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解決文化庸俗化

如何解決文化庸俗化

發布時間:2022-04-24 17:51:06

❶ 面對低俗庸俗文化應該怎樣做

低俗文化的沉渣泛起
,
背後存在著唯利是圖、獲取利益的動機
,

決不是市場經濟的必然
,
更不是出版產業正在進行的文化體制改革
的必然。恰恰相反
,
這些現象是與文化體制改革和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的要求格格不入的。

低俗文化的涌動
,
既與當今社會文化
,
尤其是影
視、

互聯網帶動的「娛樂至上」潮流有關
,
又與

我國文化發展不夠
均衡、文化表現形式不夠多樣、文化創新能力亟須提高、文化核心價
值觀

亟待加強有關。

由於社會正處於轉型期
,
思想多元化引發的觀
念碰撞比較激烈
,
而引領社會發展的社會主

義核心價值觀還在建立
之中。越是在這個時候
,
大眾媒體承擔的責任就越重
,
不能失去自己的

判斷力
,
不能贏了收視丟了責任。

❷ 現今文學究竟怎麼了怎麼都趨於庸俗化,空洞化

根據我的分析,。現在的文學庸俗空洞的原因,在於全民文化素質的提升,。

在早些年,。只有些精英人物才有文化,才看書,所以出的書,也品位高些。而現在,。一些垃圾人物也都,。識字有文化了,他們也要看書,但是他們又看不懂格調高的書。所以,。就會出來很多 迎合這些垃圾人物的文學作品了,。

❸ 如何降低目的地文化對旅遊者的消極影響

第一,旅遊目的地居民心理和行為、社會生活的消極變化。旅遊者以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介入旅遊接待地社會中,引起接待地居民的思想變化,從而產生各種影響,這種作用稱為示範效應。示範效應是旅遊對接待地社會文化發生影響的主要途徑。學者認為旅遊接待地的居民向旅遊者的模仿最直接、最明顯的表現在日常生活的言行當中,這種模仿既包括動態的如言語、表情、手勢等,也包括靜態的如衣著、儀表等。同時指出這種影響在旅遊企業的從業人員身上也有明顯反映,尤其是涉外酒店的員工。由於他們長期工作於不同文化交叉並存的環境之中,況且外來文化又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就很容易使員工造成心理上的失衡。旅遊對目的地社會生活方面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旅遊業的發展不但改變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而且還改變著當地社會的結構。學者認為旅遊改變了當地婦女對自我原有角色認識。旅遊業為婦女走出家庭,改變了她們原有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這種角色的轉化又引起了家庭婚姻狀況及人際關系的變化。也有學者認為旅遊使接待地居民的經濟觀念越來越強烈,經濟上的計算成為人們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標尺。

第二,旅遊目的地歷史文化遺產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文化生態環境逐漸惡化。由於遊客特有的物質攝取心理及不檢點的行為使得蜂擁而來的旅遊者每到一處,常常毀損掉他們不辭辛苦特地前來觀賞的寶物:有的偷偷地掀下古廟的一片瓦,更多的人將摩崖石刻撫摩得光滑無痕,或在游覽點隨意刻上「某某到此一游」„„而更加普遍也是更令人棘手的問題是因開發旅遊所導致的客觀上的損害。例如,敦煌石窟目前每年要接待60萬以上的遊客,這是一個讓文物專家心驚肉跳的數字。旅遊旺季蜂擁而至的遊客使得石窟中彌漫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人體散發的濕熱氣,使壁畫上起著雞蛋皮一樣的東西。這東西從裡面往外鼓,一摸就碎成粉末,被稱做壁畫的「癌症」。有專家做過試驗,讓40個人在洞窟中待37分鍾,空氣中的溫度、濕度及二氧化碳含量就將超過正常含量的6倍!敦煌壁畫正在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走向死亡。唐代第156窟里的墨書《莫高窟記》,60年代還清晰可見,現在已經模糊不清了。人們不禁擔憂:百年之後,敦煌安在。

第三,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傳統遭到異地強勢文化的沖擊和同化,地方文化的獨特性逐漸消失。文化的獨特性與地理環境的封閉性緊密相連,而旅遊的發展卻與當地的可進入性息息相關。隨著交通的改善,地理的封閉性被打破,旅遊地文化的獨特性也必然受到沖擊。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人們在歷史長河中所形成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如果沒有受到外界的影響,該地區的文化就能長期保留其固有的特徵,而無實質性的變化。20年代末,美國生物學家洛克博士多次來到素有「女兒國」之稱的滇西北瀘沽湖畔,從採集動植物標本到研究摩梭文化,並寫下了《中國西南的摩梭王國》。他一個人的走訪並沒有使摩梭人的生活和觀念發生什麼變化。可是今天不斷湧入的旅遊者身上所穿、手中所攜,鮮活地向當地人展示著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在村民家的火塘邊,在供遊客娛樂而每晚舉辦的篝火晚會上,遊客與村民相互詢問、交流著各自的生活方式與道德觀念。在桂林冠岩景區表演的摩梭少女,表演結束後,大多脫下了傳統服飾,她們衣著摩登,外表與一般城市女孩已沒有太大的分別。在外來文化沖擊下,摩梭文化進入了歷史上變化最快的時期。洛克當年在書中所記錄的大量的摩梭人的民俗,今天有些已很難看到了。有些學者感嘆道:「如果認為外來的、一切新鮮的東西都是最好的,一概不加選擇地吸收,那麼,不要幾年的功夫,在瀘沽湖將再也見不到真正的摩梭人,說得嚴重一點,只能見到一些穿著摩梭服裝的服務員。然而,如果不吸收外來文明,那裡將永遠貧窮和落後。如何找到自己的路呢?」這種現象和困惑在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極具普遍意義。一些少數民族文化在現代文明沖擊下鮮活的成分會越來越多,這是可喜的一面。但與此同時,其民族文化的獨特性會削弱,某些對外界人來說具有吸引力的成分會減少,從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角度來看,無疑是一種不可逆轉的損失。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由於歷史、經濟、社會等綜合因素制約,不少地方社會相對封閉,交通不發達,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明顯滯後。在旅遊者所攜帶的異質文化沖擊下,當地古樸的傳統文化所發生的變化比經濟較發達的開放地區要劇烈得多。正如有些文章所指出的,「旅遊一旦開發到哪裡,哪裡的傳統面貌便會發生急劇的改變,從衣著、建築到生活方式都迅速地與外來者趨同」。

第四,旅遊目的地的民俗文化出現庸俗化傾向,漸失其原有的意義、價值和特色。從本質上來說,旅遊就是人對異文化的體驗與追求。少數民族獨特的傳統文化可以滿足遊客求新、求異、求奇的心理需求。但是,某些旅遊開發商往往以現代藝術形式對民族傳統文化進行不恰當的包裝和改造,使之失去了原有內涵;有的開發商為了迎合某些遊客的需要,把一些陳規陋俗、低級趣味的東西搬上舞台;還有的開發商不懂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區別,照搬照抄,形成不倫不類的假民族文化。所有這些做法,都導致民族傳統文化的庸俗化。例如,「洞洞婚戀」本是貴州瑤族(青瑤)的一種戀愛習俗。姑娘14歲以後父母就讓她單獨住在一間小屋裡,牆壁門上鑿有一小洞,洞口正對著姑娘枕頭。夜間,小夥子到自己愛慕的姑娘房門外,用根細棍通過戀愛洞把姑娘捅醒,隔門或隔牆談心對歌,若談得攏,可開門請進家,父母不幹涉,家人還迴避。談不攏,姑娘可以裝睡,小夥子便會知趣地離開,另找他人。當地俗話說:「一晚可以談五個,終身只歸一個人。」可見,瑤族雖然在婚戀選擇上有較大的自由,戀愛方式也較為開放,但他們對婚姻問題卻是非常嚴肅的。當地一些旅遊景點為了招攬生意,竟然打著展示民族婚俗旅遊的名義搞色情服務,最終激起了該民族的憤怒,他們對搞這種活動的旅遊點發出警告:如果再不改,將派出「火槍隊」武力解決;再如,在各地向旅遊者開放的民俗風情村裡,少數民族風俗舞台化的傾向十分明顯。盡管表演者的行頭比生活中真實的服飾漂亮百倍,但卻缺少了該民族服飾原有的本真韻味,給人以虛假的感覺。此外,大同小異的「竹竿舞」從海南的黎族跳到雲南的傣族,從貴州的苗族跳到廣西的侗族,被人笑稱為少數民族民俗風情舞蹈表演的「跳竹竿」現象;「背新娘」在不少民俗村、民俗風情園甚至在毫不相乾的溶洞景點內也比比皆是,挑逗誘騙遊客上當,強行索要小費等不愉快的事件屢見報端;一些落後的東西如鬼文化、占卜文化等被刻意渲染,粗製濫造的鬼洞、鬼城、陰曹地府等品位庸俗低下;凡此種種,不亦而足。像這樣連少數民族的婚俗、宗教祭祀儀式都可以根據「旅遊需求」隨時隨地「靈活」開展,那還有多少民俗文化的原有的意義和價值呢?這種遷就遊客「期望」的文化表演――同時也是文化歪曲對旅遊接待地文化的自然發展極其有害,旅遊者無法全面有效地接觸和發現接待地活生生的文化,而是接受了一種經過了包裝的「偽文化」、「偽民俗」,而且接待地固有的文化也會因此而逐漸失去特色。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如此開發民俗文化旅遊,無異於「殺雞取卵」。

第五,旅遊目的地文化限制寬松化,社會道德觀念扭曲,犯罪率呈上升趨勢。任何本土文化在與外來文化接觸時,通常會有選擇地接受和吸收那些與本身文化價值觀相契合的內容,而排斥那些與本身文化價值觀不相容的東西,即經過了所謂「文化設限」的過濾。但是,在經濟利益的刺激下,旅遊地對外來旅遊者的文化限制較一般情況下更為寬松一些。旅遊地為了招徠遊客,違心地接受外來文化中某些與本土文化的道德觀念與價值取向大相徑庭的東西。有的學者將其稱為「虛意接受」,即當地並不打算或不願意讓外來文化的某些因素,特別是與本身文化價值觀相抵觸的部分侵蝕或融入本土文化,但出於經濟效益方面的考慮,或有意識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作出讓步,甚至主動迎合旅遊者的需要。泰國在前幾年大力推銷的某些不健康的旅遊產品,如「人妖」表演、色情表演等,確實迎合了少部分遊客的需求,也為該國帶來了滾滾外匯。但據泰國官方公布的資料顯示,從1984年到現在,泰國人感染艾滋病、再度感染以及擴散的速率很快,已有14萬人死於這種頑症,那裡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徑是性。由此而引發的旅遊形象的下跌,目前已導致泰國旅遊業出現滑坡。上述案例表明,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在發展旅遊的過程中,有時難免受到西方社會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識的影響,進而有可能使當地的傳統道德觀念發生裂變和扭曲。盡管「色情、酗酒、搶劫皆因旅遊業而起」的說法是片面的,但應該承認旅遊業同一些社會問題的出現和蔓延確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海外旅遊者「現代化」消費模式的誘惑下,在旅遊者和旅遊地之間生活水平差異懸殊這一客觀事實的刺激下,當地的部分居民極易失去原有的純朴美德,墜落到罪惡的泥沼之中,色情泛濫,賭博猖獗,離婚率上升,嚴重影響社會秩序的安定,使當地的社會風氣惡化。此外,國內有些景區,因沒有織協調好當地居民的經營活動,平衡好各方利益,導致一些人心理失衡,敲詐遊客哄抬物價、甚至威脅遊客人身安全的旅遊犯罪案件時有發生。這無論是對當地旅遊業還是社會文化,都無異於雪上加霜。

❹ 為什麼會出現文化西方化,虛無化,經濟化,庸俗化

1、我沒有出國過,沒有見過西方的文化,相信大多數人也是如此。
2、目前看到的西方文化,是不全面的。而且很有可能是被藝術加工過的。
3、虛無化的意思是互聯網化,不可否認,他正在發展,而且很厲害。是好是壞我們不知道,但是他們已經成了氣候,一時半會動不了的。
4、經濟化是必然的。尤其是競爭很厲害的國家。

5、關於庸俗化,應該往細看。能長期存在就說明他有必然存在的理由。因其細,必見其厲。
6、希望我們不被時代左右,而是左右時代。共勉!

❺ 在旅遊開發中如何對待民俗文化

在旅遊開發中如何對待民俗文化?
近年來,隨著民族文化旅遊的興盛,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的矛盾也日益凸現。不合理的旅遊開發會給旅遊地的民族文化帶來許多消極影響和負面效應,如民族文化的表面化、庸俗化、商業化等。強調在保護中開發,結果是既開發不好也保護不了,強調在開發中保護,結果是只開發不保護。在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過程中,如何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如何與旅遊結合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慎重對待的問題,既要考慮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又要有利於旅遊的經濟開發。因此,為了進一步探討貴州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這一問題,有效解決貴州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的矛盾,貴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和貴州省民族研究學會於2005年9月25日在貴陽花溪共同舉辦了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研討會。
出席這次會議的人員有貴州民族學院、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貴州省旅遊局、貴州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貴州省文化廳、黔東南州旅遊局的領導,貴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和貴州省民族研究學會有關專家,貴州單一民族研究學會的代表共80餘人。與會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學者暢所欲言,緊扣民族文化保護和旅遊開發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採取專家發言、專家點評的方式,活躍研討會的氣氛,多角度地為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問題獻計獻策。現將此次研討會的主要內容綜述如下:

一、存在問題
研討會上,各專家學者認為,貴州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貴州省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存在若干誤區
l、對貴州省民族文化總的家底不清楚,許多搞貴州省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專家各有一大套,但都是不甚了了,知其然而已。2、對貴州省民族文化旅遊資源中,什麼是可以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什麼是不能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什麼是要講究方式方法才能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什麼是應該嚴格禁止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大多沒有弄懂。3、貴州省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所謂市場運作。這是商人的智慧,在這種商人的智慧中,不論什麼民族,什麼文化,什麼保護,只要政府給他特許權,只要可能,都可以進行交易。4、為了旅遊開發,對貴州省民族文化進行所謂的包裝。對民族文化事象亂取名字,亂作所謂商品性的解釋,把這種包裝稱為所謂的「創意」。5、偽民俗現象嚴重。有幾種表現:第一,是基層的文化人從根源上製造出偽民俗。第二,是為了迎合旅遊者的口味,在原有的民俗的基礎上「瞎編」的偽民俗。第三是所謂的開發者為了降低成本,自己想當然的編造。第四,是為迎合某些旅遊者獵奇的心理和低級趣味,有意誇大民俗文化中某些部分,如性、暴力、血腥、奇婚異俗等等。6、掠奪性開發。一個地方「熱」了,旅遊團隊一來,吃了,喝了,住了,看了,玩了,最後走了。一個旅遊過程完成,村民們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作為這場「生意」的資本投進去,與旅遊組織「合夥」做這場「生意」。民族文化可以說是這場「生意」的基本本錢,但村民們卻拿不到利潤的10%,可以說這是對民族文化的掠奪。7、扶貧性開發。有時侯,貴州省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是打著「扶貧"的旗號來進行的,看某個地方窮途末路,沒什麼指望,就搞一下民族文化旅遊開發。這種指導思想下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投資的基礎是同情,而不是正常情況下的理性認識。結果是「自己熱鬧」一陣完事,既浪費了金錢,也影響了旅遊開發的形象。8、干涉性開發。在貴州省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中,過多地干涉當地的民族文化的正常進行和旅遊地民眾的生存和發展權利。9、理不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面對一個民族文化事象,弄不清楚它的文化性質,也弄不清楚它其中能開發什麼,不能開發什麼,自然也就理不順正常的開發與保護的關系。
(二)原生態文化保護模式的局限性
l、知識產權保護模式的局限性:現行法律、法規沒有保護原生態文化的規定,也沒有現成的法律保護體系。2、物質文化遺產申報保護模式的局限性:保護面較寬,有17個方面。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要求,又成為圈地式的保護,不利於與外界的交流。3、生態民俗文化區保護模式的局限性:城市化現象嚴重,民族文化特徵不突出。4、生態博物館保護模式的局限性:凝固、定格與發展相沖突。5、民俗民間習慣法保護模式的局限性:僅對社區內的人起制約作用,對社區以外的人起不到制約作用。6、旅遊開發保護模式的局限性:開發者、管理者缺乏對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知識的了解,政府有關部門往往也是想當然。
(三)民族旅遊開發給民族社區帶來的負面影響
l、古雅淳樸的民俗民風商品化。2、社會價值觀的改變。3、社會道德風尚的退化。4、流失了某些傳統技能及工藝品設計圖案包含的意義。
二、對策建議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在可持續發展、文化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旅遊等思潮的影響之下,民族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和學術研究,都會面臨許多機遇和挑戰。如何使旅遊業的發展和當地社區的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相一致?如何使旅遊業的發展和當地民族社區社會發展相互促進?如何通過保護民族社區的傳統文化和自然環境資源以促進旅遊業在該社區得以持續發展下去?這是民族地區旅遊開發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因此,結合貴州實際,與會的專家學者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很好地認識民族傳統文化與旅遊開發之間的關系
必須基於對文化內涵及文化特性的最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根據文化具有消減性、傳承性、變異性等特徵,清醒地認識到文化保護的兩條基本途徑:一是對於那些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即在現代化過程中很可能消減的文化質因素,應該對其實行靜態的保護方式,也對這些文化質因素加以挖掘、收集、整理,然後以文字、文物、圖片、遺址、錄音錄象帶等形式保護起來;二是對於那些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文化質因素則應對其進行動態的保護,即對其加以整合,並在專家、政府有關部門的引導下,用現代的主體價值觀之一——市場,來生成一種基於傳統又有所發展創新的文化。科學合理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就是對民族文化的動態保護。這兩條途徑必須同時並舉,否則文化的保護就是殘缺的、不完全的,未來的人們也很難從立體的角度去全方位地認識一種文化,更難體會到文化多樣性的歷史韻味。
(二)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保護和傳承民族原生態文化
1、對於那些脆弱的原生態文化要採取積極的保護措施。要全面貫徹執行《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並落實到旅遊開發的每一項環節,實行保護為主、合理開發的原則。
2、旅遊開發要多發掘多滲透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盡可能讓都市服飾和現代歌舞遠離各個民族風情旅遊景點,還這些景點傳統的民族風情旅遊。3、強化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讓那些遠道而來的遊客真切感受到各民族人民朴實善良、熱情友好。
(三)正確處理好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主客體之間的關系
與一般的開發項目不同,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投資大,投資論證評估難,開發涉及政府、投資商、民族文化主體以及科研等部門的方方面面,這些方面缺一不可,因此一定要擺正主次關系。政府的角色應該主要在於旅遊景點的宏觀布控,在於給予資金項目支持、政策引導、媒體宣傳以及動用其職能有效地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等;投資商則是出開發資金,並對景區的開發和利用進行管理;民族文化主體是開發的關鍵因素,應該主動自覺地配合好政府、科研部門和投資商挖掘、開發本地區本民族文化質因素;科研部門則應充分利用自己文化研究的優勢,對開發對象進行論證並給予科學的定位,在開發、經營過程中繼續觀察指導,在理論上進行適時的修正並指導開發經營活動。
(四)正確認識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系
面對現代文明的強烈沖擊,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備受人們的關注。現代化是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一種過程,因此不存在要不要「現代化」的問題,現代化是傳統文化必然的存在形式;由於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存環境是變化著的,產生於特定生存環境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隨之產生變異,要想「原汁原味」地加以保護既不可能也不應該,只能保留它的神韻。雖然出現了旅遊業開發到哪裡,哪裡的傳統風貌會急劇改變,從而令旅遊者大失所望的現象,但也應該認識到,當地的居民趨於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趨同現代化文化,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並非是人為能改變的。不能因為開發民族文化旅遊,就要求所有的社區居民一律保持傳統面貌,希望其生活方式永遠守舊。但是,通過旅遊業合理、科學的開發,既可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又能滿足現代人旅遊的需要;文化的現代化必須以民族文化為基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剔除其糟粕,在繼承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
與會者認為,旅遊發展對民族文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如何減少旅遊者的進入對旅遊地民族文化的剝蝕,民族社區的居民對旅遊發展的態度、示範效應和憎畏感的演化過程,以及其他旅遊人類學問題,都需要著手進行認真的適度超前的研究。因此,作為從事民族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需要建立特定的概念體系,來規范涉及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和管理的學術研究,使各自獨立的研究能夠交流到更加廣泛的領域,並發揮其更大的應用效益,同時增加民族學、旅遊學、資源學等學科的學術積累。

❻ 我們今天的文化到底算不算庸俗

01

全面平庸化


從五四以來,中國文化基本上存在於書皮上,也存在於窮鄉僻壤的旮旯兒里。文化影響百姓的生活習慣、行為模式。在文化界,下里巴人、陽春白雪受追捧程度差得太遠,崑曲永遠不能進入流行歌曲,像樣的書賣幾萬冊就了不起了,低俗的書賣一兩百萬冊。



在1932年羅斯福實行新政的時候,有管束資本的法律,一整套法律保護勞工、約束資本。但是從二戰後到今天,美國政權和財富結合,他們廢掉了一條條法律,再也沒有防止不合法、不公平的法律。公眾無法約束他,股權無法約束他,良心無法約束他。


面對今天瞬息萬變的時代,社會結構要改變,改變成什麼樣子,不知道。最要緊的是,將來幾十億人共同擁有這一個地球,怎麼活在一塊,怎麼相容,怎麼再造一個互讓、共存的人類社會?小到農村,大到全球,小到人員之間的爭執,大到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用什麼價值標准來判斷?


這個是最嚴重的課題,今天我們正在轉移點上,蛻變已經開始,有兩種蛻變法。蛇的蛻變是把舊的殼丟掉,變得更大更新,軀殼丟掉,蛇還是蛇,這是一種蛻變。這種蛻變不可能,這是大的崩潰,必須要有大的突破。


突破應該是毛毛蟲變蝴蝶,但蝴蝶是怎麼出現,蝴蝶應當具有什麼東西,我們大多數學術界人士往往不去管它。


學術界絕大多數人忙著寫小論文,忙著搞升職,忙著搞項目,民間文化界忙著去點綴打扮,都是交白卷。大家應當尋找共同生活的一套價值觀念: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丑,什麼是美。這是最叫人擔心的事情。


03

新價值觀念


中國在這個時候,應當從傳統里挖出一些東西填補這個缺陷。但是今天講儒學的人,只抓其皮毛,不抓其精神。許多學究以繁瑣來文飾淺薄,以表面的口號文飾沒有內涵。


從改革開放到今天,中國沒有在這一部分精神的境界、文化的境界上下力氣。尤其近幾十年來的恐懼、餘悸未定,還在膽戰心驚的狀態之下,沒人敢動,所以,不能單純地說中國已經站起來了。


中國的經濟已經有動力。今天我們對抗飢餓已經不成問題。我對中國對抗災害的能力是非常佩服的,不能說效率百分之一百,但是前所未有的規模,前所未有的工作,做到這個地步不容易。


而在教育上,不是桎梏人的思想,不是圈住人的教條,而是要放手讓大家自由思想。


今天學術界非常顯著地崇洋媚外,也非常顯著地抱殘守缺,這兩者是相配而行的。抱殘守缺又不能見全貌,所以崇洋媚外,取外面東西來填補,沒有自發的精神,有聰明才智但是不敢放,不敢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來解決自己的精神困擾和飢渴,這是值得擔憂的事情。


而我的目標是希望重建新的價值是以人為本,因為人是真實的。你可以否認別的,不能否認自己。你尊重你自己,你尊重別人投射給你的他,你也尊重別人投射給你看見的自己,一層層投射,可投射到無窮。


以這作為一個美好、善良、正直、公平社會的定義的話,誰也不願意不公平出在自己身上,推己及人,也許由此我們可以重建新的價值觀念。

❼ 你覺得應該如何避免娛樂的低俗化

要改變電視節目低俗化和泛娛樂化,必須從媒體從業人員和公眾兩方面入手,加強其傳媒素養教育。電視媒體要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平衡,必須首先認識到自身的社會責任。媒體從業人員要自覺地增強自身職業道德,同時媒體要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傳媒素養教育和硬性約束,讓每一位媒體從業人員真正認識到:先做一個負責任的人,才能做好一個媒體人。

❽ 旅遊發展中如何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鄉村旅遊的靈魂。要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不斷提升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旅遊吸引力,推進鄉村傳統文化的產品化,變文化優勢和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同時,注重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在實踐中摸索繼承和發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路子,使鄉村旅遊成為弘揚優秀鄉村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防止將優秀的傳統鄉村文化庸俗化。
(一)制定鄉村旅遊的總體發展規劃
鄉村旅遊的消費者更多追求一種休閑情趣,他們大多有較豐富的旅遊經驗,追求是原汁原味的鄉村韻味,而不是工業文明的復製品。鄉村旅遊開發要以鄉村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位和檔次,避免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提高產品競爭力。在規劃中要在改善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注重保護農村文化的本色,強化經營特色和差異性,突出鄉村天然、淳樸、綠色、清新的環境,強調閑情和野趣。
(二)積極引導社區民眾參與鄉村旅遊發展
鄉村旅遊是在鄉村社區展開的活動,鄉村社區作為鄉村旅遊活動的重要依託地,村民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關繫到鄉村旅遊地鄉村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關繫到旅遊活動真實性的實現,更關系鄉村旅遊目的地的未來發展。在鄉村旅遊發展中,首先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充分認識社區參與在鄉村旅遊文化資源開發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 旅遊發展要充分尊重當地村民的傳統文化心理和民俗習慣,將當地的文化價值觀和傳統與鄉村旅遊開發相結合,使旅遊發展能獲得當地居民認同與支持,並積極地參與到旅遊開發中來。

❾ 如何解決文化庸俗化,西方化,經濟化

一是因為現在西方強大。經濟繁榮文化也輸出的厲害,說白了就是文化入侵。你看現在哪個國家不是這樣,要麼拒絕與國際接軌,要麼就在文化上被西方同化。現在西方強大,各國都過聖誕節信基督,如果中國也足夠強大的話,那麼春節也會成為國際性節日(現在就有這種趨勢)。
二是我們自身對傳統文化不注重保護和傳承。解放後,我們拆了北京城(雖說誇張點也但差不多);20世紀,我們一直在「反封建」「破四舊」(為什麼帶引號自己想);新世紀,又有「韓流」「和風」吹過來,帶走了無數年輕人的心。當然現在政府對文化也開始重視起來,但是捫心自問,我們的傳統文化,被糟蹋的糟蹋,被遺忘的遺忘,除了那句「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空話,我們還剩下了什麼?相比之下,島國日本在接受西方文化入侵的同時,一直對自己的傳統文化留有敬畏,我們呢?
現在,我們傳給別人的文化變得不是自己的,而是他人的。韓國一部分古裝劇公然用漢服做戲服(韓服雖然學的漢服,但是兩者區別還是很大),然後國人看了反過來噴漢服抄襲韓服;現在明明是滿滿中國風的圖案(比如鶴、雲、煙),卻被印在本子和飾物上冠以「和風」的名字。。。出現這種窘態,我們能怨誰?誰也不怨,就怨自己。

❿ 面對不健康文化,我們應該怎麼做(要求從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不同角度分析)

1.從國家方面:加強管理,正確引導。
①應積極發展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為人民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大眾文化。
②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導向和示範作用。
③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
④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2.公民方面:加強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提高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眼力,拒絕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自覺抵制不良文化的影響。
3.社會方面:利用大眾傳媒等方法,努力發展先進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社會文化風氣,防止和抵制腐朽落後文化的侵蝕。

閱讀全文

與如何解決文化庸俗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