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當今的大眾文化現象有哪些
當今的大眾文化現象有商品化。
法蘭克福學派認為,大眾文化在技術世界中已經喪失了藝術品的創造性,呈現出商品化的趨勢,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徵。霍克海默和阿多諾指出:「由於出現了大量的廉價的系列產品, 再加上普遍進行欺詐,所以藝術本身更加具有商品性質了。
藝術今天明確地承認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質,這並不是什麼新奇的事,但是藝術發誓否認自己的獨立自主性,反以自己變為消費品而自豪,這卻是令人驚奇的現象。
大眾文化的特點:
大眾文化與大眾傳媒關系密切。大眾傳播由專業群體使用大眾媒介,大量、迅速地傳播信息,對受眾施以影響。大眾媒介包括報紙、雜志、書籍等機械印刷媒介和廣播、電視、電影、網路等電子媒介。大眾媒介的應用,拓展了大眾文化的公共領域和大眾文化的對象、范圍。
人們接受人類存在的在象徵意義上超越民族和無可改變的物質特性越快,那就越好。許許多多的異域風情、珍禽異獸,國內外高水平的音樂會、運動會,過去無法親臨現場觀看,現在則在影視中隨處可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眾文化
❷ 中國大眾文化有哪些比如什麼。。。。
酒文化,風箏,等
❸ 舉例說明大眾文化的特徵
1、屬性的商品化
大眾文化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是文化與工業聯姻的結果。作為一種消費文化,它具有由文化產業機構生產供現代大眾消費的商品屬性。高雅文化往往羞羞答答,不承認其商品特性,或者有意淡化它,似乎藝術一旦與商品結緣,就渾身沾滿了銅臭,褻瀆了審美的聖潔。
大眾文化一開始就以商品的形式出現,從不隱諱自己的商品屬性。反之,作為文化商品,它極力開拓文化市場,以文化、審美去獲取最大的利潤。電影製片廠、電視台、廣播電台、報社、雜志社、網站等正是這些文化商品的生產機構。
2、傳播的媒介化
大眾文化與大眾傳媒關系密切。大眾傳播由專業群體使用大眾媒介,大量、迅速地傳播信息,對受眾施以影響。大眾媒介包括報紙、雜志、書籍等機械印刷媒介和廣播、電視、電影、網路等電子媒介。大眾媒介的應用,拓展了大眾文化的公共領域和大眾文化的對象、范圍。
3、製作的標准化
現代科學技術為大眾文化的產生提供了技術手段,不僅表現在傳媒方面,而且表現在生產製作方面。高新技術的引進、器材設備的更新,尤其是電腦技術的使用,提高了大眾文化的質量。
同時,大眾文化的製作方式納入了工業程序化的生產流程,日趨社會化、集團化。因此,大眾文化能夠像工業產品那樣,生產程序化、規模化、批量化和標准化,形成了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文化工業。
4、審美的日常化
就文化的審美而言,大眾文化突破了藝術與非藝術、審美活動與日常生活的界限。在以往很長的歷史時期,美和藝術都疏離普通民眾;
而在今天,藉助於大眾媒介、文化工業等手段,美和藝術普及化了,審美的經典性與日常性從針鋒相對走向了和諧統一,原先遭受經典美學打壓的慾望、誘惑、利益等被抬到至高無上的地位。
處於文化中心或熱點的不再是傳統的經典藝術,流行歌曲、電視連續劇、廣告、時裝、模特表演、網路文學、暢銷書以及動漫、網上視頻、網路游戲、手機視頻、手機簡訊等審美形式不斷涌現。
5、形式的娛樂化
在市場經濟社會,大眾文化是一種消費文化。社會大眾都是普通人,他們對文化的態度,具有明顯的世俗消費傾向,在這方面與文化精英有了差異和區分。
在整個社會的文化格局中,大眾文化不像精英文化那樣強調理性反思, 而是注重感性愉悅,它以創造娛樂大眾的文化形式,達到吸引社會公眾,獲得商業利潤的目的。
6、趣味的時尚化
大眾文化要製作感性愉悅的文化產品,最初往往吸收、借鑒精英文化和民間文化的特點,創作出原創性的新模式,隨即迅速地通過媒介或批量化生產而流行,形成時尚潮流。
❹ 中國的大眾文化有哪些
大眾文化(popular culture 或 mass culture),是以大眾傳播媒介(機械媒介和電子媒介)為手經按商品市場規律去運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獲得感性愉悅的日常文化形態。在這個意義上,通俗詩、報刊連載小說、暢銷書、流行音樂、電視劇、電影和廣告等無疑屬於大眾文化。[1]
大眾文化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西班牙哲學家奧爾特加《民眾的反叛》一書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區、一社團、一個國家中新近涌現的,被大眾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羅森貝格認為大眾文化的不足之處是單調、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產生的誘惑和孤獨感。大眾文化往往通過大眾化媒體(網路、電視、報紙、雜志等)來傳播和表現,盡管這種文化暫時克服了人們在現實中的茫然和孤獨感以及生存的危機感,但它也很可能大大降低了人類文化的真正標准,從而在長遠的歷史中加深人們的異化。
❺ 大眾文化的含義
大眾文化(popular culture 或 mass culture)是指以大眾傳播媒介(機械媒介和電子媒介)為手段,按商品市場規律去運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獲得感性愉悅的日常文化形態。在這個意義上,通俗詩、報刊連載小說、暢銷書、流行音樂、電視劇、電影和廣告等無疑屬於大眾文化。
大眾文化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西班牙哲學家奧爾特加《民眾的反叛》一書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區、一社團、一個國家中新近涌現的,被大眾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5)大眾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大眾文化的特點:
1、屬性的商品化
大眾文化是市場經濟的產物, 是文化與工業聯姻的結果。作為一種消費文化, 它具有由文化產業機構生產供現代大眾消費的商品屬性。高雅文化往往羞羞答答, 不承認其商品特性, 或者有意淡化它, 似乎藝術一旦與商品結緣, 就渾身沾滿了銅臭, 褻瀆了審美的聖潔。
大眾文化一開始就以商品的形式出現, 從不隱諱自己的商品屬性。作為文化商品, 它極力開拓文化市場, 以文化、審美去獲取最大的利潤。電影製片廠、電視台、廣播電台、報社、雜志社、網站等正是這些文化商品的生產機構。
2、傳播的媒介化
大眾文化與大眾傳媒關系密切。大眾傳播由專業群體使用大眾媒介, 大量、迅速地傳播信息,對受眾施以影響。大眾媒介包括報紙、雜志、書籍等機械印刷媒介和廣播、電視、電影、網路等電子媒介。
大眾媒介的應用, 拓展了大眾文化的公共領域和大眾文化的對象、范圍。 我們接受人類存在的在象徵意義上超越民族和無可改變的物質特性越快, 那就越好。
3、製作的標准化
現代科學技術為大眾文化的產生提供了技術手段, 不僅表現在傳媒方面, 而且表現在生產製作方面。高新技術的引進、器材設備的更新, 尤其是電腦技術的使用, 提高了大眾文化的質量。因此,大眾文化能夠像工業產品那樣, 生產程序化、規模化、批量化和標准化, 形成了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文化工業。
正是由於大眾文化能夠批量生產、無限度復制, 所以大眾文化具有明顯的標准化、齊一化的特徵, 而缺乏真正藝術品所具有的無可替代的個性特徵。如電視劇、通俗小說、廣播短劇、廣告小品、流行歌曲的生產等等, 一般都按照一定的格式和程序來製作, 形成一定的標准化模式。
4、趣味的時尚化
大眾文化要製作感性愉悅的文化產品, 最初往往吸收、借鑒精英文化和民間文化的特點, 創作出原創性的新模式, 隨即迅速地通過媒介或批量化生產而流行, 形成時尚潮流。在論及大眾文化的時尚化時, 不能不提到造「星」與追」星」現象。
在大眾傳媒高度發達的時代, 明星輩出, 廣泛存在於戲劇、電影、電視等大眾文化領域, 成為大眾審美的」偶像」, 為大眾所接受、仿效和崇拜。一方面, 作為傳媒會」製造」「包裝」明星, 以其平面化、消費性的品格和面貌出現,成為大眾日常生活中關注的對象和興趣的熱點。
❻ 什麼是大眾文化時尚文化有哪些精英文化大眾文化有什麼特徵
什麼是大眾文化?誰能說得清?後現代講一切都沒有邊界,怎麼都行,
英語中文化的定義有260多種,據說是英語詞彙中意義最豐富的二、三個詞之一。大眾文化雖多了「大眾」的限定,其含義仍然多得驚人。西方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諾等理論家都曾對大眾流行文化定過義;英國新馬克思主義伯明翰學派霍加特、威廉姆斯、霍爾、湯普森從張揚大眾文化起家,成為當代大眾文化研究的奠基人;英美理論家傑姆遜、費斯克以及法國學者布爾迪厄、鮑德里亞爾等也對當代大眾流行文化說了不少觀點不同,意義卻都十分深刻的話,還有一大批媒介通俗流行文化理論家批評家,他們的理解與思考構成了當代大眾文化研究的「另類」。
先找找有關大眾文化的主要說法吧。
定義一,廣受歡迎或者眾人喜好的文化;威廉姆斯在《關鍵詞》一書中界定大眾文化的四種含義,第一種就是「眾人喜好的文化」。廣受歡迎或者眾人喜好的關鍵在受歡迎的程度,在達到一定的量的指標。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反證隨手就有,比如唱遍世界的「三高」演唱會是高雅文化還是大眾文化?
定義二,一切來自廣場而非廟堂的民間的文化,威廉姆斯稱「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發端於巴赫金的平民主義狂歡節理論,流布於世界變革於中國。比如剛剛過去的申辦奧運之夜狂歡節或者XX歌迷會什麼的。
定義三,無產階級的、革命的、普及的、面向工農兵的大眾文化;毛澤東提出或集中代表的「大眾化」及「化大眾」的革命文化理論與實踐;
定義四,資產階級的國家意識形態,一種以標准化、陳腐老套、保守主義、虛偽、滿足浮華幻想的、受操縱的文化工業產品為標志的文化。致力於勞動階級的非政治化,維護社會的統治權威,製造大眾的虛假的需求,是欺騙群眾的統治工具。法蘭克福學派阿多諾等人的理論。
定義五,次標准文化或剩餘文化,即去除了高雅文化之後剩餘的那部分文化。高雅文化有沒有標准或共識,如果有,那麼凡是低於高雅文化標準的文化作品或文化產品與文化實踐就是大眾文化。無疑,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的確存在著差別,但區別的標準是什麼,這個標准由誰來定,又由誰來評判。誰立法,誰起訴,誰判決,誰執行?
定義六,商業消費文化,即那種用於大量消費的,為商業目的「有意迎合大眾口味」而大批量生產的消費品,是「商人僱傭技術人員創造的」。大眾文化與商業自然有著無法也毋庸避諱的關系,這從肥皂劇賣肥皂,文化明星做廣告時就開始了。問題是,它究竟是文化呢還是商業?文化在其中居於何種地位?明星做廣告是賣「明星」還是賣貨物?文化搭台,經濟唱戲?
定義七,美國通俗藝術的意識形態或美國文化的代名詞。歐洲人說大眾文化,那往往是指「美國特有」的「不安分守己」的通俗文化,是從美國傳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美國是大眾文化的「家園」,在所有大眾文化中「規模最大」,它向世界「預示」了老態龍鍾的貴族文化的「消亡」。
定義八,社會統治集團通過精神和道德領導的手段贏得被統治群體贊同而形成和產生的文化;源自葛蘭西的文化霸權或文化領導權的理論。採用這種「新葛蘭西主義霸權理論觀點的人,將大眾文化視為社會被統治群體的反抗力量與社會統治集團的「兼並」 力量之間斗爭的場所。這里的大眾文化既不是自上而下的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強制文化,也不是與之對立的自發的自下而上的「人民」文化,而是兩者交戰的場所,是以反抗與兼並為標志的領域,是葛蘭西所稱的「折衷平衡」的內運動。
定義九,來自於人民的文化;人民群眾積極創造的他們所需要的一種民間文化。費斯克等不同意以霍克海默和阿多諾為代表的大眾文化觀。對他們先前的否定論文化批評重新進行了審視和批判。費斯克不完全同意法蘭克福學派把批判的矛頭指向文化工業對大眾意識的控制的觀點,不同意把大眾只看作被動受控的客體,而認為大眾文化中也隱含著一種積極能動的自主性力量。他提出重新理解大眾文化,重新審視大眾傳媒,在某種程度上肯定了大眾文化的啟蒙性和獨創性。他們認為,民間文化是從下面長出來的,是人們自發的土生土長的表達,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創造出來的,「幾乎沒有得到高雅文化的益處」。 通俗文化是地地道道的人民的文化,是為人民服務的文化,作為工人階級的文化是現代資本主義內部象徵性反抗的主要表現形式。問題出來了,誰有資格列入「人民」的范疇,資格由誰來確定?霍爾說,大眾文化就是一個爭論和確定關於「人民」的政治構成以及他們與權力集團關系的場所。在這里,他們有可能團結起來,組成相對於權力集團的人民。
定義十,伴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出現而產生的城市工業文化;威廉姆斯說,這是一個早在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就已經進入了英國人思想的文化。因為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從根本上改變了與大眾文化有關的各種關系。其實,大眾文化發展到後工業時代後,越發展現了其當代城市娛樂文化與產業文化的特徵。
定義十一,在後現代消弭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差異之後形成的當代文化形式。這是一種不再區分高雅與通俗差異的文化。原先意義上的精英文化將走向終結,代之而起的是經濟、政治、科技、商業與文化的全面滲透或互相交融。
定義十二,以當代電子高新科技為傳播媒介的,在時間和事件上同步的,全球化的文化。傳統的神話已經遠去,今天的神話是以電子媒介傳播的大眾文化。
新舊交替、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尚新心理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成就了文化時尚,並使之成為現代社會人們不可或缺的文化消費。文化時尚是指反映一定政治、經濟形態的。體現著文化某種發展趨勢的文化存在形式,它具有嶄新性、前沿性、活躍性的特徵。文化時尚總是與大眾傳媒緊密地粘合在一起,大眾傳媒是文化時尚生產、傳播的主要策源地。文化時尚能夠滿足人們的消費欲求,但由於文化時尚的形式大於內容,文化含量有限,再加上市場機制賦予其上的消費欲,文化時尚就存在著消解文化精神的傾向。因此,需要理性地、正確地加以引導。
❼ 大眾文化有哪些特徵,結合實例分析
以韓劇為例說明電視作為大眾文化的基本特徵。1、大量化2、類型化3、日常化4、娛樂化5、商業化舉例1:
長達170集的韓國電視劇《看了又看》前晚播完了大結局,但許多觀眾卻意猶未盡、欲罷不能。雖然這部講述家長里短、看似「婆婆媽媽」的電視劇,又被安排在深夜時段播出,可在該劇播出的3個多月里,卻吸引了無數觀眾每晚守在電視機前看得有滋有味。它表現的是沒有虛假矯飾的百分之百的平常生活。在猶如小河淌水般靜靜流過的100多集故事裡,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節,也沒有豪華的場景,說的是幾對年輕人在追求理想愛情中的快樂和苦惱,婆媳之間、夫妻之間、妯娌之間相處中的矛盾和無奈,這些平淡樸素的瑣事,卻讓人感到特別真切,就像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處處流露出令人感動的親情和溫馨,其中蘊涵著很多做人的道理。觀眾從中可以觸摸到普通韓國家庭的真實生活狀態,看到韓國人傳統的家庭觀念與新的生活觀念的沖撞。
舉例2:
《大長今》,是韓國一部大型勵志劇。講述了一代奇女子徐長今是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朝鮮王朝歷史上首位女性御醫,被中宗賜「大長今」稱號。
《大長今》2003年9月15日開始在韓國播放,收視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並以47.8%的高收視率獲得2004年度收視之冠,尤其是2004年3月23日大結局時的收視率竟然達到57.8%,播放達七個月之久,直接收益100億韓元。更誇張的是,《大長今》播完後相當一段時間電視觀眾急劇減少,有人稱這種現象為「大長今後遺症」,因為《大長今》之後沒有可以和它媲美的電視劇出現所以造成了收視率嚴重滑坡。2005年9月1日起,《大長今》在湖南衛視播出,自開播以來,平均收視率穩定在4%,平均收視份額17.3%,收視表現一直穩居全國同時段的第一位。
舉例3:
《豪傑春香》在05年開年就令KBS大火了一把,「春香」在韓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她與李夢龍間純真的愛情故事婦孺皆知。《春香傳》是韓國人喜聞樂見的歷史劇,曾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歌劇,動畫片等多種形式。這次,全尚基導演經過精心構思,終於將電影《春香傳》改編成了電視劇。在劇中,每集的最後幾分鍾,都對原版古裝故事的特別改編,讓人會心一笑。本劇核心搞笑人物是高二就結婚的李夢龍和成春香,典型的不見面想,見面就死掐的歡喜冤家,一段很清新的愛情故事,兩個不富有的年輕人,他們的愛情既不復雜也不庸俗,簡單而直接。影片的音樂和每集的片尾也是一大亮點,略帶美國黑人風格的電子樂和影片的節奏配合的天衣無縫,讓人聽著音樂就想笑,每集的結尾也是嚴重惡搞原版《春香傳》。
舉例4:
《新娘十八歲》是一部以類似漫畫手法展現的清新愛情喜劇。女主角是古怪精靈的十八歲高中小太妹,而男主角卻是嚴肅認真的二十八歲英俊檢察官,兩人在家族長輩的安排下訂下娃娃親,由命運的安排相遇,直到相知、相愛。男女主角迥然的個性、身份以及家庭背景碰撞出一串串妙趣橫生的喜劇場景。同時,也展示了一些鮮為人知的韓國傳統風俗。
❽ 現代人身邊的大眾文化有哪些
茶、酒、煙、麻將、KTV……哇。老天,我真是個人才,暈,想打個捂著嘴偷笑的符號都不知道怎麼打。
❾ 當代大眾文化現象有哪些
當代大眾文化之所以會有「消費性、快餐化」的稱號,原因在於大眾文化的消費性來去的速度加快,並且參與的人數眾多。這種消費型的大眾文化已成在中國頗具影響、文化上佔主要地位的一種文化。同樣,當代的大眾文化,它的涉及面逐漸延伸,且形式多樣化,已經逐步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社會的各方面無不也受著大眾文化的影響,而且在百花齊放的大眾文化中衍生出許多各具特色的文化現象。這些文化現象的發展,雖然有不利的一方面,但更多的是使大眾文化趨於全面化、多樣化。
關鍵詞:大眾文化;時代主流;衍生現象
在當代的大眾文化中,歷史一直是其范疇內的討論熱點。在商品經濟盛行的消費型大眾文化中,像以消遣、娛樂、休閑為時尚的商品一樣,歷史類作品也是很搶手的,具有娛樂性、吸引性的事件被拍賣和供人們消費。人們更對那些具有聰明才智,文韜武略的歷史人物崇拜羨慕。國人對像之前中國被壓迫的事件仍就無法釋懷。而大眾每每看到這些就痛心不已,並希望通過自己學習更多的知識吸取教訓且總結經驗。但大眾歷史雖有助於大眾文化和歷史知識的普及,但它從歷史中獲得利益破,使得歷史不再變得那麼深沉,還有穿越劇、穿越小說的編寫,使歷史變得面目全非。而且對歷史正面完善化,導致大眾對史實了解不全面,也丟棄了文學應有的批判功能。與此同時,因大眾喜愛對史料進行借鑒與利用,造成了文化領域藝術創造力、想像力和辨識力的缺乏,從而使文化失去發展活力。
❿ 當代中國有哪些大眾文化流行現象
文化建設變成文化產業的建設勢不可擋。事實上,這不過是開端而已,遠不是終結。雖然一些文化產業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但整體而言依然具有許多困難。對此姑且不論,就文化產業在整個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來看,中國和西方如美國相比還存在非常大的距離。但關鍵不是人們是否要堅持走文化產業的道路,而是人們如何走文化產業的道路。
目前的文化產業建設必須面對當前中國文化現狀的種種的問題。這主要表現為文化在不同方面的非均衡性發展。
首先是精英和大眾文化的差異。中國的文化精英在文化的消費方面無疑具有優越性。他們是大學教授、文學家、藝術家和其他文化專業人士,除了閱讀哲學、宗教和藝術等方面的書籍之外,還在各種不同的時間出入美術館、畫廊、劇院等。與此不同,一般大眾也許主要是消磨在電視機前,為各種節目特別是流行的電視劇所吸引,當然也有可能到歌舞廳去唱歌和跳舞。精英和大眾文化的差異無疑是顯著的,正如傳統所說的是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差別。但現在的問題是,精英文化缺 少對於大眾文化的引導,相反,大眾文化往往藉助於流行文化構成了對於精英文化的沖擊。
其次是城市和鄉村文化的距離。因為中國的城鄉二元結構的特徵異常突出,所以在文化方面的差距特別觸目驚心。城市的發展日益趨向現代化,但鄉村的建設比較而言是落後的,甚至是停滯不前的。當城裡人藉助各種現代的技術如有線電視、互聯網和各種先進的文化設施享受各種文化產品的時候,鄉下人只能收看電視中的幾個節目。也許鄉土文化更多的是各種傳統的節慶,婚喪嫁娶,還有麻將和賭博等。一個典型的城市和鄉村文化的距離的範例是超級女聲的比賽。當城市為此狂歡和痴迷的時候,鄉村對此卻極其冷淡和毫無興趣。
最後是中國和西方文化的矛盾。當代的中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對世界封閉的國家,而是面向世界,以主動的姿態捲入了全球化的浪潮。這也導致中國當代的文化不僅保持了中華民族自身的,而且包容了世界的,其中主要是西方的。於是我們看到兩種情形,一方面是儒家文化的復興,如讀經、尊孔和辦國學院,另一方面則是基督教文化和現代西方文化的引進,如最突出的是在青年大學生中基督教神學的介紹和西方生活方式的接受。在一定范圍內,西方文化比中國文化具有一定的強勢。一個極其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面對西方情人節的玫瑰、燭光、美酒和咖啡,中國富有浪漫、想像和詩意的七夕卻被人遺忘,而且即使被冠以中國情人節的美名,也激起不了那些痴男愛女的向望。
除上述所說的問題之外,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它們都是在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不可迴避的和必須解決的。但這種文化產業的非均衡性或者是非和諧的發展還不是當代文化建設的根本性問題。最根本性的問題在於文化本性受到了傷害。必須承認,文化的產業化從行政控制中解放出來,甚至從某種狹隘的政策、政治、意識形態中解放出來,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但文化產業的發展自身卻具有一個致命的危險,即文化在產業化、商業化和市場化的時候,逐漸喪失文化自身的本性。在市場經濟的游戲中,對於當代中國文化構成威脅的因素有三個:虛無主義、技術主義和享樂主義。它們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三種文化。
第一,虛無主義的文化。虛無主義主要否認人生和世界意義,也就是基礎、目的和價值等。在當代中國文化中,傳統的價值也就是儒家所主張的價值已經不再具有規定性,它至多隻是一個文化遺產和遺跡。如傳統的春節不僅是家人的團圓,而且也是對於天地的膜拜和對於祖宗的追思,但現在的春節卻完全改變了其本性。在飢餓的歲月里,它是飽餐的時機,但在溫飽的年代裡,它幾乎只是一個例行公式。人們不敬畏天地,但未必就崇拜上帝。如在西方的聖誕節,人們到教堂去贊美上帝,在家裡和親人相聚。但在中國的聖誕節,人們往往和朋友們狂歡。既不是天地,也不是上帝,而是各種體育和娛樂明星成為了我們時代的偶像。他們並不代表某種最高的原則,而是因為他們在某個領域里第一,是名人。但最具時代特徵的是各種類型的造星運動,它將一個非英雄變成英雄,如芙蓉姐姐。這些人物幾乎沒有任何意義,甚至可以說,他們就是虛無主義的明星。
第二、技術主義的文化。當代的各種文化只要它試圖進入市場的話,那麼它們都必須藉助於技術,最主要是傳媒技術、信息技術。例如廣告就是極端情形。一種文化產品已經被技術處理過了,而廣告對於這樣一個技術化的文化產品還要進行再度技術處理。就技術方面而言,當代文化不同於傳統文化最突出的特徵是它的虛擬化。一個虛擬的文化產品所呈現的特性為:假的如同真的。因此人們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裡如同生活在現實世界裡一樣。但這容易混淆現實和虛擬的界限,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的網路依賴症就是如此。正如人們依賴酒精和毒品所製造的麻醉和幻覺一樣,網路依賴症就是對於虛擬世界的依賴。它無非表明,人被技術化了,人被技術所製造的虛擬世界所控制了。
第三,享樂主義的文化。當文化成為產品的時候,它就要提供給人消費。所謂消費就是滿足人的慾望。人有各種慾望,有身體的,有社會的,還有精神的。但身體感官慾望的滿足,亦即享樂,成為了消費最直接的形態。因此一些文化產品便直接或間接地將享樂主義作為自己的原則。於是不僅所謂的娛樂文化,而且一般的文化也奉行這樣的口號:娛樂至上,娛樂至死。更有甚者,有的文化產品為了刺激人們的慾望,誨淫誨盜,宣傳色情和暴力。這種文化就不是一般的享樂主義了,而是假丑惡,是走向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