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空間物業怎麼樣

文化空間物業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3-05 12:22:17

『壹』 社區文化建設是什麼內容有哪些

城市社區 文化 ,作為一個城市社區的靈魂,研究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具有深厚的現實意義和需求。下面是我整理的社區文化建設內容,歡迎閱讀。

社區文化建設內容

社區文化是指一定區域、一定條件下社區成員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及其物質形態,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社區精神、道德規范、行為准則、公眾制度、文化環境等等,其中,價值觀是社區文化的核心。

社區文化不可能離開一定的形態而存在,這種形態既可以是物質的、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質與精神的結合。具體來說,社區文化可以包括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環境文化

社區環境是社區文化的第一個層面。它是由社區成員共同創造、維護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結合,是社區精神物質化、對象化的具體體現。它主要包括社區容貌、休閑娛樂環境、文化設施、生活環境等。通過社區環境,可以感知社區成員理想、價值觀、精神面貌等外在形象。

如殘疾人無障礙通道設施可以充分體現社區關懷、尊重生命、以人為本的社區理念。當然,怡人的綠化園林、舒心的休閑布局、寫意的小品園藝等都可以營造出理想的環境文化氛圍。現在很多社區積極導入環境識別系統(CIS),用意也基於此。

(二)行為文化

行為文化也被稱為活動文化,是社區成員在交往、娛樂、生活、學習、經營等過程中產生的活動文化。通常所說的社區文化都是指這一類的社區文化活動。這些活動實際上反映出社區的社區風尚、精神面貌、人際關系範式等文化特徵,它如社區之“手”,動態地勾勒出社區精神、社區理想等。

如“中國城市文明第一村”深圳市蓮花北村的物業管理者——萬廈居業公司,自1994年以來,就在該小區組織開展了300多場大中型社區文化活動,涉及娛樂、健身等各個方面,如廣場交響音樂會、 元旦 千人舞會、 重陽節 文藝匯演、趣味家庭運動會、 游泳 比賽、新春 長跑 等等。

(三)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社區成員在生活、娛樂、交往、學習等活動過程中形成的,與社區精神、社區價值觀、社區理想等相適應的 規章制度 、組織機構等。它們對保障社區文化持久、健康地開展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和控制力。制度文化可以粗略地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物業管理企業的各種規章制度,另一類是社區的公共制度。企業的規章制度和社區的公共制度都可以反映出社區價值觀、社區道德准則、生活准則等。

如獎罰分明可以體現出社區的嚴謹風格,規勸有加可以體現出社區的人性感悟,條分縷析可以反映出社區的細膩規矩等。為保障社區文化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現在很多小區物業管理部門都成立了專門社區文化部,負責社區文化活動建設工作。社區文化部在引導、扶植的基礎上成立各種類型的社區文化活動組織,如藝術團、協會、表演隊等,同時還對社區文化活動開展的時間、地點、內容、方式、程序等予以規范。

(四)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社區文化的核心,是社區獨具特徵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包括社區精神、社區道德、價值觀念、社區理想、行為准則等。這是社區成員價值觀、道德觀生成的主要途徑。

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都屬於精神文化的外在體現。這里,特別將那些指向性強烈、精神性突出的活動等也算作精神文化建設的范疇,如社區升旗儀式、評選文明戶、學雷鋒演講等。由於精神文化具有明顯的社區特點,所以往往要多年積累,逐步形成。

社區文化的內容

一、社區、文化和社區文化的概念

(一)社區

1887年,法國社會學家F.滕尼斯在《社區與社會》一書中,將人類群體分為兩種類型,即社區和社會。社會是社會共同體,以目的、利益、契約以及距離為基礎;社區則是生活共同體,以地域、意識、行為以及利益為特徵。

此後,社會學家們從不同的角度給社區下過不同的定義。據社會學家1981年的統計,已達140多種。韋伯、杜爾凱姆、齊美爾、沃思、帕克、帕森斯、阿莫斯等對社區都發表過具有代表性的論述。在這些定義中,社區被描述成群體、過程、社會系統、地理區隔、歸屬等等,其中共性的因素有地域、共同聯系和社會互動。

參照社會學家的定義,結合居住區的情形,從物業管理的實際出發,我們所說的社區是指區域性的社會,是在相對獨立的區域內,具有一定人口和建築規模,能滿足人們的日常文化需要,憑感覺能夠感覺到的具體化了的社會。

社區作為一定的地緣性群體和區域性社會,具有四個基本特徵:

(1)地域要素。指為城市幹道所分割或自然界限所包圍,具有生存發展的硬體設施、相對獨立和穩定的地域。

(2)人口因素。指由一定規模、數量、分布狀況和類型構成的人口。

(3)結構要素。社區由一些群體和組織所構成,如家庭、鄰里、商業、學校、醫院、民間團體、政府機關等。

(4)社會心理要素。群體對個體的行為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行為規范和心理取向。社區成員對本社區具有歸屬感,產生參與群體的集體意識和行為。

社區可以劃分為農村社區、集鎮社區和都市社區,此後提及的社區主要是指都市社區,即在現代城市裡,具有一定共同利益關系的人們,在同一地域內共同生活的有機體。

它具有鮮明的城市特點,如地域的獨立性漸趨模糊,居民需求對外部的交通、通訊和服務有更強的依賴性,人口密度調整適當,年齡結構老化,社區管理機構多元化,社區成員的歸屬感和參與感增強,等等。這些特點要求城市社區建設必須充分發揮服務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穩定功能和發展功能。

(二)文化

社會科學中,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在含義上往往也是最含糊不清的。“文化”和“社區”一樣,定義繁多。據統計,有代表性的定義達340多條。

“文化”一詞源於拉丁文,意指經過人類耕作、培養、 教育 、學習而發展的各種事物或方式,是與大自然本來存在的事物相對而言的。1871年,愛德華·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書中,首次將文化作為一個中心概念提出,並把文化表述為“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中所獲得的一切能力與習慣”。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克魯伯和克拉克洪等將文化定義為“是歷史上所創造的生存樣式系統,其中既包含顯性樣式也包含隱性樣式”。

《大英 網路 全書》將文化分為兩類:一類將文化等同於“總體的人類社會遺產”;另一類“是一種淵源於歷史的生活結構的體系,這種體系往往為集團的成員所共有”,它包括集團的語言、傳統、習慣和制度,包括有激勵作用的思想、信仰和價值觀,以及它們在物質工具和製造物中的體現。

文化概念有多種外延不同的涵義,但可以作一個最基本的區分。廣義上,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產和精神財產的總和;狹義上,文化僅指精神層面的內容,像哲學、藝術、道德、宗教、禮儀、制度等。

從上述定義出發,文化顯現出三個基本特徵:

(1)文化與行為有密切的關系,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的行為,並激勵和限制行為的結果。

(2)文化是後天習得的,可以繼承,生生不息。

(3)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

(三)社區文化

文化與社區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和時間向度上生成的,社區是文化的土壤,社區結構的形成端賴於文化的制約,文化的孕育和傳承又存在於社區的社會活動和生活工作之中。

社區文化的定義因文化外延的不同也有很多說法。吳文藻先生認為:“文化的簡單的定義,可以說是某一社區內的居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應付環境——物質的、象徵的、社會的和精神的環境——的總成績。”

馬林洪斯基認為,文化從功能的角度來考察,包括經濟、教育、政治、法律與秩序、知識、巫術、宗教、藝術及娛樂等八個方面。桑佳斯論述的社區文化的外延更小,包括語言文字、公共象徵、知識信仰、價值體系以及有關行為程序中的慣例、規則與特定方式。

從物業管理的角度來審視社區文化,社區文化應該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為了方便論述,我們將物業管理中的社區文化界定為:社區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社區成員在社區 社會實踐 中共同創造的具有本社區特色的精神財富及其物質形態。

理解社區文化的概念需要注意:

(1)社區文化是社區成員在社區社會實踐中所構建的。

(2)社區文化是社區成員在社區實踐中所構建的各種成果。

(3)社區文化是社區成員在社區實踐中所構建的各種生活方式或樣式。

(4)社區是社區文化的生存地、生產地和傳播地。

從物業管理中的社區文化概念出發,可以管窺到社區文化具有自身的一些特點:

(1)社區文化有著濃郁的企業化色彩。社區管理者主觀推動,企業在社區文化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物業管理對小區實施一體化管理之後,物業管理企業成了社區文化的組織者、創造者與傳播者。

(2)社區文化建設有潛在的功利性。物業管理企業藉此推動物業管理,節約勞動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社區文化旨在改變問題住戶,創造理想住戶。

(3)社區文化具有理性化和世俗化的特徵。社區成員以效率和效能作為衡量與評價日常生活的標准,對事件的處理不太強調鄰里個人感情,而以利益為基本准則。人們講究實效,講究實惠,注重切身利益,重視實實在在的好處。社區成員的人格往往呈孤獨的、冷漠化的態勢。

(4)社區文化具有開放性特徵。這種開放性一方面表現為社區文化的手段對社區外的依賴,另一方面則表現為社區成員對域外各種文化的吸納。同時,社區成員的文化需求呈多元性,除了因年齡、素質、興趣等因素之外,跟社區文化的內外撞擊有很大的關系。

社區周邊文化設施建設編輯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上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所以社區周邊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加強。近年來政府一直強調文化惠民工程的進度要加快。

緊跟著為了響應號召許多組織、機構開始重視起社區周邊的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例如中孚泰文化集團提出的“劇院社區化”就是一種通過改建、新建社區周邊的舊廳堂建築來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工程。在社區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至關重要,這需要更多的人來重視。

社區文化建設物業管理

一、物業管理與社區文化建設的關系

有的學者認為,現代社區成員典型的心理徵候就是孤獨與焦慮。生活在現代都市的現代人類,很容易患上人際關系淡薄這一“現代都市症”。這一病症,像一堵無形的圍牆攔截了社區成員間的溝通與融洽。

而物業管理是人對人、面對面的服務,它的自身特點又決定了溝通和配合是優質服務的必備前提。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經過十幾年的探索,深圳等物業管理發達的城市基本上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辦法,出現了像“一手抓物業管理,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的“萬廈—蓮花北”物業管理模式。下面就物業管理與社區文化建設的關系從兩個方面予以說明。

(一)社區文化建設對物業管理的互動

現代城市住宅區與傳統的住宅區性質不同。舊住宅區分布散亂、住房狹小、配套不全,住戶工作單位劃一,同質性程度高,集體色彩使私隱難以實現;現代城市住宅區規劃有序、環境良好、配套齊全,既有獨立的私人空間,又有交往的公共場所,住戶來自各單位各行業,異質性程度強,住戶更具獨立色彩。

住戶間的陌生更加造成了交往障礙。業緣關系重於地緣關系,住戶間“關上單元門,個人顧個人”,忽視人際間的交往,繼而引發集體觀念鬆散、社區關懷淡薄等不良徵候。而物業管理是物業管理企業受物業所有人委託,依據物業管理 委託合同 ,對物業的房屋建築及公共設備、設施、綠化、衛生、交通、治安和環境等管理項目進行維護、修繕和整治,並向物業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綜合性的有償服務。

物業管理的目的是為了發揮物業的最大使用功能,使其保值增值,並為物業所有人和使用人創造整潔、文明、安全、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最終實現社會、經濟、環境效益的統一和增長。物業管理的產品主要是服務,而服務是以勞務量來衡量的。物業管理企業的管理就是充分優化人、財、物等經營要素,盡可能減少或節約勞務量的輸出,實現最大化的效益和效率。除了無法節約、必須輸出的絕對勞務量之外,怎樣盡可能減少相對勞務量是物業公司追求的管理目標。

減少相對勞務量的一個最主要的通道就是住用戶的大力配合和深層理解。如果服務對象隨意高空拋物、亂丟垃圾、踐踏草地,甚至人為地攀折花木、損壞設施,那麼,物業管理機構勢必事倍功半。相反,如果住用戶恪守公約、遵守公德、鄰里相親、互助友愛,甚至主動維護公共秩序和社區環境,物業管理單位就會事半功倍。

那麼,怎樣才能實現減少相對勞務量這一管理目標呢?除了企業自身深挖潛力、提高效率之外,社區文化建設是十分重要的手段。社區文化建設搞好了,會增強住用戶之間、住用戶與管理者之間的感情,加強鄰里之間的團結,達成服務主客體之間的共識,形成管理者與對象之間的相互尊重。在這種理想的管理與服務的環境下,管理單位自然會省心省力、省時省物。所以董日臣先生說“社區文化實際就是管理藝術,一種減少勞務量的藝術”。

社區文化建設對物業管理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那麼,物業管理單位要想提高管理水平,社區文化建設就是不可或缺的內容。正是這種良性的互動,形成了物業管理的中國特色。1997年頒布的《深圳市物業管理考核評比標准》明確規定:“社區文化必須有制度,有設施場地,有活動記錄,有專職或兼職人員,有相當數量和實效的活動。”這一舉措,更加引導並促成了物業管理與社區文化建設的良性互動,收到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物業管理對社區文化建設的整合

物業管理企業對小區實行社會化、一體化管理之後,物業管理企業一方面成了多個產權單位、產權人的總管家,另一方面也為政府各管理職能部門找到了一個社會總代管。原來那種自建自管的分散管理體制和多個管理部門的多頭為政局面,演化成物業管理企業在授權范圍內實施社會化管理,其中就包含社區文化的組織與服務;同時,物業管理企業為提高自身的管理服務水平,勢必不斷滿足住用戶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物業管理以人為本的全方位服務和以鄰里相親為主旨的社區文化建設相輔相成。

社區文化建設首先經歷了一個從住用戶的自覺到管理者的自覺這樣一個過程。社區文化需求是社區居民物質生活改善、環境需求不斷滿足以後的必然結果。居有定所、衣食無憂,社區文化活動就會在社區成員中自發地產生。社區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必然會出現社區文化,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關鍵是對這種自娛自樂的社區文化活動如何加以扶植,加以引導,加以整合。物業管理企業因為特殊的身份與角色,凝聚社區成員文化關注的目光,成了社區文化的組織者、實踐者。

如前所述,物業管理企業組織開展社區文化活動主觀上是為了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創造品牌,提升競爭,但客觀上卻形成了經濟與文化的互動,改變了以往群眾文化都由政府文化部門一管到底的局面。有人預言,當標准化服務如ISO9002等在21世紀形成物業管理同質化以後,文化的競爭將是最激烈的競爭,文化服務的水平將最能體現物業管理企業的水平,物業管理企業在社區管理工作中必然會將社區文化建設提高到一個重要的層次予以高度重視。

物業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總代管的地位自然要求物業管理企業擔當社區文化建設的責任。人的一生有2/3的時間是在社區度過的,社區文化對社區成員的影響是深刻的、持久的,對社區成員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等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物業管理企業不加引導,聽任消極的、頹廢的、虛無的精神氛圍彌漫開來,不僅對社區而且對整個城市會產生不良的影響。8小時之外最能體現社區成員的精神真我,沒有掩飾、沒有遮攔,這種情況下最易放鬆自我約束。正是這種現實因素,要求物業管理企業擔當起教育人、提高人的重任。

社會的需求、住用戶的需求以及物業管理企業自身需求的高度融合,使得社區文化建設從深層的建構中浮出水面。這冰山般潛在的管理動力和恆久深厚的服務附加值,使得社區文化成為社區精神的載體,成為物業管理的維系力量,成為一種社區認同的象徵,而這種認同、參與,已導向一個充滿道德秩序和協作關系的新型社區。

二、社區文化建設的功能

社區文化建設愈來愈為社會、社區成員及物業管理企業所重視,因為社區文化有其特殊功能,這種特殊功能主要可概括為引導功能、約束功能、凝聚功能、娛樂功能、激勵功能、改造功能。

(一)引導功能

社區文化的引導功能是指社區文化對社區成員的思想和行為的取向具有引導作用,使之符合社區理想和目標。社區文化的引導功能既表現為對社區成員個體的思想行為的引導作用,同時也表現為對社區整體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起導向作用。這種導向作用之所以能夠實現,是因為一個社區的社區文化一旦形成,它就會建立起自身系統的價值和規范標准。如果社區成員在價值取向和行為取向上與“標准”產生不符的情況,社區文化將發揮引導作用,使之與標准相符合。當然,這種導向是潛移默化和自覺自願的,是主動認同基礎上的接受和融洽。例如蓮花北村倡導的“家庭責任也是社會責任”、“尊老從自己的家庭開始”等等,對社區成員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取向起到了很大的引導作用。

(二)約束功能

約束功能是指社區文化對社區成員的思想、心理和行為具有約束和規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社區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建設上。為了加強對社區文化工作的管理,必須建立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通過營造社區特有的文化氛圍,制訂行為規范和行為准則來維持社區秩序,調整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使社區居民懂得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產生一種自我約束作用,從而保證社區文化健康、穩定地發展。群體意識、社區輿論、共同的習俗和風尚等造成強大的使個體從眾化的群體壓力和動力,使社區成員產生心理共鳴,繼而產生行為的自我控制。

(三)凝聚功能

凝聚功能是指社區成員在共同目標、利益和信念的基礎上,通過共建機制,使社區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吸引,從而形成一種特有的集聚、凝結的社區合力和整體效應。社區文化猶如粘合劑,把社區內的成員“粘合”在一起,社區通過多種文化活動吸引居民參與,使他們從生疏到認識,從認識到熟悉,增加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產生一種凝聚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希望。社區就像是一個大家庭,每個居民都是家庭中的一員,社區文化將使他們產生主人翁的責任感,使他們樂於參與社區的事務,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為社區的繁榮作出貢獻。

(四)娛樂功能

娛樂功能是指社區文化能起到給人們的消遣提供一種輕松、舒適的環境的作用。人們不僅有物質方面的需求,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而社區文化恰恰在很大的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社區為他們提供了場地。社區居民在緊張繁忙的一天工作中會感到精神倦怠,身體疲勞。社區文化活動將為他們提供一個輕松、愉快和舒適的環境,使他們從勞累和壓力中解脫出來,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並以飽滿的精神投入次日的工作。

(五)激勵功能

社區文化能使社區成員從內心產生一種積極向上和進取的精神。這種激勵表現在正面的引導而不是消極地滿足需求,表現在內在的引導而不是表面的推動。例如,在社區住著各種各樣的人,其中包括老、弱、病、殘、鰥、寡、孤、獨等人士,他們中有些人由於生理或心理等原因,對生活和生存產生厭惡心理,為使他們重新找回自信和人生目標,有必要讓他們多參與社區文化活動,通過參加活動使他們重拾信心,積極面對人生。

(六)改造功能

社區文化的改造功能最直接的表現是解決精神方面的社會問題。如居民中的封建迷信思想及活動,只能用科學道理和事實加以解釋和糾正。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必然伴隨有拜金主義、自私自利、以權謀私、道德滑坡等社會問題,造成社會污染。加強社區文化,開展各種文化活動,則能夠凈化社會環境,改善社區居民的精神風貌,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更加有利的社會環境。

>>>下一頁更多精彩“社區文化的建設”

『貳』 構建「星火文化」 推進大物業戰略持續落地

近年來,隨著新時代國家戰略和「放管服」改革的推進,物業行業已逐漸由單一的社區空間走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國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軟性基礎設施」;保利物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必須精準定義自己的角色,明確事業價值與遠景目標,確立面對重大矛盾時必須遵循的價值標准,以及經營管理關鍵環節的做事原則,從而為「大物業戰略」的落地推進提供清晰的指引,為此,保利物業於2020年8月2日,啟動了企業文化體系構建項目。

一、政策監管放鬆,經營邊界打破,物業行業迎來蓬勃發展的春天

1.政策監管逐步放鬆

2020年10月26日,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提出「雙循環」新發展部署,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擺在突出位置,對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等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將推動生活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遊、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2021年1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住宅物業管理工作的通知》,放寬了物業企業經營邊際,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向養老、托幼、家政、文化、健康、房屋經紀、快遞收發等領域延伸。

近年來,物業行業政策逐步松動,由規范型性政策向鼓勵型政策轉變,政策監管逐步放鬆,取消物業人員的職業資質管理、物業資質核定審批;政府放管服加大采購力度,橫向拓展行業管理業態邊界;融入基層治理,城市治理與鄉村振興帶來增長空間。總之,政府監管逐步放鬆,為行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讓每一位從業者看到了希望與未來。

2.物業頭部企業競相定義行業

2020年,物業頭部企業競相定義行業,比如:萬科物業公司改名為「萬物雲」;碧桂園服務召開品牌煥新發布會,圍繞「新物業」,發展「新科技、新生態、新服務」三大板塊;雅生活服務擬更名為「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務」……一時之間,對於行業本質的研究與探索,以及由此帶來的戰略升級與品牌煥新,成為行業的主旋律。

3.從業人員職業價值感、認同度較低

從業人員的職業價值感、認同度不高是物業行業的通病。長期以來,物業是一個人員流動性非常大的行業,基層員工承受著各種各樣的職業偏見,大部分人把物業行業作為一個職業生涯的跳板,只有少部分人立足長遠,真正把物業管理作為安身立命的終身事業。

4.保利物業率先發布「大物業戰略」

保利物業主動順應國家戰略、敏銳把握行業先機,繼2018年推出「鎮興中國」公共服務品牌之後,於2019年率先發布「大物業戰略」,具體內涵包括:全域物業、全業態物業、全民物業、全技術物業、全價值物業,宣告整個行業進入「大物業時代」;2019年12月19日,保利物業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交易。

二、內外並重,注重傳承,精準把握文化特色

保利物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於1996年6月在廣州成立,是保利發展控股集團旗下控股子公司。截至2019年12月,公司已進入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長春等170個城市,在管面積超過2.87億平方米,合同面積4.98億平方米,已成為了物業行業規模和品質的領軍者及標桿示範企業,致力於發展全業態管理的保利物業,管理的業態除了社區居住物業之外,還包括城市地標性寫字樓、政府公建、城鎮景區、特色產業、院校、醫院等業態;保利物業2018年度品牌價值超過90億元,是企業綜合實力排名前四的全國性大型物業服務企業。

每家公司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文化氣質、性格標簽,或許每一個員工、客戶都是自己的答案,然而,保利物業的企業文化到底是什麼?其文化特色是什麼?則需要採用專業的調研方法,開展深度調研,汲取優良的文化基因,精準把握保利物業文化特色。

在實地調研階段: 注重外部研究與內部調查並重,其中,外部研究包括物業行業本質與發展趨勢研究、對標企業案例研究、保利集團文化管控要求研究,內部調查則包括公司發展歷程與文化溯源、公司經營管理現狀及其文化表現、不同群體精神面貌與行為特質等;在調研方法上,不拘一格,多種手段並舉,其中包括資源研究、重點訪談、專題座談、實地考察、問卷調查等。在調研期間,雙方項目組成員力求深入一線,與「鐵三角」員工做知心朋友,深入他們的內心,了解他們的工作困惑與生活煩惱,進而整體上把握一線員工的利益訴求。

在共識研討階段: 企業文化重在把握核心,團隊核心即為中高層管理者,因此,精心策劃實施中高層共識研討會非常重要,這是項目的關鍵環節之一;為此,雙方項目組提前下發了保利物業管理團隊共識會的學習材料,以便讓參與人員對於行業趨勢、研討議題有充分了解;在研討過程中,教練力求打破等級觀念,營造「平等互助、共創共享」的活躍氛圍,採用「企業文化畫布、世界咖啡、六頂思考帽」等工具,向時間要效益,爭取在最短時間內萃取最佳的思想成果,精準把握公司的文化特色。

總之,企業文化理念體系的誕生過程就是保利物業不同層級訴求相互碰撞,逐漸形成共識的過程,在整個項目過程中,無論是前期的實地調研,中期的中高層共識研討,後期的意見徵集,每一個保利物業人都積極參與、真情投入。雙方項目組歷時139天,走訪6個省市,訪談人員達200,參與問卷達35000份,經過9輪研討,13易其稿,真正凝聚了保利物業人共同智慧。

三、結合公司戰略訴求及團隊特點,構建企業文化理念體系

其實,「星火文化」在保利物業由來已久,積淀深厚,在源頭上,既包括集團文化的傳承,也包括自身人文精神的沿襲;保利物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結合公司戰略訴求及團隊特點,構建了完整的企業文化理念體系,其文化特色概括為「星火文化」,屬於保利物業的獨特性格標簽。

1.「星火文化」來源

「星火文化」有三個方面的來源,首先,它源自保利集團紅色基因的傳承,「星火」象徵著光明、溫暖與希望,體現了保利物業作為央企的責任擔當;其次,它源自保利物業人文精神的沿襲,「點點星火,為萬家燈火」,長久以來,保利物業致力於打造最具人情味的物業服務品牌,不斷為美好生活注入人文動力;最後,它源自保利物業發展模式的概括,進入大物業時代的保利物業,就必須像星火燎原一樣,充分利用公服全域管理項目以面促點的拓展模式,實現快速發展。

2. 「星火文化」內涵

「星火文化」有兩重內涵,對外,時刻保持強烈的責任感與引領意識,大力弘揚「星火精神」,真誠服務於每一個客戶、每一個項目和每一個場景,以星火燎原之勢,描繪國民美好生活的璀璨星空,真正成為大物業時代的國家力量;對內,尊重關愛每一名員工,通過重塑行業地位、重新定義職業、拓寬職業平台、提升職業價值,為員工點燃夢想的星火,讓燎原的激情照亮全體保利物業人的生命天空。

3. 「星火文化」主要內容

經過多輪的研討,反復的打磨,保利物業構建了完整的企業文化理念體系,「星火文化」具體包含核心理念、方針理念和執行理念三個層次,共十四項理念要素,其中:核心理念層包括使命、願景與核心價值觀三大要素;方針理念層包括企業精神、經營方針和管理方針三大要素;執行理念層具體細分為市拓、產品、服務、合作四個經營理念要素,以及人才、品質、風控、創新四個管理理念要素,定義了自己的角色,明確事業價值與遠景目標,確立面對重大矛盾時必須遵循的價值標准,以及經營管理關鍵環節的做事原則,為「大物業戰略」的落地推進提供清晰的指引。

附1:保利物業企業文化理念體系「星空模型」

附2:保利物業「星火文化」企業文化理念體系總覽

四、對外主辦中國鎮長論壇,對內舉行首屆「保利星火節」

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星火文化」的確立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持續不懈地落地推進才是關鍵。下一步,企業文化工作的重點是:如何把理念融入公司戰略、規章制度、品牌活動之中;當前,「星火文化」在兩個方向進行了傳播落地,對外,主辦了第三屆中國鎮長論壇,發布了全新的理念,讓社會公眾了解了公司的角色定位及使命追求;對內,舉行保利火把節,發布企業文化理念體系及企業文化視頻,並對理念、行為准則進行了深入解讀,讓各層級員工對於「星火文化」有了初步全面的認知。

1.主辦第三屆中國鎮長論壇   

2020年12月11日,由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政府、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保利發展聯合主辦的2019社會治理與協同創新中國鎮長論壇在上海市寶山區羅店鎮召開,來自28個城市和地區的500餘名政界嘉賓、專家學者、行業大咖相聚上海,圍繞論壇主題「精細善治 鎮興中國」,共同探討新時代下的社會治理與協同創新;在鎮長論壇上,發布了保利物業的全新理念,其中包括使命(善治善成,服務民生)、願景(致力成為大物業生態平台首席運營商),為了實現使命、願景,保利物業以城鎮服務為核心載體,帶來了公共服務產品的內容——5G產品服務包、四大樣板工程、三大支撐。

2.舉行首屆「保利星火節」

「星火文化」是保利物業企業文化的獨特標簽,「星火」是貫穿項目始終的一條鮮明主線,為此,把每年的12月19日的公司上市日,命名為「保利星火節」,它是屬於每一個保利人的盛大節日,屆時,有4萬名員工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參與其中。2020年是保利物業的第一屆「保利星火節」,其中包括前期的星火節懸念海報的發布,中期的全新星火文化內涵發布,並發布線上H5與員工互動,後期的星火文化系列稿件的徵集。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企業文化傳播載體的創新,將成為打造企業文化品牌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屆「保利星火節」突破了傳統的傳播方式,採用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擴大了參與人員的數量,增強了現場互動的趣味性與生動性,有力地提升了「星火文化」傳播的深度與廣度。

五、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

1.主要價值

①構建經營哲學

保利物業企業文化體系構建項目主要價值是構建支撐企業長遠發展的經營哲學,釐清物業行業的本質,明確公司角色與發展方向。具體來說,在確定「大物業時代的國家力量」的角色定位的基礎之上,構建了完整的企業文化理念體系,包括核心理念、方針理念和執行理念三個層次,共十四項理念要素,貫穿經營、管理的所有關鍵環節,其形成的綱領性文件《保利物業綱領》,是保利物業經營管理的方法論,為統一全員思想、規范全員行為,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原則指引。

②擬定行為准則

企業文化不僅在於知,而且在於行,知行合一才是企業文化建設達到的理想狀態,因而,構建經營哲學之後,還應該把理念落到員工日常行為之中,為此,基於服務理念,擬定了服務守則,基於價值觀,擬定了星河運營官行為准則、星海職能官行為准則、星海指揮官行為准則,以及幹部管理紀律紅線。總之,不同層級的行為准則為員工日常行為起到明確的導向作用,為下一步幹部團隊的評價提供了基本依據。

2 . 若干啟示

企業文化不僅需要傳承創新,汲取過往的優良文化傳統,而且也需要尊重行業特點、團隊特質,基於最新的行業趨勢、公司戰略,從不同角度思索對於企業文化的訴求;那麼,從保利物業企業文化體系構建項目來看,行業趨勢、基層員工是需要重點考量的兩個方面:

①關注行業趨勢對於企業文化之訴求

企業發展無法脫離外部行業環境的影響,當外部行業趨勢與本質發生變化時,公司自身應該順勢而變,主動求變,進而引領行業發展;近年來,隨著政策監管逐步放鬆,各大頭部企業紛紛藉助資本運作,搶占增量市場,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傳統住宅業態向非住宅藍海延伸,機械化、智能化成為一種趨勢……物業行業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百姓對於物業管理的認識也正悄然發生改變,基於以上行業趨勢,我們應該重點關注「市場化」、「品牌建設」、「智能化」等關鍵詞對於企業文化的訴求。

②關注基層員工對於企業文化之訴求

假如說行業趨勢是公司發展的「星空」,那麼基層員工就是公司發展的「大地」,作為物業企業,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才可能保證公司健康持續發展。長期以來,物業行業基層流失率比較高,直接影響業主滿意度和品牌形象,作為公司,應該站在「重新定義一個職業」的高度,為大家搭建施展才華的舞台,點燃基層員工心中的夢想,重新激發對職業的認同感與企業的歸屬感,基於基層員工現狀,我們應該重點關注「尊重」、「人文關懷」等關鍵詞對於企業文化的訴求。

閱讀全文

與文化空間物業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