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怎麼找民族舞蹈文化傳承人

怎麼找民族舞蹈文化傳承人

發布時間:2023-03-12 16:55:14

① 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什麼條件 在什麼相關部門申報流程是什麼(要詳細的) 謝謝了

需要是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向行政區域文化行政部門申報,流程需要提交申報的材料等待篩選,具體如下:

第八條 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可向所在行政區域文化行政部門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的申請,由受理的文化行政部門逐級上報。申報主體為非申報項目傳承人(團體)的,申報主體應獲得申報項目傳承人(團體)的授權。

第九條 省級文化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項目進行匯總、篩選,經同級人民政府核定後,向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提出申報。中央直屬單位可直接向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提出申報。

第十條 申報者須提交以下資料:

(一)申請報告:對申報項目名稱、申報者、申報目的和意義進行簡要說明;

(二)項目申報書:對申報項目的歷史、現狀、價值和瀕危狀況等進行說明;

(三)保護計劃:對未來十年的保護目標、措施、步驟和管理機制等進行說明;

(四)其他有助於說明申報項目的必要材料。

第十一條 傳承於不同地區並為不同社區、群體所共享的同類項目,可聯合申報;聯合申報的各方須提交同意聯合申報的協議書。

第十二條 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根據本辦法第十條的規定,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並將合格的申報材料提交評審委員會。

第十三條 評審委員會由國家文化行政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和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承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評審和專業咨詢。評審委員會每屆任期四年。評審委員會設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由國家文化行政部門有關負責同志擔任。

(1)怎麼找民族舞蹈文化傳承人擴展閱讀:

成為非遺傳承人的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第二十九條 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對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可以認定代表性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熟練掌握其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在特定領域內具有代表性,並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

(三)積極開展傳承活動。 認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應當參照執行本法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的規定,並將所認定的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予以公布。

第三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根據需要,採取下列措施,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傳播活動:

(一)提供必要的傳承場所;

(二)提供必要的經費資助其開展授徒、傳藝、交流等活動;

(三)支持其參與社會公益性活動;

(四)支持其開展傳承、傳播活動的其他措施。

第三十一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

(二)妥善保存相關的實物、資料;

(三)配合文化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

(四)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益性宣傳。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前款規定義務的,文化主管部門可以取消其代表性傳承人資格,重新認定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喪失傳承能力的,文化主管部門可以重新認定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

第三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結合實際情況,採取有效措施,組織文化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宣傳、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第三十三條國家鼓勵開展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的科學技術研究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方法研究,鼓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記錄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整理、出版等活動。

第三十四條學校應當按照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的規定,開展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宣傳,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

第三十五條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研究機構、保護機構以及利用財政性資金舉辦的文藝表演團體、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等,應當根據各自業務范圍,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理、研究、學術交流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宣傳、展示。

② 傳統民俗文化該如何傳承

傳統民俗文化該如何傳承

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既需要金錢的資助,也需要有心的保護。
傳統的民俗文化大多是農耕文化的產物,如果不加以保護和開發,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東西都會消失,到時候我們的民族會失去一部分自己的信仰的根基。
傳統民俗文化要有專門的保護與傳承機構,在研究的基礎上再加以開發,以期在豐富民眾精神生活的基礎上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應該從娃娃抓起,提高認識,投入人員,弄出特色,不單純追求效益。

該如何傳承民俗文化(組圖)

不久前,在甘肅慶陽舉辦了一個香包民俗文化節。節日期間,這個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的「中國香包刺綉之鄉」大打文化牌。但來自蘭州市的遊客鄢先生卻表示不會再來了,因為他在節會上花了上百元買了幾個做工精緻的香包,回到蘭州後卻被內行人告知這些香包都是機器生產的,在蘭州的大街小巷都能買到。 「這種情況其實反映了民俗文化保護、傳承同經濟發展的一個矛盾,」西北師范大學民俗學教師王貴生說,「民俗文化走向市場是時代的必然要求,但如果保護不到位,原汁原味的文化就會變了味道。」 商業化開發與原汁原味 慶陽市副市長戴炳隆介紹說,慶陽民俗文化底蘊豐厚,香包刺綉、剪紙、道情、皮影和民歌堪稱「五絕」,慶陽由此獲得了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的中國香包刺綉之鄉、徒手秧歌之鄉、民間剪紙之鄉、周祖農耕文化之鄉等榮譽。 慶陽的傳統民俗文化一度遭遇傳承危機,一些「絕活」面臨失傳。為振興民俗文化,慶陽市開始走經濟和文化相結合的道路,從2002年開始舉辦「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文化產業迅速發展。目前從事香包刺綉文化產業開發的已有5萬多人,有30多家民俗藝術品生產、銷售龍頭企業,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以及美國、日本、法國等10多個國家。香包節以產業化運作的方式使當地傳統民間文化形態得到了完整的存續和保護。 王貴生表示,從保護和研究的角度來說,學者更希望原汁原味的文化能夠得到繼承和發揚。雖然文化變遷是歷史必然,但文化在走向市場的過程中不能丟掉最具典型特色的東西,否則將徹底改變原來的面貌,其原本所承載的一些內容必然丟失,這不僅會對傳統文化造成損害,最終也影響到基於某類文化而發展起來的產業市場空間。 「車走車路馬走馬路」 「保護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與商業化開發可以走不同的道路,」蘭州大學文學學院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柯楊說,「雖然二者存在一些矛盾,但可以通過『車走車路、馬走馬路』來解決。」 「拿香包來說,過去只有在端午節時才戴在孩子的身上,寓意祛毒避邪,而現在變成了一種純粹的裝飾品,寓意也拓展為給小孩祈福、給老人祝壽、替男女傳情等,可以按不同物件、不同節令、不同場合製作出不同的香包。這都是為了適應市場需要而發展起來的。」 柯楊認為,機器製作是時代特徵,因為市場需求大,手工製作來不及。「但不容否定的是,最具價值的仍然是手工製作的產品。機器製作的可能更加精美,但都是一個模式,而手工製作的最大特色是每件都有特色,於其中凝結了人的智慧和創造力。」 柯楊認為,這是文化鑒賞的「返祖」現象,具有精湛手藝的人佔領的是高階市場,這種趨勢說明市場具有「大浪淘沙」的功能,有利於民間民俗文化的健康發展。

如何傳承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時期的民俗文化是各不相同的。
我國有濃厚的民俗文化底蘊,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如喜氣洋洋過春節、張燈結綵過元宵、懷鄉祭祖過清明、紀念屈原過端午等各種節慶紀念活動。每個地方又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活動,如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內官營鎮的凈街、錦雞源廟會、紀念文天祥誕辰節、鄉村皮影戲、民間剪紙;粵港地區的舞獅、舞龍燈、逛花市;關中耍社火,陝北扭秧歌;彝族的火把節、跳虎等等,都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和資源。
在今天對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傳統民俗文化教育,對營造和諧文明的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民俗文化的傳承發展,都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民俗文化傳承發展中要突出以下幾點:
一、創新理念。
要把優秀的民俗文化與促進國家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有機結合起來,與地方經濟特點有機結合起來,在傳播地方民俗文化的同時推動地方特色經濟的發展。
二、建立隊伍。
建立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民俗文化的專業工作隊伍,在加強配備、合理使用、精心培養上下功夫,使其成為民俗文化發掘的行家裡手。
三、鞏固陣地。
要充分利用和發揮當地文化場館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對幹部群眾進行民俗文化教育,開展民俗文化技能傳承培訓,對民俗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通過褒揚新風尚,鞭撻假、丑、惡。
四、發展經濟。
當今社會,文化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最高層次競爭力的戰略資源,要提升地區的品位,提高當地發展的競爭力,必須要在發掘文化資源,發揮文化影響力上下功夫。通過創意因子,把發展文化作為提升綜合實力的突破口。比如說香包,過去只有在端午節時才戴在孩子的身上,寓意祛毒避邪,現在則變成了一種純粹的裝飾品,寓意也拓展為給小孩祈福、給老人祝壽、替男女傳情等,可以按不同物件、不同節令、不同場合製作出不同的香包。這都是為了適應市場需要而發展起來的。

如何應對傳統民俗文化的衰落

傳統節日民俗文化沒落的趨勢,並不是不可阻止的,只要人們做一個有心之人,何怕此事不成,我們要力挽狂瀾,尊重和發展傳統節日民俗文化,再度讓它發揚光大,讓它不斷的傳承下去。

徽縣高橋鄉傳統民俗文化

徽縣縣委、 *** 充分發揮 「隴上江南」的獨特資源優勢,積極探索自然生態、人文景觀和休閑娛樂相結合的特色旅遊產業開發路子,大力挖掘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巧打民俗文化旅遊牌,不斷做大做強民俗文化品牌,利用一年一度鳳凰山上農歷三月三舉行的傳統廟會時機,首次舉辦了徽縣舉辦鳳凰山民俗文化節,大力宣傳徽縣的民俗文化、風土人情,展示徽縣秀美山川,不斷擴大徽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近兩年來,徽縣縣委、 *** 按照建設山水園林化城市的總體規劃,先後投資600多萬元打造鳳山公園,完善基礎設施,建起鳳山植物園栽植了各類花草樹木,讓其成了城區群眾的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進入三月份,鳳山公園內各種樹木吐綠,百花盛開,吸引了城區群眾紛紛到公園內踏春賞景、煅煉身體、休閑娛樂,尤其在晚上,山頂廣場各種霓虹彩燈閃爍,溢彩流光,越來越多的群眾山上盡情跳舞鍛煉,觀賞城區夜景,也可以說鳳山公園成功了徽縣城區群眾的「後花園」。在鳳山公園內環境越來越優美、設施日趨完善的情況下,徽縣縣委、 *** 決定今年在鳳山上舉辦了本次民俗文化節。 鳳凰山民俗文化節期間,徽縣在鳳凰山頂廣場舉辦了一系列精彩的文化演出活動,有傳統民俗活動舞獅子、打腰鼓等,又現代節目的舞蹈、歌曲等,表演現場被觀眾圍得滿滿當當;舉辦的秦腔表演受到了中老年觀眾的青睞,早早便來到現場,等待演出;舉辦的民俗攝影展、書法展更是受到了遊客的歡迎,對展出的反映徽縣秀美山川、風土人情的一幅幅照片贊不絕口;舉辦的奇石、絹塑、山核桃工藝品以及銀杏、核桃系列產品、世紀金徽系列酒等系列農特產品展覽,吸引了遊客紛紛駐足觀看;在山上設定的徽縣小吃上,各種特色風味小吃應有盡有,遊客挑選著自己喜歡的小吃,邊吃徽縣小吃,邊欣賞鳳凰山上的秀麗風光,心曠神怡。

如何從花卉文化看民俗文化傳承

2016年廣西傳統民俗文化節日

准備到農歷三月三了哦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sì)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農歷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農歷三月三日。不少專家倡議將軒轅黃帝誕辰三月三日、上巳節設立「中華聖誕節」,以增強民族凝聚力。
三月三也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常務會議上獲悉:每年農歷「三月三」將成為廣西公眾假日,自治區全區放假兩天。具體放假時間,將由自治區 *** 辦公廳每年年初確定後公布。
2014年的三月三,廣西壯族自治區定於三月初三、初四放假兩天,全區放假。
2015年的三月三,廣西壯族自治區定於4月20、21(三月初二、初三)全區放假兩天,與周末湊成4天小長假。
2016年的三月三,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內全體公民放假2天,放假時間為4月9日(周六)、10日(周日),即農歷三月初三、初四。因為今年「三月三」放假時間正逢周末,所以4月8日(周五)、11日(周一)補休,湊成4天小長假。

青海有什麼傳統民俗文化廟會

湟源縣傳統「四月八」廟會:申中鄉廟溝村農歷「四月八」廟會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湟源縣的一個重大傳統節日。近年來,湟源縣以打造文化旅遊名縣為目標,初步構建了以丹噶爾古城為載體的民俗文化旅遊、以日月山和宗家溝為載體的歷史文化旅遊、以西石峽「農家樂」、申中(廟溝)賽馬、廟會為載體的河湟鄉村文化旅遊等系列文化旅遊品牌體系。 「四月八」廟會不僅僅是湟源的盛會,也是海東、海北、海南、西寧等地區的商業盛會,廟會不僅規模巨集大、形式多樣,也是各種民間藝術展示的總匯。廟會當天,會舉行傳統的宗教儀式,祈求縣城五穀豐登,群眾家庭幸福。宗教儀式結束後,還有群眾逛廟會、看賽馬、看文藝演出,品嘗涼面、涼粉、釀皮等特色小吃,進行土特產品交流會等活動。

③ 如何申請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根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的規定,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程序是:申報者向所在行政區域文化行政部門提出申請,

由文化行政部門逐級上報--省級文化行政部門對申報項目進行匯總、篩選,經同級人民政府核定後,向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申報(中央直屬單位可直接向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提出申報)

--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審核後將合格的申報材料提交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會評審後提出推薦項目,提交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

--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通過媒體將推薦項目進行30天的社會公示--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根據評審委員會的評審意見和公示結果,擬訂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名單,

經部際聯席會議審核同意後,

上報國務院批准、公布。

刷新

翻看

關注

搜索

實時疫情

申請 非物質文化遺產流程是什麼?怎麼申請?

法律網路案例關注2019-12-13 15:15

④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有哪些

馮驥才、夏菊花、蔡正仁、連麗如、甘而可、田青、王秀英、季海波、姚惠芬、楊昌芹等10人被評為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2019年1月13日,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結果在北京揭曉。2019年12月29日,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結果在北京揭曉。

「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旨在盤點過去一年中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標志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遺領域的重大事件,記錄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哪些?

凡具有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均在普查和保護之列。

主要包括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美術、戲曲、曲藝、雜技、民間手工技藝、生產商貿習俗(包括農業、林業、漁業、畜牧業、商貿、副業等)、消費習俗、人生禮俗、歲時節令、民間信仰、民間知識、傳統體育與競技和傳統醫葯等類別。

⑤ (作業)結合你的情況,談談你對中國民間藝術的認識

中國民間舞蹈文化同全世界其他民族的民間舞蹈文化一樣,是最古老的藝術形式,它貫穿了幾千年漫漫的時光,不斷發展變化並影響著其他的藝術形式。它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有著罕見的生命力。隨著時代的變遷它在不斷發展和變化,正是這種頑強的生命力使得民間舞經受住了考驗,生生不息。世界民間舞如此,中國民間舞亦如此。沒有一門藝術可以像民間舞那樣,能夠最直接、最生動、最富感染力,也是最直觀地表現該民族人民的性格、氣概、氣質、生活方式、本質精神、物質文化、生存狀態乃至宗教信仰等等一切。所以,民間舞在中國的美學史上有著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已成為中國文化構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研究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永葆這一文化載體的生生不息燦爛美麗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文將對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發展特徵,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發展方向,中國民間舞蹈發展的創作原則,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美育普及進行分析與思考。

一、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

民間舞是民族的,也是傳統的,對待民間舞的傳統問題,往往有這樣一種觀點。彷彿只有民間所傳承的「原生態」的舞蹈才是民間舞,否則便不是民間舞而是創作舞蹈。持這種觀點的人便強調「原汁原味」。從美學理論上,也片面強調堅守傳統,「民間舞走得太遠了」這樣的聲音不絕於耳,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民間舞的創作實踐,也使我國的演藝性民間舞停滯不前。什麼是傳統?傳統不是截止於某年某月某日,而是不斷發展不斷豐富的。今天成氣候之潮,明天便匯入傳統之流。民間舞從生活中走上舞台,成為演藝性的舞蹈藝術,就必須加工提高,對所謂」原汁原味」的片面強調只會妨礙民間舞的技藝提高和審美發展。當然也要防止隨意性,因為既然是民間舞,就應該有特定的民族、地域、風格。大型原生態歌舞集《雲南映象》就是一部將原生的鄉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經典整合重構,再現了雲南濃郁的民族風情。既有傳統之美,又有現代之力的舞台新作。應知,民間舞是民族文化發展的不能凝固的活化石。「原生態」的民間舞屬於土著文化的范疇,我們的民族不能永遠停留在向世界展示土著文化的水平,而需要與時俱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民間舞。民間舞的傳承過程是隨著時代而發展的,我們要以謹慎的學習、繼承和立足於創造性發展的基本態度對待民間舞蹈藝術,在傳承過程中保存著民間的根本傳統,而新的內容也時時刻刻在不斷增加,從而使中國民間舞蹈文化不斷豐富,不斷提高。

二、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發展特徵

1.民間舞蹈文化發展的繼承性、群眾性、娛樂性
在遠古時期,舞蹈便作為一種肢體語言存在。隨著歷史的發展,民間舞蹈已不僅僅局限於巫術活動和對神崇敬的表達。而在內涵里,民間舞蹈作為文化積淀的傳承手段,其自身的層面有了本質的飛躍。因此,民間舞的繼承性成為中國民間舞蹈發展基本特徵之一。民間舞是在一種群體化的自我審美中來完成繼承文化的過程。它從最初的個體感情抒發,演繹成群眾集體創作的成果,又從最初的田間地頭式的勞動謳歌發展成為一種自我娛樂,並在娛樂中接受傳統文化及民族精神的陶冶,因此群眾性和娛樂性就必然構成了中國民間舞蹈發展的另一基本特徵。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發展同時還在時代特性的影響下,扮演著不同階段、不同地域、不同表達對象的多元化角色,因此,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發展植根於民族,昌盛於時代。
2。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發展的感情色彩性
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發展的感情色彩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舞蹈向自娛及娛人的方向過渡,並在不斷地發展流傳中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長期保存下來。原始人通過勞動生活認識到舞蹈對於他們生活的重要性,從實實在在的身體感受,到精神世界的感情投入,就是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發展的感情色彩性表現在形象性的感情表達方式。民間舞蹈起源子民間,反映現實生活,強調形象的感情色彩。各民族民間舞蹈是自娛性的活動,與廣大人民勞動生活、宗教禮儀、節日慶典等風俗習慣緊密相連,是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千百年來民間舞蹈長流不息、不斷發展的主要原因。中國民間舞是人民群眾情感色彩的體現。它的一切內在精神氣質、形式結構和風格特色都是該民族的精神、信仰、心理審美意識所·決定和賦予的。它不僅是審美的需要,更是人們對未來的期望和精神的寄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賦予中國民間舞蹈新的生命力與新的形象。
3.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發展的多元性
當今的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正面對海外藝術與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它發展了、變異了、拓寬了,形成了許多邊緣化的市場。深圳民俗村的建立使民間舞走向旅遊業,民間舞成為人們旅遊生活的一種方式。夜總會的風行使民間舞走向歌舞廳,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尋找解脫的場所;街頭秧歌的盛行使民間舞成為人們強身健體的一種運動方式,當下的「廣場新秧歌」紅遍城鄉的大街小巷。
在歷屆的各類全國舞蹈大賽中,專業舞蹈家利用民間舞的大量素材進行改編、創作,表現藝術思想感情和觀念的舞蹈新作品的結構主體已擺脫了民間和民俗的單純性,上升為民族精神的把握和理念追求。那自娛性與表演性的並軌決定了民間舞具有更廣闊的空間,使民間舞成為能打動觀眾的舞台藝術。代表一定階層、一定觀念上的「學院派」模式的形成,是中國民間舞蹈文化從「俗」到「雅。的當代走向,它代表著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一個升華過程,即民間——民俗——民族——典範。它標志著中國民間舞蹈文化逐漸完整和審美意義上的提高,最終以民族的傳統優勢和個性走向世界。

三、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發展方向

民間舞蹈文化代代相傳,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不斷豐富自身而日臻完善,祖國的富強為各民族的文化發展創造了無限的可能性,並且提供了物質和經濟基礎,從而開辟了廣闊的藝術創造道路,民間舞蹈的精髓得到了充分的發掘和發展。民間舞蹈文化的發展方向形成了明確的目標:1、通俗文化方向。不分自娛性還是演藝性,以通俗為主要特徵,並且特別重視自娛性舞蹈,這就是戴愛蓮先生主張的「民族舞蹈大家跳」。這個方向是以已經形成了的、具有一定題材及固定了的形式和傳統的民間舞蹈為基礎的。2、精英文化方向。主要是演藝性舞蹈,以高雅為主要特徵,重視技藝,從民間舞中吸取營養,發掘民族精神,提煉動作元素,這就是以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間舞系為代表的「學院派」民間舞。這個方向是以民歌、史詩中存在的思想和主題,以現代的形象所創作的表現舞蹈家藝術思想感情和觀念的舞蹈新作品。

四、中國民間舞蹈發展的創作原則

1.對傳統的「原生態」的民間舞要進行創造性的解釋。即要對其進行加工和技藝上的提高,使之更有詩意、技藝性和音樂感,同時也更有舞蹈性,而不是照搬、機械復制或簡單模仿。真正的舞蹈編導,不應當是一個攝影師,而應當是一個藝術家。他應當深刻揭示該民族民間舞蹈的內容和內涵,並使其形式得到充分發展,同時在技藝上得到提高。比如,民歌只有經過音樂家的整理,歌唱家的演唱,才會具有比「原生態」民歌更優美的聲樂色彩,才會比「原生態」民歌更具有感情色彩和藝術表現力,這就是加工、提高和強調技藝的作用。我們今天看到的《雲南映象》就是舞蹈家楊麗萍出於對舞蹈的熱愛和與生俱來的民族特質,孜孜不倦地用了一年多時間深入雲南各地采風,甄選了雲南具有典型代表的音樂舞蹈元素,花了15個月精心排演,用獨到的視角和想像力傾心構架出了這么一台既具傳統之美、又有現代主力的大型原生態歌舞集。
2.以民間傳統藝術形式和民族傳統精神為依據創造新型舞蹈。民間舞是社會生活中各種現象的反映,因此,舞蹈編導不能只研究舞蹈,還要以對民間舞蹈傳統的深刻研究為基礎,研究人民的生活和文化,這樣才能弄清楚某一舞蹈的產生過程、其中的思想感情、影響其形式和風格的生活生產方式等,然後用豐富的想像力在舞台上創造出新型的但有原生態民間舞的形象、感情和風格的、新的民間舞。正如《雲南映象》讓我們看到表現雲南各民族民間著裝的生活原型,展現62面鼓帶來的鼓風鼓韻,以及120個具有雲南民族特色的面具……所有這一切都是直接來自雲南當地,保持了它的原始風貌。而詮釋了的《雲南映象》所呈現的原創精髓、經典重構、現代元素的舞蹈語言,是民族的激情、生命的激情,是來自心底深處飽漲的激情。那富於想像的歌詞與抽象的舞蹈相協調,與歌舞整體的浪漫色彩相協調。我們本土有無數寶貴的民族文化資源,所缺少的只是挖掘而已,在原生態和藝術加工中找到契合點是不容易的,而大型原生態歌舞《雲南映象》就是以民間傳統藝術形式和民族傳統精神為依據創造的新型舞蹈,將中國的舞台藝術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創作領域。
3.用現代的手法體現傳統的民間舞形象。如《雲南映象》,原始而現代。它的內容是原生的,是村民們普通的生活,它的演員是土生土長的,舞者70%來自雲南的各個村寨,他們的血液中流淌著原始的舞蹈基因。它的道具是真實的,牛頭、瑪尼石、轉經筒等,打動人的正是它的原始和真實。《雲南映象》的手法是現代的,時尚的手法讓古老的東西熠熠生輝,更容易走進現代人的心靈。在民間,其實舞蹈無處不在;在民間,舞蹈是簡單的。簡單的舞蹈用現代的手法,給人以越是簡潔朦朧,想像的餘地就越大,內涵就更豐滿的舞蹈形象。現代的手法可以表現在舞蹈的音樂上,如《雲南映象》。雲南原生音樂作為主旋律與歌舞一起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經過加工的原始音樂,包括所有打擊樂與舞蹈同時充實了場景;現代創作音樂,作為舞蹈伴奏和氣氛的營造,用各種不同的配器、音色、和聲,通過現代的編配營造了很原始的感覺,是前面的延續,又是現代的發揮,既是民族的,又是現代的,因此我們被震撼,被打動,被感動,我們在樂、歌、舞、光、影中感受到的新時代強勁的魅力,這種民間舞的形象體現的不僅是舞蹈藝術的價值,而是一種文化的價值。

五、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美育普及

1.在美育中推廣民間舞,對於民間舞自身發展更有重要意義。當今,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最重要目標就是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質,而美育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的最好方法之一。不斷的社會實踐和教學實踐反饋回來的信息,使我們認識到民間舞蹈在審美教育中是一種易於推廣的藝術形式,中國民間舞歷史發展的諸多有利因素使得它可以成為中國現代審美教育的一種不可多得的內容。同時,在美育中推廣民間舞,對於民間舞自身發展更有重要意義。它的顯著作用為:其一,可以讓民間舞重新回到民間,汲取新的生命力量,讓人們重新開始重視民間舞。民間舞本身就是由廣大勞動人民發明、發展和傳承的,只有讓民間舞重返民間這個母體中去,才可能在它的發展上找到生命之源。其二,讓民間舞擁有更加廣泛的群眾基礎。這個群眾可以理解為培養審美群體,即廣大的能夠欣賞舞蹈的觀眾。經過美育的大部分人雖然不可能從事民間舞專業工作,但他們至少在不同程度上了解了民間舞,看得懂民間舞,知道民間舞美在何處,而當這些人到社會各個階層去的時候就會為民間舞編織一張巨大的審美網,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的審美潮流。
2.中國民間舞蹈文化作用在美育中的重要意義。隨著人們對應試教育的不滿和對現代教育的探索,大部分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業有成之餘能學習一點藝術,提高修養,增強創造力與想像力,中國民間舞文化的教育就成為中小學的審美情趣培養的手段之一。通過中國民間舞文化的美育教育,使學生更加熱愛美,懂得民間舞美之所在。經過對各種民間舞的學習,潛移默化著學生的心靈,陶冶情操,培養高尚的品質和對美的敏銳感悟力,從而凈化心靈,提高個人修養與素質。
普及中國民間舞文化以美育為最高原則,形式並不重要,技術動作的學習也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美,讓學生學會如何欣賞舞蹈美,體驗舞蹈美,領悟民間舞蹈的精髓。普及中國民間舞文化對學生良好體態的養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使學生身體協調,還更能促進身心共同發展,氣韻相通,以神帶形,神形並茂。普及中國民間舞文化能夠在兩種氣質上深刻地影響學生:一是民族氣質。讓學生在學習某種具體民間舞蹈的同時,接受那一民族的文化熏陶。例如學習蒙族舞,讓學生著重體會那種豪邁的氣概;學習朝鮮族舞,體會那種含蓄內收的神韻;學習維族舞,體會那種樂觀幽默的態度,當學生真正能體驗到該舞種的民族風格時,他們也就更容易學習這種舞蹈。二是自身氣質。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並在表演中加強自身的信心。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形成自然美的體態,並與美的心態相結合,讓自己的氣質更文雅,更富活力與魅力。普及中國民間舞文化能夠在普通中小學相對枯燥呆板的環境中營造出一個輕松、高雅、自由的空間,讓青春期的孩子們有一個正當抒發、宣洩情感的場所和方式。
日益改觀的人民生活、繁榮昌盛的民族文化使得民間舞蹈煥然一新,中國民間舞蹈文化將歷經多重的淘洗,多重的接引,多重的揚棄,最終以寬松、兼容、自然、率真的民族傳統優勢和個性走向世界。

閱讀全文

與怎麼找民族舞蹈文化傳承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