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文化就在身邊,你有沒有哪一刻體會到文化的魅力
自然是有的。無論是走在街道上,那惟妙惟肖的繪製糖人的手藝,還是那高樓林立的大廈,亦或是道路兩旁那弘揚者文化的路牌……我國向來弘揚和推崇傳統文化,所以在大街小巷,都能夠感受到文化縈繞在身邊的氣息。有時候即使是入目可見的小小的瓷片,也是一種文化所在。
然後,文化魅力的展現,不僅在官方的渠道,還在我們所熟悉的大街小巷。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領略到了長城的宏偉壯觀,故宮的華貴雍容以及各方景點的顏值魅力。因為即使有些人在欣賞景觀,心境卻完全不在此,只是目光所接觸到一些新奇事物感到好奇。其實最熟悉的應該是街道上面製作糖人的手藝人,看似簡單的手法,實則蘊含了大智慧,惟妙惟肖地繪制各種龍鳳呈祥的圖案,也能夠寫下規矩好看的漢字。這就是一種文化的魅力所在。
最後,文化真的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抬頭看、用心去感受,就能夠體會到這其中的魅力。
㈡ 中華文化的魅力體現在什麼地方該如何學習和了解傳統的中華文化
我覺得中華文化最大的魅力就是博學悠久,淵源流長,那麼在歷史的長河中,並沒有丟失自己獨特的魅力,每段中華文化都有著不同的時代意義,而且對於現代的發展也為其附上了特殊的文化價值;對於中華文化的了解方法是有很多的,可以多去一些博物館去了解各個歷史的文物古跡,還可以多看一些有關於歷史方面的紀錄片或者影視劇作,除此之外對於古代一些優秀的書籍也應該多多學習。
㈢ 感受到中華文化的什麼魅力
中華文化的魅力主要體現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動態,展示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博大精深是靜態,揭示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
所謂源遠流長。是縱向展示中華文化的特質不同於其他民族文化。世界上的其他古老文明,或中斷或湮滅,而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中華文化是由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始終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和無窮的魅力。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表現在許多方面,但最具說服力的就是漢字和史書典籍。漢字在傳承中華文明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歷史經驗,重視保存歷史資料。我國歷史上編撰的史書,其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僅有。
所謂博大精深。是橫向展示中華文化的特質不同於其他民族文化。它體現在四個方面: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和包容性。
獨特性表現在獨樹一幟,獨領風騷,如文學藝術的獨特性;科學技術的獨特性。
地域性表現在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華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徵。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民族性表現在一是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著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二是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三是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包容性,體現在既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又兼收並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
㈣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心得
一. 中國傳統文化的開課意義 </B> 1.闡明義教理念 孤獨曾問過的兩個問題:1在山區教學過程中有孩子問過什麼是志願者沒?——如果沒有人問,那麼,可以說,我們的義教是失敗的!2假如孩子們問了,我們義教老師回答上來沒?——如果沒有答上來,那麼,可以說,我們的義教又是失敗的!其實這是不能等到孩子問才說的,應該是第一堂課獲第一次班會的主題,而這節課的主講人無疑就是我們的文化課老師了. 中國傳統文化,乃儒,佛,道,法的合成,儒之精髓在於"仁",佛的核心在於善,道家講大同,法家重在強調社會的有規有序,我不想把他們一個個都套到志願者理念上去,更不是想說志願者有多麼的偉大,但河洛義教就是要告訴孩子們去"愛眾",去"向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我認為傳統文化類課程老師,就是義教的"新聞發言人". 2.搶救傳統文化! 2005年11月24 日,韓國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06年,就又有媒體報道,韓國在成功申報端午祭之後,有擬將中醫改為韓醫申報世界遺產,而前一陣子中國人卻在網上大肆叫囂「取消中醫」!!其後,消息不斷傳來,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欲將「燈謎」也申報為本國的世界遺產! 中國的陰陽八卦,辯證統一,陰中有陽,陽中育陰,最能反映中華民族精神,韓國人將陰陽八卦圖作為國旗,頂禮膜拜,而現代中國人對它了解多少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最璀璨的明珠,儒家思想所構建的倫理道德影響了中國社會幾千年。在韓國9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處都有與儒學有關的遺跡,如紀念孔子的「大成殿」、專修儒學的「明倫堂」等等。在首爾的成均館,至今每年春秋都舉行隆重的「釋奠大祭」,祭奠孔子及其弟子以及韓國的儒學大師。這項祭孔活動被韓國政府注冊為韓國國家級的「第85號重要的無形文化財產」。成均館大學教授林鶴璇還花了整整3 年時間,整理出17種古代祭孔舞譜,並在此基礎上創編了祭孔舞蹈——文廟佾舞,使成均館的祭孔儀式更具有一層尊聖的含義。同韓國人談人倫,他會用 「孝」來詮釋;你同他談社會,他會以「敬」去貫穿。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你都能感受到韓國人對中國儒學的景仰。而中國呢,孔子,是一個什麼樣的地位呢?孔老二?臭老九??(包括我們)一時間,老祖宗我們的家產都成了人家的遺產,毋庸諱言,現在的中國傳統文化已處在一種極尷尬的境地.我們不禁追問:中國傳統文化,路在何方??我們的任務,搶救傳統文化!! 3.弘揚傳統文化 從名稱上看,河洛志願者協會,河洛義教---「河洛」 ,可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河南洛陽,他指的是河洛文化!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近年來,漢族南方支系的福佬人、客家人、廣府人等都把自身的文化淵源追溯到中原,認為自己根在中原,而以洛陽為中心的黃河中游又是中原的核心區域,所以常常提到河洛,明乎此,「河洛文化」的概念也就因之而起。「河洛文化」這一概念實際上就是中原文化的代名詞,是華夏正統文化的泛指,而並非是指黃河、洛水交匯處的一個小小區域的文化。本身,從我們的名字上來,就含著一種文化,所以,一個重任就自然而然的落到了義教的肩上----弘揚傳統文化二.怎樣講好傳統文化 </B> 曾有無數的朋友對我說,單一看這題目----中華傳統文化,就知道它有多麼枯燥和乏味,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上來一位古板,教條的老先生,(眼鏡耷拉著)搖頭晃腦,吟一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之也」……相對於音樂美術,孩子們一定會很煩,但是,我的感覺不是這樣,這應該是最有意思的一門課,因為它有深度,有內涵,五千年的文化,你隨便抽出一小點,就夠一個人享受半年了.可是,這也是對教師素質要求最高的一門課,我們也許只需講40分鍾,但准備這門課的時間卻是你走過的整整20年!! 1. 要想讓孩子們愛聽,首先必須做到你自己覺得有意思,要想讓孩子們記住你說的話,首先你自己必須先記住。在選這門課之前,請大家先問下自己,你愛不愛這門課??只有你自己深深愛著這門課才能用滿腔的熱情把它出來!否則,我建議,你還是退出吧2. 充分准備我們講文化,首先得自己懂文化,我們不是博學鴻儒,但至少對那節課的內容得研究的很透!我們一直主張根據老師來定課,而不是根據課來定老師,要的就是把我們最精華的思考拿出來。我們講40分鍾,但你准備的東西至少得有四個小時!孩子們無論從哪各方面引出問題你都能對答如流!咱雖不是大儒,但至少得給孩子們樹一個博學的形象!不過切莫不懂裝懂3.語言的要求(1).傳統文化課對教師的語言表達要求極高,不僅要流利,更要抑揚頓挫,幽默風趣!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是對聯,而介紹你對某種東西強烈熱愛時的搞怪語言「為你苦,為你累,為你嘩嘩掉眼淚;為你痴,為你狂,為你咣咣撞大牆 」也是對聯!(就我個人說,還可以再加個橫批——六毛愛歷史!) (2).抓住漢語的魅力。比如:講到中國傳統節日中的清明節時,讓孩子來背杜牧的《清明》(找人背,不錯,都會背了,表揚下,可是你們都會了,要我干嗎?),所以可以再提出清明詩的變異——清明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然,中國的古詩詞中還有很多類似的現象。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有這么一個記載:一次,乾隆皇帝讓紀曉嵐給自己的扇面題字。紀曉嵐立即寫了這首《出塞詩》。可能由於自負,刷刷幾筆寫完,中間卻漏寫了個「間」字,結果惹得乾隆皇帝大怒,非要治他罪不可。紀曉嵐詭辯說:「啟稟陛下,臣題的不是《出塞詩》,而是《出塞詞》。」接著便念道:「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乾隆一聽,轉怒為喜,大為贊嘆。(3).嗓門得大!有激情!我們的口號是"不能讓一個孩子在傳統文化的課上睡著"!!!如果有孩子睡了,這不僅是義教老師的失敗!更褻瀆了我們的中華文化!不是孩子褻瀆,而是我們!因為我們沒有把祖宗的留下的遺產講好! (不讓孩子睡覺,不是用吵的,否則那是噪音,對身體不好,咱可不能摧殘祖國的花朵啊!)我想再提一個更高的挑戰:我們傳統文化的老師能不能PK下音樂老師,看孩子們更喜歡哪門課!!(中國不是有句「古語」么——說的比唱的好聽! 4. 根據不同的課題把握不同的課堂氣氛,採取不同的授課方式。 中國傳統文化,分兩類,一是思想類的文化,二是實物型的文化,我的可側重思想類,所以以此作比: (1).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忠和孝貫穿始終的,第一課就必然是國了 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華空無人——中國,泱泱大國,五千年的文化,這節課的關鍵就是讓學生們樹立一種無可動搖的民族自豪感,那麼作為主講老師就得有一種「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沖天豪氣!一氣呵成,爽哉,快哉!最好再營造點悲壯的氛圍。(余秋雨散文《一個王朝的背影》,《精忠報國》,《黃河大合唱》)。 (2).感恩父母——感動 附:《寫給俺娘》 兒行千里,慈母望,夜半思兒,夢驚西窗。雨霏霏,月朗朗,吾兒何日回故鄉? 柳絮亂飛,征途累,遊子回首,斷了寸腸,戀那歸港!阿母未得一日福享,羚羊跪乳,又豈報得這血的滋養,愛的流淌!紋痕深深,鬢發蒼蒼……俯身,叩首,再道一聲:「我的親娘!」 …… 千年的農耕,面觸黃土背頂天,祖輩們執著的把土地翻了又翻,更用那鋥亮的鐵鋤在子孫的心頭刻下一個揮之不去的烙!不覺中,厚土重遷,故鄉情結……已成為每一個中國人必然的圖標!千年中的某一天,當你的母親喝著那裡的水,依著那裡的山,嗅著那故有的泥土氣孕育出了你,也便永遠的把那個滿是風沙、貧瘠、落後的土地鎖在了一起,後來,揣著大學的通知書,你走了,遠離了風沙,遠離了貧瘠,你卻發現那裡始終是最美……只是因為,那裡有間房子,叫家;那裡有個人,叫媽! 3).再比如節日,什麼節日就要烘托什麼氛圍,讓孩子在你的描述中就能感覺身臨其間。 Eg:清明,一向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濕雨。或是風狂雨恣,或是和風細雨,從清晨開始,至黃昏之際,在煙雨彌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風冒雨,點綴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攜幼,或一二個孤影,跚跚獨行。遠山隱在雲霧里,近樹籠在孤煙前,小橋流水,愁鴉悲啼,雨洗清秋,風吹哀愁,唯見煙雨一片蒼茫,不見人家與炊煙。好一個傷感寂寥的行旅,好一個凄迷彷徨的畫面。抬頭偶望,墓地黯然見:
百墳拱起,千碑林立;煙雨朦朦,青草何離離。
一片荒涼,一片凄迷,一片死寂!山孤煙霧薄,樹小雨聲稀!
風飄飄,雨瀟瀟,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銷魂,何處暗香盈袖?拔凈一片亂草,擺下幾杯冷酒,燒上一把紙錢,風雨愁煞人,杯土帶愁,雜草含煙,竟無言以對,唯有心底彌滿幽幽的愁緒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音容笑貌,歷歷在目,諄諄教誨,猶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隨緣到天涯,念千里孤墳何處話凄涼?舉首望孤星, 低頭撫古琴, 高山 4. 重視互動,結合各種視聽效果,讓課堂生動有趣 大家在看電視時,一定會發現,談話類節目明顯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這就是說溝通,互動,很關鍵的!他對調動現場氣氛有很大幫助。剛才一直在說思想類的文化,那麼現在就拿實物型的舉例,中國有四大發明,做指南針,小型模擬活字印刷? 講課過程中隨機的加入一些配樂詩文朗誦,一些簡單的問題交給學生來說出來,孩子們有說的慾望時,一定要讓他們釋放出來!你得到的將是尊重 音樂(古典民樂,現代勵志歌曲),美術(書法,國畫,中國結,葫蘆,剪紙,草編……),話劇(弟子規),武術,太極,數學……
㈤ 感受文化的魅力800字作文素材
想要握住你的手,我們一起走,感受中國文化魅力。
我們來到都江堰。你說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不是長城,而是都江堰。的確,自戰國時期李冰修建以來,2200多年,至今仍發揮著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前,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傑作。都江堰的水細細浸潤、節節延伸,養育了諸葛亮、劉備,造就了李白、杜甫。你說這里的水股股疊疊都精神煥發,合在一起比賽著飛奔的力量,踴躍著喧囂的生命。這水奔放、翻滾,透出的是一種任性。
我們又來到西湖。西湖可以說是一個仙境。西湖,像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在這里居住還是匆匆而過的遊人,沒有一個不為這樣的美景而傾倒。包括你,包括我。「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把西湖的美景寫活了,寫絕了,以至於我想著想著,心醉神馳,如進入仙境一般。你說你初識西湖,是在一把劣質的摺扇上,你說那幅圖上印著「人間天堂」。你說你天天看這幅畫,竟爛熟於心,這次來到西湖,如游故地,像是踏訪著一個陳舊的夢境。
我們去了陽關。你說你來陽關,是沖著王維的那首《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歷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陽關的凄涼悲惋,寂寞荒涼,於是成了送別的好地方。去的時候,下雪了,紛紛揚揚的陽關雪,把陽關的一切都覆蓋。除了白色還是白色,你說你的眼都睜得痛了。你說這里是中華歷史的荒原,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熱血。中原慈母的白發,江南春閨的遙望,湖湘稚兒的夜哭。隨著一陣陣煙塵,都散落遠去。
想要握住你的手,我們一起走,感受中華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