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河北文化產業怎麼啟動

河北文化產業怎麼啟動

發布時間:2023-03-10 08:16:21

Ⅰ 如何發展文化產業

首先,提高全社會對文化產業的認識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從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高度,從實現全面振興的高度,從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高度,從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高度,來認識發展文化產業。
其次,為文化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有了認識以後,文化產業發展還需要社會氛圍,需要輿論環境,更需要政策支持。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為文化產業抓園區或基地建設。實施產業集聚發展戰略,加大文化產業集聚力度,並以此為核心,把載體建設作為工作重點,積極推進園區建設,使園區成為創意企業和創意人才的集聚地,成為創意產業的發源地,成為創意成果的展示平台,成為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突破口,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Ⅱ 文化產業的興起背景主要有其發展有哪些基本規律

文章編號:1009-4318(2003)01-0038-04 文化產業興起的原因及其發展特點分析 X 汪建明 (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連雲港222006) 摘 要:當代文化產業興起的三個重要原因: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文化消費需求的增長;經濟市場化的運作。當代文化產業發展呈現出一體化、高智化、共融性、開放性等特點,文化產業的興起帶來了文化觀念的多元化、存在形態的多樣化、接受方式的非線性、整體格局的發展不平衡性等新變化。 關鍵詞:文化產業;高技術;原因;特點 中圖分類號:G05 文獻標識碼:A 文化產業)))這個被經濟學界認為是21世紀最具有發展前景的/朝陽0產業,近年來,正挾高科技迅猛發展之勢,蓬勃成長於世界各國,在滿足人類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創造著巨大的經濟效益,給物質生產相對過剩的世界經濟疲軟注入了強心劑,成為拉動經濟增長,促進人類素質提高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新的產業形態。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文化產業的興起?它在當代呈現出什麼樣的特點?又會給文化發展帶來什麼樣的新變化?本文主要圍繞這些問題作一初淺的探索。為了便於討論,本文把文化產業界定為,是指通過了工業化、信息化和商業化方式所進行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生產、再生產、交換和傳播。 一、文化產業興起的原因 文化產業是以人類腦力勞動為基礎的精神生產力發展的現代形態,是一個集中代表了現代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趨勢的新興產業。它的興起,既有經濟發展的原因,又是社會體制變革的結果,既受到科學技術的內在推動,又是文化自身發展的歷史要求。 1.科學技術革命,特別是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是文化產業興起的技術前提和直接推動力 從文化傳播來看,口頭語言是人類最初的傳播形式,但語言傳播存在著傳播范圍小、數量少、速度慢和不易保存的先天性缺點。文字的產生,使信息有了便於攜帶和傳載的載體,但信息難以大量復制,也不易普及,傳播只能在特定的群體中進行。直到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人類才第一次具有大批量、高 速度復制信息的能力。中國宋代畢升發明的活字印 刷術傳到歐洲後,15世紀德國人古登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機,金屬活版印刷是傳播媒介的第一次革命,印刷術的誕生和改進使文字以比此前手抄本根本無法比擬的速度傳播開來,它代表的是一致的重復為基礎的機械進程的誕生,提供了第一批重復生產的商品,第一條生產流水線,第一次大規模生產。比如報紙盡管在這之前,中國唐代就有了邸報,德國就有5福格斯新聞6之類的手抄報,但只有印刷術發明推廣後,世界報業才有了全的生命。 電子技術的出現,是傳播媒介的第二次革命。19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電報、電話相繼發明,20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無線電廣播、電視技術與媒介相繼出現。按照美國的社會學家庫利的觀點,現代媒介有四個特徵。一是可表達性,它能承載思想和感情;二是記錄的長久性,也即對時間的超越;三是快速性,即對空間限制的超越;四是擴散性,可以達到所有階層的人群。隨著這些現代技術的發明和運用,技術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入侵文化領域,生出一種以工業生產的方式製造文化的行業,也產生出許多新的文化產品,如電影、電視、唱片等,/文化產業0轟然問世。 從20世紀50年代計算機的發明開始,特別是近十多年來,計算機、微電子技術、光纖通信技術、激光技術、數碼技術等信息技術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並迅速形成產業化。有人把當今科技迅猛發展的新時代稱為/信息時代0,這一時代的文化主體,就是文化產業。高技術的發展與廣泛應用,帶來了傳播媒介的第 第16卷 第1期
2003
年3月
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Vol.16No.1 Mar.2003
X 收稿日期
:2002-11-20
三次革命,推動了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互聯網的興起,以其多媒體、互動式、個性化的特點,迅速成為公認的第四媒體,成為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 2.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文化消費需求的增長,是文化產業興起的內在動力 行為科學認為,人的需要分不同層次,對食品的需要是人最低層次的需求,對文化產品的需求是較高級的需求。人們滿足需求的順序一般由低級到高級。對食品的需要量受生理條件的制約,增長到一定程度就會飽和,所以在食品需求逐漸滿足的情況下,居民伙食費開支占家庭生產開支的比重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這種現象被稱為/恩格爾定律0。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恩格爾系數的逐步下降,對文化的消費需求的增長成為人類社會自身發展的必然。 社會進步的標志之一,是教育普及,權利平等,文明人類的大多數都有能力也有權利消費文化產品,少數天才藝術家的創作已不能滿足越來越多的文化需求,消費的需要引發文化生產的組織化、產業化。由此生產的文化產品在數量上超過此前全部歷史時期的文化產品,它的質量和普及也決定了它不可能像傳統文化產品那樣具有高度的創造性和經典的審美性,而只能是通俗化和大眾化。 由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的閑暇時間增多也有力地帶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品消費與工農業品消費的明顯差異是閑暇時間對消費量的影響不同。相當多的文化產品,如文藝表演服務、藝術展覽服務、書籍、報刊、影視、上網,其消費需要佔用大量閑暇時間,如果沒有閑暇時間,即使收入水平很高,人們對這些文化產品的消費量也不會有大幅度提高,人們也許因沒有時間而不能去看電影,但是不會有人因沒有閑暇時間而不消費食物、飲料和衣服。閑暇時間已越來越成為一個文明社會人們追求的目標,成為高生活質量、高消費水平的標志。 3.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化的運作,制度的創新是文化產業的興起的制度保證 文化產業的出現,是產業分化、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隨著第三次技術革命的發展,第三產業迅速發展起來,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日益提高,非物質生產領域里的大部分勞動,由原來的勞動者自己經營轉變為資本主義經營,由個體勞動轉變為社會化勞動,使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規模不斷擴大,導致大批量勞動力由物質生產領域轉向非物質生產領域。作為精神生產的文化產業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並不斷發
展壯大的。在這一過程中,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文化產 業的興起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運作為文化產品的生產導入了市場競爭機制,使文化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從而也提高了文化產業的經營水平。當文化產品是一進入市場,它就已經被賦予了商品的屬性,它再不是在書齋裡面供文人墨客游戲玩賞的東西,它必須受到市場規律的制約,受到市場檢驗。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為了追逐最大的生產經營利潤,就必須不斷生產出質優價廉、受人歡迎的文化產品。在市場競爭面前,生產者不斷分化,文化生產資源得到重新配置和優化,刺激並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發展既受制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又反映市場經濟的發育程度。文化的產業化只有在精神文化的生產、交換和消費發展到一定程度、文化市場發育到一定程度後才成為可能。 當前,以制度創新適應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從而啟動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一個新的世界性發展趨勢。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從美國到歐洲發達國家已經基本上解除了通信業、傳媒業、信息業之間的行業管理壁壘,完成了適應傳媒手段匯流的制度創新。隨著世界各國紛紛拆除其自身的行業壁壘,以及國家間的關稅壁壘,一個超越民族、國家的文化內容市場正在形成,文化交流、文化產品的國際貿易日益頻繁,文化產業步入了一個大發展、大跨越時期。二、當代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特點 20世紀中期以來,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網路技術迅猛發展,大大地推動了全球的信息化、網路化進程,引發了一場席捲全球的信息革命,作為與新科技革命息息相關的文化產業,除了具有高技術產業的高投入、高產業、高風險等特徵外,同時,呈現出當代這一時期的新特點。 1.一體化 主要表現在各種媒體採用的技術相互滲透,報刊業、廣播電視、新聞網站所依賴的技術越來越趨於一致,以數字信息技術為中介,採用衛星、光纜、計算機技術等傳輸手段,使媒體之間技術特徵日益趨同。數字化技術構成了當代媒體的新平台。信息已經同物質和能量一起成為社會的基本財富和基本資源,多媒體技術的普遍應用,以前報紙、廣播、電視等相互區別的傳播媒介相互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行業之間分工界限不斷突破,以新聞集團為代表的綜合性傳播集團迅速崛起,超大型媒體集團充分利用報刊業、廣電業、網際網路三種媒體的優勢互補,走綜合發展的道路,進一步強化了文化產業一體化的趨勢。 #39# 第16卷 第1期 汪建明:文化產業興起的原因及其發展特點分析
2.高智化 文化產業是與知識經濟特徵相吻合的精神生產產業,從資源的配置來說,文化產業是一種精神生產,它更多地依賴於精神的創造和消耗,而不是物質的消耗,它把智力、無形資產作為資源配置的第一要素,通過知識智力對自然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綜合、集約的配置來創造新財富,逐步替代工業經濟依賴的、已經短缺的自然資源。在文化產業中對智力資源)))人才和知識的佔有比工業經濟中對稀缺自然資源)))土地和石油的佔有更為重要。從生產過程特點來說,文化產業的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產品的構思、策劃,作品更多地凝聚了作者的知識、智慧,勞動者以腦力勞動為主,生產起決定因素的是人的知識和智力。從社會消費來說,文化產品的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是在知識的獲取、信息的掌握和精神的滿足,而不是為了物質需要。從產業結構來說,文化產業是包括影視音像製造業、工業藝術製造業、圖書報刊印刷業、大眾娛樂業、廣播電視業、文藝演出業、信息服務業、廣告業等為代表的/高文化含量0產業,是地道的/知識密集型產業0。文化與技術、經濟與社會發展之間出現了深刻全面的互滲關系,文化成為經濟效益巨大的經濟資源。文化產業是/高技術0與/高文化0聯姻的經濟。 3.共融性主要表現在文化產業與其它產業有共生性和融合性。任何一個產業形態,都融入不同的文化內涵,文化的/外部性0特徵非常明顯,它在被消費的同時,也深刻影響消費者的意識形態、道德修養、審美趣味和行為方式,特別在文化經濟一體的初級階段,文化與經濟之間出現了相互滲透、相互交融、優勢互補的共生性發展趨勢,影響著經濟活動的結構、規模和效率,提升著生產、交換和消費等經濟環節的文明,由此形成了各具特點的文化形態。這些經過產業/化0過後的文化,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精神文化,而是與產業行為、產業理念高度融合的文化,它構成了文化產業演進的隱性階段。比較突出的表現為信息咨詢服務的預見性、科學性、指導性對各種傳統產業的滲透和改造。從文化產業的顯性形態來說,這種共生性和融合性更為明顯,特別是近年來,信息技術產業和電信業的超前發展,在文化生產中造成了最為注目的產業關聯效應。1999年是網路熱,2000年信息化突入傳媒領域,引發傳媒熱,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傳統大眾傳媒部門迅速/觸網0,出現了信息產業與
文化產業的
/大匯流0的壯觀景象。文化產業賦予了 信息產業更多的文化內容,信息產業也給文化產業帶來了/技術革命0。 4.開放性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文化產業伴隨著經濟的一體化、全球化而不斷走向開放。1994年美國正式向全球首倡信息高速公路之後,既開啟了知識經濟時代之門,也拓寬了知識和文化交流、傳播的廣闊渠道。光訊、星訊、衛星電視、激光照排、電腦傳真、光子圖書館,特別是英特網的迅速發展,使人類社會能夠獲取的信息量和知識量不僅總量呈幾何級數增加,而且獲得的時間空前縮短,獲得的空間可以遍及世界各個角落,世界因此變成了/地球村0。經濟、科技一體化、全球化,必然帶動文化產業的全球化。憑借發達的載體和傳媒,文化交流的頻率提高,范圍擴大,深度加強。東西方文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沖突、滲透和碰撞在所難免,此時的文化產業呈現出開放的氣度和精神,其發展的政治色彩、意識形態色彩正淡化,而其開放性、趨同性和為本國、本地區的經濟、文化服務的功能和作用愈益加強。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從美國到歐洲,發達國家已基本上解除了通信業、傳媒業、信息業之間傳統的行業管理壁壘,以及各國之間對傳媒業的管理壁壘,完成了適應傳媒手段匯流的第一次制度創新,目前正在進入針對文化產業內容的第二次制度創新時期。 三、文化產業帶來文化發展的新變化 文化產業作為20世紀的獨特現象帶來了文化存在的形態、結構和格局的重大變化,導致了文化的商品化和消費化,也使傳統的文化觀念、文化存在形態、接受方式及整體格局發生了質的變革。 1.文化觀念的多元化可復制性、批量化、標准化生產是現代技術的一個主要特徵,當它運用於文化生產時,則徹底瓦解了傳統文化生產所特有的獨一無二性,經典式的/韻味0走向倫落。過去被小部分人壟斷,代表著某個特殊階級標志的文化藝術,通過復制的橋梁,走向大眾,使文化的封閉保守走向民主化。在19世紀文化還被理解為只是聽高雅的音樂,欣賞繪畫或者看歌劇,文化仍然是逃避現實的一種方法,而到了當代,由於科技的滲透,無論高雅文化還是通俗文化都被大眾化,文化不再只是/象牙塔0中的/風花雪月0,文化享受不再只是少數社會/精英0的專權。在文化產業化的過程中,文化產品可以成為商品進入市場,它的商品屬性在人們的觀念中增強,文化的/意識形態化0、/政治化0的色彩被淡化;在文化產業的全球化過程中,文化從封 #40# 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3年3月
閉進一步走向開放,文化的包容性進一步凸顯,文化的世界性進一步強化。文化觀念的變化促進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使人們更多地接受現代文明,更快地走向現代化。 2.存在形態的多樣化 由於文化生產已經與商品生產普遍結合起來,以最快的周轉速度生產更新穎的新潮產品,這種經濟上的狂熱的迫切需要,賦予文化的創新和實驗以一種日益必要的結構和地位,各種新奇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消費不斷問世,網路文學、激光音樂會、電子游戲、光子圖書館等新的文化消費載體和形式層出不窮。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電子出版物,使書刊、報紙的界線變的模糊;而多媒體則打破了音像製品的框框,繼錄音帶、錄像帶、縮微膠卷之後,光碟及互聯網已經使傳播媒介的內容突破了過去/書籍0的定義,成為集/視、聽、看0於一體的新書籍。而隨著電腦和網路廣泛使用,人們更多的是以個性化、互動式地來收看新聞和進行娛樂。報刊、廣播、電視、網路以其各自不同的特點和優勢,既競爭又合作,傳統媒介與電子信息媒介並存發展。 3.接受方式的非線性 文化不再僅僅是個體的生存方式和環境,而是在不斷重復、復制符號的過程上,為大眾所經歷、認同和排斥。麥克盧漢用/地球村0這一概念來描述現代人的生存環境,太多太快的信息傳播和交流,使現在的人類如同隨時隨地生活在同一個空間中,巨大的地球變小了,成為一個喧囂興奮的群居場所。文化不再是孤獨的個體行為,而是屬於整個社會中的大眾,文化的傳播方式和接受方式不是過去那種金字塔式的逐級運行,而呈現網狀式、立體化交替進行。人們可以從不同渠道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處理信息的思維方式發生變化,特別是多媒體傳播手段的運用使受眾所接受的信息呈現一種主體化、非線性的結構。在多媒體信息出現以後,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同於由以往的閱讀紙張出版物、收聽廣播聲音、觀看電視畫 面的方式所培養起來的被動的線性方式,人們對多媒體信息的領會是以主動的方式去選取,在短的時間內 去吸收全方位的內容,它的接受方式是立體化、非線性的。 4.整體格局的發展不平衡性 隨著高科技的運用和各種社會思潮的此漲彼伏。傳統意義上的各藝術門類的布局和比重,它們之間的強弱態勢和平衡關系正在發生急劇的重大變革和調整。一些與新興科技聯姻的新的藝術門類、種類和樣式相繼出現和發展,在藝術競爭中占據強勢地位而前程遠大,一些原來屬於強勢地位的傳統藝術卻受到沖擊,陷入困境。隨著人們對物質慾望的滿足,各種新的文化形態不斷衍生,文化的大部分正與物質消費、日常活動融為一體,諸如時裝、美容、廣告、室內裝修以及種種娛樂休閑方式等等都成為/文化0。傳統的與現代的、經典的與通俗的,後現代的與超現實的,各種文化在時尚信息的潮流中分化或融合、出現或消失。在全球化的大潮中,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利用其高科技優勢和雄厚的資本,向發展中國家強制推行和宣傳自己的本國文化,在/文化霸權主義0、/文化殖民主義0的入侵下,文化的民族性和區域性逐漸消融,世界文化的整個格局呈現出發展不平衡的態勢。

Ⅲ 怎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文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文化創意產業健康發展就顯的尤為重要了。
一、重視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建設與培養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人才是第一位的。新思想的產生,完全靠人。沒有人才,創意產業的發展就無從談起。目前,我國的創意產業人才總量、結構、素質還遠不能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急需大力引進和培養。要加強對創意產業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復合型數字藝術人才、營銷人才的引進工作,不拘一格選用人才;加快對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並納入國家人才培養計劃,有條件的高校可以設立創意產業院系;認真做好創意產業企業員工隊伍的培訓工作,大力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注意借用文化產業項目吸引創意人才的柔性流動,使更多的優秀人才為我所用。
二、建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載體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離不開文化、科技、企業這些重要載體。文化是發展創意產業的靈魂。文化創意源於文化並高於文化,是對文化資源創造性的開發和利用,是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滲透力、影響力的拓展和挖掘。我們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依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把創意產業做大做強。科技是發展創意產業的支撐。創意產業是技術文明的產物,現代科技催生了這一產業。發展創意產業,必須緊緊依靠科技。企業是發展創意產業的主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發展主要靠企業。要以「三個有利於」為根本標准,放開手腳大力培育創意企業,尤其是股份制企業和民營企業,促進創意企業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強、由內到外的轉變。
三、營造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要加強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和宣傳,引導全社會進一步提高認識,全面系統地把握這一新興產業的戰略地位和發展趨勢,培育新型的產業觀念、創意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打破思想枷鎖和陳規陋習,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讓一切創造潛能和聰明才智競相迸發。切實加強領導,把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先進經驗,研究制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戰略。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影響深遠,關系重大。只要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立足我國豐富的文化資源,廣泛吸收和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先進文化、先進理念和科技成果,注重國際視野與中國特色的統一,傳統繼承和時代創新的統一,歷史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統一,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我們就能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路。

Ⅳ 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範文

當去接觸不知道的一個情況或事件,我們需要調查清楚情況,並且最後的結果會記錄在調查報告中。調查報告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1

一、市旅遊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對發展旅遊文化產業高度重視,全市上下對旅遊文化產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斷提高,加快旅遊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意識不斷增強,作為旅遊目的地、旅遊文化產業作為新興支柱產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旅遊經濟發展取得突破,主要指標進入全省前列。,接待國內旅遊者706.2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46.8億元,海外旅遊者31522人次,海外創匯792.4萬美元,旅遊總收入47.6億元。

旅遊產品不斷升級,區域旅遊特色逐步鮮明。全市共有成規模、較規范的旅遊景區(點)42處,其中皇城相府和王莽嶺為國家4a級景區,9個2a級景區,7個國家級工農業旅遊示範點,a級景區和國家工農業旅遊示範點數量名列全省第一。以來,我市旅遊公路建設投資達到2.6億元,新建旅遊專線20條,全市旅遊公路累計達到28條,總里程達到318公里。目前,以市區為中心、1小時車程為半徑、連接各大景區的旅遊公路環線網路已經形成,極大地改善了旅遊景區通達條件和便捷程度。

旅遊企業規模擴大,接待能力不斷增強。全市現有星級酒店20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5家,三星級6家,二星級8家,星級酒店數量和質量名列全省前矛,20家星級酒店共有床位數3000餘支,平均客房出租率為67.4%。旅行社:目前,全市有旅行社36家,其中4家國際旅行社,包括2家組團社,32家國內社。

文化與旅遊融合的效應明顯。作為全國圍棋發源地,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內涵,8月,我市舉行了第一屆全國圍棋文化節,圍棋文化節的舉辦充分展示了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展示了的時代風采和獨特魅力,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條件;拍攝了電視《關中女人》、《別拿豆包不當干糧》、《趙樹理》、《鐵血長平》、《紅窗花、白雪花》有效地提高了旅遊地的知名度。

二、「十一五」期間,我市促進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十一五」期間,市政府大力實施精品名牌戰略,推動旅遊與文化融合,出台的《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我市支柱產業之一」。隨後,相繼出台了《市旅遊文物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和《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從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工作思路、政策和措施等方面作了具體的闡述,為旅遊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環境保障。8月出台的《市服務業發展大綱》和《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又把旅遊文化產業作為服務業18個重點領域中的重中之重來培育發展。

(二)拓寬民間融資渠道。市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積極探索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大力鼓勵和倡導全社會舉辦旅遊業,一是鼓勵資源型企業將旅遊業作為接替產業,由地下向地面發展。提出了一礦一業的發展思路。蘭花集團開發王莽嶺景區,三八煤礦開發珏山景區,竹林山煤礦開發蟒河景區,市煤運公司開發棋子山景區,晉煤集團王台礦開發丹朱嶺景區。二是加大文化旅遊業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力度,積極引導外地和民間資金開發文化旅遊項目。河南客商孫先生投資4000萬元,承包經營柳氏民居,沁水白雲洞由個人投資開發,歷山風景區被省城客商孟翠萍承包經營,陵川縣鳳凰歡樂谷景區由北京億信通開發建設。

(三)加大政府資金投入。我市不斷加大對旅遊產業的投入,旅遊產業呈良好發展態勢。第一,市政府從起至,每年拿出1000萬元作為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景區建設的貸款貼息補助。至,國家、省、市三級財政投入旅遊和文物保護方面的資金約1.5億元。第二,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至今為止,為28個景區建設項目爭取上級部門旅遊建設資金約1200萬元,這1200萬元作為政府引導性資金,帶動了如銀行貸款、自籌等其它投融資方式對旅遊景區的投入。

(四)突出重點項目管理。,山西省把服務業作為四大攻堅產業之一,而且放在第一位,其中旅遊產業是作為新興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在山西省服務業18個領域「1+10」項目中,我市皇城相府和王莽嶺作為重點項目擬列入其中。在省建立旅遊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項目庫時,我市14個旅遊項目,爭取全部納入該項目庫,可為我市旅遊文化產業爭取更多的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加強對旅遊文化產業項目基本建設程序的完善,完成旅遊項目的審批、核准和備案手續。截止到上半年,共審批、核准、備案旅遊項目13個,其中省審批、備案9個,為項目建設投融資打下堅實基礎。

(五)文物保護和旅遊開發相結合。文物古跡作為一項重要旅遊資源,對推動旅遊產業發展,促進地區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間,我市32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國家「十一五」搶救性文物保護設施建設專項規劃》,項目總投資17259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10357萬元。這些項目的實施,充分利用我市文物的優勢,最大限度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並發揮其自身蘊涵的價值,彰顯人文景觀的同時促進旅遊產業發展。促進我市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在政府主導開發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業的戰略措施下,我市旅遊產業迅猛發展並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隨之也暴露出來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

(一)觀念陳舊,認識還不太到位。我市許多地方旅遊發展最缺乏的不是資源,不是資金,而是觀念。各級、各部門普遍對發展旅遊業的重要性以及旅遊業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尤其是缺乏對旅遊業在調整產業結構中緊迫性、必要性的高度認識。

(二)宣傳促銷力度不夠。近年來,我市遊客接待人數及旅遊收入均呈較大幅度增長,但多數是來自周邊省市的遊客,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地區遊客和境外遊客相對較少,這就需要我們下一步在鞏固原有市場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地區和境外市場的宣傳促銷力度,優化遊客結構,增加旅遊收入。

(三)旅遊相關產業發展滯後。多數景區的主要收入來自門票,旅遊與文化還沒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沒有對當地豐富的旅遊資源進行有效開發,沒有培育出有當地文化特色的相關產業,沒有形成以文化為龍頭的旅遊產業鏈。遊客在我市停留時間短,人均花費不高,旅遊業對經濟的拉動效應沒有得到很好體現。

(四)開發與保護的問題。我市自然風光秀麗,文化底蘊深厚,但是在對豐富的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方面,有著諸多亟需解決的問題。目前部門旅遊景點的開發管理涉及到文物、旅遊、林業等多個部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各自為政,政出多門的現象。如何妥善解決開發與保護的矛盾,還需要加大綜合協調的力度。

四、我市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潛力

雖然,我市旅遊產業獲得了一定的發展、有了一定的市場基礎,但總體來說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還不夠強,遊客停留時間較短,客源輸出多輸入少,景區知名度不高,難以融入山西主要旅遊線及中原旅遊經濟圈,旅遊文化產業對經濟的拉動效應還有很大的潛力。

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包括王莽嶺、圍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觀掛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錫崖溝。全市地處黃土高原與中州平原斷裂帶之最險要處,由高低錯落的五十多個山峰組成,是太行山風光的典型代表;又如蟒河旅遊風景區,是以保護獼猴和亞熱帶植被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山西動植物資源寶庫」之美譽;珏山風景區,則有「晉魏河山第一奇」、「小華山」,「小武當」之美稱;而大峽谷則是喀斯特地貌的著名自然遺產。近年來,我省初步形成了晉北佛教文化、晉中晉商文化、晉南黃河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遊區為主的旅遊業發展格局。其中,尤以晉商文化的迅速崛起為典型代表。與全省以人文景觀為主的旅遊業發展特點相比,風光獨特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獨樹一幟,恰好彌補了全省旅遊資源的缺憾和不足。據專家論證:旅遊必然成為全省繼三大文化旅遊品牌之後,以自然風光獨占鰲頭、沁河古城堡獨具特色的第四大旅遊區。

其次,擁有客源市場優勢。與中原一大批諸如鄭州、洛陽、新鄉、安陽、焦作等具有極大潛在客源群體的大中城市緊相毗鄰;第三,擁有旅遊交通環境優勢。已擁有或即將擁有侯月鐵路、鄭太鐵路和晉焦高速公路、晉長高速公路、晉侯高速公路、晉洛高速公路等一批重要旅遊交通設施。

第三、發展旅遊業時不我待。河南已經搶先一步,利用我市的自然資源,做成了知名景點。我市必須奮起直追,加大發展服務業力度。近年來,河南省旅遊業的發展,尤其是周邊地區如焦作、濟源、洛陽、開封等市的旅遊業迅猛成形有目共睹。這些城市旅遊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自然類風光景觀的迅速崛起。雲台山、小浪底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仔細分析,這些自然類旅遊品牌的景觀主體絕大多數在境內。而的自然風光絕不遜色於她們,豐厚的人文景觀更具市場吸引力。為此我們將以特有的太行山水風情為靈魂,以青蓮寺、炎帝文化、長平古戰場及沁河流域古城堡群為文化內涵,以棋子山、王莽嶺、珏山、舜王坪、蟒河、太行山大峽谷為舞台,打造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品牌。爭創出我省繼三大文化旅遊品牌之後,以自然風光獨占鰲頭的第四張王牌,構建旅遊業美好的明天。

五、幾點建議

根據我市旅遊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和潛力,我們認為,在今後要進一步加大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力度。主要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進一步加大對旅遊文化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旅遊文化產業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當作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項目來抓,在規劃土地、稅收、財政等方面給於大力支持。

(二)進一步加大對旅遊文化產業的資金投入。要加大對旅遊文化產業的資金扶持,一是根據財力狀況和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逐年適當增加投入,引導旅遊文化產業的品牌培育、項目示範等。二是安排一定數額的旅遊文化發展基金,作為導向性投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安排一定數額的旅遊文化產業的貸款貼息,扶持重點旅遊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和帶動社會資金注入。

(三)找准旅遊文化業的著力點。旅遊的本質就是文化探尋、文化消費和文化享受。謀劃和培育我市旅遊文化產業,必須要有更加開闊的.視野,找准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著力點,學習借鑒其他省、市旅遊區好的做法,結合實際,大膽創新,把文化的導入作為旅遊精品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開發富有濃郁地方特色、風情的文化旅遊產品。加強文物保護和對非物質文化的挖掘與整理,扶持文化創意群體和經紀人,把具有特色的地方戲曲文化、民俗民居文化等文化形態融入旅遊開發建設中。

(四)創新旅遊品牌。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內涵,體現地方鮮明特色,千方百計把「神奇太行·經典」的旅遊品牌打響叫亮。近年來,在旅遊品牌的培育和宣傳上,全省初步形成了晉北宗教文化、晉中晉商文化、晉南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遊區。但沒有太行山這一塊,不能不說是缺憾,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全力打造「神奇太行·經典」的旅遊品牌,努力向全省第四大文化旅遊區———神奇文化旅遊區的目標邁進。

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2

根據縣委辦的安排,最近,由縣委宣傳部牽頭,縣文體、廣電、教育、工商聯等部門配合,對全縣文化體制現狀和文化產業發展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了如下調研報告。

一、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我縣現有國辦文化事業單位18個,在職職工105人。即:我縣文化館、我縣圖書館、我縣電影管理站、我縣廣播電視局和14個鄉(鎮)的文化廣電工作站。有文藝表演單位1個,有表演職員50人,即:雲南瀾滄江啤酒企業集團職工藝術團。有文化企業2個,有職工36人。即:我縣新華書店、我縣電影公司。

國營、集體、股份制和民營個私企業創辦文化經營單位有232個,從業人員達800多人。其中:國營、集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創辦文化經營單位有4個。即:我縣福利公司創辦的「雲福樓歌廳」(茶室),我縣瀾滄江大酒店創辦的「水樂宮歌廳」(茶室),我縣畜牧局、縣農行創辦的「雲中雲歌廳」(茶室),雲南糖業集團幸福分公司創辦的「我縣印刷廠」。

民營個私企業創辦的綜合游樂場所、歌舞廳、卡拉ok廳、音樂茶座、電玩室有70個,印刷廠2個,打字復印室16個,音像製品出租、零售65個,書報刊出租、零售12個,藝術攝影15個,藝術培訓3個,工藝美術裝璜16個,電影放映9個,互聯網上網服務20個。這些文化經營項目為豐富和活躍全縣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對促進我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擴大就業、涵養稅源、廣開財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問題

我縣文化市場的經營,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處於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級階段,在產業規模、經營水平、運作方式和經濟效益上都無法與其它產業相提並論,也無法與發達地區的文化產業相媲美,更無法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爭。我縣文化市場經營單位數量多,但由於起步晚,經濟相對滯後,缺乏具有強大實力的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很多文化經營單位沒有形成產業化運作,文化產業的發展明顯滯後於我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存在著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化產業發展缺乏總體戰略和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對文化的產業屬性認識不清,對文化的產業化存在錯誤的認識,對文化的意識形態性過分強調。因此,沒有把文化真正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這種觀念導致文化產業的政策長期處於搖擺之中,而文化產業作為一個受政策影響很大的產業,如果沒有好的政策支持,很難獲得長遠發展。同時,文化市場管理婆婆多,有利益多頭管理,無利益沒人管理,文化法規側重於規范、控制,強調「禁止性」、「懲罰性」,缺乏鼓勵發展文化產業的條款。

(二)文化產業缺乏整體規劃,產業布局不合理。到目前為止,我縣還沒有正式規劃的娛樂區域或文化產業區域,市場相對分散零亂,文化產業發展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沒有上規模的綜合性經營場所,絕大部分經營項目規模小,市場整體檔次不高,許多經營者因管理不善、方法不多,經營項目單一,消費者光顧少,導致經營情況差,時開時停,造成了文化資源極大的浪費。

(三)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創新嚴重滯後,財政投入力度不大,國辦文化沒有起到主導地位。引導民間資本投入的辦法不多,金融政策與資本市場的支持不夠,文化企業形不成規模,文化基礎設施難以適應文化產業的發展。

(四)缺乏各類文化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文化產業是高投資、高收益、高風險的產業。文化生產的巨額投資以及文化產品銷售的不確定性,一般經營者很難把握。因此,發展文化產業離不開高素質的經營管理、策劃、營銷等人才。目前我縣文化市場經營從業人員主要來自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個體經營人員,缺乏專業化化產業發展的規劃、組織、管理、協調、引導等功能。計劃部門要會同文化部門加強對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的協調和領導,要在制定文化市場和文化產業各個門類的專項發展規劃的基礎上,確定重點發展的行業門類項目,形成文化產業的中長期整體發展綱要和規劃,完成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整體設計。發展綱要和規劃要具有前瞻性、戰略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包括文化產業的保護以及如何與國際接軌等。

(五)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文化投資的總量和規模是決定文化增長的最基本因素,一個時期文化投入量的多少,不僅決定文化產業發展的速度和機構,而且決定文化對經濟作用的大小,擴大內需,拉動消費肯定包括文化建設,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文化產業必然也在開發范圍之中,要拓展投融資金渠道,為文化產業的迅速擴張提供資金支持。資金投入不足,是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在當前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新形式下,應該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積極吸收業外資金和社會資金創辦文化產業,採取支持國有非文化企業興辦文化項目,吸引股份制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文化企業的經營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產業的多元投資,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格局,為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同時還可按照國家法律和政策的規定,充分利用項目合作的形式,積極嘗試在硬體設施建設、技術更新改造等領域引進外資,共同參與文化產業的發展。

(六)實施多樣化、多層次的發展戰略。文化產業與任何產業一樣,有一個逐步發展的漸進過程。文化產品也有一個從開發期到上升期到興盛期,然後逐步衰弱的過程。既要研製高品位,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的文化產品,也要培育、開發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品牌。由於文化消費者的經濟狀況、文化素養、審美情趣和文化傳統的不同,發展文化產業也應該多樣化、多層次,以適應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即要實施集團戰略、名牌戰略,又要實施多路出擊,充分佔領市場的戰略,當前存在的一個突出現象是鄉(鎮)文化生活貧乏,與縣城反差極大,這也可以稱為一種「文化二元結構」。農村的看戲難、看書難、看電影難,沒有文化娛樂設施等問題,說明農村有一個潛力極大的文化市場,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廣闊空間。所以,應該瞄準這一市場,用適銷對路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贏得巨大的消費群體,把產業做強做大。

(七)造就一大批「文化商人」,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構築人才高地。我縣文化產業能否快速發展,成為我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歸根到底是人才。分析國內外文化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到,文化產業要發展,就必須造就一大批既有開拓能力又有經營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場,善於運作企業的文化經營者。從目前我縣情況看,當務之急是營造一個能使高水平的文化經紀人不斷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機制,盡快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文化經紀人隊伍。

(八)加強管理,依法行政,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文化市場管理要借鑒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經驗,加大改革力度,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實現從「辦文化」向「管文化」的轉變,真正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建立新形勢下保證黨的領導,調控適度,運行有序,促進發展的宏觀管理體制。要以行業管理為主,通過各種經濟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調控市場,引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要利用價格機制、稅收機制、信貸機制和收入機制的調節作用,理順文化市場運作,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要壓縮行政審批項目、簡化審批手續、增強行政審批的透明度。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文化產業行業協會,逐步將一些不適合由政府行使的職能交給行業協會,建立健全行業自律機制,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維護行業權益。

;

Ⅳ 如何促進文化發展

一、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包括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雙重發展、繁榮。不論是文化事業、文化產業,都應該而且能夠為社會公眾提供豐富多彩的適合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文化藝術產品。所以,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並加強資金使用方向與效益的監管,要積極鼓勵文化產業發展,對民營文化經濟、民營文化系統的文藝人才一視同仁,為他們提供評職晉級、業務培訓研討等方面的同等政策待遇。這方面應該看重的是他們最後的產出成果,是否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健康向上精神文化需求,這是最根本的衡量標准。而且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是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的,有競爭,才有活力和創造力,文化事業領域也是如此,不能是無底洞。同時,深受群眾喜愛的文化事業項目,也成為創造經濟效益的源泉。我們一定要打破傳統的那種文化事業只追求社會效益而不管經濟效益、文化產業在不違背基本方向的前提下不必追求社會效益而過於注重經濟效益的觀念,因為,無論是物質產品的生產還是文化產品的生產,只有兩個效益相統一,才能收到持久的顯著的相得益彰效果,這種規律是內在的、普遍的。
二、努力拓展文化產品的覆蓋面、影響力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前提和更根本的。文化藝術內在的創作規律是根本的,一方面需要內在的質量,一方面需要社會覆蓋面和影響力。舉一個例子,河北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河北學刊》,屬於純學術期刊,在全國業內同類刊物中屬於佼佼者,原因就在於恪守稿件質量第一的原則,無論你是領導還是普通作者,無論你是社科院內部的專家學者,還是外省市的,都一視同仁,視文章質量來決定登載與否,這種不徇私情,確保了其雜志質量和在業內的影響力、權威性。從而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也就是業內人士都以在該刊物上發表論文為榮、為水平的體現,同時,該刊物總能收到高質量的來稿。還有《新華文摘》、《領導文萃》、《讀者》等雜志,都是高品位文章的結晶,所以讀者眾多,當然作為自辦發行的公開期刊,經濟效益也相應地很好。還有一個刊物,河北省文聯的《小小說》雜志,面向全國的作者徵稿,外省作者的上稿率也非常高,而且對優質小小說給予重獎,這極大地激發了全國各地優秀小小說創作者的積極性(這一點,《南方周末》、《燕趙都市報》也同樣),所以,《小小說》的影響力、覆蓋面非常大,作者群、讀者群越來越大,形成了良性循環。我們當下有一些雜志報刊,尤其是學術類的、時政類的,迎合高校、事業單位人員評職稱的需要,大搞關系稿、有償稿件,這一方面無法保障文章質量,另一方面,絕大部分稿件都是本區域的,無形中對外來稿件採用越來越少,在廣大范圍的影響力、覆蓋面越來越小,這樣的話,當然會步入「非良性循環。」這種「非良性循環」當然是不利於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這只是從出版領域來說,在影視劇創作、文藝作品創作領域也是同樣的道理。《鄉村愛情》、《金婚》、《錯愛》、《家有兒女》、《武林外傳》等電視劇長期以來在眾多電視台熱播,也能驗證良性循環的規律。
三、要像對待傳統文化媒體、平台那樣,重視和扶持新興文化產品生產傳播平台建設、新興文化媒體運作。如今,互聯網、手機、光碟、MP3\MP4等電子產品,都是新興的文化媒體、文化產品生產傳播平台,而且比傳統的文化媒體更具有優勢(互動、快捷、無障礙、成本低、影響力更大、影響范圍更廣等),目前各級黨委政府對這些新媒體在傳播文化、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巨大作用與潛力,重視不夠,投入不足,這方面的監管力量、文化產品創作隊伍建設、硬體設施的體系化建設的力度都不夠,而國際社會對此的重視和投入力度相當大,這種反差,使得我們在佔領這些新興文化生產與傳播媒體、平台制高點方面很被動,由此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例如反動、色情文化作品、圖片、網站的存在與傳播,例如虛假經濟社會信息的肆意傳播,等等,所造成的現實社會經濟政治危害巨大。這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盡快採取相應的措施。

Ⅵ 文化振興的具體措施

文化振興的具體措施如下:
1、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
2、公共文化建設、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
3、培養鄉土文化人才。
文化振興的內容具體如下:
1、文化振興的內容包括從鑄魂凝神、以文化人、滋養鄉情;
2、產業振興。時代要發展,產業是基礎。
3、人才振興。人才是國家振興和社會發展的關系,要積極培養有才幹有能力的專業人士。
4、文化振興。加強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弘揚社會正氣,建設文明社會風氣。
5、生態振興。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們生活生存的根本,國家也不斷通過「綠化」、「美化」等措施,優化人們的居住環境。
6、組織振興。達到全面振興的目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產業促進法》第七十條 【市場主體責任追究】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組織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有關主管部門依據各自職責予以警告、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五萬元以下的,並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五萬元以上的,並處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或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生產、提供含有法律、行政法規明確禁止內容或嚴重違背公序良俗內容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
(二)非法傳播文化產品和提供文化服務的;
(三)違反有關規定,擅自從事文化產業活動的;
(四)違反有關規定,擾亂文化市場秩序的;
(五)偽造、變造或非法出租、出借、買賣相關許可證、批准或者證明文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本法規定的許可證、批准或者證明文件的;
(六)騙取國家文化產業優惠政策支持的;
(七)在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過程中欺騙消費者、從事虛假交易、虛報瞞報銷售收入、虛構市場評價信息的;
(八)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九)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行為的。
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Ⅶ 如何發展文化產業

一、在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時,要結合產業發展的整體要求來把握特色優勢。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但要在現代市場需求和技術製作的背景下發展成為文化產業,就必須將這些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文化產業具有綜合性極強的特點,人才、品牌、資本、信息、科技,以及市場需求和拓展水平對原創產品的規模孵化能力等,都將在其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起到綜合性的作用。必須優化配置各種有可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選准幾個重點突破口。經過努力,在若干領域獲得突破之後,再利用它們所具有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其他領域的良性發展,進而逐步實現整個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
二、發展文化產業的關鍵在於必須在堅持各種基本准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市場這一巨大的杠桿,以市場為導向來生產和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從而使文化產業真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引導消費,拓展文化市場,應遵循市場法則來組織和運作文化產業這一系統工程。很多有發展前景的產品和服務之所以遲遲未能取得相應的業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市場開拓能力,特別是本土以外的市場拓展能力。提高市場拓展能力,有效培育市場,關鍵是要科學地認識和把握目前文化產品的消費構成和市場的近、中期需求,並使之與本地區的優勢文化資源相結合,選准近期發展的突破口。
三、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規范化。立法機構和相關行政部門應盡快制定完善相應的法規和政策,規範文化行政部門的管理職能和各類文化企業的經營行為,積極引導合法經營,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保障合法經營者的權益,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各地各行業自發自流開發的狀況。同時,要在行政審批、土地使用、市場准入、投融資、市場管理、稅收等各個方面制定一系列優惠措施,盡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包括外資在內的各種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參與發展文化產業,壯大文化產業的發展實力和社會影響力。政策法規體系的建立健全,有助於文物古跡的保護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最終推動文化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閱讀全文

與河北文化產業怎麼啟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