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政治如何進行文化建設

政治如何進行文化建設

發布時間:2022-04-24 07:39:31

A. 高二政治:我們應該如何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要始終保持對文化意義、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認同。文化是人類基於自覺意識的靈感迸發、情感表達、觀念創新,人類生存的世界處處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記,文化也成為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重要標志。

文化始終以一種無形的力量深刻地影響著有形的存在,它滋養人類、涵養社會、促進經濟發展,其意義和作用都是永恆的。

要牢固樹立對文化建設、文化發展、文化進步的責任擔當。文化自覺不只是內在意識上的自覺醒悟,還應當是實際行動上的責任擔當。

因為,文化是在長期的延綿不斷的建設中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無論是整個人類的文化,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有一個點滴積累、長期積淀的過程。

所以,我們對文化的責任擔當理所當然要包括對文化建設的參與,對文化發展的推動,對文化進步的引領。 文化自信是我們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自身文化發展的堅定信心。

西方文化自覺反思

從世界的視野來看,西歐18世紀的啟蒙運動,使歐洲社會決定性地進入了現代,啟蒙的中心思想是理性,理性用以正當化人們的信仰,並以之規范社會的公(甚或私)領域,亦即以理性作為構建「好」社會的基礎。

韋伯指出,啟蒙在現代社會中,不是理性的勝利,而是一種他稱為「工具理性」的勝利。工具理性之特性,不是導向普遍自由的實現,而是他所謂的「鐵籠」的出現。韋伯對啟蒙的理性的反思,導引了20世紀法蘭克福學派與後現代主義對啟蒙、對現代性的全面批判。

B.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

摘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包含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兩個大的方面.

C. 試述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建設

一、確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為主導的政治文化
在政黨政治社會里,執政黨必須注重建立和發展黨的思想理論,並加強政治社會化,灌輸執政黨的思想理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要向執政系統和全社會灌輸指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思想理論,這就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使其成為民眾的思想觀念、行為導向。

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文化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因此,必須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融入人們的思想之中,使民眾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一種價值取向和目標選擇,並能夠自覺地遵循其制度規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制度等,而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尤其要注重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的制度文化建設。

三、促進民族文化的融合與發展,形成和融進取的民族政治文化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建立在中華民族文化基礎上的,按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不斷提升中華民族文化素養,是夯實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政治文化基礎的重要任務。因此,應當積極推進各民族特別是少數民族政治文化建設,創建和融進取的民族文化。

四、引導宗教文化與社會主義相適應,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宗教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對人類文化的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極其重大的影響,從而成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各種宗教信徒一億多人,「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無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

D. 政治文化建設應注意哪些問題

政治對內講是如何治理國家對外講主要可以是進行維護擴大國家利益的活動,文化在一定程度可以理解為一種生活方式,文化包含多種文化,政治建設要注意本國的歷史文化實際情況,不斷發展些好的,擯棄壞的,制度存在的目的是為讓社會運轉,讓人民生活的好,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符合實際情況的制度才能讓社會運轉。

E. 高中政治文化知識 我們應該如何加強文化建設

你好 聽我的 1.奏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主旋律 以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 大力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先進文化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落後文化 堅決抵制腐朽文化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偉大旗幟 2.大力發展科學 文化 教育事業 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以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權利 3.加強以思想道德建設為中心環節的文化建設 培育四有公民 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 4.積極發揮道德模範的榜樣作用 5.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F. 用政治知識回答如何建設文化強國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台,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
(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建設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廣大人民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主導權,堅持正確導向,提高引導能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範常態化。
(三)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提高文化產品質量,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糧。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加快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對農村和欠發達地區文化建設的幫扶力度,繼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引導群眾在文化建設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加強和改進網路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加強網路社會管理,推進網路規范有序運行。開展「掃黃打非」,抵制低俗現象。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
(四)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文化實力和競爭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加強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項目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構建和發展現代傳播體系,提高傳播能力。增強國有公益性文化單位活力,完善經營性文化單位法人治理結構,繁榮文化市場。擴大文化領域對外開放,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營造有利於高素質文化人才大量涌現、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師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傑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

G. 如何加強組織部門的政治文化建設

一是要進一步強化政治紀律意識。黨章明確規定,黨員必須自覺遵守黨的紀律、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遵守黨的紀律,首要的就是要遵守黨的政治紀律。

二是要堅決維護政治紀律的嚴肅性。黨員必須自覺接受黨的政治紀律的約束,決不允許在群眾中散布違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意見,決不允許公開發表同中央的決定相違背的言論,決不允許對中央的決策部署陽奉陰違,決不允許編造、傳播政治謠言及醜化黨和國家形象的言論,決不允許以任何形式泄露黨和國家的秘密,決不允許參與各種非法組織和非法活動。黨的政治紀律是高壓線,任何黨員,不論其在黨內的威望和職務有多高,只要是違反了黨的政治紀律都應給予嚴肅的批評教育或紀律處分,對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紀依法予以嚴肅懲處,決不姑息遷就。

三是要切實履行維護政治紀律的職責。各級黨委(黨組)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自覺擔負起執行和維護黨的政治紀律的責任,切實加強對職責范圍內維護黨的政治紀律工作的領導,從總體上了解把握本地區本部門維護黨的政治紀律工作情況,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把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的情況列為對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和巡視的重要內容,將維護政治紀律各項工作任務分解到各職能部門,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各級紀檢機關要加強對黨的政治紀律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會同有關部門有針對性開展工作;要建立健全對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執行情況紀律保障機制,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為。每個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要自覺作好表率,既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主動維護政治紀律,又要堅持原則、敢抓敢管,堅決同一切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作斗爭,堅決維護紀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H. 怎樣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第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以什麼為指導、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文化建設的根本問題,不僅決定著文化建設的目標和方向,也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把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促進人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努力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文化利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第二,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不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雙百」方針是對文化建設經驗的深刻總結,反映了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要在憲法規定的范圍內,努力營造生動活潑,求真務實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和藝術民主,在學術問題上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的自由討論,在藝術創作上提倡不同藝術風格和流派的爭鳴和切磋,提倡健康說理的批評和反批評。尊重文化發展規律,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創造性,促進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的繁榮發展。注意區分學術問題、思想認識問題、政治問題的界限。對政治問題,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對學術問題,要提倡學術民主、平等討論、相互切磋。對思想認識問題,要加強有針對性的引導,努力析事明理、解疑釋惑。
「雙百」方針是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正確方針。科學的進步、理論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和藝術的創新,都必須長期堅持「雙百」方針。要把弘揚主旋律和提倡多樣化統一起來。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既反映時代精神,又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第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鮮活的實際、火熱的生活和人民群眾的生動實踐,是文化發展與創新的豐富土壤和不竭源泉。只有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文化建設才能回答和解決現實問題、反映生活本質、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深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深入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紮根億萬人民群眾之中,從中提煉創作的選題,激發創作的靈感,挖掘創作的素材,不斷推動文化觀念、內容、形式和手段的創新。要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文化建設成效的根本標准,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第四,堅持立足當代又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立足本國又充分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文化承接著過去又昭示著未來,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結合時代特點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加以繼承和發揚,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加以積極借鑒,做到洋為中用,博採眾長。
第五,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繁榮是文化建設的永恆主題,管理是文化繁榮發展的有力保障,兩者緊密聯系,相互促進。要堅持重在建設,把文化建設作為一個持續推進的過程,通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要堅持科學管理、依法管理、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行業自律等是手段,推進文化領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要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增強我國文化的總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I. 如何營造黨內政治文化

十八屆六中全會上強調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這是新形勢下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倡導和弘揚忠誠老實、光明坦盪、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價值觀,是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貫徹黨章和黨規、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文化基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必須高度重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以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強黨興黨,實現思想建黨、制度治黨、文化強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推動黨的建設邁上新台階
黨內政治文化是融入黨員幹部血脈的精神標識,反映著黨員幹部的精神追求。當前,我們黨已基本形成一整套比較成熟、比較定型的黨的建設制度。更好發揮黨的建設制度對全面從嚴治黨的推動作用,需要更加註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發揮文化對制度的支撐作用。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既是對黨的建設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又進一步指明了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努力方向。
黨內政治文化是我們黨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國**是由先進文化孕育而生的,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決定了我們黨一直具有先進的黨內政治文化,黨內政治文化的創新發展為黨的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革命時期,我們黨通過思想建黨推進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糾正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凝結了黨內政治文化的優秀基因,帶領人民取得了革命勝利。建設和改革時期,我們黨在重視思想建黨的同時,以制度治黨進一步推動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使我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帶領人民不斷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勝利。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推進偉大事業的堅實支撐。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要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重任,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把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這既需要真理的力量,又需要人格的力量,而黨內政治文化正是我們黨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的集中體現。**同志深刻闡述了文化在我們黨治國理政中的作用,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對於黨的建設來說,黨內政治文化無疑是強黨興黨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必將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堅實支撐。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推進偉大工程的戰略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打「虎」拍「蠅」獵「狐」,反「四風」、轉作風,黨內正氣上升,社會風氣上揚,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取得新成效。但也要看到,當前黨的建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一些問題的存在又與一些庸俗政治文化息息相關。新形勢下,要進一步把我們黨建設好、建設強,需要從黨內政治文化這一更深的層次切入,大力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引導黨員幹部端正政治思想、強化政治認同,促進黨的建設由「治污」向「清源」轉變、由治標向治本邁進、由「關鍵少數」向基層黨員拓展,使黨經受住「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始終成為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要走自己的路
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我們黨的黨內政治文化必然有別於其他政黨。我們黨又是有著8800萬黨員、在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最大發展中國家長期執政的黨,新的長征路上充滿艱難險阻,沒有先例可循,黨要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這些都決定了我們黨的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要走自己的路,既體現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和宗旨,又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在傳承中持續創新。沒有根脈的文化是沒有生命力的。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根脈和底色,堅決不能丟,丟了黨內政治文化就失去了根和魂。比如,從1922年的第一部黨章到今天的黨章,歷經多次修改,但始終都把忠誠老實銘刻在黨章上,這就是我們黨的黨內政治文化。黨內政治文化要傳承,但也要認識到文化是上層建築,黨內政治文化需要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適應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推進而不斷創新。尤其要看到,今天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由「冷眼向洋看世界」向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轉變,黨執政的環境異常復雜,「四大危險」「四種考驗」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只有順時應勢、與時俱進,才能與黨的事業同發展、共進步。
在開放中不忘堅守。在社會信息化大潮中,封閉的文化形態既不可能、也沒有前途。文化的發展要有開放的心態,做到海納百川、兼容並蓄。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也是如此。但是,在開放中決不能忘記本源、忘了堅守。在開放中堅守,關鍵是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了這「四個自信」,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才能始終不忘初心。對於廣大黨員幹部來說,對先進黨內政治文化的堅守是一種全面的要求,要全方位向忠誠老實、光明坦盪、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價值觀看齊,不搞選擇,不講條件,不打折扣;是一種具體的要求,要落實到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中;是一種長期的要求,不管風吹雨打,精神品格都不能變,必須一輩子牢記、一輩子踐行、一輩子維護。
在自信中加強自覺。文化要深入人心,靠的不是行政的力量。僅僅依靠行政的力量,很容易出現「雨過地皮濕」的情況。文化要深入人心,關鍵是要服人,讓人們在內心真正認同、真正自信,從而形成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中,要讓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對黨內政治文化的自信,再將文化自信上升為文化自覺,從而不斷堅定信仰。只有在自信中自覺,樹立堅定信仰,黨員幹部才能在戰爭年代做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在和平時期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在自信中自覺通常要經歷一個反復的過程。比如,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也是黨內政治文化的精髓,但在一個時期里我們也曾一度背離了實事求是的要求。可以說,忠誠老實、光明坦盪、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價值觀,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黨內政治文化的精髓。當前,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入學**貫徹**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增強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自信和自覺。

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是以文化人
以文化人是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要遵循政治文化建設的一般規律,在以文化人上出實招、求實效。組織部門應從自身職責職能出發,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厚植育人、選人、管人的先進黨內政治文化。
用教育塑造黨內政治文化。教育是塑造黨內政治文化、實現以文化人的重要途徑。要聚焦真懂真信,不斷創新黨內政治文化教育的載體、形式、方法和手段,不斷增強黨內政治文化的影響力、滲透力。比如,可以強化儀式教育,不僅把面對黨旗宣誓作為入黨的第一步,也可以作為表彰獎勵、批評幫助、擔任黨內職務時的重要儀式。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通過文化市場引導社會資本,在文化供給側發力,催生有思想、叫得響的優秀政治文化教育作品,建設用得上、有吸引力的政治文化教育陣地。重視黨內法規在政治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以黨內法規教育和規范黨員幹部的行為,以黨內法規傳承黨內政治文化、發展黨內政治文化。用好新媒體的教育功能,同時加強管理、善於對話,防止黨內政治文化在新媒體上被削弱、被稀釋。
用導向引領黨內政治文化。以文化人需要確立正確導向。選人用人導向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具有「風向標」作用,有什麼樣的選人用人導向就會有什麼樣的幹部作風,就會有什麼樣的黨內政治文化。當前,在領導班子換屆的關鍵時期,更要以正確選人用人導向正風氣、以好風氣引領政治文化建設。選人用人要突出政治價值觀,把忠誠老實、光明坦盪、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價值觀融入好乾部標准,力求做到選一名幹部立一面旗幟、樹一個標桿。要高度警惕、旗幟鮮明地抵制和反對關系學、厚黑學、官場術、「潛規則」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嚴防「帶病提拔」,力阻沾染官場劣**的幹部得到重用,防止出現幹部選用上的逆淘汰。組織部門要大力弘揚公道正派的組工文化,把公道正派作為核心理念、核心要求,公道對待幹部、公平評價幹部、公正使用幹部,使選出的幹部組織放心、群眾滿意、幹部服氣。
用嚴管純潔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黨內政治文化,實現以文化人,必須激濁揚清、扶正祛邪,不斷純潔黨內政治文化。這就要求堅持真管真嚴,堅決抵禦和清除黨內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應緊抓問題不放,對於班子建設以及巡視、審計、專項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該提醒的提醒、該約談的約談、該問責的問責,通過緊抓、常抓抓出**慣,形成自覺管、從嚴治的政治文化建設氛圍。緊抓預防不放,經常性地與幹部談心談話,了解其思想、工作、作風、生活的真實情況,及時咬耳扯袖,讓黨員幹部把成文的紀律、不成文的規矩記在腦中,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緊抓責任不放,盯住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分管領導監督職責落實情況,讓管理者把責任扛在肩上,做到知責、盡責、負責,不斷推動黨內政治文化建設。

J. 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思考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建設中的指導地位。
世界歷史上任何文化形態都是在特定的指導思想指引下形成的。如中國古代文化即是在以儒家思想為底色的思想體系指引下逐步形成的,而現代歐美文化則是自覺不自覺地在西方啟蒙運動思想家們的理論指引下逐步形成的。沒有指導思想的文化是不可想像的。當代我國社會主義的經濟和政治決定了我們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思想為指導。我們的社會目前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在經濟上,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其它經濟成分和分配方式為補充;在政治上,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由這樣的經濟、政治決定的文化就必然呈現出多成分、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因此,只有馬克思主義的統一指導,才能把這種多樣化的文化格局統一到社會主義這個大目標上來,才能保證中國文化的社會主義性質和鮮明特色。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科學,它在揭示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同時,也揭示了文化的起源、本質和發展規律。作為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具有指導我們一切工作的品格,同樣可以最有效地指導我們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鄧小平同志曾說:「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的一種精神動力。」① 離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我們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就要失去動力,失去靈魂,失去方向。
(二)文化建設必須植根並服務於當代實踐。
我們正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的文化建設必須始終立足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文化建設既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內容之一,同時又有服務和促進經濟和政治建設的重要功能,對此我們必須給以充分的重視。
1、要充分發揮文化的倫理教化功能,為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精神支持。一個健全的社會總要有自己特有的思想觀念和價值體系,這是文化核心的核心。在長期的社會實踐和共同生活中,通過教育、培養和熏陶,使這種思想觀念和價值體系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接受,從而形成大體一致的思想信仰、價值追求和行為規范。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民族精神,有了它一個國家民族就有了強大的凝聚力,就可以干成大事業。如今,現代化建設事業已經把全國人民動員起來了,各個階層的人們依照不同價值取向同時參與進來,認識不一,行為各異,評價不等,一時間形成了某些無序狀態。甚至唯利是圖,弄虛作假,蠅營狗苟,違法犯罪的現象也普遍出現。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主義文化的信仰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功用就突現出來了。我們經常進行的「三個代表」的教育和當前正在進行的「八榮八恥」的教育,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提高全體公民的品德、強化遵紀守法意識的教育,通過這樣的教育,首先全面提高黨的領導幹部和黨員的素質,繼而教育和影響全國人民。此外,我們還要調動一切教育手段,如宣傳媒體和文學藝術,來進行信仰、道德和法制教育,在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向人們提供真假、善惡、美醜的價值判斷標准,把全社會的智慧和能量凝聚起來,形成強大的精神動力,目標一致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要充分發揮文化的技能教化功能,為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智力支持。文化中凝結著一代又一代人積累下來的知識、經驗和社會生活技能,通過文化教育,將其傳給下一代;下一代經過發展和豐富再傳給下一代。文化的傳遞和發展意味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知識和科學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成為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鍵性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鄧小平同志的這個科學的論斷已經被社會普遍承認。剛剛過去的20世紀的歷史表明,所有發達國家生產率的增長主要是靠科學技術的進步獲得的。正是鑒於這樣的現實,黨中央提出「科教興國」的方針,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事業,培養知識淵博能力高強的各類人才。當前,我國人口的整體文化科學素質還不高,培養足夠比例的高水平的各類人才還須經歷相當長期的過程,相當長期的努力。
3、我們還須認識到文化的定向功能,即一種成熟的文化可以制約和塑造人們的認知方式、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從而決定一個社會的特色和取向。一個國家民族的思維傳統和價值體系一旦定型,它就會形成一種潛在的慣性力量,制約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方式,進而決定其未來走向。從這個意義上說,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成敗甚至關乎著我們國家民族未來的命運。
(三)繼承祖國歷史文化的優秀傳統。
如何認識和對待祖國的傳統文化,從「五四」運動以來一直是個討論的熱點。這是一個科學問題,需要作理智的思考,情緒化的論斷是輕率無用的。馬克思曾說:「人類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馬克思的這個論斷對於我們如何對待傳統文化有著直接的指導作用。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作為其核心的精神文化部分,大體是在春秋、戰國時代定型的。那是個充滿災難的混亂的時代,然而在文化上卻創造了輝煌的成就。其特點是人們沖破天命鬼神的觀念,張揚理性精神,憑借自己的理性思考去探索世界的本質和規律,構築出龐大的理論和知識體系。這個時代先後出現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陰陽家等大的學派,留下大量經典性著作,對其後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的歷史產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規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質和型範。秦漢以後,中國文化不斷發展,深化,充實,出現過若干領先世界的輝煌時代。如何承繼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使之向現代轉型,成為我們民族的精神力量,這是個相當復雜的問題。下面,我們就幾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講一下傳統文化精神應該繼承,而且完全能夠繼承的道理。
1、由傳統的「憂患意識」到現代愛國主義精神。中華民族是個重理智的民族,在經歷無數興亡盛衰、深重苦難之後,培養出一種可貴的憂患意識。如儒家最早的經典《易經》里說:「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孟子》里說:「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這是我們的先民對天道自然和人生社會長期觀察和深沉思索得出的結論,是一種深沉的戒懼心情,也是一種堅毅的人生態度。從這種憂患意識出發,到「憂國」、「憂民」、「憂天下」直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從屈原,到文天祥,到秋瑾,歷史上的愛國英雄猶如滿天星斗,把這種愛國主義精神一脈傳承下來,直到今天。我們中國共產黨的無數先烈和先驅者也是懷著這種憂患意識走上革命道路的,讀一讀方誌敏烈士的《可愛的中國》便可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當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正在迅猛向前發展,但是潛在的問題和矛盾也不少,如果不能洞見和預防,都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憂患意識是一種富有遠見的精神狀態,我們今人仍須具備。由憂患意識發展而來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永遠不可或缺的,仍是當代文化建設的一個重大課題。
2、由「窮變通久」的思想到現代改革自強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深刻的「發展、變化」的觀念,這就是始於《易經》時代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思想,中國人把其視為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的法則,認定事物的變化和生滅是普遍的、絕對的,天地萬物,概莫能外。我們的先民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應該效法「天道」,要不斷變化向上,奮斗不懈。《易經》里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樣,剛健自強就成了高尚人格的核心,它鼓勵人們去追求高遠的目標,為崇高的理想去獻身。這種信念和追求,造就中國歷史上無數大有作為的英雄人物,魯迅稱他們為「中國的脊樑」。正是「窮變通久」的思想和「剛健自強」的信念又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的「變法求強」的傳統。歷史上的商鞅、王安石、張居正等人領導的變法便是例證。鴉片戰爭以後,「變革弊政以求自強」成了全民族的基本心態,成了中國近代史發展的「內驅力」。龔自珍、魏源、王韜、鄭觀應、嚴復、康有為等等思想家無不以傳統的「變易觀」為武器,提倡變法求強。中國近代史上的改革,雖然步履維艱,艱難曲折,終究還是緩慢地推動了歷史的進步。我們今天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所進行的改革,實質上也是歷史上改革的發展和延續,目的都是求中國之富強。
3、由傳統的「民本主義」到現代的民主主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存在著「民為邦本」的思想。如《尚書》里說:「民可近,不可下。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孟子的「民為貴」的話更是盡人皆知。儒家在上述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德治」的主張。這些思想顯然帶著很大的理想成分,歷代的統治者沒有人完全做到,但至少對他們起到了一些約束作用,使歷史上出現了一些較賢明的君主和好官。但是民本思想還不是近代的民主思想。與西方的「民有,民治,民享」〈林肯語〉的思想相對照,中國傳統思想中完全沒有「民治」的內容。近代我國的先進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們接受了西方的民主觀念後,重新研究中國固有的民本思想,作出新的解釋,賦予它「人民當家作主」的內容,使其演化成現代的民主思想。這樣,我們就有了一個明確的概念: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由此演化出「公僕意識」,即共和國的官員是人民的公僕,他們的天職是為人民服務。
4、中國傳統文化與未來的世界社會。20世紀人類文明發生了人們沒有想到的巨大變化,21世紀還將會有我們無法預料的大變化。但是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從來都是「雙刃劍」,帶來的不全是美妙的後果。從人和自然的關系說,由於人類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造成對自然的巨大破壞,氣候反常,環境污染,資源窮竭,耕地減少,物種滅絕等等都是眼見的事實。從人和人的關系說,工業文明的進步帶來了社會失衡,導致人性的異化。金錢拜物教、權力拜物教到處泛濫,導致精神價值失落,道德沉淪。如德國學者馬爾庫塞所說,這種社會造就了只有物質生活,沒有精神生活,沒有創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單面人」。對這些問題馬克思早在19世紀就有過深刻的批判。上述問題是全球性的,須用全人類的智慧來解決。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應該為解決上述問題作出貢獻。
中國傳統文化中始終貫穿著「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主體與客體的統一,強調有機地、整體地看待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這對今人未嘗不是一種智慧的啟示。《莊子》里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宋代思想家張載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都是強調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熱愛自然,平等、和諧地對待自然。這種思想可以啟發人們善待自然,對西方「戡天役物」的傾向有所補正。儒家歷來講「內聖外王」,即向內追求個人的人格完善,向外追求社會的安定和諧。人格完善包括講求「義利之辨」,講求個人對社會的責任。這同西方以個人為本位的價值取向不同,應該對其有所補正。
(四)博採世界各國文化之長。
早在19世紀,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產黨宣言》中作出過類似「全球化」的判斷,這已被20世紀的歷史所證實。如今經濟全球化的大潮已席捲全世界,所有國家都主動地開始「照國際慣例辦事,與國際慣例接軌」了。正是面對這樣的現實,鄧小平同志指示中國人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從文化的角度看,在當前這個時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想、道德等等,都已超越國界,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現象。與世隔絕是沒有出路的,聰明的中國人當然不會自外於世界。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應該具備高遠的目光和博大的胸襟,把繼承和發揚人類社會一切優秀文化視為自己的歷史責任。鄧小平同志在南巡講話中說的「要大膽吸收人類社會的一切我們成果」,值得我們深長思之。
(五)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一代新人。
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念體系,在社會生活中外化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人們從兒童時代開始就受其引導和規范,伴隨著知識和技能教育,成年後開始定型。一個社會成員的素質是由這個社會的文化塑造,這是顯見的事實。沒有文化意蘊的人只是生物,不是社會的人。就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文化素質是人的第二生命。現代化要靠人來實現,因此現代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是人的現代化。現代化建設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領導人才、科技人才、管理人才;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要求,需要大量的創作人才;同時全體勞動者的科技素質也必須大幅度地提高。真正有價值的人才,不僅要有高級的專業才能,而且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優秀的品德,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精神狀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我們應該時刻記住這個宗旨。
知識分子是先進思想的傳播者,科學技術的開拓者,各類人才的培育者,精神產品的生產者,他們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關懷和愛護。
當前文化建設中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
文化建設中的問題千頭萬緒,其中有一些重要的、帶有根本性的問題不解決得好一些,必定影響文化建設全局。就我國當前文化建設的現狀看,如下一些問題應該引起重視。
(一)國民教育問題。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最根本的辦法是發展教育事業。改革開放近30年來教育事業的大發展是舉世共知的,但目前我們的教育事業依然不能適應現代化建設的要求也是無庸諱言的事實。首先是一個沉重的老話題,即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的問題。現在我國的教育投入還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不僅對比上低於發達國家,而且還低於最不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教育資金的投入見效甚慢,遠不如其它的建設項目見效快,因此許多領導幹部雖然也承認教育的重要,但捨得在教育上花大錢的似乎還不多。現在,拖欠中小學教師工資和教師流失的情況在許多地方仍然存在。這說明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尚未真正建立起來。此外還有一些長期存在的問題有待解決,如中小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農村中小學生輟學率居高不下的問題,高等教育規模和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教學管理體制一成不變不適應時代變化的問題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都亟待在進一步改革中一步步解決。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四項重大目標」,其中第三項目標便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項目標相當宏偉,相當振奮人心,因為它關涉到人的素質的改善和提高,關涉到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關涉到人的現代化。如果這一目標達不成,其餘三個目標便會落空。然而,達成這個目標絕不是輕松的事情。從以往的經驗看,如果某些領導缺乏領導現代化的戰略眼光,捨不得在教育上投入財力、物力和心力,那麼這個目標的實現就要大打折扣,其結果將貽害現代化建設,貽害子孫後代。
(二)學術文化問題。任何社會都有其特有的學術文化,即由專家學者所構建的理論、學說,表達他們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以期對社會產生影響。這種高層文化主要表現為觀念形態,即它是一種「思想創造」,有鮮明的主體性和自覺的價值追求,對解決各類社會問題有導向作用。經過歷史檢驗體現出其價值的理論、學說,將豐富文化的內涵,形成文化積累,成為文化遺產。我國從建國始,直至「文革」結束,由於文化建設主導思想出現「左」的偏差,壓抑了許多具有創造性的思想成長,一連串的政治運動使知識分子心懷恐懼,發揮不出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術文化,成果寥寥。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深切地意識到學術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重新執行「雙百」方針,打破長期的僵化狀態,使學術文化出現活潑的生機。在科技、教育、文化等等領域,許多知識分子投入各種學問的研究,著書立說,自覺地為「四化」建設中的各類問題出謀獻策,提供理論依據,已有了良好的開端。但是,我們的學術文化遠未繁榮。我們知道,學術文化相對於政治文化,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但科學的學術文化往往會成為政治文化的營養補充,使政治文化更為健全。為了真正繁榮我們的學術文化,使中國出現更多的有影響的學者學說,甚至世界級的學者和學派,我們必須真正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使學說文化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大眾文化問題。大眾文化,是指理性成分較少,偏重於滿足人們感性要求的文化現象,亦即廣大群眾經常進行的文化娛樂活動。大眾文化大致有兩個方面的功能:一是娛樂功能,即通過看電視電影,讀書看報,參加舞會等等,取得鬆弛、愉悅、調劑身心的效果;二是教化功能,即健康舞會活動可以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培育人們的良好品德,還可普及一些文化科學知識。自黨中央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建設以來,我國的大眾文化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審美情趣、風俗習慣等等,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是,大眾文化隨時都存在著畸變的可能性,實際上我國的大眾文化已經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畸變。這是相當數量的素質不高的文化接受者和素質很壞的文化騙子交互影響的結果。一些冒牌的文藝工作者僅僅為了牟利,把大量藝術低劣「作品」推向市場,有的出版、發行部門也樂得藉此發財。有的娛樂場所成了黃、賭、毒的黑窩。由於人的文化素質低,傳統陋習仍在延續。整頓文化市場的任務相當艱巨。當然,大眾文化要絕對純凈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大體規范是應該也可能做到的。即便要達到這個起碼的標准,也須待相當時日。
(四)道德文化問題。在今天的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中,多數黨員幹部一直用共產黨員的標准要求自己,人民中的多數也恪守著我們民族崇德重義的道德傳統,他們遵紀守法,急公好義,從不放棄對高尚的精神價值的追求,這是我國社會道德精神的主流,是我們事業成功的重要基礎。然而,一些黨政幹部貪污納賄,一些犯罪分子坑蒙拐騙,還存在盜竊、搶劫、殺人等丑惡現象。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信仰失落。長時期極「左」的影響,特別「文化大革命」降低了黨和社會主義的威信,一些人沒有理想,不相信任何道德說教,只是「跟著感覺走」,加上周圍「紙醉金迷」的誘惑,就隨時可能墮落。這種道德墮落、世風敗壞的嚴重情況早已引起全黨、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多年來,我們在進行正面品德教育,樹立榜樣,提升人們的道德水準的同時,也在加緊懲治腐敗,嚴打各類違法犯罪,遏制道德滑坡。特別是在今年胡錦濤總書記鄭重提出「八榮八恥」的榮辱觀,為新時期的主流價值觀和道德建設樹立起標桿,必定在我國的道德文化建設中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但是,任何社會的道德建設都是長久的戰略任務,所謂「百年樹人」的話就反映了道德建設的艱難。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五)法制文化問題。法制文化是整體文化的一個子系統,也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有法制才談得上文明。建國後的相當長時間,我們忽視了法制建設,甚至像《憲法》也幾乎無人重視。鄧小平同志說:「我們國家缺少執法和守法的傳統,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就開始抓法制,沒有法制不行。」② 近二十多年來,我們陸續制定了許多法律,這是重大的歷史進步。但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情況還很普遍。其重要原因是,人們缺乏法制意識,法制觀念普遍淡漠。這說明一個重要問題:健全法制不容易,要在全民中培養起法制意識和守法觀念比制定法律還要困難。一部法律的制定用一、二年時間就可以了,但法制意識的培養和法制傳統的形成往往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有了法律後,一些執法人員執法不嚴,甚至自己枉法,使百姓失去了對法律的信任,也是法制觀念難以培養起來的重要原因之一。為建立法制文明,我們須作長期不懈的努力。
文化建設是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各個子系統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相互制約的關系。上述問題的解決,固然須作單項努力,但更須全部文化系統的完善。我們對建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充滿了信心,但對於面臨的諸多客觀困難也須有足夠的思想准備。一是我們這個龐大的國家各個部分發展的還很不平衡,宇宙飛船與獨輪車同在,貧窮的魔影還未完全消散,在這種條件下,文化的全面高度的發達,不會很快。二是生態環境的困難。「地大物博」千真萬確,如把它作分子,加上「人口眾多」這個分母,其數值就立刻變小了。資源制約著經濟,那麼由經濟決定的文化的發展也必然受到制約。面對這樣的實際,黨和國家各級政府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就顯得特別重要了。《老子》里說的「治大國若烹小鮮」,用在這里也許最恰當不過了。

閱讀全文

與政治如何進行文化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