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雁江文化資源有哪些

雁江文化資源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28 15:24:24

A. 西安的歷史文化有哪些

1、方言

盛行於關中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稱亂彈,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以關中話,即西安方言為代表的的中原官話之一陝西話,雖然深受普通話影響,但還是保留了一些古音古詞用法。

2、戲劇

流行於陝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稱亂彈,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流傳於戶縣鍾馗故里的儺舞跳鍾馗,是中國戲曲舞蹈的活化石,儺是中醫的鼻祖。

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體制有生、旦、凈、丑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種,統稱為「十三頭網子」。

2006年5月20日,秦腔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陝西省西安秦腔劇院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3、繪畫

中國國畫中的長安畫派、起源於漢代以前的關中皮影戲、源於西周的陝西木偶戲以及色彩濃郁的戶縣農民畫鍾馗故里鍾馗畫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20世紀的60年代,一個以趙望雲、石魯為代表的西安美術團體,在北京等地組織了一次巡迴展,他們以表現黃土高原古樸倔強為特徵的山水畫和表現勤勞淳樸的陝北農民形象的人物畫,在中國畫壇引起轟動,人稱「長安畫派」。

(1)雁江文化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西安的歷史進程

西安,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地。當年的長安今日的西安城,是中國歷史上歷時最長,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的古都。由周文王營建,建成於公元前12世紀,先後有二十一個王朝和政權建都。

中國歷史上的四個偉大時代周、秦、漢、唐均建都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列中國四大古都之首,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更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更是與雅典羅馬和開羅齊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為什麼叫長安?因為在這里,統治者可以長治久安,生活富足。

西安的旅遊景點

西安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化遺存具有資源密度大、保存好、級別高的特點,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的155個基本類型中,西安旅遊資源占據89個。

西安周圍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漢、唐四大都城遺址,西漢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鍾鼓樓、古城牆等古建築700多處。

B. 甘肅有哪些文化遺產

甘肅有哪些文化遺產
最佳答案
甘肅7處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是我國和世界聞名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之一,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是融建築、雕塑、壁畫三者於一體立體藝術,是中國古代藝術史的網路全書。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鎖陽城又名「苦峪城」、「瓜州故城」等,位於酒泉市鎖陽城鎮,是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隋唐時期古城址,是集古城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古墾區等為一體的古文化遺存地。2014年作為中哈吉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嘉峪關長城,位於嘉峪關最狹窄的山谷中部,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也是明代萬里長城沿線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壯觀的古代軍事城堡,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玉門關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灘上,是長城西端重要關口。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因山狀如堆積的麥垛而得名,位於天水東南約30公里。據記載,後秦時開窟造像,創建佛寺。在中國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2014年作為中哈吉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懸泉置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巴黎藏敦煌遺書(沙州都督府閣經)有記佛龕之文日「右在縣東(壽昌縣)六十里,香舊圖雲,漢(闕)佛龕百姓更營造。」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炳靈寺石窟位於甘肅省永靖縣西南35千米的小積石山中。炳靈寺在北魏之前稱唐述窟,唐代稱靈岩寺,明代始稱炳靈寺。同樣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C. 陝西的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

相信,不少朋友都是比較喜歡出去旅遊的,而很多朋友也是知道陝西省有著比較多的旅遊景點,那麼陝西的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呢?其實陝西省的主要歷史文化遺產主要有:1、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的陵墓,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的驪山北麓。2、大雁塔,大雁塔是為了保存當年玄奘法師帶回的佛經而修建的,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部地區。3、大明宮。大明宮是當初唐朝時期修建的宮殿。4、半坡遺址,這是人類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之一。5、大唐芙蓉園。

D. 陝西有哪些特色的傳統文化

下面這些內容都是抄襲的,請你參考一下,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八大怪「

一、面條像腰帶
「扯麵寬得像褲帶」。扯麵也叫冰冰(讀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裡人所吃的扯麵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面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兩、1斤也是輕輕鬆鬆的。
關中人吃面,喜歡將面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面煮熟以後,撈在碗里,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飢。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裡,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二、鍋盔像鍋益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團放進頭盔里,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於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沒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饃吃。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冰冰面吃著燎(好)乍咧!」

四、碗盆難分開
陝西人(老陝)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
在關中農村,每到吃飯時,村頭、庄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饃足有六七兩),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飯邊啦著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
在農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幹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用老碗盛一下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五、帕帕頭上戴
以前在反映陝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經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對襟夾襖的老漢及老年婦女頭上都戴著(頂著)一塊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關中農村,這里的形,和你在電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樣的。
原來陝西地區盛產棉花,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既可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汁擦手和用來包東西,真可謂既經濟又實惠方便。

六、房子半邊蓋
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陝西農村,都隨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何為一邊蓋?一般的房子房頂為人字形,可是陝西的房子卻是人字的一撇。據說因為陝西干早少雨,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來陝西農業發展緩慢,人口卻迅猛增加。農村中原來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積有限,而人口眾多,住宅緊張,於是便形成了房子「半邊蓋」的歷史。

七、姑娘不對外
據說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於他鄉異地。因而有「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他鄉。

八、唱戲吼起來
唱戲,指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

E. 陝西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十大陝西風俗習慣
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蓋、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陝西十大怪其實是一種獨特的生活。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益、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等。

一、面條像腰帶

「扯麵寬得像褲帶」。扯麵也叫冰冰(讀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裡人所吃的扯麵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面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 兩、1斤也是輕輕鬆鬆的。

關中人吃面,喜歡將面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面煮熟以後,撈在碗里,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飢。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裡,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二、鍋盔像鍋蓋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團放進頭盔里,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於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沒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饃吃。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冰冰面吃著燎(好)乍咧!」

四、泡饃大碗賣

「牛羊肉泡饃大碗賣」可稱上是「陝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饃似乎是白來一趟。而牛羊肉泡饃要數回民食品了。

關中人吃飯講究實惠,肉是大塊的肉,饃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饃,碗是能盛6兩8兩的大老碗。剛端上來的羊肉泡饃很燙,呼呼地直冒熱氣,吃時用筷子從貼碗的四周往嘴邊撥,邊撥邊吃。

羊肉泡的作法主要分煮肉、烙饃、熬湯、掰饃和煮饃。肉要煮得又酥又爛。饃要烙得又硬又黃,還要遇水不化、百煮不爛。湯用牛羊肉骨髓熬成。饃要掰得越碎越勻越好,然後將饃、肉、粉絲、蔥、鹽、味精等調料加入,在炒瓢內旺火爆煮。

由於烹煮的方法不同,羊肉泡饃為煮饃和小炒。加湯的多少不同,分為干泡(湯少)和水圍城(湯多),吃得自有分寸。這種泡饃有干有湯,又熱又香,很叫人開胃口。所以泡饃館,便選用一種耀州(耀縣)產的大瓷碗來裝盛泡饃。

五、碗盆難分開

陝西人(老陝)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

在關中農村,每到吃飯時,村頭、庄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饃足有六七兩),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飯邊啦著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

在農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幹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用老碗盛一下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六、帕帕頭上戴

以前在反映陝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經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對襟夾襖的老漢及老年婦女頭上都戴著(頂著)一塊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關中農村,這里的形,和你在電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樣的。

原來陝西地區盛產棉花,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既可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汁擦手和用來包東西,真可謂既經濟又實惠方便。

七、房子半邊蓋

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陝西農村,都隨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何為一邊蓋?一般的房子房頂為人字形,可是陝西的房子卻是人字的一撇。據說因為陝西干早少雨,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來陝西農業發展緩慢,人口卻迅猛增加。農村中原來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積有限,而人口眾多,住宅緊張,於是便形成了房子「半邊蓋」的歷史。

八、姑娘不對外

據說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於他鄉異地。因而有「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他鄉。

九、不坐蹲起來

由於關中的男子們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開「老碗會」,賄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加之人們冬天喜歡蹲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曬暖暖」或者「丟方」、下棋。於是,關中人就養成了「蹲」的習慣。外地人說這是「板凳不坐蹲起來」。實際上是人們勞累後歇息的一種習慣。

十、唱戲吼起來

唱戲,指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

吼戲者,臉紅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觀眾叫聲「好」,這吼戲者的高興程度不亞於獲得什麼大獎,人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秦腔,聽起來「過癮」、「解饞」、「燎得太(好極了)」。

F. 池州的旅遊文化有哪些

【池州旅遊文化資源】:

1、 歷史文化:池州至唐設州知府已有1380年的歷史,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代文人墨客杜牧、包拯、陶淵明、李白......

2、儺戲:池州地處長江南岸,吳越文化、荊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等在這里融會流傳,孕育了燦爛的地域文化,文化底蘊深厚,儺戲是其中之一。

3、青陽腔:因形成於青陽縣而得名,又因古時青陽縣屬池州府,還稱「池州凋」

4、佛教聖地——九華山

5、 「天下第一詩村」——杏花村

6、詩仙之河——秋浦河漂流風景區

7、飲食文化:池州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池州屬於徽菜,九華山素齋是池州最出名的地方美食

8、池州方言:池州市長期以來有江淮官話、贛語、宣州吳語和徽語多種方言共存,形成獨具特色的池州地方語言文化

G. 岳陽有哪些文化娛樂資源吸引物

有岳陽樓、聖安寺、花鼓戲等。
岳陽作為一個有著三千年文化歷史的名城,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文物資源有:名樓岳陽樓,岳陽文廟、佛塔慈氏塔等。文化資源有: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愛國和求索思想。詩聖杜甫以及愛國政治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先憂後樂」思想。

H. 永州當地哪些資源反映了中華傳統文化

永州,古稱零陵,風景優美,素以「錦綉瀟湘」馳名中外,是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它歷史悠久,少數民族眾多,山脈起伏,氣候宜人,常留有文人墨客的足跡,為永州地區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遺產。在大力發展旅遊業之時,如何挖掘旅遊文化的潛在價值,將其轉化為旅遊產品,進而提升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是開發永州市旅遊文化的關鍵所在。

永州市文化遺產能從一些方面反映當時永州人的思想意識和精神風貌,當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重視它,就是要重視意識的作用,意識可以能動地作用於物質,即可以幫助我們能動的改造永州社會,創造更大的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永州市的發展無礙於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積累,所以開發和保護永州市文化遺產能幫助我們發展永州。了解永州的歷史文化可以增強我們市民的自豪感,大力提高永州的文化文明,同時對於整個國家來說也是有極大意義的。
(一)永州市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狀況分析和調查

A旅遊文化資源豐富

(1)歷史悠久,人文景觀眾多。永州歷史名人眾多,如舜帝、柳宗元、懷素、周敦頤、黃庭堅等;地方文化豐富,如舜文化、柳文化、碑文化、女書文化、草書文化等。此外,永州有歷代形成的古陵、廟、塔、閣、橋兩千多處,已被國家、省縣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38處。

(2)風景優美,自然景觀獨特。永州是以山多水秀聞名的。瀟水南北縱切,湘江西東縱橫;九嶷山、陽明山、舜皇山、金洞林場4大國家森林公園分布境內,全境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水相間,風景獨特。

下面本組成員親自調查了永州市的旅遊資源現狀,如下圖

陽明山土質肥沃,資源豐富,列為省自然保護區。山中盛產竹木,有竹鄉林海之稱。國內名貴稀有的華東黃杉,這里有成片的次生林;頻臨絕種的白鷳,亦時在山裡行走翻飛。其他稀有葯材,珍禽走獸,種類繁多,難以勝記。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動植物寶庫。繞而巍峨的陽明山,是令人流連忘返的勝地。登上高橋峰,俯瞰四圍,永州古城,蜿蜒瀟湘,盡收眼底。陽和山一雲封,靜若太古的幽境;

舜皇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分為三大景區:桫欏江、紫花坪和舜皇峰,100多個風景點。 地貌景觀多樣,森林景觀獨特,有原始次森林3萬畝,是我省最豐富的動植物基因庫.

(3)少數民族眾多,民俗風情古樸。永州境內居民共有29個民族成分,以漢族、瑤族、壯族為主,這使得永州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地方氣息濃郁,對外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永州市少數民族文化分析如下:

女書文化村位於湖南省江永縣上江圩鎮境內,上江圩地處江永縣北大門,距縣城13公里。女書,這種被專家稱為「南楚奇字」的女性文字,自20世紀80年代公之於世以來,已逐步被人認識到這是目前人類所發現的唯一一種女性文字。據稱它對於文字學、語言學、婦女學乃至歷史、考古、人類及民族等學科,具有特殊的意義和研究價值。特色:是目前人類所發現的唯一一種女性文字的所在地。據稱它對於文字學、語言學、婦女學乃至歷史、考古及民族等學科,具有特殊的意義和研究價值。遊玩線路:有普美村、荊田村和桐口村三處參觀景點

浯溪碑林獨特的藝術特色以及各碑所處歷史時期的藝術價值、文學價值和審美價值.對中國書法藝術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浯溪碑林各個時代的書法碑刻作品,以及歷代書學家、書法家對浯溪碑林的評價、贊譽,印證了浯溪碑刻在書法藝術史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B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日趨完善

1.旅遊基礎設施逐步改善。(1)永州市道路系統日趨完善,交通條件得到改善。境內有洛湛鐵路、衡棗高速、永連公路三大交通動脈,區位優勢逐步顯現。(2)相關配套設施明顯改善。永州市供水、電、氣系統完備,環境衛生良好,為永 市旅遊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2.旅遊服務設施發展很快。全市現有各類旅行社19家,其中國際旅行社2家;擁有星級飯店20家,其中四星級1家,三星級3家;省旅遊餐飲示範點1處。

C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旅遊經營管理網路

永州已經初步形成了芝山柳文化、九疑山舜文化、陽明山佛教文化、浯溪古書法碑林、江華江永瑤文化、道州濂溪故里、中心城區百里平湖和舜皇山生態旅遊區等九大風景名勝旅遊區,基本上形成了較完善的旅遊經營管理網路。

(二)關於永州市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狀況調查的相關問題及措施

第一, 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合理開發的前提,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宣傳手段,提高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尊重熱愛傳統文化、積極參與保護搶救的良好氛圍。
第二, 對於可以符合「世遺」標準的文化遺產,應積極參與申請納入,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規范為國內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提供行為准繩。
第三, 合理規范地方政府在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上的職責和行為。對於那些任意破壞或者過度開發的行為予以堅決禁止。針對轄域內重大文化遺產破壞事件,必須實行領導問責制。
第四, 合理有效地利用市場手段對文化遺產進行適度開發,這不僅有利於擴大宣傳和增加收入,也是進一步保護文化遺產的基礎;堅決杜絕用低俗化的市場手段經營傳統文化。
第五, 在擴大財政對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資金支持的基礎上,積極引導社會資金的並流進入,形成多元主體的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格局;
第六, 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的法律法規,加強對破壞和過度開發文化遺產行為的懲罰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第七, 積極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工作的經驗總結,對於國內外的積極經驗應根據各地實際優化推廣,對於挫折教訓要認真做好總結工作。

(三)關於永州市道縣的文化遺產專題調查

1、調查背景

8月17日,湖南永州市舉行的「湘贛粵桂考古高峰論壇」獲悉,在位於永州市道縣的南嶺大山深處,發現了規模超過秦始皇兵馬俑的巨大古代石像群。

這處石像群所在的鬼崽嶺祭祀遺址,位於湖南省道縣祥霖鋪鎮田廣洞村南一公里處的鬼崽嶺,屬於南嶺山脈。其中心位置距九疑山舜帝陵35公里。鬼崽嶺得名於地上地下近萬尊石像,當地人俗稱這些石像為「鬼崽崽」。

據湖南省文物部門調查,鬼崽嶺石像還是迄今為止考古調查發現的時代最久遠的人像石雕群體。該遺址中史前期石像製作年代在5000年前,秦漢魏晉時期石像製作年代距今2000年至5000年,特別是史前期石像佔了地表全部石像的30%左右,數量龐大,其製作年代在國內堪稱最早。

2、鬼崽嶺石像內容的具體介紹

鬼崽嶺石像是迄今為止在國內考古調查發現的數量最大的人像石雕群體。唐忠勇說,鬼崽嶺遺址為古代大型祭祀遺址,有文官像、武官像、孕婦像及各種普通士兵像,石像高度在30厘米至100厘米之間不等。

鬼崽嶺上的武士像雖矮小,但卻威猛

鬼崽嶺上散落的千奇百怪的「鬼崽崽」。

這尊「鬼崽崽」看上去比較肥頭大耳

記者電話采訪了長期研究這一古代石像群的道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唐忠勇。據他介紹,這一處石像群數量之大、工藝之獨特、時代之久遠、內涵之豐富,「其規模超過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又一大奇跡。

經初步研究,這處石像群所在的鬼崽嶺為古代祭祀遺址,位於南嶺山脈深處。其中心位置距九嶷山舜帝陵35公里。鬼崽嶺得名於地上地下近萬尊石像,當地人俗稱這些石像為「鬼崽崽」。

鬼崽嶺石像是迄今為止在國內考古調查發現的數量最大的人像石雕群體。經中國石刻博物館和湖南省考古研究專家調查統計,在1.5萬平方米的地表上散落著5000多尊雕刻粗獷傳神的各種石像,地下2米左右亦埋藏數量巨大的石像,如此數量龐大的石雕人像比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陵兵馬俑數量還要多。

年代 最早製作年代在5000年前

據湖南省文物部門調查,鬼崽嶺石像還是迄今為止考古調查發現的時代最久遠的人像石雕群體。該遺址中史前期石像製作年代在5000年前,秦漢魏晉時期石像製作年代距今2000年至5000年,特別是史前期石像佔了地表全部石像的30%左右,數量龐大,其製作年代在國內堪稱最早。另外,石像製作在唐宋元時期亦有延續。

唐忠勇說,鬼崽嶺遺址為古代大型祭祀遺址,有文官像、武官像、孕婦像及各種普通士兵像,石像高度在30厘米至100厘米之間不等。

推斷 具有原始祭祀或紀念性質

考古專家就現有資料及實地調查推斷,鬼崽嶺及石像最初只是一座大型的祭祀「壇場」(祭壇),該地是史前人堆積或選擇的祭壇,「石像」布滿壇場,具有原始祭祀或紀念性質,歷經數千年歷史。

鬼崽嶺石像仍為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術界所不能破解的「謎」之一。唐忠勇認為,研究鬼崽嶺石像的意義十分深刻,隨著「謎團」的破解必將對中華文明的起源增加實物證據,對於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也有一定的「修正」作用。

價值分析

A、鬼崽嶺石像是迄今為止在國內考古調查發現的數量最大的人像石雕群體。經中國石刻博物館和湖南省考古研究專家調查統計,地表散落石像在5000尊以上,地下2米以左右亦埋藏數量巨大的石像,如此數量龐大的石雕人像比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數量還要多,堪稱世界又一大奇跡。

B、鬼崽嶺石像是迄今為止考古調查發現的時代最久遠的人像石雕群體。該遺址中史前期石像製作年代在5000年前,秦漢魏晉時期石像製作年代距今2000年至5000年,特別是史前期石像佔了地表全部石像的30%左右,數量龐大,其製作年代在國內堪稱最早。

C、鬼崽嶺石像製作工藝及造型獨特,是迄今為止國內僅見。石像因材施藝製作粗獷並不講究細部處理,粗獷的線條常與自然扭曲團塊結合,其整體感和節奏感非常強烈,能給人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石像雖種類繁多,但大部分石像為座像「曲腿」呈「交趾」狀,造形誇張,寓意奇特,。「孕婦」石像體現了古人的生殖崇拜觀念,「騎象」將軍像又與遠古關於南方楚粵戰爭傳說相符。文官像、武官像、將軍像及普通士兵像等共同構成了神秘世界中的現實生活場景。

D、鬼崽嶺遺址是長期形成的大型祭祀場所。鬼崽嶺文化是漢瑤祖先共同創立的,反映了南楚文化的許多特徵,對研究南楚文化、研究莫南瑤族歷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遺址周邊大量廟宇,古民居中大量「舜德」文化遺存及陳氏家譜對田廣洞五姓村民為舜後代的明確記載,這些都反映了鬼崽嶺祭祀與舜有關,為研究舜德文化和當地祭舜歷史和方式提供了實物證據。

結語:鬼崽嶺石像的存在和發現仍為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術界所不能破解的「謎」之一。其產生原因大致與宗廟祭祀有關,亦可能有原始宗教、民族及民俗的成分,但由於歷史太久遠,年代跨度大,各時期石像存因不能「一概而論」。就現在的資料及調查推斷,鬼崽嶺及石像最初是一座大型的祭祀「壇場」(祭壇),「鬼崽嶺」是史前人類堆積或選擇的祭壇。石像布滿壇場,具有原始祭祀或紀念性質,歷經數千年乃至上萬年的歷史,後人不無「肓目」地「續雕」,形成了石像多期雕琢現象。對鬼崽嶺石像的研究意義深刻,隨著該「迷」的破解必將對中華文明的起源增加了實物證據,對於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史有一定的「修正」作用,而且它必將寫進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中。

(四)關於加強永州市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的具體措施

一、管理機構沿革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鬼崽嶺石像保護工作。成立專業委員會,負責文物、山林保護;成立文物保護區管理局,為加快文化產業、旅遊產業的發展,進一步促進文物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

二、加強法律法規建設、依法保護世界遺產

為了加強鬼崽嶺石像管理的法制化,按照《中國文化遺產法則》和《世界遺產公約》和文物保護法的要求,編制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鬼崽嶺研究院2010—2020年戰略發展規劃綱要》,對鬼崽嶺石像的保護、研究、信息、安全、管理、利用及保障等諸多方面做了詳細的規劃,使龍門石窟的文物保護、研究、展示及管理工作、社會教育工作有章可循,穩步推進,全面發展。

三、加強基礎性保護研究投入,提高文物保護科技水平

在新的歷史階段,更加系統化、科學化地開展鬼崽嶺石像的保護工作,是擺在鬼崽嶺石像保護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1、加強日常維護,做好基礎工作

2、健全監測體系、加強石窟監測,為石窟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3、積極開展合作研究,提高石窟保護科技含量

4、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提升石窟保護水平

開展國際合作,是學習國外先進的保護理念和保護技術的重要途徑。

四、加強石窟基礎研究工作 提高專題研究水平

1、編寫鬼崽嶺石像報告,推動研究工作上台階

2、整理龍門石窟基礎資料,促進研究工作深入開展

此外,還完成了鬼崽嶺石像研究成果匯編整理、鬼崽嶺石像歷代文獻記錄及方誌記錄的收集工作及歷史測圖和照相資料的整理等基礎工作。

3、開展鬼崽嶺石像遺址發掘,籌建擂鼓台遺址博物館

4、整理奉先寺遺址發掘資料,開展遺址區域考古鑽探工作

5、出版學術研究刊物,展示鬼崽嶺石像文化內涵

五、實施三維數字技術工程 建立行業技術標准

三維數字技術是一項全新的、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以三維數據儲存和保存鬼崽嶺石像信息,在檔案建設、考古測繪、文物保護、宣傳展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更好地解決文物保護與展示的矛盾,促進文化、旅遊、教育與娛樂產業的發展。

六、成立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鬼崽嶺石像專業委員會

七、遵循規劃、整治環境,打造青山綠水龍門石窟,實現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和諧統一通過這一系列的整治和改造,使鬼崽嶺石像的環境面貌和質量發生了巨大改變,山清水秀,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同時,環境整治對於改善區域小環境、延緩鬼崽嶺石像風化,有效地保護石窟有重要的意義。

八、加強交流 擴大影響

1、召開龍門石窟國際學術研討會

2、積極作好流失海外文物回歸工作

3、積極舉辦國內外展覽

九、加強人才培養 實現可持續發展

實現鬼崽嶺石像保護、研究事業可持續發展,關鍵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研究院成立以來,先後引進鬼崽嶺石像文物保護、研究和信息資料等方面的專業人員,學歷均為本科以上,涵蓋了文物保護、地質、考古、歷史、美術和計算機等專業。

六、附屬材料

附屬材料目錄:(如攝影照片、實物原件等,粘貼時注意整潔)

序號
材料名稱
數量
類型

1
道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班
1
照片

2
江永文化遺產審評會
1
照片

3
我們的紀念冊----實地拍攝
4
照片

材料粘貼處:

圖片一

圖片二

圖片三

七、項目組調查報告評語(教師從選題論證、項目實施過程、項目成果等方面給予評價和意見)

I.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有哪些鄉和鎮

截至2019年,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有22個鄉鎮,其中有19個鎮和3個鄉。

20個鎮分別為:雁江鎮、松濤鎮、寶台鎮、臨江鎮、保和鎮、老君鎮、中和鎮、丹山鎮、小院鎮、堪嘉鎮、伍隍鎮、石嶺鎮、東峰鎮、南津鎮、忠義鎮、豐裕鎮、碑記鎮、迎接鎮、祥符鎮、清水鎮;

2個鄉分別為:新場鄉、回龍鄉。

(9)雁江文化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雁江是資陽唯一市轄區。資陽市雁江區位於四川盆地腹心地帶,歷史悠久、區位優越、產業興盛、宜商宜居,是資陽市唯一的市轄區,也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幅員面積1632平方公里,總人口110萬。

雁江是古蜀文明發源地。堯為資國地,夏屬梁州,周入雍州為蜀國地,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建元6年)置縣,因城在資水(今沱江)之北,故名「資陽」。

沱江生態完美,金雁常住,故而江稱雁江,城叫雁城。雁江是「資陽人」的故鄉,挖掘出土的35000多年前的人類頭骨化石——「資陽人」,填補了舊石器時代人類歷史的空白。

既是東周天文學家、孔子之師萇弘,西漢諫議大夫、辭賦鼻祖王褒,東漢五官中郎將、經學家董鈞等古代「三賢」的故鄉;也是原上海市市長曹荻秋,現代作家邵子南,抗日名將饒國華,革命烈士余國禎等現代「四傑」的故鄉。

始建於唐貞元九年的半月山大佛為四川四大座佛之一,「資陽河」流派在川劇高腔中獨樹一幟。

雁江是成都近郊東大門。雁江與成都山水相連、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是成都東向重要門戶,自古就有「東大路」穿境而過,縱連成渝,交通便利,商賈雲集;

現今成渝鐵路、成渝高鐵、成渝高速公路、遂資眉高速公路和國道321、351線等國省干線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雁江已全面融入成都半小時經濟圈,率先開啟「同城時代」。

隨著天府國際機場和蓉昆高鐵、成都地鐵18號線、成資渝高速等重要通道的規劃建設,未來的雁江必將成為成都東部重要的臨空綜合交通樞紐,迎來資源要素的廣泛匯聚。

閱讀全文

與雁江文化資源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