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河南紅色景點有哪些
河南紅色景點如下:
1、彭雪楓紀念館,位於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紀念館共佔地246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3916平方米。紀念館前為雪楓廣場,後為主體建築。共由廣場、碑亭、碑廊、綠化區、瞻仰大廳、展室、文物庫房、辦公區等8部分組成。主體建築內設五個展室一個報告廳。一樓三個展室,展線長268米,共展出圖片650餘幅,實物50餘件,用14個部分展示將軍生平。彭雪楓紀念館是河南省十大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2、白雀園革命舊址群,是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省級紅色旅遊景區。它位於河南省光山縣白雀園鎮明清街,包括白雀園大肅反監獄舊址,白雀園市蘇維埃政府、鄂豫皖省政府治安保衛局分局舊址、明代城門及古城牆、紅軍井等。是土地革命時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軍事基地。是聯系豫東南、鄂東北、皖西北三志片紅色區域的交通要衢。也是1946年6月中原突圍的主戰場之一,這里有保護房屋一千餘間。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此舊址群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睢杞戰役烈士陵園,位於城湖北部,它是為了安葬犧牲於睢杞戰役中的解放軍烈士而建的。1987年9月16日公布為河南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坐東朝西,佔地約百畝,建築南北對稱,中軸線甬道兩旁植蒼松翠柏,從西向東依次為紀念碑、中心花園、烈士公墓。北側有紀念館,布局莊重肅穆。睢杞戰役烈士紀念碑由碑基、碑身、碑頂構成,總高度19.8米,碑面所嵌「睢杞戰役英靈永垂不朽」十字,為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睢杞戰役中解放軍高級將領葉飛將軍題寫。烈士公墓安放有睢杞戰役解放軍最高指揮官粟裕大將的部分骨灰。
⑵ 什麼是革命文化,包括哪些內容,革命文化的內容
1.革命文化,是中國領導中國人民在偉大斗爭中構建的文化,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革命」為精神內核和價值取向,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
2. 它是革命實踐的偉大創造,是中國革命事業的精神遺產和文化傳承,是中國和廣大人民群眾優良傳統和品格風范的集中體現,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3.它起源於五四新文化運動和中國成立,形成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豐富發展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改革開放時期。
4. 近代中國人民開展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斗爭,為革命文化的孕育提供了土壤。
5.無數仁人志士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再到辛亥革命,最終都沒能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
6. 歷史證明,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革命、照搬照抄西方資本主義的道路都走不通。
7.要贏得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找到新的先進理論和社會力量,開辟新的道路。
8.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一新。
⑶ 鄭州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一、地理環境:
1、位置境域
鄭州市位於中國華北平原南部、黃河下游,居河南省中部偏北,東接開封,西依洛陽,北臨黃河與新鄉、焦作相望,南部與許昌、平頂山接壤,全市東西長135-143公里,南北寬70-78公里,版圖總面積7446平方公里,介於東經112°42′-114°14′,北緯34°16′-34°58′之間。
2、地形地貌
鄭州市位於秦嶺東段余脈、中國第二級地貌台階與第三級地貌台階的交接過渡地帶。總的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呈階梯狀下降,由西部、西南部構造侵蝕中低山,逐漸下降過渡為構造剝蝕丘陵、黃土丘陵、傾斜(崗)平原和沖積平原,形成較為完整的地貌序列。
3、氣候
鄭州市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氣團交替頻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漫長而乾冷,雨雪稀少;春季乾燥少雨多春旱,冷暖多變大風多。
夏季比較炎熱,降水高度集中。秋季氣候涼爽,時間短促。
全年平均氣溫15.6℃;8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5.9℃;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2.15℃。全年平均降雨量542.15毫米,無霜期209天。全年日照時間約1869.7小時。
4、水文
鄭州市境內有大小河流124條,流域面積較大的河流有29條,分屬於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鄭州市境內的伊洛河、汜水河和枯河是黃河的支流。伊洛河由洛河和伊河交匯後形成,總長447公里。
二、歷史文化:
5000年前,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出生並建都在鄭州這片土地上。
上古時代,鄭州屬九州中的豫州之域。
夏朝早期,帝舜封禹建都於陽城(今登封王城崗遺址)建立夏朝,為夏伯。後夏朝遷都於陽翟(今許昌禹州)。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時,將天子之位禪讓給禹。十七年以後,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喪結束,禹避居於陽城,將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傳說天下的諸侯都離開商均去朝見禹王。在諸侯的擁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國號「夏」。
3600年前,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元年,都城亳(今商丘)遭遇河決之害,遂將國都自亳(今商丘)西遷於囂(亦作隞;今鄭州商城遺址),商朝自此開始遷都。仲丁二弟外壬仍建都於此。[38]仲丁三弟河亶甲自囂(今鄭州商城)遷都於相(今安陽)。
西周滅殷後,周武王將其弟叔鮮封於管(今鄭州市管城區)建立管國,當時周朝在鄭州地區的封國,除管國外,還有鄶國、東虢國、祭國、密國等。西周滅亡後,平王東遷洛陽,是為東周。
但此時周天子己名存實亡,代之是諸侯興起、互相爭霸兼並的局面,而新鄭則在「『亂世」之際,作為一個重要都邑而興起,並開始成為鄭州地區的政治中心。
春秋初年,鄭國向東遷都於新鄭(今鄭韓故城遺址),國勢強盛,在各諸侯國中地位顯赫。韓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韓國滅鄭國,將國都自陽翟遷至新鄭(今鄭韓故城遺址)。
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國滅韓國,新鄭作為鄭、韓國都長達500多年。
秦莊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軍攻入韓國,三川郡郡治洛陽,不久遷至滎陽,鄭州市區所在的管邑隸屬於滎陽下轄的京縣。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又置穎川郡,郡下置新鄭、苑陵(今新鄭市東北),陽城(今登封市告城鎮)等10縣。
漢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劉邦進占洛陽後,改三川郡為河南郡,於郡內新置密、成皋(今滎陽市汜水鎮)、故市(今鄭州市區北15公里)、中牟等縣,並將新鄭、苑陵二縣劃入河南郡。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到嵩山封禪,劃地置崇高縣,不久,又置綸氏縣(今登封市穎陽鎮),皆屬穎川郡。東漢改河南郡為河南尹,將崇高縣並入陽城縣。
今鄭州市區所在的管邑隸屬於漢高祖所封閆澤赤為侯國的故市縣,至漢武帝劉徹元鼎五年(前112年),故市侯國被廢,管邑劃歸中牟縣。東漢以後,「管邑」之名逐漸為「管城」所代,依屬中牟縣。
魏晉南北朝時期,鄭州地區戰亂不斷,鄭州地區的行政建置變化較大,加之魏晉後改郡縣二級制為州、郡、縣三級制,使這一時期的建置變化更為復雜。
前220年,魏將轄區分為13州,州轄郡,郡轄縣。鄭州地區所在的河南郡隸屬於司州。西晉滅亡後,羯人石勒盡陷司、兗、豫三州之地,占據中原。
之後200多年間,政權更迭頻繁,戰亂持續不靳。鄭州地區先後為趙、冉魏、前燕、前秦、後秦、北魏、東魏、北齊、北周轄地,地當要沖的滎陽城遭嚴重破壞,日趨凋蔽。
北魏統一北方後,置北豫州,州治武牢(今滎陽市汜水鎮),並於公元493年將蒙舊縣城(今惠濟區古滎鎮)遷至大索城(今滎陽市老城)。
時北豫州下轄滎陽郡、河南郡、陽城郡等郡。東魏天平元年(534年),在北豫州下置廣武、滎陽、成皋三郡,三郡共轄滎陽、成皋、京等11縣。北周滅北齊後,將北豫州改為滎州,州治成皋。這一時期,管城(今鄭州市管城區)一直隸屬於中牟縣。
隋文帝楊堅於公元581年建立隋朝,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實行州、縣二級制,並將滎州改名為鄭州,鄭州作為州一級行政區名稱。
開始用指於今鄭州地區(公元549年,東魏孝靜帝將穎州改名鄭州,謂最早的鄭州,但州治在潁陰縣(今許昌市魏都區)。
開皇十六年(596年),隋改鄭州為管州,州治自成皋移至管城,管城也於是年從中牟分出單獨為縣。因此開皇十六年(596年)可作為以管城為鄭州地區政治中心時期的開始。隋大業二年(606年),管州復稱鄭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進兵據武牢,平王世充,將鄭州一分為二,屬都畿道,將密縣、滎陽等5縣劃歸鄭州,州治武牢。貞觀元年(627年),又廢管州及須水縣,屬縣復入鄭州。貞觀七年(633年)「自武牢移鄭州理所於管城」,此後一直到明初,鄭州治所均設於管城縣。
五代時期,鄭州轄管城、新鄭、滎陽等7縣,後梁時將陽武劃歸開封府,後晉時將中牟劃歸開封府。管城作為鄭州地區的政治中心,至唐代開元年(713-741年)以後,達到了經濟鼎盛時期。
北宋時期,公元960年,北宋朝建立,定都東京開封府,鄭州屬京畿路。皇祐五年(1038年)京畿路所轄的曹州、陳州、許州、鄭州、滑州被定為輔郡。
熙寧五年(1072年),宋朝廢鄭州建制,「以管城、新鄭隸開封府,省滎陽、滎澤縣為鎮入管城」。元豐八年(1085年)又復置鄭州,下轄管城、新鄭、滎陽、滎澤、原武5縣。
崇寧四年(1105年),改開封府為京畿路,並於京畿四面置四輔郡,鄭州為西輔,此後,鄭州作為宋代四輔郡之一,處於重要的地位,「西輔」也一度成為鄭州的別稱。
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滅亡,金國占據中原,鄭州所轄的新鄭縣被劃入鈞州,孟州汜水縣劃入鄭州,鄭州隸屬南京路。
元初將新鄭縣劃歸鄭州,鄭州屬汴梁路。至元二年(1265年),新鄭、密縣改屬鈞州,滎澤、原武劃歸開封府。鄭州僅領管城、滎陽、汜水、河陰4縣。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全國地方建置進行改革,實行省、府(直隸州)、縣三級制,管城縣裁入鄭州。時鄭州雖仍領有滎陽、滎澤、河陰、汜水四縣,但卻是作為屬州(縣級)。同中牟、新鄭、密縣同隸屬於開封府。
清承明制實行省、府(直隸州)、縣三制,鄭州在清代曾兩次升為直隸州。第一次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直隸州,直接隸屬於河南省,雍正十二年(1734年)仍隸於開封府。
第二次是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升為直隸州,直到1913年改州為縣。
三、風土人情:
鄭州市除漢族外,另有回族、滿族、蒙古族、壯族、土家族等47個少數民族。具有各民族的風土人情。
⑷ 鄭州紅色旅遊景點
二七紀念堂、黃河花園口旅遊區、
⑸ 鄭州的文化遺產有哪些
鄭州的文化遺產有:
1.新鄭黃帝拜祖祭典。
登封窯陶瓷燒制技藝是2014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一種傳統技藝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登封窯瓷苑科技有限公司獲得「登封窯陶瓷燒制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⑹ 紅色記憶 綠色家園
贛州市位於江西省南部,是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與福建、廣東、湖南3省毗鄰,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發祥地;宋代,贛州曾經「商賈如雲」,是當時全國36個大城市之一;贛南素有「世界鎢都」和「稀土王國」之美譽;自古「承南啟北,呼東應西,南撫百越,北望中州」。面積3.9萬多平方公里,人口840多萬,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市。
贛州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創建了中央革命根據地;這里有紅色故都瑞金,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序幕在此拉開;這里還是長征出發地,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瑞金、於都等地集結出發……
贛州又是一塊充滿活力的土地。近幾年來,該市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三個基地、一個後花園」的戰略定位,加緊實施「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發展戰略。在大力建設「十大體系」,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的同時,率先開展了以「五新一好」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活動,創造了全國新農村建設的「贛州模式」,全市經濟社會正朝著追趕型跨越式方向發展。
A 發展紅色旅遊 共建美好明天
10月16日,正值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2006中國(江西)紅色旅遊博覽會在紅色故都瑞金隆重開幕,2006中國(江西)紅色旅遊博覽會是全國第一個以紅色旅遊為主題的旅遊盛會,圍繞「紅色搖籃、綠色家園」的主題,充分展示「紅色之魂、綠色之韻、古色之特」的獨特魅力,推動紅色旅遊事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贛州市如何使紅色資源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呢?
———把發展紅色旅遊作為傳承「紅色精神」的新載體、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探索、老區奔小康的新引擎、創造國際形象的新窗口和形成紅色文化遺產保護的新辦法來抓,贛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地以「紅色」品牌為龍頭,帶動「古色、紅色、客家」旅遊品牌的全面發展。
———進一步整合紅色旅遊資源,著力建設紅色旅遊目的地。主要思路和做法是:以紅色故都瑞金為中心,串聯周邊革命紀念地和紅色文化遺址,打造紅色旅遊新產品,使之成為全國著名品牌,成為贛州市旅遊業的龍頭,全面帶動客家風情、綠色山水的開發及城市旅遊的發展,使贛州市成為江西乃至全國紅色旅遊發展的排頭兵,成為長珠閩和京九沿線地區富有吸引力的紅色旅遊目的地。
———進一步加強紅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紅色旅遊環境。近幾年,贛州的交通條件有明顯改善。航空、鐵路、公路、高速公路等交通條件的改善,已大大提高目標客源市場進入贛州市紅色旅遊基地的速達條件,為贛州市紅色旅遊的騰飛夯下堅實的平台。
———積極參與紅色旅遊活動,努力傳承「紅色精神」。2004年,在江西倡導下,北京、上海、福建、廣東、河北、陝西等省(市),著力攜手打造「紅色旅遊」品牌。七省(市)在鄭州聯合簽署《鄭州宣言》,拉開了全國一盤棋、跨省發展「紅色旅遊」的大幕,使「紅色旅遊」品牌真正飲譽五湖四海。
積極培育紅色旅遊品牌,精心打造紅色旅遊龍頭。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該市大力實施「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發展戰略,作出了打造紅色故都、南國宋城、客家搖籃、綠色家園4個旅遊品牌,形成4個旅遊區,建設3條精品旅遊線路的重大決策。
科學制訂紅色旅遊規劃,努力探索紅色旅遊發展戰略。贛州市與廣州中山大學簽訂《旅遊規劃編制合同》,編制《江西省贛州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規劃包含以瑞金、興國為核心的紅色旅遊資源開發及產品深化概念規劃在內的6個概念規劃和10個專項規劃,提出了贛州紅色旅遊發展的產品戰略、空間戰略和產業發展戰略。如今,在贛南人民的不懈努力下,這筆豐富的「紅色寶藏」正顯現出永恆的魅力。
B 創建綠色家園 共享和諧生活
在贛州農村,記者聞到的是清新的空氣,感受到的是和諧的生活氣息,遠看是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近看是整潔的路面、干凈的住所。《贛州晚報》總編輯羅瞞說:發軔於2004年9月的新農村建設,使贛州這塊貧瘠的紅土地煥發出巨大的活力。
說起往事,贛縣南塘鎮石院村有著40年黨齡、80歲高齡、雙目失明的鍾惟老人感慨萬千。他說,以前門前的小路遇上下雨天,車輛過往弄得路面的溝有一尺來深,上廁所也不方便,又臟又臭。新農村建設開展以來,村裡遍種蒲葵樹,硬化了村莊道路,拆除了破舊豬牛欄和破舊廁所,新建了畜禽小區,新建了集中供水系統,農戶用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和水沖式廁所,石院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新村。
新農村建設從何入手?羅瞞說,贛州一開始就把「三清三改」作為啟動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三清」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三改」即改水、改廁、改路。
「『三清三改』這個切入點是經過精心設計決定的,『三清』是不需要花錢就能做的。讓農民先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這是最直接的效果,其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宣傳過程。選擇『三改』的出發點也是從農民最關心、見效最快、最能得到實惠的事情入手。」
新農村建設的資金如何解決?贛州的做法是對各類涉農支農資金和項目統籌安排、集約投放。與此同時,各級財政設立了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建立了財政投一點、涉農資金捆綁使用傾斜一點、包扶單位助一點、受益群眾出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政策優惠減一點的籌資機制。在這里,政府的資金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贛州市改變過去的資金撥付辦法,通過實物補助的形式引導和激勵農民投資、投勞。對鄉村規劃、村容村貌改造等基礎建設實行了「以獎代補」。如於都縣對村補助規劃經費6000元;贛縣對新建垃圾池每立方米補助120元,對新建無塔式供水每戶補助400元。對產業發展實行了「以獎代扶」,於都縣對新開發種植臍橙每畝扶持150元,所有這些都是通過實物補助的方式實行的。
在「以獎代補」措施的激勵下,政府部門的小資金撬動了大民力。南康市潭口鎮金塘村村民黎明亮告訴記者,由於有政府補助,他自己也拿出一部分錢,把家裡的外牆進行了粉刷,還建了50米的院牆,房屋也換上了不銹鋼的大門。
潭口鎮副書記謝興說,由於鎮里規定,農民每買一個1.5立方米的水塔桶補助300元,農民改水積極性非常高。水、電改好以後,農村買電器的人多了起來,用電量直往上升。
贛州市有關部門統計,通過這些辦法,去年以來贛州市(縣)財政只投入資金6300萬元、捆綁專項資金1.2億元,卻吸引了農民的社會資金3.1億元。既調動了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又有效地拉動了農村消費。開展新農村建設以後,贛州集鎮上人多了,市場熱了,農村活起來了。
贛州在新農村建設中始終堅持以農民自願參與為原則。
新農村建設搞不搞,由群眾說了算。贛州採取農民主動申報的辦法確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申請建設必須經過村民大會通過,群眾同意率低於80%的暫不予批准,從農民最積極、幹部最主動、條件最成熟的村莊抓起,在財力允許和農民可承受的范圍內扎實穩步地推進新農村建設。
龍南縣渡口鎮新大村村民蔡華鈞告訴記者:「剛開始新農村建設時,以為做一做樣子就算了,沒想到政府有這么大的決心。村民們一看別的村子道路修了,廁所改了,自來水也通了,就坐不住了,後來有85%的村民同意申請新農村建設,現在我們村子也面貌一新了。」
新農村建設怎麼搞,也是群眾說了算,吸收農民代表參與各種規劃。龍南縣要求村級重大事務的決策和實施都要經過5個步驟,即村級「兩委」提方案、廣泛公示聽民意、鄉鎮審議把關口、村民大會票決制、民主監督抓落實。這一「五步決策法」較好地實現了農民的主體地位。渡口鎮石坪村蔡金棟老人說:「進村的水泥路修多寬,在哪裡修,都是村民舉手錶決的。」
同樣,新農村建設搞到什麼程度,也由群眾說了算。贛州採取分類指導、先易後難、分步推進的方法,不趕進度,不搞舉債建設,不搞互相攀比。
從「要我建」到「我要建」,農民把新農村建設當做自己的事情。農民投身新農村建設的巨大熱情被激活了:池江鎮庄下村39位平均年齡70歲以上的老人,把省吃儉用省下的8500元捐給村裡修水泥路;在東莞某制衣廠任營銷部副經理的新城鎮周屋村村民周泰華,得知村裡要修水泥路,特地請假回來向村裡捐贈10萬元……
羅瞞說,贛州市委書記潘逸陽曾說過: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一樣化,新農村建設不要過高要求農民,不要搞太多的人造景觀。贛州市提出「一個保留、兩個堅持、三個不」的建設思路,即保留農村的歷史文脈,注意傳承建築文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堅持不搞千篇一律;在村莊整治和建設中力求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提升了農村建設的整體水平。
贛州提出,在城市化進程的趨勢下,新農村建設要考慮人與自然的和諧,應依山傍水、依山就地勢建設農民新居。同時,按高中低檔為農民免費設計各種戶型的住宅,既避免住宅本身的雷同和毫無章法的亂建,又使新住宅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並傳之久遠,避免一代人建幾次房子的現象。人畜等的排污糞便則充分考慮農村的實際需要,通過科學處理手段,既能讓人看不到、聞不著,又能變成寶貴的有機肥料。
以改水、改廁為例,贛州結合欠發達地區農村的實際,探索出有塔式、無塔式、引用山泉3種改水模式,「三格式無害化」、「沼氣池式」、「雙瓮式」廁所。興國縣龍口鎮文院村有174戶建起了沼氣式廁所,有29家建起了「三格式無害化」廁所。
「祠堂變學堂」是贛州新農村建設一大亮點。贛州農村祠堂很多,且大都位於村莊中心,他們在村鎮規劃中重視保護和利用農村祠堂,把祠堂建成培訓基地和文化活動中心,使舊祠堂發揮新功能。記者在龍南縣渡口鎮石坪村看到,該村祠堂里的牆壁上貼滿了臍橙種植管理的各種宣傳畫。該村盲人蔡百財已經營6年雜貨店,他說,這個村子民風淳樸,以臍橙種植為主業。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以來,這個村的祠堂已變成了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的陣地。
記者在江西贛州采訪時發現,這里的新農村建設雖然2004年9月才開始,卻頗見成效,頗富特色。雖然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卻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新農村建設也是一次因地制宜的創新運動,贛州探索出一條欠發達地區建設新農村的可行之路。
走京九看商丘之贛州感言
說起旅遊,我們商丘也和贛州一樣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相對於贛州的紅色旅遊,商丘的旅遊特別缺乏的是卓有成效和別具一格的策劃和推介,有著悠久歷史和濃厚文化底蘊的商丘,是否應該制定更長遠的發展規劃呢?
1996年9月1日京九鐵路正式開通,贛州老區有相當一部分人民才看到了火車,乘上了火車。比起贛州,商丘有著獨特的交通優勢,橫貫祖國東西的隴海鐵路在解放前就從商丘通過,京九鐵路的勝利通車又讓商丘形成了鐵路黃金十字架,再加上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和國道,讓商丘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便利的城市。商丘是個農業大市,相對於人口數量也在800萬以上的贛州,其新農村建設的做法值得我們效仿。
新農村建設是個什麼樣的模式?如何結合實際讓商丘農民也過上新農村的幸福生活?贛州「先行一步」所獲得的新體驗,為商丘這個發展中地區建設新農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