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遵義土司文化怎麼樣

遵義土司文化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3-14 09:06:07

Ⅰ 四川有一個特殊古建築,被譽為東方建築明珠,如今是紅色旅遊勝地

深秋的四川阿壩,是溫潤明亮的,在微風不燥的十月,走進阿壩的卓克基土司官寨,走進一段古老的 歷史 故事,這里曾見證了阿壩數百年的滄桑歲月,古老的木質四層碉房,始建於1718年清朝乾隆年間,曾經發生過無數關於阿壩關於土司文化的故事。

沿著石頭台階一路前行,我們就來到卓克基土司官寨,山寨位於距馬爾康縣城7公里的卓克基鎮西索村,官寨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地理位置優越,環境清幽,在交通不發達的歲月,這里是嘉絨藏區東去汶川進入內地的必經之路。

卓克基土司官寨是純木結構,色彩鮮明的木製建築,看起來賞心悅目,古舊的色調泛著歲月的光澤,這里是馬爾康最大的一座建築,也是遊客來到馬爾康 旅遊 必來的打卡地。

古老的建築沉澱著一座城市的悠悠過往,卓克基土司官寨是末代土司索觀瀛親自創意設計並組織修建,建築很古典,融藏、漢民族精湛的建築藝術為一體,精緻的木製門窗,依然可以看出當年打造的匠心之細膩。

這里的每一個房間,都按照當年的布置擺放著,古樸中透露出濃郁的藏式風情,被美國著名作家《紐約時報》總編索爾茲伯里贊譽為「東方建築史上的一顆明珠」。這里也是著名嘉絨作家阿來獲得矛盾文學獎的作品《塵埃落定》的故事原形和電視劇的外景拍攝地,2005年被列入全國百家紅色經典 旅遊 景區。

1935年中央紅軍紅六團於6月24日翻越夢筆山進入卓克基地區,官寨內的卓克基會議舊址依然按照原樣陳列。

1935年6月30日前後,中共中央軍委率第一方面軍主力離開兩河口北進,翻越長征途中第二座大雪山(夢筆山),7月1日到達卓克基鎮,7月3日在此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領導人在這里參加會議,並在此休整一周。

1935年7月3日,中央領導進駐土司官寨。並於當日在「土司議政廳」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專門討論民族地區的有關問題。 官寨的土司索觀瀛熟讀四書五經,能講流利的漢語,官寨的蜀錦樓收藏了大量的藏文和漢文典籍,大家來參觀的時候,一定要來這里看看。

如今我們看到的官寨建築,是後期復刻的,一共可以分為四個展區,嘉絨文化展示區主要集中在一樓及四樓的部分樓房,分為廚房、經幡房、社稷房、銀廳房、釀酒房、衣飾房等12個展廳。我們可以細心的參觀一下,感受當年土司文化的精美和厚重。

斑駁的光影讓古老的傢具,泛著歲月的溫潤光澤,曾經發生在這里的故事,已經消失在 歷史 的塵煙之中。卓克基土司官寨規模龐大,構造精細,幾乎囊括了嘉絨藏族建築藝術之精華,是藏漢民族建築藝術高度融合的典範,也是土司制度興衰和艱苦卓絕紅軍長征精神的 歷史 見證。

穿梭在古色古香的建築之中,時光彷彿靜止,建築是時代的年鑒,當歌曲和音樂消失的時候,古老的建築還在默默地訴說過往的故事,穿越歲月的煙塵,歷久彌新,值得我們深思。

Ⅱ 什麼是土司文化

唐代時期,統治階級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推行羈縻統治制度,施行「以蠻制蠻」政策。在忻城境設置芝州,委任流官管理,同時設紆州、歸思州兩個羈縻州,用土酋治理,土流並存。宋、元時期,統治階級廢州設縣,派流官治理。明弘治九年(1496),朝庭革流官,以莫氏土司為知縣,給予世襲,改忻城為土縣。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朝庭廢土官,改流官彈壓,最後於民國十七年(1928),將忻城改為正縣,結束莫氏土官統治的歷史。
莫氏土司源於土族,根於壯族。從莫氏祖先莫保作為忻城縣副理,逐步成為忻城的統治者起,歷經21代、近500年。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任土司在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的同時,不斷接受漢民族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使壯族文化與漢族文化融合在一起,人們的價值觀、審美觀、風土人情、生活習俗等得到不斷的修正,逐漸形成了一種被社會集團成員共同接受的理念及行為,形成了特有的土司文化。它支撐著莫氏土司統治忻城近500年的歷史。
土司文化有著非常豐富、深廣的內涵,具體分為四個層面:一是物質形態的土司文化;二是制度形態的土司文化;三是精神形態的土司文化;四是民俗文化。
一、物質形態的土司文化
(一)列入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的莫氏土司衙署,建築面積9281平方米,為明朝萬曆10年(1582)第八任土官莫鎮威始建。以後歷任土官不斷修建、擴建,形成了以土司衙署為中心,包括土司祠堂、代理土司府第、漢堂、練武場、土司陵園、官塘、三清觀、關帝廟等土司建築群。建築是文化的結果,縱觀土司建築群,從選址、建設、裝飾、使用等等來看,無不隱含確保地方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們安康、世代相傳的理念,也體現了土司忠君報國等思想。
1、從選址來看,莫氏土司衙署打破坐北朝南為吉的傳統思想,坐南朝北,建於翠屏山北麓,除認定翠屏山是塊神靈寶地外安全勝於傳統體制。背靠陡壁險峻的翠屏山,面向寬闊平坦、水源充足的平地,進可以攻,退可以守,是理想的基地。
2、從衙署的的布局來看,東面是緊靠衙署的土司祠堂。宋朝理學家朱熹《家理》中說:「君子將營宮室,先充祠堂於正寢之東」,表明對祖宗的崇拜;接著是三界廟,「三界」是庇護地方安全的神靈;往西是官族府弟、演兵場,關帝廟以及牢固的東、西、北三大城門,確保其衙署安全穩固。而這些建築,形式與中原地區大型官第建築幾乎一樣,由縱向的院落組成路,再由路組成群,其間無不滲透了中原地區常見的形式與文化。
3、從建築的裝飾來看,土司建築裝飾中避開為帝王宮殿建築中常見的金黃色彩,大量使用赤色,體現其富貴和權威。建築群的裝飾中,除人物形象外,動物有蝙蝠、蝴蝶、鹿、鷺鷥、仙鶴、喜鵲等,植物的有松、竹、梅、葫蘆等,器物的有石鼓,文字的有:「卍」、「壽」等字。這些裝飾都體現了土司追求「福、祿、壽」的思想觀念。
(二)土司服飾
土縣土官是朝庭欽準的世襲官,七品,按朝例,賜予官服、官帽、官帶。土官只有在審案、出巡、接待上官或達官顯貴時,才穿朝服、戴官帽、系官帶,顯示其地位和尊嚴。平時則穿棉製便裝。這些便裝布料,大多數是土民進貢給土官的棉麻或布,顏色大多是青色或白色。土官冬著青色棉質外套,夏著白色棉麻輕裝。款式有對襟短衣,圓領長衫,鞋襪亦用棉布製作,青色或黑色,粗糙暖和。平時著裝,除顏色上土官有所限制外,其它的與土民無異。
(三)土司飲食
忻城土縣,無論是土官還是土民,其飲食習慣大致相同。主食以大米,其次玉米、小麥、薯類、豆類。節日時做米粉、包粽子、煮五色飯、做糕點、豆腐圓,土民供俸的獵物及雞、鴨、魚、肉,飲米酒。舉家就餐時,按一定的座次,主位背靠神龕,面向大門,為家中長者就座之尊位,左右兩邊為次座,子女婿就座,背靠大門為末位,一般為兒媳或女兒就坐末位。土司就餐有傭人專為之斟酒、盛飯、遞巾、打扇,下人不得與土官同桌就餐,而且不得坐凳用餐。
(四)土官出行
忻城土縣,地處大石山區,山高路險,交通不便。土官出巡遊覽或從事其它社交活動時,多騎馬、坐轎。所過之地,設亭站,供其休息作樂。土民則肩挑背負,徒步行走。土官莫鎮威曾修有古月橋等橋梁,開辟山路,為忻城交通作出了貢獻。
二、制度形態的土司文化
忻城莫氏土司,起初是靠武力協助中央王朝鎮壓農民起義「有功」被起用而走上政治歷史舞台。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莫氏土司意識到光靠「躍馬操戈」難以維持其統治地位,需要制定一定的法規,才能治理好所轄區域。這是一種文明進步。土司法治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遵守國家制定的法令;二是自行制定一些規則,用於調整其內部關系;三是民間存在的習慣法規。
(一)中央王朝對土司地區的統治,意在「以其故俗治」,但實際上並不放心這樣做,因而制定各種針對土司的不同法規、律令,要他們必須遵行。一是對土官承襲問題有嚴格規定,土官承襲必奉「赴闕受職」,「務要驗封司委官體勘,別無爭襲之人,明白取其宗支圖本,並官吏人等結狀,呈部具奏,照例承襲」;二是對土官反叛、拘釁之犯罪,都要從重處罪「或誅、或降職使用」;三是土司無俸祿,朝廷賜予土地,使人佃耕,但規定「不得典賣」,如有私自典賣,即受法律處罰。四是奉旨征調土兵,不如期而至者;朝貢不按期、按質、按數者等等,都將受到朝廷的追究並處罰。「忠君效國」、遵守國家法令是歷代土司為官的宗旨。
(二)在遵守國家律令的同時,莫氏土司根據需要,制定出一些似法非法的,尚不規范的條文,以維持其統治秩序。這些條文分為幾個方面:
1、土司家族內部約束條文。如歷代土司所寫的「訓蔭官」、「遺訓」、「族示」、「家訓」等等,意在勸官族成員要讀書,明事理,講忠孝,要耕織,服勞奉養,要學曲藝,勿游手好閑,要行商貿易,要勤儉持家,勿忘本貪財等等,從思想上、政治上、行為上對土官及官族子弟的約束,起到法製作用。
2、土地政策。土官沒有薪俸,其公幹支出和生活費用,由國家確定的官田收入中解決,是名副其實的「食土者」。因此,土官對轄境土地具有所有權,任其支配。所以土司把大量的良田沃土占為「官田」「官族田」,由土民耕種,收入全部歸於已有;另一方面,土司還把一部分土地按各種勞役情況分給土民耕種,這一部分土地稱為役田。如為土司抬轎,給抬轎者一份土地耕種,稱為「轎夫田」,給服兵役的土民一份土地,稱為「兵田」,還有名目繁多的「挑夫田」、「渡夫田」、「郵遞田」等等。這些役田從數量上看,基本能維持其生活所需。另一部分是民田,為農民所有,可以自行支配,種植收獲歸自己。這些田地除祖傳下來的祖田外,大多數是土民開荒而來。
3、土兵政策。土兵是土司擁有的個人武裝。土官分給服兵役的土民一份土地耕種,這些土兵平時為民,戰時為兵。若有差遣,土兵自備軍糧、武器,在土官的帶領下保護地方安全,服從朝廷征調,協同官軍四處征戰,共同承擔保家衛國的使命。
4、土司教育制度。明朝之前,忻城沒有設立學校,無教育行政機構。明朝初,雖設有縣學,但極少有人入學讀書而停辦。「例不建學」長達近400餘年之久。其間只有土司辦塾館,延師教授官族子弟。清朝時期,土官莫振國在土司衙署內設義學三間,制定《教士條規》懸於衙中,讓人學之、感之。《教士條規》十六則是莫氏土官一篇較傑出的教學論文,不僅體現了作者經學、史學方面的深厚底功,而且對教學方面也頗有研究。對諸生學什麼、怎麼學、如何做規定得明確具體,嚴慈相濟,告誡與期望並存。
5、民間習慣法規。在土民中由於沒有文化,難形成成文的條規。言傳身教是他們教育子弟的傳統。勤勞是土民衡量人的最重要的道德標准。在土民中,流傳著這樣的民謠:「勤不富也飽,懶不死也餓。」贊揚勤勞,鄙視懶惰是社會道德教育的准繩。嚴禁偷盜、搶劫、亂倫、損壞公有財產的行為,敬愛長輩、扶助孤寡、救人之危,被土民譽為美德,以此為榮,長傳不斷。
三、精神形態的土司文化
精神形態的土司文化是土司文化的核心內容,包括思想理念、價值觀念、禮儀習俗,以及人際關系等等,所有精神形態的東西它影響內部成員的價值取向、道德情感,體現出其個性特色。從莫氏歷代土司所保存下來的各項條規、詩文以及各種楹聯,不難看出其思想理念、價值觀念。
(一)推崇孔孟之道,遵循「忠、孝、仁、愛」。
〈〈莫氏宗譜〉〉記載,莫氏歷任土司著有《力田箴》、《官箴》、《分田例議》、《訓蔭官》、《遺訓》、《勸官族示》、《教士條規》、《芝州家訓》以及詩文楹聯,都滲透了尊儒重道、忠君報國、仁義博愛、勤儉持家等思想。如《官箴》「子蒙世襲,恐負君恩,戴星出入,不暇饔飧」,「仁民愛物,為官本根」;《訓蔭官》「為官有本,慎乃修身」、「祖宗父母,恩罔極矣」;《教士條規》「道統淵源為綱紀萬化之本,由堯、舜、湯、文以及孔子,始集群聖之大成……,斯道之傳,於今為昭。」;《廟祝記》「荷蒙皇恩浩重,獲襲斯土,上既不能竭力,致身少效犬馬之勞」等等,這些都是莫氏土司維護其統治地位的思想理念。
(二)以農為本,勤儉持家。
忻城是個大石山區,農業是是經濟的主要來源。因而歷代土司非常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倡導以農為本,勤儉持家。如莫氏先祖莫保移居忻城後就寫下《力田箴》:「將爭戰之力,瘁厥犁鋤,是貨不棄地,食為所天。勿荒於嬉,山頭嶺角皆金珠,勿荒於業,耕耘收獲是根本」,告誡子孫要以農為本,勤勞創業。《分田例議》:「凡為官弟,不論嫡庶,均酌以田,食至三世,仍將給田歸官」,鼓勵官族要開發資源,發展生產,為後世子孫及早創業。《訓蔭官》「荒田力穡,乃亦有秋」,《勸官族示》:「次要耕田,壟畝犁田之中,服勞奉養在焉。」等等,莫鎮威曾在思練建有「勸農停車所」,鼓勵土民耕種。把農業生產與人的道德觀念、安生立命、祖業傳承等聯系起來。《訓蔭官》中還寫道:「一日萬錢,不過一飽,百笥千裘不過一曖。珠玉非衣,珍寶莫食。吁!寧朴勿華,寧儉勿奢。」告誡子孫莫要貪婪,要勤儉持家。
(三)為人處事要以禮相維,以心相許
莫氏土司雖為一方土皇帝,在為人處事上仍流淌著壯族人民朴實無華、以誠相待、樂施好客等傳統。據《忻城莫氏宗譜》記載,始祖莫保「凡來往者,無不以誠相待,以義相恤」,土司莫繼清時期,「當其時,男力耕,女知織,農桑之外,別無他事」,「松嶺不驚花下犬,彩江常放月中舟」。可見當時朴實的民風。土司莫應朝「待族人以愛,馭家人以寬,嚴而不酷,內外里堡,感以慈母稱焉」。土官莫元相《勸官族示》寫到「要讀書,則明事理,事從親兄,愛敬之念油然而生,不但犯上作亂絕其端倪,而暴戾凌人之事亦潛而消。」莫土司的觀念及其行為,對改變土族中的陋習,走向文明,起到促進作用。
(四)宗教信仰
原始以來各民族都有共同的宗教信仰,莫土司運用忻城壯族人民對祖先神靈的信奉,大加宣揚扶持,並建立宗族祠堂,三清閣、關帝廟、觀音閣等祠廟,滿足人們心理的需要。如供奉「社王」,「社壇」遍布村郊角落,各社自有轄區,區內居民社眾,遇到是非糾葛,直曲莫辯,往往相約雙方親詣該社賭咒(盟誓),以判是非直曲,各社訂有不成文的清規戒律、各種禁忌,人莫敢逾越。莫氏家族供奉「莫一大王」,稱之為莫氏祖先;莫土司每年春秋兩季舉行隆重的祭祀祖先神靈活動,告誡宗族子孫不忘先祖,增強宗族團結,維護地方安寧。如土司祠堂正殿楹聯:「數典無忘入廟仰先型永念三朝勛業;受恩罔替綰符承世澤常留百里河山。」思練「六一亭」楹聯:「六房雖系六支徹柢算來遠近依然同個祖;一族即如一樹從根觀去親疏都是一家人。」莫氏土司利用祭祀活動向土民灌輸各種思想。如城隍廟大門楹聯寫到「為人可有良心初一十五何需汝焚香點燭;作事若昧天理三更半夜須防我鐵鏈鋼叉。」土司莫景隆還寫下了《廟祝記》、《祧廟記》,意在告誡族人要牢記古代聖賢美德和教誨,孝敬祖先,弘揚祖宗的功德。
(五)民俗文化
1、土錦。土錦作為文化藝術品,是忻城土縣民間的一種發明創造,它源於土民的生產生活,反映他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願望和追求。土錦以棉線為經線,以各色絨線作為緯線交織而成。織錦使用的是竹籠式的織錦機。主要紋樣有幾何「卍」字紋、水波紋、雲雷紋、線紋、蔓紋、圈點紋;圖案有幾何圖案、動物圖案、植物圖案;如龍、鳳、獅、虎、鹿、喜鵲、蝴蝶、菊花、梅花、桂花、茶花等;主要顏色有黑、白、黃、藍、紅、紫等;主要品種被面、抱褸面、背帶心等。
2、山歌
忻城土縣的土民在土司統治時期,生活雖然困苦,但他們用歌聲表達自己的情感、生活和理想追求,愛唱歌是他們的與生俱來的傳統,編出的民歌豐富多彩,世代相傳。忻城山歌句式上有五言句式、五三五句式,形式上有勒腳歌喉、排歌,內容上有時政歌、勞動歌、苦情歌、禮俗歌、愛情歌;每年農歷春節、三月三、八月十五中秋節,有聚眾唱歌的傳統習慣,稱為歌圩。
3、民間故事
忻城土縣的土民在與大自然奮斗的生產生活中,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繁衍生息,也創造了自己的文化,以口頭的形式代代相傳的民間故事,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從思想內容上看,有流傳遠久的神話故事《布伯擒雷王》;有反映壯族人民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如《倆姐妹》《卡尼和卡勒》等等,反映了壯家人古樸而善良的民風。從形式上看,這些故事短小精幹,情節跌宕起伏,曲折而不嬌揉,便於記憶,便於流傳。
另外戲劇的有師公戲(儺面戲)、彩調劇,樂器的有銅鍾、銅鼓,舞蹈的有扁擔舞、撈蝦舞、採茶舞、獅子舞等。

Ⅲ 中國的一座土司城是如何受到國內外遊客喜愛的

到我國西南地區許多地方旅遊,經常會聽到“土司”這個詞,這是我國古代對於少數民族地區的一種管理制度。雲南麗江曾有土司,湖南湘西曾有土司,而就在湖北的恩施,也曾經有過土司。現在湖北恩施還建有一座土司城,遊客可以來此了解土司文化。


作為一座城堡,土司城還建有城牆。土司城的城牆依山而建,全長2320米,寬1.2米,最初修建的目的是為了戍守、防護,城牆上也設有瞭望台、烽火台,危機之時,會燃狼煙預警。

Ⅳ 歷史悠久的貴州遵義文化

遵義,著名的「遵義會議」就發生在這,被稱為「轉折之城,會議之都」。遵義是歷史文化古城,因其歷史和地域獨特的原因,形成了以「酒文化」和「長徵文化」為主線的獨特文化藝術。下面一起來 貴州文化 中看看。

沙灘文化
從明末至清末三百餘年間,沙灘文化蒸蒸日上,方圓約2.5平方千米的沙灘出了數十名舉人進士,成了大儒之鄉、詩文之鄉、書法之鄉、外交家的搖籃,其中有學者、詩人鄭珍,西南巨儒莫友芝和被稱為「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和「全才君子」的黎庶昌等著名人物,形成了一個冠冕全黔的文人群體。

長徵文化
長徵文化是遵義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攻克婁山關、強渡烏江……紅軍給遵義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遺址和遺跡。

國酒文化
遵義是著名酒鄉,名酒紛呈,酒廠林立。國酒、國家級名酒、國家優質酒、省級名酒、地方名優酒難以計數。由於薈萃了眾多風格獨特的高級優質酒以及遵義所蘊含的悠久的釀酒歷史和豐富的酒文化。1988年,被中國首屆酒文化節評為5個中國酒文化名城之一。

土司文化
土司文化指唐乾符3年(876年)至明萬曆29年(1601年)播州土司的傳承文化。是以中國中世紀古軍事城堡海龍囤及楊粲墓為主的包括養馬城、雲門囤、水牛城、永安庄、播州城、鶴鳴洞等遺跡、遺址,明萬曆28年(1600年)的「平播之役」後,土司文化沉寂了400年。

建築文化
我省第一個由私人投資修建的大型文化博物館綏陽博雅苑,典型的中西結合建築,「博雅」取義為「博採文化瑰寶,雅取藝術精華」,是中國詩鄉的人文新景觀。

詩鄉文化
詩鄉綏陽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從古至今,詩人、藝術家、作家活躍文壇,名人輩出。省級作家協會會員有20多人、300多人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文藝作品2萬余篇,出版以詩歌為主的文學書籍100多本。

雜技文化
1976年4月,遵義市雜技團與貴州省、貴陽市雜技團聯合組成「貴州省雜技代表隊」,赴北京參加全國第一次雜技調演。1986年6月,遵義市雜技團組建「長征演出隊」,沿紅軍當年長征路線演出,受到「老、少、邊」區人民的好評。1971~1989年,遵義市雜技團演出4062場,觀眾355.8萬餘人(次)。

辣椒文化
綏陽朝天椒,早在唐朝中期就開始培育種植,到明萬曆29年,已作為商品正式上市交易。綏陽辣椒外觀油亮、色澤紅潤、濃辣芬香、風味獨特、品質超群譽滿海內外,成為全國七大出口名椒之一,作為免檢產品出口,多年來一直遠銷東南亞、日本、美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1999年,綏陽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辣椒之鄉」。

民族文化
仡佬族歷史悠久,商周至西漢時期的「百濮」,東漢至南北朝時代的「濮」、「僚」,都與其先祖有淵源關系。「仡僚」、「葛僚」、「仡佬」是隋唐以後,各個時期對他們的稱謂,新中國成立以後,正式定名為仡佬族。

茶文化
湄潭茶文化已有了深厚的歷史底蘊,自秦漢以來就是當地居民的傳統飲品,唐代茶聖陸羽在其所著的《茶經》中對湄潭茶葉評價甚高,稱「其味極佳」。湄潭建成了茶海公園、茶葉生態農庄,形成了除飲食之外,包括茶葉包裝、茶具、茶館、茶景觀、茶詩詞、茶歌、茶書畫、茶攝影等集休閑、養性、娛樂為一體的文化特色。

Ⅳ 貴州的遵義怎麼樣

遵義地處大婁山山脈中段,為川黔渝交通要沖,赤水河和烏江兩條英雄河流經市境,演繹了古今遵義的無數雄奇,20萬年前的遠古人類「桐梓人」填補了人類發展史的空白,神奇國酒茅台在赤水河上飄香了三千年,兩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的遺植物在方圓1000平方公里范圍內至今保存完好,六十年前彪炳史冊的長徵文化留下了強渡烏江、四渡赤水、婁山關大捷、再占遵義等歷史遺跡,中國中世紀軍事城堡海龍囤巍然屹立,「全國之冠」的丹霞地貌紅石綠林閃現出自然神妙的色彩……
遵義歷史悠久,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春秋時期,遵義屬巴蜀等邦國領地,秦漢時置郡,唐代改為播州,明朝隸屬四川,清雍正年間劃歸貴州,改置遵義府。在遵義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有楊氏29代世襲統治播州724年的土司制,留下了很多文物古跡,有清末鄭、莫、黎三賢為代表的「沙灘文化」,它是祖國傳統文化瑰寶中燦爛的奇葩。1935年元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到達遵義,黨中央在這里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成為我國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使遵義蜚聲中外、具有很高的國際知名度。紅軍在遵義活動三個多月,留下了以遵義會議會址、紅軍總政治部舊址、毛澤東舊居、李德博古舊居、中華蘇維埃銀行舊址、婁山關戰斗遺址等為代表的眾多遺址遺跡,不斷吸引著海內外人士前來觀光、瞻仰、考察。
遵義市轄二區二市十縣,面積30762平方公里,人口684萬,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四季可游,公路、鐵路、航空交通便捷,境內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保護區7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單位55個,已成熟的景點有兩百多處。2000年10月8日,國家旅遊局主辦了貴州遵義「神秘赤水河旅遊節」,作為中國旅遊新品牌的神秘遵義正式被推上了中國「旅壇」。
遵義市位於貴州省北部,屬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湖南丘陵地帶過度的東斜坡北段,處於省會貴陽市和重慶市之間,西北部與四川接壤,以北背靠重慶市,以南面對貴陽。是貴州的第二大城市,也貴州北線旅遊的中心,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遵義山川秀麗,風光獨特,尤以山、水、林、洞為主要特色。這里有一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四個省級風景名勝區,近千處文物點。如著名的文化遺址--遵義會議會址、被稱為"生物活化石"的國家級桫欏自然保護區、被譽為"神州又一奇觀"的赤水十丈洞瀑布等,真可謂處處有佳境,步步有勝景。
遵義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到了近代,更以它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聞名。
位置:遵義市位於貴州省北部,屬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湖南丘陵地帶過渡的東斜坡北段,處於省會貴陽市和重慶市之間,西北部與四川接壤,以北背靠重慶市,以南面對貴陽。
氣候:遵義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濕潤地區,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在13-18℃,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最佳旅遊時間:溫暖濕潤的氣候,使得遵義一年四季皆可游覽,其氣候資源的旅遊適宜性為全國少見。
面積:31068平方公里
人口:692萬
行政區劃:紅花崗區、赤水市、仁懷市、遵義縣、綏陽縣、桐梓縣、習水縣、鳳岡縣、正安縣、余慶縣、湄潭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概貌:遵義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到了近代,更以著名的遵義會議,奠定了它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景觀:遵義山川秀麗,風光獨特,尤以山、水、林、洞為主要特色。這里有一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四個省級風景名勝區,近千處文物點。如被稱為「西南古代雕刻藝術寶庫」的楊粲墓、被譽為「生物活化石」的國家級桫欏自然保護區、「神州又一奇觀」赤水十丈洞瀑布等,真可謂處處有佳境,步步有名勝。

閱讀全文

與遵義土司文化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