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農耕文化保護有哪些

農耕文化保護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06 04:26:52

① 中國古代農耕規律是什麼

一、傳統農耕文化的內涵
農耕文化曾經覆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幹成分,也是構建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念的重要精神文化資源。那麼,農耕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一)農耕文化的哲學意蘊
農耕文化的哲學意蘊可以概括為「應時、取宜、守則、和諧」八個字。
應時:意味著對機遇的重視和獲取。機遇,在發展農業的途程中有時具有特別的意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機遇就是效益,就是金錢。抓住了機遇,就主動,就發展;丟掉了機遇,就被動,就落伍。應時,體現了前人對自然規律的尊重。
取宜:宜即適宜,適合。應時,主要是對「天」而言的,取宜則主要是對「地」來說的。取宜,最能反映出人們在生產活動中的能動作用。
守則:則即准則、規范,也可寬泛地理解為秩序、規矩。被視為「禮義之邦」,蓋由此來。守則的主要內容一是守范,二是當位。當位就是恪守職分,可以理解為一種敬業精神和責任感。在其位就要謀其政,行其事。守則,是人們道德觀、價值觀的一種體現。
和諧:應時、取宜、守則,歸結到一點,就是在天、地、人之間建立一種和諧共生的關系,這是農耕文化的核心理念。和諧觀是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世代相傳的核心理念。
(二)農耕文化的時空特徵
1.農耕文化的地域多樣性。
2.農耕文化的民族多元性。
3.農耕文化的歷史延續性。
4.農耕文化的鄉土普世性。
(三)農耕文化的實踐原則
1.協調和諧的三才觀。在三才理論中,人既不是大自然的奴隸,也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而是贊天地之化育的參與者和調控者,人和自然不是對抗的關系,而是協調共生的關系。
2.趨時避害的農時觀。不誤農時、不違農時是農民幾千年來從事農業生產的重要指導思想。順時的要求也被貫徹到林木砍伐、水產捕撈和野生動物的捕獵等方面。
3.主觀能動的物地觀。關於地力,人們認識到種莊稼是要消耗地力的,只有地力不斷得到恢復或補充,才能繼續種莊稼,若地力不能獲得補充和恢復,就會出現衰竭。
4.變廢為寶的循環觀。在傳統農業中,施肥是廢棄物質資源化、實現農業生產系統內部物質良性循環的關鍵一環。通過廢棄物循環再利用,實現無廢物生產,是傳統農業的一大特徵和核心價值。
5.御欲尚儉的節用觀。古人提倡節用,主要目的之一是積糧以備荒。同時也是告誡統治者,對物力的使用不能超越自然和老百姓所能負荷的限度,否則就會出現難以為繼的危機。
二、傳統農耕文化主要文化類型、內容
傳統農耕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主幹成分,其文化類型也大概與傳統文化的文化類型類似。農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類宗教文化為一體,主體包括語言文化,文字文化,建築文化,戲劇文化,民歌文化,傳統中醫,衣冠服飾文化,風俗文化及各類祭祀活動等。
傳統農耕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想弄清楚農耕文化的內容我們應該先從文化的內容入手。
文化是一個復雜的,不僅包含思想觀點,還包含其它方面的多層次、多內容的統一體系。具體說,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思想、意識觀念等。思想意識中最重要的有兩個方面:一是價值觀念,一是思維方式。
第二個層次是文物。文物就是表現文化的實物,思想意識必須實物化,表現在實際事物上,哲學家一定要有表作式語錄、文學作家有作品畫家要有繪畫、科學家要有著作及發明創造—這些是思想的表現。
第三個層次是制度、風俗。這是思想觀點凝結而成的條例、規矩等等。
根據前面文化的解釋,我們也可把「農耕文化」分解為三個層次,即:第一層次是農耕思想意識文化;第二層次為農耕器用實物文化;第三層次則是農耕典章制度文化。
農耕文化的內容體現了農耕文化的獨特之處。
1.時間與變易。簡言之,四時循環是建立在變的基礎之上,即變化是比循環更基本的准則。因此,周而復始的循化並不是簡單的重復,終則有始說的是終點之後一個新的開始;四時仍是四時,但春夏秋冬卻是新的春夏秋冬。
2.天道與人世。以天人相通為基礎,農耕文化的核心是認識到並明確承認自然資源和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主張溫飽層面的寡慾。
3.對土地和農耕的尊重。男耕女織是農耕文化的基礎。只有那些學養高到可以超越於經濟支配的人,並對國家人民有具體的貢獻,才可以享受不耕而食的特例。
4.體會重農抑商的思路。古代本有工商食官(國語·晉語四)的傳統。古人一方面充分了解並承認商的本質是求利,即使唯利是圖,或也不算違背其職業道德;在此基礎上,更注意到與商相關的思想行為擴充到其他領域可能產生的重大影響。故以發財為目的之商業作為是可以允許的,其行為模式和思想風尚卻受到限制,不得推廣。
5.致力於天人的雙贏。農耕文化崇拜自然,尊敬自然,敬畏自然。於是在農業文明的條件下,人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即天人的雙贏。
三、傳統農耕文化的旅遊價值分析
長期以來,人們為了適應生產和發展的需要,創造的多樣性農業生產和豐富博大的農耕文化。在它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浸透著歷代先賢的血汗,凝聚著我們民族的智慧,它集中升華了億萬民眾的實踐經驗、教訓和成功,反映了中華民族對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規律的認識與把握。因此,農耕文化的旅遊價值不可估量。大概有觀賞價值、體驗價值、教育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等。以下幾種旅遊方式可以體現農耕旅遊資源的價值所在。
1.觀光旅遊
現在的人們面對千變萬化的生活,既需要物質的豐富也需要精神的理念,既嚮往科技進步又渴望生態自然的環境。都市人們萌發的鄉愁、鄉戀,是對生活的一種重新認識與理解,追求自然與和諧、安詳與寧靜,才是人類生活最本質的方面。因此農耕文化的自然景色可以給人們提供一個放鬆身心的好去處。
2.體驗旅遊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城鎮居民面臨環境與生活的雙重壓力,中產階層的人們開始渴望從喧囂、污染的城市環境中解脫出來回歸到自然,在空氣清新、環境幽靜的鄉村中享受充滿田園情趣的休閑生活。類似於在蔬菜園、水果園親手採摘蔬菜水果、釣魚捕魚、紡紗織布等體驗性旅遊,正在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
3.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也被稱為農家樂,「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看農家景、購農家物」為主要特點的大城市遠郊旅遊。人們可以在鄉村旅遊的過程中體會與城市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感受不一樣的人文風情,領略農村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
4.教育旅遊
為了方便旅遊者對農耕文化的直觀認識,在鄉村構建農耕文化展覽館、展覽室。收集、保護、展覽傳統生產農具和生活用具,如:石磨、石缸、石臼、犁鏵、背夾、風車、水車、紡車等等傳統的農耕用具,配以相關的使用圖片和文字,用來講述和展示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歷程。這種方式既可以使農民回味過去、珍惜、保護和傳承農耕文化,又可讓對農耕文化陌生的城市居民、青少年了解傳統的農耕方式和生產習俗,喚醒他們對農耕文化的興趣和自豪感。除此之外,教育旅遊還可以採用主題公園的形式,建造屬於農耕文化的主題公園,供遊人們參觀游覽學習。
5.探索發現旅遊
幾千年的農耕文明,留下了許多的文化遺址、歷史文明遺跡等,可以開發成考古夏令營、科學探索夏令營、農耕知識科普夏令營等等,吸引人們參加。
6.歷史旅遊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發展歷史悠久,所以在民間文化中,無論是民間風俗還是民間信仰等等,都是與農耕文化分不開的。利用人們對於祖先以及神明的敬仰,開展宗廟祭祀旅遊,先人祭祀旅遊(如孔子祭奠)等各種旅遊活動。
7.節慶旅遊
農耕文明歷史時期留下了許多的節慶活動,不同民族,不同地區,都有其獨特的節慶活動,可以將這些節慶活動開發成旅遊項目,使遊客能感受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節慶風俗,滿足遊客的求異心理和好奇心理。
8.其他旅遊吸引物
傳統農耕文化還可以為現代旅遊提供許多的旅遊吸引元素,例如戲曲藝術的欣賞,書法繪畫藝術的欣賞,中醫葯理論,古代神話故事傳說等,都可以作為旅遊吸引物而吸引人們前去觀光旅遊。
四、傳統農耕文化的旅遊開發與保護狀況
如今,農耕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方式有很多,其開發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村落型開發。村落型開發具有特定的地域空間,不可移動,是對一個村莊全面的開發,包括有形的和無形全部文化遺產的開發,一般是與開發旅遊業相結合。
二是節會型開發。這種農耕文化遺產具有普遍性、地域性,也有差異性。如元宵、端午、中秋等節日具有普遍性,農村各地都有文化活動。地域性的節會,鄉村之間互不相同。
三是產品型開發。農村改革以來,各地區域特色農業快速興起。各種果品長足發展,一些專業鄉、專業村,就以區域特色農產品為契機,舉辦不同的農耕文化活動。
四是技藝型開發。農村各地都有身懷一技之長的能工巧匠。他們原來是製作人們生產生活必需的生產工具或生活用具,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技藝形成了傳統工藝。
五是古跡型開發。為傳承創新農耕文化遺產,坐落鄉村的一些古祠堂、古廟宇、古寺院、名人故居、古橋梁、古墓冢等等,都已引起各級領導和群眾重視,採取措施進行保護,有的還在修復。
(一)開發成功例子
1.成都「農家樂」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成都市郫縣友愛鄉農科村依託當地的花卉、盆景、苗木等生產基地,積極發展旅遊觀光業,成為我國「農家樂」旅遊模式的發源地。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成都近郊以「農家樂」為代表的鄉村旅遊在發展水平、發展規模、經濟總量增長以及發展方向等方面都居於全國領先地位。
2.北京民俗村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國家各級旅遊行政部門以及社會力量的推動下,北京郊區農民充分利用區位、生態及民俗文化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突出鄉土氣息和民俗文化為主的民俗旅遊。「十一五」期間,北京市旅遊局實施了「一村一品」工程,以期進一步提升京郊民俗旅遊的品質和檔次。
3.皖贛古村落皖贛兩地在徽州文化熏陶下造就出來的大量形態相近、特色鮮明的傳統建築及其村落,蘊涵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較高的歷史、藝術、建築和科學價值,成為我國古村落旅遊的典型代表。地處皖浙贛交界的江西婺源已被國內外譽為「最美麗的農村」,其古村落建築是當今古建築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
4.雲南哈尼梯田哈尼族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和傳統手工業技能等文化要素,與獨特的梯田景觀融合,為開發特色旅遊產品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資源。每兩年一度的「紅河元陽哈尼梯田文化旅遊節」已經成為雲南省向海內外遊客展示元陽多姿多彩的哈尼風情及歷史悠久的農耕文化的重要載體,哈尼梯田的旅遊效益逐漸展現出越來越廣闊的前景。
(二)開發中的問題
1.資源認知不清。我國大多數鄉村地處偏僻、交通不發達,信息相對閉塞,當地人民並不能認識到自身的土地及生活狀態的巨大旅遊價值。多數鄉村的農業資源並未被開發,處於「清風明月不用買」的被「辜負」狀態。資源優勢轉化不成產業優勢,其巨大的經濟效益潛力處於「蟄伏」狀態。
2.缺乏高層認識。因為農業資源的旅遊開發能夠使農村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起產業之間、產品與市場之間、生產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縮小城鄉差別,完成非農化過程,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所以許多地方過於注重眼前利益,而對農業資源如何開發成一種主導產業,做好做大,使其持續發展等問題思考不深。
3.缺乏統一規劃。目前農業資源的旅遊開發存在著小、散、亂的問題。由於缺乏總體的大區域規劃與規范管理,我國鄉村旅遊的開發在投資和經營上存在規模不大,地區分布與組織形式較分散、項目低水平重復建設、市場競爭秩序混亂的現狀。農業資源的旅遊開發必須具備基本的旅遊條件(便利的交通,較高的接待能力),然而有些地方在不具備基本的旅遊條件下,就盲目地進行農業資源的旅遊開發。
4.景點缺乏農業。有些地方對農業資源的旅遊開發缺乏深入認識,開發出來的景點完全失去了農業資源本身的風貌和韻味。例如某些「山莊」修建高樓,飯店豪華程度直追都市,發動機轟鳴,摩托車馳奔。這些都市文明符號楔入山溝,切斷了農業資源的脈絡,毀了山村旅遊的自身優勢。
5.景點類型比較單一。在相近或相鄰的地區,農業資源的開發類型單一,重復開發建設明顯,造成產品相似,形成了同一種商品共同面對同一個市場的局面。對於旅遊半徑內有限的遊客來說,面對相同或相似的產品,只會優中選優;對於景區來說,為了爭取更多的遊客就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和成本投入,甚至出現各景點間相互詆毀、惡性競爭的現象,結果兩敗俱傷。
6.景點管理混亂污染嚴重。農業資源的涵蓋面比較廣,在我國現行的管理體制下分別隸屬於農業、林業、水利等多個部門,而對旅遊資源進行開發後形成的成果又是滿足遊客需要的旅遊產品,與旅遊管理部門又密切相關,但由於我國旅遊區的管理體制仍然是條塊分割,加上利益上的糾葛,致使農業旅遊開發管理限於「無序」狀態。在已開發的景點中,大部分的管理者是農民,他們對於旅遊管理和生態保護了解較少,景點缺乏必要的配套設施,生活污水、垃圾等廢棄物隨意處理,造成了農業資源的嚴重污染。
7.遊客游覽以後印象不深。農耕文化旅遊不僅沒有擺脫上車睡覺、下車看廟、走到景點拍拍照的怪圈,還加上資源的特點不是張揚的直觀和大氣,而是精深的農耕文化內涵,因此,游覽以後印象不深,甚至難於從照片、錄像等引發聯想和回味。
(三)保護現狀
1.2011(慶陽)農耕文化節於8月29日在慶陽市體育館隆重開幕。農耕文化節以「傳承農耕文明、弘揚民俗文化、發展現代農業、推動區域合作發展」為宗旨,旨在加強區域交流合作、加快老區發展、共建美好明天。在這個難得的節會期間,慶陽人民積極地、充分地向世人展示了本地區的優秀傳統文化,並取得了頗為豐盛的成果,是傳統農耕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了新的光芒。
2.由農業部主辦,農業博物館、全國農業展覽館承辦的「中華農耕文化展」,於2012年3月2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農耕文化展挖掘了農耕文化的當代價值,展現了農耕文化對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促進作用。農耕文化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觀眾好評如潮,成為農業部落實六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社會各界對農耕文化展的展覽內容和形式大加贊賞。農耕文化展採用展、演、會相結合的形式,讓觀眾全面深入了解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華農耕文化,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
3.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國家發生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各民族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高,給了人們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感覺,衣、食、住、行和娛樂,甚至連生產方式都有了較大的變化,自然而然地一些傳統文化便受到沖擊。如傣族民居,現在許多傣族群眾蓋樓房居住,取代了過去那種有特色,有較深文化底蘊的干欄式房屋,也破壞了那種生態、藝術、人居完美結合的建築式樣。被現代文明沖擊的還有服飾、歌舞禮儀、風俗等等。
4.隨著農耕旅遊的發展,旅遊的人數在不斷地增加。但農耕文化資源,特別是農耕實物文化旅遊資源,其旅遊承載力較低,過多的旅遊人數及旅遊頻率,給農耕實物文化旅遊資源帶來了極大的破壞,同時由於保護措施及保護力度的不合適,導致這種破壞正在持續地惡化下去,農耕實物文化旅遊資源面臨嚴峻的考驗。
5.旅遊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文化的交流是文化發展的動力,可是對於農耕意識文化旅遊資源來說可能就是毀滅性的打擊。旅遊使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碰撞,在帶入物質利益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將傳統農耕文明現代化,使得不少的優秀農耕意識文化旅遊資源來說消失殆盡,如果再不加以保護的話,許多優秀的文化就將不存在了。
6.保護開發資金缺乏古民居群數量眾多,文化保護所需資金缺口巨大,保護和開發又是一項長期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內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加上修復再現當時的風格和社會特色風貌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所以客觀上講地方各級政府、部門財力有限,導致相關機關、部門人員和村民的保護和開發積極性實際缺乏。
五、對傳統農耕文化旅遊發展的思考
今天保護開發農耕文化遺產,不僅有利於農業轉型升級,轉變生產方式,促進農業、農村、農民事業發展,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增進國內外人民友誼;而且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建設文化大市的需要。而要實現這些要求,就需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關系。
(一)物質文明與精神的關系。實踐表明,農耕文化是一定經濟社會發展的反映,隨物質生活的提高而提高,經濟水平的發展而發展。豐衣足食的農民,對文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越來越期盼。農耕文化是我國文化的根基,它的許多哲理、理念、思想,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協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今天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與應用價值。因此,我們必須處理好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把農耕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提到議事日程,放到重要位置,在傳承中創新、弘揚中光大,促進生產生態生活的和諧。
(二)保護修復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在農耕文化遺產傳承弘揚的實踐中,處理好保護修復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十分必要。這兩者相互依存,相輔相成。過分強調保護修復不加利用,會使古跡文物遠離服務,與世隔絕,既不為人知,又不為人用,將使歷經滄桑的農耕文化遺產處於封閉狀態和沉寂之中,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片面強調開發利用,不注意開發中的保護,一味追求經濟指標,將會造成資源枯竭,民間文藝和民俗技藝也會後繼乏人,產生負面影響。
(三)新農村建設與農耕文化建設的關系。各地新農村建設中,抓住統一規劃的「龍頭」,把農耕文化建設納入到新農村建設中,村村設置了圖書閱覽室,文化遺產陳列室,科技畫廊,宣傳語錄牌等。
(四)送文化下鄉與種文化的關系。長期以來黨和政府每年都組織幾次「三下鄉」活動,即科技下鄉、衛生下鄉、文化下鄉。「三下鄉」活動受到了廣大農民的熱情歡迎。而要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還需引導「送文化」向「種文化」轉變,「送」與「種」雖只一字之差,但反映了兩種質的不同。送文化是一時的,短暫的;種文化是長期的,永久的。種文化如同植物種子能夠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開花結果,在當地生生不息地傳承光大。
(五)傳承農耕文化遺產與發展鄉村旅遊業的關系。鄉村旅遊業適應城鄉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後,追求文化,親近自然的要求。興一方旅遊,可以富一方經濟,還能帶動吃、行、住、娛、購等產業崛起,增加農民收入。「農家樂」是鄉村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越來越受到城鄉人民的青睞,要充分利用農耕文化資源,通過民俗節會和假期休閑活動,大力發展融休閑觀光度假,集餐飲文化娛樂於一體的鄉村旅遊業,帶動農耕文化的不斷繁榮。
(六)農耕文化傳承與時代創新的關系。我們對於祖先留給的這些寶貴財富,必須原汁原味地保護其原始性、真實性和完整性,絕對不能迎合現今的消費觀念追求時尚而加以更變。在傳承中必須突出一個「古」字,「古」是農耕文化的靈魂,有「古」才能興今,才能生財。否則就背離了遺產開發的基本宗旨。要剔除一些低級庸俗的內容,清理一些有悖於道德的糟粕和有礙生態環境的內容
因此,農耕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可以參照以下策略:
1.著力打造特色農耕文化產品。著力打造富有本地特色的上檔次的體驗型休閑古民居農家樂產品勢在必行。除了獨具特色的鄉土習俗、鄉土表演外,要因地制宜地設立公共旅遊項目,突出傳統。如將民間習俗、房舍建築、民歌民謠、民間傳說等充滿濃郁的鄉土文化也排練成節目,讓文化鄉土在遊客受到熏陶後更廣泛的傳播。
2.農業和旅遊業的復合開發。土地資源具有多種價值側面,農業種植只是其價值側面的單一性開發。農業和旅遊業具有「無矛盾的多行業共生性」特點,農民在種植農作物時,同時也衍生了田園風光。田園風光是土地資源的潛在價值側面。因此,農業種植和「風景種植」是合二為一的投資。如能在追求農作物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到田園風光的遊憩效益,就能做到農業和旅遊業的共同開發。
3.傳統農耕文化和現代科技文化的和諧相融。都市文化屬於先進文化,其對傳統文化的吸附與沖擊力可想而知。要發展就得接受新事物,農業資源的旅遊開發也不例外。關鍵是鄉村旅遊從業者雖身居農耕文化環境中,卻有超越農耕文化社會階段的現代意識,才能清醒地抉擇兩種文化的凈化,使其分賓主,有主次地熔鑄與鄉村大地上。做到氣氛淳樸化,管理手段現代化,飲食天然化,基礎設施自然化
4.堅持對傳統農耕文化的保護原則。旅遊開發要注重保護,這是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任何形式的旅遊開發,都要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農耕文化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著幾千年的豐厚積淀,是我國的寶貴財富。並不是任何東西的現代化都是好的,對旅遊而言,鄉村的「鄉」、「土」和「俗」是農耕文化旅遊發展的資源基礎。因此,在發展農村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今天,也要注重對傳統的農耕文化的保護。
5.注重農耕文化旅遊開發中文化因素的融入。文化是旅遊深度發展的決定因素。成熟的遊客已不再留戀於形式,而是注重旅遊的文化內涵的體驗。在農耕文化旅遊的開發中,要注重把幾千年的農耕文化積累很好地融入到旅遊中去,使遊客在旅遊中感受我國的農耕文化的輝煌和燦爛。例如,對農村文化遺存、傳統民居的旅遊開發就很好地體現了文化的融入。
6.大力發展以農耕文化為主的農業旅遊和鄉村旅遊。農業旅遊和鄉村旅遊是重點面向城市旅遊者的兩種新型的旅遊形式。對我國這樣的農業大國,鄉村地域遼闊的基本國情來說,這兩種旅遊形式的開發也是促進我國農村發展,幫助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好方法。因此,要大力發展以農耕文化為主的農業旅遊和鄉村旅遊。要在農業旅遊和鄉村旅遊開發中更多地體現農耕文化,挖掘農耕文化。
7.重點開發體驗式的農耕文化旅遊。在農耕文化旅遊項目的開發中,要重點開發那些參與性強的旅遊項目,使遊客在參與中體驗農業,了解農村。例如,讓遊客自己身體力行地參與農業生產的過程、真實地當一天農夫,體會農家一日三餐的簡單和質朴等等,這種體驗式的旅遊項目對城市旅遊者是既新鮮又有趣的,可以極大地滿足城市居民渴望寧靜恬然的田園生活的心理需求。
8.注重對農耕文化中傳統農村民居的旅遊開發。我國地域遼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具特色、性格鮮明的傳統民居,例如北京的四合院、湘西的吊腳樓、陝北的窯洞、客家的圍屋、藏族的碉房等等,舉不勝舉。傳統民居是承載農耕時代生產生活實物和民風民俗文化的天然載體,是表現區域旅遊特色的重要題材。因此,在農耕文化旅遊中,要注重對傳統民居進行旅遊開發,使之展現我國的農耕文化,讓遊客觀看到、體驗到農耕文化的內涵。
六、小結
農耕文化是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農耕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對於傳承傳統農耕文化,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先進文化價值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通過積極探索農耕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有效形式,有利於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提升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目前我國各地較為成功的具體模式來看,我國農耕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還主要處於文化觀光型階段,遊客參與度低,內容較為單調,產品的吸引力和遊客的重遊率有待提高。加大文化體驗型產品的開發力度、滿足旅遊者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未來農耕文化旅遊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發展方向。
要提高對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和開發重要性的認識。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也是短期內見不到效益的工作,更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政府要提高認識,重視和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使各民族群眾提高對保護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重要意義的認識,並自覺參與。同時要提高遊客的游覽素質,控制游覽人數,以保護民族傳統文化。
在搜集文獻綜述的過程中,發現對於農耕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理論文獻並不多,這說明我國對農耕文化旅遊的研究力度還不夠,如此豐富多彩又博大精深的農耕旅遊文化,其開發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我們應該充分發揮我國深厚農耕文化的優勢,大力發展農耕文化旅遊,為農村發展和旅遊業的發展奉獻其價值。

作者/來源:海韻教育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② 青少年如何傳承優秀農耕文化

要全面加強對江南農耕文化遺產的調查摸底。省級層面建立農耕文化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吸納農業農村、宣傳文化、旅遊、水利、環保等相關部門作為成員單位,釐清明確各部門在保護農耕文化方面的職責體系。分門別類組織開展對文化遺存、民居農具、自然環境、傳統習俗等農耕文化資源進行調查、甄別,篩選出保護意義大、留存價值高的重點資源列為保護對象,為進一步保護傳承明確方向和重點。逐步完善江南農耕文化的政策保護體系。適時制定農耕文化保護地方法規,將相關文化遺存納入法定保護體系。

③ 農耕文化包括哪些

農耕文化,是人們在長期農業生產中形成的一種風俗文化,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文化之一。農耕文明集合了各民俗文化為一體,形成了獨特文化內容和特徵,其主體包括國家管理理念、人際交往理念以及語言,戲劇,民歌,風俗及各類祭祀活動等,是世界上存在最為廣泛的文化集成。農耕文明決定了漢族文化的特徵。

閱讀全文

與農耕文化保護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