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探月衛星叫嫦娥,空間站叫天宮二號,還有哪些航天工程用中國元素命名
最近國家航天局發布了公開徵集的中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天問系列,這是對行星展開探測的一系列航天任務。其中的第一次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天問一號”是對火星進行探測,將於今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預計探測器會在2021年抵達火星。
如果兩千多年前的屈原沒有寫《天問》,相信中國的行星探測任務也會用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命名。據報道,在為“天問一號”的火星車征名過程中,出現了諸如鳳凰、麒麟、騰龍等滿滿中國風的名字。中國有天馬行空想像力的神話傳說,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足以為各種太空任務及探測器命名。
2. 中國古代神話與中國航天事業有什麼關系
中國古代神話完美地體現了中國人的「飛天夢」特別是對天宮的描繪以及嫦娥奔月,說明了中國人對地球以外的嚮往,中國航天人造衛星便以「嫦娥」來命名。
嫦娥一號是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嫦娥一號衛星首次繞月探測的成功,樹立了中國航天的第三個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
(2)天宮運用了哪些古代文化常識擴展閱讀
嫦娥一號衛星首次繞月探測的圓滿成功,樹立了中國航天的第三個里程碑,突破並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實現了多個中國航天史及航天器的「第一」。
第一次研製並成功發射中國首顆繞月探測衛星;第一次實現了繞月飛行和科學探測;第一次形成了深空探測任務的總體設計思路和研製流程,這些都充分體現出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