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安康漢水文化怎麼樣

安康漢水文化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3-03 07:26:35

A. 漢水文化的精神特質

作為一種獨具特質的地域文化和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漢水文化是沉積與輻射的統一、厚重與靈動的統一、兼容性與獨創性的統一、醇厚中和與陽剛峻拔的統一,具有開放性和廣適性、持久性和變化性、豐富性和生長性、過渡性和和諧性等特徵,與中華民族文化乃至所有人類文化一樣,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著方向性、支撐力、凝聚力、推動力的作用,不僅是漢水流域人民戰天斗地、開辟未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法寶,也是全國人民走持續科學發展道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動力源泉的有機組成部分。
首創首發、敢為人先
漢水文化奮發圖強、開辟創新的精神最典型的體現還在於她的一系列重大創造和突出成就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傑出貢獻上。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認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但事實上遠非如此。在這里,從漢水的縱深腹地莽莽林海走出了一代神農炎帝,成了中華農業、醫葯、紡織的開山祖師;春秋隨國曾侯乙墓中精美絕倫的大型編鍾,已被國內外考古學界公認是代表春秋音樂文化的絕響;鬼穀子揣摩天文地理、世風人情,窮盡人心機變,寫就一部《鬼穀子》,玉成張儀和蘇秦,攪亂戰國走勢,撼動天下風雲;以楚辭及鮮明的楚地浪漫奔放民風為代表風格的漢水流域文化獨領風騷,則構成先秦華夏文明色彩斑斕的一大板塊。為發展農業,均州的鄖鄉縣(今湖北鄖縣)興修了與都江堰同時代的伍子胥堰,至今仍在完好有效地發揮作用。西漢的張騫,從漢水邊的城固踏出了第一條通向世界的絲綢之路;東漢的蔡倫封侯於漢水邊的龍亭鋪,發明了造紙術;張衡發明了渾天儀,率先揭開了中國地震科學和遙測技術的篇章;劉邦崛起漢中,劉秀興起南陽,諸葛卧龍騰起於襄陽、南陽之間,鞠躬盡瘁於漢中。張騫走出漢中,張衡跨出南陽,王粲求學於襄陽、南陽,隨征於漢中,「絲綢之路」、「地動儀」和「建安文學」是他們留下的歷史豐碑。滔滔東逝的漢江水將這三地的文化血脈溶通在一起,形成了兩漢三國文化一脈相承的歷史軌跡。公元前206年,劉邦被封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丞相蕭何說:「漢中,語曰『天漢』,其稱甚美,願王王漢中,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華陽國志·漢中志》)劉邦正是以漢中為基地,築壇拜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擊敗項羽,建立西漢。逐漸形成漢水—漢中—漢朝—漢族—漢文化—漢學。這一系列「漢」之根就扎在漢水文化之中。
兼容並包,有容乃大
移民標志著文化的遷移和流動,移民的頻繁和移民成分的復雜則意味著文化變遷的頻繁和文化構成成分的復雜。由於多次大批的移民,使漢水流域文化積累深厚,層次豐富復雜。不僅巴蜀文化、秦隴文化、中原文化在這單交融匯集,而西域文化、嶺南文化、閩浙文化、江淮文化,甚至域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都在這單有典型的碰撞、沉澱和遺存。層次的深厚累積和來源的廣泛復雜,使漢水文化極富開放性與兼容性、普適性與代表性。
公而忘私,犧牲奉獻
公而忘私、犧牲奉獻的精神,既體現在歷史上精英人物和領導階層身上,支援二線建設,數十萬漢水流域人民,義無反顧地捐獻出上白萬畝良川,砍毀了上白萬畝森林,離開了世世代代居住的祖屋,遷移到陌生的地方,重新創業。如今,將改變中國北方未來生態環境和水資源戰略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己經啟動,數十萬漢水流域人民又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第一次移民,又將第一次離鄉背井。為了國家戰略,為了全局利益,他們無怨無悔。這里所體現的是典型的公而忘私、犧牲泰獻的精神。這種精神使漢水文化極富凝聚力和親和力、牽引力和推動力。
太和博愛,厚德載物
太和博愛、厚德載物的精神也體現在漢水文化析學上。提起漢水,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巍巍太和山和武當道教,是巍巍太和山和悠悠漢水直接承載和澆灌了中國道教,而中國道教也正是從這里興起,然後播撒全國。道教文化精神的核心就在於太和!太和首先強調的是一種和,即崇尚天人合一,強調和諧一人自身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同時道家也追求貴人重生,要求世人關注蒼生萬有、熱愛一切生命,普施人間大愛。其實,武當山的別名「太和山'就是一個強有力的佐證。太,至高至大至重者也,和,和平和諧者也,「太和」,即至高至大至重的價值,就是和平和諧,此其一;如果直接按字面意思來解讀,那麼,「太和」,即太平和諧也—世界太平,社會和諧,此其一。這種太和博愛、厚德載物的精神使漢水文化極富人文性與和諧性。
注重孝道,道德至上
演唱喪歌是漢水文化習俗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和最普遍的表現形式,幾乎伴隨著漢水流域民俗大禮一喪禮形式的每一過程。作為一個典型的漢水文化事象,漢水流域喪歌中蘊涵著豐富而典範的孝文化、樂感文化和倫理習俗文化等中國文化的核心內核。迎來送往、養生送死、慎終追遠、追根溯源等傳統道德標準是漢水流域喪歌創作和流傳的最深刻文化動因,而其巨大的習俗傳承價值、倫理教育價值、歷史認識價值、社會心理價值和美學認同價值則是其長期而廣泛流傳的最直接的現實動因。這種注重孝道,道德至上的精神使漢水流域孝子密布、孝風濃重,使漢水文化極富傳統倫理性和世俗持久性。

B. 漢水民俗文化有哪些特徵

漢水民俗文化深受各民族文化傳統的影響,與漢水文化的大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由於社會動盪、地域環境和戰亂等原因,漢水兩岸容納了大量的移民,因此漢水民俗也就融會了多地區的民俗文化,具有了地緣性和包容性特徵,呈現出南北薈萃、東西交融的地方色彩。

漢水風光

C. 周勇//壯美三秦之安康//詩詞二首·陝南安康魚米鄉

其一:七律·安康情暖古金州

漢水湯湯流日影,安康情暖古金州。

巴山翠木秀林嶂,秦嶺紅楓艷露秋。

高速縱橫書畫卷,長江浩盪動螭虯。

沿途開闊神怡爽,此去成都壯志酬。

其二:釆桑子·陝南安康古金州

      龍舟鑼鼓沖天響,燦爛金州,浪漫銀鷗,樞紐交通亮眼眸。

      山清水秀安康美,花艷香稠,水漾波悠,奇異稀珍誰可儔?

    安康市,位於陝西省東南部,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漢水橫貫東西,河谷盆地(安康盆地)居中,幅員在北緯31°42′~33°49′、東經108°01′~110°01′之間,下轄1區、9縣。安康地處秦巴腹地,漢水之濱,被譽為「西安後花園」。

      安康市面積23391平方千米,耕地28.9萬公頃,2016年安康市常住人口265.6萬人。該地區為中國北亞熱帶動植物典型代表區,有羚牛、朱䴉、大熊貓、雲豹、大鯢等珍稀動物。是陝西省及西北地區最主要的茶葉、蠶繭、油桐、生漆主產區。因境內土壤含硒元素豐富,又被譽為「中國硒谷」。隨著西康高速、西康鐵路(雙線)全線貫通,安康全面融入西安2小時經濟圈。

      安康是中國十大宜居小城、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十大節慶城市、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市、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精彩城市、中國新聞傳播十強市、陝西最美綠色園林城市、陝西省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安康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承擔著「一江清水供北京」的光榮使命和政治責任。

      建置沿革———

      安康市在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

      夏代,安康屬於梁州;商、周時期,為庸國的封地,稱為「上庸」;春秋戰國時期為秦、楚、巴反復爭奪之地。秦時,在此置漢中郡西城縣,郡治西城。漢沿襲秦制,除西城縣外,在此設長陽、長利、洵陽、鍚縣4縣。東漢建武元年(25年)將漢中郡治遷至南鄭縣;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魏攻佔漢中,分郡之東(即今安康地區)為西城郡。曹魏、西晉時期設魏興郡,隸屬荊州,轄7縣。西晉太康元年(280年),為安置巴山一帶流民,取「萬年豐樂,安寧康泰」之意,得名「安康」,改安陽縣為安康縣。南北朝時期安康先屬南朝,後屬北朝,州、郡、縣改易升降錯雜。    隋復設西城郡,屬梁州,轄6縣;唐設金州漢陰郡,屬山南西道,下屬縣與隋基本相同。

      宋設金州安康郡,轄6縣;元降金州為散州,屬興元路,下轄洵陽、平利、石泉3個巡檢司和漢陰縣。

      明代前期設金州,下設漢陰、平利、洵陽、白河、紫陽、石泉6縣,萬曆十一年(1583年),洪水淹沒州城,遂於城南趙台山下築新城,改金州為興安州,原改屬各縣復歸統轄。

      清初仍設興安州,順治四年(1647年),州府遷回老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設興安府,下設安康、平利、洵陽、白河、紫陽、石泉6縣。

      中華民國(1911~1949)初年,行政建置於地方實行省、道、縣三級。從1912年起,全國廢除府、州、廳的名稱,一律稱縣,縣隸屬於省。1913年復設漢陰縣,新設嵐皋縣、寧陝縣。1917年,因每省轄縣過多,又在省下分設若幹道,此時安康地區各縣屬陝西省漢中道。1922年,分平利縣南部置鎮坪縣(治鍾寶)。1933年廢道,以省轄縣,10縣隸屬於陝西省。1935年為行政方便,陝西省又在原興安府范圍內設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簡稱專署。專署駐安康縣城東大街,下轄10縣:安康、洵陽、白河、平利、漢陰、石泉、紫陽、嵐皋、鎮坪、寧陝縣。至此,安康地區的格局形成。

      1934~1935年,旬陽縣東北之聖架河、竹筒一帶,曾是徐海東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開創的鄂豫陝革命游擊根據地的一部分。1948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旬陽東區,建立中共上關縣委、縣政府(治旬陽蜀河鎮),以縣境大棕溪、泥溝、羊山、洛河為一線為界,東部為解放區,西部仍為國民黨洵陽縣政府管轄。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蜀河、雙河一帶是國共兩黨武裝力量激烈爭奪的地區。1949年5月,洵陽縣民主政府在湖北省鄖西縣成立,7月13日,解放軍由湖北西進,再次解放旬陽東區,8月10日,中共領導的洵陽縣民主政府由鄖西縣移治蜀河。11月26日,人民解放軍第19軍57師解放洵陽縣城,縣民主政府隨之遷入縣城,旬陽全境獲得解放。

      1946年8月27日,江漢軍區同王樹聲率領的人民解放軍中原軍區一縱隊在湖北省房縣上龕會師後,成立鄂西軍區和區黨委,以平利、鎮坪縣和湖北省竹溪、竹山及房縣一部分為第一軍分區、中共第一地委,下設中共白竹平中心縣委和縣民主政府,轄平利、鎮坪、白河、竹溪。

      1949年5月,中共陝南區黨委在湖北鄖西縣城關鎮宣布組建鎮坪縣人民政府,配備幹部17人,組成工作隊,5月17日誓師西進,7月抵平利縣秋坪區八角店,開展新解放區工作。

      1949年5月12日,經中共中央中原局批准,中共安康地委、安康分區(今地區)專員公署在湖北省鄖西縣組建成立。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安康地區各縣也在1949年和1950年初陸續獲得解放。專署駐安康縣城關鎮東大街。

      建國以後,安康分區專員公署隸屬陝西省,並在安康城關鎮設安康市,市隸屬專署領導。1954年4月撤銷安康市,改為城關區,回歸安康縣。1958年12月,撤銷嵐皋縣並入安康縣;撤銷漢陰、寧陝縣建置,並入石泉縣;1961年所並各縣恢復建制,各歸舊址。同期,鎮坪並入平利縣,亦於1961年恢復原建置。同期,盡管地區內部行政區劃有變,但總的轄區和面積未變。

      1967~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安康地區各縣相繼成立縣革命委員會,安康專署成立安康地區革命委員會。1969年專署仍恢復安康地區行政公署,各縣亦在此時恢復縣人民政府。1983年7月31日,安康地區沿漢江各縣均遭特大洪水襲擊,安康縣老城區遭滅頂之災。洪災過後,國務院和省政府撥款重建安康,行署亦在安康新城黃土梁下建起新的辦公樓院,1988年行署由安康老城遷入現址。1988年9月14日,安康縣更名為安康市。至此,安康地區轄1市9縣。

      2000年12月,撤地設市,設安康市人民政府,市政府駐地安康市漢濱區。

      截至2017年,安康市轄漢濱區、漢陰縣、石泉縣、寧陝縣、紫陽縣、嵐皋縣、平利縣、鎮坪縣、旬陽縣、白河縣1區9縣。

      位置境域———

      安康市地處祖國內陸腹地,陝西省東南部,居川、陝、鄂、渝交接部,位於東經108°00′58″~110°12′,北緯31°42′24″~33°50′34″之間,南依巴山北坡,北靠秦嶺主脊,東與湖北省的鄖縣、鄖西縣接壤,東南與湖北省的竹溪縣、竹山縣毗鄰,南接重慶市的巫溪縣,西南與重慶市的城口縣、四川省的萬源市相接,西與漢中市的鎮巴縣、西鄉縣、洋縣相連,西北與漢中市的佛坪縣、西安市的周至縣為鄰,北與西安市的戶縣、長安區接壤,東北與商洛市的柞水縣、鎮安縣毗連。

      安康總面積23529平方公里,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50.1公里,南北最大距離236.2公里。其中陸地23130.44平方公里,佔98.%;水域398.6平方公里,佔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15人。其中耕地總面積380094公頃,常用耕地面積191478公頃,林地1658496公頃,森林覆蓋率59.9%,荒山荒地91691公頃,水域面積39861公頃。

地形地貌———

      安康在大地構造位置上屬於秦嶺地槽褶皺系南部和揚子准地台北部漢南古陸的東北緣,分別由東西走向的秦嶺地槽褶皺帶和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皺帶復合交接組成。具南北銜接,東西過渡的特點。安康以漢江為界,分為兩大地域,北為秦嶺地區,南為大巴山地區,以漢水—池河—月河—漢水為秦嶺和大巴山的分界,其地貌呈現南北高山夾峙,河谷盆地居中的特點。全市地貌可分為亞高山、中山、低山、寬谷盆地、岩溶地貌、山地古冰川地貌6種類型。在本市土地面積中,大巴山約佔60%,秦嶺約佔40%;山地約佔92.5%,丘陵約佔5.7%,川道平壩佔1.8%。海拔高程以白河縣與湖北省交界的漢江右岸為最低(海拔170米),秦嶺東梁為最高(海拔2964.6米)。秦嶺主脊橫亘於北,一般海拔2500米左右;大巴山主梁蜿蜒於南,一般海拔2400米左右;鳳凰山自西向東延伸於漢江谷地和月河川道之間,形成「三山夾兩川」地勢輪廓,漢江谷地平均海拔370米左右。秦嶺、大巴山主脊與漢江河谷的高差都在2000米以上。境內的主要山脈有秦嶺的東梁、平梁河、南羊山和大巴山的化龍山、鳳凰山、筆架山。境內最高點鎮坪牛頭店紅星村,海拔2912米,最低點白河縣漢江出境處右岸,海拔168.6米。

氣候———

      安康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濕潤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其特點是冬季寒冷少雨,夏季多雨多有伏旱,春暖乾燥,秋涼濕潤並多連陰雨。多年平均氣溫15℃~17℃,1月平均氣溫3℃~4℃,極端最低氣溫-16.4℃(1991年12月28日寧陝);7月平均氣溫22℃~26℃,極端最高氣溫42.6℃(1962年7月14日白河縣)。最低月均氣溫3.5℃(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26.9℃(1967年8月)。全市平均氣溫年較差22℃~24.8℃,最大日較差36.8℃(1969年4月鎮坪)。垂直地域性氣候明顯,氣溫的地理分布差異大。川道丘陵區一般為15~16℃,秦巴中高山區為12~13℃。生長期年平均290天,無霜期年平均253天,最長達280天,最短為21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10小時,年總輻射10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20天(一般為2月10日~次年12月20日)。年平均降水量105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94天,最多達145天(1974年),最少為68天(1972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240毫米(2003年),極端年最少雨量450毫米(196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9月,7月最多。

土地資源——-

      安康總面積23534.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23130.44平方公里,佔98.%;水域398.6平方公里,佔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15人。其中耕地總面積380094公頃,常用耕地面積191478公頃,林地1658496公頃,森林覆蓋率56.5%,荒山荒地91691公頃,水域面積39861公頃。

      礦產資源:安康市探明和發現的礦產資源有65種,有探明儲量的礦產32種,其中在陝西和中國位居前列的礦產有金礦、汞礦、毒重石、瓦板岩、重晶石、銻礦、鋅礦、天然珍稀礦泉水等。[21]除此以外,安康市水泥用灰岩探明28處,儲量24407萬噸;金紅石發現兩處,探明儲量75萬噸;硫鐵礦探明5處,其中平利鳳凰尖硫鐵礦儲量3348萬噸,伴生鈷4141噸;鈦磁鐵礦探明多處,儲量約4億噸;滑石、雄黃、鉬礦、玻璃用石英、飾面大理岩、綠松石、石煤等礦產均有探明儲量。

      人口民族:建國後,社會穩定,經濟持續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安康市人口增長較快。

      到1960年安康市人口增長到186.66萬人,凈增人口39.91萬人;到1970年安康市人口增長到225.73萬人,十年間凈增人口39.07萬人;到1980年安康人口增長到259.93萬人,十年凈增人口34.2萬人;到1990年底安康人口增長到284.34萬人,十年凈增人口24.41萬人。從1949年到1990年的41年間,安康凈增人口137.59萬人,年增長率為2.29%。

      據《安康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安康市常住人口為2629906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2665668人相比,十年共減少35762人,下降1.34%,年平均下降0.13%。

      截至2017年末,安康市常住人口266.1萬人,較2016年增加0.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5.89萬人,佔47.3%;鄉村人口140.21萬人,佔52.7%。全年人口出生率10.10‰,死亡率7.18‰,自然增長率2.92‰。截至2017年末,安康市全市戶籍人口305.02萬人,比2016年末增加0.59萬人。其中:男性163.00萬人,女性142.02萬人。

      民族:安康市是少數民族雜居區。全市有23個民族。截止2014年底,全市年末常住人口為264.20萬人,出生率為9.96‰,自增率為2.72‰。總人口以漢族為主,漢族占總人口的99%,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蒙古族、土家族、壯族、苗族、藏族、彝族、布依族、朝鮮族、侗族、白族、黎族、畲族、東鄉族、納西族、錫伯族、京族、普米族、俄羅斯族、土族、傈僳族等22個,人口約2.84萬餘人(2007年),佔全市總人口約0.9%,居陝西省第二位。在22個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約2.75萬人,滿族300餘人,蒙古族200餘人,其他少數民族一般在百餘人左右,有的人數很少,甚至僅有幾人。少數民族在全市10個縣區均有分布。其中漢濱區約1.4萬人,佔全市少數民族人口60%,寧陝、紫陽、旬陽少數民族較多,均佔10%左右。有少數民族聚居鄉1個(占居民人口總數30%以上),即寧陝縣江口回族鄉;街道辦事處1個,即漢濱區老城辦事處。

      宗教:安康市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俱全,信教群眾近10萬人,是全省宗教工作重點地區之一。史料記載,唐代傳入佛教,宋代盛行道教,元代傳入伊斯蘭教,清朝光緒年間傳入天主教、基督教。

      佛教:佛教南北朝時期傳入安康,主要的佛教寺院有:萬春寺、雙溪寺、天聖寺、新羅寺、白雲寺、龍興寺、金堂寺、普渡庵等;安康佛教文化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始建於初唐的安康佛教四大叢林新羅寺、萬春寺、天聖寺、雙溪寺在佛教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是陝南佛教禪宗著名的寺院。

      道教:安康是中國道教主要發祥地之一。現存的主要道場有:擂鼓台的真武殿、安康城的東葯王殿、西葯王殿、香溪洞的玉皇殿等。

      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在元朝初期與回族穆斯林遷居安康同步傳入安康,在穆斯林群眾聚居區有元、明、清建築風格清真寺十多座,主要有:安康城內清真寺、靜寧南寺、清真北寺、清真東寺、清真西寺、清真中寺、清真興文寺、旬陽蜀河清真寺等。

    天主教:天主教於清光緒十六年傳入安康,安康城內較有名的教堂是安康金銀巷的天主教堂。

      基督教:基督教於光緒二十四年傳入安康,主要有安康城區西關的福音堂。

      歷史文化———

      漢水文化:漢水,又稱漢江,是漢文化的直接發祥地。地處漢水中游的安康,居巴蜀文化、荊楚文化、秦隴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接壤處,特殊的地域賦予了安康極具個性的奇麗文化的同時,又使這塊文化更富多元性和包容性。漢水(安康)文化從發蒙階段就和華夏文明同步發展。「摶土作人」的人類始祖女媧,四五千年前就為今安康市平利縣留下了有關赫赫功績的傳說。千秋傳頌的帝舜,在安康更是有著直接的遺跡傳說。深厚的漢水文化孕育出了諸多文化巨人,如錫光、懷讓、王戎、沈尹默、瘳謙伍等。

      漢劇:安康是漢劇的重要發祥地,漢劇對中華戲曲和地域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據考證,安康漢劇二黃是漢劇皮黃腔系的根本源頭,漢劇盡管在各地傳承發展中有所創新,但其最主要的聲腔基礎仍以安康漢劇二黃為主。漢劇是漢水文化的重要標志。漢水文化融三秦文化、巴蜀文化、荊楚文化於一體,既有以紫陽、旬陽為代表的民歌,更有以漢劇、道情為標志的戲曲。漢水、漢劇、漢文化是安康地域文化的重要標志。漢調二黃和紫陽民歌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安康節慶———

      漢陰油菜花節:每年3月下旬,在安康漢陰會舉辦「漢陰油菜花節」。此時陝南漢陰早已是花的海洋,境內月河川道齊齊盛開的數十萬畝油菜花,與遠山近嶺的桃花、李花及山野花交相輝映,形成一幅美麗動人的春的畫面。漢陰從2006年起開始舉辦油菜花節大型旅遊節慶活動,於2007年被中國產業年會評定為「中國十大花卉節慶」。

      安康龍舟節:每年五月份,各地都在為端午節舉辦各式活動,在安康也是一樣。這個時期,安康會舉辦龍舟節,並且融合民間的多項傳統,增設「民歌大賽」「搶鴨子」等項目,整個城市節日氣氛濃厚,熱鬧非凡。

    飲食文化———

      蒸面:蒸面是安康風味小吃一絕,它和「羊肉泡」已成為當地人早點之首選,也是外地遊客頗具口碑的風味小吃。以麵粉為主料,添加少許食鹽用水和成面漿,將麵糊盛入表面塗擦食油的鐵制或鋁制圓蒸面鑼里,放入在大口鐵鍋水裡蒸,數分鍾後,一圓型、清黃、柔軟的蒸面即成。再配之豆芽,澆上醬油、醋、蒜泥、芝麻醬、油潑辣子即可食用。

      安康蒸面:早在建國初期,安康的蒸面就以鼓樓街西面的「麻素福」、大北街的「劉銀娃」聞名。他們蒸的面軟硬適度,佐料講究,味道獨特。特別是「麻素福」自有磨房,自提細籮白面,生意很紅火。在經歷幾十年變化後,安康又重新涌現出一批受人歡迎,味道可口的上等蒸面。如安康市東關的「馬家」、城關南馬道的「翁家四弟兄」、西關的「蘭家」、新城北門口「焦家」及培新街「譚記」等。

      八大件:安康「八大件」是安康飲食風俗最正宗的代表,是安康酒席桌上一種菜餚組合的名稱。在安康,「八大件」被用來招待非常尊貴的客人,或者家中有大喜事,主人才認真地備上「八大件」與親朋分享並酬謝鄉親,只有過大年的時候是個例外,安康的家家戶戶招待客人一律上「八大件」。在安康,吃「八大件」講究極大。

      「八大件」菜品中分為冷盤和熱菜兩大類,冷盤亦為下酒菜,上席正中必須放葉青的菠菜,左右兩邊分別為鹵豬耳朵和醬香牛肉,左邊正中為熗菜,右邊正中為鹵魔芋,下邊正中一定是蓮藕,一邊為白河變蛋,一邊為酸辣雞胗。一定要按上青下白,四角為葷四邊為素菜的擺法。

    旅遊———

      安康素有「秦巴萬寶山」、「中葯材搖籃」和「天然生物基金庫」的美譽。周邊與四川、重慶、湖北毗鄰,漢江橫貫其中,三峽,東承湖北道教聖地武當山及神龍架自然保護區,西鄰漢中三國遺址,是連結國家規劃的「西安——三峽——張家界」綠色生態旅遊長廊中的重要驛站,又是陝西綠色生態旅遊的品牌。安康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北亞熱帶季風地區的一部分,也是陝西省水、熱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這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歷史遺跡遍布全境,有古遺跡、古窟寺、摩崖石刻及近代文物遺址650餘處,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寺、上許家台南宋古墓、廟、觀、堂集中於安康市區,折射著安康燦爛的文化底蘊。

      著名景點———

      安康市已查明景區32處,景點78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5個(南宮山國家森林公園、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千家坪國家森林公園、天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上壩河國家森林公園),省級森林公園多處(擂鼓台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天華山自然保護區、化龍山自然保護區和平河梁自然保護區),國家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8個(安康水電站等),省級風景名勝區2個,現已開發的景區景點29處。

      其他名勝有:漢江、中華太極城、瀛湖、香溪洞、天柱山、巴山秋池、子午棧道、龍王山、旬陽縣博物館、文峰塔、呂河千里荷塘等。

          2020.10.15

D. 漢水文化的文化特徵

1,從文化結構學的角度看,漢水文化是沉積與輻射的統一,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具有開放性和廣適性。
2,從文化哲學和文化地理學的角度看,漢水文化是厚重與靈動的統一,根深蒂固,歷久彌新,具有持久性和變化性。
3,從文化發生學和文化本體學的角度看,漢水文化是獨創性與兼容性的統一,厚積薄發,博大精深,具有豐富性和生長性。
4,從文化風格學的角度看,漢水文化是醇厚中和與陽剛峻拔的統一,陰陽交合,剛柔並濟,具有過渡性和和諧性。

E. 漢水文化的介紹

漢水文化是指漢水流域人民有史以來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漢水文化是融巴蜀文化、荊楚文化、中原文化、秦文化等多邊文化為一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區域性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8月,中央電視台推出了斥巨資打造的紀錄片《漢江》,本片由」漢水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潘世東教授撰稿,分為「源遠流長」「文明紐帶」「興國之本」「魂濟中華」「燦若星河」「天下之中」六個章節,不僅講述這條不長的河流以其海納百川、包容萬象的氣度,成為盛世漢唐享譽海外的標志,同時從文化層面探討漢江南北交通、文化交融,展現漢江這片土地的勃勃生機。這是漢水地域第一次系統地展示在公眾面前。

閱讀全文

與安康漢水文化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