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在影視作品中發現了哪些中華傳統文化的美
影視劇中的中華傳統文化有很多。
其實,現在有很多的藝術作品中都體現和表達了中華傳統文化,因為我們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了解和傳承他。
⑵ 如何在影視動畫中傳承民族文化
將中國故事融入動畫中,不僅僅是畫面,還有內容。動畫的造型設計源於生活,現實生活中的自然形態、社會形態、文化形態等為動畫造型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
系列動畫短片《吃飯睡覺打豆豆》中的「豆豆家族」以「豆」為原型創作。在故事劇本打磨的過程中京基昂馳發現,中國豆類文化歷史源遠流長,黃豆更是中國原產穀物,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為了充分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一豆類文化寶庫,京基昂馳便有了以「一顆正在萌芽的豆子「創作豆豆家族的概念。豆豆家族最初誕生的是黃豆,後期京基昂馳一脈相承地創造了黑豆、神經豆和豆福系列形象,形成了現在廣受粉絲喜愛的豆豆家族。「
除了豆豆家族的外形以「豆子」為元素,在豆豆家族系列動畫短片中,更是融匯了中國更多的傳統文化。
在動畫短片《神經豆》中,講述了豆豆家族的神經豆和他的神經豆友們,在神經豆院發生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短片中古風古韻的神經豆院、古色古香的檀木傢具、灼灼其華的桃花林等的場景無一不展現出中國古代文化建築風格。在這樣的風格中,神經豆上演了各類搞怪故事,與周遭形成強烈的對比,極具視覺沖擊性。
⑶ 中華戲曲體現傳統文化之美,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戲曲不僅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中國古代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於中華民族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戲曲逐漸從單一的表演走向多元化的方向,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同時,戲曲也是一個國家文化文化軟實力的反映,是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融合的結晶。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蘊,鮮明的時代特點和豐富的舞台表現手段,是最受歡迎的民族文化遺產之一。
⑷ 根據電影《茶館》分析其中的民俗表現及其原因
創作於1957年的三幕話劇《茶館》就是影片的完整歷史背景,無疑是老舍在當代的傑作。借北京城裡一個名為裕泰的茶館在三個時期。分別是清末1898年初秋;袁世凱死後軍閥混戰的民國初年;40年代抗戰結束、內戰爆發前夕)的變化,來表現19世紀末以後半個世紀中國的歷史變遷。這種具有相當時間跨度的「歷史概括」,是當代作家普遍熱衷的。對這一宏大題旨的表現,作者選擇了自身的生活經歷和藝術經驗所能駕馭的軌道。「在這些變遷里,沒法子躲開政治問題。
《茶館》的作者老舍選擇了從「側面」,從「小人物」的生活變遷入手的角度,並把對他們的表現范圍,限制在茶館這個「小社會」中。沒有運用中心情節和貫串全劇的沖突——當代話劇常見的結構方式,而採用被稱為「圖卷戲」或「三組風俗畫」的創新形式。眾多的人物被放置在顯現不同時代風貌的場景中。這些人物,涉及市民社會的「三教九流」:茶館的掌櫃和伙計,受寵的太監,說媒拉纖的社會渣滓,走實業救國道路的資本家,老式新式的特務、打手,說書藝人,相面先生,逃兵,善良的勞動者……其中,常四爺、王利發和秦仲義貫串全劇。
影片中的角色人物,從他們的性格、生活道路各不相同,「旗人」常四爺耿直,「一輩子不服軟」;秦仲義辦工廠,開銀號,雄心勃勃;掌櫃王利發則「見誰都請安、鞠躬、作揖」:但最終都走投無路,為自己祭奠送葬。「我可沒作過缺德的事,傷天害理的事,為什麼就不叫我活著呢?」「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劇中的悲涼情緒,人物關於自身命運的困惑與絕望,透露了與現代歷史有關的某種悖謬含意,無奈與悲戚!
總得來說,作家老舍《茶館》的敘述動機,來自於對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強烈渴望,和對一個不公正的社會的強烈憎惡。新舊社會對比既是他結構作品的方法,也是他的歷史觀。他對於「舊時代」北京社會生活的熟悉,他對普通人的遭際命運的同情,他的溫婉和幽默,含淚的笑,使這部作品,接續了老舍創作中深厚的人性傳統。而作為電影,《茶館》中的一代卓越藝術家他們卓遠的演出,對確立該影片在當代的「經典」地位,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這個也是不容置疑的。
⑸ 中國戲曲是如何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
首先,中國戲曲是綜合藝術,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武術,雜技等。中國戲曲能夠位列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最主要的一點是戲曲的表現形式。
強調虛擬性、程式性。如三五步萬里江山,七八人百萬雄兵;開門、關門,上樓、下樓都有固定的套路。同時國畫中的潑墨畫也是強調虛擬性,作畫過程中也有很多程式化的手法,兩者都是最注重神。
還有武術精神特別能體現中華民族的性格,他不像柔術或泰拳那樣看中實戰,而是修心為主,即使是實戰也不是以沖擊見長,而是巧勁兒。還有民族舞蹈形體也不像芭蕾那樣大敞門的,力量感十足。相比之下武術和民族舞更顯得內斂,不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