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刺綉的文化內涵
刺綉俗稱「綉花」,是以綉針引綵線按設計的花樣在織物上刺綴運針,以綉跡構成花紋或文字,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傳統刺綉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手工藝,其中凝聚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展現了濃厚的中華文化與民族特色,具有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2. 蜀綉的文化意義
蜀綉在我國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歷史也相當悠久,在巴蜀文化中占據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究竟蜀綉都有哪些文化意義?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蜀綉,它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國家地理的標志產品。蜀綉是中國四大名綉之一,與湘綉、粵綉、蘇綉齊名。蜀綉技藝巧奪天工,蜀綉以其獨有的文化特色和豐富的內涵,奠定了其在巴蜀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蜀綉是在絲綢上用蠶絲秀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的一種刺綉工藝。蜀綉的刺綉圖案多種多樣,綉出的圖案也是栩栩如生的,綉什麼像什麼。綉出的圖案富有立體感,色彩搭配合理,變化萬千。蜀綉作品多以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等為題材,其獨特的針法,將一個個本來沒有生命的刺綉圖案都賦予了充滿活力的生命。
蜀綉是中國刺綉傳承時間最長的綉種之一 。蜀綉的歷史最早可能上溯到與中原夏朝文明同時代的古蜀三星堆文明 。戰國末期蜀郡已經成為位居中國第二位的絲織業基地,秦漢時開始在成都設置“錦官”(官府經營管理絲織業的機構),人們對衣飾的多樣性需求使綉和錦並肩發展,並產生出了蜀綉獨具特色的“錦紋針” 。
漢時關於蜀綉的記載還見於西漢末劉歆《西京雜記》;這些記載顯示出在西漢時錦和綉都是人們心目中最精美的絲織物製品,表明當時的織綉工藝應當是發展到了相當的水平,同時傳達了漢時蜀地錦綉的色彩都鮮艷奪目、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感受 。
最初,蜀綉主要流行於民間,分布在,世代相傳。當時各縣官府所辦的“勸工局”也設刺綉科,可見其製作范圍之廣。當時的生產品種主要是官服、禮品、日用花衣、邊花、嫁奩、彩帳和條屏等等。
清朝(公元1644~1911年)中葉以後,蜀綉逐漸形成行業,當時各縣官府均設勸工局以鼓勵蜀綉生產。新中國成立後,在四川設立了成都蜀綉廠,使蜀綉工藝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技術上不斷創新。
3. 中國的刺綉的文化介紹
基本介紹
刺綉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刺綉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刺綉,又稱絲綉。中國是世界上發現與使用蠶絲最早的國家,人們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經開始了養蠶、繅絲了。隨著蠶絲的使用,絲織品的產生與發展,刺綉工藝也逐漸興起,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宋代時期崇尚刺綉服裝的風氣,已逐漸在民間廣泛流行,這也促使了中國絲綉工藝
的發展。 上海的露香園顧綉,就是當時最出名的刺綉。顧氏家族世襲相傳,善於刺綉的聲譽名揚大江南北,並得到朝廷的賞識。到了清代顧綉不僅震海內,而且蜚聲海外,吸引了不少國外商人來上海,如今,中國的刺綉工藝幾乎遍於全國,蘇州的蘇綉、湖南的湘綉、四川的蜀綉、廣東的粵綉各具特色,被譽為中國的四大名綉。發展到今天的刺綉藝術品,工藝精細復雜。例如雙面綉《貓》,是蘇綉的代表作品之一。藝人們將一根頭發粗細的綉花線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細線綉,並將千萬個線頭、線結藏得無影無蹤。無論從正面或反面都可以看到小貓調皮活潑的神態綉貓最難的是一對貓眼睛,藝人們需用20多種顏色的絲線才能把貓睛綉得炯炯有神,栩栩如生。至今,在雙面綉的基礎上,又發展成雙面異色樣綉,為刺綉工藝開辟了新的途徑。一般的刺綉日用品如被面、枕套、靠墊、鞋面之類,中國民間很多婦女都能綉出,比較普及。 1958年,在中國長沙楚墓中出土了龍鳳圖案的刺綉品,這是二千多年前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刺綉品,是現在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刺綉實物之一。 中國古代的刺綉,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不走銷,價格平平。直至1993年起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開始有人專門收集。據市場分析家推論,要使刺綉品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新寵兒,還需收藏家們10年時間的努力。近兩年國內的一些藝術品拍賣會上,刺綉拍品,價格競相高攀,非常吸引買家競爭。 究竟什麼叫「刺綉」? 俗稱「綉花」,是在已經加工好的織物上,以針引線,按照設計要求進行穿刺,通過運針將綉線組織成各種圖案和色彩的一種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