈飛瀑,寨寮風情,承天氡泉,孕育出璀燦的甌越文化,使得溫州更加深沉,更為神秘,更有內涵。

溫州位處我國黃金海岸線的中部,水陸交通十分發達。溫州機場已開辟42條國內航線,並開通了與香港、澳門的地區航線。溫州火車站旅客列車可直達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國內主要城市。溫州港是一個集河口港、海灣港於一體的綜合性天然良港,為浙南、閩北貨物進出的咽喉。

溫州是我國著名僑鄉之一。他們中的大部分在大部分在美國、法國、荷蘭、義大利、西班牙、德國等從事餐館業、皮革業、服裝業等。在溫州居住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畲族,其次是 *** ,此外還有壯、苗、土家、侗、滿、布依等民族。

溫州概況

簡 稱:甌

區 號:0577

郵 編:325000

位 置:位於浙江東南沿海地區,是浙南政治、文化、經濟、交通、旅遊中心。南接福建省,西連麗水市,北通台州市。

區 劃:現轄鹿城、龍灣、甌海三個區及瑞安、樂清、永嘉、文成、泰順、平陽、蒼南、洞頭八個縣(市)。
8. 溫州文化
由溫州博物館、溫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溫州民間文藝家協會、溫州邁斯文化發展公司等單位聯合舉辦的溫州民間工藝精品展,歷時一個月,終於圓滿落下帷幕,並評出了「邁斯」杯觀眾最喜歡的溫州十佳民間藝術品。

溫州民間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甌綉、甌塑、彩石鑲嵌、石雕、細紋刻紙、黃楊木雕、磚雕、彩塑等都是最具甌越地域特色的藝種。

千百年來,溫州人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不同的藝術領域用不同的方式將其充分表現出來,江海吐納,有容乃大,方有今日之蔚為大觀。 這次藉助第七屆中國藝術節的東風,為溫州民間工藝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藝的絕佳平台。

展覽從一開始就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先後收到來自全市各縣(市)各藝種300多件展品,參展種類、作品之多為歷年所少見。引起溫州及省內外的眾多傳媒的關注。

同時,一些外國朋友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展廳里不時可看到不同膚色的觀眾。據統計,僅10月1日一天來參觀的人數就達6000人。

整個展覽期間,累計接待觀眾3萬人次。「邁斯」杯觀眾最喜愛的十佳工藝精品活動也開展得非常順利。

所收到的大量選票中,參與的觀眾基本涵蓋了社會的各個階層,其中學生人數居多,從事的行業有工人、農民、教師、軍人、公務員等。所收到的選票最遠的來自黑龍江,年齡最大的是76歲,參與評選群眾之踴躍以及重視程度,均超出舉辦者的預想。

在入選的十佳作品中,最具溫州民間工藝特色的藝種幾乎都名列其上,它反映出溫州傳統民間工藝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 甌綉 甌綉始於唐宋,為我國六大名綉之一。

古時溫州少女「十一十二娘梳頭,十二十三娘教綉」,具有刺綉的優良傳統。 清咸豐三年(1853)溫州開始設立專業綉鋪,後以庄競秋為代表的溫州畫家參與創作,使民間服飾品逐漸向裝飾品和觀賞品發展,並出口歐美及南洋各地。

甌綉以構圖精巧,綉法嚴謹,運針纖巧,色彩鮮明而著稱。不少佳作被選為國家級禮品,多次參展國際藝術博覽會。

2001年甌綉被浙江省列為重點保護藝種。 甌塑 甌塑,又稱「油泥塑」。

它將繪畫、浮雕和泥塑融為一體,用富於可塑性的五彩油泥堆塑成人物、山水、風景、花卉、獸禽等,色彩繽紛,瑰麗奪目。建國後,甌塑從單色發展為彩色,並創作出諸如掛屏、屏風、台屏、壁塑、案頭擺設等新產品。

代表作品《韶山》、《西湖天下景》、《飛天》以及《國外庄園》等享譽國內外。 石雕 石雕以葉蠟石為原料,是「浙江三雕」之一。

早在唐代,溫州就有人從事這門藝術。因材施藝,依色取巧,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瓜果、禽獸魚蝦、寺院亭台等造型。

近年來,工藝師還採用雞血石、巧色石等珍稀石料雕刻大型作品,很有藝術價值。 黃楊木雕 黃楊木雕為浙江著名的「三雕」之一。

清末,永嘉藝人朱子常把木雕人物從龍燈裝飾改變為獨立的案頭工藝品,表現手法簡練含蓄,自成一家。1925年葛雨亭、葉阜如、朱子常等14人,開設永樂雕塑工局,從事生產經營黃楊木雕等工藝品。

建國以後,更是涌現了一大批如王鳳祚、葉潤周、陳志雲、王篤純、高公博、虞金順、王篤芳、虞定良等大師級的藝術人才。作品頻頻在國際、國內重大展覽上獲獎。

筍殼雕 又稱竹殼雕,是以毛竹筍殼為原料,通過繪畫、雕刻、剪貼、上光等工藝製作而成的新穎工藝品。筍殼雕集竹雕(淺雕)、脫胎、竹編於一身,體現了筍殼自然本色、花紋及質地輕巧的特點,別具一格。
9. 溫州的風俗文化
攔街福溫州城內每年農歷二月初一從康樂坊開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舉行祈福活動,稱「攔街福」,為地方性傳統節日。

攔街福舉行之日通衢設紅樓,扎花門,張布幔,懸燈結綵,氣氛熱烈。街頭上演戲曲、彈詞、木偶,以及滾龍、踏高蹺、猜燈謎幾集各種文娛活動。

人晚燈燦輝煌管弦齊作,城門大開,任由出入、活動至午夜才息。第二天,街道又舉辦攔街福。

芥菜飯農歷二月初二,溫州素有吃芥菜飯的習俗,謂可以防止生疥瘡。《瑞安縣志》記載:「取芥菜煮飯食之,雲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

芥菜飯佐料有肉絲、香菇絲和蝦米等。吃巧食每逢七夕吃「巧食」習俗。

「巧食」是米粉拌紅糖、蘸芝麻製成,有舌形、指形等。夜把「巧食」拋在瓦背上,酬謝喜鵲搭橋之功,並望多給人間報喜。

三朝結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後者俗稱「三日兒」。

洗生婆要在「三朝」為嬰兒洗浴、更衣和檢視臍帶痕。外婆家要送禮,內有壽桃、紅蛋、花生、福壽糕及四季衣物。

主家要擺酒請洗生婆和女客。五月忌農歷五月,多陰雨天,衣、物都容易霉爛,稻田亦易遭蟲害,認為五月諸事不吉,稱為「惡月」,採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等迴避的辦法。

三月三畲族的「三月三」家家戶戶都吃傳統的烏米飯,村前村後都飄盪著清香。烏米飯是用烏飯葉柴的葉子煮湯,然後用這湯將糯米浸泡半天,米撈起來以後放在容器里一蒸即可。
10. 溫州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
你的定義不準呀,不能用90為分界線,我是80的,但是父母輩的很多傳統事件我也是不太注意的,怎麼說呢,應該是在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是一個大的變化,你用這個做分界線的話,會准確很多的。

我記得以前有一本書,叫做矮凳橋XX的,記錄了很多溫州的傳統事項,很不錯,但是現在好像沒有看見專門對比溫州文化變遷的書,溫州的文學界有點落伍了。。。。。。。。。。

不過好像還是有這些書的,我看過一本《其實你不懂溫州人》的書,就是對溫州人的一個詳細描寫,不過沒有很明確的文化對比。

如果你一定要找90前和90後的對比的話,比較難,去書城看看有沒有吧,網路上可能也有相關文獻吧。

『貳』 什麼是溫州人的生意經

新中國成立50年來,最早確立個體經濟意識的溫州人,如今開始了新的創業。改革開放之初,溫州人創造了以家庭工業為主,以專業市場為紐帶,以農村集鎮為依託,以面向全國小商品為主體的經濟格局,取得了經濟快速發展的驕人成績。

溫州地處浙江南部沿海,山多田少,區位條件較差,自然資源也無明顯的優勢,這就決定了溫州人必須通過人力資源的外衣來獲取比在當地打工更高的回報,這便成為溫州人「走遍天下」的原始動力。不斷開發新的市場,也成為之後溫州人經濟擴張過程中不變的主題。

在「走遍天下」的過程中,善於利用地緣關系結成彼此信任的社會關系網路,成為溫州人在異鄉紮根成長的重要因素,也就是他們口中的「抱團上岸」。溫州人的社會網路主要由族親、朋友、鄉鄰三者編織而成,這為他們的流動和遷移、就業、融資及情感溝通等活動提供了支持。在創業過程中,「第一桶金」是來之不易的,它必須依託於足夠的信任。溫州人做生意的一大特點是集中強大「兵力」攻下一座「城堡」,而後從家鄉搬來很多願意經商的「兵勇」。他們之所以成功,血緣親緣占的比例很大。溫州人大多數以群體聚合的方式來從事各種工作,特別是生意方面的事情,樓上住人,樓下聚集了自己家或親戚家的很多人,印刷、縫紉、做鞋、制眼鏡,加工小電器……一邊緊張的工作,一邊說些簡單的鄰里故事。到吃飯的時候,解下圍兜,走到後面的廚房,圍成一桌,開心的聚餐。這樣的工作模式,幾乎不需要管理;賺得多,大家吃得多,也能心安理得;誰要是想偷懶,看看四周都是自己的親人,你偷懶就意味著別人要多干一些,於是,就會不忍心;更不會有人把原材料偷出去為自己所用。因此,成本低,利潤高,許多溫州人就是從這里起步的。

這樣的網路也使得很多溫州人藉助地緣關系,在白手起家的時候通過相互之間的借貸,湊到了「第一桶金」。這樣既降低交易成本,又減少他們在異國他鄉所面1海的生存、生活和發展風險。有人曾經根據全國各省市合同履約率來衡量各地區的商業信?用度,統計顯示,浙江和上海是合同履約率最高的兩個地區,並由這兩個地區往北和往西履約率水平梯次下降。

李方源是溫州頗有名氣的印刷設備經銷商,2005年他移師南京,欲佔領南京網路印刷設備市場。初來乍到,李方源展示了溫州老闆經商的「套路」,先是摸清一大批在南京經商的溫州人的下落,然後挨門逐戶的拜託他們為其承攬一點業務,拉開一張有幾百戶的「老鄉網」。同時,他利用全國私人企業工作會議在溫州召開的機會,在會場上結識了不少南京商客,尤其是與本行業有關的客戶,然後在南京招兵買馬。終於,借全國印刷材料展銷會的機會,他讓不少國內外企業了解到產品不錯,上門推銷就容易得多了。一傳十,十傳百,隨著他在南京的信譽的增長,不到_年,李方源就在南京站住了腳。

再有,溫州人務實苦幹,只要有一分錢賺,他們都不遺餘力地去干,從不好高騖遠,從不好大喜功。溫州人賺錢,從零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一絲不苟。紐扣、標簽、小飾品、小玩具,這些外地人看不上、懶得做的「小玩意兒」,溫州人都做,他們不怕賺錢少,就怕賺不來。溫州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場的路,他們辦企業也不像北京人、廣東人追求大氣派、大產品,而是從小處著手,填補全國小商品市場的空白點。正是溫州人敢幹、能吃苦的事實,構成了溫州人創業成功的基礎。

溫州人以善於做生意而著稱,國內流行著這樣一句話:10個溫州人個商,剩下一個會算賬。這話有些誇張,卻充分展現了溫州人幾乎是「與生俱有」的商人秉性。這種秉性源於南宋時期永嘉學派主張惠工通商的事功學說。受其影響,一代又一代的溫州人自此走上了經商之道。在發展市場經濟的今天,物化在溫州人的身上,表現為人人都有獨立創業的慾望。形成了一個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的溫州人糖神。

「哪裡有生意哪裡就有我」,這是溫州人的經商之道。在溫州人的眼裡,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能否賺錢才是最主要的。他們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你需要什麼,他們就給你什麼。只要賺錢的事,不管自己以前熟不熟悉,就要干,什麼看好就經營什麼,並且「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吃、請、送,樣樣都使得出。由於什麼管用溫州人就用什麼辦法,因此,溫州的產品大都暢銷全國各地。

正因為如此,溫州人才四處闖盪,占據了外地人不屑一顧的那些領域,不聲不響地富了起來。溫州人追求自主、自立,人人都想當老闆,且敢冒當老闆的風險。他們不論干什麼,生活中充滿樂趣,而且敢於生活,善於生活,灑脫、頑強、從不失望。

創業在溫州已經成為一種風氣,勇於創業的人在當地總人數中占較高的比率,大多數溫州人都希望能努力抓住每一個發展的機會,自己做老闆。《上帝讓溫州人發財——溫州創業文化啟示錄》的作者、復旦大學教授吳松弟說,溫州模式沒有什麼秘密,之所以取得成功,不過是人們將深藏在心底的創業致富的慾望充分釋放出來,並成功地弄潮於市場經濟罷了。

但是,溫州人確是有眼光的,當他們積蓄了資本後,就會把產品做大,最後從紐扣到服裝、鞋子,從電子元件到成套電子設備,從日常用的小物品到高科技產業,並且涉入房地產、金融業,於是溫州人越做越大,越做越牛。從小處著手是溫州商人起家的拿手好戲,也是他們走向成功的奧秘。

此外,溫州人能吃苦,最初體現在改革開放的早期,溫州人可以在出門買不上火車票的時候就躺在人家座位底下,住不起旅館就在路邊湊合一夜。這種精神,從後來遠赴海外的溫州人身上更能體現出來。

在到達紐約地區的11萬溫州人移民中,有4萬住在法拉盛,其次是布魯克林,然後是長島和曼哈頓唐人街。最早的溫州移民居住在曼哈頓地蘭西街,還有第二大道28街一帶。跑船的溫州人,有一些給外國人做管家、炒菜、做家務。慢慢賺了錢,自己做生意。當曼哈頓城下的猶太商人放棄服務行業的時候,精明的溫州人該出手時就出手,經營服裝。這些紐約的溫州老闆們,也是像普通工人一樣一身工作服,滿手老繭,自己上下貨。

曾有美國學者對中國學者說,對於溫州人,有一點尤其令他們佩服——那就是吃苦精神。這些溫州人來了,什麼技術都沒有,甚至連英語都不懂。就憑著那種勤勞,孜孜不倦地幹活,賺錢,不斷積累財富。攢夠了「第一桶金」他們就自己開店,他們都覺得自己要當老闆,不甘心打工。就這樣,他們竟然在美國能夠成為百萬、千萬富翁。一份最新的數據顯示,在全球各地經商的溫州人近200萬,他們創造的產值超過溫州全市GDP的60%,也就是說,溫州人在外面又「建造」了半個多溫州城。

溫州人的生意遍布天下。這也給了他們種種生存本領和技巧。有專家認為,溫州人善於流動。而只有流動,才能夠碰到機會,才可以創造機會。「流動中,會跟不同的人交往,會有不同的經歷。可能是流動一百次,但是,只要抓住一次機會就成了。」

2001年之後,埋頭苦乾的溫州人再次引起全國人的注意,注意源於相繼出現的炒房團、炒煤團,經濟學家驚呼,溫州人正在進行從實業經營向資本運作的過渡。

此時的溫州人,已經將一些看上去並不起眼的生意做到了極致。溫州的打火機生產商幾乎占據了全球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全球每十雙皮鞋中就有一雙是溫州生產的。據調查,2005年,溫州人在國內投資、經商、辦實業的為175萬人,溫州人在全國各地累計投資額高達1760億元,創業工業企業1.88萬家,創辦商品交易市場240個。溫州人在溫州以外地區所創造的生產總值,要大大超過溫州本土的GDP。

溫州人會賺錢,溫州民間自然聚集了大量資本,央行溫州中心支行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3年底,溫州全市銀行存款額高達1800多億元,同時,據有關機構調查分析,溫州居民手頭還有1000億元左右的現金。這些又在無形之中為溫州人創造賺錢之道提供了種種可能。

溫州人的賺錢之道,說到底就是「致富經」。為了致富,他們不怕走遍「千山萬水」,不惜說上「千言萬語」,不懼尋找「千方百計」,不怕歷經「千辛萬苦。正是憑著這本「吃苦經」、「創業經」,溫州人才能夠四海為家,不因小而不為之,最終賺得「盆滿缽滿」。

創業是人生成功的起點,所以很多人一談到創業,都無法克制內心的激情和沖動,但激情有時只是一時心血來潮,沖動過後可能流於平靜。你的沖動能不能持續下去,你的沖動能不能確保你的創業成功,關鍵在於你有沒有一個很好的創意,有沒有一個將來帶給你源源不斷收益的創意。那麼創意從何而來?從哪裡可以發現你的創意並找到其中與利益的結合點?本章將與你分享如何讓創意成為你成功創業的基礎。

『叄』 溫州的自然環境、經濟特點和人文特色

溫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級市,為沿海港口城市,位於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浙江東南部,東瀕東海,南接福建寧德福鼎市,西與麗水市相連,北與台州市毗鄰,是我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級市,浙南經濟、文化中心。2008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424.3億元,比上年增長8.5%,人均生產總值突破4500美元,財政總收入339.8億元。

溫州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盛行從大陸吹來的偏北風,氣溫較低,雨水較少,濕度蒸發較小。夏季盛行從海洋吹來的偏南風,濕大雨多,氣溫較高。春季天氣多變,時常陰雨連綿。秋季大氣較穩定,常見"秋高氣爽"天氣。全年氣候總特點是:溫度適中,熱量豐富;雨水充沛,空氣濕潤;四季分明,季風顯著;氣候多樣。

溫州歷史上以手工業發達著稱,是青瓷發源地之一,造紙、造船、絲綢、綉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國歷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時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榮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之稱。溫州是南戲故鄉,14世紀中葉溫州著名劇作家高明的《琵琶記》被譯為多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南部閩南文化來自明朝清朝時的閩南的莆田人移民,莆田人帶來了豐厚的經商能力和文化,深深促進了溫州經商文化的形成。

溫州歷代人才輩出,在學術、文學藝術和科技方面都取得卓著成就。在南宋時期,學術上形成了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在我國學術史有著很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文學方面,詩壇上出現了"永嘉四靈"詩派;戲曲上首創了"南戲"這種民間戲劇形式。南宋熙佑年間,醫學家陳元擇以《三因方》為理論基礎創立了永嘉醫派;兩宋及元明清各代也都有不少傑出人才,如黃公望、劉基、孫詒讓等等。當代文化教育界更是群星燦爛:夏鼐、夏承燾、蘇步青、谷超豪、劉旦宅、孟慶江、林曦明、林劍丹、陳忠康、張素、張如元、馬亦釗、汪廷漢、戴宏海……

『肆』 解說溫州的經濟文化

溫州人之所以能現在能這么富有是因為溫州人不驕傲。他們知道人外有人總有人比自己有錢。在80年代是有很多假冒偽劣產品、那是因為溫州的人口數量之多、聽過「七分山。二分房。一分田」、而這一分田又能養活多少人?可是。國家對溫州給予了什麼好的政策?什麼好的福利?溫州至今都沒有靠過國家!就連機場、鐵路、。現在的動車組。。。。這些都是溫州人自己出錢的。還有就是溫州人懂得「有錢大家賺」的道理,所以很多企業其實都是家族企業、股東都是自己家的人,有什麼可以賺錢的方法會拿出來討論。然後一起出錢。一起賺錢、
我聽過這樣一句話「別的購房團買10套都要十幾天甚至幾個月,而溫州人、一頓飯就是一棟樓」
溫州有很多億萬富翁。平均每10個人裡面就有3個是千萬富翁。但是看看他們的住房、車子、、都是很普通的。
以上是優點,缺點嘛就是別人說的。溫州人有錢沒素質。因為現在暴發戶太多。素質肯定低下、這是避免不了的、而大部分還是好的、還有就是溫州人對孩子的溺愛是全國出名的。老師的口頭禪「溫州的孩子真難教」,這也是有原因的。大部分的溫州人還是苦出來的,不想讓下一輩辛苦。自己就很努力,讓下一輩吃好穿好,所以。就出現了許多「富二代」、看那些開跑車的基本上都是20+點的人。而父母可能都是衣服都不捨得買的人、不過。總有例外的。不希望把例外的拿來猛講,那隻會顯露自己的「仇富」心理

『伍』 什麼是溫商精神,是什麼造就了溫州商人

溫州精神是指善於創新,攻於心理,能在商場上如魚得水,應付自如的一種精神品質,在中國,北方以務農居多,南方則以經商者居多,南方人遍布世界,哪裡都有他們的足跡,溫州精神也遠近聞名

可以說是南方的這個大環境造就了他們,南方是我國貿易比較發達的地區,有長江溝通東西,京杭運河溝通中部與東部,便利的交通增加了貿易往來的發生率,而且東部臨海,有發達的港口條件,有利於對外貿易,也使得溫州人可以銷售自己的產品,引進技術與經驗,

另外一方面,溫州當地的地理環境小山丘,不方便與外界溝通,使得當地人都外出打工,而由於挨近上海,廣東福建等發達城市,造成了很多溫州人的群體集聚打工,具有明顯的識別度

還有就是他們勤懇,這個可以說是自身的原因了吧,不怕吃苦,敢於應戰,好勝不服輸的性格使他們廣泛被稱贊

閱讀全文

與溫州有哪些經商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