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康熙如何吸收漢文化,這幾件御窯瓷器反應的滿清心態
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中,滿清某些程度還是保留了社會生活中的漢人文化因素。從清朝統治的兩百多年裡的內政外交來看,滿族人展現了十分高超的政治技巧。在2015年首都博物館的「盛世風華——大清御窯瓷器展」,小編看到了幾尊製作精美的瓷器,上面畫的青花紋樣是典型的傳統漢人故事題材。
清康熙青花十八學士撇口碗
據史書記載,唐代李世民為秦王時,於宮城西開文學館,羅致文士賢才,以杜如晦、房玄齡、陸德明等十八人,分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討論文獻,號為十八學士。清初統治者在天下初定、百廢待興的歷史時期,出於對漢文化的融合及其長治久安的需要,因而對漢族知識分子採取了相對寬松的政策。清代許多青花瓷器上的十八學士圖,如青花十八學士圖折沿碗、觀音尊、筆筒都是據此描繪。
從這些典型的瓷器可以看出,清朝人在吸取中原文化的過程中,進行了很多努力。用最開始保留女性服裝的明人傳統,保留道士、喪事的明代傳統,到最後被中原文化完全吸納,這個過程展現了中原文化強大的融合能力。盡管清朝人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滿族傳統,使用滿族文字,保留滿族風俗,但到了晚晴最後幾年,幼年的光緒皇帝、宣統皇帝已經不大能認識滿文了。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民族大融合經過兩百年的時間,到了了新一輪的高峰~
❷ 滿清是如何被漢文化所同化的,對待此事清政府都做了些什麼
滿清統治了中國以後,雖然統治了國家,也統治了人民,可是漢族人民的一顆漢人的心是不會被征服的,相反,漢族的文化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滿清。漢族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漢族人口眾多,漢族文化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到滿清。清政府在這方面也做得很好,積極融入漢族文化,雖然漢人做大官的可能性很小,不過滿漢一家親,漢人和滿人也相處得不錯。
不過清帝對於漢化還是有所控制的,早期一直嚴禁滿漢通婚,而且要求漢族梳滿族人的發型,穿滿族的衣服,在官吏的任命上,早期也是對漢人排斥的。
❸ 定鼎中原時清朝統治者將滿語定為母語,為何後來都說漢語
因為被漢化了,滿族人很快學會了說漢語,卻一點點忘記了滿語,直到清晚期,很多官員基本不擅長滿語。清軍入關的時候,對漢族來說,是一件恥辱。很多漢族人都不肯認同清朝的政權。而清朝統治者更知道,如果不盡快得到漢族人的認可,他們很可能會再次被趕出去。於是清朝統治者注重起滿漢文化的融合,然而滿族文化卻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被拋棄和遺忘。
3.注重滿語學習,卻還是無法保護滿語。清朝統治者自然不能讓滿語被遺忘,於是便採取了很多保護滿語的政策。比如將滿人聚集在一個區域居住,想要讓他們與漢人隔離,互相用滿語交流。不過,這個政策並沒有達到效果,因為滿人又不是只和滿人交流,在其他地方還是會用漢語,就像移民外國的家庭,只要經過一代或者多年後,在家裡也是用當地語言交流,他們會被當地文化同化。
這種政策沒有用,乾隆帝就想到了用滿語來考核官員,還要求滿人後代必須學習滿語。滿語一旦成為了考核的重點,雖然是得到了普及,但是大多數人其實都是以應付的態度來應對的。因為滿語實際上的用處並不大,能用漢語解決的,為什麼還要用心去學習滿語。於是漢語到後來,已經逐漸被滿人所放棄了。
總的來說,因為滿人逐漸融入漢文化,不再使用滿語,也不重視滿語的學習,滿語才逐漸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