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雞有文化是什麼意思

雞有文化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3-06 10:04:10

A. 雞象徵著什麼 雞的象徵意義

傳統文化里,雞因為與「吉」諧音,被人們賦予了吉祥的意義。自古以來,有雞鳴犬吠的地方就有人家、有煙火,而雄雞啼曙則作為吉祥之喻、光明之象、奮斗之聲。

清代思想家魏源有詩雲:「少聞雞聲眠,老聽雞聲起。千古萬代人,消磨數聲里。」從《詩經》中的「風雨如晦,雞鳴不已」「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再到毛澤東的「一唱雄雞天下白」,關於雞鳴的詠嘆綿延不絕,其聲日高。

(1)雞有文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雞在古代被稱為「德禽,民間常把雞喚作「鳳」:

生肖雞的核心民俗內涵,大都和雞的習性與外形相關,也即羽毛艷麗、公雞打鳴、母雞育雛、啄食毒蟲等。在雉科動物中,雞、雉、孔雀都有異常艷麗舒展的羽毛,因此雉科動物成為百鳥之王「鳳」的主要原型。民間也常把雞喚作「鳳」。

公雞打鳴是中國文化標記時間的重要生活現象。雞鳴過後,日出東方,晝夜更替。雞成為光明、晨昏、時間的重要象徵,並衍生出勤奮、秩序、責任的意涵。聞雞起舞、雞犬相聞、雞鳴戒旦等成語就源於「鳴禽」的生活文化。

雞在古代被稱為「德禽」。《韓詩外傳》歸納了雞的「文武勇仁信」五德,釋曰:戴冠為文、趾突為武、好鬥為勇、呼食為仁、守時為信。《幽明錄》載,晉人宋處宗養一長鳴雞於窗前,雞開口和他談論,極富言智,處宗因此言巧大進。遂有「雞窗」代指書齋的典故。

雞勇斗的習性被飼主加以訓練,遂形成斗雞的游藝活動。斗雞習俗在東亞、東南亞各地都很流行,歷史悠久。規范的斗雞活動有游戲規則,在愛護雞的前提下欣賞斗雞的敏捷、勇武和英姿。斗雞為民眾喜愛的重要原因就在於其勇武之氣能感染人、激勵人。

「雞」字恰巧與「吉」字諧音,因此雞也是民間文化中的吉祥鳥。正月初一為雞日(吉日),民間有在室內或門上「貼畫雞」的風俗,寓意吉祥入室。畫雞圖案取義「大吉有餘」「大吉大利」。也有地方新年貼「雞王鎮宅」圖案的年畫和剪紙。

B. 十二生肖哪個肖有文化

我們國家的十二生肖兩兩相對,六道輪回,體現了我們祖先對我們中國人全部的期望及要求
第一組:鼠和牛。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勞
第二組: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謹慎。
第三組是龍和蛇。龍代表剛猛,蛇代表柔韌。
第四組是馬和羊。馬代表一往無前,
第五組是猴子和雞。猴子代表靈活,雞定時打鳴,代表恆定。
最後是狗和豬。狗是代表忠誠,豬是代表隨和。

所以最有文化的是老鼠哦

C. 雞的來歷及文化

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

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據說堯帝時,遠方的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大家都歡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

因重明鳥模樣類似雞,以後就逐步改為畫雞或剪窗花貼在門窗上,也即成為後世剪紙藝術的源頭。我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

《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時報曉,是信德。所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


(3)雞有文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風俗文化:

這種風俗是根據古代神話演變而來的。據說東海中有一座大山,名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株巨大無比的桃樹,樹根向周圍伸展,足足有三千里方圓,樹頂有一隻金雞,日出報曉。

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所以元旦所剪的雞,其實就是象徵著天雞。古人元旦刻桃木為神像,立在大門前,還要插幾根公雞毛象徵天雞,

後來桃符演變成春聯後,插雞毛的風俗就變成剪雞貼在窗上作裝飾的風俗了。現在農村裡剪窗花最常見的也是公雞。

在《荊楚歲時記》上,對元旦剪雞的風俗即有所記載,看來這個風俗在南北朝時就開始了,至今至少流傳了一千五百年以上。

D. 古人說:雞有「五德」,你知道嗎

在我國古代,雞被冠以「德禽」的美名。清陳淏子《花鏡》說:「雞,一名德禽。」

雞有五德,最早見於西漢時期韓嬰所著《韓詩外傳》:

君獨不見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

文、武、勇、仁、信五德中的前兩德源於雞的形象與身體結構,後面的三種美德則與雞的生活習性相關。

文德,指禮樂教化。在雞的身上,紅紅的雞冠高聳,就像人戴冠,給人以文質彬彬的感覺,雞也因此獲得了「戴冠郎」的別稱(《事物異名》)。在我國古代的很多藝術作品中,人們喜歡將雄雞與雞冠花聯系在一起,即冠與官諧音,取諧音「官上加官」之意,成為舊時長期流行的吉祥圖。

就是五德之禽

武德,指雞搏鬥時的武力憑借。雄雞雙腿之後有一個突出如腳趾的部分,叫做「距」,相鬥時可以之為武器,這種得天獨厚的身體結構成就了雞的武德。

勇德,即面對強敵勇敢地與之搏鬥的品德。雄雞好鬥,古人也藉以表現自己的勇猛,孔子的學生子路是一位「好勇力,志伉直」的人,常戴一頂雞冠帽以示勇力過人。雞這種勇猛果敢的精神被古人賦予驅邪之意,美化成了辟邪符號。如南朝《荊楚歲時記》關於正月初一風俗畫的記載:「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又如甘肅嘉峪關魏晉時的壁畫墓,墓道拱券門上方,兩塊豎磚狀似門闕,左有雞首人身圖,右是牛首人身圖,雞與牛的精靈左右把守門戶,萬邪不入。雄雞的神經系統有如弓弦,被雄性激素拉得滿滿的,因此,它好勇鬥狠、爭強好勝。雞的勇、武兩種德行也被古人開發利用,成為一項重要的娛樂活動並且一直流傳至今,這就是斗雞。

仁德,是儒家治國平天下追求的最高准則。在動物中,雞家族之間的摯愛,堪稱楷模。雞見食物不獨自佔有,而是呼喚同類一同啄食,公雞找到蟲子後,會「咯咯咯」地呼喚母雞前來享用,自己卻樂不可支地撲閃著翅膀;母雞對自己的一群子女關懷備至,常常叨著小蟲或米粒送到小雞跟前,「咕咕咕」叫著看著雞崽吃食。這被古人視為「仁」的體現。

信德,即守信用、誠實不欺,雄雞每天按時報曉,這就是「信」的表現。雄雞司晨,守夜有時,因而古代帝王「以雞為侯」。幾千年來,雞啼晨打鳴,以自己的方式介入人間生活,伴隨著中華民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傳統習俗,從「雞聲茅店月」到「雞窗夜開卷」,寒暑往來,與我們的勞動、學習和生活相隨相伴,樂此不疲。《韓非子·揚權》:「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雞按時而鳴的特點,被人們所利用。在尚無計時器的時代,那喔喔啼聲伴著人們日出而作,成為晝與夜之間重要的時間刻度。《詩經》錄有鄭國民歌《女曰雞鳴》,開篇道:「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妻子說:雞已經叫了。丈夫說:天還沒亮呢。

一日之計在於晨。丈夫說要去射雁;妻子說,你射雁,我烹雁,佳餚正可佐酒。這不正是由雞鳴所奏響的新一天生活的前奏曲嗎?

雞啼是社會公共生活的時鍾。《詩經》還收有齊國民歌《雞鳴》,表現雞叫時分的夫妻對話,反映的內容更具有社會性。妻子說:「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她是國君的妻子,她說:雞已經叫了,來上朝的人很多了。那個作為一國之君的男人卻戀床不起:「匪雞則鳴,蒼蠅之聲。」他裝傻充愣,硬是把雄雞喔喔說成蒼蠅嗡嗡。這首民歌反映了在計時器尚不發達的古代,雞啼作為時間刻度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雄雞天天報曉,准時喚醒人們起床。雞這種守時報時的美德,贏得了人們的贊譽,雞也因此獲得了「時夜」(《莊子·齊物論》)、「司晨」(《周禮·春官》訂義)、「燭夜」(《古今注》)、「知時畜」(《爾雅·釋畜》疏)、「窗禽」、「司晨郎」(《事物異名》)、「長鳴都尉」(《清異錄》)等別稱,也享有農歷正月初一謂之「雞日」的美名。雄雞為何能這樣守信報曉呢?科學告訴我們,在雄雞的大腦與小腦之間,有一個松果體,能分泌出對光線特別敏感的褪黑激素,當雞受到晨曦刺激時,褪黑激素停止分泌,雄雞醒來,即啼鳴報曉。

雞有五德之說,與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密切相關。雖然中國古代有禮、義、廉、恥、孝、悌、忠、信八字准則,但影響更廣泛的還是仁、義、禮、智、信五德。

社會上德行很多,歸納為五種,是因為這種歸納與五行學說掛了鉤。所謂雞有五德,雖然此五德非彼五德,但它們的文化背景是相同的。

五行之說最早見於《尚書·洪範》。周武王興義軍滅商紂之後,向箕子咨詢治國的常理,箕子講的第一條,即是:「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種物質構成宇宙萬物,它們相生相剋,使得天地間萬物新陳代謝,生生不息。五行之說影響深遠,不僅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源泉,也是古代政治、思想、風俗的重要基石。正如顧頡剛《漢代學術史略》所言,「五行之說,以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與其作用統轄時令、方向、神靈、音律、服色、食物、臭味、道德等等,以至於帝王的系統和國家的制度。」①顧頡剛所提及的五行統轄之「道德」,便是五德。

雞的「五德」是古人賦予動物的一種精神寄託,十二生肖中只有雞能得此殊榮,但在動物世界中,卻非僅此一例。以五律之說描繪動物,這一思路在《山海經》中已能見到,該書《南山經》講到鳳凰時寫到:「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指胸)文曰仁,腹文曰信」。鳳的德、義、禮、仁、信五德與雞的五德有些出入。雞之五德著眼於習性,而鳳之五德則著眼於其美麗的羽色。古人將大雁的習性也歸納為五德。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一百一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中,宋江發了一通議論:「此禽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備:空中遙見死雁,盡有哀鳴之意,失伴孤雁,並無侵犯,此為仁也;一雌一雄,死而不配,此為義也;依次而飛,不越前後,此為禮也;預避鷹雕,銜蘆過關,此為智也;秋南春北,不約而來,此為信也。此禽五常足備之物,豈忍害之?」雁的五德,雖不同於雞,但比附思路卻是如出一轍。此外,晉代陸雲《寒蟬賦》講蟬有「文、清、廉、儉、信」五德。在古人的精神世界中,除動物外,玉也具有高尚的品德,《詩經·秦風·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禮記·聘義》中孔子總結出了玉的十一個美德:「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在《論語·學而》中還講到人也有五德,即溫、良、恭、儉、讓。

雞有五德,鳳、雁、蟬亦有五德,玉有十一德,似乎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人類都想為其總結出可供人類借鑒的品德。雞的五德,是由人揣摩歸納出來的,體現了人們的道德理想。誇雞有五德,實際上是希望在人類社會里這些美好的德行也能得到弘揚。雞是「五德之禽」,有詩贊曰:「意在五更初,幽幽潛五德;瞻顧候明時,東方有精色。」

而在當今,雞有了「八德」之謂。我國前商業部長胡平曾在商業外貿公司總結大會上,講起雞的八個「美德」。第一,雞是守時的。公雞報曉,天一亮就叫,從不誤時,我們搞市場經濟,節奏就要快,履行合同要守時守信。第二,中國傳統的土雞是自己找食吃,是市場調節;而洋雞是工廠化飼料,什麼時候喂水,什麼時候吃飯,都是固定的,是計劃調節。所以土雞比洋雞高明,且味道鮮美。第三,雞會互相爭斗。斗雞敢於拼搏,因此競爭非常厲害。我們應該提倡這種優勝劣汰的精神。第四,雞會下蛋。老母雞下蛋、孵小雞,一孵一大群。搞公司,就要像母雞下蛋、孵小雞一樣,發展起來,就是一大群,發展集團公司。第五,雞是會飛的,雖然雞飛得不高,但它總是在爭取屬於自己的、更高的空間,生意才能越做越火。

第六,雞是很美的,雄雞有紅紅的雞冠,豐滿的羽毛,鮮艷的色彩,母雞也很美,小雞更可愛,雞就是上了餐桌,其味道也是很美的。猶如做生意,要樹立美好品牌,有好口碑,發揮自身優勢,爭占市場穩操勝券就更有感召力。第七,雞本身是最省的。從糧食轉化為肉食品來看,養雞投入少,產出多,我們做生意的人也應當具有這種精神,精打細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要力爭豐碩的成果。第八,雞比較「謙虛」,雞就是雞,它從來不想當鳳凰,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很正。我們在做買賣的時候,也要心中有數,這是定位、定格的問題。不要一拍腦袋忘乎所以,既要不失時機創新開拓,積極進取,還應注意不要脫離自身條件和客觀需求,在科學調研的基礎上,求真務實,穩妥發展。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弘揚「雞文化」的一種時代闡釋。

(文章來至於網路)

E. 公雞在中國文化有什麼意義

公雞的「雞」與吉利的「吉」字是諧音。公雞報曉意味著天明,因此古代不少圖案中公雞和太陽總是一起出現。公雞也象徵守信准時、平凡柔弱、勇敢善斗。

公雞在中國文化的寓意舉例:

1、一隻大公雞,領著五隻小雛雞,寓意:五子登科。

2、一隻大公雞在引頸高唱,五隻小雞娃在聆聽,寓意:教五子。

3、大公雞與雞冠花,寓意:官(冠)上加官(冠)。

4、大公雞啼鳴與牡丹花,寓意:功(公)名(鳴)富貴(牡丹寓意富貴)。

5、一隻大公雞站在大石頭上,向著太陽啼鳴,寓意:雄雞一唱天下白。

6、一隻大公雞喙啄蜈蚣,寓意:雞王鎮宅。

7、兩只大公雞斗架,寓意:英雄鬥志。

閱讀全文

與雞有文化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