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文化運動有什麼重要變化
在新文化運動的後期,馬克思主義開始傳播,新文化運動向新民主主義運動過渡。
1917年爆發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震動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影響,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和民族復興的希望。新文化運動由此有了新的內容,進入了宣傳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新階段。
《新青年》應社會形勢發展的需要,以大量篇幅發表了宣傳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和社會主義理論文章。1918年11月,《新青年》發表了李大釗同志寫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著名論文,熱烈歡呼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
在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領導下,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民主,反對獨裁,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的新文化運動,宣傳了西方的進步文化。以後,又傳播了社會主義思想,反映了新型的革命階級的要求,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新文化運動是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李大釗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
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舊稱「德先生」與「賽先生」)。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
意義:
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 ,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給專制主義以空前沉重的打擊,動搖了傳統禮教的思想統治地位,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開辟了道路。
『貳』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一、新文化運動的出現既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也是近代中國經歷長期的物質、思想准備基礎上的必然結果。
1、政治方面,帝國主義加緊侵略;軍閥統治,日趨黑暗,必須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
2、經濟方面,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登上政治舞台,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後,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北洋軍閥推行尊孔復古的逆流。
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人們對於辛亥革命失敗的反思。經過辛亥革命,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革命失敗的根源在於國民腦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識,必須從文化思想上沖擊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識,通過普及共和思想來實現真正的共和政體。
4、階級方面,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
二、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就是圍繞著「四提倡、四反對」而進行的。所謂的四提倡、四反對就是指: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新文化運動分為前期和後期,前期實質就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後期的主題則是由先進的知識分子極力宣傳馬克思主義。
新文化運動同樣還是一場文學革命,《新青年》先後發表了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的《文化革命論》,一場文學革命由此開始。
新文化運動代表了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並為中國中產當的成立准備了思想條件。新文化運動也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
新文化運動是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李大釗、蔡元培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命。
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給專制主義以空前沉重的打擊,動搖了傳統禮教的思想統治地位,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開辟了道路。
「五四」以後的新文化運動,更是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及各種社會主義流派的思想運動,使舊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轉變為由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新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
這些報刊和社團的活動,傳播了馬克思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條件。新文化運動從內容到形式的深刻變化,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重要標志之一。
(2)新文化運動迎來了什麼擴展閱讀:
魯迅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其實這個口號,是魯迅在新文化運動期間說的,是在《病中答救亡情報訪員》中的一句話。
這一句應該放到當時的環境中去看。當時是新文化運動的時期,新文化運動的口號就四個字,民主、科學。這四個字是那時候中國所有知識分子的追求。而當時中國受到封建主義、帝國主義的壓迫。所以當時的處境還是很艱難。
尤其是國人沒有覺醒,而當時我們使用的文字確實不利於文化的傳播。當時用的是繁體字,還有是文言文。繁體字書寫方面比較麻煩,而文言文和口語差別太大,所以好多人很難理解。
新文化運動主要是區別於之前的文化。因為之前的文化裡面的糟粕部分都被別人利用來蠱惑人心了。所以有人非常激進的說要廢除漢字,這樣就不會繼續受那些封建思想迫害了。但畢竟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所以好多人提出了文化改革。
首先就是使用白話文。這個魯迅是第一個率先使用白話文發表小說的,他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小說。而且魯迅先生支持漢字改革,說白了就是簡化漢字。這個事情,我們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才完成。
而這兩樣事情一旦完成的話,說實話封建思想賴以生存的基礎就沒有了。國人的思想就徹底的打開了。
『叄』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是:
1、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愚昧和迷信,這也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民主是指法蘭西式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科學是指自然科學和看待客觀事物的科學觀點。
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舊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學說為代表的儒家傳統道德,其核心內容是三綱五常。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個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新文化運動又是一場文學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的口號。
新文化運動意義:
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給專制主義以空前沉重的打擊,動搖了傳統禮教的思想統治地位。
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
『肆』 新文化運動產生了什麼重大影響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深刻的反封建的思想啟蒙運動,它給近代的中國社會帶來巨大的啟蒙力量,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思潮,是中國資產階級文化反對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的斗爭。它是在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陰謀稱帝、反動勢力大造尊孔復古輿論,民國招牌也搖搖欲墜的情況下發生的,是一個有別於洋務運動、戊戌維新和辛亥革命的獨立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動搖了封建思想統治地位,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國知識分子在運動中受到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宣傳動員作用;後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所接受,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新文化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享有絕對權威的封建思想文化,破除了傳統的封建教條對人們的束縛,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形成了一場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也激發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他們尋求科學真理,追求解放,為中國迅速接受十月革命的影響,為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傳播准備了條件,為五四愛國運動作了思想准備。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那些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這是戊戌變法時的維新派和辛亥革命時期的革命派所不敢說的。它啟發人們追求科學和民主,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但是,由於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是由小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發動和領導的,仍屬於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文化運動的范疇,因而存在著一定的歷史局限和弱點。其領導人沒有把運動普及到群眾中去,只是局限在知識分子圈子裡,他們除了一般的政治口號外,沒有提出實現民主政治的具體辦法。同時他們形式主義地看問題,不能正確地對待中國文化遺產,存在著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和絕對肯定的偏向,這一直影響到後來。
『伍』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什麼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有:
1、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5)新文化運動迎來了什麼擴展閱讀:
新文化運動 歷史背景:
1、政治方面:帝國主義加緊侵略;軍閥統治,日趨黑暗,必須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
2、經濟方面: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登上政治舞台,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後,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4、階級方面: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運動的出現既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也是近代中國經歷長期的物質、思想准備基礎上的必然結果。
新文化運動 意義:
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新文化運動前,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在宣傳各自的政治觀點時,都沒有徹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經過新文化運動,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批判,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中國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這就為新思潮的傳播開辟了道路,也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事業的發展。
3、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准備。新文化運動啟發了民眾的民主主義覺悟,對五四愛國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4、後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於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能夠使語言和文字更緊密地統一起來,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從而有利於文化的普及與繁榮。
『陸』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有什麼歷史意義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是改革文字,推廣白話文;提倡文學革命;開啟新史學;宣揚革命以及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下面是我整理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其一,改革文字,推廣白話文。1917年,蔡元培、吳稚暉等共同組織了「國語研究會」,該會的宗旨在於宣揚「國語統一」、「言文一致」。胡適亦曾在《新青年》發表了著名的《文學改良芻議》,其提出文學革命,即為對白話文推廣的一篇重要文字。在1918年,胡適又寫了《建設的文學革命論》,他將文學革命的目標歸結到「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其謂:「我們所提倡的文學革命,只是要替中國創造一種國語的文學。有了國語的文學,方才可有文學的國語。有了文學的國語,我們的國語才可算得真正國語。國語沒有文學,便沒有生命,便沒有價值,便不能成立,便不能發達。」
其二,提倡文學革命。1917年1月,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提出了所謂的「八不主義」:「一、不做『言之無物』的文字。二、不做『無病呻吟』的文字。三、不用典。四、不用套語爛調。五、不重對偶:一文須廢駢,詩須廢律。六、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七、不摹仿古人。八、不避俗話俗字」。陳氏強調文學在承擔社會革命方面的功能,他高舉「文學革命軍」的大旗,並將「文學革命急先鋒」的稱號許給胡適。陳獨秀且對中國傳統文學中的桐城派、文選派予以了激烈的抨擊。
其三,開啟新史學。胡適在1918年出版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開啟了中國疑古派的先聲。胡適在這本書里對沒有可靠史料依據的遠古史,皆持質疑的態度,並刻意從老子講起,藉以否定以孔子為中心的傳統經學,這種「截斷眾流」,直接以諸子百家開篇的史學方法論,開啟了一代疑古之風。
其四,宣揚革命以及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李大釗是最早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的人。《新青年》陸續刊載了陳獨秀的《勞動者的覺悟》、李大釗的《May Day運動史》和大量勞工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及材料,這標志著《新青年》的立場,逐漸地轉向了無產階級。文化運動的發展分成了兩個潮流:一是「西化」;二是馬列主義。在1923年到1924年,《新青年》更成為了中共中央的宣傳刊物,瞿秋白成為《新青年》的主編。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偉大的、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新文化運動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新文化運動為隨後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作用;有利於文化的普及和傳播;新文化運動後期傳播了社會主義思想
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學的洗禮,為五四運動起到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盡管新文化運動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柒』 什麼是新文化運動它的歷史意義是什麼怎麼看待它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史上一場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解放了思想,推動了民族解放的高潮,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有著歷史的進步意義,動搖了封建統治思想的地位激發了民族的創造力和生機;文化運動是歷史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