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結合自身具體的社會實踐談談如何弘揚中國精神
應該了解和明白何為中國精神,中國精神的主要內容和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而中華民族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通過廣泛開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激勵全國各族人民把愛國熱情化作振興中華的實際行動,以熱愛祖國和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和尊嚴為最大恥辱。
(1)精神文化需要但怎麼付出實踐呢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時代精神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體現民族特質並順應時代潮流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精神風貌和社會風尚的總和,是一種對社會發展具有積極影響和推動作用的集體意識。
兩者緊密相連,都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撐。民族精神為時代精神提供生長根基和發展動力,是時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礎和依託,時代精神則是民族精神的時代性體現,牽引著民族精神的發展方向,並賦予民族精神以時代內涵。
㈡ 應該怎樣建設精神文化
校園精神文化是指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學校意識和文化觀念,它是一種深層的校園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靈魂。主要體現在班風、校風建設上。班風、校風看不見、摸不著,但它滲透表現在校園內多種文化裁體及其行為主體身上,讓人時時處處切實感受到它獨特的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置身其中,受教育者無需教育者更多的說教,便會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覺地感悟它對心靈的凈化和情感的熏陶。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1)、建立學校的文化傳統。開展重要節日、紀念日和學校重大集會的主題慶祝紀念活動;確立屬於學校師生自己的節日。舉辦不同形式不同內容和規模的文學節、音樂節、美術節等文體、聯誼活動;定期表彰獎勵「文明班級」、「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十佳學生」等;設計製作體現學生精神風採的校服、班服,做到教師、學生佩證上崗等。 (2)、抓好學校集體意識的培養。培養集體意識,要求教職員工都要有主人翁責任感,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發揮團結友愛精神,從身邊小事做起,反對個人主義。 (3)、抓好輿論建設。正確健康的輿論,能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能保證學校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也可以為學校形成良好校風奠定基礎。要創辦好宣傳櫥窗、校報和校廣播站,使其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弘揚校園文化的主旋律;設立閱報欄,至少訂閱十種以上報紙,每日更換;開放圖書館、閱覽室,讓同學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去探索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方面的知識;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讀一本好書,唱一首好歌,背一首好詩,看一部好電影,說一句格言,使學生能自覺抵制「消極文化」、「角落文化」、「垃圾文化」。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這個特殊場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雙主體以校園為空間背景,圍繞教學活動和校園生活而創制並共享的,以文化沖突與統整為表徵的亞文化系統。它體現在顯性課程和潛在課程(亦稱隱性課程)兩方面,顯性課程指學校規定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思想觀點、行為規范等,潛在課程包括校園建築、文化設施和環境布置等有形環境和校風、教風、學風、人際關系、文化生活、集體輿論、心理氣氛以及校園群體觀點、信念等無形環境。後面的這些校園精神和校園價值觀等觀念形態的東西是校園文化的深層結構和核心內容,對於整個校園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指導意義,是校園建設的無形資產,與學校的辦學質量連接在一起的,是學校重要的可持續發展要素之一。我們應當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並努力使其育人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作為一種潛在的隱性課程為主的校園文化,在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滲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悅性等特點。校園文化正是以它形象直觀的表達形式,把思想教育寓於各種具體可感的情境之中。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正是通過學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優美的物質環境所施加給學生的積極影響和感染、熏陶而實現的。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如何才能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並使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愛國成才觀,必須把握好如下幾個原則。 首先,教育性原則。古人雲:「百行以德為首。」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道德建設的好壞,體現著一個國家民眾的精神狀態,影響著一個民族事業的興亡勝衰。道德興,國家興;道德興,民族興--這是現實得出的結論。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場所,校園文化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首先必須突出教育性特點,時時、處處把握教育性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潛在的導向功能。通過各種有效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精神教育,探求激發學生學習成才的規律,使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在形成正確的愛國成才觀的基礎上提高學習成績。 其次,科學性原則。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的一項整體工程,它涉及面廣,需要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學校應精心統籌,科學規劃,合理安排,避免出現各行其事、相互掣肘的局面。例如,學生課余文化生活,一要建立組織系統,從領導機構到專、兼職輔導老師,再到學生必須環環相扣;二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知識結構、心理特點,合理安排活動的內容,基本上形成序列,以滿足不同年級、不同特點、不同興趣愛好學生發展的需要。 最後,藝術性原則。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有藝術眼光,要讓學生通過學校的設施、氛圍等,處處受到藝術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應努力做到四季各有特點,陽春蔥籠滴翠,盛夏濃蔭覆地,涼秋紅楓似火,寒冬松柏長青;校園建築的設計、景點的安排,努力做到外形、色彩和諧統一,給人以爽心悅目的感覺;學校文化活動的安排,也要融教育性、科學性和藝術性於一體,努力使活動開展得新穎、活潑有趣,使校園文化對青少年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促使他們主動、熱情、積極地參與其中,從而使他們的思想情操自然而然地得到陶冶,心靈在無形之中得到凈化。 目前,我們已經做的一些工作: 1、 發掘環境文化。 學校無閑處,處處熏陶人。環境不僅是學生生活的空間,也是培養學生文明素質的載體。我們發掘、利用校園的環境,形成了濃厚的立體環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牆一板都能說話,都起到教育人、啟迪人的作用。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關情」。教室里、走廊上,懸掛的是歷屆畢業生以及在校普通班、美術特色班學生的優秀作品,自己的作品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我們又兩次動員各年級全體學生收集格言警句,要求在愛國與成才的主題下,結合兩個信念:只要努力學習,每個學生都可以成才;熱愛祖國,為國家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收集有關人格、人生觀、道德觀、世界觀等的格言警句,每班選定名人或自編的共兩條格言警句經過加工製作分別布置在教室內外。通過個別訪談,我們了解到這些格言警句的確對部分同學起到了一定的激勵作用。哲理雋語讓學生體會,凡人小語使學生共鳴,名人名言叫學生醒悟思索。課題組還提議組建校「小記者團」,創辦校報《晨曦報》,建立長橋中學網站,校刊、校報及時報道學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學校將原有的宣傳櫥窗留出一半作為愛國成才教育的專欄,定時更換其中的內容,學生和老師們課余時間看專欄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學生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著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圍之中,心靈自然盪滌,思想必然升華。 2、 修煉禮儀文化。 健康的、高雅的交際方式和能力是現代中學生必備的素質之一,怎樣處理同學間關系?怎樣處理師生關系?怎樣處理與父母的關系?怎樣認識愛國與成才的關系等等。優化學校人際環境,開展尊師愛生活動,建立起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時,發揮班級環境的熏陶教育,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師生共同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包括班風、學風、集體輿論、文化氛圍等,老師和學生無論是在課堂或課後都倡導「贊賞鼓勵」。目前,「老師好!」已經成為校園流行語。 3、 充實活動文化。 校園文化是一種群體文化,它體現在學校的一切活動中。現代中學生朝氣蓬勃、活潑好動,死讀書、讀死書有悖於中學生身心。基於這一認識,走出課堂,寓教於樂,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創建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生活。組織了「小記者團」,每月時報道學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在課題組的提議下,學校成立了我校科學院(理科)、社科院(文科),設立兩院的目的是為了樹立學生中刻苦學習、努力成才的榜樣,也使院士們以科學家為榜樣,從小樹立遠大志向,為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而發憤學習,並通過大力宣傳來激勵廣大同學的學習上進心,從而推動學校整體的教育教學發展。科學院和社科院院士每學期都要分別進行課題研究,如這次暑假我所負責的社科院將進行:上海市民的素質--長橋中學師生協作與合作精神綜合調查。我們還開展了全校范圍的校長助理招聘,競選出學生校長助理;每月評選最值得表揚者,並讓他們擔當升旗手;校運會人頭攢動,健兒們生龍活虎;世界環保日的環保宣傳教育,倡導學生愛校、節能;校園科技節上,學生們放飛飛機的同時也放飛了自己的理想。在區戲劇節系列專場比賽中,我們的兩院院士們也積極投入其中參與排練,最終我們獲得了一個二等獎和一個三等獎的好成績。又一次讓學生們體會和感受到團結、協作的力量。經過一次次的活動,我們也非常欣喜的看到學生們身上可喜的進步。 後面工作的一些設想: 1、繼續充實活動文化。 我們應該成立校園電視台,組織「小記者團」團員們走出火熱的校園生活,以自己敏銳的視覺把握瞬息萬變的時代脈搏;組織校園文化藝術節,讓學生自編自演;走出校園,走進社區、參觀工廠,每月組織社會實踐課使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做人、學會動手;指導學生參加讀書徵文比賽,組織書畫攝影活動,舉辦心理講座等。多姿多彩的課余活動可以展示學生的青春活力和個性特長,激發學生無窮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應有重點、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結合重大事件、節假日,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主題月系列活動。下學期我們計劃展開如下活動: 「祖國在我心中」為主題的慶國慶系列教育月活動,以「尊師重教、終身學習」為主題的九月學習月活動,開展 「美在身邊」教室文化建設比賽活動,使教室更加整齊潔凈、文明祥和,又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系列主題活動的開展,能夠使校園文化建設落到實處,推進校園精神文明的建設。 2、健全價值文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上涌現了各種各樣的思想學說、人生觀、價值觀,而這些又勢必影響到校園的莘莘學子。學生由於人生閱歷和辨別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完全作出正確的判別。通過組織參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定期觀看愛國教育影片,讓學生了解自己、把握人生方向,爭取美好未來如此等等。開展有組織的班、團、學生會活動,對學生進行有計劃的經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組織管理,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在活動中校正觀念,在實踐中認同價值,在學習生活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培養學生「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觀和遠大的人生理想。制訂校訓、編寫校歌以及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等。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周圍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變得高尚文雅。」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則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雖然這種影響是間接的,但是,力量是巨大的。正如美國教育家布萊森所說:任何一所學校環境都在默默的對孩子們發表演說,而且孩子們的確會注意它,不知不覺中接受熏陶和影響。校園環境不僅反映了一定時代的傳統觀念,而且也影響著教學的積極性。因此,優化育人環境不僅僅看作是一種管理,更應該說它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還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大家都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以人為本,環境育人的功能才會得到真正加強,學生才能真正健康的發展。
㈢ 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如何運用到實踐
第一 由簡入繁。無論你學習任何東西,都需要先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學起。比如你可以閱讀一些基本的傳統文化的普及書籍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等。
第二 了解傳統文化的歷史背景。中國傳統文化因為是艱澀難懂的文言文寫成的,所以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可以通過歷史文化背景知識來學習和認識。
第三 需要去評判的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確可以學到不少有用的智慧和經驗,但畢竟是那個時代的產物,需要符合時代的發展需要。每個時代對傳統的認識和思想觀念是不一致的,但是怎樣去很好的繼承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論題。
第四 可以學習優秀的作品。我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需要學習一些比較優秀的代表性作品如《岳陽樓記》、《勸學》、《赤壁之戰》等作品。當然這些代表作是選擇出來的。如《古文觀止》就是一部很不錯的文選。
第五 認識和理解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我們在學習傳統文化可能涉及到各個方面如文學、哲學、歷史、美學、藝術、宗教、科學技術等方面。我們還要看到中國傳統文化與歐洲、亞洲文化的聯系和影響。
第六 認識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的關聯。傳統文化需要與現代的思想和價值觀念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