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業文化存在的問題
企業文化的誤區
一、企業文化政治化。
有的企業把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劃等號,認為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建立起了好的企業文化。在實際操作中表現片面強調政治學習而忽視企業價值的塑造,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黨委或黨支部的事。這在一些國有企業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在這些企業中文化工作者必須是具有較強黨性的黨員幹部,有較高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應該承認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兩者的確存在著聯系,企業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載體,而好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有助於推動企業文化的建設。但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甚至將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企業文化建設。
二、企業文化的表象化。
一些企業為了塑造自身的「文化」形象,在脫離企業經營管理實際的情況下總結了一套經營理念或企業精神。由於這些理念或精神根本不被認可,因此這種企業文化實際上成為一種脫離企業實際的空談。雖然對於外部環境的不知情者可能會起到一時的「包裝」功效,但是對於企業自身而言,純屬一個漂亮的「花瓶」,其作用可想而知。還有少數企業更加表象化,認為企業文化就是創造優美的企業環境,注重企業外觀色彩的統一協調,花草樹木的整齊茂盛,衣冠服飾的整潔大方,設備擺放的流線優美。
三、企業文化僵化。
有的企業以為企業文化一經建立便可長治久安,忽視了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對企業文化進行「創新」,從而使對企業發展本來起積極作用的文化變成了企業發展的障礙。實際上,企業文化同樣有好與不好之分,當一種企業文化由惰性而變成一個封閉的系統時,它可能會扼殺企業的創造精神,從而排斥外來的人才的加盟和企業對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
四、企業文化空泛化。
有的企業,你走進大門,就會發現從走廊、辦公室、到各車間的牆上四處可見形形色色,措詞鏗鏘的標語口號,如「團結」、「求是」、「拼搏」、「奉獻」等。這本無可非議,但它是否能真實地反映本企業的價值取向、經營哲學、行為方式、管理風格;能否在全體員工中產生共鳴;能否真正地起到強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是否有本企業的特色,恐怕連企業的決策者本身都說不清楚。
五、企業文化的文體化。
在一次與外商洽談時,某企業談及它的企業文化時說:「為了豐富員工的業餘生活,建設企業文化,這些年,我們加強了精神文明建設,成立了很多興趣小組,比如足球、籃球、音樂小組等。」結果,當然不出你的預料:洽談不成功!原因就是該企業誤解了企業文化的含義,認為所謂企業文化就是唱歌、跳舞、打球、建舞廳、成立音樂隊、球隊等,客觀來說,這些對企業來說是必要的,它能增進友誼、溝通感情,但這些可能是部分文體愛好者的事情,不能靠此去挖掘人才、發現人才和留住人才,因為企業畢竟不是專業文體團體,這是對企業文化的淺化。
六、企業文化趨同化。
企業文化的旋風使很多企業醒悟,必須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於是乎一些企業也趕時髦在企業內部大搞企業文化建設,它們或者借鑒別的企業的文化理念或者照搬成功企業的CI策劃,如此一來,結果使得很多企業文化千篇一律,缺乏個性,重視文字的工整,忽略企業特性的表達等等。許多企業的企業精神常常用求實、創新、開拓、進取或加上拼搏這些詞語加以概括。應當說這些詞語都是好字眼,都很重要,但大家都用這些詞語表達,就失去了企業精神的鮮明個性和特色,變成了所謂工業企業中標准件的組合。這也就使某個企業的企業精神變成了所有企業共有的「企業界精神」。
適應時代要求重塑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應該與企業經營管理實際與外部環境相適應,任何企業如果步入了諸如以上企業文化政治化、表象化、僵化等誤區,其發展結果可想而知,中國許多企業的失敗歸根結底就是失敗在企業文化上。比如「飛龍」的落地,「巨人」的倒下,無不與其僵化落後的企業文化有關。沈陽飛龍的老總姜偉在其《總裁的二十大失誤》中有五條涉及到企業文化方面。有鑒於此,我們的企業必須努力適應新形勢,克服企業文化存在的問題,以便早日走出企業文化的誤區。
一是要系統地建設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括物質層、制度層和精神層三個層次。精神層主要是指企業領導和員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價值標准、職業道德及精神風貌。制度層是企業文化的中間層次,是指對企業組織和企業員工的行為產生規范性、約束性影響的部分,它體現企業文化物質層和精神層對員工和企業組織行為的要求。物質層是企業文化的表層部分,是企業創造物質化,是形成企業文化精神層和制度層的條件。這三個層次是緊密聯系的。物質層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和載體,是制度層和精神層的物質基礎;制度層約束和規范著物質層和精神層的建設,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企業文化無從談起;精神層是形成物質層和制度層的思想基礎,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時必須系統地抓,要分層次地抓,但又不能只注意其中的一個層次而忽視其他。
二是要建設富有個性的企業文化。
不同的企業處於不同的內部與外部環境中,企業文化的特徵也會不相同,並產生不同的行為規范以及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因此,企業文化建設不能千篇一律,應該根據自己企業的特點、自己企業的經營環境,進行具體的設計定位,這樣才能在萬變的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沒有特色的企業文化無異於沒有企業文化。在這個強調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年代裡建立獨特的企業文化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縱觀中外成功企業的案例,不難發現成功的企業都有其不一般的企業文化。如北京同仁堂的「濟世養生」、「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一聽就知道是同仁堂所獨有的。杭州胡慶余堂「戒欺」,大家都知道這是胡慶余堂的企業精神。
三是要寓企業文化建設於企業經營活動之中。
企業文化不是蹦蹦跳跳的娛樂活動,企業文化是一種價值觀念,屬於社會意識范疇。有人把企業文化等同於企業文體活動,這是一個誤區。企業文體活動只是企業文化的一個內容,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不在這里。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長期經營實踐中所凝結起來的一種文化氛圍、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經營境界和廣大員工所認同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方式。「科龍」的企業文化建設就做得很好,它將企業經營理念和價值體現在企業管理制度中,體現在經營實踐中,體現在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凝聚力,以文化的力量推動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這樣就抓住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實質和根本內涵,也達到了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
四是要創新企業文化。
當企業內外條件發生變化時,企業文化也應相應地進行調整、更新、豐富、發展。成功的企業不僅需要認識目前的環境狀態,而且還要了解其發展方向,並能夠有意識地加以調整,選擇合適的企業文化以適應挑戰。21世紀的惠普經歷了重重變革,像總裁人選的變更、合並康柏公司等。盡管如此,惠普依然銳意進取,不斷探索整合企業文化發展的新方向,為其他企業做出了榜樣。要創新企業文化還有一條特別重要,就是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人為本」是新時代的要求,也是企業管理的精髓,它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更要落實到行動中貫徹到企業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要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促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以優勢的企業文化吸引人、激勵人。只有這樣,企業的文化才能浸透到企業員工的思想中去,才能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企業才能獲得其特有的競爭優勢。
水思源語:
企業文化的建設一定要與時俱進與實用
現在國內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嚴重兩極分化:
要麼國際化的不能做到本土化,把五百強的東西硬搬到中國企業,干澀難懂,讓人連理解都有困難,更如何談得上推廣執行。
要麼本土化的不能做到國際化,甚至連價值觀和行為准則的關系是什麼都不知道,就如本文作者連組織文化和企業文化的關系是什麼都沒搞清楚,就大談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不禁讓人苦笑不得。。。。。。
當然企業願景會是一句話,但這句話其實包含了很多內容,可以是企業長期戰略的一個總方針,是企業道德規范的總要求,是企業處理一切事務總標准
企業文化的內容,與企業的創建、成長息息相關,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企業文化
你的願景和價值觀要與企業相適應
再說明一點:企業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一般10更新一次,最長也就20-30年更新一次。
好的文化來自人的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是一種長期凝聚供人吸收的精、氣、神,若風可以倡導,若水可以疏流,卻不能用書包裝起來走到哪裡背到哪裡。春風,不可存於室內;秋月,不可托於掌上。
所以,一些企業在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中,衷情於寫在手冊里,放在桌面上,企圖以固化的形式承載文化,雖然是無奈之舉,也不可取。
㈡ 如何提高企業文化
公司想要提高自己的 企業 文化 ,應該怎麼提高呢?提升企業文化有什麼好的 方法 嗎?我為你帶來了“如何提高企業文化”的相關知識,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淺談提高企業文化自主創新能力
企業文化是公司的寶貴精神財富。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在公司員工中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可以推動整個公司的經營管理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但是一直以來,我們的一些企業,一提到企業文化,就以為是唱 唱歌 ,出出 黑板報 ,向社會捐點款。把企業文化當作一種點綴,一個花瓶,沒有把企業文化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去認識,企業文化普遍缺少自主創新能力和精神。
我覺得,提高企業文化的自主創新能力,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以人為本”的原則。要把員工視為管理的主要對象和公司的最重要資源,始終做到以人為中心,充分反映員工的思想文化意識,激發員工的創新慾望。
2、員工是公司主體的原則。強調員工不僅是公司的主體,更是公司的主人,要把公司的責任,與員工的前途有機地融合到公司的目標中去。實現員工自身價值的升華和公司發展的有機統一,讓員工在企業文化創新中找到自豪感和榮譽感。
3、領導率先示範。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戰略性、長期性的工作,企業領導在這個過程中,要先進、深入、帶頭,有創新、有建樹。
4、突出特色、追求卓越。要突出企業文化的鮮明個性與不同的特色,在建設過程中,要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挖掘、提煉和整理出具有公司鮮明特色的文化內涵。同時,要體現出先進的時代水平,要讓全體員工都能欣賞我們的企業文化,從而在這種先進的企業文化中,與社會產生共鳴,達到個個追求卓越,人人創造卓越。
提高企業文化的共識度與認同度
文化管理是一種新型的現代 企業管理 方式,正日益受到企業的普遍重視,但在實踐中很多企業往往表現為“理念先進,行為落後”的現象,我們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未能准確把握企業文化管理的本質,沒有切實有效提高企業文化的共識度與認同度。
一、企業文化管理的涵義
企業文化是指現階段企業員工所普遍認同並自覺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為方式的總和,通常表現為企業的使命、願景、價值觀、管理模式、行為准則、道德規范和沿襲的傳統與習慣等。
理解企業文化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只有達成共識的要素才能稱為文化。企業新提出的東西,如果沒有達成共識,目前就不能稱之為文化,只能說是將來有可能成為文化的文化種子。企業文化代表企業共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即多數員工的共識。當然,共識通常是相對而言的。在現實生活中,通常很難想像一個企業所有員工都只有一種思想、一個判斷。由於人的素質參差不齊,人的追求呈現多元化,人的觀念更是復雜多樣,因此,企業文化通常只能是相對的共識,即多數人的共識;
第二,文化必定具有內在性。企業所倡導的理念和行為方式一旦達成普遍的共識,並被廣大員工所認同,成為企業的文化,則這些理念和行為方式必將得到廣大員工的自覺遵循。
我們認為,企業文化管理是指通過文化建設,使廣大員工對企業所倡導的文化主張形成共識並產生認同,從而能夠有效發揮文化的導向、激勵、凝聚、約束等功能,以最大程度實現多層面自主管理的一種現代管理方式。
二、企業文化共識度與認同度的提出
(一)企業文化形成的心理過程
文化形成是“這樣的觀念和規則”為企業員工普遍領悟並最終產生自覺行為的過程。這一過程大致可分為三步走,即對文化的熟悉、認知與認同。文化是一個逐漸覺悟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
1、熟悉“這樣的”一種文化
要建立“這樣的”一種文化,首先是讓員工熟悉企業所倡導的文化。企業可通過一整套文化信息傳播網路,如內刊、電視台、內部網、bbs、 標語 、制度文本、培訓等多種方式。員工接觸到這些信息,感受到文化是“這樣的”,從而逐步了解、熟悉企業的文化語言、符號、方式、過程、觀念和規則。
2、認知“這樣的”一種文化
熟悉是認知的基礎和前提。認知“這樣的”一種文化,即讓員工了解為什麼必須有這樣的一種文化,是對“這樣的”一種文化的領悟。領悟不僅意味著對信息的大量記憶、了解,而且意味著對文化理念和價值觀的理解和深刻把握,員工從接觸的大量信息中真正悟出了文化的真諦。
3、認同“這樣的”一種文化
認知是認同的基礎和前提。認同“這樣的”一種文化,即員工已經對這樣的文化有了自覺,這樣的文化已內化為自我的一部分。員工不但認識到文化的意義和重要作用,領悟到文化的精髓,而且對文化有了情感體驗,對它形成積極的態度,願意按照文化的指引行動。當文化成為普遍自覺,企業文化的導入就真正完成了。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的形成首先要使員工達成普遍共識,即熟悉企業所倡導的文化,並能夠認知新文化的意義所在;其次,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認同企業的文化主張,自覺按照新文化的要求行事。為此,下面我們提出測度文化形成過程中共識性與認同性的指標。
(二)企業文化共識度
1、企業文化要素共識度
企業文化要素,是指企業中某一項重要的理念、價值觀、目標,或一項制度、一種行為方式、一種物質文化現象。
企業文化要素共識度=(企業中認知該文化要素的員工數/企業員工總數)×100/100
2、企業文化體系共識度
企業文化體系,是指企業的整個文化系統,通常包括企業的理念文化體系、制度文化體系、行為文化體系和物質文化體系。
企業文化體系共識度=(企業中認知該文化體系的員工數/企業員工總數)×100/100
雖然在一個企業中存在廣大員工共有的文化,但由於企業中各個部門的人員和具體工作內容各不相同,這樣,各種工作群體就會在各自的環境中形成自己的一些獨特的文化,基於企業文化在企業的不同群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下面我們提出分群體的企業文化共識度。
3、分群體企業文化要素共識度
分群體企業文化要素共識度=(群體中認知該文化要素的員工數/該群體員工總數)×100/100
4、分群體企業文化體系共識度
分群體企業文化體系共識度=(群體中認知該文化體系的員工數/該群體員工總數)×100/100
共識度的數值范圍通常在1%—1之間,1%代表新文化是由企業家個人或某一先進人物首先獨自提出。
(三)企業文化認同度
依次類推,下面我們提出4個測度企業及其不同群體文化認同度的指標:
1、企業文化要素認同度
企業文化要素認同度=(企業中認同該文化要素的員工數/企業員工總數)×100/100
2、企業文化體系認同度
企業文化體系認同度=(企業中認同該文化體系的員工數/企業員工總數)×100/100
3、分群體企業文化要素認同度
分群體企業文化要素認同度=(群體中認同該文化要素的員工數/該群體員工總數)×100/100
4、分群體企業文化體系認同度
分群體企業文化體系認同度=(群體中認同該文化體系的員工數/該群體員工總數)×100/100
認同度的數值范圍也通常在1%—1之間,1%代表新文化是由企業家個人或某一先進人物首先獨自提出。
三、把握文化傳播規律有效提高企業文化的共識度與認同度
(一)文化傳播的規律
艾弗萊特·羅格博士的研究揭示了企業文化在企業員工中傳播的規律。羅格博士認為,變革思想往往是從占很小比例的集體中產生的(一般約占總人數的2.5%),它進而傳播到“早期採納者”那裡(他們約佔13.5%)。一旦這些人對變革思想予以贊同,則“大多數人”就會採納它了(正態分布曲線中間約68%的部分),最後,“遲緩者”(剩餘的約佔15%)也會逐漸接受變革思想。
(二)提高企業文化共識度與認同度的途徑
文化共識度與認同度的提升往往會經歷一個從不同群體到企業整體,從核心的文化要素到企業文化體系的漸進過程。
1、領導層形成並提出新的文化主張
企業文化內容很多直接來自企業領導者的思想和主張。領導者在形成文化願景的過程中,往往也會吸收企業中優秀員工(尤其是企業英雄)的先進理念,以豐富和完善企業的文化願景。
2、領導層文化向管理團隊擴散
管理團隊是以領導層為核心,吸收其他高級管理人員、中級管理者和一些企業內部非正式組織的領導者的管理者聯盟。通過領導者的言傳身教和選拔提升擁護文化願景的管理人員,管理團隊成員的理念、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就會逐步趨同,從而形成管理團隊文化。
3、領導者和管理團隊導入、深植管理團隊文化
將管理團隊文化導入、深植的方法多種多樣。在文化導入方面,“以行踐言”顯得尤為重要,尤其重要的是管理團隊關注什麼、要求什麼、對什麼感到不安、獎賞什麼、懲罰什麼等。
4、員工對管理團隊文化形成積極的態度
企業文化的形成是員工個人對管理團隊文化逐漸形成積極態度的過程。員工對管理團隊倡導的文化,通常會經歷一個從熟悉、模仿、服從、領悟、認同到內化的過程。
5、員工共享管理團隊文化從而形成企業文化
企業英雄和文化 故事 對員工會產生很大影響,再加上管理團隊的親身示範和宣傳鼓舞,一部分員工的態度開始發生改變。一部分員工直接模仿企業英雄的典型行為,產生企業需要的行為;另一部分員工從企業英雄的行為中理解和認同了企業所倡導的理念與價值觀,從而做出企業需要的行為。通過典型的宣傳,會有更多的員工做出企業需要的行為。隨著共識度和認同度的步步提高,領導者倡導的文化願景逐漸擴散、滲透到企業員工中間,成為廣大員工普遍認同並自覺遵循的理念和行為方式,從而成為真正發生作用的企業文化,使企業邁入文化管理的新階段。
進行企業文化培訓
企業文化是以價值觀塑造為核心,提升企業績效和管理水平為目的,優秀的企業文化必須包涵兩個要素:一是核心理念是否正確、淸晰與卓越,二是這種理念是否能夠宣傳貫徹下去,讓每個員工認同並且體現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
很多企業其實並不缺乏優秀的文化理念,比如“以人為本、追求卓越、誠信、創新”等,核心理念在不同企業間沒有本質差別,只是體現在工作方法與行為上,卻有本質的區別,這就需要通過構建完整的培訓體系來使全體員工了解企業理念是什麼,如何將企業理念與自己的實際工作結合起來。
國內很多企業也越來越重視企業文化培訓工作,但往往不得要領,主要表現在:一、很多企業在進行文化培訓時,往往是想起來才做,或者是有了問題才做,也就是“救火式”的培訓,沒有系統規劃;二是沒有針對不同層級和職能的人員,“大鍋燴”式的企業文化培訓; 三是培訓形式過於單一,沒有採取案例學習、研討、活動都培訓方式的綜合運用。
公司已經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機構網點迅速鋪設,制度的執行越來越需要文化的整合,以盡快提升管理的效果。建議公司從內容、形式和組織三個方面入手進行企業文化培訓體系的規劃,並盡快啟動培訓工作。
一內容要求層次性
在企業進行文化建設的初期,需要對企業文化理論有基本了解的時候,可採用“大課堂” 的培訓方法,不分對象,進行普及 教育 。但這之後,必須進行深入的文化建設,在進行企業文化培訓時,需要針對不同層級和職能的人,設計不同的培訓內容和形式。
從企業的層級別來看,高層需要了解企業文化的本質、與 傳統文化 的關系、與戰略、核心競爭力的關系、如何實施文化變革等內容;中層的側重點在於如何在領導下屬、實施考核、團隊建設中體現企業文化,即企業文化與管理技能的結合,沒有優秀的領導技能就無法傳揚公司的文化;而基層人員則更需要理解本公司的企業文化理念,以及如何在工作中體現出企業文化;新進人員需要認識公司的歷史和文化、先進人物 事跡 、行為規范等。
從企業職能別來看,不同部門對企業文化的需求也不一樣,營銷部門需要了解企業文化與品牌建設、促銷推廣、 廣告 公關等內容;人力資源部門需要了解企業文化與招聘、培訓、考核、薪酬、激勵、獎懲、任免等工作的有機結合;其他部門的文化培訓也應該有不同的側重點。
二形式要求生動性
企業培訓與學校教育顯著不同,一方面在於作為成年人,對單純的知識教育興趣度很低,吸收困難,另一方面在於企業培訓講求投資和回報,即必須能夠提升員工的能力和素質,對企業業績有貢獻。企業文化培訓也不例外,傳統的講授式的培訓方式效果很不理想,沒有針對成年人學習的特點,也沒有針對企業的具體管理問題和經營特色,因此,往往讓人覺得企業文化培訓不能立竿見影。
誠然,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比較新的管理理論和方法,以價值觀塑造為核心,以凝聚人心、 提升管理水平為目的,他的重要作用是勿庸罝疑的,但往往企業文化缺乏統一的操作辦法, 所以往往讓大家覺得很“虛”。實際上,企業文化的好壞並不是學來的,更多的需要自動自發的“悟性”,需要高層管理者具備優秀的領導能力和管理水平,以身作則,大力推行;中層管理者能夠很好地理解並貫徹實施;基層人員則能夠把企業文化的各種理念體現在自己的工作中。
要讓員工自覺自願地遵從和維護企業的制度和文化,這就需要員工的感悟。感悟是一種境界,需要綜合運用各種培訓方法,包括講授式、案例學習式、研討會、活動、游戲、 拓展訓練 、團隊訓練等,每種方式都有自己的優點,要根據培訓內容和對象來選擇,比如講授式一般適合針對高層的比較理論的課程,而活動、游戲式的培訓方式則適合需要感悟和體驗的課程,研討式更適合需要員工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探究,並形成共識的課程。公司已經開展幾次拓展訓練和團隊培訓,效果很好。應進一步培養員工講師隊伍,降低培訓成本,提高培訓頻率。
三組織要求完整性
企業文化建設是個系統工程,不但需要企業上下對文化的內涵達成共識,還需要調用一定的人員和資源進行企業文化培訓的組織和實施工作。
很多優秀的企業都構建了完整的企業文化培訓體系,比如GE公司的前總裁傑克.韋爾奇不但自己親自在GE培訓學院對各級員工進行企業文化培訓,而且要求中高層管理者都能夠結合自己的工作,設計專門的培訓課程,其中企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公司領導也已經率先垂範,進行過多次企業文化方面的培訓。但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需要更有體系的培訓。
系統完善的培訓組織工作是培訓效果的有力保證,建議按照如下幾個方面來進行企業文化的培訓組織工作:
1、培訓的組織:應建立專門的部門進行企業文化課程研發和培訓規劃,如企業文化管理部、品牌中心、品牌管理部等。
2、培訓的內容:從層級和職能兩個角度進行培訓規劃;課程內容的選擇:內容是否實用,希望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3、培訓的對象:針對高層、中層、某層、員工、新進人員,組織方式也不一樣,比如針對高層的培訓,因為高層事務煩雜,所以最好採用相對封閉的培訓方式,如封閉的度假區。
4、培訓的人數:企業文化培訓一般需要大家研討,所以人員不宜過多,20人左右是比較理想的。
5、講師的選擇:講師的選擇有2個途徑,一個是企業內部的講師,可以是專業培訓師,講授一些專門的企業文化技能型和操作型的課程,如新進員工培訓,也可以是企業中高層管理者根據自己的工作所設計的企業文化培訓課程;另外一個途徑是根據企業的需要從外部選擇專業講師和顧問,但需要根據企業實際,不一定是名氣越大越好,要綜合考察講師的風格、品德、口碑以及課程內容的實用性,比如針對中層人員的領導風格和管理技能的培訓,就要選擇具備高超講課技巧的講師,不一定要請專家。
6、培訓的時間:一般來說,企業文化培訓最好分階段進行,因為這樣學員可以有個消化的過程,拿到工作中進行應用,下一次可就其中出現的問題跟講師進行溝通。
7、培訓場地的選擇:就企業文化培訓來說,一般分組討論效果比較好,所以場地的布罝要考慮到這一點,太多人在一起培訓,缺乏學員之間、學員與講師的互動。
8、培訓的形式與方法:針對不同的人員和內容應採取相應的培訓方式,如研討、活動、游戲、拓展訓練、團隊訓練等。
9、培訓的預算:一般來說,在年初的企業文化工作規劃中,就應該根據企業的總體預算進行。
培訓的成本很髙,但沒有培訓會付出更大的成本。企業文化如何從“虛”到“實”,將公司價值觀、服務理念、品牌理念轉化為生產力、創造力、市場競爭力,已經成為我們的課題。
猜你喜歡:
1.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方法
2. 企業文化如何增強滲透力
3. 2017如何加強企業文化
4. 企業如何提高員工參與企業文化建設
㈢ 求助:請高手指點如何打造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戰略
企業文化
一. 企業文化的概念及起源
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所形成的並為全體成員遵循的共同意識、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和准則的總和,是一個企業或一個組織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以價值為核心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與組織管理實踐相融合的產物。企業文化是以人為本的管理哲學,是藉助文化力量的管理方式,可以說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一個沒有自己企業文化的企業其經營往往是隨波逐流的,其員工也沒有主人翁意識,這樣的企業是長不了的。縱觀國內外現代化企業管理已經從以物為中心的管理轉向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從而越來越突出人在企業生存和發展中的作用和力量。
十九世紀末到本世紀初,西方工業化發展到以大機器和生產流水線為主要生產方式的階段,企業經營者主要關心的問題是生產效率和投入產出比,在這種條件下,泰勒的科學管理式和韋伯的「科層制」的應用就導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學管理實踐,但是,它們都是基於「理性經濟人」的假設,認為人的行為動機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經濟的報酬。科學管理理論對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和當時的工業化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世紀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實驗」使人們注意到組織中的人際關系、非正式群體等因素對組織效益的影響,開始關注包括自我實現在內的人的社會性需要,於是導致了一系列激勵理論的出現。這些理論強調人際關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會性為基礎,提出用「社會人」概念來代替「經濟人」的假設。五六十年代系統論的應用和權變理論的發展導致了西方組織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戰略熱」和「系統熱」,即重點由組織內部的管理轉向戰略管理,強調組織結構和系統的協調與適應能力。八十年代初,隨著日本企業的崛起,人們注意到了文化差異對企業管理的影響,進而發現了社會文化與組織管理的融合——企業文化,它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企業領導人用其在企業創業階段形成的價值觀和經營理念教育新成員,並在此過程中將全體員工的價值認同和行為方式進行整合成統一的價值體系和行為准則,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動企業的長期發展。 由此可見,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與組織管理實踐相融合的產物,是西方管理理論在經歷了「經 濟人」、「社會人」、「自我實現人」與「復雜人」假設之後,對組織的文化價值、經營理念、管理過程與組織長期業績的關系的又一次重新審視。
二. 中國企業文化的發展及走過的幾個誤區
早在五十年代,在我國的一些大型國有企業中,就有自己獨具特色的經營理念,如鞍鋼憲法、大慶鐵人精神等,當時雖未冠之以企業文化的概念,但實際上發揮著企業文化的價值功能和整合功能。後來,隨著人們對精神激勵作用的客觀認識和對物質激勵手段的運用,人們迅速從精神控制的桎鋯中覺醒起來,這些「企業文化」也由於未能適應時代的變化而逐漸衰落了。從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在引進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的過程中,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管理模式又被引入我國的企業中。一時間,許多企業都風起雲涌地搞起了企業文化,在全國掀起了企業文化的熱潮。有些企業模仿外資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的一些形式,如熱中於搞文藝活動、喊口號、統一服裝、統一標志,有些企業還直接請廣告公司做CI形象設計, 認為這樣就是塑造企業文化。固然這些都是塑造企業文化的一般做法,但是,由於多數企業忽略了在這些形式下面的內涵和基礎,因此就給人一種誤導,似乎企業文化就是企業開展的文化活動或企業形象設計。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國的企業文化熱才逐漸降溫,許多在當時企業文化熱中涌現出來的明星企業也紛紛星辰墜落。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在此期間,也曾有學者對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表示過擔憂,他們提出了企業文化理論與實踐、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等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在當時並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十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回過頭來冷靜地思考時,就不難看出中國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所走入的幾個誤區:
1 注重企業文化的形式,忽略企業文化的內涵。在中國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盲目追求企業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內涵。根據企業文化權威愛得加.沙因所劃分的層次,位於企業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設,其次是價值層面,再次是行為規范和行為方式層面,位於最表層的才是企業文化的各種表現方式,包括各種符號、英雄、活動等。由此可見,企業文化活動和企業CI形象設計都是企業文化表層的表現方式。企業文化是將企業在創業和發展過程中的基本價值觀灌輸給全體員工,通過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獨特的價值體系,是影響企業適應市場的策略和處理企業內部矛盾沖突的一系列准則和行為方式,這其中滲透著創業者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對人性的基本假設、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凝結了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集體形成的經營理念。將這些理念和價值觀通過各種活動和形式表現出來,才是比較完整的企業文化,如果只有表層的形式而未表現出內在價值與理念,這樣的企業文化是沒有意義的,難以持續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動力,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不了深遠的影響。
2 將企業文化等同於企業精神,使企業文化脫離企業管理。有些企業家認為,企業文化就是要塑造企業精神或企業的聖經,而與企業管理沒有多大關系。這種理解是很片面的。有學者曾經指出,企業文化就是以文化為手段,以管理為目的,這種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企業組織和事業性組織都屬於實體性組織,它們不同於教會的信念共同體,它們是要依據生產經營狀況和一定的業績來進行評價的,精神因素對企業內部的凝聚力、企業生產效率及企業發展固然有著重要的作用,但這種影響不是單獨發揮作用的,它是滲透於企業管理的體制、激勵機制、經營策略之中,並協同起作用的。企業的經營理念和企業的價值觀是貫穿在企業經營活動和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和整個過程中的,並與企業環境變化相適應的,因此不能脫離企業管理。
3 將企業文化視為傳統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直接運用。這種觀點認為企業文化就是用文化來管理企業,如有些企業家認為應該用儒家學說來管理企業,還有些企業家認為應該用老子學說來管理企業。這些學說作為中國文化的思想代表用於指導企業管理和企業經營理念,應該說是具有中國特色,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用傳統文化來把握當代人的心理,來把握迅速變化的市場需求,來調整對中國員工的工作激勵,這需要找到適當的切入點,找准其中許多具體的聯系。如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對家庭的歸屬、對權力的依賴,重感情、重面子,突出以人為本、知人善用等,將這些文化因素和傳統思想應用於企業管理,營造一個充滿情感、和諧共存的文化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實現對人性的超越,實現人與社會的共存,人與自然的和諧,這應該說突出了中國特色。但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思想中充滿了哲理與思辯,可謂左右逢源,在用於指導企業管理實踐中時,需要將其操作化為具體的行為准則和經營理念。另外,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許多不利於企業創新和企業發展的因素,如知足長樂、槍打出頭鳥等,這些都是抑制企業創新的隱型殺手。另外,人情交往是中國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許多企業家長期依賴於由人情交往所編織的社會關系網即社會資本,而不把重點放在企業創新上,認為這樣也能賺到錢,這樣下去會逐漸形成對關系的依賴,而削弱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這種現象的盛行固然有其社會的原因,但是,隨著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社會資本伸展的空間越來越狹小,加入世貿後,市場競爭的游戲規則越來越規范,那些津津樂道於依賴社會資本的企業被打垮、被擊敗就在所難免。所以要區分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不能簡單而為之。企業文化不是對社會文化的玩賞,而是用文化的氛圍和文化價值去管理企業,為企業、為社會創造價值。
4 忽視了企業文化的創新和個性化。企業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該企業獨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業的個性化表現,不是標准統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時尚的標語。綜觀許多企業的企業文化,方方面面都大體相似,但是缺乏鮮明的個性特色和獨特的風格。其實,每一個企業的發展歷程不同,企業的構成成分不同,面對的競爭壓力也不同,所以其對環境作出反應的策略和處理內部沖突的的方式都會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同樣屬於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業文化強調開拓創新,尼桑公司的企業文化強調顧客至上;同樣屬於美國文化,惠普公司的企業文化強調對市場和環境的適應性,IBM公司的企業文化強調尊重人、信任人,善於運用激勵手段。這說明,企業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將企業自身發展階段、發展目標、經營策略、企業內外環境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而確定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業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標准化的,但其側重點各不相同,其價值內涵和基本假設各不相同,而且企業文化的類型和強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構成了企業文化的個性化特色。
三. 中國企業如何開展企業文化建設
綜觀國外企業文化的發展過程和中國企業文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面對二十一世紀的到來和中國加入WTO,中國的企業和中國的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的企業和企業管理也面臨著與國際化接軌的嚴峻課題,既要面臨同行業企業間的激烈競爭,同時又面臨著全球化經濟和網路時代所帶來的挑戰,在這樣的形勢下,企業文化的創新已成為企業創新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發展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就需要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來把握中國企業文化的發展方向,要加強企業文化的研究,提出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理論,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實踐中的科學理論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企業文化的發展適應於改革開放的需要,適應於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具體需要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要加強企業文化研究從國外企業文化現象的發現到企業文化研究二十年的迅猛發展來看,他們走的是一條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道路。八十年代中期,在對企業文化的概念和結構進行探討之後,便馬上轉入對企業文化產生作用的內在機制,以及企業文化與企業領導、組織氣氛、人力資源、企業環境、企業策略等企業管理過程的關系的研究,進而對企業文化與企業經營業績的關系進行量化的追蹤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業文化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用於企業文化測量、診斷和評估的模型,進而開發出一系列量表,對企業文化進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二十一世紀中國企業文化的研究應該堅持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原則,主要側重於以下三個方面:一,在中國文化背景下, 探討中國企業文化的基礎理論,研究企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社會文化的關系、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企業環境、企業發展和企業創新的關系等,提出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理論;二,加強企業文化的應用研究 , 關於企業文化的測量、診斷、評估和咨詢的實證研究,在此過程中,推動企業文化實踐的發展;三, 加強企業文化的追蹤研究,企業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它要隨著企業的發展和變化而作出及時的調整和改變,才能對企業的長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對企業文化進行追蹤研究的價值是不可低估的。第二,要正確處理好企業文化與社會文化的關系企業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既是社會文化變遷的縮影,又通過其新技術、新產品所倡導的理念引導市場潮流、引領社會時尚,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人們的觀念,從而為社會文化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豐富社會文化的內涵。社會文化對企業文化產生影響的途徑之一是通過企業家這個載體,將其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關於人性的基本假設、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運用於企業發展和企業管理過程中,形成獨特的、相對穩定的行為准則、行為規范、企業內部的文化氛圍和企業產品的文化品味。這是社會文化滲透於市場經濟運作過程的一種重要形式。一種開放的、適應性強、鼓勵創新的企業文化很明顯是多數成功企業不斷進取、不斷創新的源泉和基礎,而這樣的企業文化來源於企業家對社會發展方向的把握,來源於企業家對傳統文化的影響和對當代社會文化變遷過程的深刻理解,來源於企業家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觀念和素質。沒有這些對社會生活的深厚積累,要塑造一個優秀的企業文化並把握其發展是比較困難的。社會文化對企業文化發展產生影響的另一個途徑是對市場和社會環境的滲透。不同的社會文化會影響人們對市場的價值選擇和對市場的適應性,社會文化的變化也會引起人們在價值選擇和對市場的適應性方面的變化,影響人們對產品的認同程度和心理需求。例如,進入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城鎮居民的消費觀念由原來的注重產品本身的使用價值轉變為在嚴格對待產品質量的基礎上,更加關注產品的品牌、售後服務、環保性能和更新換代的前景,產品和服務的個性化、多樣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因此,企業在塑造自己企業文化、確定企業經營理念時,一定要把握社會文化變化的趨勢,在產品的目標定位、企業的經營策略、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方向上作出相應的調整,使產品、經營和社會文化之間產生協調與相容,在此基礎上,企業為社會提供的就不僅僅是一種產品,而且是一種文化。第三, 注重企業環境變化對企業文化發展的影響二十一世紀是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企業環境包括企業的技術環境、人力資源環境、金融環境、投資環境、市場需求環境等,這是企業發展所依存的客觀環境,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短期效益和生存,力度較大。此外,還有政策、法制、社會評價、公平競爭、社會信譽等主要由人為因素控制的社會發展軟環境,對企業文化發展的影響看起來較為隱含較為間接,然而實際上對企業長期的經營業績和企業的競爭力有著潛在而深刻的影響。這些環境因素在二十一世紀會呈現出更加復雜的聯系和難以想像的變化,企業要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在其發展戰略、經營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企業文化的內涵也要反映出環境的復雜性和緊迫性所帶來的挑戰和壓力,對企業內部要保持較高的整合度,對外要有較強的適應性,通過對企業主導價值觀和經營理念的改革推動企業發展戰略、經營策略的轉變,使企業文化成為蘊藏和不斷孕育企業創新與企業發展的源泉,從而形成企業文化競爭力。任何一種管理模式都有它適用的條件,都有其利與弊。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管理模式,也是如此。
企業文化現象之所以於八十年代在美國和日本引起重視,這是日美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同時也是與西方社會後工業階段的現代化進程有著密切的關聯,它代表了西方管理理論發展的一個趨勢。因為一種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不可能脫離與之相匹配的生產方式和社會文化的發展,所以,要正確看待國外企業文化形成和發展的社會經濟條件,不要簡單地肯定或否定某種管理模式的有效性,而應將其放置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變革之中,結合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才能把握中國企業文化發展的趨勢。總之,發展中國的企業文化一定要立足於中國文化的背景,結合我國企業管理實踐和現代化進程,同時也要借鑒國外關於企業文化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企業文化。
中小企業如何建立企業文化
一、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可
當今,企業的競爭已經滲透到文化層面,企業文化成為競爭優勢的一個來源。企業文化雖然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卻是企業能否繁榮昌盛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前GE總裁傑克•韋爾奇說:「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戰無不勝的動力之源。」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說:「關於發展,三流企業靠生產,二流企業靠營銷,一流企業靠文化。」海爾的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說過:「企業文化是海爾的核心競爭力。」可見,企業文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中小企業需要企業文化建設嗎
企業文化存在於每一個企業中。不管這個企業是小企業,中型企業還是大型企業,企業處於創業初期,成長期,還是成熟期。每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雛形,這種雛形可能來自某個企業家的某種直覺,用來指導和約束員工的成文活不成文的條例和規范,並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對員工進行灌輸,使之融入企業管理行為中,自覺自願遵守企業的激勵約束機制。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從而形成一種凝聚力。所以企業文化是企業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和做事方式。
現實中,許多中小企業老闆在接受了企業文化這個新鮮名詞之後,往往做出這樣的表態:這種叫做文化的東西是很好的東西,但是現在企業小,一切都很簡單,所以現在根本不需要企業文化。這句話聽起來蠻有道理,實際上卻犯了嚴重的錯誤。小企業從一開始設立,就應該有文化,猶如人在孩提時代就已經有了思想,只不過這個時期思想還不系統不成熟而已。
台灣宏基電腦董事長施振榮說:「企業文化不是一場運動,用兩三年的時間就可以達到,最好是企業比較小的時候就著手企業文化建設,企業大的時候再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就比較困難了。」他不同意企業比較小的時候就可以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企業文化建設,他說:「從二十年前從辦企業的那天起,我就立足長遠,只有立足長遠我們才能從小做大,比如說,信用對企業是很重要的,即使我們企業比較小的時候也不會為了短期利益而損害企業信用,不能把獲得企業短期發展作為損害長期發展的借口。太多人使用這個借口是不對的。很多人喜歡用最簡單的方式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往往不是最好的方式,往往達不到最終的目標。」這就是中小企業需要不需要企業文化的最好答案。
我國大多數的中小企業是家族企業,企業要想發展,家族經營只是其中一個階段,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和面對更加復雜的市場環境後,家族企業的局限性就暴露出來,這些局限性所產生的文化障礙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這些局限包括:第一,很多企業是個人決策,一旦決策失誤,整個企業都有可能跨掉,中小企業成功度過「嬰兒期」後,規模不斷擴大,權力集中在個人手中,缺乏約束機制,很難做到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決策權和行政權集中在一個人手中,沒人監督,容易出現決策失誤。第二,家族企業往往用人唯親,難以做到人力資源優化,這種企業的關鍵崗位往往有家族把持,提拔人才時「血緣」高於「能力」,一些家族外的人才常常感到希望渺茫,紛紛跳槽,尤其是股權屬於100%一個家族的企業更為嚴重。在選擇企業繼承人方面,這些企業往往會選擇自己的子女,而不管他們善於不善於經營,又沒有興趣去經營,結果出現大批的「阿斗」,美國的王安電腦和國內的三株就是典型的例子。專家們說,中國的富翁只有把企業交給比自己能力強的人而不必是自己的血親時,中國的家族企業才有可能做強做大。第三,這種企業領導人還喜歡自己兼董事長和總經理,不願意也不喜歡交給家族以外的人授予更多的權利,結果領導人整天忙於救火,很少有時間來考慮戰略問題,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總之,家族企業的家長制決策文化、任人唯親文化、非信任文化是自家族企業成立起就形成的致命傷。對這些局限性,除了要在產權制度上有所創新外,文化建設更應該是改變這種局限性的重要方法。
三、中小企業如何塑造企業文化
中小企業塑造文化的方法與大型企業有區別,顯得更實在,更簡單。
第一,要讓員工有歸屬感,從企業與員工的勞動合同、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險理順其關系,為心理默契文化創立條件。一般中小企業與員工的勞動關系處理得非常不規范,在對員工的社會待遇上足夠沒有「到位」,因此,中小企業必須把員工的勞動合同和社會保險這「兩個利益機制」建立健全,使員工對你的企業一定程度上形成「歸屬感」。(公開組織全體員工給他們講清楚為什麼要給他們交納和辦理「兩個利益」,這不是老闆的恩賜,是本企業發展的必然,你們一旦進入我的(我們)的企業就具有天然的安全感)老闆必須將他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思路和員工進行充分溝通,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構築共同願景且讓他們感覺也是企業當中的一份子,這種激勵是用金錢不能夠替代的,而這個時候有效溝通比大型企業更重要。企業在創業時期往往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左右企業發展,如果老闆能夠經常和員工交流,使員工知道企業的發展方向,並為有效,員工也能夠很快明白老闆的思路,沒有太多形式上的條條框框,很容易引起員工的共鳴。
第二,核心價值觀的確定。企業文化分為三個層次,即物質層,制度層,核心層。其中核心層是最主要的,中小企業應該花大力氣進行核心層的建設。有了核心層進一步就有了制度層,從而就會有物質層。一個只關心物質層和制度層的企業,其企業文化的建設必定要失敗。
第三,將核心價值觀無時無刻地體現在行動當中。作為老闆要身體力行,不斷跟員工溝通,形式不要太多,內容簡單明了,最基本的核心內容要通過行動去體現,以後有必要可以增加一些形式上的內容,例如公司的刊物,公司的歌曲等。
第四,制度管人。中小企業普遍不重視制度建設,一提到制度化問題,許多老闆就搞不清楚本企業應該建立和完善什麼制度?或者,僅是涉及其中某一兩項而已,而且還支離破碎。企業制度是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甚至重於企業文化的「硬體」建設。因此,一般中小企業至少要建立「獎懲制度」和「考核制度」,精確的考核和公正的獎勵是很必要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採用期權獎勵制度,把經理人和所有人緊緊的聯系在一起。而且僅是建立了制度還不夠要嚴格執行,獎懲兌現,切忌不要怕麻煩。如果制度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就引進經理人,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問題,還不如用家族更能取得效益,1999年,蘭州黃河集團差點被經理人顛覆,董事長楊紀強又重新把他的幾個兒子安排在高層管理崗位上;2001年,廣西噴施寶公司職業經理王惟尊因揭露企業主做假賬,而他自己又被老闆以職務侵佔和商業受賄罪起訴,並被拘留8個月之久才被取保候審。
一般企業文化建設要經過幾個階段,首先是自發形成階段、其次是塑造階段、培育階段、鞏固階段和創新階段,最後又回到培育和鞏固階段。自發形成階段一般時間較長,因為這段時間一般是企業的創業時期,大部分企業家只顧著賺錢,忽略了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所以,如果企業一開始就高瞻遠矚,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塑造一種強勢和個性的企業文化,那文化自發形成的階段就會大大縮短,從而促進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企業不僅能夠生
存下去,而且能夠成為卓越公司,而有的企業卻只是曇花一現的最好理由。
㈣ 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困難
1、企業文化只體現少數人的價值觀,難以在企業內開展與傳播
普遍企業存在這個問題.有很多企業領導者認識到,只體現少數人的企業文化是沒有生命力的,註定是要消亡的,而只有企業全體上下共同執行才能真正的發揮企業文化的價值.之所以難以在企業內開展和傳播主要涉及到企業文化在企業內部有效執行和下屬員工對企業文化的准確理解,沒有落實到企業決策層、管理層和低層員工工作行為,甚至是生活習慣的企業文化只是掛在牆上的口號.
要使企業文化得到執行,特別是一線職工的執行,必須尋找文化載體,從職工的日常工作行為中處處、時時的體現企業文化
,這一點是企業文化建設非常重要的.由於下屬職工的素質水平有限,他們往往難以理解企業文化的本質,更不要說能有效的執行.真正出色的企業家必定是先進企業文化的旗手,企業領導人要義不容辭地當好企業文化的倡導者和傳教者.因此,除了企業領導要正確理解和執行企業文化之外,還要指引員工理解和執行企業文化.
2、多數企業沒有明確的企業文化
沒有明確的企業文化是中小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它們沒有企業文化的原因主要是認為企業文化與業績沒有直接的關系,與其建設企業文化,不如創造更多經濟效益.目前多數中小民營企業更加關心的問題是企業生存和如何突破發展瓶頸,追求的是企業短期的利益和實實在在的業績增長.而企業文化對企業的增長或發展往往表現為隱性的、長期的推動作用,因此,部分企業沒有耐心去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
3、企業文化是四分五裂的
4、企業文化缺乏與時俱進,企業管理者和員工仍墨守陳規
快速變化的經濟環境和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求變成為眾多企業尋求持續發展的永恆主題.企業文化建設也是如此,不可能一成不變,但企業文化的一些最本質、靈魂性的東西是不宜隨便更改的,除非出現嚴重的問題.企業文化與時俱進,變的是企業文化的載體、文化理念、文化制度以及文化執行方式等.
以聯想為例:聯想的文化為誠信、共享、創新、服務、效率、承諾、創業,這種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長期摸索和積累而成的.創業期的文化注重經營意識,市場目標導向;起步期的文化強調組織適應,導入嚴格文化;發展期的文化不斷強化規范管理,導入親情文化;新創業期的文化注重戰略規劃、文化推進,業務創新.
在文化創新過程中一定要科學分析,區別對待,不要將洗澡水和小孩一塊倒掉.比如,郭仕納擔任IBM公司董事長期間,對IBM文化進行創新時就有這么一個例子,他繼承了IBM創始人湯姆.沃森就形成的核心價值觀尊重客戶,但是卻廢除了員工上班穿深色西裝、白襯衣、素色領帶的要求,因為在創始人湯姆.沃森年代,穿深色西裝、白襯衣、素色領帶是對客戶尊重的有效表現形式,但是在郭仕納擔任IBM公司董事長的90年代,這種形式已經過時了,不符合外部環境了.
可見,不管是聯想還是IBM,它們在企業文化建設的創新過程中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隨意的創新.它們既能保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同時又能堅持某些核心的價值觀.
5、領導者的管理政策與企業文化不一致,使組織中的成員對企業文化產生懷疑和不信任的態度
1.企業文化建設滯後
我國企業文化建設整體相對滯後,與世界先進企業的文化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很多企業並沒有將企業文化置於企業經營戰略的高度,沒有將其視為一項長期、系統性的工程,缺少統一規劃。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有企業文化發展規劃的企業比例僅為28.1%;企業文化建設處於“基本形成階段”的佔44.1%,處於“醞釀探索階段”的佔36.2%,處於“深化提高階段”的佔16.4%,還有3.3%的處於“不太清楚”階段。我國多數企業的文化建設仍處於基本形成和探索階段。甚至我國某些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也普遍缺乏企業文化建設的自覺意識,對於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3]。企業文化建設缺乏持續性和系統指導,致使員工對企業文化認識不清,不能形成系統、有效的企業文化建設方案。
2.企業文化建設浮淺,流於形式
企業重視建設物質文化的表面內容而忽視物質文化深層次內容的現象普遍存在。有些企業將組織文化建設局限於口號、標語,浮於表面[4],局限於形式,企業文化缺乏實質內涵,員工不能主動接受或甚至抵觸,導致企業文化缺乏凝聚功能,企業文化建設陷入尷尬境地。有些企業僅注重表層顯性的建築環境文化、服飾文化等物質文化建設,不重視企業戰略、管理制度、價值理念、行為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建設,致使企業文化的激勵、輻射等功能喪失。有些企業的文化建設執行不到位,部門協同力度不夠。有些企業對企業精神開掘的深度不夠,將注重企業文化等同於企業精神,導致企業文化缺乏核心內容和深層次內涵。
3.企業文化特色不明顯或缺失
企業文化建設缺乏個性和特色,脫離企業實際機械照搬國外或其他企業的文化現象存在。有的大型集團企業過分誇大企業文化的統一性,忽視地域、分公司的差異性,造成下層組織模仿機械照搬上層組織的文化,文化建設與實際嚴重脫節。有些企業所屬部門誇大部門文化建設的差異性,不按照要求統一建設。有的企業將傳統文化等同於企業文化來建設,忽視企業文化的創新和個性化,不能形成特色鮮明的企業理念。我國中小企業文化建設中還存在著嚴重的輕核心文化建設的現象,並具有“人情至上”、個人性、家族血緣性等負面特點[5]。
4.制度文化建設不足,忽視企業文化的貫徹執行
部分企業管理制度建設相對滯後,制度文化建設不能及時跟進。有些企業管理制度不及時更新,有些制度彈性不足,致使企業文化建設缺乏支持和後勁,造成企業文化“虛化”[6]。有些企業雖然重視制度文化建設,但是忽視制度文化的具體貫徹執行;有些企業既不重視制度文化建設,沒有詳盡的制度執行方案、執行評估系統。此外,許多企業缺乏一套科學合理的企業文化考核方案,導致貫徹落實企業文化的行動力度不夠。在企業文化宣傳貫徹方面,有些企業在員工培訓時忽視對員工開展企業文化和提升綜合素質的教育,使企業文化缺乏影響力。
5.企業文化內涵不足,或處於“亞健康”狀態
部分企業文化建設缺乏質量,缺失內涵,且存在不同程度的'“亞文化”傾向和“亞健康”狀態。企業文化不同程度地受到傳統文化中的宗族等級觀念、官本位和人治思想等消極因素的影響,政府情結、權力崇拜、唯上是從、人治管理等文化現象存在。企業文化的“人本”理念未能得到足夠重視[7],有些企業僅停留在客戶層面,缺乏對員工的人本關懷和關愛,不利於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很多企業並未形成穩固深層次的企業精神、經營哲學和核心價值。企業文化受領導層主觀意識影響大,不夠成熟穩定,易隨領導的更替而變換。有些企業照搬西方企業先進管理經驗,企業文化軟體嚴重缺失[8]。
6.企業文化動力不足,難以形成競爭優勢
部分企業未將企業文化上升到企業戰略的高度,企業文化建設不能形成合力[9],未能形成一套規范、完善、系統、嚴密的、科學的企業文化體系。大部分企業對文化建設沒有進行有意識、有計劃的提升,企業文化未形成完整體系,文化構成元素未得到有效總結、提煉,導致企業文化激勵凝聚功能不健全[10]。有些企業的文化培育途徑缺乏創新,未考慮企業文化的執行力、生命力和效能,導致企業文化效能不足,不能轉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多數企業的組織文化建設與經營管理、業務發展脫節,不利於市場的拓展,導致企業文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和貢獻不明顯。企業文化難以形成競爭優勢,應對現代管理危機的能力較弱。
1。必須注意“度”的把握。
有些企業一說到企業文化重要,就把企業文化建設的調子唱的過高、計劃涉的過全、攤子鋪的過大、行動操之過急,其結果是:宣傳呼呼啦啦,人心安安靜靜;形式熱熱鬧鬧,內容粗粗淺淺;工作風風火火,效果平平常常,導致企業文化建設看似轟轟烈烈,實則哄哄鬧鬧,沒啥成效。企業文化建設必須“高度”適宜。在確定企業文化建設的調子時,一定要緊緊圍繞企業自身的實際、社會發展的實際。任何脫離實際的文化建設規劃、口號、決心、行動,都只能使員工產生厭惡情緒、行為背離。有的企業脫離自身實際高呼“爭創一流企業的”口號,不長時間卻倒閉了;有的企業不顧社會實際宣揚“爭創名牌”的理念,結果卻臭名昭著了。這不是別的問題,根本上是企業文化的“高度”脫離實際的問題。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厚度”適當。企業文化建設,沒有適當的厚度支撐,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企業文化的厚度,來自於深入的學習思考、廣泛的調查研究、反復的加工提煉,深度的思路梳理。沒有學習思考,缺乏調查研究,忽視加工提煉,輕率確定思路,企業文化建設是不可能有節、有力、有效的。計劃涉及過全,攤子鋪的過大,必然導致企業文化的內容淺薄粗糙,難有作為。企業文化建設必須“速度”適中。建設企業文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難以立竿見影。雖缺不了一朝一夕的工作,但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工作,必須循序漸進、緩上台階登高坡。行動操之過急,企業文化建設只能停留在形式上、面子上、淺層次上,不可能對企業發展有什麼作用。
2。必須做好“舊”的傳承。
企業文化,是自企業創建就開始形成的,任何一個企業在創建和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都會產生具有自身特色的優秀文化,值得發揚和繼承;也會存有不適宜企業發展的文化,必須剔除和革新。揚棄不當會導致員工思想混亂。有些企業在後續的發展過程中,對制約企業發展的文化問題研究不透、認識不深、揚棄不力,對於自身已經形成的某些優秀文化改弦更張、另闢蹊徑,對於必須剔除的某些文化卻保留下來,其結果,該肯定的東西沒有肯定好,該否定的東西沒有否定掉,造成員工是非觀念混亂、美醜問題不辯、文化建設失常。這就要企業在文化建設上,一定要注意加強研究,確認自己企業的文化哪些是該揚棄的,哪些是該繼承的。繼承不力會導致企業發展下滑。每個企業都是在自身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的,這些優秀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企業的命根子,只有堅定的持續繼承,企業才會不斷進步和發展。如果忽視這些文化、淡化繼承意識、丟掉優良傳統,就會弱化企業的凝聚力、創造力、發展力。有的企業在創建之初,領導在關心員工思想和生活方面的理念和行為都很到位,使企業產生了很強的團隊意識。但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這些以人為本的理念和行為卻逐漸淡化或丟掉了,從而導致企業人心渙散、工作停滯,乃至發展下滑。因此,企業文化建設,一定要把自身形成的優秀文化持之以恆的、鼎力而為的繼承下去。
3。必須搞好“新”的發展。
文化建設,必須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時代的變遷而革新。無此,則不可能有企業的發展。企業的文化建設,既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復雜的繁瑣的工程,要建設好,發展好,必須要有足夠耐心。要耐心面對諸多的工作,耐心面對諸多的困難,耐心面對緩慢的成效。涉及范圍廣、存在難題多、初始見效慢,是企業文化的性質、功能、特點決定的,只有長期抓、反復抓、耐心抓,才會卓有成效。抓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不可因浩繁的工作而擱置,也不能因太多的困難而怯步,更不能因成效緩慢而停滯。必須捨得投入精力。要花功夫研究,要花氣力策劃,要花心血操持。要充分認識到革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要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的改革難,不改革更難,改革難是難在解決具體問題上,不改革難是難在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上。無論投入多大的精力,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是值得的。必須捨得投入財力。企業文化的改革,從很大程度上解決的是“軟體”問題,但解決“軟體”問題,卻離不開“硬體”的支撐。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花些財力。作為企業人,要深刻認識“軟體”與“硬體”的重要關系,“軟體”建設需要“硬體”來支撐,“硬體”建設卻要靠“軟體”來發展,兩個關系互為作用,但首要的卻是“軟體”過硬才能使“硬體”發展。一個企業的員工思想和目標與企業大相徑庭,企業的“硬體”建設不可能搞好。因此,企業人不能在抓“軟體”上目光短視,不能小家子氣,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一定要捨得花本錢,投入到企業的文化革新工作中。
㈤ 做公司的企業文化要怎麼做
一、建立企業文化:
1、企業內部要組建企業文化戰略委員會等相關部門,由專人負責(最好是企業最高領導),並與專業咨詢機構合作組建企業文化執行小組。
2、調查分析企業現狀、行業態勢、競爭狀況、企業最終目標等,得出企業存在的必要性、企業發展要求。
3、科學性、藝術性歸納總結企業遠景、企業使命、企業精神、企業理念、企業戰略、企業口號等。
4、依據已提煉出的理念層和企業實際需求,設計企業行為規范,包括員工行為規范、服務規范、生產規范、危機處理規范、典禮、儀式等。
5、進行企業形象系統規劃,一般要請專業設計機構進行。以確保設計符合藝術性、國際化、高識別性、行業要求等。
6、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條件下,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該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准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其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二、企業文化的狀態和作風
1、有活力的企業文化。特點是:重組織、追求革新,有明確的目標,面向外部,上下左右溝通良好,責任心強。
2、停滯型企業文化。特點是:急功近利,無遠大目標,帶有利己傾向,自我保全、面向內部,行動遲緩,不負責任。
3、官僚型企業文化。特點是:例行公事,官樣文章。
三、企業文化的性質和規模
1、溫室型。這是傳統國有企業所特有的。對外部環境不感興趣,缺乏冒險精神,缺乏激勵和約束。
2、拾穗者型。中小型企業特有。戰略隨環境變動而轉移,其組織結構缺乏秩序,職能比較分散。價值體系的基礎是尊重領導人。
3、菜園型。力圖維護在傳統市場的統治地位,家長式經營,工作人員的激勵處於較低水平。
4、大型種植物型。大企業特有。其特點是,不斷適應環境變化,工作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受到激勵。
(5)企業文化為什麼不能左右太多擴展閱讀:
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凝聚力、吸引力、戰鬥力、公信力等的形成和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1、凝聚力--是一個企業的核心力,如能將員工比作一根線,那企業就是由線擰成的一股繩,繩的結實程度就是凝聚力。優秀的企業文化就是一雙編繩的巧手。
2、吸引力--是一個企業的向心力,讓員工貼得更近,讓外界人員靠得更近,這就是企業文化的魅力。
3、戰鬥力--是員工的作戰能力,優秀的企業文化能讓員工思想統一,而思想統一才能步調一致,步調一致的團隊才有戰鬥力。
4、公信力--健康的企業文化,不但是企業員工的精神支柱,也能提高企業的公眾信譽,給企業帶來難以估計的社會效益。
㈥ 為什麼說企業文化對一個企業是必要的
企業文化是企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營造良好的企業環境,提高員工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水準,對內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約束力,形成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規范,能使企業產生積極的作用,使企業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事實上,任何一個企業家在潛意識上都很重視企業文化。作為老闆,需要考慮如何讓員工願意和自己同舟共濟、如何讓員工提高工作效率、如何讓員工認同企業的發展目標並為之奮斗?這就是企業文化要解決的問題。所以中小企業也需要重視企業文化,中小型企業,可能就100多名員工,信息溝通較為順暢,不需要太多的形式或系統的東西,它要把重點放在如何讓核心理念深入人心的工作上。「一個企業,如果想發展成大型企業,現在就必須做大型企業要做的事;想成為一個卓越的公司,現在就必須做卓越公司應該做的事情,這樣才有可能成為大公司或卓越公司。
下面這個案例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企業文化
對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是多麼重要。兩個好朋友同時創業,幾年後其中一個人的公司已經小有名氣,而另外一家則還是 舉步維艱。於是後面這家公司的老闆就問他的朋友說:「我們是同時創業,我們的條件和機會差不多,為什麼你發展得那麼快,我到現在卻還是那麼艱難呢?」他的朋友並沒有做正面回答,而是問了他三個問題:「你的公司有沒有足以令員工激動並願意與你共進退的發展目標?你有沒有將你的思路與價值觀與你的員工分享?你有沒有經常刻意去創造一種讓員工充滿激情的工作氛圍?」聽完朋友的問題,這個老闆陷入沉思之中。
一、 企業文化具有凝聚力的作用.企業文化可以把員工緊緊地團結在-起,形成強大的向心力,使員工萬眾一心、步調一-致,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奮斗。事實上,企業員工的凝聚力的基礎是企業的明確的目標。企業文化的凝聚力來自於企業根本目標的正確選擇。如果企業的目標既符合企業的利益,又符合絕大多數員工個人的利益,即是一個集體與個人雙贏的目標,那麼說明這個企業凝聚力產生的利益基礎就具備了。否則,無論採取哪種策略,企業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種幻想。
二、良好的企業文化具有引力作用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僅僅對員工具有很強大引力,對於合作夥伴如客戶、供應商、消費者以及社會大眾都有很大引力;優秀的企業文化對穩定人才和吸引人才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同樣的道理合作夥伴也是如此,如果同樣條件,沒有人不願意去- -個更好的企業去工作;也沒有哪一個客戶不願意和更好的企業合作。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引力作用。
三、企業文化具有導向作用企業文化就像-個無形的指揮棒,讓員工自覺的按照企業要求去做事,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導向作用。企業核心價值觀與企業精神,發揮著無形的導向功能,能夠為企業和員工提供方向和方法,讓員工自發的去遵從,從而把企業與個人的意願和遠景統一起來,促使企業發展壯大。四、企業文化具有激勵作用優秀的企業文化無形中是對員工起著激勵和鼓舞的作用,良好的工作氛圍,自然就會讓員工享受工作的愉悅,如果在一一個相互扯皮、勾心鬥角的企業里工作,員工自然就享受不到和諧和快樂,反而會產生消極的心理。企業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圍和價值導向是一種精神激勵, 能夠調動與激發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人們的潛在智慧誘發出來,使員工的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增強企業.的整體執行力。
五、企業文化具有約束作用企業文化本身就具有規范作用,企業文化規范包括道德規范、行為規范和一是規范。當企業文化.上升- -定高度的時候這種規范就成生無形的約束力。它讓員工明白自己行為中哪些不該做、不能做,正是企業文化所發揮的"軟"約束作用的結果。通過這些軟約束從而提高員工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和自我約束,使員工明確工作意義和工作方法,從而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六、企業文化具有競爭力作用一個好的企業文化,可以帶動企業的健康發展,員工的積極性能調動,工作起來更有熱情,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對企業的效益的提高,注入了新的力量,企業文化的建設對企業的好處不言而喻,企業的競爭力不光是表現在技術.上,還體現在企業文化.上。
㈦ 什麼是企業文化新公司如何建立企業文化
1、企業文化,或稱組織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簡單而言,就是企業在日常運行中所表現出的各方各面。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它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這里的價值觀不是泛指企業管理中的各種文化現象,而是企業或企業中的員工在從事經營活動中所秉持的價值觀念。
2、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建設要經過幾個階段,首先是自發形成階段、其次是塑造階段、培育階段、鞏固階段和創新階段,最後又回到培育和鞏固階段。自發形成階段一般時間較長,因為這段時間一般是企業的創業時期,大部分企業家只顧著賺錢,忽略了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所以,如果企業一開始就高瞻遠矚,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塑造一種強勢和個性的企業文化,那文化自發形成的階段就會大大縮短,從而促進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企業不僅能夠生存下去,而且能夠成為卓越公司,而有的企業卻只是曇花一現的最好理由。
(7)企業文化為什麼不能左右太多擴展閱讀:
企業文化由三個層次構成:
(1)表面層的物質文化,稱為企業的「硬文化」。包括廠容、廠貌、機械設備,產品造型、外觀、質量等。
(2)中間層次的制度文化,包括領導體制、人際關系以及各項規章制度和紀律等。
(3)核心層的精神文化,稱為「企業軟文化」。包括各種行為規范、價值觀念、企業的群體意識、職工素質和優良傳統等,是企業文化的核心,被稱為企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