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爨文化源自哪裡

爨文化源自哪裡

發布時間:2022-04-25 00:54:35

1. 爨這個字怎麼讀,在哪見過

爨cuan第四聲

爨龍顏碑
全稱《宋故龍驤將軍護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南朝·宋大明二年(458)刻,楷書。縱338厘米,橫146厘米,24行,行45字。在雲南陸良縣。
此碑同《爨寶子碑》合稱「二爨」,是研究我國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特別是爨氏家族政治、文化的重要資料。對研究當地乃至整個南朝書法發展情況亦有重要意義。
此碑在明代已有著錄,但於清代阮元父子重新訪得以後才大顯於世。此碑筆畫渾勁,結體跌宕恣肆,變化極為豐富,含韻於朴,寓巧於拙。在眾多碑刻中不失自己的獨特面貌。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中列神品三種,此為三種之首。謂為「雄強茂美之宗」。並形容為「若軒轅古聖,端冕垂裳」。又說「如昆刀刻玉,但見渾美;布勢如精工畫人,各有意度,當為隸楷極則。」也有人將此碑視為「南碑之冠」。總之,清代碑學風行以後,此碑和《爨寶子碑》—起,受到書學界的普遍重視。

2. 爨文化的簡介

自東晉經南北朝至唐天寶七年,爨氏統治南中地區長達400餘年間所造就的歷史文明。

3. 為什麼陸良叫爨鄉」

因為陸良古時是統治南中大姓爨氏的故鄉和根據地,是爨文化的文化發祥地,爨文化源遠流長,素有「爨鄉」之稱,希望採納,謝謝

4. 曲靖歷史文化性格

1、爨[cuàn]文化。是指分布在中國雲南曲靖陸良地區自東晉經南北朝至唐天寶七年,爨氏統治南中地區長達400餘年間所造就的歷史文明。有禮樂、詩歌、習俗、典祀、服飾、飲食、醫葯、建築、工藝等。

2、爨鄉古樂。爨鄉古樂是一種獨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樂種。洞經音樂則是雲南特定歷史,特定社會的文化產物。明朝萬曆年間(1579年),隨著佛教的盛行,人們世界觀、人生觀的改變和生活習俗的要求,將《文昌大洞仙經》的經文作為唱詞而填入部分曲調中,故稱「洞經」。

3、銅商文化。曲靖會澤地區秦漢時為古夜郎地,因銅礦的開采冶煉鑄幣而鼎盛一時。東漢時期,會澤鑄造鍛打的"堂琅銅洗"銘文和圖案,為滇中最早使用漢文字的實物。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會澤在銅的開采、冶煉、鑄幣、運輸等方面盛況空前。

4、吸引了贛、浙、桂、川、黔等十省八府的中原漢族雲集到會澤,帶來了不同地域的多元的漢文化、贛文化、秦文化、楚文化、閩文化、川文化,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銅商文化和會館文化。

(4)爨文化源自哪裡擴展閱讀:

曲靖民族

1、曲靖是雲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東部,處珠江源頭,雲南、貴州、廣西三省區交界處,素有「滇黔鎖鑰」、「雲南咽喉」之稱,距省會昆明市120公里,地區面積2.89萬平方公里,占雲南省面積的13.63%。

2、截至2017年末,曲靖有49種少數民族,共計538609人,佔全市總人口的8.15%。其中,曲靖7種世居少數民族人口有510761人,分別為彝族294944人、回族87746人、苗族39799人、壯族39153人、布依族36671人、水族9772人、瑤族2676人,其他少數民族人口有27848人。

3、在全市9個縣(市、區)中,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宣威市117332人,最少的是陸良縣15314人;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是師宗縣81494人,占該縣總人口的18.79%;其次是羅平縣93911人,占該縣總人口的14.5%。

5. 爨文化的文明起源

諸葛亮平定南中後,為長期穩定蜀國後方,諸葛亮有意識地扶植南中大姓,收其俊傑(如建寧爨習、朱提孟琰和孟獲等)為官屬,結果,經過諸葛亮的扶植,以爨姓為代表的「四姓」(其餘三姓不詳或諸說不一)等大姓豪族,成為南中頗有勢力的統治集團,為後來爨氏最終取代其他三姓而獨霸雲南打下了基礎。 一般認為,爨氏與南中其他大姓一樣,本為中原移民。他們分別在庄蹺人滇、秦開五尺道、漢武開滇、武侯定南中等不同時期,以戍軍、屯墾、商賈、流民等方式進入南中,並通過變服從俗和與當地土著民族通婚等方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夷化」,成為南中的渠帥豪族和實際統治者。有關爨氏的最早記述,可追溯到春秋時期《戰國策.魏策》中的爨襄,而史籍中關於南中爨氏活動的最早記錄可能要算是三國時期的爨習了。諸葛亮南征時,擢用擁蜀派南中大姓,爨習因協助平叛而功授官屬,爨氏成為南中有權勢的大姓之一。西晉初年,南中大姓隨都督霍弋降晉。泰始元年(256),霍弋率南中大姓從吳國手中奪取了交趾,表爨谷為太守。西晉末年,隨著「八王之亂」和巴蜀李特、李雄踞地稱王,晉王朝已無暇顧及南中,加之晉朝先後任命的南夷校尉李毅、王遜均因實行分化離間南中大姓以及「太過誅除」等暴政,引起南中大姓的反抗,以致在公元337年巴蜀李雄派李壽進攻寧州時,刺史尹奉和太守霍彪都投降了李雄。李氏封霍彪為寧州刺史,爨琛為交州刺史,加上建寧太守孟彥,霍、爨、孟氏族便成為南中勢力最大的三大姓。公元339年,孟彥縛霍彪降晉,接著孟彥又被李雄所殺,霍、孟二氏火並而同歸於盡,南中大姓僅存爨氏一家。隨著東晉伐滅巴蜀李氏繼而偏安江左無所作為,爨琛「遂王蠻夷」。此後,雖歷經西晉、南北朝,中原王朝或「遙授刺史」實行名義上的統治,或官職任由爨氏自己任命,從西晉咸和八年(333)爨彪、爨琛任交州刺史起,直至唐天寶蒙詔滅爨,爨氏父子世襲相傳,實際統治雲南達400多年,成為研究雲南地方史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爨寶子碑」和「爨龍顏碑」(俗稱「兩爨碑」)為代表的爨文化,也成為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雲南獨特文化現象的重要內容。

6. 曲靖為什麼叫爨城

曲靖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人們稱它為爨地或爨鄉,一千多年前這里曾生活著一個強大的民族——爨人。滇東高原既有盤江便利的水利,又有烏蒙豐盛的牧草,這就使其在文明發展史上。形成了獨特的農、畜並存的地域文化特徵。這種文化特徵,也可以說就是爨文化的基本經濟特徵。爨文化是自東晉經南北朝至唐天寶七年,爨氏統治南中地區長達400餘年間所造就的歷史文明,有禮樂、詩歌、習俗、典祀、服飾、飲食、醫葯、建築、工藝等。

7. 爨姓的遷徙分布

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仍然保留爨人的文化,定期舉行爨鄉文化節、爨族火把節等活動。
陝西省華陰市孟源鎮溝李村爨家自然村。
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田家莊鎮新增務村,今改作「寸」,讀cuan。此支爨氏,包括扶風、岐山的爨氏,大約是在元朝初期從山西平陽遷入今地進行屯墾,後來留在當地。其中一支後來去了六盤山地區,即今甘肅慶陽地區。據元史記載,山西地區的漢軍諸部征戍陝西與四川等地之時,曾在一些地區屯田耕種,以給軍餉。這些隨軍的屯田戶有較多是來自於河東山西。如:「元太宗七年(1235),蒙古汗廷『發平陽、河中、京兆民二千屯田鳳翔』。中統元年(1260),山西地區有隸於鳳翔屯田八百餘人在屯罷後,兵不歸籍。中統二年(1261)冬十月,忽必烈詔鳳翔府種田戶隸平陽兵籍,毋令出征,務農耕屯以給軍餉。」這些種田戶中不少人原本來自平陽路。
陝西省寶雞石鼓鎮高家河爨家嶺。
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
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青化鎮。
陝西省武功縣普集鎮田桂村 。
陝西省洋縣,現改寫「串」。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
甘肅省定西地區。
四川宜賓
河南省宜陽縣城關鄉後庄村外,樊村鄉、董王莊鄉,嵩縣田湖鎮,欒川縣潭頭鄉,汝陽靳村鄉,鄧州市大橋鄉,鄢陵縣,三門峽市湖濱區西賀家莊。(原為爨後為簡便改為炊但讀音不變)
河北省廊坊市。
今華北平舒郡有爨氏者,系為原古姓氏族一脈之後裔,為唐時避禍流落於此。原居本郡桑桑村,後遷居本郡菜園村。此一族人數代遵古訓家傳,德才品優,不為勢爭,勤勞善良,和睦周邊,樂業安居於市井鄉里,口碑頗佳。萬不幸在1966年動亂中將祖訓及古家譜遺失殆盡,族人中痛呼者多矣。又幸於族人有志者多,均為立家譜之之史獻策。然雖歷經波折,史料終難搜集,只為現存人追憶尚缺族墳上推七世之多,古譜古訓更難尋覓。現以族墳第八世始成此爨氏家史,以效祖制,慰先人,警後志,亦快族人之心也。
山東省商河縣懷仁鎮西南4公里處爨家村。本村村民皆姓爨,現改為'炊' 同樣讀爨.起源於本村西北8公里處的臨邑縣理合鄉龍家村。本地有爨姓、龍姓一家人的說法。本村發源的馬蹄燒餅,是商河縣特產。

8. 爨,這個姓的歷史

爨cuàn 一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周王朝時期官吏爨官,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爨官,為西周時期在宮廷內為王室成員制膳之士中的灶官,就是俗稱的火頭倌,專職掌管炊火。 「爨」,就是今天稱作的「灶」,用於安置無足器皿進行煑食物,「大羹湆在爨」,就是烹煮肉食、肉湯。而無足之器皿就稱作「鍋」。 在典籍《周禮·天官·亨人》中記載:「爨官,職外內饔之爨亨煑。」 在爨官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爨氏。在古文中,「爨」即「炊」,二字同義通假,義同當今的「廚」,因此亦稱炊氏,世代相傳,後逐漸從中原迂徙到南中地區,正確讀音作chuàn(ㄔㄨㄢˋ)。 爨人在南中地區的不斷發展過程中,逐漸融有古滇人的血統,並繼承了以昆明為中心的滇文化,創造了聞名於世的爨文化,成為後世大理文化、南詔文化的淵源,後來的古大理國,就自稱繼承爨氏遺風,終為南詔所滅。 爨人所用的「蝌蚪文」即爨文已經失傳,如今無人識得其模樣。爨人在政教合一的過程中所創造的、含有豐富自然知識的巫術也早已經沒落湮遷的歷史長河中,而且爨人所衍傳的農業典籍、兵法兵書等等在唐朝末期就已不復存在了,這是一個消亡得相當徹底的文化歷程。 如今,人們只知道,在古爨人的後代撒尼部落人中,世代相傳著一個凄美感人的故事,即流傳於雲南石林地區彝族支系撒尼人當中的口頭神話傳說,用詩的語言敘述了勤勞、美麗、堅強、勇敢的男青年阿黑和女青年阿詩瑪之間愛情的不幸和悲慘的命運。 「阿詩瑪」,漢義就是「蛇女」,而蛇女則是古爨人深切崇拜的圖騰。 第二個淵源:源於祝融氏,出自東漢時期班彪、班固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東漢時期,太學徐令班彪、典校秘書郎兼中護軍班固、軍司馬班超、後妃師班昭、西域長史班勇等一大家族,是東漢歷史時期著名的大臣、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因編纂了千古名典《漢書》以及《白虎通德論》(《白虎通義》),收復重開了西域,漢章帝特敕封其家族食采於爨地(今山西忻縣、定襄一帶),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爨氏,世代相傳,如今讀音作cuàn(ㄘㄨㄢ),其實正確讀音仍舊為chuàn(ㄔㄨㄢˋ),只是由於南人不讀濁音ch(ㄔ),因此演變為cuàn(ㄘㄨㄢ)。今《新華字典》、《漢語大詞典》等字典中有許多地方傳承了民國時期上海文字學派的學術痕跡,其所定「爨」字讀音,實際上是錯誤的,在音韻學上稱之為「洋涇浜式國語」讀音。在歷史文物《爨龍顏碑》中,記載了雲南爨氏家族為顓頊、祝融氏和班彪、班固的後裔,因東漢末年班氏受封「采邑於爨地」(今山西忻縣,一說今山西定襄),因而以封地名稱「爨」為姓氏,並隨著氏族的興衰而不斷南遷,先後經庸(今湖北)、蜀(今四川)而入滇(今雲南),通過仿庄蹺「變服從其俗」和通婚聯姻等方式而與當地土著民族融為一體,成為中原移民中迅速夷化了的南中大姓。爨氏家族後來稱雄雲南歷經數百年,始顯於蜀漢時期,強盛於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五年(公元339年),直至唐玄宗李隆基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受到唐王朝扶持的南詔王閣羅鳳才徹底結束了爨氏家族的統治,獨霸天南有四百零九年,前後經歷了七多個世紀,其家族統治時間之長,乃至於魏、晉以後的漢史多將雲南土著民族統稱為「爨蠻」,從而取代了過去一度流行的「夷」之稱謂。在爨氏統治的後期,當時的雲南地區還出現了被稱之為「東爨烏蠻」和「西爨白蠻」的民族群體,這是因為爨氏一族統治的時間長,所以爨氏由姓氏而成為一種族稱。盡管在《爨龍顏碑》中記載了爨氏家族名人爨龍顏身兼四種官職,但其他史籍中對其所任的主要官職「刺史」卻了無記載。究其原委,就是當時中原朝廷無力去治理雲南而「遙授刺史」,僅僅實行名義上的統治。從此,「刺史」便成為爨氏家族自我封授的官職並祖孫世襲,是名副其實的「土官」。從三國時期蜀漢王朝軍師諸葛亮扶植南中大姓收其俊傑為官屬,發展到爨氏土官祖孫世襲,可視為後來元朝在雲南實施土司制度之濫觴。研究雲南土司制度,爨氏土宮祖孫世襲的這一歷史現象,顯然是不能忽視的。在雲南歷史近入南詔大理以後,爨氏族人仍然保有貴族身份,一部分人改為寸氏,曾有寸氏族人為大理國布燮(丞相),元朝時為土官,明軍入滇後又率先歸附,並留有《寸升碑》予以記載。沒有改姓的爨氏族人,如今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陝西省華陰市孟源鎮溝李村爨家自然村,河南省宜陽縣城關鄉後庄村、樊村鄉、董王莊鄉、嵩縣田湖鎮、欒川縣潭頭鄉、汝陽市靳村鄉、鄧州市大橋鄉、鄢陵縣、三門峽市湖濱區西賀家莊,河北省廊坊市等地,仍然保留爨人的文化,定期舉行爨鄉文化節、爨族火把節等活動。 爨氏做為一個有著古老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一個氏族,曾在以雲南為中心的南中地區,形成相對獨立的統治區域,興盛五百餘年,為古代中央政權統治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中華民族的團結,以及國家的統一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後來隨著南詔國的建立,爨氏逐漸衰落,其居民大部分失去了「爨」姓,同化於少數民族中的「彝」族、「白」族,也有一部分遠去海外,其中有及少部分,流落內地,還保留「爨」的姓氏。

爨姓:http://ke..com/view/1258729.htm

9. 爨文化的爨字是什麼意思

"爨文化"里的"爨"是指 雲南曲靖,曲靖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人們稱它為『爨地』或『爨鄉』.一千多年前這里曾生活著一個強大的民族——爨人.

爨 cuàn ㄘㄨㄢˋ
1. 燒火做飯:分居各~。
2. 灶:「客傳蕭寒~不煙。」
3. 中國宋雜劇、金院本中某些簡短表演的名稱:《講百花~》。《文房四寶~》。
4. 演戲:「夫優伶~演,實始有唐《目連救母》之起。」
5. 姓。

◎ 爨 cuàn
〈動〉
(1) 燒火做飯 [cook]
爨,炊也。——《廣雅》
取其進火謂之爨,取其氣上謂之炊。——《說文系傳》
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2) 又如:爨人(爨夫。廚師);爨室(廚房);爨婦(執炊的女人)
(3) 燒;燒煮 [burn]
常若微雷響,以草爨之,則煙騰火發。——《水經注》
詞性變化
◎ 爨 cuàn
〈名〉
(1) 爐灶。一種土、陶制的廚房爐子、灶 [an earthern kitchen stove]
翻憐爨下勞薪。——張炎《風人松》
(2) 又如:爨下(灶下);爨火灶膛里的火;爨煙(吹煙)

康熙字典里說的有點復雜
【巳集中】【火字部】爨 ·康熙筆畫:29·部外筆畫:25
〔古文〕𤑖《廣韻》七亂切《集韻》《韻會》《正韻》取亂切,𠀤音𥨥。《說文》齊謂之炊爨。𦥑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玉篇》灶也。《詩·小雅》執爨踖踖。《傳》爨,饔爨,稟爨也。《疏》饔爨以煑肉,廩爨以炊米。《周禮·天官·亨人》職外內饔之爨亨煑。《注》爨,今之灶。主於其灶煑物。《儀禮·士昏禮》大羹湆在爨。《注》爨,火上。又姓。《華陽國志》昌寧大姓有爨習。《蜀志》建寧大姓。蜀錄有交州刺史爨深。又《集韻》或作熶。詳熶字注。又取絹切,音縓。炊也。又七丸切,音攛。義同。《周禮·夏官·挈壷氏》及冬,則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注》以火炊水。◎按周禮,詩傳,釋文,爨俱音七弦切,釋經傳爨字之義,大約動音為平聲,靜音為去聲。然左傳宣十五年傳:析骸以爨。註:爨,炊也。及孟子,以𨥏甑爨。似皆宜讀平聲。乃孟子無釋文。左傳,釋文,亦音七亂反。則平去又未嘗拘也。

另外這個字在方言里有時會出現,比如客家話里.

爨文化的時間:東晉咸康五年(公元339年)—唐貞元十年(公元794年)
分布地區:雲南曲靖
性質:自東晉經南北朝至唐天寶七年,爨氏統治南中地區長達400餘年間所造就的歷史文明。

文化的含義按《辭海》解釋,從廣義來說「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來說「文化是一定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基礎之上的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既是一種社會現象本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每一社會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並隨著社會的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文化發展具有歷史連續性,社會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連續性是文化發展連續性的基礎。」「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展,文化還具有民族性,並通過民族形式的發展,形成民族的傳統。」
雲南古文化的創造者,均是當地土著民族,富有強烈的民族性與區域文化特徵。從現存文化遺址和出土文物的類型所確定的,存在於滇池區域和滇東地區的「滇文化」,便是由「椎結,耕田,有邑聚」的滇人創造的。其東尚有夜郎人創造的「夜郎文化」。與「滇文化」時存在的還有哀牢人創造的「哀牢文化」等。
曲靖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人們稱它為『爨地』或『爨鄉』。一千多年前這里曾生活著一個強大的民族——『爨人』……滇東高原既有盤江便利的水利,又有烏蒙豐盛的牧草,這就使其在文明發展史上。形成了獨特的農、畜並存的地域文化特徵。這種文化特徵,也可以說就是爨文化的基本經濟特徵。

爨文化是自東晉經南北朝至唐天寶七年,爨氏統治南中地區長達400餘年間所造就的歷史文明。有禮樂、詩歌、習俗、典祀、服飾、飲食、醫葯、建築、工藝等。

這里有篇文章:
http://www.ruiwen.com/news/44286.htm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10. 雲南曲靖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吃米線,吃洋宇粑粑,彈珠珠,跳橡皮筋。拍貼畫。一個字來形容。「爨」文化。

閱讀全文

與爨文化源自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