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日本文化是怎麼發展到現在的
日本作為亞洲東端的島國,它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等四個大島以及上千個小島所組成。日本的上古文明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早在萬年之前,日本的先民們就已在此生活繁衍,過著漁獵和採集生活。進入新石器時代後,先民們先後經歷了繩紋文化和彌生文化階段,在陶器的設計與製作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公元前1世紀後,日本開始由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先後出現了百餘個奴隸制小國。公元3世紀,大和國興起,由此直至7世紀的「古墳時代」是日本的奴隸制繁盛階段。7世紀時,由於中國文化源源不斷地流入,加上佛教的傳入與興盛,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均進入了全面發展的階段,645年發生的「大化改新」,標志著日本封建社會的開端。在接踵而至的「奈良時代」(公元708~781年,因定都奈良而得名),由於全面學習中國唐代的政治體制、經濟制度、思想文化以及宗教信仰模式,日本的封建社會日趨穩定。此後的「平安時代」(794~1185年,因定都平安京而得名)是日本文化藝術的發展出現重大轉折的時期,廢止遣唐使和創立日本獨有的假名文字是這一轉變的標志,民族文化的發展使得文化藝術領域長期盛行的「唐風」為新出現的「和風」所代替。1192年至1867年是日本歷史上漫長的「幕府統治時期」,它可分為「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亦稱「江戶幕府」)這樣幾個階段。期間,在博採中、韓等鄰國之長的同時,日本的民族文化、藝術日見成熟,逐步形成了不同於中國、朝鮮的鮮明特色。1867年,封建割據、階級矛盾愈演愈烈,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虎視眈眈的情勢之下,幕府統治宣告結束,「明治維新」的推行標志著日本近代化和資本主義化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