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外來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外來文化包括:文學、繪畫、舞蹈、音樂等文藝全方位。
B. 影響中國的外來文化主要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影響中國的主要外來文化:草原游牧民族文化、古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近現代西方文化。
特點:
1、草原游牧民族文化:①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給中國人帶來了鐵器、胡瓜、胡床、葡萄、番茄、箜篌、羌笛和尚武精神等,影響中國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當代漢語普通話也受到阿爾泰語系的影響;②持續時間長,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一直到清代中國都受到游牧民族文化深遠的影響;③這些游牧民族的文化最終都被中華文化所同化,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與華夏農耕文化一同構成當代中華文化。
2、古印度文化: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佛教方面,在宗教和哲學領域對中國人影響最大;②傳入中國的印度文化最後被中國本土化了,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有機組成部分;③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南方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三條線路向中國傳播。
3、伊斯蘭文化:①主要是宗教文化,對中國回族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作用;②與中國傳統文化相排斥。
4、近現代西方文化:①是強勢的先進文化,對中國現代文化影響巨大,成為了中國現代文化的主體部分;②與中國傳統文化相排斥,但新文化運動後逐漸戰勝了中國傳統文化;③對中國現代化貢獻巨大,是中國現代化的文化基礎;④包容性極強,可以吸收、容納中國傳統文化、古印度文化、當代日本文化和世界各地的各種宗教;⑤包羅萬象,包括西裝、西方語言(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斯拉夫語族、拉丁語族和芬蘭語系、烏拉爾語系)、西餐、現代科技、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現代文學、西方文化復興時期以後的哲學(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現代基督教(新教、天主教、東正教)、現代建築、影視劇、現代美術、現代音樂,在當代華人日常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
C. 外來文化有什麼特性
比如外來語詞彙在漢語中的增加、哈日哈韓一族在都市的出現、西洋快餐在中國的普及、新人在教堂舉行結婚典禮等等。甚至很多中國人把西方傳統的聖誕節、情人節甚至復活節都當做一年之中重要的節日來慶祝。但這普遍性的影響常常都是存在著與民族文化的對立和錯位。「我們對城市的文化基本沒有底數,城市規劃中沒有文化規劃,官員政績中沒有文化的地位。」曾經痛哭老街的馮驥才委員在全國政協九屆五次會議上說,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包括農村,到處都是小洋樓。很多城市不僅相互趨同,就連地名也變成「羅馬花園」、「巴黎廣場」、「威尼斯小鎮」。外來文化一來依靠著它在思想上的進步性、開放性,使中國的社會習慣逐漸產生「西化」。二來社會公眾的獵奇心理帶動時尚的思想趨勢朝外來文化方向發展。時尚的推動和變化在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社會習慣的改變中占據主要地位。外來文化對社會習慣的影響的第二個特性是局限性。前面我們已經敘述和分析了外來文化與民族文化的辯證關系,了解外來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很多對立和沖突。它對民族文化的影響只局限於外延而非本質,民族文化的根基除非受到赤裸裸的文化侵略和文化滅絕,一般不會被外來的其他民族的文化思想所撼動。外來文化對社會習慣的改造,局限於「發展」層次,即在民族文化基礎之上的影響,無論影響如何巨大,都離不開民族文化的民族思想本身。這也是中國面臨西方文化入侵而樹立「不能全盤西化」態度的理論依據。第三個特性是延展性,這其實也是前兩個特性的綜合。外來文化的思想能夠在社會公眾中普遍傳播,但又受到民族文化的制約和改造,決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延展性。這里說的「延展」不是單純指數量上、規模上的延展,而是指在社會習慣在受外來文化影響和改變中,能夠建立一套區別於原始的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具有新的特徵的思想基礎。如同雜交繁殖一樣,能夠產生一種在文化思想范疇中的「新品種」,從而使社會習慣以民族文化基礎為起點,向外來文化的外延無限接近。歸納而言,外來文化對社會習慣存在普遍性、局限性、延展性三個特點,它的影響速度快、范圍廣、規模大,同時又受到民族文化本身的抵制和改造、創新,形成具有外來文化和民族文化共同特點的新的社會習慣傾向。
D. 外來文化有哪些
E. 有哪些中國的外來文化
中國向世界輸出了很多中國文化,比如象棋,孔子,唐裝等,同樣的,世界也向中國輸入了很多他們的文化,同樣影響著中國。下面就來盤點10個輸入的外國文化,看看哪些文化還在影響著你的生活。
1、育兒文化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慈母多敗兒,棍棒出孝子(嚴父出孝子),成才的孩子少不了父親的嚴厲管教和母親的適度寵愛。這個道理已經不被大多數的家庭接受,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八十年代後期的的獨生子女政策,一家只有一個孩子,寵著還來不及,誰還捨得打,再次就是外國的文化輸入的影響,在外國尤其是西方的很多文化中,對孩子要以鼓勵為主,說教為輔,嚴格禁止打孩子,罵孩子的。現在這種育兒文化已經占據了上風,深刻影響著年輕父母們。
2、聖誕節、萬聖節和愚人節等廣大西方節日為主及其衍生出來的相關文化;
自古以來,中國都有自己獨有的節日,端午、清明、中秋等等,現在依然是非常重要的節日,但對年輕人來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愛西方的一些節日,比如聖誕節、萬聖節、愚人節等。可以說,年輕人里對外國輸入的西方節日更鍾愛一些,而中老年人還是對國內的傳統節日更喜愛。
3、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必勝客等快餐文化;
這種餐飲文化已經深入影響了各個階層,漢堡、三明治、熱狗、牛排、芝士等西餐;薯片、爆米花、棉花糖、彩虹豆、口香糖等零食,可口可樂、咖啡、紅酒和雞尾酒為主的洋酒、鮮榨果汁等飲品,可以說上到99下到剛會走,對這些都有些喜愛。當然中國傳統的飲品和中餐也影響著世界,尤其是中國的白開水,也開始進軍世界。
4、「星期」這個時間單位
可以說在民國之前,中國是沒有星期這個概念的,中國古代的官員,除了家裡有事,每月初一、十五隻休息兩天,重要節日休息一兩天,其他真沒什麼假日,更別提其他階層了,可以說是全年無休。自從星期概念引入之後,又有了早九晚五、周六日節假日,黃金周等休息日,為打工一族確實帶來了很多福利。
5、結婚
中國很多地方還是延續中國傳統的結婚風俗,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但更多的地方越來越多的環節都開始模仿西方的習俗,男人向女人求婚要手捧鮮花單膝跪地,結婚現場新郎穿西裝新娘披婚紗,婚禮主持人說的那套台詞也幾乎就是外國電影裡面的橋段,更重要的,中國人結婚喜歡大紅,可西方的婚禮卻以白色為主,婚紗、婚戒、鑽石等,都有越來越多的西方元素。
6、二次元,動漫等
這個文化來自日本,誰能想到,中國在動漫界最有影響力的時候,居然是20世紀50-60年代,那時候的水墨畫、剪紙文化,葫蘆娃,小蝌蚪找媽媽,日本的動漫沖擊了世界,不僅影響著中國,也影響了全世界,同時帶來的二次元、森系、四次元、卡通、中二等文化。當然這些都是小眾文化。
7、健身文化
窮文富武,中國人是不健身的,吃都吃不飽,哪有時間健身啊,吃飽的都在練武,不管是鐵砂掌還是五行拳,反正沒有閑著沒事舉杠鈴的,隨著西方健身文化的輸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健身行列,不是在跳廣場舞或者打太極,而是去健身房跑步舉杠鈴。同時跆拳道、瑜伽、健美操等也開始進入了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學習班就是證據。
8、美劇、R&B和Hip-Hop為代表的POP、DISCO、KTV、街舞等娛樂文化
這個文化是從互聯網的興起而發展起來,從剛開始的DISCO、KTV、霹靂舞,到R&B和Hip-Hop,再到美劇、英劇,好萊塢等文娛產品,影響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中國的僵屍沒有走出世界,可西方的吸血鬼、喪屍卻充斥著中國的熒屏。
9、星座、卡牌等占卜文化
中國自古也有占卜,乾坤八卦,周易風水,梅花易數,都是非常高深的占卜文化,可能也許,也許可能是因為太深奧了,學習起來畢竟困難,給了西方這種簡易的占卜文化入侵的空間,星座,卡牌等占卜文化迅速佔領了年輕人的思維,而中國占卜文化只在中國南方以及東南亞的一些地方受到歡迎。
10、牛仔、機車夾克、喇叭褲等服飾文化;
中山裝是中國服飾文化的最後的堡壘,可依然被攻克了,從牛仔到喇叭口,從超短裙到超短褲,從沙灘褲到丁字褲,中國的服飾文化好像已經真的沒有了,中國服飾都成為了歷史。
F. 外來文化的具體特徵
外來性文化是指那些來自其他民族而在本民族中產生一定影響的相對獨立的審美文化。理解這個概念有兩個要點:一個是「外」,一個是「來」。講一種審美文化是「外」來的,就是強調這個文化與本民族文化之間的「異」。而講外來文化的「來」,就是強調它和本民族文化的「同」。這意味著外來文化進入本地審美文化的視野,會感染其審美色彩,成為既有別於本地審美文化、也多多少少地有別於它的原初樣式的一種存在形態。
例:油畫《泉》。
外來文化的審美特徵有三點:第一,奇異;第二,徵實;第三,逼真。
奇異,指外國的文化進入中國文化視野之後所呈現的一種迥異於本土文化的特徵。
徵實的特徵是和中國審美文化相對而言的。中國文化講求的是空靈和蘊藉,而外來性文化,尤其是外來的西方文化,則具有一種追問本體、以實體為本的傳統。
例:塞尚靜物畫。
西方重在形式的逼真,中國重在形式的模糊。西方的藝術家常常認為,一幅畫的好壞,必須要看它是否「逼真」,是否合乎自然。
G. 外來文化對社會習慣的影響特點是什麼
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社會性直接影響,主要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外來文化對社會習慣的影響.所謂社會習慣,就是社會公眾在社會中產生的以民族文化為基礎的行為和思想傾向.外來文化對社會習慣的影響有著三個特徵:第一是普遍性,這是社會習慣自身的特徵所決定的.在公共關系學理論中有個特定概念稱做時尚,即在社會生活中或在公眾內部產生的一種非常規的行為模式的流行現象,它通過社會成員或公眾對某一事物的崇尚追求,在個人達到身心等多方面的滿足,在社會則導致一致行為與心態的產生 ⑦.而時尚產生的動機的新穎性使得它最容易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說是巨大的、迅速的,對傳統的民族文化本身就是巨大的改變和延伸.在我們的周圍,這種影響顯而易見:比如外來語詞彙在漢語中的增加、哈日哈韓一族在都市的出現、西洋快餐在中國的普及、新人在教堂舉行結婚典禮等等.甚至很多中國人把西方傳統的聖誕節、情人節甚至復活節都當做一年之中重要的節日來慶祝.但這普遍性的影響常常都是存在著與民族文化的對立和錯位.「我們對城市的文化基本沒有底數,城市規劃中沒有文化規劃,官員政績中沒有文化的地位.」曾經痛哭老街的馮驥才委員在全國政協九屆五次會議上說,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包括農村,到處都是小洋樓.很多城市不僅相互趨同,就連地名也變成「羅馬花園」、「巴黎廣場」、「威尼斯小鎮」.外來文化一來依靠著它在思想上的進步性、開放性,使中國的社會習慣逐漸產生「西化」.
H. 中國引進外來技術和外來文化的事例
1、佛教產生於印度,卻光大於中國。
佛教作為一種外來文化,之所以能夠在中國紮根,既有文化原因,如中國文化有著極強的包容性,對外來文化食而能化,化而能食;也有政治原因,如歷代帝王信奉佛教,依靠佛教教化百姓,鞏固統治。
2、中古時期,中國出現佛教熱,對中國金融產生了重大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佛教把受人類文明指導的商品經濟理念帶到了中國,既有利於動員社會資本,又擴充了放貸范圍,使得佛教金融在南北朝時期興起並迅速發展,成為中國金融發展史上最早依靠社會資本放貸的金融機構。
其次,佛教大大擴充了中國金融業的邊界,利用來自社會的捐施積極放貸,開中國金融史上利用社會資金向外放貸的先河,大大提高了中國金融的社會化程度,推動了質押、擔保等有利於降低社會化過程中借貸風險的技術的普及。
(8)在中國外來文化體現在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從自貿實驗區大幅擴容,到創新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從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的宏大構想,到完善國際產能合作機制等,今天中國的開放既有高水平的「引進來」,也有大規模的「走出去」。換言之,我們打造的是全方位、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升級版。
一方面,中國努力營造公開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高效的行政環境、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公平公正對待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在內的所有市場主體,歡迎跨國公司同中國企業開展各種形式合作;
另一方面,我們希望外國市場的大門也能對中國投資者敞開。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保護主義、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性政策,願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經貿分歧,積極推動建立均衡、共贏、關注發展的多邊經貿體制。
I. 對中國而言外來文化有哪些
外來文化是指非本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非本民族特點的文化。
延續數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歷史,曾經歷過兩次大規模的外來文化的沖擊,一次發生在三世紀漢代末期,來自西域近鄰諸國的印度佛教文化,跨山越水,綿延不斷地傳入中土,前後長達數百年,其對華夏文化的影響,涉及到音樂、舞蹈、繪畫、雕塑、文學、建築等多個方面,在唐朝更是達到了頂峰(這第一次只是對中國的宗教信仰影響很大,對社會經濟基本沒有什麼影響);
另一次發生在19、20世紀之交的清末民初,以英、法、美、德為代表的幾乎所有當時已進入資本主義擴張階段的西方列強,挾持武力上的絕對優勢,強行撞開了中國的國門,一種具有現代形態的全新的「西洋文化」潮水般地湧入中國,僅二、三十年的功夫,便席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統江山,這里主要包括對文學的影響、社會經濟的影響以及生活方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