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山西民俗文化有鬧花燈、鬧紅火、放煙火、高蹺、跑旱船、跑竹馬、小車舞、挑椅舞、獅子舞、龍舞、龍舟舞、中黃高台、倒懸花鼓、鐵棍與背棍、漁翁戲海蚌、沈老爺坐轎、晉南血社火、黃河燈會、太原社火、懷仁旺火、平定塔火、南庄架火、威風鑼鼓、絳州鼓樂等等。
山西的鼓品種達數十種,其中代表為山西威風鑼鼓。威風鑼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臨汾一帶的民間廣場藝術,特色是「威風」:從鑼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隊的組織、表演、著裝,都在展示威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戰劉武周部,擊鼓迎戰,鳴鑼收兵,取得勝利,於是流傳下威風鑼鼓。
B. 為什麼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山西是中華民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素有「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的美稱,保留有全國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築。旅遊界因此說:「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西安,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山西省自古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考古表明,遠古時代,山西南部是人類初曙的起源地。運城垣曲縣「世紀曙猿」化石的發現,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
約在18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晉南地區繁衍生息,其中運城芮城縣西侯度文化遺址發現的火燒骨,把中國范圍內發現的人類用火歷史向前推進了100萬年;約在10—2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在山西汾河兩岸和大同、朔州一帶,已經出現了比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
新石器時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經成為當時諸多邦國的中心。對臨汾襄汾縣陶寺遺址發現和研究成果表明,這里是帝堯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國所在區域。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後中國史前傳說的堯舜禹時代由傳說成為信史,中華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證實。
(2)山西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山西的歷史文化:
1、方言
山西大部地區使用晉語,晉南大部地區使用中原官話,廣靈縣使用冀魯官話。晉語是中國北方的唯一一個非官話方言。晉語別於官話的最大特點就是保留入聲。多數晉語有五個聲調。晉語的聲調有極復雜的連續變調現象。晉語古濁音今讀塞音、塞擦音的字平聲不送氣。晉語保留諸多古漢語特徵。
2、戲曲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被稱為「戲曲搖籃」。漢代時山西大地就出現了戲曲萌芽。北宋年間,山西各地活躍多種土戲——這些土戲是中國戲曲的雛形。元代時山西成了全國戲曲藝術的中心,全國所發現的元代戲台基本都在山西(晉南)。
至明代時,山西蒲州、陝西同州、河南陝州一帶的民間藝人把北雜劇唱腔進行改革,演變出了「蒲州梆子」戲,蒲州梆子後分別與晉中、晉北、晉東南等地的土戲相結合,逐步形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
清朝中葉,中國戲曲開始了「花部」(即梆子戲)和「雅部」(即崑曲)之爭,山西民間賽戲之風也盛行開來,大村鎮往往同時邀兩個戲班演出,唱「對台戲」。1980年晉查顯示,山西地方劇種達54個,佔300多個劇種的六分之一。
3、節令
山西是歲時節日民俗最早出現的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長期奉行夏歷,而夏歷是歷史上夏王朝使用的歷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區是夏代的發祥地之一,北部地區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胡漢雜居,形成了地方特色節令民俗。
C. 傳統文化的特點是什麼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其顯著特點是:儒、佛、道三家民族文化,共同支撐,又相互融合。
3、歷史悠久。如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主要種類
中華傳統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學為支柱, 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
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如,佛家的「煩惱」「差別」「平等」「世界」等。
中華傳統文化的雙重屬性反映了傳統文化之間(如:儒家/道家之間;儒家/法家之間、儒家/佛家之間)存在對立與統一的辯證關系。他們之間相滲透,形成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文化形式等。
D. 山西的傳統文化元素有哪些
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春秋時為晉國,故簡稱晉。悠久的歷史留下眾多的文化遺產,加上復雜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山西現存的古建築居全國之首,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0處,省級400多處。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廟群集千年之萃。其中,以我國現存最古的木構建築南禪寺。集北魏至清代多種建築為一體的佛光寺及顯通寺,塔院舍利塔最為有名;
建於北魏的恆山懸空寺懸於懸崖峭壁之上,以驚險奇特著稱;
太原的晉祠是形式多樣的古建築薈萃的游覽勝地;
平遙古城是全國現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芮城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道觀建築群,宮內壁畫是我國繪畫藝術的珍品;
永濟普救寺是《西廂記》。《鶯鶯傳》故事發生地;
解州關帝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武廟;
雲崗石窟是全國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氣勢雄偉。雕刻精細;
應縣木塔建於文代,高67.31米,是我國最高的古木構建築;
因拍攝《大紅燈籠高高掛》而聞名的祁縣喬家大院,加上祁縣渠家大院。靈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共同組成山西晉中的大院民俗文化。
山西名山大川遍布,自然風光資源豐富優美。
北嶽恆山是五嶽之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綿山氣候宜人,自古就是避暑勝地,晉國名臣介於推攜母被燒死於此山;
北武當山、靈空山、管涔山等也各有特點;
黃河壺口瀑布是僅次於黃果樹瀑布的全國第二大瀑布,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山西還建有龐泉溝、蘆芽山、歷山、莽河等自然保護區,風景秀麗。景緻各異,有古樹名木,珍稀動物出沒,褐馬雞是國家珍稀動物。
E. 山西有那些傳統文化
1、戲曲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被稱為「戲曲搖籃」。漢代時山西大地就出現了戲曲萌芽;元代時山西成了全國戲曲藝術的中心,全國所發現的元代戲台基本都在山西(晉南);1980年晉查顯示,山西地方劇種達54個,佔300多個劇種的六分之一。
2、添倉節
每年農歷正月的二十五日,山西的講究是喜進厭出:囤里要添糧,缸里要添水,門口放些煤炭以鎮宅;上了年紀的居民習慣在添倉日購米買面,以兆全年豐衣足食。
3、山西鑼鼓
威風鑼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臨汾一帶的民間廣場藝術,特色是「威風」:從鑼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隊的組織、表演、著裝,都在展示威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戰劉武周部,擊鼓迎戰,鳴鑼收兵,取得勝利,於是流傳下威風鑼鼓。
4、麵塑
山西民間麵塑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藝品,在民間叫面花,是作為儀禮、歲時等民俗節日中饋贈、祭祀、喜慶、裝飾的信物或標志,是一種由風俗習慣久而積淀成的極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
5、旺火
生旺火是中國北方地區的一種歷史悠久的風俗習慣,主要以山西為主,有說法認為,山西煤炭資源比較豐富,而根據煤炭開發使用的歷史推斷,現代形制的旺火最早可以上溯至漢代,並在古代就已滲透到風俗民情之中,故山西北部地區形成了一種生旺火的風俗習慣。
在春節除夕和元宵節時進行。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塔狀,稱之為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