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習作6作文《我家鄉的名人》家鄉要徐州的 急急急啊..現在就要啊!!!
1)、彭祖
徐州古稱彭城,肇源於彭祖。彭祖是黃帝的後裔。他是著名的老壽星,活了八百歲(按當時的計算方法,現在的年歲計算應該是200年,但據考差不多是120幾歲)。善於導引氣功養生,飲食及房中術。因善於烹調,被稱為我國的烹飪鼻祖,是名副其實的我國的第一位廚師。據說他因烹調雉羹(雞湯),進奉給堯帝受封而建立起大彭氏國。在徐州有大江南北的各種風味小吃,徐州人喜歡吃、會吃亦是受其影響。徐州美食很多,彭祖當稱是第一位美食家。鼈汁狗肉、明帝捆香蹄都有著歷史淵源。尋找彭祖的遺跡:市南郊有佔地520畝的公園,命名為彭園,內有漢白玉石雕彭祖像,建有彭祖祠和大彭閣,成為海外彭氏後裔來徐尋根祭祖的活動場所。每年海外華僑,遍布中原九州的彭氏後裔紛紛前來徐州尋根、祭祖。一些徐州人也自恃彭祖兒女。
(2)、劉邦
徐州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漢高祖的故鄉,其出生頗有神話色彩,傳說漢高祖之母避雨於橋遏龍而孕,其受娠地龍霧橋就在今天豐縣城東北的梁樓村。漢高祖兒時避亂遷到沛城以北三里左右的地方落戶。故當地有「豐生沛養漢高祖」的說法。
漢高祖在三十歲時,在沛縣治東一里的泗水上岸上擔任分管治安的泗水亭長。八年的亭長生涯對漢高祖意義重大,在此期間,他先後結識了蕭何、曹參、樊噲等一批人,這些人在他後來的政治活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桿起義,9月,漢高祖在泗水河畔宣誓起義。此後,漢高祖的勢力不斷壯大,經過八年的戰爭,抗暴秦、誅逆楚,終於建立了統一的大漢王朝。
高祖十年,漢高祖親征平叛而歸,途經沛縣故里,在沛宮大擺酒席,宴請父老鄉親。還挑選了一百二十名青少年,組成合唱團,以助酒興。酒酣之時,漢高祖擊築高歌,自賦詩道: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兒童亦隨之唱和。歌罷,高祖揮劍起舞,萬分傷感。對沛縣父老說:遊子思故鄉,我雖定都長安,但百年之後我的魂魄還要回歸故里。
高祖離沛後,沛人為顯揚帝威,請金石良匠將《大風歌》摹刻上石,並築百尺高台,立碑於台上。《大風歌》碑相傳為東漢蔡邕所書,歷經兩千餘年的風風雨雨,流傳至今。
(3)、項羽與戲馬台
項羽(公元前232--前202年) 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人。身長八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公元前209年起兵吳中,聯合義軍,翦滅暴秦。公元前206年建都彭城,自立為西楚霸王,號令天下。在楚漢戰爭中,兵敗垓下,自刎烏江。其像成於1987年夏,高285厘米,頂盔貫甲,足踏岩石,迎風而立,顯得十分矜持、威嚴、剛愎、剽悍。
戲馬台,是歷史文化名城徐州現存最早的古跡之一,公元前206年,蓋世英雄項羽滅秦後,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於城南里許的南山上,構築崇台,以觀戲馬,故名戲馬台。
歷代在台上營建了不少建築物,諸如台頭寺、三義廟、名宦祠、聚硅書院、聳翠山房、碑亭記等。
(4)、劉向
劉向(約前77-前6)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徐州沛縣)人。漢初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治《春秋穀梁傳》。曾任諫大夫、宗正等。以陰陽災異附會時政,屢次上書劾奏外戚專權。成帝時,任光祿大夫,終中壘校尉。曾校閱皇家藏書,撰成《別錄》,為我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所作《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絕大部分已亡佚。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劉中壘集》。所著另有《洪範五行傳》、《新序》、《說苑》、《列女傳》等,今存。又有《五經通義》,亦佚,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存一卷。
劉向整理了《戰國策》。劉向為《戰國策》一書命名,也同時為那段紛紜復雜、多姿多採的歷史命了名——「戰國」的名稱由此而來,這也可看做是劉向編校《戰國策》的額外收獲吧。
(5)、張道陵
張道陵(生卒年不詳)東漢著名宗教首領、天師道創始人、教主。本名陵。沛國豐(今屬徐州)人。曾為江州令,後客居蜀中,學道於鶴鳴山中,作道書二十四篇,以符水咒法為人治病,並聚徒傳道。受其道者,出米五斗,其道稱「五斗米道」,時人指其徒為「米賊」。卒後產衡、孫魯等世世為教主,被後道家奉為「張天師」,其道又稱「天師道」。
(6)、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唐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彭城(今江蘇徐州)人。貞元九年,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詞科,從事淮南幕府,入為監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與之圖議,言無不從。轉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叔文敗,坐貶連州刺史,在道貶朗州司馬。落魄不自聊,吐詞多諷托幽遠。蠻俗好巫,嘗依騷人之旨。倚其聲作《竹枝詞》十餘篇,武陵溪洞間悉歌之。居十年,召還。將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觀看花詩涉譏忿,執政不悅,復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為言,改連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遊玄都觀詩,出分司東都。度仍薦為禮部郎中,集賢直學士。度罷,出刺蘇州,徙汝、同二州,遷太子賓客分司。禹錫素善詩,晚節尤精。不幸坐廢,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適。與白居易酬復頗多,居易嘗敘其詩曰: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又言其詩在處應有神物護持,其為名流推重如此。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二,贈戶部尚書。詩集十八卷,今編為十二卷。
(7)、李煜
李煜(937-978) 名從嘉,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李璟的第六子,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南唐後主。李煜即位時,南唐已為宋的屬國。他面對宋朝的壓力,逆來順受,以圖苟且偷安。975年,宋軍入金陵,俘後主,南唐滅。降宋。宋太祖封為違命侯。與其父李璟皆工詩詞書畫,其詞善以白描抒情,情感真切,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為神秀。後服宋太宗所賜牽機葯而卒。史稱為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在政治上是一個昏君,在文學上卻是一個文學家,詩人,千古詞宗。其主要成就在詩詞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如《長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後,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陣子》,《浪淘沙》,《相見歡》等。
李煜的生平是命運的捉弄,他是個文人,卻不懂政治。一曲《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為千古絕唱。
(8)、蘇東坡
徐州市區慶雲橋東,故黃河南岸大堤上,矗立著一座雙層飛檐的黃色高樓,歇山抱廈,光彩熠熠,這便是新修復的黃樓。
歷史上的黃樓,是900年前徐州知州蘇軾率領徐州軍民戰勝洪水之後,於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八月在徐州城東門之上建造的。熙寧十年(1011年)四月,蘇東坡由密州(山東諸城)調任徐州知州。蘇軾在徐州一年又十一月,為徐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也寫下了許多描繪徐州風土人情的名篇佳作。
蘇軾到達徐州不過三個月,黃河泛濫,大水逼到徐州。蘇軾親荷畚鍤,布衣草屨,結廬城土,過家不入。在他的組織、指揮和影響下,軍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終於避免了大水灌城的慘禍。蘇軾「以身帥之,長城存亡」而戰勝洪水的壯舉,受到朝廷的獎諭,也深得徐州人民的感激與敬重。蘇軾為了防止大水對徐州的威脅,一方面築堤固岸,一方面加高城樓,元豐元年二月,動工在城東門檔水要沖處建造了二層高樓,因為「水受制於土」,所以塗上黃土,取名黃樓,含有「土實勝水」的意義。九月九日重陽節,蘇軾大宴賓客,舉行典禮,奏樂慶賀黃樓落成,他高興地寫下《九月黃樓作》一詩留作紀念。從此黃樓成為徐州富有歷史意義的名勝古跡。
除黃樓外,徐州還留有許多與蘇東坡有關的古跡和動人的傳說,有同樣是治水工程的雲龍湖蘇堤;東坡酒醉而卧,如今刻滿詩詞題賦的「東坡石床」;蘇軾與雲龍山隱士張山人共飲抒懷的放鶴亭;得名於蘇軾《快哉此風賦》的快哉亭;黃河故道中的「顯紅島」,傳說是「蘇姑娘捨身跳水,紅妝現於黃水」而來(意思是:洪水即將淹沒城池,千鈞一發,富豪鄉紳欲逃,老百姓跟著逃跑,有巫士說要祭祀海神,征女子一人,蘇東坡在徐州的義妹便縱身躍入水中不見蹤影,只留身上紅綢漂於水面。水即時退去數尺。紀念之修島寄託思念)。所有這些,無不寄託了徐州人民對蘇東坡的敬愛和懷念之情。
(9)、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無己,別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少師事曾鞏,絕意仕進。後曾為徐州教授、太學博士等。工詩、文、詞,尤以詩歌創作為世所推重。其詩以杜甫為宗,與黃庭堅並稱。著有詩文集《後山集》及《後山談叢》、《後山詩話》。
(10)、乾隆
乾隆執政六十年,共到徐州四次,都是南巡途中路過而逗留的。主要目的是「閱河」,即實地考察黃河水情和徐州的河防工程。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初,弘歷乘船北上,棄舟登陸徐州。時值災後不久,飢民遍野,瘟疫流行,一派凄慘景象。隨駕大臣曾勸皇帝不必親到徐州,乾隆力排眾議,堅持來徐視察。他在《災餘》詩中寫道:「災餘癘必行,古人言之矣,將為徐州行,大吏去宜止。去去關民瘐,寧忍夏避此」。乾隆皇帝此「民瘐」為重,不避瘟疫而親臨災區,不能不說是一種勤政撫民的表現。
在這次視察以後,乾隆指示地方政府興建行宮,以便再來徐州時居住方便。乾隆行宮位於風景秀麗的雲龍山腳下,乾隆對行宮非常滿意,親自為行宮撰寫了兩副對聯「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
乾隆行宮的建築在清末以後,大多因文革已毀,現存有大殿和東西配房各三楹坐落於雲龍山腳下(徐州博物館旁)。如今這座昔日的帝王行宮已成為社會教育和民眾娛樂場所。
(11)、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室名師牛堂,徐州市人。生前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等職。他13歲師從鄉賢錢食芝學習傳統山水畫,1929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杭州(國際)西湖藝術院,破格錄取為研究生。師事法國名畫家克羅多學習油畫,深受潘天壽、林風眠影響,並師從齊白石、黃賓虹學畫,曾在多所藝術院校任教。1943年應聘為重慶國立藝專講師,從事中國畫教學、創作和工作。解放後,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擅山水、重寫生,並將西畫中的明暗處理方法引入中國畫,將西畫技法和諧地融化在深厚的傳統筆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可染先生的山水畫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鮮明的藝術個性促進了民族傳統繪畫的嬗變與升華。他不僅是畫壇辛勤耕耘70餘年的一代宗師,而且在藝術觀念的開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貢獻。作品在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多有收藏。專集有《李可染畫輯》、《李可染畫集》等。
新中國成立後、他進一步致力於中國畫藝術的革新。將"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為座右銘,使古老的山水畫藝術獲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鮮明的時代精神和藝術個性促進了民族傳統繪畫的嬗變與升華。可染先生自成體系的教育思想,出現了活躍於畫壇的"李可染學派"。它不僅是畫壇辛勤耕耘70餘年的一代宗師,而且在藝術觀念的開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貢獻,既影響早已越出美術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評價。
作品在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多有收藏。專集有《李可染畫輯》、《李可染畫集》等。
藝術特色
李可染的水墨畫一掃逸筆優雅的文人積習,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調,深深地捉住人們的感覺,而在這悲愴旋律的制約下,畫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會被這"黑色世界"造成凄迷的基調。
1954年後他以造化為師,屢下江南,探索"光"與墨的變幻,形成獨特的風格,可以以"黑"、"滿"、"崛"、"澀"來概括其藝術內涵,無疑地,李可染為水墨世界開創出新的格局。
他的畫面結構,更讓人感受到一種屹立千年的中國山水。一種范寬式的飽滿構圖,山勢迎面而來,瀑布濃縮為一條白色的裂隙,用沉澀的筆調一寸一寸地刻劃出來,綿綿密密地深入到畫面的每一個角落,在一張紙上,表現出最大最豐富的內容。
從1943年開始李可染從事中國畫教學和創作工作,後來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國畫界有一種變革,提倡新國畫。於是1954年後他屢下江南,探索「光」與「墨」的變幻。李可染有著扎實的素描功底,他的作品讓人感受到了屹立千年的中國山水。范寬式的飽滿構圖,山勢迎面而來,瀑布濃縮為一條白色的裂隙,用沉澀的筆調一寸一寸地刻畫出來,綿綿密密地深入到畫面的每一個角落,在每一張紙上,表現出最大最豐富的內容。李可染的水墨畫一掃逸筆優雅的文人積習,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調,深深地抓住了人們的視覺。李可染山水畫的價值,主要是他創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種新的圖式,並且表現出了渾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12)、馬可
馬可(1918-1976)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 江蘇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學化學系學習,後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導下,參加河南抗敵後援會巡迴演劇第三隊。1937年後從事抗日宣傳活動,1939年抵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音樂工作團工作、學習,得到冼星海、呂驥等人的指導,記錄、整理過大量民族資料。後在東北解放區從事音樂活動,解放後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一生寫了二百多首(部)音樂作品,對中國現代音樂文化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其中以歌曲《南泥灣》、《我們是民主青年》、《咱們工人有力量》、《呂梁山大合唱》,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周子山》(與張魯、劉熾合作)、《白毛女》(與瞿維、張魯、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結婚》,管弦樂《陝北組曲》等流傳最為廣泛。1976年7月27日音樂家馬可逝世。
在音樂理論研究上,除了對冼星海作專題研究,著有《冼星海傳》外,還涉及到新歌劇的發展、戲曲音樂改革、革命音樂傳統和群眾音樂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並著有《中國民間音樂講話》、《時代歌聲漫議》等書和二百餘篇論文。他在歌曲創作、歌劇創作、音樂理論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為人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編入《馬可歌曲選》出版。以他為首集體創作的《哀樂》是現在國內最正式的儐儀用曲
⑵ 徐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徐州好玩的地方有以下幾個:
1.雲龍湖
馬陵山為我國著名自然人文景觀,地跨臨沭、郯城、江蘇新沂三縣,是一條低山丘陵。它北起臨沭縣曹庄,南到江蘇,北南走向,綿延60餘公里,以狀如奔馬而得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及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