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文化中心是干什麼的啊
文化中心是一個城市或地區內用於呈現文化藝術作品的建築群體。通常圍繞劇院或音樂廳修建,配備藝術博物館、公共圖書館等。如紐約市的林肯演出藝術中心、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等。文化中心借指文化興起和發展的發祥地時,則與文化源地同義。
我國的文化中心是北京
樓主你說的是文化局吧?
文化局 文化局辦事依據和許可權
根據靈發〔1997〕3號、靈編〔1997〕39號文件精神,文化局賦予行政職能,主管全縣文化藝術事業,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於藝術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研究制訂全縣文化事業發展規劃、政策、規章和管理辦法,綜合管理全縣社會文化事業,圖書館事業,歸口管理全縣文化市場,全縣文物事業,全縣電影發行和放映,全縣對外文化藝術交流。
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新聞出版著作權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以及地方性新聞出版、著作權的管理規章和管理措施,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承辦縣委、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罰款項目及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國務院令第261號《娛樂場所管理條例》、《營業性演出市場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1號《音像製品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00號《電影管理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市場管理條例》、《美術品經營管理辦法》、《文化市場稽查暫行辦法》以及相關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規定,文化局具有行政執法主體資格,享有行政處罰權。
文化局辦事紀律
根據上級有關精神,為加強文化隊伍建設,樹立文化隊伍的社會形象,結合本局工作實際情況,特製定本辦事紀律。
一、熱情接待來訪群眾;
二、努力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和業務水平,不準以任何借口向來訪者、辦事的群眾索要財物或接受賄賂;
三、堅持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對違法違規的活動堅決查處;
四、努力提高文化管理的執法能力,不準利用執行公務之便,向群眾進行敲詐勒索,中飽私囊;
五、要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不斷改進工作作風,不準參與文化市場經營活動,牟取私利;
六、塑造文化管理人員的良好形象,不準利用職權到文化娛樂場所進行無償的文化活動,不準隨意接受文化經營戶的宴請。
文化市場稽查隊職責
受文化局委託對全縣文化市場進行執法檢查,依法查處文化經營活動,營業性演出活動中的各種違法違章行為,依法查處各種違反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行為。
業務項目收費標准
項 目
標 准
依 據
字畫、工藝、裝裱、銷售
銷售額2%
區物價局、財政廳九四年二號通告,桂政發(1998)33號,桂政辦發(1999)202號
綜合游樂場
總收入3%
錄像帶租賃
總租賃額2%
錄像放映
門票總收入3%
收費性有獎展演比賽
總收入3%
展覽
地市級50-150元/次,縣級20-100元/次
民間藝人表演
5元-10元/場
時裝健美表演
門票總收入3%
音像製品銷售
銷售純收入3%
執法內容公示
縣文化局及其委託所屬的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文化稽查大隊、文物管理所,在全縣宣傳、貫徹文化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依法對文化市場經營活動進行執法檢查和管理,保護合法經營,制止和查處文化經營活動中的違法行為,促進文化市場繁榮和健康發展,其主要職能任務是:
1.依法對文化市場進行監督管理,對文化經營活動中的違法、違章行為進行調查並作出處理。
2.負責對音像製品、文化娛樂、電子游戲、美術品等經營項目的審批、發證和年審換證工作。
3.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掃黃打非」活動和文化稽查活動,凈化文化市場。
4.負責對縣行政區域內的營業性演出經營的審批、發證和年審換證工作。聯系辦理縣演出團體出省和出(出境)進行營業性演出和文化交流的有關手續。依法查處營業性演出活動中的違法、違章行為。
5.負責對縣行政區域內文物保護、管理和文物經營活動,依法查處文物保護、管理和文物經營活動中的違法、違章行為。
6.負責對文化執法人員和文化經營業主進行培訓、學習和掌握國家有關法律和文化市場管理的法規、規章,提高執法人員和依法行政水平和經營業主的守法經營和自我保護意識。
舉報監督公示
為保證《文化局執法監督公示制度》切實得到貫徹落實,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文化局擬成立文化行政執法領導小組,對執法管理人員遵守《執法監督公示制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文化局要求全體執法管理人員,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掌握國家有關法律和文化市場管理的法規、規章,熟悉文化市場管理的業務知識,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使執法工作更加制度化、規范化。同時,衷心希望社會各界人士和文化經營單位和經營者對文化執法管理工作給予監督,及時舉報執法管理人員的違法行為。促使我們的執法管理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執法人員紀律公示
1.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文化經營活動。
2.依法行政、文明稽查。執行公務時必須兩人以上,並出示稽查證件。
3.秉公辦案,不徇私枉法。不得利用職權或工作之便向經營單位或個人索取或變相索取財物。
4.不得為被查處的文化經營當事人說情,更不得袒護、包庇。
5.扣押的非法財物,必須填寫《扣押或查封財物清單》,並按規定登記入庫,不得私人佔有或外傳(借)。
6.不得泄漏案情和稽查活動安排,並為舉報和投訴者保密。
❷ 文化中心是干什麼的
文化中心是一個城市或地區內用於呈現文化藝術作品的建築群體。通常圍繞劇院或音樂廳修建,配備藝術博物館、公共圖書館等,如紐約市的林肯演出藝術中心、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等。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上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所以在未來文化中心的建設力度勢必會加大加強,力求輻射更多的社區居民。近年來政府一直強調文化惠民工程的進度要加快。緊跟著為了響應號召許多組織、機構開始重視起社區周邊的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
❸ 文化活動中心是做什麼的
以北京文化藝術活動中心為例,北京文化藝術活動中心的基本職能是:
一、策劃、組織、開展各類市級群眾性文化藝術活動;
二、培訓、輔導群眾文化藝術業務骨幹;
三、組織開展各類群眾文化藝術創作;
四、開展文化志願者管理和服務工作;
五、指導下一級文化館、站開展基層文化工作,研究、探討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工作理論與規律;
六、開展對外群眾文化藝術交流;
七、建立群眾文化四級網路數據信息平台,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參考服務。
北京文化藝術活動中心發展歷程:
北京文化藝術活動中心原名「北京群眾藝術館」,1955年5月成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成立的兩個群眾藝術館試點之一。
2006年,該館更名為「北京文化藝術活動中心」,保留「北京群眾藝術館」的牌子,並且增掛「北京市大型文化活動辦公室」的牌子,2009年又增掛「北京市文化志願者服務中心」的牌子。
北京文化藝術活動中心是北京市群眾文化藝術的龍頭單位,是對外群眾文化藝術交流的窗口,在北京市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北 京文化藝術活動中心在中國故事北京祥雲小屋、文化遺產日、奧運文化廣場、國慶60周年慶典晚會、群眾遊行、游園等眾多大型文化藝術活動中,取得了輝煌的成 績,贏得了社會的好評。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北京文化藝術活動中心
❹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主要過程
蔣介石不僅為這場運動制定了思想綱領,還親自出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簡稱文復會)會長。 他說:「中華文化之基礎,一為倫理;故日『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其始也,固在『人人親其親,長其長』,且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棄者皆有所養』。二為民主;故日:『民為貴』,『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乃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三為科學,此即正德、利用、厚生之道,故孔子以為政之急者,莫大於使民富且壽。而致富且壽道,則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耳。余篤信倫理、民主、科學乃三民主義思想之本質,亦即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基石也。」
傳統文化包羅萬象,有經有權,有常有變。孔孟荀所稱道的三代禮樂文化,內聖與外王之道是統一的。但到宋明理學之後,二者漸趨分離,使儒學僅僅成為一種心性修養功夫。孫中山先生以革命先行者的膽識和氣魄,勾勒出了孔子以仁愛為哲學基礎,以大同為社會理想的新形象,為儒學在現代的復興開辟了廣闊前景。但是,作為其政治綱領的三民主義,最初只是三個十分具體的目標(驅除韃虜;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缺少理論的超越性。稍後,將它們定義為民有(of the people)、民治(by the people)、民享(for the people),則又完全失去了中華文化自身的特徵。
蔣介石的這一段講話的意義即在於,在孫氏的三民主義思想框架里,把東方和西方的文化精華整合到一起,從而將張之洞「中體西用」的文化展模式落實為貫通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同時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思想綱領。蔣氏據此綱領,提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基本路線是「守經知常,創新應變」,表明復興不是復古,一方面要發揚傳統,另一方面又要吸收外來文化之積極因素。它的前途是「吸收中西文化的精髓,融合一種新型的第三種文化。」 由蔣氏親自掛帥,黨政要員擔綱的文復會從「發揚倫理道德,培養法治觀念,促進生產建設」三個層面展開工作。這里的倫理道德較之「三綱五常」有更為豐富的內涵,包括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孫中山嘗謂,「有道德始有國家,有道德始成世界。」文復會秘書長谷鳳翔則說,「要健全社會,必須以孝弟仁愛的精神維護家庭倫常關系」,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愛精神建設互助盡已的大同社會。所謂「促進生產建設」,也不只是單純經濟發展,而是指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即「實施充分就業,做到均富安和」。至於「培養法治觀念」,主要是指促進社會由「訓政」向「憲政」的過渡。 盡管倫理建設表現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重頭戲,但實際並不表現為「運動」形式的民生主義經濟實踐,才是這一運動更為本質的內容。 同是儒教資本主義,在日本,儒學是作為一種社會資源,在民間促成了東方式的管理文化的形成;在台灣,卻是通過三民主義而被最高當局當作社會發展的價值標准,自覺追求「東方式現代化」。這自然要「先立乎其大者」。在運動的領導者乃至孫中山先生看來,「大者」就是中庸之德,以大同社會為終極目標的民生主義經濟。
中國歷史上沒有個體本位的自由主義傳統。「均富安和」的文化理想決定了執政當局必然在市場經濟的生產和分配過程扮演某種解色,來發揮協調和均衡的作用,而不可能象西方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所鼓吹的那樣,放縱個人行為,相信物競天擇即可自然而然形成合理的制度格局。台灣官方明確指出:「我國的經濟政策是根據民生主義而制定的,是計劃性自由經濟」。所謂自由,是指允許民營經濟的自由發展;所謂計劃則是指公營經濟以社會責任為動作軸心,二者公私相協互補,共同促進。從均富安和的社會發展目標出發,對自由的民營經濟並不完全放任。當局一方面節制個人資本,防止兩極分化,一方面又平均地權,使「耕者有其田」。有學者將此民生主義經濟與資本主義及社會主義經濟進行對照,認為:資本主義偏於個體和自由,社會主義偏於群體和公平,民生主義則同時兼顧二者。換言之,在解決公平與效率這背反之二律的問題上,民生主義是取其中道,超越了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
這種思想有著傳統文化的背景依託。《易傳·系辭》謂:「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及萬民。」「富民」與「教民」是政府的本分和義務。孫中山從「正德、利用、厚生」的人文主義出發,提出中國實業之開發應分兩路進行:1)個人企業;2)國家經營。他特別強調,「要完全解決民生問題,不但要解決生產問題,分配問題也是要同時注意的」。毫無疑問,孫氏「實業計劃」中的「分配社會化」,必須以相當規模之分營經濟的存在為前提。1958年,台灣分營企業產值為全部工業產值的50%。隨著民營企業的飛速發展,這個比率逐漸下降,但是在70年代降至20%左右時,便穩定下來。
蔣介石認為,「政治的內容,綜合起來講,就不外國計民生四個字」。但他並沒據此即認為政治家即等於經濟管理之專門人才。傅高義注意到,從表面上講,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是經濟政策的最高決策機關。但在實際上,1949年後的幾十年中,一部分受到技術訓練的官員們被賦予極大的權力,指導工業的發展。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台灣的44位最高層經濟計劃官員中,有43位是大學畢業;其中52%在美國取得學位,9%在歐洲取得學位。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官員中工程師的比例較經濟學家為高。因為民生主義並不崇拜市場,而注重社會系統工程的協調,強調政府在獲得科技成果,為重點項目分配資金和指導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因此,有研究者將尹仲容、李國鼎這樣的專家比作傳統的儒家謀士。
正是由於這種儒家謀士的存在,才使政府投資中公營事業的高投資比率得到維持,才使台灣經濟的民生主義性質得到組織上的保證。在石油危機和世界范圍內經濟衰退的1974年和1975年,台灣經濟大幅下跌,外貿出現巨額逆差。但十分注重協調就業增長率與收入增長率關系的台灣決策機構並沒象一般資主本義國家那樣,用裁減員工的手段以保證收入的增長,也沒有通過壓低工資以維持充分就業,而是通過由政府採取財政與金融措施,動用公營經濟力量,保證老百姓在困難時期亦能爭取就業率與收入的同步增加。
改革開放後,大陸主流典籍和辭書都以肯定的態度作詮釋:「台灣當局開展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實際結果是關注和思考中華歷史文化作的行為,運動促進了台灣同胞越來越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與前途。」台灣文化人在維護中國傳統文化的工作上是付出努力的,至少強調了一個完整的中國是不能分割的。 文復會設有眾多專門機構,各司其職,如學術出版促進委員會負責整理出版古代思想典籍,向年輕一代普及學術精華。負責倫理道德之發揚工作的是國民生活輔導委員會。1967年,文復會即發起了「復興中華文化青年實踐運動,」制定出「青年生活規范」三十條。「規范」包括通則、食、衣、住、行五大部分,斟古酌今,均是按照可行性原則,以培養健全優秀的國民為目的。此後,文復會又制定了「國民生活須知」,對全體國民在食、衣、住、行、育、樂諸日常生活方面出了基本要求。1970年,經過修訂的「國民禮儀範例」正式頒行,把對青年的培養目標擴展為全社會的生活理想。
重視教育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台灣當局對教育實行經費保證和法律保證。1969年,義務教育從六年延長至九年。這不僅有助於經濟發展和社會公正,同時也有助於中國文化在社會生根。孫中山認為語文教育是統一國家,團結民族的重要工具。蔣介石亦指示「國文是一國文化的根基,無論學習文科和理科的學生,都要特別注意」。亡國先亡史。日據時期,台灣的學校禁讀中國史,光復以後,台灣教育部門為增強民族認同,培養民族自信心,堅持以「民族教育」和「道德教育」為重的政策,自小學至大專院校,均講授《生活與倫理》、《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及《國民思想》等課程,冀使中國文化和道德「得以生根闡揚」。 台灣經濟獲得長足的發展後,1986年文復會又通過「現代國民生活綱要」,指出文化復興運動推行的目標是;「提升現代化的國民素質,建立現代化的幸福家庭,締造現代化的社會國家」。針對工商社會物質主義對人的精神生活的侵蝕,這場「現代國民生活運動」重點推行孝弟、勤儉、禮節、秩序與整潔諸德日,希望藉此使人們確立生活准則,注意身心修持,重視家庭倫理,增進社會和諧。尤其是希望能通過發揚孝道,由孝親而推廣為愛人,以至於愛國愛民族,「使世界人類認識我們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鼓舞群倫,相與為善」。
著名社會學家金耀基先生指出:「中國文化傳統之落根處在家,中國文化復興之著力處亦必在家」。工商社會使人與人的關系日趨理性化,人文資源日漸稀缺。東方式的現代社會應該具有經濟與倫理二元合一的特徵。文復會將蔣介石去世的四月定為「教孝月」,以促進家庭的和睦,社會的和諧,民族的團結,堪稱為中華文化培根固本之舉。文復會的具體措施有評選孝行楷模、編印《孝行傳真》、鼓勵三代同堂制度,建宗祠修族譜等等。八十年代,又會同教育部門推出了「加強家庭教育的五年計劃」。
當局重孝,確有「推此孝順之心,擴大為民族感情,為民族盡大孝」的考慮和作用,但同時也包含有移孝作忠,為專制黨國尋求社會基礎的動機。在體制上,國民黨政權與其它專制國家的差別只在程度上。但從其五十年代以來的實踐看,卻屬於亨廷頓所謂的新權威主義,亦即傳統文化所謂的賢人政治。從二個角度可以對這種新權威主義表示理解。其一是台島孤懸海外,需要某種權威維持其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其二是在現代化進程中極易發生的「發展病」,諸如通貨膨脹、失業、分配不公和社會脫序等,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機構加以預防克服,為現代化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保障。
❺ 什麼是中國的文化中心
設立文化中心標志著國家之間文化關系的新發展,旨在幫助公眾更便利地了解對方文化。中國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在海外設立中國文化中心,近10年發展較快,迄今為止,已在非洲、歐洲、亞洲和美洲建成模里西斯、貝南、開羅、巴黎、馬爾他、首爾、柏林、東京、烏蘭巴托、曼谷、莫斯科、馬德里、墨西哥、奈及利亞和悉尼共
❻ 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是干什麼的
文化服務中心,旨在活躍群眾文化,是開展群眾文化體育活動的服務機構.
主要服務范圍包括:貫徹執行上級有關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負責制訂並落實年度教育、文化、體育、衛生工作計劃;負責街道教育、衛生工作;負責街道宣傳、精神文明建設和統戰工作,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負責街道、村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建設和管理;用各種文化藝術形式和進行時事政策、兩個文明建設、國內外形勢以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等方面社會宣傳教育;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娛體育等活動;開辦書刊閱覽,開展群眾讀書活動,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傳遞經濟信息,為群眾求知致富、促進當地經濟建設服務;舉辦各類文化藝術講習班(講座),輔導和培訓群眾文藝骨幹;搜集、整理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做好文物的宣傳保護工作;受文化主管部門的委託管理好當地文化市場;承辦業務主管部門和街道辦事處交辦的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