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古代玉器以"六器之禮器"的作用
我國古代玉器以"六器之禮器"的作用:主要是用於祭祀天地四方。
六器專指璧、琮、圭、璋、璜高埋、琥這六種玉器。
西周姬昌的《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皆有牲幣,各放其器之色。」
白話譯文:
用玉作六器,用來祭祀天地四方,用蒼璧祭祀天,黃琮祭祀地,青圭祭祀東方,赤璋祭祀南方,白琥祭祀西方,玄璜祭祀北方,各自有犧牲和幣帛(一般的祭祀供品),放在對應的玉器上。
(1)我國玉文化中什麼禮地什麼禮天擴展閱讀:
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禮玉」文化始終貫穿於民族文化發展的整個過程。禮玉文化的代表,非「六器」莫屬,此「六器」是中國古代禮制玉器的核心。
1、玉璧: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古人在祭祀時,認為這種器物能同祖先神靈相通。除用作祭祀外,還可用作裝飾、祥瑞、斂葬等。
2、玉琮:外方內圓的柱狀管形玉器。琮的方圓表示地和天,是出於天圓地方的上古宇宙觀,是一種溝通天地的法器。
3、玉圭:古代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玉制禮器。為瑞信之物,長條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
4、玉璋:扁平長方器物,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形狀是玉圭從上端尖鋒處垂直切下之一半。璋與圭一樣曾為禮態念晌朝區分等級的器物。
5、玉璜:種弧形的玉器。常見出土的玉璜僅有三分之一玉璧大小,彎弧兩端有小孔,可能用於佩帶,故有「佩璜」之稱。
6、玉琥:刻有虎紋或形似虎紋的玉器,有帆鋒孔的為虎形玉佩,無孔的為玉琥。
Ⅱ 玉的文化和內涵
玉器是華夏民族文明史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次玉屬陰性,月也屬陰性,古代相傳只有屬陰性的女子才能在月光皎潔的夜晚到水中去采玉,那時水波粼粼中的玉石在月光的照映下特別的光彩奪目。當然最最重要的一點是玉不僅僅是表現外在的美,而是表現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養程度。
玉的堅韌、溫和、細膩和人性有著極大的一致性,孔子說:「君子比德於玉焉」。在他看來玉具有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等十前答一種品性和象徵,然而好的材料僅僅是製作玉器的基礎,它的價值是要以人工設計雕琢後才能最終體現的。有句話叫做:「玉不琢,不成器。」古人喜歡玉器,不僅是因為它晶瑩剔透,而是據說,玉器是有靈性的,會體貼人的,年輕時它會吸收你多年的靈氣,到年老時候再釋放出來還給你。在這方面而言正因為我們所做的還有欠缺,因為愛玉的過程,其實就是修練自己的歷程!
玉有五德:
一、堅韌的質地;
二、晶瑩的光澤;
三、美麗的色彩;
四、細膩濕潤的紋理;
五、悠揚悅耳的聲音,
隨著儒家思想對中國以及東亞地區的影響不斷加深,其學說中關於玉的政治理解也隨之成為一種社會性的共識。玉器系統也在這一時期日臻完善,形成「六瑞」「六慧辯慧器」職能分工各有不同的體系。「六器」出自《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作為天子進行對天地四極進行祭祀,祈禱國家安定,社稷平安的禮器。而「六瑞」也是出自周禮「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持鎮灶毀圭,公持桓圭,侯持信圭,伯持躬圭,子持谷璧,男持蒲璧」,以圭、璧兩種玉器,通過官制的高低緩分出六器,說明當時的中央集權已經大體形成。不過也有學者指《周禮》成書於戰國時期,其著作難免會有儒家的思想文化摻雜其中。
天子在祭祀天地、時,要用玉冊來刻下銘文;百官封爵以玉器為印信;轉達君令使用玉符、君子以玉為德行操守的標准;民間詩歌中經常以玉作為美好事物的代表象徵。如《詩經·國風·周南》提到的一段詩歌: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Ⅲ 以黃琮禮天,以……禮……
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或游臘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古玉器辨偽要點
古玉器的辨偽是一門非常專業的非常嚴謹的學問。擁有較高的鑒賞能力和成熟的辨偽技巧的磨埋朋友,他們一定是非常注意學習和借鑒前人和當代學者專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他們一定熟知每個時代玉器的器形、紋飾、琢工等特徵的。要想提高自己的鑒賞和辨偽能力,必須:
第一,努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除熟讀中國玉器史外,還應熟讀中國通史,中國工藝美術史,研究中國的青銅、陶瓷、書畫等藝術,追蹤現代考古學的最新發現。
第二,大量地接觸、研究實物。專業人員「近水樓台」通過對實物大量地類比研究,快速提高自己的辨偽能力的條件是得天獨厚的,廣大愛好者除了虛心向專業人員請教外,認真研究圖片畫冊,注意聽各類講座,仔細觀察博物館藏品,利用閑暇時間去古玩店或古玩市場對各種真品或贗品進行比較研究等,都是提高自己辨偽能力很好的途徑。
第三,有條件的同志應該向治玉工匠虛心請教。熟悉現代治玉特點、琢玉方法,對深刻領會各代玉器的治玉工藝特點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如震驚中外的殷墟婦好墓玉器出土後,專家學者深入玉雕廠廣泛聽取琢玉工人的意見、虛心向老玉工請教一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四,對玉材應該有一定的認識。是玉還是非玉,好玉還是玉皮這直接影響著古玉的價值也影響著衡量玉器雕琢水平。
辨偽之事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明白的,但拿到一件玉器應該一看器形,二看紋飾,三看琢治特點,四看玉質,五看沁色。
一看器形
器形是器物給人的第一印象。判斷某器為某物後,就可以根據該器物的發展衍變,某時代該具有的特徵,判斷它是真品還是贗品,這是辨偽的第一步。
二看紋飾
優美的造型和婉轉自如的紋飾是玉器惹人喜愛的必備條件每個時代的紋飾有每個時代的特點:龍山文化以復雜陰線勾連的獸面紋和商的紋飾隨型變化以及令人注目的」臣「字眼;春秋戰國以谷紋、蒲紋等為代表日趨抽象繁密的紋飾等特點都是必須熟記在心的。
三看琢治特點
一塊玉必須經過多道工序才能成衫滑為一件玉器,琢治時的鋸片、鑽孔,雕琢等加工情況是判斷玉器優劣真贗的重要標准。
四看玉質
我們知道和闐玉也即軟玉是商代才開始使用的,漢代才大量進入中原地區的。而紅山文化的玉器一般是由呈黃綠色的岫岩製成,翡翠是明末傳入中國,清代才較多使用的硬玉,因此用和闐玉製造的新石器時代的玉器是可能為真品。而用翡翠製造的漢玉,真正製作時代絕不會太早,但用昂貴的和闐、翡翠偽造古玉從經濟上考慮是絕對不合算的,因此它是極少量的,一般為宮廷仿造。現在充斥古玩街的,都是一些價格低廉的石性很強的似玉甚至是大理石。
五看沁色
沁色的深淺、形狀是鑒賞、也是辨偽的一大要點,需要提醒廣大讀者的是,不是所有的「出世古」都有沁色,而現在眾多古玩攤上看起來天衣無縫的「古玉」,是運用高新科技產品人工染色的產物。
人工染色雖可亂真,但細心辨析還是能准確識別的。如偽造的「雞骨白」乾枯似石,缺乏玉特有的溫潤感;人造血沁仔細嗅來有一股血腥味,且迄今的考古發掘得到的玉器中未發現有此種沁色,至於用提油法上色的玉器,油膩感很難消除。此外,觀察色沁處是否正好在玉器的瑕斑處,也是辨析的捷便途徑。
現在的古玩市場上,仿製品極多。像戰國的龍形紋玉佩;漢代的各種龍紋、蛹虎紋的小件器、玉佩飾、玉雞心佩;明代的子剛(岡)款玉佩等。玉辟邪、玉龍、玉馬也是仿製者較多偽造的對象。現代仿古玉器者也掌握著幾手可以用「卓越」二字形容的染色技術,他們一般喜歡把小件器通體染成煙垢色,也喜歡在玉壁、玉辟邪上人工染上土黃色和灰黑色。掌握了這些特點,你就不會受騙上當,聽信攤主之言,徒尋煩惱。
Ⅳ 周禮中提及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其中用於禮天的是
禮玉禮天地鋒旁游四方的是璧、琮、圭、璋、璜、琥六種,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祭地、以青圭祭東銀銷方、以赤璋禮南方、璜啟春祭北方、以白琥祭西方
Ⅳ 先秦時期我國玉器的主要特徵文化價值及藝術價值簡析
中國素有「玉石王國」的美譽,不僅開采歷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極廣,蘊量豐富。昆侖-祁連山、東北-內蒙、秦嶺、天山-阿爾泰山、陰山、喜馬拉雅山及東南沿海等地是我國寶玉石資源主要成礦帶。目前已發現各種玉石170餘種,其中軟玉、硬玉等高檔玉9種,其他為中低檔玉,印章石和彩石。最著名的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獨山玉、遼寧岫玉和湖北綠松石,稱為中國四大名玉。
中華玉文化是伴隨著玉器生產而產生的,正是中國玉器在上萬年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玉文化體系,玉器逐漸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文化內涵,主要包括:生產工具或武器。據文獻記載,處於中原的仰韶文化、處於黃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和長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均出土過玉制的鑿、矛、斧、錛、鏟、紡輪等生產工具,有的帶有使用痕跡,說明它曾用於生產或戰爭。祭器。在我國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原始先民認為,玉器具有通神的功能。「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的祭祀制度為封建社會歷代帝王所承襲。裝飾品。隨身裝飾玉器的風俗從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目前已知最早用玉器作裝飾品的是距今8200年的興隆窪文化。殷商時代,佩飾玉也較常見,殷墟婦好墓中就有大量的發飾、頭飾、頸飾和腰飾。戰國時代,出現了由許多玉器組成的「組佩」。秦漢時代,佩玉更成為普遍風尚。漢代以後,特別是明清兩代,裝飾玉的種類和形式日趨豐繁,製作也更精緻。權力、等級、財富的標志。以玉器顯示權力、等級的現象在遼河流域的新樂與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兩處原始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中已見端倪。玉器不僅是權力、等級的標志,而且是財富的一種炫示。殮葬。用玉殮葬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到了秦漢皇權獨尊的時代,在孝道和厚葬風氣的影響下,有數千年歷史的葬玉日趨完善。吉祥物。我國古代很早就視玉為祥瑞之物,明代以後,各種吉祥圖案的玉佩玉飾尤其普遍,反映了人們祈求吉祥的共同願望。德行操守的象徵。自春秋末年,隨著社會制度的變革,統治階級為了維護社會安定,鞏固其國家權力而崇尚玉器,並從社會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於玉」,玉器作為德行操守的象徵,日益受到重視。美好事物的代名詞。由於玉的直觀美一直受到人們的鍾愛,所以「玉」也就成為了一切美的事物象徵,以「玉」為美的修飾詞在古代文獻中比比皆是。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德、重義,不論貧富、貴賤,皆把玉視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玉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深入到中國人的血脈,是有七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留給當今世界極為寶貴的文化資源。玉文化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考古價值。
歷史價值:中國玉器發展源遠流長,最早出土的玉器是距今1.2萬年的遼寧海城縣小孤山仙人洞古人類洞穴遺址出土的三件綠色蛇紋石製作的砍斫器。玉器的產生、發展和演變,貫穿於中國文化史的始終,與中華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中國的玉文化,延續時間之長,內容之豐富,范圍之廣泛,影響之深遠,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難以比擬的,其成就和輝煌不亞於偉大的萬里長城和秦始皇兵馬俑。
藝術價值:玉器往往表現出「天公之美」(質地)加「人工之美」(工藝)的社會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藝的融合。玉質感溫潤細膩,佩之則倍感體貼;它色感純潔無暇,賞之則凈化心靈;它音感清脆悅耳,聽之則滌盪胸懷。而這些美學要素結合起來,不禁會使人感嘆玉石乃天地之精華,進而在崇敬、景仰之餘產生神秘的美感,這種神秘的美感與宗教等相互聯系,更加深了人們對玉的既愛又敬、不平凡中又蘊涵神秘的獨特審美趨向。「玉器時代」的玉器是中華民族自己的藝術,是由遠古先民心目中完美品格的作用形成了中國獨特的玉文化,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歷史、社會風貌最為全面和深刻,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藝術的奇葩。
科學考古價值: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玉器作為一種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物在中華文明史上形成了經久不衰的玉文化傳統。玉器的研究、鑒賞、辨偽和收藏是相輔相成的,它是一種高雅的、學術氣氛濃厚的文化活動,正是這種活動的經久不衰,將我國的玉器、玉文化研究不斷推向更高級的階段。
玉文化旅遊資源是開發玉文化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是旅遊業發展的靈魂,文化旅遊是地方旅遊業品質、品位提升的關鍵。在中國諸文化的歷史傳承中,從文明發祥就始終一脈相傳、未曾中斷的就是玉文化。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生息繁衍在亞洲東部這塊廣袤的土地上,在史前時期便用心血的結晶建造了屬於中國自己的「玉器時代」和博大精深的玉文化,在改造自然中形成了卓爾不群的民族風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玉文化鮮明的個性、豐厚的底蘊為玉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奠定了深厚的物質、文化基礎。特色是旅遊之魂,而旅遊資源的特色是發展特色旅遊的基礎,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關鍵因素。
開發玉文化旅遊資源有利於弘揚中國玉文化。玉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創造的以玉器為主要內容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玉器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精雕細刻,經過理學家的詮釋美化,成為高尚人格的象徵、美麗形象的代表,融合在傳統文化與禮儀之中,能比較系統地、完整地反映出地方風貌、生活習俗等,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弘揚玉文化是傳承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也是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Ⅵ 禮玉的禮玉六器
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內涵豐富而又深厚的禮玉文化始終貫穿於民族文化發展的整個過程。眾所周知,青銅禮器雖然可歸類於「禮」字一說,且歷史也相當悠久,但綜觀禮玉文化,卻似乎較之青銅禮器更源遠流長,更能代表中華民族的靈魂。而作為禮玉文化的代表,則當數「六器」莫屬。
「六器」起源於周代所謂「六器」,即「圭、璧、琮、璜、璋、琥」6類。此「六器」是中國古代禮制玉器的核心,同時也是古玉收藏愛好者夢寐以求的藏品,在上海收藏界也不乏珍藏者。
中國的「六器」起源於周代。據史料記載,周代是我國古代禮制最興盛時期,上自天子、皇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幾乎所有的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都有嚴格的禮制約束。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出現了一系列禮玉,其中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禮玉便是「六器」。《周禮》曰:「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禮玉「六器」眾說紛紜對於禮玉「六器」的起源是一項頗有探討性的問題,在學術界也頗有爭議。比如,圭、璋是由兵器或生產工具發展而來的,而這些兵器或生產工具在器形上又多源於石器。比如,璧、琮源於遠古時期的「天圓地方」之說,關於這一點,早在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就出土了大量玉璧,但也有人認為玉璧可能起源於古代紡輪或圓環形石斧。再比如,玉琮在歷史上最繁盛時期是在新石器時代,之後隨著制玉業的興旺,玉琮也隨之漸漸稀少,到西周時已是很少見,以致漢代的文獻資料中沒有使用玉琮的記載。
而玉璜的起源,有人認為是鏈斗仿雨過天晴的彩虹,學者那志良著的《中國古玉圖釋》中就引用了古籍中的「虹飲」之說。但更滾喚局多的人認為「半璧為璜」。其實,我們平常所見到的大多數玉璜,有的只有玉璧的三分之一,有的只是四分之一。至於玉琥,這種禮玉應該說是所有「六器」中最為奇特的一款,其他的諸如圭、璧大讓、琮、璜、璋的形狀都為幾何圖形,是抽象的,唯獨玉琥為具象,是寫實的。
對於玉琥,通常人們有兩種認知標准,即凡刻有虎紋或雕琢成伏虎形的玉器,一般均可視作玉琥。不過,也有人認為,《周禮》成書於戰國末年,該書中有關玉制禮器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想像成分,比如考古工作者在考古發現的「璜」類玉器,多為古人妝扮自己的佩飾玉等,不一而足,眾說紛紜。
「君子比德於玉」盡管如此,禮玉「六器」對後世的用玉制度的影響還是很大,仍是中華民族被世界公認為「禮儀之邦」的核心。當我們的先民從原始圖騰走向了現實,走
向了生活,同時也走向了對美好社會的追求時,他們用理想的翅膀將玉也徹底地人格化。
《禮記·聘義》中記載著孔子這樣一句話:「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這便是「君子比德於玉」的來歷。2000多年前的孔子把玉作了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11個方面的高度概括,這種超越物質世界的認識,直接導致了「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精神文化內涵,同時揭示了禮玉「六器」的核心文化內涵之深刻、廣博。 玉琥是刻有虎紋或形似虎紋的玉器,殷商至漢代常見。
Ⅶ 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 什麼意思
「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的意思是,禮器是古代禮制活動中使用的器物,玉禮器主要用於祭祀活動,但並非泛指禮儀中所用的一切玉器,而是專指璧、琮、圭、璋、璜、琥這六種玉器,稱之為「六器」。古人主張天圓地方,「以蒼璧禮天」,那是因為天是圓的,又是蒼色(青色)的緣故;「以黃琮禮地」,那是因為地是黃而方的。古人以玉的顏色和形制,來配合陰陽五行之說畢滑,從而產生了祭祀天地跡做四方的禮器。儀仗器主要是在重要場合中執以示權,或旁侍以增威儀的器具,用以保持統治者的尊嚴。手州臘
Ⅷ 玉的十二種品格是什麼
孔子提出了玉有十一德,即「仁、義、禮、知、信、天、地、道、德、忠、樂、善」。這11德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玉料本身有11個美感:
1、「仁者,精光內蘊,觀其光者,垢滅善生,敬仰之心也」;
2、「義者,廉而不銳,圓融無礙也」;
3、「禮者,佩之墜下,自卑而尊人也」;
4、「知者,縝密如栗,自知者明,己嚴外寬也」;
5、「信者,乎伊旁達,觸照其身,莫不安樂,不生疑惑也」;
6、「天者,氣如白虹,度量如海也」;
7、「地者,精神見於山川,自然中自然相,返樸歸真也」;
8、「道者,其質純潔,猶如雪山,雖入淤泥,清凈無染,人所共修也」;
9、「德者,玉璋特達,規矩方圓,不浮不沉,靜而無躁也」;
10、「忠者,瑕不掩瑜,瑜不掩瑕,表裡如一也」;
11、「樂者,扣之聲清悅耳,身心安定也」;
12、「善者,善妖善老;善始善終"。
(8)我國玉文化中什麼禮地什麼禮天擴展閱讀
玉石翡翠象徵著純潔,也象徵著財富和力量。在古代,它是紳士的象徵。像玉這樣的先生們來自這里。翡翠玉象徵著幸運和幸福,內在和深刻,吉祥的和平和永恆的青春。
吉祥如意反映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願望。在玉石圖案中,它主要表現為龍,鳳,祥雲,靈芝,如意。這種類型的玉通常適合各種客人。
一塊玉石桃子上面雕刻個蝙蝠象徵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綿無邊。雲紋形若如意,綿綿不斷,意為如意長久;"蝙蝠"寓"遍福"。
Ⅸ 中國玉器文化源於何時
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先民們就將「玉」從石中分離了出來。
玉石色澤美麗、晶瑩溫潤,產量稀少而又難以加工,在夏商周時期成為象徵性藝術器物的最佳選材。玉器在中國文化中的獨特含義也是在這時開始確立的。
《周禮•春官•大宗伯》中詳細規定:「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此判方辯扒拆,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攜棗。」出土的大批商周玉器,在當時主要用於祭祀和禮儀。《禮記》中有「君子比德如玉」的說法,用玉比喻人的智、義、信,忠等品質,並由此滲透到貴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出現古代「君子玉不離身」的說法。
Ⅹ 玉有哪些文化內涵
20世紀後半期的考古發掘材料證明,中國製造和使用玉器的歷史源遠流長。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玉器作為一種重要的物質文化遺存,不僅在中國各地區有廣泛分布,而且在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某些方面發揮作用,從而在中華文明史上形成了經久不絕的玉文化傳統。隨著玉器的大量出現以及人們對玉器的認識不斷深化,玉器逐漸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文化內涵,這些內涵是中國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生產工具。玉器誕生之初,它曾作為生產工具使用過。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均出土過玉制的鑿、斧等生產工具,有的帶有使用痕跡,說明它曾用於生產或戰爭。
二、祭器。在我國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占據了重要地位。原始先民認為,玉器具有通神的功能,至奴隸社會階段,玉器作為禮制之符瑞而為王室服務,「六器」是商周時祭祀自然神的玉器,「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周禮.春官.大宗伯》)。這一祭祀制度為封建社會歷代帝王所承襲。用玉祀神是玉器的重要作用之一。
三、裝飾品。隨身裝飾玉器的風俗從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目前已知最早用玉器作裝飾品的是距今7000~6800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璜、jue@①、管、珠、墜等。從其出土部位可知,jue@①是耳飾,璜、管、珠、墜是項飾。殷商時代,佩飾玉也較常見,殷墟婦好墓中就有大量發飾、頭飾、頸飾和腰飾。戰國時代,出現了由許多玉器組成的「組佩」,由不同類型的佩玉串聯而成。秦漢時代,佩玉成為普遍的風尚。漢代以後,特別是明清兩代,裝飾玉的種類和形式日趨豐繁,製作也更精緻,玉器的裝飾漸漸地成為其主要的社會功能。
四、權力、等級、財富的標志。以玉器顯示權力、等級的現象在新樂與河姆渡兩處原始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中已見端倪,而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則已顯現出系列化傾向。它表明良渚文化時期社會已經分化,統治集團已經形成,並行使著政治、軍事、宗教、家族等各方面的統治權力。周代以後,統治階級為維護禮制,製作了大量玉制禮器和佩器。《周禮》、《儀禮》、《禮記》等先秦文獻記載了西周有關體現等級功能玉器的名稱、形制、規格與用途。據《周禮》載:「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明確規定了等級不同,所執玉器就不一樣。其後,每個朝代對持何種禮器、佩帶何種玉飾都有嚴格規定,以避免等級的混亂與僭越。玉器不僅是權力、等級的標志,而且是財富的一種炫示,它也常被用來行賄或贈送,賞賜或作抵押品、交換品,因而玉器受到歷朝貴族統治集團的重視。
五、殮葬。在《漢代的玉器》(《考古學報》1983年第2 期)一文中指出,殮葬玉器是指那些專門為保存屍體而製造的隨葬玉器,而不是泛指一切埋在墓中的玉器。用玉殮葬在新石時代就已經開始,到了秦漢皇權獨尊的時代,在孝道和厚葬風氣的影響下,有數千年歷史的葬玉至此已趨完善。玉殮葬風俗是玉器的一個重要文化內涵。
六、吉祥物。玉器在古代作為一種禮器,本就含有祈求吉祥的寓義。原始先民對自然界的不測風雲、人世間的旦夕禍福無法理解和抵禦,便只能求助於神靈的保佑,而玉便是溝通與神靈的聯系,祈求吉祥如意的一種瑞物。我國古代很早就視玉為祥瑞之物,後世幾乎每個朝代都把玉的出現和貢獻看作一種祥瑞的徵兆,史書上有大量這方面的記載。人們以玉祈求吉祥,往往通過刻於玉上的吉祥語或吉祥圖案體現出來。如漢雙龍「長樂」谷紋璧,就是以吉祥語「長樂」和吉祥圖案雙龍一起加以表現。明代以後,各種吉祥圖案的玉佩玉飾尤其普遍,反映了人們祈求吉祥的共同願望。
古代的所謂「壓勝佩」如「剛卯」、「嚴卯」、「司南pei@②」、「玉翁仲」等主要是為了趨吉避凶,免禍保平安。祈求吉祥,免除災禍是古今人類的共同願望。人們信奉玉能起到趨吉避凶、免禍保平安的作用,反映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種觀念與其說是一種迷信,倒不如說是一種風俗,一種由歷史和文化積淀而成的風俗。
七、德行操守的象徵。自春秋末年起,隨著社會制度的變革,統治階級為了維護社會安定,鞏固其國家權力而崇尚玉器,並從社會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於玉」,玉器作為德行操守的象徵,日益受到重視。孔子闡明玉有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種品德,把玉擬人化了。這種看法雖然有點過份,但它代表了儒家對於玉的認識和看法,強調玉的可貴不在外在的美,而在其內涵與人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並息息相關。人們賦予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內涵,使玉成為君子的化身。由於玉被賦予了如此豐富的道德內涵,因此君子必須佩戴它。君子佩玉,無故不離其身,也就成為一時的風尚。君子比德於玉,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徵。《詩經》中也用玉形容品格高尚的人,把玉作為君子的象徵,作為立朝為官、為人處世的標准。玉器的這種內涵充滿了人文精神和倫理道德,它既是古代社會對玉神觀念的繼承,又是世俗對高尚人格的要求。
八、美好事物的代名詞。最早出現的玉器是人體裝飾品,可以說,玉器從一出現便與美聯系在一起。由於玉的直觀美一直受到人們的鍾愛,所以「玉」就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以「玉」為美的修飾詞在古代文獻中比比皆是,諸如:比喻人的品格為「玉潔冰清」,形容人的像貌為「玉容」、「玉貌」,贊賞人的身材和風度為「玉樹臨風」,贊美天帝為「玉皇」、「玉帝」,稱居住之所為「玉宇瓊樓」,好聽的聲音為「玉聲」。甚至用玉來贊美音樂的動聽和詩文的優美,如笛、簫、笙、琴等聲音清亮的樂器常常被冠以「玉」來修飾而稱之為玉笛、玉簫、玉笙、玉琴。而文學作品中用玉來形容聲律之美或詩文的風格和境界之美的地方則更為常見。自漢代以後,用玉或玉旁的字命名也漸成風尚,玉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九、葯物。食玉可以健康長壽,這是中國古代流行的一種看法。古代所謂「瓊漿玉液」、「神仙玉漿」、「玉膏」、「玉脂」、「玉醴」、「玉屑」等等,都是指可食用的玉製品。而且其功效都是「服之長年不老」。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劉大同的《古玉辨》以及《河圖玉版》、《十洲記》、《抱撲子》、《開元天寶遺事》、《聖惠方》等文獻都記載了食玉、用玉有益健康。
以上從九個方面探討了玉器的豐富內涵和實用功能,雖然從今天的眼光來看,未必都有科學的依據,但它們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是人類理想和想像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