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評價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國歷史上以個體農業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她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准則。她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她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新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的基礎。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主要特徵是其支配地位長期被儒家倫理文化的價值取向占據著。上至華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會,上下五千年,儒家倫理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除此以外,我們還能從以下幾方面特徵加以認識: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是封閉的生態環境條件下,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的產物。是以漢族為主體,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創造的,這一特定區域特定人類圈的社會精神形態,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國傳統文化是歷時五千年形成的一個完整而龐大的體系,從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到心理傾向,滲透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豐富,具有內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為文化傳統,世世代代傳播延續下去,還將繼續傳承下去,無論是自然傳承,還是選擇傳承,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不停止。教育的傳承屬於選擇傳承,即把優秀部分傳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傳承性。
第四,傳統文化屬於舊的時代,受著時代的局限,總是一分為二的,其中精華與糟粕並存,養料與毒素同在。對教育有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也有負面的消極的效應,具有影響的雙重性。
2.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倫理為中心,政治為本位,即倫理政治型文化,中國文化的倫理特徵,主要源於中國古代社會的宗法制度。與世界其他國家不同,中國是在血緣紐帶解體不充分的情況下步人階級社會的。由家庭形成家族,由家族形成宗族,由宗族組成社會,進而構成國家。因此,整個社會血緣親情意識是相當濃厚的。宗法制度土壤里孕育出來的中國文化因而帶上了濃厚的倫理文化色彩,比如孔孟儒學,其整個體系都是圍繞著人倫道德而展開的。中國倫理政治型文化,對中國的影響是巨大的,積極方面表現在重人倫道德,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能培養人們的道德覺悟。加強道德修養,使中國素來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而消極面主要體現在:一是重人倫,輕自然,這使得中國長期以來不大注重對客觀自然規律的探索與研究,自然科學始終處於落後發展狀態;二是重禮治,輕法制,在這樣的文化土壤里是根本不可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是重群體,輕個體,個人在家庭、宗族和國家中的地位是極其卑微的,一言一行均得符合家族和國家意志,處處都得體現群體的絕對「義務」,否則便是犯上作亂,大逆不道。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雖然有封建性的糟粕,但也有大量的精華,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分析中國傳統文化,繼承優秀遺產,使之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服務。我認為用於我們今天經濟建設的傳統文化精華是:1、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2、先義後利的精神。3、言必行,行必果的精神。4、實事求是的精神。
3. 如何理解中國傳統文化
說到中國傳統文化,在有些人大腦子里並不是一個清晰的概念。要了解這個概念我們首先來說一說文化的定義。有人把這個定義從兩方面解釋:1.老百姓的理解 老百姓對文化的理解就是,這個人書讀得多,這人就有文化。2.權威的解釋 對文化的一個詮釋,需要去看一些比較權威的書,比如《辭海》、《辭源》,它對文化這兩個字具有比較准確的定義:人類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這跟老百姓的理解不同,它將「文化」提升到了「生存」的問題上。文化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有古代文化、現代文化、東方文化、西方文化。戰爭年代,也有戰爭年代的文化。比如,游擊戰文化、陣地戰文化、正規戰文化、海陸空三軍的戰爭文化。五四時期,有人又提出了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把中國文化批得一文不值。一切都唯西方是舉,只知有西,不知有東,已經成為時尚、成為潮流。
劉夢溪教授認為從廣義角度看, 文化應該指一個民族的整體生活方式及其價值系統;從狹義的角度看,可以指人類的精神生產及其成果的結晶,包括知識、信仰、藝術、宗教、哲學、法律、道德等等。因此廣義地說,中國傳統文化就是指中國傳統社會中華民族的整體生活方式及其價值系統。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大家都津津樂道它的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甚至它的糟粕部分思想文化領域也有其精華部分,譬如民本思想(但我認為那還是明君明臣的產物)。我也很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如中國古典文學,古典音樂都是我的最愛。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中國傳統社會發展緩慢還有其他一些綜合因素,比如皇權過重,統治者虛驕、妄自尊大等等。還有更主要的,是長期只知有中國,不知有世界,等到江河日下、國將不國的時候,總算知道有世界了,又囿於傳統、不肯放下架子」(劉夢溪)這些都是歷史的垃圾,而中國的老百姓生活在其間長達兩三千年時間,受這種專制思想毒害何其至深是不言而喻的了。就是毛澤東這樣的人,也沒有逃脫被中毒的命運。所以一種先進的文化應該是看它能不能與時俱進,吸收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而不是「囿於傳統、不肯放下架子」。中國民主文化土壤薄弱,老百姓素質不高,民主意識不強,法治觀念淡薄。中華民族的復興,唯有大力宣揚民主和法制,開啟民智。因此,民主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嚴重缺失,國人需要補上這一課!
4. 你如何理解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現實意義
【摘
要】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綿延不盡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
聚力,具有世代相傳、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等特點!在傳統文化影響下中國人的
思想觀念,
思維、
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
中國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
展,但是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開始的。
【關鍵詞】傳統文化
特點
習慣
影響
文化(
culture
)本身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
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
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
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
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創
造出來的所有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其中既包括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
性質的部分,
由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
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傳統文化之京劇。
確
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
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1]
中國傳統文化是
「
中國幾千年文明發展史中在
特定的自然環境、經濟形式、政治結構、意識形態的作用下形成、積累和流傳下來,並且至
今仍在影響著當代文化的
„
活
‟
的中國古代文化。
[2]
其內涵或以物化形式存在和延續,
如文獻、
文物等,或以物化形式存在和延續,如思想、觀念等,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中逐漸內化於人,
形成整個民族較為穩定的文化心理和性格並且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升華為民族的文化
基因。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
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
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
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
所創造的、
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
歷史悠久、
內涵博大
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
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
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文化本身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個
歷史的發展過程,因此,
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徵和民族特徵,又具有時代特徵。在歷史性意義
上,
中國文化既包括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
也包括中國文化傳統發生劇烈演變的近代文化與
現代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
,
世代相傳,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
內有所中斷,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
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
總的來說變
化不大。
2
,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
,歷
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歷史。
4
,
博大精深,
「博大」
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
「精
深」
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
有諸子百家
、藝術、傳統節日、民間工藝等多種形式!至今,我們仍能時刻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存在!
在全球化背景的今天,
面對西方文化的強勢入侵,
如何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及其對當代中
國社會的影響則顯得尤為重要。
有人說傳統文化是柄雙刃劍,既是現代文化的墊腳石,又
是現代文化的絆腳石!這話我甚是贊同,下面請讓我表出個人對傳統文化現實意義愚見
!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現實社會的積極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在當今國際化的市場經濟條件
下,
建設和諧國家,
實現民族復興乃至實現世界大同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影響,
主要表現在
以下幾個方面
:
(
一
)
傳統文化是增強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
她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
也是中華民族的尊
嚴,是中華民族在精神層面的具體標志,
是矗立於世界之林的
「
形象
」
。
特別是在中國歷史上
一些名副其實的不朽之作,世代相傳,百讀不厭,而且其智慧之火將永不會熄滅,照耀著人
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因此,珍惜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維護中華民族的文化尊嚴,搶救
保護民族文化,
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尤其青
年一代首先要樹立尊重傳統文化的理念,
不僅要自覺從書本上學習傳統文化知識,
還要懂得
中華傳統民俗、
習慣,既要懂得民族的現實,
又要更多地了解民族的歷史,
懂得民族的精神
實質和民族的利益所在。
說到底,
只有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才能從根本上推動中華民
族的發展。
只有不斷強化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使中華民族的資源得到更為充分和有效的發
揮與利用,才能使中華民族在地球村中發出更為響亮的聲音,永遠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
二
)
傳統文化是構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礎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多與王朝政治或社會理想相關聯。
一部陳舊老書,
一部古代文學經
典,披散著歷史的灰塵,
脫落於現代社會,特別是易中天、於丹等當代大家以古人聖賢道理
為原料,
深人淺出地將中國歷史文化與現實社會及其生活緊密結合,
使老百姓入心人胃,
並
給大眾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個鮮活的實際問題以啟示,
而且能與實際生活中為人處事的經驗總
結相驗證,
也能給受過創傷者的心靈以撫慰,
提升著人們的思想道德品位,
開闊著人們的眼
界與胸懷,在診譯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中發揮了構造民族心理的作用。
(三
)
傳統文化是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精神資源
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的觀點,
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經濟、
科技、軍
事等表現出來的
「
硬實力
」
,也包括以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
「
軟實力
」
。而文化軟
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因素,
並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
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越
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一個民族
的復興,
必須有文化的復興作支撐。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
而繁榮興盛中華文化,
必然以提升中國軟實力為根本途徑。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基礎
和
「
血脈
」
,
在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吸收消化世界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歷經世代傳承,
形成
符合時代特點的中華文化,
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資源和重要基礎。
充分發掘中華傳統
文化的優勢,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時代特徵相適應,與現
代文明相適應,
與人民的生活和國家的行為相聯系,
實現傳統文化現代化的轉換,
已成為推
動社會經濟發展,提升綜合國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資源。
(
四
)
傳統文化是建設現代文明社會的基本條件
縱觀中國古代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
從政治思想到倫理思想,
乃至人生哲學都形成
了一整套人們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所必須格守的准則,影響著世
[
轉
世代代中華民族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儀表,
並對中華民族的人格追求產生過重大影響,
特別是
儒家的修身理論在中國思想文化史、教育史上有著十分突出的地位,是造就中華禮儀之幫、
文明古國美譽的重要條件。儒家文化中的
「
學而知之
」
、
「
自強不息
」
、
「
修身、齊家、治國、
平天下
」
,等一系列思想和精神主張,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激勵著古往今來
進步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奮勇前進。也正是胸懷天下、自強不息的精神,造就了中國
人民奮發有為、
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推動了社會的不斷發展,
而且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條件下,
建設現代社會文明的今天,
其現實意義仍不可忽視,
更需要在吸收世界各國優秀
採納
5. 怎樣認識和評價中國傳統文化
正確認識和評價中國傳統文化:
1.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由於時間久,在若干年時間里又沒有及時進行打掃,使糟粕越積越多,給我們民族帶來極大損害。不是崇高創新,不是倡導一代勝過一代,而是推崇守舊,「天可變,地可變,祖宗之法不可變」。
我們應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像智、信、忠、孝、禮、義、廉、恥都是幾千年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民族的靈魂。倡導一切有利於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導一切用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2.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身為青少年,我們應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並繼承其優良傳統。而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不能僅僅做一個博物館或者只是把傳統文化用聲音和影像保存起來。而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和行為准則,是一種活生生的東西。
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並不是讓其凝固而無法變遷,這樣做的後果事實上是讓傳統文化失去應有的生命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並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加以發展,就能充分激發整個民族的潛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3.借鑒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
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發展和道德進步,除了要注意繼承和弘揚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優良傳統之外,還必須積極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優秀成果。在對待其他民族或國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