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西文化如何看待防疫

中西文化如何看待防疫

發布時間:2023-03-10 23:29:02

⑴ 疫情背後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新冠肺炎疫情這幾天在境外直線上升,目前已經突破70萬大關,疫情給全球政治和經濟帶來的沖擊之大、影響之巨,遠遠超過了17年前的非典。同時國內疫情在國家的強有力舉措、全民的全力配合下,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個階段性的勝利。所有的中華兒女,通過這次疫情,感受到了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我們為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偉大的國家而感到無比的自豪。

        本次疫情中,中國面對疫情是積極作為、採取強有力的封城措施、全民動員自我隔離14天等措施,西方很多國家則是沒有珍惜中國所作出努力換來的時間,去做好防控工作,而是強調民主和自由,這完全折射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同時也體現了時代的變化、制度的優勢和格局的變化。為什麼這次疫情管控上,中西方的態度和策略有如此的差異呢?整體上來說,面對疫情,中國文化重在德行、西方文化重在結果;中國文化重視包容、西方文化崇尚武力;中國文化追求集體主義、西方文化追求個人主義。

        一是中國文化重在德行、西方文化重在「自由」。 中國的儒釋道文化,儒家講究的是人要改變自己去適應這個社會,佛家講究的是改變自己去適應自己的內心,道家講究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是改變自己去適應自然。無論是儒家、佛家還是道家都是重在「德」字上,明心見性、修生養性,馮友蘭老先生就說過「立言、立功和立德」,德需要用一輩子去修行。這反映著本次疫情處置上,我們中國就是完全踐行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惜一切代價的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這是一種承諾、一種尊重、一種負責。而西方文化重在所謂普世的自由、平等、公平,他們更注重結果的部分,注重當下的權益,同時對自己的文化有非常的自信和優越感,當西方文化站在所謂的世界中心的時候,他們的文化自信就變成了文化自負,也就有了面對疫情不作為的神操作了。

        二是中國文化重視包容、西方文化崇尚武力。 中國文化中考慮更多的是求同存異接受差異、更多的是欣賞認同的眼光看問題,比如太極考慮更多的不是打倒對方,而是以柔克剛、自我放棄;而西方的文化崇尚的是拳頭文化、崇尚的是權力至上。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這次在疫情防控中,中國方案、中國處方體現的是中西醫結合,而西方認為必須是西葯強力殺滅病毒、不認可中方的中醫理念和方案。而事實是正是我們的包容的態度、中西醫的結合,才如此之快、如此之有效的遏制疫情的發展、挽救大量的危重病人。

      三是中國文化追求集體主義、西方文化追求個人主義。 這次疫情我們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在中國,在國家的號召下、在我黨的帶領下,我們所有的國人能夠做到統一聽指揮、相信國家、信任我黨,全國上下一盤棋,各種護送白衣天使的守護、各種美麗逆襲者的感動、各種抗疫救援的溫暖,中國文化積淀和傳承下來的家國情懷、集體主義精神在這次疫情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而西方文化,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個人主義的價值觀根深蒂固的存在與西方世界,這也就有了為保經濟、而不重視疫情,最後導致疫情蔓延的惡果出現。

          通過本次疫情,可以看出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之大,帶來的影響和變化令人深思。在當今這個全球化的時代,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的人們,我們需要摒棄成見、消除誤會,我們需要有包容的心態、要有文化的自信、要有全球化的格局;需要人們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互相學習。人類命運共同體必將是解決人類發展的必由之路,需要每一個地球人去踐行和合作,只有這樣人類才能攜手克服各種困難、災難和危機,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和共同繁榮。

⑵ 如何看待中西文化

文化的覆蓋面極為廣泛,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表現在諸多方面:
一、中西方言談的差異
在中國,對別人的健康狀況表示關心是有教養、有禮貌的表現。但對西方人的健康表示關心,就不能按中國的傳統方式了。一個中國學生得知其美籍教師生病後,會關切地說「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應該到醫院看看)。」不料,這句體貼的話反而使這位教師很不高興。因為在這位教師看來,有病看醫生這種簡單的事情連小孩都知道,用不著任何人來指教。如果就某種小事給人以忠告,那顯然是對其能力的懷疑,從而大大傷害其自尊心。中國人在飯桌上的熱情好客經常被西方人誤解為不文明的行為。因西方人認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決定,用不著主人為他加菜添酒,而且飲食過量是極不體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飯後,主人不必勸他再吃。一位美國客人看到中國主人不斷地給他夾菜很不安,事後他抱怨說「主人把我當豬一樣看待。」 中國人路遇熟人時,往往會無所顧忌地說:「啊呀,老兄,你近來又發福了!」或者以關切的口吻說:「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體啊!」而西方人若聽你說「you are fat(你胖了)」或「you are so thin(你又瘦了)」, 即使比較熟悉,也會感到尷尬和難以作答。
二、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的差異
1.個人榮譽感與謙虛謹慎
西方人崇拜個人奮斗,尤其為個人取得的成就自豪,從來不掩飾自己的自信心、榮譽感,以及在獲得成就後的狂喜。相反,中國文化不主張炫耀個人榮譽,而是提倡謙虛。中國人反對王婆賣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國式的自我謙虛或自我否定卻常常使西方人大為不滿。「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的英文很好),」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我的英文很差)」;「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你的工作做的很好),」 「No, I don't think so.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不,這是大家共同努力得結果).」 這種謙虛,在西方人看來,不僅否定了自己,還否定了贊揚者的鑒賞力。這種中國式的謙虛在資本主義的競爭市場是行不通的。
2.自我中心與無私奉獻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識和獨立意識很強,主要表現在:(1)自己為自己負責。在弱肉強食的社會,每個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質量都取決於自己的能力,因此,每個人都必須自我奮斗,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不習慣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不過問他人的事情。(3)正由於以上兩點,主動幫助別人或接受別人幫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難堪的事。因為接受幫助只能證明自己無能,而主動幫助別人會被認為是干涉別人的私事。
中國人的行為准則是「我對他人,對社會是否有用,」個人的價值是在奉獻中體現出來的。中國文化推崇一種高尚的情操——無私奉獻。在中國,主動關心別人,給人以無微不至的體貼是一種美德,因此,中國人不論別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願主動關心,而這在西方會被視為「多管閑事」。

三、社會關系的差異
1.平等意識與等級觀念
西方人平等意識較強,無論貧富,人人都會尊重自己,不允許別人侵犯自己的權利。同時,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在美國,很少人以自己顯赫的家庭背景為榮,也很少人以自己貧寒出身為恥,因為他們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國一句流行的諺語所言:「只要努力,牛仔也能當總統。」(If working hard, even a cowboy can be president.) 新中國雖已建立了近六十年,但傳統的君臣、父子等級觀念在中國人的頭腦中仍根深蒂固。父親在兒子的眼中,教師在學生的眼中有著絕對的權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長中仍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2.核心家庭與四代同堂
美國式的家庭結構比較簡單:父母及未成年孩子,稱之為核心家庭。子女一旦結婚,就得搬出去住,經濟上也必須獨立。父母不再有義務資助子女。這種做法給年青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並培養其獨立生活的能力,但同時也疏遠了親屬之間的關系。 中國式的家庭結構比較復雜,傳統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這樣的家庭中,老人幫助照看小孩,兒孫們長大後幫助扶養老人,家庭成員之間互相依賴,互相幫助,密切了親情關系。然而,這種生活方式不利於培養年青人的獨立能力。
四、社會禮儀的差異
中國人見面喜歡問對方姓名、年齡、單位及收入等。而西方人很討厭人家問及年齡與收入等個人私事。中國人路遇熟人總愛寒暄道:「吃飯了嗎?」「到哪兒去?」「上班呀?」等。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有禮貌的打招呼用語,而若你跟西方人這樣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吃過飯了么)?」 「Where are you going(你去哪兒啊)?」他們則會認為你想請他吃飯或者干涉其私事,會引起誤解。西方人見面,通常招呼道:「Hello(嗨)!」 「How do you do(你好)!」「Nice day, isn't it(今天天氣很好,不是么)?」對於別人的贊揚,中國人通常表示謙虛,並有一套謙虛之詞,像「慚愧」、「哪裡」、「寒舍」、「拙文」等。而西方人總是高興地回答「thank you(謝謝)」以表接受。中國人用「謝謝」的場合較西方人少,尤其是非常親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員之間不常說「謝謝。」而西方人整天把「thank you」掛在嘴邊,即使是親朋好友和家庭成員之間也常如此。中國人收到禮物時往往放在一邊,看也不看(生怕人家說貪心)。而西方人收到禮物時要當著客人的面馬上打開並連聲稱好。中國人殷勤好客,一杯杯地斟酒,一遍遍地上菜,客人不吃不行,不喝也不行,使西方人覺得難以對付。而西方人的習慣是:Help yourself,Please(請隨便用)!中國人送客人時,主人與客人常說:「慢走!」「小心點!」「再見,走好啊!」「你們進去吧!」「請留步」等。 而西方人只說:「Bye bye(再見)!」 「See you next time(下次見)!」 「Good night(晚安)!」
五、社會習俗的差異——對女性的態度
美國婦女和中國婦女的地位都不高,但美國婦女卻有幸能享受許多傳統的騎士習俗,尊重婦女的禮節在美國社會隨處可見:男士為女士開門;扶女士下車;在馬路上,男士走外側,女士走內側,以給女士提供保護;女士進餐廳時,所有的男士都要起立;餐桌前,男士要為女士拉開椅子,等女士站好了位置再把椅子送回女士的身後,請她就坐。 中國社會對女性的照顧和禮節似乎要少一些,且有一些專家注意到:漢字中帶「女」字旁的有相當一部分含有貶義,如「妖、奸、奴、妒」等。
六、結語
綜上所述,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還表現在許多方面,但簡單加以概括其實並不復雜:反映到思維方式上是抽象和具體的差別,反映到生活態度上則似乎可以理解為西方人更加實用,中國人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中西方的文化有著很多的差異,也存在著很多分歧,其中的很多習俗也產生了很多笑話。但是,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點就是這些都是人類的文化發展歷程,這些文化的差異不能說誰優誰劣,這是客觀形成的,它們的存在必將引起人類文化的繼續發展,在當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國家都不可能丟掉或擺脫自己的傳統文化。因此,來自外部的強加或內部的叛離,都不利於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讓我們共同來維護各種文化的發展,維護國家的安定,東西方的文化互相促進,互相學習,這樣,人類的文化歷程會走得更好。

⑶ 從中國精神的角度談談如何踐行偉大抗疫精神

1、共產黨員爭當先鋒、敢於奉獻,吹響中國精神的「集結號」。

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千千萬萬共產黨員為人民群眾「負重前行」,經受住了歷史的檢驗。在共產黨員的初心裡,在爭當先鋒的骨子裡,在敢於奉獻的奮斗里,吹響中國精神的「集結號」。

2、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砥礪奮進,唱響中國精神的「主旋律」。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復雜形勢,中國共產黨居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高度作出決策,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砥礪奮進,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在華夏大地上,唱響中國精神的「主旋律」。

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偉大抗疫精神,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又在新的實踐淬煉中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斷增長的力量源泉。

同困難作斗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奮力奪取抗疫斗爭全面勝利、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守初心聚民心、促鬥志勵擔當,化危機育先機、應變局開新局。

⑷ 如何看待中西文化

人類的歷史進程,為後人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文化,也積累了有益的成功經驗和慘痛的失敗教訓,這份巨大的寶貴財富,也是人類走向文明的重要資源。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開拓自己的眼界,改變傳統的思維定勢,培養廣泛的興趣,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文化修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修養的高低,不僅關繫到個人的素質,還直接影響著個人的觀念利意識,其中既包括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同時還影響著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提高每個人自身的文化修養,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人類之所以能夠創造出豐富的物質和精神文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人類能夠不斷地總結自身發展的歷史,從中汲取有益的經驗,接受慘痛的教訓。從而推進人類自身從低級向高級,社會從野蠻向文明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歷史可以給人以智慧,給人以啟迪。
在文化進程中,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沿著時間的長河,此消彼長,又各具特色。

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徵:平衡和現實主義

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徵,即平衡與現實主義,也反映了民族間觀念、意識的差異。而這兩種基本的文化特徵,在具體的文化現象和文學藝術作品中,又有具體的表現形式:即中國傳統文化以穩重、平和、和諧及寫意為特色;西方傳統文化則以個性化鮮明、寫實性強為特點。
1. 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平衡,以穩重、平和、和諧為特徵
追求平衡.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小形成的—種特定的觀念、農業生產受季節變化和作物生長規律的制約,需要穩定的社會秩序;農業生產隨時面臨自然災害的威脅,需要人們團結合作,建構一種穩定、和諧的人際關系;農作物生長需要的自然氣候條件,各種氣象因素:光照溫度、防水等,都需要適宜,即「無過不及」。中國的傳統武術太極功,強調剛柔並濟,古人認為天地,陰陽,晝夜,都是相對,要保持他們的平衡。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平衡發展。
孔子對「為人之道」提出「中庸」的思想:「君子中庸,小人反小廟」。明代理學家對「中庸」作了解釋:「中者,不偏不倚,元過不及」。即為人處世個能左、右偏激,需沿著正直的方向發展和前進。這種為人處世正直的認識,也成為中華民族的共識,由此也養成了中華民族堅持原則,是非分明的優秀品德。
中國的傳統飲食則具有「平衡」的特點,而且多為經驗型的。在古代,人們根據自己的親身實踐,將各種食物分為溫、熱、涼、寒,四種「屬性」,又稱「四氣」,且按味道分為辛、酸、甘、苦、咸等「五味」。中國傳統飲食的「平衡」,就是根據各種食物的「屬性」和「五味」,將不同的食物相搭配,使之實現「四氣」和「五味」的「平衡」。
與之相比較,因為西方生活工作節奏快,方便快潔的就餐方式和缺什麼營養補什麼營養成為主旨,也表現了現實主義在飲食上的差別。
2. 西方傳統文化的特色:現實主義
西方民族受畜牧業生產的影響,而形成了許多特有的觀念其中最突出和重要的是現實主義,即注審現實。
2.1 現實主義在西方社會生活中的反映
現實主義的觀念在西方的社會生活中.是十分明顯的。反映在西方民族審視社會、處理人際關系,以及日常生活等,都是以現實作為基礎。
西方民族在消費理念上的「超前消費」,即先消費,後還貸的作法,就是從現實出發.先考慮眼前的實際需要,滿足人們對現實的需求。至於下一步的還貸,也是根據現實的需要決定的,所以西方人常出現重復借貸的現象。
現實主義的觀念在西方民族及社會的文明發展史上,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世界近代歷史上的一系列重大發明,近代自然科學學科體系的建立,基本上是歷史上曾是游牧民族的後裔的貢獻。
在西方國家的外交政策中,也體現了現實主義的觀念。「圓桌會議」,最早便出現在歐洲的政治舞台上。在舉行國際會議或國內外政治派別的談判時,用圓桌可以避免座次的尊卑、貴賤.亦無主、次之分,使與會各方感到地位平等。
2.2 現實主義在西方文化藝術中的反映
西方文化來源於古希臘神話,傳統以基督教文化為核心,同樣現實主義的觀念,在西方傳統文化藝術中體現得十分充分。
在西方的文學作品中,真實、直接反映作者所處時代和社會生活的內容很多。如法國作家雨果的《悲慘世界》等,英國作家狄更新的《老古玩店》、《雙城記》等,法國作家大仲馬《基督山伯爵》、《三劍客》等,小仲馬的《茶花女》等諸多的文學作品,還包括丹麥作
家安徒生、德國作家格林創作的童話故事,都以現實為題材,或謳歌贊美.或批判、諷刺。
戲劇作品也是如此。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創作的四大悲劇(《哈姆雷持》、《奧賽羅》、《李爾王》、《麥克佩斯》)、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都具有現實主義的特點。
西方文學藝術中的現實主義,還表現了作品真實地、直接地抒發感情。人的喜怒哀樂,喜好與厭惡的情感,直接流露於作品中。

二、中西方文化的關系——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東的東方文化,東方比西方早進入封建社會,它的文化比西方文化先進,有許多輝煌燦爛的發明與創念,所以河東的東方文化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可是西方後來居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最先在西歐出現,並逐漸取代封建主義生產關系的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就是這一歷史變革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當時科學、文學和藝術空前繁榮,涌現一大批時代的巨人.資本主義的文化亦隨之取代封建文化成為時代的主流,即所謂三十年河東的東方文化讓位於四十年河西的文化。這次讓位是人類文化的一次偉大發展,是人類社會的一次偉大進步。
資本主義處於上升發展時期,促進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後來,當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即到了資本主義的後期時,資本主義社會各種固有的基本矛盾更趨尖銳了,種種跡象表明,資本主義到了壟斷階段,文化思想出現危機。
李政道博士在「中美文化交流研討會」上,有一段發言.提到了中美文化傳統的差異問題:「中美文化傳統的區別是明顯的。中國文化傳統要求個人以社會為重,美國正相反。在個人和社會發生矛盾時,往往強調個的自由權力,這有利於激發個人的主動進取精神.整個社會充滿活力。但這種觀念也導致濫用自由。現在美國亂象從生,不能說與此無關。」
追求物質增長和生活享受已是現代人的主要人生目標在—些人那裡甚至是唯一的目標。在這樣的價值觀念支配下,—切都只是為了功利,為了縱情享樂。「文化危機」,「個人主義」「拜金主義」「虛無主義」在西方國家泛濫。
此種觀念下,自然和科技只不過是達到人們某種功利和享受的環境、資源、工具和手段,可以不顧一切後果地去利用它、掘取它。甚至於連他人也和物一樣,只不過是一種資源或手段,是一種相互利用的關系而已。於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都被嚴重地扭曲了。這才是上述人與自然的對立和人與人關系疏遠(或對立)急劇加深的深層根源之所在。這種短視的做法必將影響今後的發展。而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究人與自然,他人的和諧相處,這必然更符合社會歷史的發展。
因此,新情況下,河西文化讓位於比它先進的河東新文化,螺旋式上升,一次比一次高級,一次比一次進步,反映人類社會及其文化不斷向前發展的規律。
中國古代思想家認為,人類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也有一個自我認識的問題。特別是當人類征服自然的力量越來越強大的時候,人類更需要對自我有一個清醒的、正確的認識。人和個人既要能認識自己的大,也要能認識自己的小,要能不以大自居,不以小自卑。然而這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人的自我失落,大都來自與自然和他人的不融洽、不協調,而其根子則還是在於自我本身,即不是由於只見自我之小而妄自菲薄,就是由於只見自我之大而盲目尊大,也就是說,不能恰如其分地認識自我,缺乏自如之明。
儒家的這一套人格發展形態在世界文明中,有著十分獨特的價值。儒家認為,個人的完成不能離開群體大眾的完成。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一個個人人格完成的過程,一方面,個人的精神要通過轉化社會來完成自我,另一方面要通過身、心、靈、神這四個層面逐漸深化。
中國古代儒家的修身養性理論中的—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培養一種與他人和社會群體和諧、協調的道德品格。儒家提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推己及人」的精神,這些是對西方文化思想危機的一種良葯。
目前世界上一股學習中國佛教的熱潮正在升起。學禪打坐不僅能治病健身,更重要的是,對於那些信禪學禪的人來說,它能在相當的范圍和程度上調解人們心理上的失衡。禪學從一個方面揭示了自我的本性,著重揭示了造成人生痛苦、煩惱的主觀自我方面的原因,並且探求丁如何讓自我從怨天尤人、授命於環境的被動中擺脫出來,而通過自我主動的努力去解除種種的痛苦和煩惱,做自我的主人翁等等。
社會主義中國的出現、存在和發展,從文化角度講,它本身說明,東方掘起了一種社會主義文化,其指導思想是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聯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密切聯系群眾,以及鄧小平的建國理論,改革開放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這種新文化及其指導思想在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就已經顯示了蓬勃的生機、巨大的威力和高度的創造性。在它的推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在一個有960萬平方公里土地,有10幾億人口的大國相繼取得了勝利,創造了許多人間奇跡。
東方的思維方式,東方文化的特點是綜合,西方的思維方式,西方文化的特點是分析。從總體上來看。從伽利略以來400年中,西方的自然科學走的是—條分析的道路。
人權觀點上,我國政府人權觀是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即人在一個社會環境中生活,就應該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權力。中國的人權觀是以社會為前提的,即以共性、整體性原則為前提,從全局和整體的利益出發,去闡明人的權利。
美國等西方國家提出的人權現,則是以西方傳統的自我中心意識為基礎的。它強調的是個人的自由權力。即在社會生活中,個人的意志是第一位的,也就是強調和突出個性和個人的需要和慾望,所以西方社會的暴力犯罪、槍擊事件不斷.以及高離婚率、老人及兒童遭遺棄等社會問題十分嚴重,且難以改變和扭轉的。
因此認為,如果我們能夠汲取西方的分析方法,科學精神,豐富我們的文化,建設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新文明,融合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儒家,佛家,道家思想,東方文化將成為更先進與西方的文化。
總之,通過比較歷史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徵,和中西方文化的關系,我將在以後學習和認識東西方文化時將更具有針對性。
海納百川,也是我國的傳統精神之一,我們應該吸收東西方文化的精髓,拿來西方嚴謹的科學和先進文化,豐富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文明,更應該認真學習中國「和而不同」「和諧統一」的人文思想,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斷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和提高文化修養,建設我們的社會主義強國。

⑸ 如何正確看待西方文化

問題一:如何辯證看待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特點: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科學理性精神、民主法治精神、競爭意識等。
中西文化區別:
中國傳統文化講求天人合一、天人互應、天地人為一體, 強調中庸, 強調人和自然的和睦共處。而西方文化強調對自然的思考, 把人與自然割裂,把自然界當作純客觀的物質存在沒有命, 只有規律。
中國文化深深植根於小農經濟的土壤中, 「民以食為天」 、「 不患寡而患不均」 , 中國文化首先追求的是公平―這與善本文化相適應。小農經濟賦與中國文化的屬性必然表現為「 重農輕商, 厭惡競爭、平均主義以及清心寡慾。而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西方文化則恰恰相反,市場經濟機制就是在最大限度內給人們提供追求利益的方便, 因此西方文化的屬性表現為: 商品經濟的擴大再生產, 促使工商迅猛發展, 提倡競爭以反對平均主義, 商品生產使社會成員物慾橫流而力求進取創新。
中國古老文化附麗於宗法政治, 中國文化以善為本,官本位,具有德主刑輔的人治傳統, 求長治久安, 以人際的和諧來企求社會的穩定, 為鞏固政權而提倡「學而優則仕」 , 提倡尚同精神, 西方的社會政治是西方文化的產物, 稱文化超越政治, 不一定要為政治服務, 「 為藝術而藝術」 , 其主要功能是發展科學、發展生產。以功利為社會道德標准, 輕仁義, 當然, 完全超越政治的文化是不存在的。
社會目標不同中國文化是大一統的, 強調天下一統, 定於一尊, 重集權而輕分權, 重中央輕地方。「 天下太平, 長治久安」 是中國文化迫求的理想社會目標, 為此, 提倡「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的一體化。而西方的多元沖突性文化必須導致多元並存的社會, 從古希臘開始, 城邦林立, 近代西方更是多元林立, 在個體與社會的關繫上,西方文化強調個體, 認為個體乃國家之本, 社會應該是人人都充分發展的社會, 因而社會應該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
文化性質不同中國文化屬於人文文雞。重人倫、輕器物, 價值取向以道德為本位。重綜合、輕分析。重意會、輕言傳。講求一種靜觀、玄覽、格物致知。崇尚群體意識、強調同一性。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西方文化屬於理性文化。重物質, 輕人倫, 價值取向以功利為本位。重分析, 輕綜合。重概念, 忌籠統, 強調人權, 主張個人至上, 重視特殊的辨識, ・ 強調人與自然的對立,人對自然的索取。
如何看待西方文化,一方面要批判地繼承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 並在此基礎上予以創新, 另一方面全方位開放, 大膽吸收外來先進科學文化技術和進步的價值觀。不能盲目地繼承傳統, 也不能無批判地「 西化」 。在對待文化的伺題上, 「 實事求是」 和「取其精華, 棄其糟粕」,「洋為中用, 古為今用」 和「 推陳出新」。 *** 同志也一再闡明我們必須「實事求是」 , 必須學習和借鑒我國傳統文化與資本主義國家的一切先進的東西, 同時又必須堅決反對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 堅決清除來自這一方面的精神污染。他說: 社會主義的經濟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 生產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 而不是剝削。由於社會主義制度的這些特點, 我國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經濟社會理想, 共同的道德標准,以上這些, 資本主義社會永遠不可能有。」 他還說: 「資本主義已經有了幾百年歷史, 各國人民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所發展的科學和技術, 所積累的有益的知識和經驗都是我們必須繼承和學習的, 我們要有計劃丫有選擇地引起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其他對我們有益的東西, 但是我們決不能學習和引進資本主義制度, 決不能學習和引起丑惡頹廢的東西。」
...>>

問題二:如何正確對待西方文化的思考 私的毛病在中國實在是比愚和病更普遍的多,從上到下似乎沒有不害這毛病的。一說到公家,差不多就是說大家可以佔一點便宜的意思,有權利而沒義務了。 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紮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水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生聯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同心圓波紋的性質。 親屬關系是根據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生的社會關系。從生育和婚姻所結成的網路,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無窮的人,過去的、現在的和未來的人。這個網路像一個蜘蛛的網,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么一個以親屬關系布出去的網,但是沒有一個網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家庭所形成的固定生活上的互助機構、關系網,與其說是團體,不如說是勢力范圍。所謂差序格局,具有伸縮的能力。在鄉下鄉土社會,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錢的地主和官僚階層,可以大到像個小國。中國人特別對世態炎涼有感觸,正因為這富於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大小。 西洋社會,承認的是團里的界限、進入資格。在他們那裡不是認清問題,是權利問題。在西洋社會里爭的是權利,而在我們確實攀關系、講交情。 以「己」為中心,像石頭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系成的社會關系,不像團體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了。在這里我們遇到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了:倫――人與人往來所構成的網路中的綱紀。等差的次序。 在這種富於伸縮的網路里,隨時隨地是有一個「己」作中心的。這並不是個人主義,而是自我主義。個人是對團體而說的,是分子對全體。在個人主義中,一方面是平等的觀念, 指在同一團體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個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權利;一方面是憲法觀念,指團體不能抹煞個人,只能在個所願意交出的一份權利上控制個人。這些觀念必須先假定了團體的存在。在我們中國傳統思想里是沒有這一套的,因為我們所有的是自我主義,一切價值是以「己」作為中心的主義。 在差序格局中,社會關系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聯系的增加,社會范圍是一根根私人聯系所構成的網路,因之,我們傳統社會里所有的社會道德也只在私人聯系中發生意義。 建議參看費孝通的《鄉土中國》和路威教授的《文明與野蠻》

問題三:如何正確認識對待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 世界上每個國家都創造出不同的文明, 文化既包含物質文化也包含精神文化科技自然文化等。
1、我們應該尊重別國的文化,正是因為多種文化的交流才使世界發展的更美好,對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持大海般的胸懷接納一切不同的文化。
2、我們要學習借鑒別國先進文明的物質精神文化來發展自己,為本國人民服務。
3、對於別國腐朽落後的精神文化,我們堅決要 *** ,以免侵如我們的思想, 總的來說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4、積極宣傳發揚先進文明的文化。

問題四:如何正確對待西方文化 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 糟粕就是西方文化中的垃圾就是性解放色情文化 精華的話在宗教方面就是基督教 基督教是西方文化最主要重要的部分之一 總之不管什麼文化 都要以真善美作為衡量標准 要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自覺 *** 腐朽墮落低俗不健康的文化!!!

問題五: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美國文化,現在已經影響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飲食、影視、服飾、價值觀和婚姻等。例如街頭,隨處可見身穿歐美、日韓嘻哈風格服飾,耳朵上戴著超大式的耳塞,邊走邊哼;或頂著爆炸頭,戴滿金屬飾品的年青人;肯德基、麥當勞、尊寶批薩等食品吸引了大量的顧客;音像店裡,搖滾、嘻哈等流行音樂被放在最顯眼的架子上,我們的傳統民族音樂被遺忘在了不起眼的地方;電影院里好萊塢大片風頭最勁,其驚險的鏡頭和特技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票房一路飆升;如今的節日更是多得數不勝數,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的隆重程度已經趕上了春節。。
尤其是媒體(電影、電視節目、圖書、音像製品和網路服務等)沖擊著中國文化市場(特別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這些文化沖擊變得更加明顯、更加強烈、更加趨於白熱化),中國青少年的價值觀念就會潛移默化地美國化。目前中國在經濟、技術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距離,文化產業不夠發達,不能夠滿足有些青少年衣食住行高標準的需求,使青少年對美國產生崇拜、嚮往之情。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價值重心偏向西方文化,「西化」思想在這些青少年中深受歡迎。在網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網路的公開性、全球性使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能夠十分方便地突破國界和地域限制來推行文化霸權,滲透價值觀念,擴張文化影響,
改革開放後,西方餐飲業大量進軍中國,沖擊了中國的餐飲業,部分改變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影響最大的是快餐,這種飲食方式符合當代人的快節奏生活,因而肯德基、麥當勞在神洲遍地開花。中國的快餐也就應運而生,一改中國人細嚼慢咽的飲食習慣。面對美國網路文化的強大沖擊,中國青少年如果過多地接觸可能會產生親近感、信任感,甚至認同和依賴。這種文化侵入不僅會模糊青年一代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可和民族身份的認同,削弱民族感,甚至使他們成為崇拜美國文化的人。由於美國文化的沖擊,中國社會在有關婚姻的問題上種種觀念變得更為開放,社會的容忍度明顯地增大了,離婚率、 *** 等和我國的傳統文化理念明顯背道而馳。所以我們在吸取外來文化中好的一面的時候也應該時刻警惕自己時刻注意。外來文化沖擊使人們出現了求新和崇洋趨勢,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有所抬頭,使傳統的道德行面臨扭曲變形的危機,也使人們的政治意識形態面臨挑戰。

問題六:如何看待中西文化 人類的歷史進程,為後人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文化,也積累了有益的成功經驗和慘痛的失敗教訓,這份巨大的寶貴財富,也是人類走向文明的重要資源。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開拓自己的眼界,改變傳統的思維定勢,培養廣泛的興趣,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文化修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修養的高低,不僅關繫到個人的素質,還直接影響著個人的觀念利意識,其中既包括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同時還影響著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提高每個人自身的文化修養,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人類之所以能夠創造出豐富的物質和精神文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人類能夠不斷地總結自身發展的歷史,從中汲取有益的經驗,接受慘痛的教訓。從而推進人類自身從低級向高級,社會從野蠻向文明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歷史可以給人以智慧,給人以啟迪。
在文化進程中,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沿著時間的長河,此消彼長,又各具特色。
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徵:平衡和現實主義
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徵,即平衡與現實主義,也反映了民族間觀念、意識的差異。而這兩種基本的文化特徵,在具體的文化現象和文學藝術作品中,又有具體的表現形式:即中國傳統文化以穩重、平和、和諧及寫意為特色;西方傳統文化則以個性化鮮明、寫實性強為特點。
1. 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平衡,以穩重、平和、和諧為特徵
追求平衡.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小形成的―種特定的觀念、農業生產受季節變化和作物生長規律的制約,需要穩定的社會秩序;農業生產隨時面臨自然災害的威脅,需要人們團結合作,建構一種穩定、和諧的人際關系;農作物生長需要的自然氣候條件,各種氣象因素:光照溫度、防水等,都需要適宜,即「無過不及」。中國的傳統武術太極功,強調剛柔並濟,古人認為天地,陰陽,晝夜,都是相對,要保持他們的平衡。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平衡發展。
孔子對「為人之道」提出「中庸」的思想:「君子中庸,小人反小廟」。明代理學家對「中庸」作了解釋:「中者,不偏不倚,元過不及」。即為人處世個能左、右偏激,需沿著正直的方向發展和前進。這種為人處世正直的認識,也成為中華民族的共識,由此也養成了中華民族堅持原則,是非分明的優秀品德。
中國的傳統飲食則具有「平衡」的特點,而且多為經驗型的。在古代,人們根據自己的親身實踐,將各種食物分為溫、熱、涼、寒,四種「屬性」,又稱「四氣」,且按味道分為辛、酸、甘、苦、咸等「五味」。中國傳統飲食的「平衡」,就是根據各種食物的「屬性」和「五味」,將不同的食物相搭配,使之實現「四氣」和「五味」的「平衡」。
與之相比較,因為西方生活工作節奏快,方便快潔的就餐方式和缺什麼營養補什麼營養成為主旨,也表現了現實主義在飲食上的差別。
2. 西方傳統文化的特色:現實主義
西方民族受畜牧業生產的影響,而形成了許多特有的觀念其中最突出和重要的是現實主義,即注審現實。
2.1 現實主義在西方社會生活中的反映
現實主義的觀念在西方的社會生活中.是十分明顯的。反映在西方民族審視社會、處理人際關系,以及日常生活等,都是以現實作為基礎。
西方民族在消費理念上的「超前消費」,即先消費,後還貸的作法,就是從現實出發.先考慮眼前的實際需要,滿足人們對現實的需求。至於下一步的還貸,也是根據現實的需要決定的,所以西方人常出現重復借貸的現象。
現實主義的觀念在西方民族及社會的文明發展史上,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世界近代歷史上的一系列重大發明,近代自然科學學科體系的建立,基本上是歷史上曾是游牧民族的後裔的貢獻。
在西方國家的外交政策中,也體現了現實主義的觀念。「圓桌會議......>>

問題七:如何正確理解和評價西方文化觀念 文化一詞起源於拉丁文,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園藝學在英語為Horticulture),後引申為培養一個人的興趣、精神和智能.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書中,首次把文化作為一個概念提了出來,並表述為「文化是一種復雜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社會上習得的能力與習慣.」由此可見,文化的覆蓋面極為廣泛,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表現在諸多方面:
一、中西方言談的差異
在中國,對別人的健康狀況表示關心是有教養、有禮貌的表現.但對西方人的健康表示關心,就不能按中國的傳統方式了.一個中國學生得知其美籍教師生病後,會關切地說「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應該到醫院看看).」不料,這句體貼的話反而使這位教師很不高興.因為在這位教師看來,有病看醫生這種簡單的事情連小孩都知道,用不著任何人來指教.如果就某種小事給人以忠告,那顯然是對其能力的懷疑,從而大大傷害其自尊心.中國人在飯桌上的熱情好客經常被西方人誤解為不文明的行為.因西方人認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決定,用不著主人為他加菜添酒,而且飲食過量是極不體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飯後,主人不必勸他再吃.一位美國客人看到中國主人不斷地給他夾菜很不安,事後他抱怨說「主人把我當豬一樣看待.」 中國人路遇熟人時,往往會無所顧忌地說:「啊呀,老兄,你近來又發福了!」或者以關切的口吻說:「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體啊!」而西方人若聽你說「you are fat(你胖了)」或「you are so thin(你又瘦了)」, 即使比較熟悉,也會感到尷尬和難以作答.

問題八: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 要堅持辯證的否定觀,第一,辯證的否定是通過事物內部矛盾而進行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是揚棄,即既克服又保留。對待傳統文化,要採取批判地繼承態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義的糟粕,吸取其精華,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同時,必須反對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和全盤肯定傳統文化的復古主義。對待外國經驗,要採取有分析、有選擇、有批判地借鑒和吸收的態度,既要積極吸收外國經驗中的一切優秀成果,又要批判和 *** 外國資產階級腐朽的、沒落的東西。必須反對閉關自守、盲目排外的狹隘民族主義,同時也要反對崇洋 *** 、全盤西化的錯誤傾向。

問題九:如何正確看待和認識西方當代文化 世界上每個國家都創造出不同的文明。 文化既包含物質文化,也包含精神文化、科技、自然文化等等 。
首先我們應該尊重別國的文化, 正是因為多種文化的交流才使世界發展的更美好 。對這一點 ,我們一定要持大海般的胸懷接納一切不同的文化。
第二、 我們要學習借鑒別國先進文明的物質精神文化來發展自己 ,為本國人民服務。
第三、 對於別國腐朽落後的精神文化, 我們堅決要 *** ,以免侵入我們的思想 。總的來說,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
第四、 積極的宣傳發揚先進文明的文化 。我相信你心裡早就有答案了 。

閱讀全文

與中西文化如何看待防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