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東亞文化之都有哪些項目

東亞文化之都有哪些項目

發布時間:2023-03-01 21:05:23

1. 東亞文化之都的介紹

2013年8月26日,首屆「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活動終審工作會議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經過公開、公平、公正的評審,泉州以深遠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鮮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觀、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悠久廣泛的對外交流等從10個初審入圍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國唯一入選城市,當選首屆「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泉州、日本橫濱、韓國光州共同當選首屆「東亞文化之都」。2014年11月5日,經評審專家委員會的審核和集中評審,山東省青島市當選2015年「東亞文化之都」。12同年11月30日第六次中國日本韓國文化部長會議在日本橫濱市舉行,這次會議確定2015年的「東亞文化之都」活動將在中日韓的三個城市:中國青島、日本新潟和韓國清州舉辦。2016東亞文化之都中國寧波、日本奈良、韓國濟州將於3月底開展三國文化交流。奈良活動周將於3月26日啟幕,濟州活動周將於4月7日啟幕,寧波活動周將於4月15日啟幕,三座城市將通過影像記錄、舞台表演、論壇會議等形式開展文化交流。東亞文化之都2016年活動將最先在奈良啟幕,並以「舞台表演」「傳統藝術」「美食文化」為切入口,展現亞洲不同地域城市的文化共通性。屆時三個國家的知名導演將奉上三座城市的宣傳短片,中國知名導演賈樟柯將執導寧波宣傳片並赴奈良參加開幕式。

2. 東亞文化之都的相關文章

2013年9月29日,《光明日報》刊登了題為「跨越時空的文化情緣」的文章,介紹中日韓合作及「東亞文化之都」相關情況,全文如下:
金秋九月,桂花飄香。9月28日,在初秋艷陽之中,為期兩天的第五屆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在韓國古都光州華彩落幕。這次會議的一大亮點是,三國文化部長共同宣布首屆「東亞文化之都」評選結果:中國泉州、韓國光州、日本橫濱等三個城市,以悠久的對外交往歷史,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對傳統文化的執著傳承,在三國眾多候選城市中脫穎而出,共同當選。這場文化大戲標志著中日韓文化合作邁上了新台階,將對三國未來人文交流產生深遠影響。
「東亞文化之都」是亞洲第一個國際性文化城市命名活動,是中日韓三國借鑒「歐洲文化之都」模式,深化東亞文化交流、提升亞洲文化國際影響力的一次有益嘗試。多年來,雅典、佛羅倫薩、巴黎、哥本哈根等歐洲名城,憑借「歐洲文化之都」的閃亮名片,盡展歐羅巴風采,極大增進了世界對歐洲文化的了解和認同。
多一些對「歐洲文化之都」的了解,使我們更能體會中日韓三國打造「東亞文化之都」的良苦用心。2011年1月,在日本奈良舉行的第三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上首次提出一國一城、評選東亞文化之都的倡議,得到三國積極響應。2012年4月,在上海舉行的第四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上,三國正式同意舉行評選。評選全面展開,經過兩輪激烈角逐,泉州在蘇州、杭州、青島等10個入圍城市中脫穎而出,當選首屆「東亞文化之都」中國城市。
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獲得殊榮的泉州肩上多了一份特殊的責任。泉州不僅要全面提升自身文化的民族化和國際化水平,還將與光州和橫濱一道,打造中日韓文化合作示範城市,輻射和引領三國文化交流與合作。三國文化的交相輝映、互融互通,將向世界展現獨具魅力的東亞文化,推動東西方不同文明間的交流共融與和諧共生。
中日韓三國一衣帶水,文化根基一脈相承,兩千多年來締造了不少文化交往的佳話。當前,三國人文交往不斷深入,三國締結的友好城市已超480對,每天往返航班近千架,年度人員往來接近1800萬人次,成為全球跨國往來最頻密的區域之一。三國旅遊、教育、媒體、體育、宗教等各項人文交流豐富多彩,蓬勃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深入發展,東亞成為世界經濟中的弄潮兒,發展最快、最活躍,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高。中日韓三國越來越認識到,發展長期睦鄰友好合作不僅符合各自利益,也符合亞洲一體化的時代潮流,對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有重要意義。十多年來,三國對話機制日臻完善,各領域合作穩步推進,經貿合作、人文交流成為兩大支柱。
三國在教育交流方面取得的進展也值得稱道。2012年,中韓分別有7萬多名留學生在彼此國家學習,中日互派留學生共12萬多名。2012年,三國領導人在北京共同見證了「亞洲校園」項目啟動儀式,我國北大、清華等8個高校和日韓知名高校首批參與。學生們可在三國合作學校輪流留學,學分互認,還能享受獎學金,受到師生們的熱烈歡迎。
文化向來是國家間關系中最柔韌又最有穿透力的成分。它跨越時空,春風化雨,為民眾帶來心靈的交流和相契,打造歷久彌堅的精神紐帶。三國間文化交流已歷經千百年風吹雨打,時至今日,睦鄰友好、交流互鑒、共同發展依然是三國大多數民眾的共同心願和期盼。
中日韓三國如果能夠通過深化人文交流與合作,積極培育「東亞價值」,引領東亞地區文化的塑造和傳播,為推進東亞一體化發揮積極作用,將是件令人欣慰的事。三國政府應以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妥善處理敏感和爭議問題,努力為三國合作和共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展望未來,此次「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有望成為三國文化交流的新起點,並為三國合作注入新的正能量。跨越時空的文化情緣將把三國緊密聯結在一起,共同譜寫東亞一體化與東亞復興的新篇章。

3. 東亞文化之都的中國泉州

中國東亞文化之都、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溫陵,是聞名海內外的國際花園城市,福建省經濟、文化中心,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海峽西岸經濟區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總量連續15年居福建省首位,中國三大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之一。
泉州民營經濟發達,素有「中國品牌之都」、「民營特區」之稱,擁有國家馳名商標數目居全國地級市首位。泉州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商貿港口城市,泉州港是我國規模億噸以上的重要大港。
泉州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館,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台灣漢族同胞中有一半的人口祖籍來自泉州,同時泉州也是閩南文化的發源地與發祥地,閩南文化保護的核心區與富集區,歷史文化深厚、名勝古跡眾多,有「海濱鄒魯」、「光明之城」的美譽。泉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泉州港被中世紀世界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譽為「世界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國家文化部評為首屆中國東亞文化之都,與日本橫濱、韓國光州齊名。 這項條件要求城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城市風貌、人文遺產能夠體現東亞文化傳統,具有鮮明城市或地方特色文化。
古代東方第一港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往來作為古代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過友好往來,是古代中國與東亞文化圈交流的重要城市。公元9世紀前後,泉州與日本、古代韓國(即高麗王朝)的貿易關系就已非同尋常,大量從高麗和日本進口的貨物從泉州進入中國。歷史上,泉州與日本、古代韓國的文化交流是以貿易往來為基礎的,豐富的貿易史料留存印證了泉州在東亞文化圈中長期以來的交流中心作用。泉州與古代韓國的歷史交往源遠流長,進而帶動了文化交融,出現了許多以「新羅」、「高麗」為名的事物和地方。泉州與日本最早的文化交往可追溯到唐天寶年間鑒真和尚東渡日本。當時追隨這位高僧東渡的十四名弟子中,和尚曇靜就來自泉州。在日本大宰府,保留有一份我國宋代的官方證明文件——公憑,這份公憑見證了泉州客商李充於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到日本貿易的歷史,也是迄今為止所能看到的最完備的宋代貿易憑證。北宋期間,中國同高麗王朝的貿易活動中,泉州海商不僅人數最多,商業實力也最為雄厚,扮演重要角色。《宋史》載:(高麗)王城有華人數百,多閩人因賈舶至者,密試其所能,誘以祿仕,或強留之終身。宋代時,高麗王就曾通過泉州人傅旋來泉求借樂藝等人。在漫長的東亞交流史中,泉州與東亞各國在文化上互通有無,也促進了民族融合。
要求各類文化場館和設施完善、健全,布局合理,重點場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從城市到鄉村 文化場館星羅棋布泉州擁有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泉州市藝術館、泉州市圖書館、泉州海交館、泉州市博物館、萬維生郵票藝術館、梨園古典劇院、南音藝苑、泉州影劇院等一批市級重要文化設施,總建築面積達11.69萬平方米。隨著城市新區的建設,泉州高起點高標准規劃啟動泉州木偶劇院、泉州歌舞劇院、泉州大劇院、市圖書館新館等文化設施建設。泉州木偶劇院新址將在年底前投入使用,將成為全國規模最大、標准最高的木偶劇院。泉州各縣(市、區)文化設施建設都比較完善到位,並結合城區新區發展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新文化設施,如晉江、石獅、南安、泉港、惠安等地文化設施建設都走在全國縣級前列。泉州全市有公共圖書館 11個,其中國家一級館6個;文化館(藝術館)11個,國家一級館5個;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70多個,其中國家一級館2個。全市有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63個,覆蓋面達100%;公共電子閱覽室鄉鎮(街道)覆蓋面100%;村(社區)級文化活動室2349個,覆蓋面100%。全市有村級文化廣場總面積150多萬平方米,完成61個省級文化激情廣場示範點建設。全市建成農家書屋2349個,率先實現100%行政村(社區)都有「農家書屋」目標,率先實現「村村通」目標。 地方政府能夠提供資金保障,對當地發展文化事業及開展對外文化交流能給予經費支持,能自籌經費開展各項文化活動。
將文化事業 納入城市長遠規劃為改善閩南文化保護傳承軟硬條件,從2004年起,泉州市縣兩級每年都安排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經費,市本級投入3億多元,建成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泉州市博物館、梨園古典劇院、泉州南音藝苑、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等閩南文化標志性場館設施。2014,泉州投入1000多萬元建設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先後投入7000多萬元對「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申報「世遺」的考察點文物進行維修及環境整治。為了讓文化事業在資金上有長久支持,泉州建立了文化投入持續增長機制,把財政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文藝精品創作量、人均公共圖書擁有量等指標納入政績績效考核指標,作為衡量各級業績的重要依據。2011年以來,全市共投入文化體育傳媒經費15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大大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未來,泉州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城鄉建設整體規劃,實現與新區同規劃、同建設、同發展。到2015年,泉州規劃投入12億元,結合泉州環灣城市發展,新建泉州圖書館、泉州大劇院、海峽文化學術交流中心、工人文化宮、歌舞劇院等一批重點文化項目,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指的是城市文化活動活躍,氛圍濃厚,文化產品和服務多樣化,在對外文化交流尤其是與日、韓文化交流等方面有良好基礎,並且在成功承辦國內國際大型文化活動已形成特色品牌。
對外交流主打閩南風 規格高經驗豐富泉州對外文化交流具有鮮明的閩南文化特色,包括木偶戲、南音、梨園戲、泉州花燈、海交史文物等活動。文化團體受上級文化部門指派,參加過中日、中法、中美、中俄等文化年活動這類高規格活動。泉州先後組織130個文化團組2108人次赴日本、韓國、美國、法國、南非、澳大利亞、巴西和港澳台等六大洲的33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與合作。在「走出去」的同時,泉州還邀請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的128個文化團體前來參加閩南文化節、中國航海日活動等。1986年,泉州市木偶劇團首次赴日本演出,至今共計21次前往日本、7次前往韓國演出交流,並與「結城座」木偶劇團、東京國立文化財研究所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泉州市木偶劇團昨日還受邀參加在日本舉行的「亞洲提線木偶戲劇節」演出。研究洞簫(日本稱「尺八」)的日本竹精會和泉州南音樂團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已經連續6次應邀到泉州進行演出交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及研究人員也經常應邀到海外舉辦各種展覽和參加各種學術會議,與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學術機構及團體保持良好的交流、合作關系。泉州具有舉辦國際性大型文化活動的豐富經驗,已先後成功舉辦4屆閩南文化節、10屆國際南音大會唱、1屆中國航海日、7屆「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3屆國際木偶節、1屆國際童聲合唱節等國際性文化交流活動。 這項條件要求具有較為完善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政府履行主導責任,在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內容和形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創新,尊重並體現市民多樣文化需求,市民參與熱情高、參與能力強,參與渠道暢通,參與方式便捷,參與效果好。
從上至下不遺餘力 構建文化網路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並於2009年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推進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構建以政府為主導、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格局。泉州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基本達到國家東部示範區創建標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則走在全國前列。全市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實現免費開放。公共圖書館每周開放不少於70小時,文化館、博物館不少於55小時,各級公共文化設施電子閱覽室為社會公眾提供免費上網服務時間每周不少於94小時。實施「萬千百十」文化惠民服務工程,每年送萬場戲、千場文藝培訓輔導、百部數字電影、十個流動圖書點下鄉。全市全年各級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2萬場以上。同時打造大眾文化活動品牌,中心市區泉州元宵燈會、中小學生南音演唱演奏比賽、「歡樂泉州·才藝大比拼」、「府文廟之夏」等活動豐富多彩。在全國群眾文化政府最高獎「群星獎」比賽等全國大賽中,我市共獲得32枚獎牌,獲獎數排在全省之首。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全市社會力量舉辦市場文化演出等文化活動2000多場。全市活躍著近700個業余文藝社團,集聚了2萬多名業余文藝骨幹,其中有南音社團233個,民間職業劇團131個,覆蓋老、中、青各年齡層次。 保護與傳承
要求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保護體系和機制較完善,代表性傳承人保護及傳承機制健全,建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習場館,搶救性保護、生產性保護、整體性保護和數字化保護實踐卓有成效,有體現地方特色的典型案例,當地民眾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程度較好。
保護培養傳承 建立四級非遺名錄體系泉州全市現有各級非遺項目565項,其中國家級31項、省級76項、市級134項、縣級324項,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基本建立。泉州現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3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即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個(南音、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個(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1個(泉州木偶戲領銜的福建木偶戲後繼人才培養計劃),這是我國首個入選該名冊的項目。為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以建設標志性文化設施為重點,並構建四級閩南文化保護網路。通過制定《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泉州較早開展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推薦、認定工作,給予傳承人相應的榮譽與地位;通過大中專院校開設專業課程,培養綜合性藝術人才,並實施傳統文化進校園工程;利用傳統民俗文化節日和各種有利契機,由政府部門舉辦各種民俗活動。泉州於2007年9月成立泉州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暨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領導小組,2010年5月制定實施《泉州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規劃》,全力做好保護傳承工作。 市委書記:黃少萍
市長:鄭新聰
首屆「東亞文化之都」
全國著名僑鄉
台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
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
全國製造業信息化工程重點城市
全國技術創新工程示範城市
國際花園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城市投資硬環境四十優」之一
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
全國文化模範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八連冠」
全國衛生先進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七連冠」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城市
最佳中國魅力城市
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
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城市
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
中國品牌經濟城市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中國優秀創新型城市
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中國水環境治理優秀範例城市
全國十大市民最滿意城市之一
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
全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
中國品牌之都
建設創新型國家十強市
中國城市綜合創新力50強
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綜合性試點城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遺產保護優秀獎
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
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獲獎城市
中國十大品牌城市
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
共和國60年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
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範城市
轉型·2010中國經濟十大領軍城市
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城市
中國外貿100強城市
全國人防先進城市

4. 東亞文化之都的概述

2013年8月26日,首屆「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活動終審工作會議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經過公開、公平、公正的評審,泉州以深遠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鮮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觀、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悠久廣泛的對外交流等,打動了評審專家,從10個初審入圍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國唯一入選城市,當選首屆「東亞文化之都」。文化部部長蔡武、副部長丁偉和評審專家委員會全體委員,以及初審入圍城市泉州、蘇州、杭州、黃山、青島、濟寧、武漢、桂林、西安、咸陽的代表等150餘人出席會議。
首屆「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活動是為落實2012年5月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在第五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達成的重要共識,以及2012年5月第四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簽署的《上海行動計劃》而開展的一項文化活動,是文化部統籌國內國際,進一步加強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增進與周邊國家了解與友誼的一項舉措。通過「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活動向世界展現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嶄新面貌,對推動國內城市文化建設、亞洲區域文化交流合作和促進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泉州與韓國光州、日本橫濱共同當選首屆「東亞文化之都」。此次評選是中日韓三國共同發起的多邊性文化活動,三國於2013年分別選出一個城市,即三個城市共同當選。2014年的東亞文化之都活動分別在日本的橫濱市、中國的泉州市、韓國的光州市舉行。活動旨在推進中日韓三國文化務實合作,通過中日韓三個城市共同舉辦當代藝術及傳統文化系列活動,來加深相互理解。
2015年「東亞文化之都」評審會於2014年11月5日在京舉行,評審委員會專家代表、文化部各相關司局負責人以及2015年「東亞文化之都」提名城市代表等共計30餘人出席會議。為保證評審工作「公開、公平、公正」,文化部組織成立了由對外文化交流、公共文化建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的知名專家組成的評審專家委員會,在監察部門監督下獨立開展評審工作。經評審專家委員會對申報材料的審核和集中評審,山東省青島市當選2015年「東亞文化之都」城市。
2014年第六次中國日本韓國文化部長會議於11月30日在日本橫濱市舉行,這次會議確定2015年的「東亞文化之都」活動將在中日韓的三個城市:中國青島、日本新潟和韓國清州舉辦。 2015年下半年第七屆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將在青島召開,屆時將繼2012年《上海行動計劃》之後,制訂中日韓文化交流合作新一輪的三年行動計劃,宣布《青島行動計劃》,這將是永載中日韓文化交流史冊的事情。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期間,將在青島舉辦中日韓藝術節。百餘項活動還將包括舉辦「東亞文化之都」活動開閉幕式、中日韓藝術教育論壇、中日韓儒學論壇等,還將與歐洲文化之都、東盟文化城市開展交流活動等。
2015年9月29日,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活動終審工作在北京舉行。經評審委員會認真評審,寧波市當選2016年「東亞文化之都」。10月下旬在中國青島舉辦的「第七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上,三國文化部長將共同為當選城市正式授牌。同時,根據評審規則,長沙市、景德鎮市也獲得了2017年「東亞文化之都」的候選資格。

閱讀全文

與東亞文化之都有哪些項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