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挖掘企業傳統文化
挖掘企業傳統文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通理對於現在仍然是適用的。比如說,我國古代儒家和法家關於治理社會的總主張,一個是「德」,一個是「法」。與外國比,我們中國還多了一個「禮」,孔子強調「克己復禮」。「德」著重於自律,「法」強調他律。「德」、「法」、「禮」這三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仍然是今天治理社會的通則。對於現代企業而言,進行企業文化創新時,應該以這三個概念作為坐標。「德」就是你這個企業的理念和價值觀,「法」就是你這個企業的制度。還有一個應該強調的就是「禮」。今天的一些企業注意了制度,卻沒有注意讓企業的員工形成一種很好的習慣,「禮」就是習慣性的制度,不是硬性的制度。「禮」是目前我們一些企業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時所缺乏的一個層面。
從表面上看,「禮」不是一種硬約束,實際上,它對人們行為方式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傳統文化不可能很具體地告訴我們現代企業怎樣進行企業文化建設,但是,我們可以從傳統文化中找到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和創新的基本思路。從「德」、「法」、「禮」這三個概念看,這三個字很簡單,但是,如果把它們的深刻內涵和精神理解透徹了,就可以用它們作為坐標來查找我這個企業缺什麼,是缺少「德」?是缺少「法」?還是缺少「禮」?
關於傳統文化和現代的關系,還可以用傳統文化中那些偉大的理念去審視現代社會的問題。比如說,我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就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對於我們現代社會,不論是搞經濟,還是搞企業,都是很有指導意義的。西方國家以前搞工業化時,沒有考慮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就走了彎路,工業發展很快,自然環境卻遭到了破壞。這種惡果人們不能承受,現在特別強調保護環境,回歸自然。從這個角度說,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理念具有現代意義,關鍵在於我們怎樣把它落實到現代社會的實踐中,落實到企業文化的操作層面。
我們可以用傳統文化的一些理念去解決現代企業中一些復雜的問題。比如,現代大型、特大型的企業有一個普遍的管理難題,就是所謂的「大企業病」:機構太龐大,事務太龐雜,決策不靈活,反應遲鈍。這就要研究怎樣解決。西方國家的企業界和理論界也提出了很多解決方案,如扁平化等等。
張瑞敏說過:「在企業管理中能把中國傳統文化運用好就不錯,《大學》里的『三綱八目』,三綱就是『明明德』,『親民』、『至於至善』。『明明德』就是我這個當頭兒的要以身作則,整個團隊的人際關系也要是透明的;而『親民』就是每個員工即SBU都能夠創新;『至於至善』就體現在我們企業的精神上——追求卓越。」
人和、物和、利和、理和
在現實中,我國的企業文化應該是一種融合形態的文化。也就是說,企業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理念與西方的企業文化和西方的管理經驗的結合。
艾豐給我們介紹了我國某特大型鋼鐵企業的經驗。
這家公司把西方的企業管理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在企業文化中突出一個「和」字。他們也認為應該加強企業管理,但是關鍵在於用什麼理念去加強管理。他們在企業文化中提出了「人和、物和、利和、理和」的概念。
第一個就是「人和」,他們認為,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實現「人和」。在全國許多企業都實行「減員增效」的時候,他們沒減員。當然,減少員工是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效益。但是,他們是一個特大型鋼鐵企業,是一座鋼城,員工下崗以後沒地方找工作。於是,他們不是在減少員工上做工作,而是在拓展業務、增加工作崗位上動腦筋,想辦法。不是「減員增效」,而是「增事增效」。從實現「人和」的角度看,「增事增效」比「減員增效」更好。減員不僅涉及到被減的員工個人,還會牽扯到他們的家庭。不減員,實現了「人和」,形成了一種很好的工作氛圍,更有利於增加效益。
鋼鐵企業是資源消耗大戶,在生產過程中還會產生一些廢物。對此,他們提出了「物和」的概念。他們認為,所謂「廢物」就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於是,他們把廢水、廢氣、廢熱、廢料加以利用,變成了新的產品。他們就是把傳統文化中「和」的概念與現代的「資源」、「環保」等概念相結合,既解決了污染問題,又創造了新的效益。
第三個是「利和」,他們企業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是「可親、可信、共創、共贏」。他們主張,從上游的供應商到下游的客戶,從國家、社會到社區,總之要讓相關各方都感到他們這個企業可親、可信,要讓相關各方都和他們一起共贏,共同獲得利益。以他們和供應商的關系為例,他們生產所需的高品質的礦石主要從國外進口,前些年鋼鐵行業不景氣,國外的礦石很難賣,但他們仍然維護國外礦石供應商的合法利益,信守合同。後來,鋼鐵行業興旺了,國外的好礦石供不應求,國外的礦石供應商首先保證供應他們並且價格合理。國外的礦石供應商說:「以前你們照顧了我們的利益,現在我們應該照顧你們的利益,我們是長期合作的夥伴關系。」 這就是「利和」。
這個鋼鐵企業的企業文化就是以我國傳統文化為基礎,但是又融合了西方現代先進的管理方法和企業文化,例如我們全國企業聯合會推廣的現代先進的管理方法,他們也在學習和運用。
B. 如何挖掘傳統文化活動的內涵
詳細說明可以寫成一篇論文
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我們曾討論過類似的話題。
傳統文化活動,我們首先明白什麼是傳統文化,不是簡單的京劇、國畫等就能解釋清楚的。
傳統文化包括思想文化和人文文化
思想文化就是剛柔相濟、中庸之道,以《論語》、《道德經》等為代表的
人文文化就是家族、血緣、官本位我為代表的《三綱五常》等
其中包括傳統節日
傳統民俗
如何挖掘不能浮躁,讀懂傳統文化內涵,順應民心、適應民意,弘揚民族精神,弘揚傳統道德,取其精華。
你說的三部分,一是挖掘傳統文化
一是傳統文化內涵
一是開展某項活動
一句時髦的話,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依據當地的風土人情,是看點。
具體做法:
一挖掘當地傳統節日民俗特點
二整理當地的名人名事
三探討當地歷史史詩
四根據歷史資料拓展創新。
零碎的思路沒有整理,希望能給你啟發。
不妥之處共同探討。
C. 傳統文化的文化內涵怎麼深挖
深挖文化內涵,在開發中展現文化創意、文化導向、文化神韻,創造性包裝,將傳統文化時代精神、時尚消費有機結合,打造地產中的文化旅遊精品和標桿。如具有品質和等級的文化演出、文化創意展、文化主題公園、文化商業街、文化藝術館、文化節事、親子同游、影視互動等,還可以規劃設計串聯精品的中短期文化旅遊度假產品,如亞布力的兩至三天度假產品,以精品點亮地產,文化提升價值。
D. 如何挖掘地方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異彩紛呈,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心血的結晶。對於不同地區而言,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既有共性要求,也有個性發展的現實需要。體現中華文化精神與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由於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地域特點、文化背景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每一個地區、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滲透著中華文化的主要精神,又具有自身的鮮明特色。對於不同地區和民族而言,弘揚中華文化,既應准確把握和體現中華文化的主要精神,又應堅持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和積極培育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態。
E. 如何挖掘企業文化
從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准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方面挖掘,樹立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F. 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
首先,文化底蘊的基礎是豐富的文化知識儲備,所以先要獲得大量的知識做鋪墊。
在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才華橫溢的詩人或文學家。不難發現,他們大多從幼年起就開始誦讀論語春秋等名著。因此,這些人在成年後可以考取功名,在人與人的交談中可以體現出自己的文化底蘊。所以我們應該從幼年起就積極地學習到。所以在我們的談話和生活中,不應刻意表現自己的學識和文化,這樣會顯得自己有一種莫名的自豪感,也會讓別人對自己留下壞印象。所以,在生活中,我們盡可能地真實,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樣才能表現出真實的文化內涵。
G. 如何才能讓傳統美食成為文化載體
據報道,端午期間有媒體發表評論稱,粽子是傳統美食,凝結著人們的記憶和「小時候的味道」;粽子也是一種文化載體,在傳統節日這個時點上,品嘗粽子尤其具有一種儀式感和濃濃的情懷。
隨著時代發展,必須要記住傳統美食一般都與傳統佳節密不可分,深挖二者之間的文化關聯,或許是老字型大小重新擦亮招牌的可行性路徑。比如,北京稻香村推出符合二十四節氣的系列養生食物單等,為人們過節提供了更多美食選擇。
此外,還需要抓住傳統佳節、美食這個關鍵點的同時,老字型大小企業仍需以不斷創新的理念和精神,走進百姓日常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從根本上贏得市場、贏得認可。
文章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