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圈子文化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措施
圈子文化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措施寫法如下:
1、理想信念方面
問題:理論水平不高。對科學發展觀、以及其他一些重大理論問題,有些方面吃得不透、研究不深、把握不準。
整改措施:把堅定理想信念建設放在思想建設的首位,把加強理論學習作為堅定理想信念的首要途徑。認真地、全面地、系統地學習馬列主義,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加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2、宗旨意識方面
問題:日常工作生活中,在保持和發揮先進性方面,對時時處處保持先進性這根弦綳得不夠緊。
整改措施: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自己要努力做到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堅持正義和黨性原則,全面開展各項工作,勇於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對不良現象要勇敢地與其斗爭。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怕得罪人。
大局意識的注意事項:
黨員幹部要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增強「四個意識」關系我們黨和國家、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要求自覺從大局看問題,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擺布,做到正確認識大局、自覺服從大局、堅決維護大局。
增強大局意識,就是要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的關系,自覺從黨和國家大局出發想問題、辦事情、抓落實,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確保中央政令暢通。
Ⅱ 生活圈子文化存在的問題
「圈子文化」顯而易見的巨大危害有兩個。
首先,「圈子文化」是誘發腐敗窩案的大染缸。「圈子文化」的巨大危害不僅僅在於滋生腐敗,也在於傳染腐敗、擴散腐敗、加劇腐敗。一個貪腐者的出現,可能還會有一點兒遮遮掩掩或者內心的不安,而「圈子」腐敗,則會形成一種「法不責眾」的自欺欺人和變本加厲,貪腐行為也會表現得狂妄囂張。一些腐敗窩案曝光後,我們發現這些貪腐官員都擁有集會、享樂的會所,這些地方既是他們耽於享樂的場所,也是他們拉幫結伙、勾兌利益的地方,這種現象正是「圈子文化」的突出體現。「圈子文化」的存在,為「圈子」提供了成員引入、聯系交流、利潤分配、風險應對的途徑和便利,可以說,「圈子文化」已經成為腐敗蔓延橫行的幫凶與工具。從查處的腐敗窩案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地區、部門的腐敗現象並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腐敗帶來的問題,而是由一個囊括了各類官員、商人、官員家屬等在內的「圈子」造成的腐敗,這種腐敗現象不僅大大加劇了危害和損失,而且也為之後的根除影響帶來了很大難度。
其次,「圈子文化」是惡化官場生態的催化劑。朋友圈、同學圈、親戚圈這些維系人們日常人際關系的「圈子」固然有其必要性,但蘊涵了諸多權色交易、權權交易、權錢交易的官場「圈子」已成為隱藏在正常圈子外衣下的社會毒瘤,在這種圈子裡,圈子關系凌駕於組織紀律之上,甚至凌駕於黨紀國法之上。有一種說法是:「進了班子還要進圈子,進班子不進圈子等於沒進班子。」這從側面印證了官場「圈子」的存在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決策和執政。在現實中,「圈子文化」的存在,勢必弱化大家對是非善惡的判斷,導致用幹部、作決策不是選賢任能、實事求是,而是講圈子、看親疏。「圈子文化」一旦大行其道,就可能使一些人面臨「要麼加入圈子,要麼被圈子孤立、拋棄」的兩難選擇。曾有被查處的貪腐分子就表示,「進了這個圈子,不貪就成了另類,不貪就得受排擠,不想貪也得貪。」
這種由「圈子文化」導致的權力非正常運行,正是政治生態惡化的信號,因此,必須加大治理力度,抵制所謂的「圈子文化」,凈化官場政治生態,力促反腐倡廉取得新成效。
首先是防範權力過度集中,以監督機制抵制「圈子文化」。「圈子文化」之所以能夠病態存在,衍生出一大批腐敗群體,就是因為存在「圈子文化」的地方或部門權力過度集中。「一 言堂」「一支筆」的存在,使得個人權力很容易失控,一旦個人私慾膨脹,地方政治、經濟等整體發展就會面臨發展風險,而個人權力過度集中,也就更容易形成病態「圈子文化」,導致「圈子」腐敗的滋生蔓延。因此,抵制「圈子文化」,就必須防範權力過度集中,強化權力監督機制。
圈子文化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近期,在中央巡視組對外公布的被巡視央企反饋情況中,「小圈子」問題屢被提及。「小圈子」已成為危害黨肌體健康的一種頑症。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內決不允許搞團團伙伙、結黨營私、拉幫結派,搞了就是違反政治紀律。黨員、幹部必須維護黨的團結,決不允許在黨內培植私人勢力,不得以人劃線,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別活動。但社會上對如何認識「圈子」,還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領導幹部可不可以有「圈子」?「圈子」能不能得到凈化?要消除的是「圈子」,還是「圈子文化」?「圈子文化」的危害是什麼?為澄清認識,辨明是非,本論壇特約請部分基層同志和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探討。
「圈子」可以有,「小圈子」不能碰
「圈子」是指具有相同愛好、興趣或者為了某個特定目的而聯系在一起的人群,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圈子」范圍廣泛,類別眾多,如「文化圈」、「朋友圈」、「微信圈」等,聯系較為鬆散。雖有優劣之分,但這樣的「圈子」大家都可以有。狹義的「圈子」特指政治上的「小圈子」,是搞親親疏疏、團團伙伙,拉山頭、搞宗派,結黨營私、謀取私利的小團體。這樣的「小圈子」與黨的性質和宗旨相背離,違反黨的政治紀律和規矩,違反組織紀律,危害黨的團結統一,是我們黨堅決反對的。
江蘇省阜寧縣紀委王國柱:實際上,「圈子」是個中性詞,沒有褒貶之分。領導幹部也是人,只要參與社會交往,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況且領導幹部正常的、適度的社會交往,有利於調節情緒、放鬆身心,有利於開闊視野、豐富思想,有利於了解社情民意,擴大信息來源。只要不用來謀取私利,領導幹部可以有自己的「圈子」。
井岡山幹部學院姚玉珍:我認為,現實中的「小圈子」是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結構形式,有其自身的存在方式、運行規則和文化價值觀念。從正向看,「圈子」可以使人們尋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坐標,增強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負面說,「小圈子」會使得社會關系異化為金錢關系、利益關系、裙帶關系等交織而成的不正當關系網。領導幹部對「圈子」要慎重,要警惕「圈子」變「圈套」,以免掉入陷阱。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柴傑:我這里講的「圈子」是特指搞山頭主義的「小圈子」。我們黨一貫堅決反對「小圈子」。黨章明確規定,黨員必須「堅決反對一切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小圈子』那個東西害死人哪!很多失誤就從這里出來,錯誤就從這里犯起。」搞「小圈子」的人形形色色,但大都是以利祿相勾結,以升遷相依附。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強調,必須維護黨的團結,決不允許在黨內培植私人勢力。要從規矩抓起。對此類問題,如不下力氣整治,就會像傳染病一樣蔓延開來,最終危害黨的肌體。
凈化「圈子」須監督和自律並重
現在,社會上各種「圈子」魚龍混雜。領導幹部必須堅定信念,自覺凈化自己的「圈子」,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各級黨組織要擔負起管黨治黨的責任,對領導幹部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嚴格要求,督促其凈化自己的「工作圈」、「朋友圈」、「關系圈」,心無旁騖地投身到工作中。
Ⅲ 關於反對圈子文化,中央提出了哪五個必須
五個必須:
一是必須維護黨中央權威,決不允許背離黨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聽從黨中央指揮,不得陽奉陰違、自行其是,不得對黨中央的大政方針說三道四,不得公開發表同中央精神相違背的言論。
二是必須維護黨的團結,決不允許在黨內培植私人勢力,要堅持五湖四海,團結一切忠實於黨的同志,團結大多數,不得以人劃線,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別活動。
三是必須遵循組織程序,決不允許擅作主張、我行我素,重大問題該請示的請示,該匯報的匯報,不允許超越許可權辦事,不能先斬後奏。
四是必須服從組織決定,決不允許搞非組織活動,不得跟組織討價還價,不得違背組織決定,遇到問題要找組織、依靠組織,不得欺騙組織、對抗組織。
五是必須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決不允許他們擅權干政、謀取私利,不得縱容他們影響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干預日常工作運行,不得默許他們利用特殊身份謀取非法利益。
Ⅳ 職場圈子文化,你知道哪些
圈子文化是一種文化理念。在中國,圈子文化現在很流行。同學談同學圈,朋友談朋友圈,戰友談戰友圈,官場圈。獨特的「圈子」和「生態」環境,讓人彷彿看到了縱橫交錯、五顏六色、圓、平、方、或說不出形狀的隨意舞動的怪胎文化。風如雨霧,看不透也看不懂。「
圈子文化帶來的腐敗和不良社會風氣的危害是巨大的,但要清除「圈子文化」的不是圈子。圈子是因為利益而聚合的。只有有效地劃分利益,才能打擊圈子裡的「山頭主義」,最大限度地消除「圈子文化」對社會的影響。一方面要加強對權力的制約,把權力放進體制的籠子里,尤其是「一把手」的權力過大、過於集中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快行政和司法改革,將更多的行政控制、資源配置等權力回歸市場和社會,擴大社會自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更多的人有更多更容易的機會通過個人努力獲得積極的價值,最大限度地消除「追隨對的人」的迷戀。
Ⅳ 如何看待「圈子」與「圈子文化」
應該說「圈子」並不陌生,也無法迴避。因為圈子是社會交往的產物,有其社會屬性,一般的人有同事圈、朋友圈、同學圈等,在微信等新媒體時代有更多功能指向更單一的圈子,如戶外、義工等。而圈子之所以稱之為圈子,很大程度上在於滿足某種歸屬感,個體找到抱團互助、利益互惠、合作共贏的共同空間。的確,從同一的價值取向來說,人對於圈子的訴求是正常的。
而所謂的「圈子文化」或者說「山頭」,則是社會中的「小圈子」,它最突出的特徵是圈子內部純粹利益紐帶衍生出來的依附關系,如同事中的派別、合作對象之間的地緣關系之類。當然,這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中國獨有的,如歷史上的門閥、朋黨,國際上的同盟等。只是,當前這一文化頑疾與新的社會現狀融合,帶來新問題。
圈子文化的唯利益取向,一方面使得圈子的本質是利益小集團,另一方面圈子本能具有的排它性,使得利益的獲取違背了最起碼的公平正義,容易成為打破規則與秩序的重災區。同時,圈子超越正常競爭規律,對個體人格獨立、實干創新等價值追求無疑是負向的激勵。因此,時下許多人認為跟對人比個人努力更重要,並不怎麼意外。
「圈子文化」很大程度上是政治生態、政治文化和社會規則的經驗概括,是掌控社會資源、裁判社會規則等權力屬性伴生出來的集聚效應。與權力相關的圈子不僅有官場內部的組織分化,還包括政商一體的鏈條化,以及關聯職業從業人員之間的小組織,如法官與律師等。此外,類似的影響還波及其他的社會組織,如職場。圈子利益的導向所形成的「潛規則」,就是所謂的「圈子文化」,如官場上的站隊、政商之間的賄賂等。
「圈子文化」產生的腐敗和社會不良風氣危害是巨大的,但消除「圈子文化」要清理的並不是圈子。圈子是因利益而聚合的,只有有效分化利益,才可能打擊圈子的「山頭主義」,才可能最大程度肅清「圈子文化」流毒對社會的影響。一方面,強化對權力的約束,把權力真正關進制度的牢籠,特別是「一把手」權力過大過於集中的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另一方面,要加快行政與司法改革,把更多行政管控、資源分配等權力還給市場和社會,擴大社會自主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更多人通過個人努力擁有更多、更容易獲得價值肯定的機會,最大程度消除對「跟對人」的迷戀。
Ⅵ 如何抵制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就是圈地自萌,各自有各自的圈子互不幹涉,其實我覺得有些圈子相互交流也挺好的,比如什麼漫改啊還有游戲改的動漫也不錯,一些漫改真人也挺好的,不過有些真的過分了,因為某個演員演過那個角色,可總在小說和漫畫上刷那個演員而一點都不說那個角色,這樣的出圈文化才應該抵制,所以並不是所有的圈子文化都應該抵制,所以建議不要太極端了,看到過分言論別理會舉報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