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梅州市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梅州市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發布時間:2023-02-25 23:32:38

1. 「客家文脈」匠心傳非遺 火龍舞盛世

文/危健峰 丘銳妮 賴嘉華 鄭 坤 陳泱儀

在梅州市豐順縣埔寨鎮,每逢元宵佳節,人們都要用竹篾、稻草紮成「金龍」形狀,在「金龍」上安爆竹、插香火,配以鑼鼓,燃放舞動「金龍」,俗稱「燒龍」,以此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是始於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埔寨世代沿襲相傳的民間祭祀禮儀和驅邪祈福的習俗。

龍騰飛舞鬧佳節

龍作為一種古老的圖騰,在客家人的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不僅在客家傳統建築中經常出現龍的身影,祠堂里祖先神主牌下方供奉的也叫「五方龍神」。在喜慶日子裡,客家人會用舞龍祈禱龍的保佑,「埔寨火龍」就是其中一種極具觀賞性的客家舞龍。

「埔寨火龍」表演一般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當晚進行,特別之處在於龍頭、龍身至龍尾都會巧妙地繫上不同的煙花爆竹,包含「燒禹門」「燒煙架」「燒火龍」三大項目。同時有火纜隊、喜炮隊、龍燈隊和鼓樂隊共100多人配合表演。

「燒禹門」也叫「鯉魚跳龍門」,「禹門」高六米,設正門和兩個小門,寬有十餘米,形似牌坊門。門聯常用「龍騰鳳舞歌盛世 魚躍人歡樂昇平」。「禹門」各處安裝著各式煙花,「燒禹門」時還有「水族群魚」配合表演。這個項目取材於大禹治水的 歷史 故事,「禹門」之下成群的鯉、蝦,在鰲魚的帶領下遨遊、戲水、跳躍,好一番太平景象。

「燒煙架」也稱「燒火樹」。「煙架」高達十餘米,有十一架不同層次的煙花景觀,能自下而上有序地燃放表演。頃刻間,小龍落地生、花籃成雙對、落地生銀花、大船豐收歸、鯉魚帶子游、喜聯呈吉祥、花籃串串艷、萬箭穿雲霄、珠燈成雙對、圓盤開好花、花好月又圓等奇景不斷出現。

重頭戲是「燒火龍」,分為「出龍」「燒龍」和「回龍」三個步驟。「金龍」一般由60多位赤膊壯漢手擎出洞,在「金龍」不停上下舞動的同時,火也會跟著引線蔓延,逐節點燃龍身上的煙花,「金龍」瞬間變為銀花飛濺、火花四射的「火龍」。舞龍人在七彩光焰中嫻熟地「馭龍」,火龍彷彿活了過來,在火海中翻騰飛舞,做出張嘴、吐珠、躬身、搖尾、噴火等動作,氣勢磅礴,場面蔚為壯觀。此時周邊的群眾不僅不會躲避四濺的火星,還要爭先上前沾沾「龍氣」,禮炮聲、喝彩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匠心不變傳技藝

豐順縣埔寨鎮被譽為「中國火龍之鄉」,也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與「廣東民族民間藝術之鄉」。

張自進與很多埔寨人一樣,自小就目睹祖輩們製作火龍,但他小小年紀就開始幫忙製作火龍,並展現出了驚人的天分,還常琢磨:「怎樣的龍頭更神氣、怎樣畫龍鱗更順暢……我經常會想這些問題。」原來製作火龍看似千篇一律,實際上由於工序繁雜且沒有圖紙,每個人做出來的火龍都不一樣。「要想把龍做好,就要專心,做一下又想其他的事情,就做不好。」張自進愛鑽研又耐得住性子,製作出來的火龍總是活靈活現。2008年,張自進接過「傳遞棒」,成為了第三代火龍傳承人。

2018年,張自進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為了讓「埔寨火龍」走出去,他經常帶上自己製作的火龍去潮汕地區、珠三角、福建等地巡演,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一項民間藝術。

【文脈鏈接】

傳統與現代融合

大型火龍實景演藝展魅力

「從民俗里穿街過巷,火龍的盛大,帶著祥雲、虹霓、雷電。鼓樂聲中,簇擁的人們看見它昂首闊步,看不見的龍尾攪動鄉村的歡樂。」如豐順詩人陳其旭的詩歌所言,每年元宵節埔寨的火龍表演都熱鬧非凡,吸引周邊數萬名群眾前去觀賞,卻仍有不少看不到盛況的觀眾扼腕嘆息,與此同時非遺文化也面臨「推廣」困境。

茶山上演繹火龍盛景

為了進一步活化利用好這一國家級非遺,在梅州市和豐順縣相關部門的協助下,豐順鄉賢羅斌結合埔寨火龍的特點,打造以大型火龍實景演藝為主題的大寶山 旅遊 度假區。

大寶山景區距離豐順縣城約6.8公里,實際上是一座種植豐順高山綠茶的茶山。開發為景區後,保留茶山的同時,在山谷造有人工湖,周邊安排有座椅,並以山景為背景,加入了現代燈光、音響、激光、水幕等元素,形成實景演出劇場。

「梅州地區不缺山水美景,尤其是在素有梅州『南大門』之稱的豐順縣,所以景區在成立之初就打算打造成既能游覽山水風光,還能欣賞民俗表演的地方。」大寶山 旅遊 度假區相關負責人黃淵介紹,經過挑選,他們景區的民俗表演題材最終選定為「埔寨火龍」,創作了《千年火龍》實景劇,還邀請國家級非遺豐順埔寨火龍製作技藝傳承人張自進及其團隊加入其中。

據了解,《千年火龍》實景劇以大寶山生態茶園廣闊而多層次的自然山水為舞台,為現場觀眾呈現出一場「光」與「火」的盛宴。實景劇以「埔寨火龍」及其民間傳說為文化內核,採用水幕全息投影、威亞系統、裸眼6D等最新技術,將真人表演與視頻特效進行整體策劃創意及對位編排,形成「虛實結合」的舞台表現效果,生動展現了豐順的火龍文化、客潮文化。

打造研學營地傳承非遺

如何讓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激發對非遺的興趣、感受非遺魅力,傳承和發展非遺是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2020年10月,大寶山景區向相關部門申請設立了梅州市大寶山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

「營地自行開發《龍的傳人》《探尋非遺火龍》等10多門研學教育課程,通過課程教育,讓學生們對非遺火龍產生好奇,並產生研學興趣。」黃淵介紹,截至目前,營地已接待來自梅州、揭陽、汕頭、潮州等學校約6萬餘人次的學生參加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學生們通過了解「埔寨火龍」的起源、 歷史 ,豐富自身人文情懷;通過團隊手繪給「火龍」的龍身上色,感受著國家級非遺文化的魅力。

【文脈觀察】

火龍民俗寄寓美好生活嚮往

文/周雲水(博士,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客家研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埔寨火龍歷經270多年,屬於當地世代沿襲相傳的民間祭祀禮儀和驅邪祈福的習俗。民間傳說豐順縣埔寨鎮村民為了紀念為民除害的青風公主,每逢元宵佳節,便用竹篾、稻草紮成「金龍」形狀,安上爆竹,插上香火,進行燃放舞動,俗稱「燒龍」,意在祈金龍年年降臨人間,人間年年風調雨順。

每逢新歲元宵到來,埔寨人民男女老幼,都渴望能看到火龍表演,為人們帶來吉祥。擎「火龍」的村民光著肩膀,任由火花灑在他們的身上。火花濺到皮膚上起皰,寓意著錢財和好運。參觀的人們也不太害怕被爆竹所傷,原來如果給龍身火花燙傷出了水泡,這個「泡」字,發音和鈔票的「票」字差不多,那你來年一定會發大財。特別是擎龍頭的就更了不起,人們都爭著出錢,出錢最多的才能擎龍頭,擎了龍頭,在新的一年,一定會行好運,人們叫「大發龍運」(發大財)。

「埔寨火龍」多次應邀到各地表演,如1987年廣東省首屆民間藝術歡樂節、1989年梅州市首屆客家聯誼會、1990年福建省「國際水仙花節」、2005年廣東「國際 旅遊 文化節」、2009年梅州市第六屆運動會開幕式、2010年第八屆世界豐順同鄉聯誼會、2011年在台灣舉行的2011客庄十二節慶「苗栗火龍」交流演出活動等大型活動,「埔寨火龍」的精彩表演榮獲了「客家瑰寶」「技術超群」「前程似錦」「共創輝煌」等獎旗、獎牌100多面,贏得了觀眾的驚嘆和贊揚,成為中國民間藝術一顆璀璨的明珠。同時,國內外幾十家媒體均做過專題報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2月13日至22日,應台灣苗栗縣鄉土文化交流協會邀請,豐順縣「埔寨火龍表演交流團」一行29人赴台參加苗栗縣2011客庄十二節慶「苗栗火龍」交流演出活動,旨在「弘揚客家文化,促進兩地客家文化交流,提升兩地客家民俗節慶技藝表演水平」,增強全球客家族群的 情感 聯系。

元宵之夜准時上演的埔寨燒火龍民俗活動,不僅展示了民眾生活水準日益提升的一面,而且已經成為豐順 旅遊 乃至梅州對外交往的重要渠道,凝聚著非遺傳承人工匠精神的埔寨火龍,展示著客家族群生活日益富足的愉悅和幸福!

在鄉村振興產業政策指引下,豐順縣湯坑鎮大寶山生態 旅遊 養生 度假區將國家級非遺項目進行了展演。《千年火龍》融合粵東豐順的火龍文化、客潮文化、農耕文化和梅州現代典型文化元素、民俗事物及生活細節,結合光、電、影勾畫出一幅活色生香的千年客潮原生態生活圖。更重要的是,通過政府引導、民企主導、文化植入的多方合作模式,豐順縣 探索 出了民俗文化和鄉村振興相互促進的發展模式。

【文脈一周】

日前,第四屆廣東省中青年德藝雙馨作家藝術家名單揭曉,共10人入選。梅州市戲劇研究工作室主任林文祥榜上有名,其創作作品先後獲第八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編劇一等獎。山歌劇《等郎妹》獲第八屆中國戲劇節「曹禺戲劇獎」和優秀編劇獎、第三屆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第七屆廣東省魯迅文藝獎。

近日,2021年度「廣東少兒閱讀之星」「最美少兒閱讀推廣館員」評選活動圓滿結束。梅州市劍英圖書館余梓洋讀者被評為2021年度「廣東少兒閱讀之星(幼兒組)」,梅州市梅江區圖書館吳佩玲、梅州市梅縣區圖書館程艷梅被評為2021年度「最美少兒閱讀推廣館員」。

近日,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迎檢驗收工作部署會議在梅城召開。會議要求壓實責任、狠抓落實,全力做好實驗區迎檢驗收工作,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強化檢查督導,吃透標准,加大整改力度,狠抓宣傳,營造濃厚氛圍,全力以赴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日前,梅州市委宣傳部在全市開展了梅州市第五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申報評選工作,最後評定蔡蒙吉故居等22家單位為梅州市第五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倉海詩廊榜上有名。(丘銳妮)

主辦單位 / 廣東省文化和 旅遊 廳 羊城晚報社

總策劃 / 李斌 杜傳貴 林海利

編委會主任 / 曾穎如 孫愛群 孫璇 胡泉

本期統籌 / 馬漢青 姚志德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朱光宇

2. 梅州特色是什麼

1、梅州金柚品質優良,馳名中外。1987年被中央農業部評為優質水果;1988年被評為廣東省優稀水果;1990年被中央農業部評為「綠色食品」;1991年在全國「七五」星火計劃成果博覽會上榮獲金獎。梅州金柚的主產區梅縣,1994年被國家首批百家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命名為「中國金柚之鄉」稱號。

3. 請問最近剛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有哪些新上榜的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form:http://www.lygtzy.gov.cn:8080/lygtj/zong_he/xwqj/szyw/940.html
一、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
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
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
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
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
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2 Ⅱ—1 左權開花調 山西省左權縣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縣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
36 Ⅱ—5 當塗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寧德市
39 Ⅱ—8 興國山歌 江西省興國縣
40 Ⅱ—9 興山民歌 湖北省興山縣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鹹水歌 廣東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亞市
45 Ⅱ—14 儋州調聲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49 Ⅱ—18 紫陽民歌 陝西省紫陽縣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
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 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 縣、樂都縣
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山花兒)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齋俚曲 山東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55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慶市巴南區
58 Ⅱ—27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省青川縣
59 Ⅱ—28 侗族大歌 貴州省黎平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
自治縣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
61 Ⅱ—30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
64 Ⅱ—33 澧水船工號子 湖南省澧縣
65 Ⅱ—34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68 Ⅱ—37 嗩吶藝術 河南省沁陽市
甘肅省慶陽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四川省茂縣
70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71 Ⅱ—40 江南絲竹 江蘇省太倉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宮調 江蘇省連雲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鑼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樂 福建省龍岩市、福州市
(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
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嘉祥縣
77 Ⅱ—46 板頭曲 河南省南陽市
78 Ⅱ—47 宜昌絲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79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樂 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82 Ⅱ—51 廣東漢樂 廣東省大埔縣
83 Ⅱ—52 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萬盛區
(接龍吹打、金橋吹打)
84 Ⅱ—53 梁平癩子鑼鼓 重慶市梁平縣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樂 河北省永年縣、撫寧縣
87 Ⅱ—56 晉南威風鑼鼓 山西省臨汾市
88 Ⅱ—57 絳州鼓樂 山西省新絳縣
89 Ⅱ—58 上黨八音會 山西省晉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樂 河北省固安縣、淶水縣、霸州市
(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
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
91 Ⅱ—60 銅鼓十二調 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貞
豐縣
92 Ⅱ—61 西安鼓樂 陝西省
93 Ⅱ—6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陝西省藍田縣
94 Ⅱ—63 回族民間器樂 寧夏回族自治區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縣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樂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樂 山西省五台縣
98 Ⅱ—67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省鞍山市
99 Ⅱ—68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江蘇省蘇州市
100 Ⅱ—69 武當山宮觀道樂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哈密
(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 地區、麥蓋提縣
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間舞蹈(共計4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門頭溝區
105 Ⅲ—2 秧歌 河北省昌黎縣
(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膠 山東省商河縣、膠州市、海陽市
州秧歌、海陽大秧歌、陝北秧 陝西省綏德縣
歌、撫順地秧歌) 遼寧省撫順市
106 Ⅲ—3 井陘拉花 河北省井陘縣
107 Ⅲ—4 龍舞 重慶市
(銅梁龍舞、湛江人龍舞、汕 廣東省湛江市、汕尾市
尾滾地金龍、浦江板凳龍、長 浙江省浦江縣、長興縣、奉化市
興百葉龍、奉化布龍、瀘州雨 四川省瀘縣
壇彩龍)
108 Ⅲ—5 獅舞 河北省徐水縣
(徐水舞獅、天塔獅舞、黃沙 山西省襄汾縣
獅子、廣東醒獅) 浙江省臨海市
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
109 Ⅲ—6 花鼓燈 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蚌埠花鼓燈、鳳台花鼓燈、
潁上花鼓燈)
110 Ⅲ—7 儺舞 江西省南豐縣、婺源縣、樂安縣
(南豐跳儺、婺源儺舞、樂安儺
舞)
111 Ⅲ—8 英歌 廣東省揭陽市、汕頭市
(普寧英歌、潮陽英歌)
112 Ⅲ—9 高蹺 山西省稷山縣
(高蹺走獸、海城高蹺、遼西高 遼寧省海城市、錦州市
蹺、苦水高高蹺) 甘肅省永登縣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縣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縣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陝西省安塞縣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陝西省洛川縣
118 Ⅲ—15 蘭州太平鼓 甘肅省蘭州市
119 Ⅲ—16 餘杭滾燈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120 Ⅲ—17 土家族擺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葉兒嗬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122 Ⅲ—19 弦子舞 西藏自治區
(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四川省巴塘縣
123 Ⅲ—20 鍋庄舞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迪慶鍋庄舞、昌都鍋庄舞、玉 西藏自治區
樹卓舞)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熱巴舞 西藏自治區
(丁青熱巴、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125 Ⅲ—22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區
126 Ⅲ—23 苗族蘆笙舞 貴州省丹寨縣、貴定縣、納雍縣
(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
山珠)
127 Ⅲ—24 朝鮮族農樂舞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遼寧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 貴州省台江縣
(反排苗族木鼓舞、滄源佤族木鼓舞)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
129 Ⅲ—26 銅鼓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雲南省瑞麗市
131 Ⅲ—28 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亞市
136 Ⅲ—33 卡斯達溫舞 四川省黑水縣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溝縣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雲南省維西僳僳族自治縣
139 Ⅲ—36 彝族葫蘆笙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煙盒舞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諾大鼓舞 雲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區
143 Ⅲ—40 土族於菟 青海省同仁縣
144 Ⅲ—41 塔吉克族鷹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
塔吉克自治縣

四、傳統戲劇(共計92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45 Ⅳ—1 崑曲 中國藝術研究院
江蘇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園戲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戲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劇 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陽腔 江西省弋陽縣
150 Ⅳ—6 青陽腔 安徽省青陽縣
江西省湖口縣
151 Ⅳ—7 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陽縣
(西安高腔、松陽高腔、岳西高 安徽省岳西縣
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湖南省辰溪縣、瀘溪縣、常德

152 Ⅳ—8 新昌調腔 浙江省新昌縣
153 Ⅳ—9 寧海平調 浙江省寧海縣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戲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戲 福建省屏南縣、政和縣
156 Ⅳ—12 川劇 四川省
重慶市
157 Ⅳ—13 湘劇 湖南省衡陽市
158 Ⅳ—14 廣昌孟戲 江西省廣昌縣
159 Ⅳ—15 正字戲 廣東省陸豐市
160 Ⅳ—16 秦腔 陝西省
161 Ⅳ—17 漢調桄桄 陝西省漢中市
162 Ⅳ—18 晉劇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臨汾市、運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黨梆子 山西省晉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劇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內鄉縣
169 Ⅳ—25 懷梆 河南省沁陽市
170 Ⅳ—26 大平調 河南省濮陽縣、滑縣、延津縣
171 Ⅳ—27 越調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劇 中國京劇院
北京市
天津市
遼寧省
山東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劇 安徽省、黃山市
江西省婺源縣
174 Ⅳ—30 漢劇 湖北省武漢市
175 Ⅳ—31 漢調二簧 陝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寧梅林戲 福建省泰寧縣
177 Ⅳ—33 閩西漢劇 福建省龍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戲 湖南省岳陽市
179 Ⅳ—35 荊河戲 湖南省澧縣
180 Ⅳ—36 粵劇 廣東省文化廳
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
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
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182 Ⅳ—38 宜黃戲 江西省宜黃縣
183 Ⅳ—39 亂彈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縣
184 Ⅳ—40 石家莊絲弦 河北省石家莊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兒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靈丘羅羅腔 山西省靈丘縣
187 Ⅳ—43 柳子戲 山東省
188 Ⅳ—44 大弦戲 河南省滑縣、濮陽縣
189 Ⅳ—45 閩劇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壽寧北路戲 福建省壽寧縣
191 Ⅳ—47 西秦戲 廣東省海豐縣
192 Ⅳ—48 高甲戲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93 Ⅳ—49 碗碗腔 山西省孝義市
(孝義碗碗腔)
194 Ⅳ—50 四平調 河南省商丘市、濮陽市
195 Ⅳ—51 評劇 天津市寶坻區
河北省灤南縣
遼寧省沈陽市
196 Ⅳ—52 武安平調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劇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滬劇 上海市
199 Ⅳ—55 蘇劇 江蘇省蘇州市
200 Ⅳ—56 揚劇 江蘇省揚州市
201 Ⅳ—57 廬劇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劇 湖北省
203 Ⅳ—59 荊州花鼓戲 湖北省潛江市
204 Ⅳ—60 黃梅戲 安徽省安慶市
湖北省黃梅縣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陝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戲 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207 Ⅳ—63 柳琴戲 山東省棗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戲 福建省漳州市、廈門市
209 Ⅳ—65 採茶戲 江西省贛州市
(贛南採茶戲、桂南採茶戲)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
210 Ⅳ—66 五音戲 山東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東省高密市、膠州市
212 Ⅳ—68 曲劇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戲 甘肅省敦煌市、華亭縣
(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214 Ⅳ—70 秧歌戲 河北省隆堯縣、定州市
(隆堯秧歌戲、定州秧歌戲、朔州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縣
秧歌戲、繁峙秧歌戲)
215 Ⅳ—71 道情戲 山西省右玉縣、臨縣
(晉北道情戲、臨縣道情戲、太康道 河南省太康縣
情戲、藍關戲、隴劇) 山東省萊州市
甘肅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縣、青縣
217 Ⅳ—73 二人台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縣
河北省康保縣
218 Ⅳ—74 白字戲 廣東省海豐縣
219 Ⅳ—75 花朝戲 廣東省紫金縣
220 Ⅳ—76 彩調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1 Ⅳ—77 燈戲 重慶市梁平縣
(梁山燈戲、川北燈戲)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燈戲 貴州省思南縣
(思南花燈戲、玉溪花燈戲) 雲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東省臨邑縣
224 Ⅳ—80 藏戲 西藏自治區
(拉薩覺木隆、日喀則迥巴、日喀則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
南木林湘巴、日喀則仁布江嘎爾、
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瓊結卡卓扎
西賓頓、黃南藏戲)
225 Ⅳ—81 山南門巴戲 西藏自治區
226 Ⅳ—82 壯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7 Ⅳ—83 侗戲 貴州省黎平縣
228 Ⅳ—84 布依戲 貴州省冊亨縣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30 Ⅳ—86 傣劇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231 Ⅳ—87

4.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8項)

一、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 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 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 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 蘇柯爾克孜
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
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
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
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
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2 Ⅱ—1 左權開花調 山西省左權縣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縣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
36 Ⅱ—5 當塗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寧德市
39 Ⅱ—8 興國山歌 江西省興國縣
40 Ⅱ—9 興山民歌 湖北省興山縣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鹹水歌 廣東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亞市
45 Ⅱ—14 儋州調聲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49 Ⅱ—18 紫陽民歌 陝西省紫陽縣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
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 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 縣、樂都縣
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山花兒)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齋俚曲 山東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55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慶市巴南區
58 Ⅱ—27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省青川縣
59 Ⅱ—28 侗族大歌 貴州省黎平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
自治縣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
61 Ⅱ—30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
64 Ⅱ—33 澧水船工號子 湖南省澧縣
65 Ⅱ—34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68 Ⅱ—37 嗩吶藝術 河南省沁陽市
甘肅省慶陽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四川省茂縣
70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71 Ⅱ—40 江南絲竹 江蘇省太倉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宮調 江蘇省連雲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鑼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樂 福建省龍岩市、福州市
(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
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嘉祥縣
77 Ⅱ—46 板頭曲 河南省南陽市
78 Ⅱ—47 宜昌絲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79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樂 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82 Ⅱ—51 廣東漢樂 廣東省大埔縣
83 Ⅱ—52 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萬盛區
(接龍吹打、金橋吹打)
84 Ⅱ—53 梁平癩子鑼鼓 重慶市梁平縣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樂 河北省永年縣、撫寧縣
87 Ⅱ—56 晉南威風鑼鼓 山西省臨汾市
88 Ⅱ—57 絳州鼓樂 山西省新絳縣
89 Ⅱ—58 上黨八音會 山西省晉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樂 河北省固安縣、淶水縣、霸州市
(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
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
91 Ⅱ—60 銅鼓十二調 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貞
豐縣
92 Ⅱ—61 西安鼓樂 陝西省
93 Ⅱ—6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陝西省藍田縣
94 Ⅱ—63 回族民間器樂 寧夏回族自治區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縣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樂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樂 山西省五台縣
98 Ⅱ—67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省鞍山市
99 Ⅱ—68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江蘇省蘇州市
100 Ⅱ—69 武當山宮觀道樂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哈密
(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 地區、麥蓋提縣
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間舞蹈(共計4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門頭溝區
105 Ⅲ—2 秧歌 河北省昌黎縣
(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膠 山東省商河縣、膠州市、海陽市
州秧歌、海陽大秧歌、陝北秧 陝西省綏德縣
歌、撫順地秧歌) 遼寧省撫順市
106 Ⅲ—3 井陘拉花 河北省井陘縣
107 Ⅲ—4 龍舞 重慶市
(銅梁龍舞、湛江人龍舞、汕 廣東省湛江市、汕尾市
尾滾地金龍、浦江板凳龍、長 浙江省浦江縣、長興縣、奉化市
興百葉龍、奉化布龍、瀘州雨 四川省瀘縣
壇彩龍)
108 Ⅲ—5 獅舞 河北省徐水縣
(徐水舞獅、天塔獅舞、黃沙 山西省襄汾縣
獅子、廣東醒獅) 浙江省臨海市
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
109 Ⅲ—6 花鼓燈 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蚌埠花鼓燈、鳳台花鼓燈、
潁上花鼓燈)
110 Ⅲ—7 儺舞 江西省南豐縣、婺源縣、樂安縣
(南豐跳儺、婺源儺舞、樂安儺
舞)
111 Ⅲ—8 英歌 廣東省揭陽市、汕頭市
(普寧英歌、潮陽英歌)
112 Ⅲ—9 高蹺 山西省稷山縣
(高蹺走獸、海城高蹺、遼西高 遼寧省海城市、錦州市
蹺、苦水高高蹺) 甘肅省永登縣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縣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縣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陝西省安塞縣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陝西省洛川縣
118 Ⅲ—15 蘭州太平鼓 甘肅省蘭州市
119 Ⅲ—16 餘杭滾燈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120 Ⅲ—17 土家族擺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葉兒嗬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122 Ⅲ—19 弦子舞 西藏自治區
(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四川省巴塘縣
123 Ⅲ—20 鍋庄舞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迪慶鍋庄舞、昌都鍋庄舞、玉 西藏自治區
樹卓舞)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熱巴舞 西藏自治區
(丁青熱巴、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125 Ⅲ—22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區
126 Ⅲ—23 苗族蘆笙舞 貴州省丹寨縣、貴定縣、納雍縣
(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
山珠)
127 Ⅲ—24 朝鮮族農樂舞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遼寧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 貴州省台江縣
(反排苗族木鼓舞、滄源佤族木鼓舞)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
129 Ⅲ—26 銅鼓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雲南省瑞麗市
131 Ⅲ—28 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亞市
136 Ⅲ—33 卡斯達溫舞 四川省黑水縣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溝縣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雲南省維西僳僳族自治縣
139 Ⅲ—36 彝族葫蘆笙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煙盒舞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諾大鼓舞 雲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區
143 Ⅲ—40 土族於菟 青海省同仁縣
144 Ⅲ—41 塔吉克族鷹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
塔吉克自治縣

四、傳統戲劇(共計92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45 Ⅳ—1 崑曲 中國藝術研究院
江蘇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園戲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戲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劇 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陽腔 江西省弋陽縣
150 Ⅳ—6 青陽腔 安徽省青陽縣
江西省湖口縣
151 Ⅳ—7 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陽縣
(西安高腔、松陽高腔、岳西高 安徽省岳西縣
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湖南省辰溪縣、瀘溪縣、常德

152 Ⅳ—8 新昌調腔 浙江省新昌縣
153 Ⅳ—9 寧海平調 浙江省寧海縣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戲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戲 福建省屏南縣、政和縣
156 Ⅳ—12 川劇 四川省
重慶市
157 Ⅳ—13 湘劇 湖南省衡陽市
158 Ⅳ—14 廣昌孟戲 江西省廣昌縣
159 Ⅳ—15 正字戲 廣東省陸豐市
160 Ⅳ—16 秦腔 陝西省
161 Ⅳ—17 漢調桄桄 陝西省漢中市
162 Ⅳ—18 晉劇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臨汾市、運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黨梆子 山西省晉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劇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內鄉縣
169 Ⅳ—25 懷梆 河南省沁陽市
170 Ⅳ—26 大平調 河南省濮陽縣、滑縣、延津縣
171 Ⅳ—27 越調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劇 中國京劇院
北京市
天津市
遼寧省
山東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劇 安徽省、黃山市
江西省婺源縣
174 Ⅳ—30 漢劇 湖北省武漢市
175 Ⅳ—31 漢調二簧 陝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寧梅林戲 福建省泰寧縣
177 Ⅳ—33 閩西漢劇 福建省龍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戲 湖南省岳陽市
179 Ⅳ—35 荊河戲 湖南省澧縣
180 Ⅳ—36 粵劇 廣東省文化廳
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
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
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182 Ⅳ—38 宜黃戲 江西省宜黃縣
183 Ⅳ—39 亂彈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縣
184 Ⅳ—40 石家莊絲弦 河北省石家莊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兒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靈丘羅羅腔 山西省靈丘縣
187 Ⅳ—43 柳子戲 山東省
188 Ⅳ—44 大弦戲 河南省滑縣、濮陽縣
189 Ⅳ—45 閩劇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壽寧北路戲 福建省壽寧縣
191 Ⅳ—47 西秦戲 廣東省海豐縣
192 Ⅳ—48 高甲戲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93 Ⅳ—49 碗碗腔 山西省孝義市
(孝義碗碗腔)
194 Ⅳ—50 四平調 河南省商丘市、濮陽市
195 Ⅳ—51 評劇 天津市寶坻區
河北省灤南縣
遼寧省沈陽市
196 Ⅳ—52 武安平調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劇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滬劇 上海市
199 Ⅳ—55 蘇劇 江蘇省蘇州市
200 Ⅳ—56 揚劇 江蘇省揚州市
201 Ⅳ—57 廬劇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劇 湖北省
203 Ⅳ—59 荊州花鼓戲 湖北省潛江市
204 Ⅳ—60 黃梅戲 安徽省安慶市
湖北省黃梅縣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陝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戲 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207 Ⅳ—63 柳琴戲 山東省棗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戲 福建省漳州市、廈門市
209 Ⅳ—65 採茶戲 江西省贛州市
(贛南採茶戲、桂南採茶戲)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
210 Ⅳ—66 五音戲 山東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東省高密市、膠州市
212 Ⅳ—68 曲劇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戲 甘肅省敦煌市、華亭縣
(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214 Ⅳ—70 秧歌戲 河北省隆堯縣、定州市
(隆堯秧歌戲、定州秧歌戲、朔州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縣
秧歌戲、繁峙秧歌戲)
215 Ⅳ—71 道情戲 山西省右玉縣、臨縣
(晉北道情戲、臨縣道情戲、太康道 河南省太康縣
情戲、藍關戲、隴劇) 山東省萊州市
甘肅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縣、青縣
217 Ⅳ—73 二人台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縣
河北省康保縣
218 Ⅳ—74 白字戲 廣東省海豐縣
219 Ⅳ—75 花朝戲 廣東省紫金縣
220 Ⅳ—76 彩調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1 Ⅳ—77 燈戲 重慶市梁平縣
(梁山燈戲、川北燈戲)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燈戲 貴州省思南縣
(思南花燈戲、玉溪花燈戲) 雲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東省臨邑縣
224 Ⅳ—80 藏戲 西藏自治區
(拉薩覺木隆、日喀則迥巴、日喀則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
南木林湘巴、日喀則仁布江嘎爾、
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瓊結卡卓扎
西賓頓、黃南藏戲)
225 Ⅳ—81 山南門巴戲 西藏自治區
226 Ⅳ—82 壯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7 Ⅳ—83 侗戲 貴州省黎平縣
228 Ⅳ—84 布依戲 貴州省冊亨縣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30 Ⅳ—86 傣劇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231

5. 我國被聯合國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方有哪些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2 Ⅱ—1 左權開花調 山西省左權縣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縣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
36 Ⅱ—5 當塗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寧德市
39 Ⅱ—8 興國山歌 江西省興國縣
40 Ⅱ—9 興山民歌 湖北省興山縣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鹹水歌 廣東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亞市
45 Ⅱ—14 儋州調聲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49 Ⅱ—18 紫陽民歌 陝西省紫陽縣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寧夏回族山花兒)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樂都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齋俚曲 山東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55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慶市巴南區
58 Ⅱ—27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省青川縣
59 Ⅱ—28 侗族大歌 貴州省黎平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
61 Ⅱ—30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
64 Ⅱ—33 澧水船工號子 湖南省澧縣
65 Ⅱ—34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68 Ⅱ—37 嗩吶藝術 河南省沁陽市
甘肅省慶陽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四川省茂縣
70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71 Ⅱ—40 江南絲竹 江蘇省太倉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宮調 江蘇省連雲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鑼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樂 福建省龍岩市、福州市(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嘉祥縣
77 Ⅱ—46 板頭曲 河南省南陽市
78 Ⅱ—47 宜昌絲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79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樂 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82 Ⅱ—51 廣東漢樂 廣東省大埔縣
83 Ⅱ—52 吹打(接龍吹打、金橋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萬盛區
84 Ⅱ—53 梁平癩子鑼鼓 重慶市梁平縣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樂 河北省永年縣、撫寧縣
87 Ⅱ—56 晉南威風鑼鼓 山西省臨汾市
88 Ⅱ—57 絳州鼓樂 山西省新絳縣
89 Ⅱ—58 上黨八音會 山西省晉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樂 河北省固安縣、淶水縣、霸州市(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
91 Ⅱ—60 銅鼓十二調 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貞豐縣
92 Ⅱ—61 西安鼓樂 陝西省
93 Ⅱ—6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陝西省藍田縣
94 Ⅱ—63 回族民間器樂 寧夏回族自治區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縣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樂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樂 山西省五台縣
98 Ⅱ—67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省鞍山市
99 Ⅱ—68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江蘇省蘇州市
100 Ⅱ—69 武當山宮觀道樂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哈密地區、麥蓋提縣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間舞蹈(共計4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門頭溝區
105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膠州秧歌、海陽大秧歌、陝北秧歌、撫順地秧歌) 河北省昌黎縣
山東省商河縣、膠州市、海陽市
陝西省綏德縣
遼寧省撫順市
106 Ⅲ—3 井陘拉花 河北省井陘縣
107 Ⅲ—4 龍舞(銅梁龍舞、湛江人龍舞、汕尾滾地金龍、浦江板凳龍、長興百葉龍、奉化布龍、瀘州雨壇彩龍) 重慶市
廣東省湛江市、汕尾市
浙江省浦江縣、長興縣、奉化市
四川省瀘縣
108 Ⅲ—5 獅舞(徐水舞獅、天塔獅舞、黃沙獅子、廣東醒獅) 河北省徐水縣
山西省襄汾縣
浙江省臨海市
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
109 Ⅲ—6 花鼓燈(蚌埠花鼓燈、鳳台花鼓燈、潁上花鼓燈) 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110 Ⅲ—7 儺舞(南豐跳儺、婺源儺舞、樂安儺舞) 江西省南豐縣、婺源縣、樂安縣
111 Ⅲ—8 英歌(普寧英歌、潮陽英歌) 廣東省揭陽市、汕頭市
112 Ⅲ—9 高蹺(高蹺走獸、海城高蹺、遼西高蹺、苦水高高蹺) 山西省稷山縣
遼寧省海城市、錦州市
甘肅省永登縣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縣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縣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陝西省安塞縣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陝西省洛川縣
118 Ⅲ—15 蘭州太平鼓 甘肅省蘭州市
119 Ⅲ—16 餘杭滾燈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120 Ⅲ—17 土家族擺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葉兒嗬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122 Ⅲ—19 弦子舞(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西藏自治區
四川省巴塘縣
123 Ⅲ—20 鍋庄舞(迪慶鍋庄舞、昌都鍋庄舞、玉樹卓舞)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熱巴舞(丁青熱巴、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西藏自治區
125 Ⅲ—22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區
126 Ⅲ—23 苗族蘆笙舞(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山珠) 貴州省丹寨縣、貴定縣、納雍縣
127 Ⅲ—24 朝鮮族農樂舞(象帽舞、乞粒舞)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遼寧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滄源佤族木鼓舞) 貴州省台江縣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
129 Ⅲ—26 銅鼓舞(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雲南省瑞麗市
131 Ⅲ—28 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亞市
136 Ⅲ—33 卡斯達溫舞 四川省黑水縣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溝縣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雲南省維西僳僳族自治縣
139 Ⅲ—36 彝族葫蘆笙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煙盒舞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諾大鼓舞 雲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區
143 Ⅲ—40 土族於菟 青海省同仁縣
144 Ⅲ—41 塔吉克族鷹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四、傳統戲劇(共計9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45 Ⅳ—1 崑曲 中國藝術研究院
江蘇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園戲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戲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劇 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陽腔 江西省弋陽縣
150 Ⅳ—6 青陽腔 安徽省青陽縣
江西省湖口縣
151 Ⅳ—7 高腔(西安高腔、松陽高腔、岳西高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陽縣
安徽省岳西縣
湖南省辰溪縣、瀘溪縣、常德市
152 Ⅳ—8 新昌調腔 浙江省新昌縣
153 Ⅳ—9 寧海平調 浙江省寧海縣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戲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戲 福建省屏南縣、政和縣
156 Ⅳ—12 川劇 四川省
重慶市
157 Ⅳ—13 湘劇 湖南省衡陽市
158 Ⅳ—14 廣昌孟戲 江西省廣昌縣
159 Ⅳ—15 正字戲 廣東省陸豐市
160 Ⅳ—16 秦腔 陝西省
161 Ⅳ—17 漢調桄桄 陝西省漢中市
162 Ⅳ—18 晉劇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臨汾市、運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黨梆子 山西省晉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劇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內鄉縣
169 Ⅳ—25 懷梆 河南省沁陽市
170 Ⅳ—26 大平調 河南省濮陽縣、滑縣、延津縣

171 Ⅳ—27 越調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劇 中國京劇院
北京市
天津市
遼寧省
山東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劇 安徽省、黃山市
江西省婺源縣
174 Ⅳ—30 漢劇 湖北省武漢市
175 Ⅳ—31 漢調二簧 陝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寧梅林戲 福建省泰寧縣
177 Ⅳ—33 閩西漢劇 福建省龍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戲 湖南省岳陽市
179 Ⅳ—35 荊河戲 湖南省澧縣
180 Ⅳ—36 粵劇 廣東省文化廳
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
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
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182 Ⅳ—38 宜黃戲 江西省宜黃縣
183 Ⅳ—39 亂彈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縣
184 Ⅳ—40 石家莊絲弦 河北省石家莊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兒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靈丘羅羅腔 山西省靈丘縣
187 Ⅳ—43 柳子戲 山東省
188 Ⅳ—44 大弦戲 河南省滑縣、濮陽縣
189 Ⅳ—45 閩劇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壽寧北路戲 福建省壽寧縣
191 Ⅳ—47 西秦戲 廣東省海豐縣
192 Ⅳ—48 高甲戲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93 Ⅳ—49 碗碗腔(孝義碗碗腔) 山西省孝義市
194 Ⅳ—50 四平調 河南省商丘市、濮陽市
195 Ⅳ—51 評劇 天津市寶坻區
河北省灤南縣
遼寧省沈陽市
196 Ⅳ—52 武安平調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劇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滬劇 上海市
199 Ⅳ—55 蘇劇 江蘇省蘇州市
200 Ⅳ—56 揚劇 江蘇省揚州市
201 Ⅳ—57 廬劇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劇 湖北省
203 Ⅳ—59 荊州花鼓戲 湖北省潛江市
204 Ⅳ—60 黃梅戲 安徽省安慶市
湖北省黃梅縣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陝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戲 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207 Ⅳ—63 柳琴戲 山東省棗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戲 福建省漳州市、廈門市
209 Ⅳ—65 採茶戲(贛南採茶戲、桂南採茶戲) 江西省贛州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
210 Ⅳ—66 五音戲 山東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東省高密市、膠州市
212 Ⅳ—68 曲劇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戲(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甘肅省敦煌市、華亭縣
214 Ⅳ—70 秧歌戲(隆堯秧歌戲、定州秧歌戲、朔州秧歌戲、繁峙秧歌戲) 河北省隆堯縣、定州市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縣
215 Ⅳ—71 道情戲(晉北道情戲、臨縣道情戲、太康道情戲、藍關戲、隴劇) 山西省右玉縣、臨縣
河南省太康縣
山東省萊州市
甘肅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縣、青縣
217 Ⅳ—73 二人台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縣
河北省康保縣
218 Ⅳ—74 白字戲 廣東省海豐縣
219 Ⅳ—75 花朝戲 廣東省紫金縣
220 Ⅳ—76 彩調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1 Ⅳ—77 燈戲(梁山燈戲、川北燈戲) 重慶市梁平縣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燈戲(思南花燈戲、玉溪花燈戲) 貴州省思南縣
雲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東省臨邑縣
224 Ⅳ—80 藏戲(拉薩覺木隆、日喀則迥巴、日喀則南木林湘巴、日喀則仁布江嘎爾、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瓊結卡卓扎西賓頓、黃南藏戲)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
225 Ⅳ—81 山南門巴戲 西藏自治區
226 Ⅳ—82 壯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7 Ⅳ—83 侗戲 貴州省黎平縣
228 Ⅳ—84 布依戲 貴州省冊亨縣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230 Ⅳ—86 傣劇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231 Ⅳ—87 目連戲(徽州目連戲、辰河目連戲、南樂目連戲) 安徽省祁門縣
湖南省漵浦縣
河南省南樂縣
232 Ⅳ—88 鑼鼓雜戲 山西省臨猗縣
233 Ⅳ—89 儺戲(武安儺戲、池州儺戲、侗族儺戲、沅陵辰州儺戲、德江儺堂戲) 河北省武安市
安徽省池州市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沅陵縣
貴州省德江縣
234 Ⅳ—90 安順地戲 貴州省安順市
235 Ⅳ—91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孝義皮影戲、復州皮影戲、海寧皮影戲、江漢平原皮影戲、陸豐皮影戲、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阿宮腔、弦板腔、環縣道情皮影戲、凌源皮影戲) 河北省唐山市、邯鄲市
山西省孝義市
遼寧省瓦房店市
浙江省海寧市
湖北省潛江市
廣東省汕尾市
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富平縣、乾縣
甘肅省環縣
遼寧省凌源市
236 Ⅳ—92 木偶戲(泉州提線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漳州布袋木偶戲、遼西木偶戲、邵陽布袋戲、高州木偶戲、潮州鐵枝木偶戲、臨高人偶戲、川北大木偶戲、石阡木偶戲、郃陽提線木偶戲、泰順葯發木偶戲)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漳州市
遼寧省錦州市
湖南省邵陽縣
廣東省高州市、潮州市
海南省臨高縣
四川省
貴州省石阡縣
陝西省
浙江省泰順縣

五、曲藝(共計46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37 Ⅴ—1 蘇州評彈(蘇州評話、蘇州彈詞) 江蘇省蘇州市
238 Ⅴ—2 揚州評話 江蘇省揚州市
239 Ⅴ—3 福州評話 福建省福州市
240 Ⅴ—4 山東大鼓 山東省
241 Ⅴ—5 西河大鼓 河北省河間市
242 Ⅴ—6 東北大鼓 遼寧省沈陽市
黑龍江省
243 Ⅴ—7 木板大鼓 河北省滄縣
244 Ⅴ—8 樂亭大鼓 河北省樂亭縣
245 Ⅴ—9 潞安大鼓 山西省長治市
246 Ⅴ—10 京東大鼓 天津市寶坻區
247 Ⅴ—11 膠東大鼓 山東省煙台市
248 Ⅴ—12 河洛大鼓 河南省洛陽市
249 Ⅴ—13 溫州鼓詞 浙江省瑞安市
250 Ⅴ—14 陝北說書 陝西省延安市
251 Ⅴ—15 福州伬藝 福建省福州市
252 Ⅴ—16 南平南詞 福建省南平市
253 Ⅴ—17 紹興平湖調 浙江省紹興市
254 Ⅴ—18 蘭溪攤簧 浙江省蘭溪市
255 Ⅴ—19 賢孝(涼州賢孝、河州賢孝) 甘肅省武威市、臨夏市
256 Ⅴ—20 河南墜子 河南省
257 Ⅴ—21 山東琴書 山東省
258 Ⅴ—22 鑼鼓書 上海市南匯區
259 Ⅴ—23 紹興蓮花落 浙江省紹興縣
260 Ⅴ—24 蘭州鼓子 甘肅省蘭州市
261 Ⅴ—25 揚州清曲 江蘇省揚州市
262 Ⅴ—26 錦歌 福建省漳州市
263 Ⅴ—27 常德絲弦 湖南省常德市
264 Ⅴ—28 榆林小曲 陝西省榆林市
265 Ⅴ—29 天津時調 天津市
266 Ⅴ—30 新疆曲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
267 Ⅴ—31 龍舟說唱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
268 Ⅴ—32 鼓盆歌 湖北省荊州市
269 Ⅴ—33 漢川善書 湖北省漢川市
270 Ⅴ—34 歌冊(東山歌冊) 福建省東山縣
271 Ⅴ—35 東北二人轉 遼寧省黑山縣、鐵嶺市
吉林省
黑龍江省海倫市
272 Ⅴ—36 鳳陽花鼓 安徽省鳳陽縣
273 Ⅴ—37 答嘴鼓 福建省廈門市
274 Ⅴ—38 小熱昏 浙江省杭州市
275 Ⅴ—39 山東快書 山東省
276 Ⅴ—40 烏力格爾 內蒙古自治區扎魯特旗、科爾沁右翼中旗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277 Ⅴ—41 達斡爾族烏欽 黑龍江省
278 Ⅴ—42 赫哲族伊瑪堪 黑龍江省
279 Ⅴ—43 鄂倫春族摩蘇昆 黑龍江省
280 Ⅴ—44 傣族章哈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281 Ⅴ—45 哈薩克族阿依特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282 Ⅴ—46 布依族八音坐唱 貴州省興義市

六、雜技與競技(共計1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83 Ⅵ—1 吳橋雜技 河北省吳橋縣
284 Ⅵ—2 聊城雜技 山東省聊城市
285 Ⅵ—3 天橋中幡 北京市
286 Ⅵ—4 抖空竹 北京市宣武區
287 Ⅵ—5 維吾爾族達瓦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88 Ⅵ—6 寧德霍童線獅 福建省寧德市
289 Ⅵ—7 少林功夫 河南省登封市
290 Ⅵ—8 武當武術 湖北省十堰市
291 Ⅵ—9 回族重刀武術 天津市
292 Ⅵ—10 滄州武術 河北省滄州市
293 Ⅵ—11 太極拳(楊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 河北省永年縣
河南省焦作市
294 Ⅵ—12 邢台梅花拳 河北省邢台市
295 Ⅵ—13 沙河藤牌陣 河北省沙河市
296 Ⅵ—14 朝鮮族跳板、鞦韆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297 Ⅵ—15 達斡爾族傳統曲棍球競技 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298 Ⅵ—16 蒙古族搏克 內蒙古自治區
299 Ⅵ—17 蹴鞠 山東省淄博市

七、民間美術(共計5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00 Ⅶ—1 楊柳青木版年畫 天津市
301 Ⅶ—2 武強木版年畫 河北省武強縣
302 Ⅶ—3 桃花塢木版年畫 江蘇省蘇州市
303 Ⅶ—4 漳州木版年畫 福建省漳州市
304 Ⅶ—5 楊家埠木版年畫 山東省濰坊市
305 Ⅶ—6 高密撲灰年畫 山東省高密市
306 Ⅶ—7 朱仙鎮木版年畫 河南省開封市
307
Ⅶ—8 灘頭木版年畫 湖南省隆回縣
308 Ⅶ—9 佛山木版年畫 廣東省佛山市
309 Ⅶ—10 梁平木版年畫 重慶市梁平縣
310 Ⅶ—11 綿竹木版年畫 四川省德陽市
311 Ⅶ—12 鳳翔木版年畫 陝西省鳳翔縣
312 Ⅶ—13 納西族東巴畫 雲南省麗江市
313 Ⅶ—14 藏族唐卡(勉唐畫派、欽澤畫派、噶瑪嘎孜畫派) 西藏自治區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314 Ⅶ—15 衡水內畫 河北省衡水市
315 Ⅶ—16 剪紙(蔚縣剪紙、豐寧滿族剪紙、中陽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揚州剪紙、樂清細紋刻紙、廣東剪紙、傣族剪紙、安塞剪紙) 河北省蔚縣、豐寧滿族自治縣
山西省中陽縣
遼寧省錦州市
江蘇省揚州市
浙江省樂清市
廣東省佛山市、汕頭市、潮州市
雲南省潞西市
陝西省安塞縣
316 Ⅶ—17 顧綉 上海市松江區
317 Ⅶ—18 蘇綉 江蘇省蘇州市
318 Ⅶ—19 湘綉 湖南省長沙市
319 Ⅶ—20 粵綉(廣綉、潮綉) 廣東省廣州市、潮州市
320 Ⅶ—21 蜀綉 四川省成都市
321 Ⅶ—22 苗綉(雷山苗綉、花溪苗綉、劍河苗綉) 貴州省雷山縣、貴陽市、劍河縣
322 Ⅶ—23 水族馬尾綉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
323 Ⅶ—24 土族盤綉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24 Ⅶ—25 挑花(黃梅挑花、花瑤挑花) 湖北省黃梅縣
湖南省隆回縣
325 Ⅶ—26 慶陽香包綉制 甘肅省慶陽市
326 Ⅶ—27 象牙雕刻 北京市崇文區
廣東省廣州市
327 Ⅶ—28 揚州玉雕 江蘇省揚州市
328 Ⅶ—29 岫岩玉雕 遼寧省岫岩滿族自治縣
329 Ⅶ—30 阜新瑪瑙雕 遼寧省阜新市
330 Ⅶ—31 夜光杯雕 甘肅省酒泉市
331 Ⅶ—32 金石篆刻(西泠印社) 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
332 Ⅶ—33 青田石雕 浙江省青田縣
333 Ⅶ—34 曲陽石雕 河北省曲陽縣
334 Ⅶ—35 壽山石雕 福建省福州市
335 Ⅶ—36 惠安石雕 福建省惠安縣
336 Ⅶ—37 徽州三雕(婺源三雕) 安徽省黃山市
江西省婺源縣
337 Ⅶ—38 臨夏磚雕 甘肅省臨夏縣
338 Ⅶ—39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四川省色達縣
339 Ⅶ—40 潮州木雕 廣東省潮州市
340 Ⅶ—41 寧波朱金漆木雕 浙江省寧波市
341 Ⅶ—42 樂清黃楊木雕 浙江省樂清市
342 Ⅶ—43 東陽木雕 浙江省東陽市
343 Ⅶ—44 漳州木偶頭雕刻 福建省漳州市
344 Ⅶ—45 萍鄉湘東儺面具 江西省萍鄉市
345 Ⅶ—46 竹刻(嘉定竹刻、寶慶竹刻) 上海市嘉定區
湖南省邵陽市
346 Ⅶ—47 泥塑(天津泥人張、惠山泥人、鳳翔泥塑、浚縣泥咕咕) 天津市
江蘇省無錫市
陝西省鳳翔縣
河南省浚縣
347 Ⅶ—48 塔爾寺酥油花 青海省湟中縣
348 Ⅶ—49 熱貢藝術 青海省同仁縣
349 Ⅶ—50 燈彩(仙居花燈、硤石燈彩、泉州花燈、東莞千角燈、湟源排燈) 浙江省仙居縣、海寧市
福建省泉州市
廣東省東莞市
青海省湟源縣
350 Ⅶ—51 嵊州竹編 浙江省嵊州市

八、傳統手工技藝(共計89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51 Ⅷ—1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江蘇省宜興市
352 Ⅷ—2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安徽省界首市
353 Ⅷ—3 石灣陶塑技藝 廣東省佛山市
354 Ⅷ—4 黎族原始制陶技藝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
355 Ⅷ—5 傣族慢輪制陶技藝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356 Ⅷ—6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技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英吉沙縣、喀什市、吐魯番地區
357 Ⅷ—7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江西省景德鎮市
358 Ⅷ—8 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陝西省銅川市
359 Ⅷ—9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 浙江省龍泉市
360 Ⅷ—10 磁州窯燒制技藝 河北省峰峰礦區
361 Ⅷ—11 德化瓷燒制技藝 福建省德化縣
362 Ⅷ—12 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 陝西省澄城縣
363 Ⅷ—13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江蘇省南京市
364 Ⅷ—14 宋錦織造技藝 江蘇省蘇州市
365 Ⅷ—15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江蘇省蘇州市
366 Ⅷ—16 蜀錦織造技藝 四川省成都市
367 Ⅷ—17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上海市徐匯區
368 Ⅷ—18 土家族織錦技藝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69 Ⅷ—19 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 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市
370 Ⅷ—20 壯族織錦技藝 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
371 Ⅷ—21 藏族邦典、卡墊織造技藝 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日喀則地區
372 Ⅷ—22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 青海省湟中縣
373 Ⅷ—23 維吾爾族花氈、印花布織染技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地區
374 Ⅷ—24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江蘇省南通市
375 Ⅷ—25 苗族蠟染技藝 貴州省丹寨縣
376 Ⅷ—26 白族扎染技藝

6. 嶺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有粵劇、醒獅等7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羊傳說」等182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廣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佛山部分、8項)

文化空間:佛山祖廟北帝誕、佛山秋色

民間手工技藝:「石灣公仔」陶塑藝術

戲曲:粵劇(佛山)

曲藝:龍舟說唱(佛山市順德區)

民間舞蹈:廣東醒獅(佛山南海區)

民間美術:佛山剪紙、佛山木版年畫

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佛山部分、11項)

民間音樂:佛山十番、八音鑼鼓、

民間舞蹈:杏壇人龍舞(佛山市順德區)、

曲藝:粵曲星腔

民間美術:佛山彩燈、佛山木雕、

傳統手工技藝:佛山獅頭製作技藝、香雲紗染整技藝、

民俗:佛山春節習俗、行通濟、樂安花燈會

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10-27 22:57:39)標簽:嶺南 民間文化 大學堂 廣東省 省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錄 文化 分類:文化遺產搶救

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

(共101項)

(註:項目名稱前標有*號的項目,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本批增加了申報地區。)

分類(代碼)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

民間文學(I)

共 3項
1
五羊傳說
廣州市

2
雷州歌
湛江市

3
瀧州歌
雲浮市

民間音樂 (II)

共10項
4
嶺南古琴藝術
廣州市

5
佛山十番
佛山市

6
八音鑼鼓
佛山市

7
九峰山歌
韶關市

8
*客家山歌(石岩客家山歌、鬆口客家山歌)
深圳市、梅州市

9
南塘吹打樂
汕尾市

10
白口蓮山歌
中山市

11
連灘山歌
雲浮市鬱南縣連灘鎮

12
* 鹹水歌
廣州市、東莞市沙田鎮

13
* 潮州音樂
汕頭市

民間舞蹈(III)

共20項
14
舞貔貅
廣州市

15
鰲魚舞
廣州市番禺區

16
鶴舞
珠海市、中山市沙溪鎮、揭陽市

17
竹馬舞
梅州市五華縣

18
杯花舞
梅州市興寧市

19
儺舞
湛江市

20
雄雞舞
肇慶市德慶縣

21
龍魚舞
肇慶市

22
瑤族長鼓舞
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

23
鬧花燈
清遠市

24
舞馬鹿
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25
瑤族小長鼓舞
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26
鳳舞
清遠市陽山縣

27
禾樓舞
雲浮市鬱南縣連灘鎮、茂名市

28
惠來九鱷舞
揭陽市惠來縣

29
* 麒麟舞
深圳市、中山黃圃鎮

30
* 龍舞(杏壇人龍、龍崗舞龍、荷塘紗龍、花環龍、東莞龍舞、喬林煙花火龍)
佛山市順德區、深圳市龍崗區、

江門市新會區、梅州市大埔縣、

東莞市大朗鎮、揭陽市東山區

31
* 英歌舞
汕尾市

32
* 獅舞(醒獅、獅藝、高腳獅、席獅、福永醒獅)
東莞市石排鎮、江門市鶴山市、

茂名市、梅州市、深圳市

33
* 鯉魚舞(潮州鯉魚舞、鯉魚燈)
潮州市、梅州市

傳統戲劇(IV)

共4項
34
粵北採茶戲
韶關市

35
貴兒戲
肇慶市

36
木偶戲(單人木偶)
茂名市

37
* 潮劇
揭陽市

曲藝(V)

共2項
38
粵曲星腔
佛山市

39
潮州歌冊
潮州市

雜技與競技藝(VI)共2項
40
蔡李佛拳
江門市

41
詠春拳
江門市

民間美術(VII)

共16項
42
灰塑
廣州市

43
玉雕(廣州玉雕、陽美翡翠玉雕、肇慶市廣寧玉雕、肇慶市四會玉雕)
廣州市、揭陽市陽美村、肇慶市

廣寧縣、肇慶市四會市

44
磚雕
廣州市

45
欖雕
廣州市

46
五華石雕
梅州市五華縣

47
陽春根雕
陽江市陽春市

48
佛山彩燈
佛山市

49
潮州花燈
潮州市

50
抽紗
汕頭市

51
瑤族刺綉
韶關市

52
嵌瓷(大寮嵌瓷、普寧嵌瓷)
汕頭市、揭陽市普寧市

53
吳川泥塑
湛江市吳川市

54
張田餅印
韶關市

55
雲浮石藝
雲浮市

56
瓶內畫
汕頭市

57
* 木雕
揭陽市、佛山市、汕頭市

傳統手工技(VIII)

共9項

58
廣式傢具製作技藝
廣州市

59
香雲紗染整技藝
佛山市順德區

60
龍舟製作技藝
東莞市中堂鎮

61
白沙茅龍筆製作技藝
江門市

62
楓溪瓷燒制技藝
潮州市楓溪鎮

63
佛山獅頭製作技藝
佛山市

64
麒麟製作
東莞市清溪鎮

65
莞草編織
東莞市厚街鎮

66
安琪廣式月餅製作技藝
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

傳統醫葯(IX)

共3項

67
潘高壽中葯文化
廣州市

68
陳李濟中葯文化
廣州市

69
平樂郭氏正骨醫術
深圳市

民俗(X)

共32項

70
春節習俗(揭陽春節習俗、

佛山春節習俗)
揭陽市、佛山市

71
乞巧節
廣州市、東莞市望牛墩鎮

72
東坑賣身節
東莞市東坑鎮

73
豆腐節
清遠市佛岡縣

74
畲族招兵節
潮州市

75
迎春花市
廣州市

76
寮步香市
東莞市寮步鎮

77
波羅誕
廣州市

78
康王寶誕
東莞市

79
貞仙誕
肇慶市

80
賽龍舟(禮樂龍舟、賽龍舟、扒龍舟)
江門市、深圳市、廣州市

81
黃氏宗親祭典
深圳市

82
大溪宗祠祭典
揭陽市

83
三山國王祭典
揭陽市揭西縣

84
「辭沙」祭媽祖大典
深圳市

85
疍家婚俗(疍家人婚俗、疍家漁民婚俗)
深圳市、陽江市

86
饒平彩青習俗
潮州市饒平縣

87
忠信吊燈習俗
河源市連平縣

88
舞草龍習俗
深圳市

89
行通濟
佛山市

90
行彩橋
揭陽市

91
燈會(樂安花燈會、泮村燈會)
佛山市、江門市

92
張公廟會
雲浮市鬱南縣連灘鎮

93
六祖誕廟會
雲浮市

94
鑼鼓標旗巡遊
揭陽市

95
大鵬清醮
深圳市

96
斗門水上婚嫁
珠海市斗門縣

97
潮州工夫茶
潮州市

98
麒麟村爬刀梯
湛江市

99
舞被獅
清遠市佛岡縣

100
東坑地景
汕尾市陸河縣

101
* 飄色
中山南朗鎮、中山市黃圃鎮、

珠海市

閱讀全文

與梅州市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