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四個方面闡述漢字與中國文化的互證關系
首先,漢字是文化的載體,二者是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創造了浩如煙海的民族文化,是憑借著漢字,輝煌燦爛的民族文化才得以傳承,綿延不絕,得到完整的保存。地下的出土文物,雖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都依靠由漢字記載的相關文字,其具體的文化價值才能得到確認。漢字使用區域廣袤,年代久遠,在悠遠的時空中,文化積淀豐富而深厚。識字正是掌握和運用這種文化的惟一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其二,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漢字忠實地記錄了有史以來漢語的面貌,保存了中華民族的文化。 漢字通過以表形為特點的文字 , 地把漢語記錄了下來。漢字和漢語,互相依存,共同發展,形成了相得益彰的密切關系。漢字完美地記錄了漢語 , 顯了示其形體優美直觀,為漢字發展 , 如書法藝術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漢語因用漢字所記錄而顯得生動、優美。漢字在完善漢語的表達,促進漢語的健康發展,起著人所共知的積極作用。
其三,漢字的形體結構反映了中華文化的特徵。漢字在傳播文化的同時,文化反過來不斷地向漢字本身滲透。具體表現在漢字形體結構真實地記錄並反映了漢民族的思維特點、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所謂「六書」即六種造字法,無不以象形為基礎。象形字是漢字的母體,是一種直觀描繪事物的方法,注重圖畫性,顯示出漢民族思維的直覺性、整體性。
古代的書,一度是用木板做的,稱「牘」;出版的「版」,招牌的「牌」等,都從「片」。由於書與木有關,古代的書簽曾經也叫「檢」,查找資料叫「查檢」就源於此,「檢字法」是查字法,「檢」不能寫作「撿」
2. 舉例談談漢字和中國文化的關系.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重要的載體.
漢字在中國文化傳播、傳承、發揚、推廣、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應當講,漢字是中國文化繼承的可靠保證之一.
例如,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都是用漢字記錄和流傳下來的.
3. 文字與文化的關系
漢字是文化自信的偉大基石。
1、沒有漢字,就沒有中華文化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和智慧的結晶,「在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中,漢字作為漢語的最重要的交流手段,作為記錄漢語信息的載體和傳媒,在漢民族和以漢民族為中心的整個中華民族的政治、文化、經濟生活中,一直起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漢字是維系祖國統一的文化基因
作為記錄中華文化的載體與媒介,漢字一直是維系國家統一的重要支柱。漢字是形、音、義「三位一體」的圖形符號。從漢朝到現在,不管歷朝各地如何讀音,漢字的構形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在宋代印刷術發達以後,漢字的字形基本固定下來,成為中華文化的基因,是維護國家統一之最恆久、最深刻、最強大的力量。
(3)怎麼認識漢字和中華文化擴展閱讀:
漢字既古老又現代:
中國漢字巨大的優勢就是高度凝練和緊湊,這從翻譯聯合國憲章中可見一斑,中文本比其他語言的文本短很多,中文可以做到字數少且「信雅達」。今天,小小的手機什麼都能做,而同樣的事情用歐洲語言寫起來就冗長繁復。
我們今天能在世界范圍內引領移動互聯網浪潮,和中國文字的這個特點有關,過去曾有人質疑漢字難以適應現代化,現在漢語不僅適應了現代化,而且還展示出其獨特的優勢,看來是歐洲語言應該與時俱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