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陽春是什麼文化

陽春是什麼文化

發布時間:2023-03-09 06:17:45

㈠ 陽春的歷史文化

粵方言是境內最大的方言,使用人口約占總人口67.7%,可分為以下4片:(1)春中白話,通行於春城、合水、陂面、圭崗等鎮,以及永寧、潭水、三甲鎮的部分村莊,使用人口約30餘萬:(2)春北白話,通行於春灣、松柏、河塑鎮以及石望鄉、衛國鄉,使用人口約17萬;(3)春西白話,通行於西部的八甲、雙滘鎮以及山坪鄉,受境內客家話影響較大,使用人口約5萬;(4)春南白話。通行於南部的崗美、河口兩鎮,使用人口近7萬。客家話是境內第二大方言,32%的人口使用這種方言。近30萬人,主要分布於潭水河以南的春西、春南地區,如潭水、三甲、八甲、雙滘、河口等地,以及永寧山區、西山邊緣和漠陽江兩岸的一些村落。此外,境內現有瑤族近1萬人,主要分布於永寧、圭崗、合水的部分村落,但漢化傾向較明顯,能使用瑤語的僅有數百人。
陽春白話
粵語陽春話是粵方言中的一種,屬粵語高陽片,也稱陽春白話或者陽春白。
根據各地語音有所不同,陽春話可分為4片:春中片分布在春城、合水、陂面3鎮街,圭崗、馬水兩鎮大部和永寧、潭水、三甲3鎮部分村落;春西片分布山坪、八甲、雙滘3鎮部分地區,接近高州話;春南片分布在崗美鎮和河口鎮部分地區,接近陽江話;春北片分布在春灣、松柏、河塱、石望4鎮,發音近新興話。
春中口音包括春城,合水,馬水和潭水。在陽春春城鎮(市府所在地)使用的語言是陽春白話。春北白話與新興縣話相互影響,春西白話與高州話相互影響,春南白話受陽江話影響較大,聲調與陽江話基本相同。
春中白話是歷代派至陽春的駐軍官兵所操的各種廣州音系方言,是與大批遷徙而來的高要移民所講的高要方言融合的結果。它是音調較為平和的粵語方言,有8個發音。
陽江話
陽春南部與江城區交接地方(如崗美)等地使用的是陽江話。 基於瑤族居民散居於陽春各地,其生活習性及語言絕大部分已趨於漢化,原所有的「族語」逐漸融入漢語,年紀在四十歲以下的人已基本不會說「族語」了。能操「族語」者已是寥若晨星。

㈡ 陽春是什麼意思

陽春基本釋義是春天;溫暖的春天。出自《管子·地數》。

(2)陽春是什麼文化擴展閱讀

1、春天;溫暖的春天。
①《管子·地數》:「君伐菹薪,煮泲水為鹽,正而積之三萬鍾,至陽春,請籍於時。」
②漢 佚名 《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③唐 酒肆布衣《醉吟》:「陽春時節天氣和,萬物芳盛人如何。」
④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朝罷袖香微,換了輕裘朱履;陽春十月,梅花早破紅蕊。」
⑤徐遲 《我們工地的農場》:「秋天的陽光,勝似陽春。」

2、比喻德政。
南朝·梁 沉約《梁鼓吹曲·昏主恣淫慝》:「悠悠億萬姓,於此覩陽春。」

3、比喻恩澤。
①唐 歐陽詹《上鄭相公書》:「上天至仁之膏澤,厚地無私之陽春。」[1]
②《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回:「皇王在上,恩播陽春;其仁莫比,其德日新。」

4、比喻溫柔淫靡。
《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叮嚀此去姑蘇城 ,花街莫聽陽春聲。」

5、古歌曲名。是一種比較高雅難學的曲子。
①漢李固《致黃瓊書》:「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陽春》之曲,和者必寡。」後用以泛指高雅的曲調。
②南朝 宋鮑照《翫月城西門廨中》詩:「 蜀琴抽《白雪》, 郢曲發《陽春》。」
③唐 白居易 《張十八員外以新詩二十五首見寄因題卷後》詩:「《陽春》曲調高難和,淡水交情老始知。」
④明 許潮 《寫風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輕盈舞羽衣,務教他錦囊傾出陽春句。」參見「陽春白雪」。

6、樸素。

㈢ 陽春市語言文化的分布



陽春一百多萬人口的地方語言,大種類的瑤話、白話、捱話,白話、捱話有按區分支差別。

陽春地方最早的語言,是秦始皇在廣東設立南海郡的「百越語」。現在留下的語言譯成漢文,有一批地名:在今河朗鎮凌霄岩,三洞天風景區,有漠陽江上游的河水穿過石山洞穴,那河古代名叫「甘婪水」。「甘婪」是河水的聲音,越語含義是「河水穿過石山」。冼夫人領導陽春郡時,在石山岩洞之東三里的地方,設立「甘泉縣」,後改名「甘東縣」。

陽春的原始人群,從岩洞出來在荒林草莽中開辟出一處處農田,開創農業生產。越語「那」音的意思是「田」。如一萬年左右的陽春崗尾發現了新石器,那裡沒有石山岩洞,有幾個古地名村莊,名叫「那漠」、「那馬」、「那旦」,「那漠的越語意思是「在荒林漠漠中開辟的田」。三國時,吳大帝孫權赤烏元年,在高涼郡北部的「那漠」設立一個漠陽縣,從此陽春的漠水名叫漠陽江了。

南朝的宋、齊、梁、陳時代,陽春的語言用「俚語」。俚語留下來的基層單位稱呼是「峒」,後來漢人官員改寫為「洞」、「垌」。那些村落稱為「狗郎寨」,諧音改為「高涼寨」,更簡化為「高朗」、「高垌」,全縣有二十多個村莊。

高涼太守和俚人姑娘冼英結婚,北方漢語和俚語結合融合。宋朝韋、杜、莫、黎、李等姓遷入陽春定居,帶來的「廣府白話」成了漠陽江平原居民語言的主流。明朝從洪武元年起,陽春縣屬肇慶府管轄,直至清朝,民國十年,肇慶府的高要縣白話與陽春白話最相近,與廣州白話有大同而小差異。我公差到肇慶,常以為講高要白話的人是陽春白話。

陽春白話以春城街道各村為中心,合水、坡面、圭崗等鎮至潭水鎮北部,基本相同。春灣、松柏、石望、河朗四鎮境,在隋、唐、五代、北宋時,屬春州銅陵縣,縣境北至今雲浮市富林鎮,新興縣天堂、河頭、_竹鎮,因此,白話語言向新興話過渡。崗美、河口鎮與陽江縣相鄰,古代設漠陽縣治、高涼郡治,崗美、河口人白話向陽江話過渡。明、清兩朝,大量漢人從福建省或北方遷到陽春縣建立村莊,語言「入鄉隨俗」與陽春白話三個區域同化。以一百萬人口作基數約計,講三個區域的陽春白話人口有七十萬。

陽春「捱話」是新客家人的口音,「我」字讀為「捱」,因此稱為「捱」話。明朝成化年間,劉姓、范姓從東江遷來陽春太平都(區)三甲堡建村,講的是「東江客家話」,隨後有黃、王、袁、藍、伍、林等各姓遷入居住在潭水、三甲、八甲、雙_等地,語言統稱為「三甲捱話」,人口約二十餘萬。明朝萬曆五年以後,信宜縣的客家捱話人遷入永寧四鄉,從陽春白話區遷入永寧的黃、謝、范、鍾各姓人,都入鄉隨俗講了「信宜捱話」。瑤族的趙、麥姓人也講了信宜捱話,對瑤族語言只能講一些單詞。上世紀八十年代盤、趙、麥三姓申請恢復瑤族,廣東省民族事務委員會派廣東連南、乳源瑤族工作人員和陽春瑤胞會話,盤姓人已不能講一句瑤語,講的是陽春白話。永寧鎮趙、麥姓代表,只能講出一些瑤語單詞,不能完全會話表達,他們都會講捱話和白話。瑤語說「豬」為「峒呵」,「食豬肉」為「食峒呵」。村名「峒呵」以諧音寫為「銅窩村」。

清朝後期,漠陽江平原村莊因遭受瑤亂、賊亂、三合會亂、客家軍亂、天地會亂,許多村寨毀滅,田地荒蕪。大理信宜藉講捱話的人遷入春灣、陂面、合水和春城、馬水的西山邊沿建立村莊。人口約有十餘萬,他們內部講「信宜捱話」,也會講陽春白話。但鄰村講白話的人從來不會講信宜捱話。信宜捱話和三甲捱話的分別,主要是語言音量較重,人際稱呼有不同。如三甲捱話稱母親為「阿奶」,信宜捱話稱母親為「哀(愛)子」。三甲捱話稱食晚為「食晚」(音慢),信宜捱話則稱為「食夜」(音也)。差別不大,都是客家話。講白話是北方南下的「老客家」,講捱話的是稍後南下的「新客家」。土著是瑤族的盤、趙、麥姓。冼、馮是遷來一千多年、二千多年的土著人。

㈣ 陽春縣的歷史文化

據陽春獨石仔古人類文化遺址考古發現,距今萬年以前,兩陽人的祖先就已出現。
陽春縣杜步鄉的雙鳳舞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推行郡縣制度。公元前214年派軍隊攻打珠江流域的越族,秦統一了嶺南越族地方後,設置了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兩陽初屬其中的南海郡,開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漢武帝派兵打敗了匈奴後,於公元前111年(武帝元鼎六年)新設了合浦郡高涼縣,政治中心在今陽東縣大八鎮古城(另一說在麻汕上塘村)。高涼縣包括今陽江市、恩平市西部、茂名、高州、電白、化州、吳川和羅定的部分地方。高涼縣是粵西地區最古的縣。
東漢末,兩陽屬東吳統治范圍。公元220年(東漢建安二十五年)孫權將高涼縣從漢時的合浦郡分出,設為高涼郡,轉由廣州管轄,下統三個縣:安寧縣(今陽江市區及其東部)、高涼縣(今陽東縣北部地方)、西平縣(今陽東縣白沙鎮、江城區埠場鄉、平崗鎮、陽西縣程村鎮鄰近部分地區)。兩陽由縣升郡。
南北朝時,兩陽的地位顯得更為重要了。公元527年(梁大通元年)高涼郡從廣州分出,連同杜陵郡、寧康郡、陽春郡等合設為高州。高州州治中心在今江城(從公元527年至649年),管轄今陽江市及茂名市的大部分地方(包括良德)。陽江由郡升格為州,下管郡,郡管縣,歷時122年,是祖國南疆的交通要沖、軍事重鎮。
公元606年(隋煬帝大業二年)隋政權把安寧縣、高涼縣分出部分地方合成一個新縣--陽江縣。在陽春郡中設陽春縣。陽江縣、陽春縣從此得名。
公元649年(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陽江縣、西平縣、陽春縣、杜陵縣等從高州分出,建為恩州,屬廣州都督府管轄。恩州州治在陽江,從貞觀年間唐太宗時建恩州起至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撤除恩州,陽江、陽春各自為縣止,兩陽被稱呼為恩州達719年。此後。江、春兩縣歸肇慶府管轄。
公元1867年(清朝同治六年)陽江縣兩次升格為直隸州,下轄陽春、開平、恩平等縣。公元1870年(同治九年)陽江直隸州改為直隸廳。公元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陽江直隸廳再改為直隸州。公元1912年(民國元年)撤除州府,復設陽江縣、陽春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陽江、陽春屬江門粵中專區;1953年改屬粵西行署;1956年改屬湛江專區;1958年冬,合陽江縣、陽春縣為兩陽縣;1961年復分為陽江縣、陽春縣。1983年9月為江門市屬縣。1988年2月10日,原陽江、陽春兩縣從江門市分出,新建為陽江市,屬地級市建制。下轄現在的陽春市、陽西縣、陽東縣和江城區。1992年增設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1998年又增設崗僑管理區。

閱讀全文

與陽春是什麼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