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岳陽廟檯子文化遺址在哪裡

岳陽廟檯子文化遺址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3-03-16 13:12:50

A. 贛榆有多少處文化遺址

1.後大堂新石器時代遺址
位於贛馬鎮城裡村北,遺址上曾有古城牆壓過,現為一高出地面約4米,面積約600玉方米的大土墩。遺物上層有漢代繩紋板瓦、簡瓦、泥質灰陶罐、盆等殘片;中層有西周時期夾砂繩紋褐陶片、鬲足等;底層有夾砂陶鬼險式鼎足、扁鼎足、盆式鼎足、泥質黑陶竹節形豆柄、平底杯、罐把手、紅陶片等。1987年12月,贛榆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青墩廟新石器時代遺址
位於城頭鎮青墩廟村北,為一高出地面約3米,面積約400玉方米的大土墩,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已被擾亂;下層有陶樽、泥質灰陶片、矮襠鬲足、砂陶鬲足、殘骨鏟、料珠、扁絲殼及龜、牛、豬、鹿骨、動物牙齒亞化石和雙翼式銅箭鏃等。1987年12月,贛榆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廟檯子新石器時代遺址
位於龍河鄉鹽倉城村西,為一東西走向的台地,長120米,寬115米,高3米。上層黃土被擾動,遺物有漢代繩紋瓦片、雲紋瓦當、莽錢、銅箭簇、銅鏡、碎磚塊等;中層有西周鬲足、陶口杯腹片、繩紋灰陶片和春秋時代鐵犁鏵殘片、碳化稻穀等;底層有新石器時期的石礪、骨椎、石紡輪、鹿角、龜腹甲殘片等。該遺址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大檯子新石器時代遺址
位於海頭鎮馬台村東北,面積約30平方米,突出地面約1米,為圓形土丘。上層遺物有漢雲紋瓦當、繩紋陶片;下層有附加堆紋與鬼式鬲足、黑陶薄片等。

5.蘇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
位於城頭鎮蘇青墩村北,為一大河灣沙灘,面積約15萬平方米。遺物上層有漢代陶片、筒瓦片,西周夾砂紅陶、鬲足罐口片;底層有新石器時期的三角形扁鼎足、錐形扁足、鏤空圈足、盤式紅陶鼎足、柱礎式陶紡輪、泥質黑陶器鼻、豆座、盤口杯等殘片。

.商周時代文化遺址

6.茅墩圈商周時代文化遺址
位於班庄鄉前集村,為一面積為1000平方米,高出地面約3米的三角形台地。遺物有商周鬲足、附加堆紋陶片、繩紋陶片、燒結紅土、灰陶罐和銅劍鏃、銅劍等。有塊石砌壁古井1眼,已填塞。

7.茅子庵西周時代文化遺址
位於班庄鄉三清閣村西北,為一台地,高出地面3—4米,面積6400平方米,南臨青抗公路,東有三清河流過,遺址上原有三溥閣(現夫存)地表遺物有西周、春秋時期的陶鬲足、繩紋陶罐、黑陶和豆等殘片。附近曾出土銅劍、戈等,從河岸斷層還可看同尚有文化層被掩埋在沙土下。

8.大辛庄西周文化遺址
遺址有兩處:一處位於柘汪鄉大辛庄村西南,1處在大辛庄村北,現都成平地。曾出土商周鬲足、豆柄、繩紋陶片和漢代筒瓦及繩紋陶殘片等,有陶井數眼。

9.黑林河西村西周文化遺址
位於黑林鎮河西村西北,為一橢圓形土墩,面積約3500平方米,高出地表4米,出土遺物有西周灰砂繩鬲足、規腰罐片及獸骨、鹿角、蚌殼、人頭蓋骨亞化石等。

10.贛馬劉莊周代文化遺址
位於贛馬鎮劉庄村西,現為一突出地表約30厘米的耕地,曾出土周代好桐繩紋鬲足、罐片等。

12.秦山島東周文化遺址
位於秦山島西北麓,文化層迭壓高約15米,長約38米,夯築灰土層中遺物有東周灰陶片、同何印紋硬陶、漢代繩紋、弦紋瓦片和陶片等。

13.春秋夾谷會盟遺址
位於縣西部夾谷山西南麓,為春秋時期齊魯會盟之地。遺址佔地面積數十畝。現存明代「聖代亭」遺跡石階坡段殘基10餘層,最長約7米,最高約5米;「孔子相魯會齊侯處」石碑1通〔2.19×0.8×0.225米〕,明萬曆四年(1576)立。1987年12月,贛榆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14.「端木書台」遺址
在塔山水庫大壩西端的子貢山上,為明代所定「贛榆八景」之一。相傳春秋時期子貢奉師命進行「止友握坦吳霸越,亂齊存魯」游說,歸途中經萬松山,遇雨書濕,將書攤在一巨石上曝曬。後人紀念子貢,在山上建端木書院。萬松山由此更名為子貢山,曬書石被稱為「端木書台」,今巨石極存。
15.莒國都城遺址
遺址在土城鄉大莒城村,為春秋莒國都城,有古墓群。出土遺物有晚周陶器殘片。

16.春秋紀鄣城遺址
在柘汪東海中,為東周至南北朝城池,後淪為海底,清乾隆初年潮退時可見西皮型門。

17.漢代鹽倉城遺址
位於龍河鄉鹽倉城村,現存西南、西北兩處城角殘垣,各高3—5米,寬4—5米,系板築夯土。出土有西周、春秋和漢代陶器、銅器及銅幣等。鹽倉城為春秋莒國鹽官駐地,漢贛榆縣城。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未完

B. 關於《山海經》的簡介

2,誇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0 《山海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奇書之一。它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五,宋代《路史》(20)記載少昊後代有:「偃姓國22個,贏姓國57個,李姓國4個,紀姓國6個,蔑姓國2個,還有不知何姓的國9個。總共6姓100個國。說明少昊之後有紀姓(姜姓,因國而姓)。
第六,從考古學的角度講,炎帝文化屬於仰韶時期的文化,與仰韶時期相當的海岱地區文化是大汶口文化。如果炎帝後裔從黃河中上游遷移到黃河下游的海岱地區,勢必將仰韶文化帶到海岱地區。考古學證明,由一個族群和部落因遷移而形成的方國,必然留下該族群的文化痕跡。因為除了遷移時攜帶的生活用品之外,即使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之中,本族群的文化在他們製造的生活用品上也一定會得到反應。在整個海岱地區,特別是在日照一帶已發現了大量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出土各種器物,但迄今為止並未發現有任何仰韶文化的痕跡。也就是說,海岱地區在龍山文化之前無炎帝之姜。海岱地區即使有炎帝之姜姓古國,也只能是在夏商期間遷移而來。例如《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的逢伯陵。
第七,許倬雲(21)在《西周史》中列舉了包括紀國在內的眾多西周封國的遷徒,然後寫道:「這些封國均曾遠遷數百里甚至上千里之外,則隨封君遷移的族群,一定是分封的主體。以姬姓與姜姓封國遷移的路線來看,都由河南移往更東方或南方的新領土,為周室建立新的藩屏。在新的地方,這些族群疊居在原居民的上面,構成封建的統治階層。《禮記》「王制」:「天子諸侯祭因國之在其地而無主後者。」所謂「因國」,也就是這些分封族群所君臨的土地。統治的族群在「因國」集中居在都邑之中,是即「國人」,而「因國」的原居民,散居在各處的聚落中,是即「野人」」。這樣,唐代《元和姓纂》和宋代《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的相傳西周初年炎帝的後代受封於紀國(今山東省壽光縣紀台縣)的記載就有了合理的解釋。也就是說,古紀障之紀國的前身為黑齒國,帝俊之後姜姓。在殷商時期姜姓紀國擴展到了壽光一帶。後來周王朝將炎帝後裔作為統治者分封到了紀國,炎帝後裔成了「國人」,帝俊後裔則成了「野人」。因此才有了紀國姜姓,炎帝之後的說法。
《淮南子•修務訓》(22)提到黑齒國:「堯立孝慈仁愛,使民如子弟,西教沃民,東至黑齒」。也明確說明黑齒國在華夏的東部。
4、十日國
《海外東經》「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大荒東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載於烏」。
《大荒東經》: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
《大荒南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就像帝俊生黑齒一樣,羲和生十日表示羲和的後代建立了十日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
在古人的眼中,太陽的變化是清晨日出時涼爽,爾後溫度逐漸升高變得炎熱直至落山,循環往復。古人對太陽在一天之內的溫度變化不理解,因此產生了太陽女神羲和在甘淵中浴日,使其降溫的傳說。這表現在《山海經圖》中就是有一女子在甘淵中給太陽洗浴的場景。到了文字《山海經》,就成了「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
根據黑齒國在「湯谷上(南)」,湯谷地望應在黑齒國之北,其地下考古所對應的是日照市的堯王城遺址,這就是所謂的「十日國」,羲和之國。而湯谷就是東夷人祭祀太陽神的聖地。
堯王城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個相當大的「原始城市」,也是堯王城龍山古國的「都城」。中美聯合考古隊調查後認為,該遺址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當與兩城鎮遺址面積相仿。在這里首次發現了土坯房建築,特別是奠基石的發現揭開了中國在建築領域舉行奠基儀式的先河。墓葬的葬俗獨具特色,在墓主人周圍鑲陶片構成方形墓框的現象是非常少見的。該遺址出土的銅渣,表明該地最先邁進了銅石並用的文明時代。
根據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與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組成的聯合考古隊普查結果,堯王城周邊地區為三級聚落分布。從地理位置上來講,堯王城遺址面(東)向大海,背(西)靠老牛頭頂,雙山,白雲寺等山系,右(南)是竹子河和大寨山和磴山,左(北)為傅湍河和奎山。十足的帝王之氣和風水寶地。
堯王城墓葬考古表明,墓向均朝向遺址南部的磴山一帶。磴山東北麓有石盆山,石盆山上有眾多關於太陽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傳說(23)。現在仍然有太陽神石、石祖像、太陽神陵、雞呴呴嘍山、老母廟等遺跡。石盆山中的山谷為秦始皇所命名的望仙澗。根據清人王隕(24)的記載,望仙澗中有老母廟, 祭祀的是女媧和羲和。
(四) 其它方國地望的推測。
在奢比屍國(今江蘇連雲港連雲區到贛榆一帶)之南,有嗟丘和大人國。
《海外東經》「<長差>丘,爰有遺玉、青馬、視肉、楊柳、甘華。甘果所生,在東海。兩山夾丘,上有樹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堯葬東」。
《大荒東經》:「東北(疑為「南」)海中,又有三青馬、三騅、甘華。愛有遺玉、三青鳥、三騅、視肉、甘華、甘柤。百穀所在」。
《大荒東經>:「大荒東南隅有,名皮母地丘」。 該「嗟丘」似為「皮母之丘」。
《海外東經》「大人國在其北,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長差>丘北」。
《大荒東經>:「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張其兩耳」。
嗟丘和大人國的地望大約在江蘇灌雲縣大伊山一帶。該區域的考古文化為大伊山新石器時代石棺葬遺址,該遺址在連雲港市灌雲縣城北一公里處的大伊山東南角山麓台地的青風嶺上。遺址揭露面積700平方米,清理出新石器時代「石棺墓葬」64座,隨葬文物150餘件。大伊山遺址反映出典型的大汶口等北方文化的類型特徵,又含有蘇南文化的某些因素,是東夷文化的前沿。
在贛榆之屍國之北,黑齒國(贛榆枳汪鎮到嵐山安東衛虎山鎮)之南,除了青丘國之外,尚有君子國和困民國。
《海外東經》「君子國在其北,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讓不爭。有薰華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屍北」。
《大荒東經》:有東口之山。有君子之國,其人衣冠帶劍。
珂案:說文四雲:「東夷從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壽,有君子、不死之國。」而博物志外國雲:「君子國人,衣冠帶劍,使兩虎,民衣野絲,好禮讓不爭。土千里,多薰華之草。民多疾風氣,故人不蕃息。」
君子國的地望似乎應在連雲區和贛榆青口鎮之間(二者距離60公里)。
該區域的考古文化有如下代表:北青墩廟遺址(含蘇青墩遺址),系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位於城頭鎮青墩廟村北,為一大河灣沙灘,面積約15萬平方米。鹽倉遺址(含廟檯子遺址),該遺址位於海頭鎮鹽倉城村,史載為春秋莒國鹽官駐地,漢代在此駐城,為一東西走向的台地,長120米,寬115米,高3米。
《海外東經「在其北,各有兩首。一曰在君子國北」。《山海經圖》上有彩虹的虹字,圖像文字應該類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圖像,兩端有首(圖示古漢字,熊國英著)。古人根據《山海經圖》著《山海經》時,把彩虹描述為虹虹「各有兩首」,使後人無法知道到底是彩虹呢,還是有兩首的怪物。就連司馬遷也說「余不敢言之也」。
《海外東經》「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在工蟲北兩水間。其為獸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黃」。
朝陽之谷位於君子國和黑齒國之間。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東游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又「逮於海隅,遂登之果,昭臨朝陽」,此朝陽或許彼朝陽也。
《大荒東經》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吳。
《海外東經》「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豎亥。一曰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
《大荒東經》有困民國,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兩手操鳥,方食其頭。王亥托於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潛出,為國於獸,方食之,名曰搖民。帝舜生戲,戲生搖民。
據此,王亥的困民國應該是豎亥的方國。遠古時期人們的地理順序是南、西、北、東,也就是說,《山海經圖》與今天的地圖恰恰相反,即上南下北,左西右東。根據「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推測,困民國當在青丘國之西,正是臨沂地區。臨沂是龍山時期堯王城類型的另一個中心區,也是殷人先祖聚居的地方。
在十日國(堯王城古國)之北,有雨師妾國、玄股國、毛民國和勞民國。
《海外東經》「雨師妾在其北。其為人黑,兩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龜」。郭璞雲:「雨師謂屏翳也。」郝懿行雲:「楚詞天問雲:『蓱號起雨。』王逸注雲:『蓱,蓱翳,雨師名也;號,呼也。』初學記(卷二)雲:『雨師曰屏翳,亦曰屏號。
《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
雨師妾國可能在海曲古城(日照縣城之西)一帶,東海峪遺址遺址為其代表。該遺址在2006年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公布面積有8萬平方米,中美聯合考古隊進行「區域系統調查」時認為該遺址當為20餘萬平方米。東海峪遺址房屋建築分布密集,反映出這里是一處規模較大的原始村落。從「東海峪遺址」房屋的建築看,房屋台基的出現、夯築技術的使用,都開啟了中國傳統的夯築台基式土木建築的先河,這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房屋建築出現「散水」設施,說明先民已掌握了較為先進的防潮技術。
東海峪遺址明顯不屬於堯王城古國,因為東海峪墓向多以向河山為主,而堯王城墓向多朝向石盆山。東海峪出土有陶玲,應當是雨師祭祀時用的樂器。
《海外東經》「玄股之國在其北。其為人衣魚食,使兩鳥夾之。一曰在雨師妾北」。
《大荒東經》:有招搖山,融水出焉。有國曰玄股,黍食,使四鳥。
玄股國地望大約在兩城遺址一帶的地域。兩城遺址背山面海,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據英國版本《世界史便覽》稱: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中國山東日照市兩城為亞洲最大的城市。2005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全國100處重點大遺址保護項目。該遺址文化層厚2—5米,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文化層以龍山文化層為主,這里出土了全國唯一的一件獸面紋玉錛;出土的鑲嵌綠松石玉鉞也是玉器中的精品;陶器的器型十分豐富,出土的器物造型幾乎涵蓋了此後歷朝、歷代的造型,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其藝術性也極強,遺址中出土的陶鳥、太陽紋陶盆就是其中的代表,證明兩城鎮先民不僅是一個崇尚鳥的民族,也是一個崇尚太陽的民族。兩城鎮遺址有三圈城壕,遺址是所處聚落群的一個核心,是兩城鎮古國的「都城」;遺址內發現了近百平方米的房址,應為祭祀或大型聚會所用;葡萄酒的發現,駁斥了中國釀葡萄酒外來說,把中國釀葡萄酒的歷史提前了兩千年;浮選的小麥標本是考古的重要發現,證明龍山時代中國北方,魯東南地區是一個旱澇適宜的農作區。
《海外東經》「毛民之國在其北,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招搖山,融水出焉。 有國曰玄股,黍食,使四鳥。」
毛民國有可能在膠南縣,琅琊附近的靈山衛一帶在春秋時代屬莒國。莒國在此設安陽邑,為莒國\\\\\\\"五陽\\\\\\\"之一。
《海外東經》「勞民國在其北,其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為人面目手足盡黑」。
勞民國可能在膠州市三里河到青島市區一帶。地下考古以三里河龍山文化遺址為代表。該遺址屬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膠州市南關街道辦事處北三里河村神仙溝西,面積約為5萬平方米。遺址的地層堆集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屬龍山文化層,下層為大汶口文化層,經兩次發掘,出土文物達2000余件,是一處內涵極為豐富的古遺址。其中,薄胎黑陶器(又稱蛋殼陶器)是中國龍山文化獨有的文化遺存,工藝之精,實屬罕見。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1件該遺址出土的黑陶高柄杯,高20厘米,重39克,口盤部分僅厚0.3毫米,薄如蛋殼,光亮如鏡,堪稱絕世佳作。另外,還發現龍山文化類型墓葬近百座,大汶口文化類型墓葬60餘座及房屋遺跡、窯穴等。
古莒國曾立都於膠州市三里河不遠的地方——計斤,即《左傳》上的「介根」。袁兆國(25)在《莒國文明注青史 激盪演義六百年》一文中說:「據有關歷史考古專家推論新證:在歷史上,隨著莒國變遷,國都也多次轉移新址。其一說約在商代莒都曾一度遷於江蘇贛榆,到西周時又遷回莒地,初都莒地陵陽河大汶口文化城,繼而段家河龍山城。又一說莒國初都介根(今膠州市西南),後徙於莒。還有一說春秋莒國有三都,即:莒城、渠丘、鄆。莒城即今縣城地;渠丘在莒城南,當在今江蘇贛榆縣西境;鄆在莒城北東莞鎮,當即袁家莊東周遺址」。

「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
本句指的是嵎夷之地(龍山堯王城類型)先民的圖騰與崇拜。句芒(或名句龍)是少昊的後代,名重,為伏羲臣。死後成為木神(春神),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太陽每天早上從扶桑上升起,神樹扶桑歸句芒管,太陽升起的那片地方也歸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來面目是鳥——鳥身人面,乘兩龍。
史跡茫茫,有的已永遠無法考證。但有如下幾點比較明確:第一,奢比之屍(肝榆之屍)位於今之連雲港贛榆之間;第二,黑齒國姜姓為古紀國之地,亦即今之嵐山區安東衛虎山鎮一帶;第三,十日國在堯王城遺址一帶。其它地望有待進一步考證。
附:《海外東經》方國及其地望
海外自東南陬至東北陬者。(江蘇灌雲縣至青島市區沿海)
<長差>丘,爰有遺玉、青馬、視肉、楊柳、甘華。甘果所生,在東海。兩山夾丘,上有樹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堯葬東。古 大人國在其北,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長差>丘北。(江蘇灌雲縣)
奢比奢比屍國在其北,獸身、人面、大耳,珥兩青蛇。一曰肝榆之屍在大人北。(連雲港市連雲區,漢代為贛榆縣所在地)
君子君子國在其北,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讓不爭。有薰華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屍北。(連雲區與贛榆青口鎮之間)
工蟲在其北,各有兩首。一曰在君子國北。(此地有彩虹)
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在北兩水間。其為獸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黃。(此地有朝陽之谷)
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陽北。(贛榆青口鎮以北)
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豎亥。一曰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豎亥的困民國在青丘國之西,臨沂地區)
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豎亥北,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嵐山安東衛,帝俊後裔,古姜姓紀國)
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十日國,崇拜太陽,發明十月太陽歷,堯王城遺址)
雨師妾在其北。其為人黑,兩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龜。(日照故城,東海峪一帶)
玄股之國在其北。其為人衣魚食,使兩鳥夾之。一曰在雨師妾北。(兩城鎮遺址)
毛民之國在其北,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膠南縣)
勞民國在其北,其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為人面目手足盡黑。(青島市區,膠州三里河一帶)
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太昊圖騰崇拜。句芒:春神)
1精衛填海

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名叫女娃,是他最鍾愛的女兒,他的女兒可以說是德智體全面發展,文采很好,樂於助人,從不因為自己的父親是炎帝就欺負人民,更重要的是她會許多體育運動,如游泳、踢鞠球等。炎帝事情很多,每天做到累得眼睛受不住,非得閉上時,他才肯回家歇一會兒,順便帶些東西回家做,休息了不足幾小時又開始做了。女娃很關心她的父親,總希望能為他分擔些什麼。最近她聽說現在最令父親頭疼的是東海,人們有的不會游泳,那麼他們就根本不能到對岸,而且有時又會洪水泛濫,淹沒了莊稼、房屋。於是,女娃一有空便幫父親想辦法。終於有一天,女娃高興地把一個像大塊橘子皮一樣的東西給她的父親看,說這個東西就叫做「船」。說它可以幫人渡過東海,炎帝並不相信這玩意可以,認為只是女兒在鬧著玩。於是他笑著說:「孩子,父皇還有許多東西沒有做,自己出去玩吧。」可是,女娃卻很倔強,她相信自己發明的這個東西肯定可以幫助人們,於是她自己悄悄抬著自己發明的「船」來到了東海邊上。她駕著自己的「船」上,就真的出發了。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風暴,像山一樣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永遠回不來了。當炎帝知道這消息後,大吃一驚,然後就陷入了無比的痛念之中,獨自神傷嗟嘆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隻小鳥,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所以,人們又叫此鳥為「精衛」。
女娃雖然化作了精衛,但她依然記得東海對人們的危害,又想起自己是被無情的大海奪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要為人民除害。因此,她一刻不停地從她住的發鳩山上銜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樹枝,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她想只有把東海填平了,才可以真正的解救人民。
大海奔騰著,咆哮著,嘲笑她:「小鳥兒,算了吧,你這工作就干一百萬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精衛在高空答復大海:「哪怕是幹上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干到宇宙的盡頭,世界的末日,我終將把你填平!」
「你為什麼這么恨我呢?」
「因為你不僅奪去了我年輕的生命,你又會危害到人民,將來還會奪去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我要永無休止地幹下去,總有一天會把你填成平地。」
精衛銜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復飛翔,從不停息。終於,有一天,在血紅的黃昏下,一隻柔軟的身體輕輕落下……

C. 《山海經》是誰寫的

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其中《山經》所載的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記錄,經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所誇飾,但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山海經》歷來被大多數人認為「荒誕不經」。連敢於打破《尚書》束縛,將中國上古史推至炎、黃二帝的史學家司馬遷都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形成這種看法的原因似乎與《山海經》由圖到文字的成書過程有關。例如《海外東經》記載「工蟲在其北,各有兩首。一曰在君子國北」。根據《山海經》先有圖後有書的成書過程推測,《山海經圖》上在君子國的北方畫有一個彩虹的「虹」字,表示該地經常見到彩虹。當時的圖像文字應該類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圖像,兩端有首(見熊國英著《圖示古漢字》)。而後來古人根據《山海經圖》著《山海經》時,時間已經過了幾百年,而著者並不見得一定是文字學家,這時彩虹的虹字已經成為「工蟲」的樣子,因此將彩虹描述為工蟲,並望文生義將其描述為「各有兩首」,使後人無法知道到底敘述的是天邊的彩虹呢,還是描寫一隻有兩個頭的怪物。所以就連司馬遷也說「余不敢言之也」。
第三,《山海經》與東夷有關。
金榮權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一個謎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跡既不為正史所載,也不為諸子所傳,只見於《山海經》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內」兩經之中。究其神系淵源與脈略,顯不屬於炎帝世系,也不隸屬於黃帝世系,是與炎、黃兩大神系並存的第三神系」。「關於帝俊在中國古代諸神中的地位,今天眾說紛紜,然一般認為帝俊當是上古時代東方民族的祖先神,這種看法是一致的,因為《山海經》記載的帝俊活動地及其子孫之國大多在東方」。


徐旭生(5)說:「帝俊這個人物,在《山海經》裡面,可以說是第一顯赫的了。裡面載他的事,多至十六(在《經》裡面只有帝顓頊多至十七事,可是他與九嬪葬處一事三見,那隻剩下十五事。此外黃帝十事,炎帝四事,帝嚳三事,帝堯二事,帝舜九見八事,帝丹朱二事,帝江一事,帝鴻一事。其餘的人沒有帝稱)」。通過這十六項的帝俊故事可以看出,第一,他東西南北,無所不至;第二,古代重要的大發明,差不多全出於他的子孫;第三,包括姬姓、姜姓、姚姓在內許多氏族都是由他分出;第四,太陽是他的兒子,月亮是他的女兒,在他之下有「人面、犬耳、獸身,珥兩青蛇,名曰奢(she)比屍」的神人和「五采之鳥」的「下友」。
第四,《山海經》有兩部分組成。
顧頡剛(8)認為:「《山海經》則至今流傳,其中《山經》和《海經》各成一體;《海經》又可分為兩組,一組為《海外四經》與《海內四經》,一組為《大荒四經》與《海內經》。這兩組的記載是大略相同的,它們共就一種圖畫作為說明書。所以可以說是一件東西的兩種記載」。現代研究同意這一觀點,王寧在「《山海經》的分篇問題」中說「《大荒四經》其實就是另一個版本的《海外四經》」。因此,在考證《山海經》地望時,《大荒東經》和《海外東經》可以相互印證。
第五,《山海經》地理描寫的順序與現實的順序不同。
《山海經》的順序是南、西、北、東,這可能與古人「天南地北」的習俗有關。也就是說,古《山海經圖》與現在的地理圖在方位上不同。以《海外東經》的湯谷地望為例:「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豎亥北,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郝懿行雲:「黑下當脫齒字。王逸注楚詞招魂雲:『黑齒,齒牙盡黑。』高誘注淮南墜形訓雲:『其人黑齒,食稻啖蛇,在湯谷上。』是古本有齒字之證。「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上述記錄明確說明《山海經圖》中,黑齒國在圖的上方(南方),而湯谷在黑齒國的下方(北方)。這為《山海經》地望考證提供了方向上的坐標。
編輯本段地域范圍
《山海經》的地域范圍:
《南山經》東起浙江舟山群島,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廣東南海,包括今浙、贛、閩、粵、湘5省
《西山經》東起山、陝間黃河,南起陝、甘秦嶺山脈,北抵寧夏鹽池西北,西北達新疆阿爾金山
《北山經》西起今內蒙、寧夏騰格里沙漠賀蘭山,東抵河北太行山東麓,北至內蒙陰山以北
《東山經》包括今山東及蘇皖北境。
《中山經》為中原豫州河南西南巴蜀一帶。《山海經》把巴蜀和中原同列為《中山經》體現了《周易》的西南得朋的華夏民族觀念。也有一說山海經中所述之處很多不在今天的中國境內。
編輯本段歷史考究
簡介
根據以上背景和原則,我們通過研究魯東南地區龍山時期(伯益為龍山文化後期東夷部落首領)考古資料和歷史地理文獻,考察魯東南地區沿海一帶人文風物山川地理形勢,發現《海外東經》描述的地域與《尚書》中嵎夷的地望以及海岱地區龍山文化堯王城類型的分布極為一致,現報告如下:
海岱地區龍山文化堯王城類型及其地域分布
王守功(10)在《山東龍山文化》一書中指出:「堯王城類型主要分布於沂山之南、蒙山以東的魯東南地區。這一區域的《尚書。禹貢》又載:「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藝;大野既豬……浮於淮泗,達於河(荷)」。歷史上有人認為日照屬於徐州。根
(一)《海外東經》描寫的地理走向與魯東南沿海一帶的地理走向一致
《海外東經》:「海外自東南陬至東北陬者」。敘述了從東南方到東北方沿海一帶的方國。
《大荒東經》「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吳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由於《大荒東經》也是按東南到東北方向進行描述,其中的少昊之國(行政版圖)可理解為整個《大荒東經》描述的地域的總稱。
魯東南一帶龍山時期的堯王城類型考古文化南起江蘇灌雲縣北至青島市區一帶,是《尚書。禹貢》中的嵎夷所在地,在地形上也恰恰是東南至東北走向(圖2 夏代地圖),所以《海外東經》所描述的恰恰就是堯王城類型考古文化在東部沿海一帶方國的分布。
(二)在《海外東經》和《大荒東經》記載的方國中,有四個方國可找到比較清楚的史料佐證。
《大荒東經》中「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姜姓,黍食,使四鳥」。帝俊的後裔叫黑齒,黑齒建立的國家叫黑齒國。黑齒國地望應在贛榆枳汪鎮到嵐山安東衛、虎山鎮一帶。證據如下:
(1)黑齒國為帝俊後裔姜姓之國。
(2)夏商時姜姓紀國故地在日照安東衛到江蘇贛榆之間。
《左傳·隱公元年》(15)孔安國疏引《世族譜》說:「紀,姜姓,侯爵」。《太平寰宇記》卷二十二「海州」條下雲:「紀障城,在縣(海州懷仁縣,今贛榆)東北七十五里,平地近海,周一里余。按《春秋·昭公十九年》:「齊師伐莒」《傳》曰:「莒子奔紀障」即此地也」」。贛榆到安東衛的距離恰好是75里,所以今安東衛城正是古代紀障城。也有人認為紀障在贛榆縣界。《故城春秋——古城遺址考察》(16)一文說:「《左傳》記載:「魯定公十九年(公元前五二三年)秋,齊高發帥師伐莒(莒不事齊故),莒子奔紀鄣」;杜註:「紀鄣莒邑也,東海贛榆東北有紀城」;《路史禪通記》:「有紀氏,有鄣氏」;《通志》載:「紀,都紀,遷於劇,注,紀本在東海故贛榆縣紀城是」。「光緒《縣志》載:界牆城,即紀鄣城。「界牆城,縣北六十里,東際海,西連山」,以東際海西連山的方位來測定,嵐山頭東南方向的海中古城遺址即紀鄣城無疑」。「《水經注》載:「游水又東北徑贛榆北,又東北徑紀鄣城東北入海」;杜預《左傳》註:「紀、鄣地二名,東海贛榆縣東北,有故紀鄣城,即此城也」。這些記載,都說明紀鄣城址在今縣城東北境內」。
但贛榆北60-75里的地望大約就在贛榆枳汪和嵐山安東衛一帶,二者相去並不甚遠。紀國大約在商末周初由紀障遷都到今壽光南部紀台村,鄣邑(舊都)仍屬紀,春秋時歸屬莒國。
(3)古紀障之紀國的姜姓非炎帝之姜,而是帝俊之姜,土著之姜。
紀國姜姓為炎帝後裔的記載出現較晚,最早見於唐代《元和姓纂》(17)和宋代《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18)所載,相傳西周初年炎帝的後代受封於紀國(今山東省壽光縣紀台縣). 春秋時, 紀國被齊國所滅, 其後以國名"紀"為氏。
但有史料證明紀障(古紀國)之姜姓非炎帝之姜,而是帝俊之姜,土著之姜。證據如下:
第一,《山海經》數次提到炎帝及其後裔包括在海岱地區的後裔,但在《海外東經》或《大荒東經》的地域內從未提到炎帝之姜姓。
例如:《北山經》」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大荒西經》「有互人之國。炎帝之孫名曰靈恝生百互人,是能上下於天」。《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復土穰,以處江水。共工生後土,後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海內經》「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鍾,為樂風」。《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晏嬰敘述齊地沿革時說:「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後太公因之」。《左傳》杜注稱:「逄伯陵,殷諸侯,姜姓」。山東濟陽縣劉檯子西周墓出土了屬於逢國的青銅器,逢公為伯陵之後,姜姓。盡管齊地與商周時壽光紀國接壤,歷史上從未有紀國之姜為逢伯陵之姜的記載或傳說。
第二,根據唐代《元和姓纂》和宋代《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西周初年炎帝後代受封於紀國(今山東省壽光縣紀台縣) 的記載,即使有個炎帝的後裔受封的紀國,也只能是壽光的紀國,而不是紀障的紀國(假設有兩個紀國的話)。關於紀國之紀障古城,《故城春秋——古城遺址考察》一文寫道:「另據國名記載:「炎帝後,姜姓國」,但從史料考證,炎帝之後,周封國不在此地」。
第三,宣兆琦(19)在《從姜炎文化看齊文化的淵源》中寫到:「紀國。殷商時期,有一個紀國,在今山東壽光境內。《左傳·隱公元年》孔安國疏引《世族譜》說:「紀,姜姓,侯爵。」紀國為姜姓所建,並見於《史記》索隱及《路史》諸書。金文將「紀」寫作「己」。在壽光縣城南20里處,有舊城遺址,紀侯台遺址等。己侯鍾便出土於紀侯台下。近年來,在壽光境內出土了一批紀器。據壽光博物館的專家介紹,均為商代末期的器物。由此可知,西周前就有一個姜姓紀國存在,都城和疆域都在今壽光境內」。這說明紀障之紀國更是早於殷商時期。如果紀障之姜為炎帝之姜,就像逢伯陵之姜一樣,《山海經》中應該提及。也有另一種可能,壽光紀國為炎帝之姜,紀障紀國為帝俊之姜,後來由於歷史的原因二者混為一談。但不論那種可能,紀障之姜肯定不是炎帝之姜。那麼,紀障之姜只能是帝俊之姜。
第四,春秋時代,萊國與莒國尚夷風,用夷禮,因而為齊魯等周王室或其諸侯國所不齒。而紀國與萊國世代為通婚國,說明紀國與莒國一樣,是周王朝所封的土著東夷方國。
第五,宋代《路史》(20)記載少昊後代有:「偃姓國22個,贏姓國57個,李姓國4個,紀姓國6個,蔑姓國2個,還有不知何姓的國9個。總共6姓100個國」。說明少昊之後有紀姓(姜姓,因國而姓)。
第六,從考古學的角度講,炎帝文化屬於仰韶時期的文化,與仰韶時期相當的海岱地區文化是大汶口文化。如果炎帝後裔從黃河中上游遷移到黃河下游的海岱地區,勢必將仰韶文化帶到海岱地區。考古學證明,由一個族群和部落因遷移而形成的方國,必然留下該族群的文化痕跡。因為除了遷移時攜帶的生活用品之外,即使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之中,本族群的文化在他們製造的生活用品上也一定會得到反應。在整個海岱地區,特別是在日照一帶已發現了大量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出土各種器物,但迄今為止並未發現有任何仰韶文化的痕跡。也就是說,海岱地區在龍山文化之前無炎帝之姜。海岱地區即使有炎帝之姜姓古國,也只能是在夏商期間遷移而來。例如《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的逢伯陵。
第七,許倬雲(21)在《西周史》中列舉了包括紀國在內的眾多西周封國的遷徒,然後寫道:「這些封國均曾遠遷數百里甚至上千里之外,則隨封君遷移的族群,一定是分封的主體。以姬姓與姜姓封國遷移的路線來看,都由河南移往更東方或南方的新領土,為周室建立新的藩屏。在新的地方,這些族群疊居在原居民的上面,構成封建的統治階層。《禮記》「王制」:「天子諸侯祭因國之在其地而無主後者。」所謂「因國」,也就是這些分封族群所君臨的土地。統治的族群在「因國」集中居在都邑之中,是即「國人」,而「因國」的原居民,散居在各處的聚落中,是即「野人」」。這樣,唐代《元和姓纂》和宋代《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的相傳西周初年炎帝的後代受封於紀國(今山東省壽光縣紀台縣)的記載就有了合理的解釋。也就是說,古紀障之紀國的前身為黑齒國,帝俊之後姜姓。在殷商時期姜姓紀國擴展到了壽光一帶。後來周王朝將炎帝後裔作為統治者分封到了紀國,炎帝後裔成了「國人」,帝俊後裔則成了「野人」。因此才有了紀國姜姓,炎帝之後的說法。
《淮南子·修務訓》(22)提到黑齒國:「堯立孝慈仁愛,使民如子弟,西教沃民,東至黑齒」。也明確說明黑齒國在華夏的東部。
4.十日國
《海外東經》「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大荒東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載於烏」。
《大荒東經》: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
《大荒南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就像帝俊生黑齒一樣,羲和生十日表示羲和的後代建立了十日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
在古人的眼中,太陽的變化是清晨日出時涼爽,爾後溫度逐漸升高變得炎熱直至落山,循環往復。古人對太陽在一天之內的溫度變化不理解,因此產生了太陽女神羲和在甘淵中浴日,使其降溫的傳說。這表現在《山海經圖》中就是有一女子在甘淵中給太陽洗浴的場景。到了文字《山海經》,就成了「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
根據黑齒國在「湯谷上(南)」,湯谷地望應在黑齒國之北,其地下考古所對應的是日照市的堯王城遺址,這就是所謂的「十日國」,羲和之國。而湯谷就是東夷人祭祀太陽神的聖地。
堯王城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個相當大的「原始城市」,也是堯王城龍山古國的「都城」。中美聯合考古隊調查後認為,該遺址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當與兩城鎮遺址面積相仿。在這里首次發現了土坯房建築,特別是奠基石的發現揭開了中國在建築領域舉行奠基儀式的先河。墓葬的葬俗獨具特色,在墓主人周圍鑲陶片構成方形墓框的現象是非常少見的。該遺址出土的銅渣,表明該地最先邁進了銅石並用的文明時代。
根據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與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組成的聯合考古隊普查結果,堯王城周邊地區為三級聚落分布。從地理位置上來講,堯王城遺址面(東)向大海,背(西)靠老牛頭頂,雙山,白雲寺等山系,右(南)是竹子河和大寨山和磴山,左(北)為傅湍河和奎山。十足的帝王之氣和風水寶地。
(四) 其它方國地望的推測。
在奢比屍國(今江蘇連雲港連雲區到贛榆一帶)之南,有嗟丘和大人國。
《海外東經》「<長差>丘,爰有遺玉、青馬、視肉、楊柳、甘華。甘果所生,在東海。兩山夾丘,上有樹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堯葬東」。
《大荒東經》:「東北(疑為「南」)海中,又有三青馬、三騅、甘華。愛有遺玉、三青鳥、三騅、視肉、甘華、甘柤。百穀所在」。
《大荒東經》:「大荒東南隅有,名皮母地丘」。該「嗟丘」似為「皮母之丘」。
《海外東經》:「大人國在其北,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長差>丘北」。
《大荒東經》:「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張其兩耳」。
嗟丘和大人國的地望大約在江蘇灌雲縣大伊山一帶。該區域的考古文化為大伊山新石器時代石棺葬遺址,該遺址在連雲港市灌雲縣城北一公里處的大伊山東南角山麓台地的青風嶺上。遺址揭露面積700平方米,清理出新石器時代「石棺墓葬」64座,隨葬文物150餘件。大伊山遺址反映出典型的大汶口等北方文化的類型特徵,又含有蘇南文化的某些因素,是東夷文化的前沿。
在贛榆之屍國之北,黑齒國(贛榆枳汪鎮到嵐山安東衛虎山鎮)之南,除了青丘國之外,尚有君子國和困民國。
《海外東經》「君子國在其北,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讓不爭。有薰華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屍北」。
《大荒東經》:有東口之山。有君子之國,其人衣冠帶劍。
珂案:說文四雲:「東夷從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壽,有君子、不死之國。」而博物志外國雲:「君子國人,衣冠帶劍,使兩虎,民衣野絲,好禮讓不爭。土千里,多薰華之草。民多疾風氣,故人不蕃息。」
君子國的地望似乎應在連雲區和贛榆青口鎮之間(二者距離60公里)。
該區域的考古文化有如下代表:北青墩廟遺址(含蘇青墩遺址),系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位於城頭鎮青墩廟村北,為一大河灣沙灘,面積約15萬平方米。鹽倉遺址(含廟檯子遺址),該遺址位於海頭鎮鹽倉城村,史載為春秋莒國鹽官駐地,漢代在此駐城,為一東西走向的台地,長120米,寬115米,高3米。
《海外東經》「在其北,各有兩首。一曰在君子國北」。《山海經圖》上有彩虹的虹字,圖像文字應該類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圖像,兩端有首(圖示古漢字,熊國英著)。古人根據《山海經圖》著《山海經》時,把彩虹描述為虹虹「各有兩首」,使後人無法知道到底是彩虹呢,還是有兩首的怪物。就連司馬遷也說「余不敢言之也」。
《海外東經》「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在工蟲北兩水間。其為獸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黃」。
朝陽之谷位於君子國和黑齒國之間。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東游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又「逮於海隅,遂登之果,昭臨朝陽」,此朝陽或許彼朝陽也。
《大荒東經》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吳。
《海外東經》「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豎亥。一曰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大荒東經》有困民國,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兩手操鳥,方食其頭。王亥托於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潛出,為國於獸,方食之,名曰搖民。帝舜生戲,戲生搖民。
據此,王亥的困民國應該是豎亥的方國。遠古時期人們的地理順序是南、西、北、東,也就是說,《山海經圖》與今天的地圖恰恰相反,即上南下北,左東右西。根據「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推測,困民國當在青丘國之西,正是臨沂地區。臨沂是龍山時期堯王城類型的另一個中心區,也是殷人先祖聚居的地方。
在十日國(堯王城古國)之北,有雨師妾國、玄股國、毛民國和勞民國。
《海外東經》「雨師妾在其北。其為人黑,兩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龜」。郭璞雲:「雨師謂屏翳也。」郝懿行雲:「楚詞天問雲:『蓱號起雨。』王逸注雲:『蓱,蓱翳,雨師名也;號,呼也。』初學記(卷二)雲:『雨師曰屏翳,亦曰屏號。
《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
「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
本句指的是嵎夷之地(龍山堯王城類型)先民的圖騰與崇拜。句芒(或名句龍)是少昊的後代,名重,為伏羲臣。死後成為木神(春神),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太陽每天早上從扶桑上升起,神樹扶桑歸句芒管,太陽升起的那片地方也歸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來面目是鳥——鳥身人面,乘兩龍。
《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也許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除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如誇父逐日、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共工怒觸不周山等之外,還有許多是人們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經》中載:「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台。在昆侖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東。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
歷史
說起《山海經》,國人大都知道這是一本風格獨特的奇書、怪書。此書分《山經》五卷和《海經》十三卷,雖僅有三萬一千餘字,但就其敘述的內容而言,從天文、地理、神話、宗教,到民族、動物、植物、礦產等,天南海北,包羅萬象,堪稱我國古籍中蘊珍藏英之最者,實為研究上古時代絕好的寶貴資料。然而,由於它所述多奇詭怪異,常被人斥為荒誕無經,所以,《山海經》的書名雖最早見之於《史記》,但司馬遷觀之卻嘆曰:"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因此,直到約百年後漢成帝時,劉向、劉歆父子奉命校勘整理經傳諸子詩賦,才將此書公之於眾。《山海經》涉獵之廣,內容之奇雜,從古至今使人對其該歸於何類多有分歧。《漢書·藝文志》將它列入形法家之首,《隋書·經籍志》以下則多將它歸入地理書,但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卻謂其為"小說之最古者爾",魯迅先生則將它視為"古之巫書"。因此,《山海經》問世之後,圍繞其內容、成書時間的爭論,對它的作者是誰一直眾說紛紜是個謎,乃至釀成學術界中千年未解的懸案。
按照劉向、劉歆父子和東漢王充的"正統"說法,《山海經》的作者是大禹和伯益,但人們在《山海經》中卻找到了發生在大禹和伯益以後的史實,因此"禹、益作說"受到了質疑。此後,隋朝的顏之推雖堅持舊說,但面對難以掩蓋的漏洞,他只好用"後人羼入,非本文也"來作掩飾。所以,《山海經》的作者便成了眾多學者考證的對象,種種假說紛紛而出,如"夷堅作說";"鄒衍作說";後人綜合炎黃兩族的傳說而成說;南方楚人作說;巴蜀人作說;早期方士作說,等等。當代學者袁珂認為,《山海經》實際上是無名氏的作品,而且不是一時期一人所作。
編輯本段《山海經之南山經》考證
《山海經之南山經》考證,馬紅光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是在網貼的基礎上,對《南山經》研究成果的系統性總結,以獨特的角度對《南山經》中容易引起歧義的名詞進行了進行了分類解釋,從而證明了《山海經》的真實性,是對《山海經》的「去神話考證」。

作者從漢字的字形、語音、語義入手,通過對經文逐字逐句的研究,共考證了12種疾病、13種地形地貌、9種礦物、13種植物、43種動物、71處山川河流,創造性的對《山海經》進行了全新解讀。其中植物、動物的考證配有真實的圖片和經文進行一一對比,特別是麒麟、九尾羊、九尾狐、旋龜、鳳凰等傳說中動物的考證,讓人豁然開朗。山川河流的考證上,作者也從山脈走向、河流流向、礦藏分布、動植物分布等方面,把經文和現實中的山河一一進行了匹配.

D. 十八大名陵之首的伏羲陵廟所在地周口

周口,位於河南東南部,豫東區域性中心城市。歷史悠久厚重。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素有「華夏先驅,九州聖跡」之美譽。太昊伏羲氏建都這里,定姓氏,制嫁娶,燃起了人類文明的第一縷曙光;中國女神女媧氏都於此,摶土造人,煉石補天,被尊為中華人文始母;炎帝神農氏始都這里,嘗百草,藝五穀,開創中國種植、養殖的新紀元,周口因此而成為中華文明傳承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三皇故都文化聖地」。

周口具有豐厚的人文資源和旅遊資源。三皇五帝這首太昊伏羲氏在這里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都城――宛丘,歷史上陳、楚和農民政權張楚先後在這里建立都城。這里有佔地875畝的古代建築群――太昊伏羲陵,人與伏羲陵渾然一體的萬畝龍湖,有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西華女媧城,有被稱為古代建築博物館的周口關帝廟,有被譽為古墓博物館的楚頃襄差纖王墓,有中國最後一個皇帝袁世凱的行宮等文化遺址。此外尚有伏羲畫卦台、神農五穀台、孔子弦歌台、陳勝點將台、老子升仙台……

伏羲陵在今微山縣兩城鄉陳庄管區劉庄村西側。它北依崢嶸挺秀的鳳凰山(即鳧山、亦稱畫卦山),南抱碧波萬頃的獨山湖。陵台高築,台上有廟,現存大殿一座。陵台長40.5米,寬34.6米,面積為1401?3平方米;台高4?6米。陵台四周條石砌壘,廟內僅存元碑一幢,多認為是一座元代廟宇,當地人稱之為「廟檯子」。

伏羲,亦稱庖犧,皇羲等閉虛。中國神話中人類的始祖。傳說人類由他和女媧氏兄妹相婚而產生。又傳說他教民結網,從事漁獵,還說畫八卦也出於他的製作。一說伏羲即太昊。

為了祭祀伏羲,緬懷先人,後人為之建廟立碑處不少,但伏羲葬在何處,在全國有地可查的就有兩處:一曰山陽高平;一曰河南陳州(今河南淮陽縣)。歷史記載最早的當推山陽高平(治所在今微山縣兩城鄉駐地)了。魏晉間醫學家皇甫謐著《帝王世紀》中記載:「冢在山陽高平之東也」。唐李吉甫《十道圖》中記有:「兗州之境伏羲陵」。據考古學家說,最早皇帝墓叫冢。自從漢朝開始才把皇帝墳墓稱為「陵」。古高平縣在唐時已廢,屬方與縣(今魚台縣),歸兗州轄。

《十三道圖》圖經記有:「單州魚台縣之東北七十里(伏羲陵至魚台縣舊治所35公里)曰辛興村,其間有伏羲皇帝之陵,陵上有廟。」在五代時期魚台屬單州。羅蘋注《路史·太昊紀》稱:「按帝冢今在山陽高平之東」(陵在兩城鄉駐地之東10公里處)。又註:「太昊之國有庖國,姒姓,今庖水在山陽平樂,而帝墓又在山陽,則其跡無疑也」。庖水即泡水,歷史上轎慶燃在沛縣由西來,平樂城在單縣東四十里。《漢書·地理志》:「山陽郡平樂有泡水,東北至濟入泗」。這就是說,泡水入濟水,濟水入泗水,而泗水又從高平境內穿過,由北向南流去,注入淮水。宋朝熙寧十年石刻中:「按圖經,魚台新興里有伏羲陵,陵上有廟,以是考之,其土人傳,亦有自來矣。」元朝至治二年(1322年),呂惟恕撰碑:「魚台縣治東北七十里有鳧山,山南麓曰新興里(今陳庄村),有伏羲廟在焉,其遺址於里之周匝甚多:其東,峰巒起伏,目之曰畫卦山」;其西聖母池泉、聖母群泉。一脈聖水春夏秋冬四季長流。群泉水流無聲,猶如粒粒細珠從泉底吐出,匯聚。泉水清冽,甜潤。周圍群眾曾有每年三月三日集會,也稱廟會,洗聖水、謁伏羲的習俗。群泉池水匯聚成聖水河,水聲潺盢。「故以是為伏羲葬埋之地」。明嘉靖四十一年竺該撰碑:「魚邑東境鳳凰山舊有太昊氏伏羲廟,離縣治七十里。」清康熙五十二年修《兗州府志》記有:「魚台縣伏羲陵在縣東北七十里鳧山,其前有廟。」是時魚台縣歸兗州府所轄。

綜上所述,今天所說的廟檯子就是伏羲陵。伏羲陵後有聖母池泉,陵前與西側諸泉常年流水潺潺,美麗的景觀,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他們有不少詩篇載入「地方誌」。

有4A級景區3家(鹿邑太清宮、老子故里旅遊區和太昊陵景區),3A級景區1家(關帝廟),2A級景區2家(中原民俗文化園),淮陽龍湖是國家濕地公園。周口的遺址遺跡和文物點達近千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處,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2處。

觀堂麻片是鹿邑特產之一,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以片薄,酥脆香甜、爽口而成為名牌產品。 觀堂麻片 

鹿邑縣觀堂麻片,始於春秋,盛譽南唐。產於古代思想家道教鼻祖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其工藝考究,配方獨特,不含任何助劑和色素,屬純天然食品,口感香酥脆甜。觀堂麻片的主要原料是:芝麻仁、白糖和飴糖,並採用傳統的配料方法,製作精巧,片薄如紙,含入口內,不嚼自化,營養豐富,有健脾、開胃、潤肺之功能。是饋贈親友、旅途食用、老人或兒童高級農補品。歷年來,一直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

黃花菜,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金針花、黃花草、七星菜、安神菜。主要分布於東北東部地區,喜生於乾燥的山坡、荒地、乾草甸子、田邊路旁。具有「觀為花,食為菜、用為葯」的美稱。它的胡蘿卜素的含量不亞於胡蘿卜,肉質肥大,花味清香,營養價值很高,是著名的鹼性食品。黃花菜炒肉是東北家常菜之一,還可以打鹵、涮鍋。

沈丘老城麵塑起源於沈丘縣老城鎮南關居委會下灣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當地人習慣上把沈丘麵塑稱為顧家饃。目前,有3000人從事顧家饃的生產製作。顧家饃在當地及周邊,影響廣泛,人人皆知。每逢春節、廟會,凡來老城趕會的人均購買之。除此之外,在外工作的人回鄉探親時,都要捎些顧家饃,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現在顧家饃已是聲名遠播。顧家饃起源於當地一位姓顧的人家。明末清初,在沈丘老城南城腳邊住著一家姓顧的人。顧家憑借有利的地……

地理標志產品

槐山羊肉是河南周口沈丘縣的特產。沈丘縣槐山羊為中國著名山羊良種,因其板皮質量優良、為漢口路板皮「王牌」而馳名中外。其主要產於黃淮平原上的沈丘縣槐店鎮。槐山羊有三大好處,即板皮質量高,成熟期繁殖率高,肉質及產肉性能好。 河南省沈丘縣,項城市鄭郭鎮、王明口鎮、官會鎮、付集鎮、千佛閣辦事處、花園辦事處、秣陵鎮、三店鄉、高寺鎮、丁集鎮、南頓鎮、永豐鎮、范集鎮,淮陽縣新站鎮、豆門鄉、魯台鎮、朱集鄉、馮塘鄉、徐灣鄉、王店鄉,鄲城……

醬蒲菜,是淮陽縣醬菜廠獨家生產的調味食品。蒲子屬多年水生植物,生長在沼澤地帶。蒲葉呈扁片狀,寬1-1.5厘米,高2-3米,露出水面,色澤青綠,可制各種編製品。根莖生長在水下或淤泥深處,直徑2-4厘米。淮陽城湖淤泥深厚,土質肥沃,蒲菜生長條件得天獨厚。根莖剝去外皮,呈銀狀,生吃脆甜無絲,味美可口;熟吃久煮發脆,鮮嫩芳香;醬制別具風味,更為獨特。據《淮陽縣志》記載,孔子於前489年到陳州(今淮陽城)時,在陳絕糧飢餓難當,其學生子路下城湖拔了幾根蒲子,剝去根莖的外皮。試嘗之後脆甜可口,於是仲尼師徒飢腹得飽。袁世凱的堂侄袁壽山久居淮陽,愛吃蒲菜。給袁壽山做飯的廚師為了投其所好,讓他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蒲菜,便將剝好的蒲菜腌制在甜面醬內。數月後吃著脆甜,醬香濃郁,酯香純厚,別具風格。後來美馥齋、四美齋等幾家醬菜作坊也按上法腌制醬制,於是廣大群眾也吃上了醬蒲菜。該產品1984年榮獲省同行業優質產品稱號,多年來暢銷不衰,實為老少皆宜,饋贈親朋好友之佳品。 ……

固牆手擀麵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遇水不散,出水不粘,溫潤涼爽。觀其形如玉帶臨風;察其色若飛雪鱗鱗;品其味似玉蘭入口;可謂面中極品!倘若用一細白瓷碗盛之,配以番茄雞蛋,蒜泥黃瓜,佐以涼啤,美極!爽極!享此美味,此樂何極! 其實真正懂得面條的人還是應該去嘗試一下手擀麵的味道。當然,要吃到上等的手擀麵,必須去嘗一嘗固牆手擀撈面。 固牆手擀麵雖籍籍無名,但亦非泛泛之輩。精通手擀麵者多出於韓屯、徐屯等地。傳說項城袁……

固牆熱豆腐在點制過程中不用石膏,全用清漿,豆腐精細、鮮嫩、松軟,澆上特製的辣椒汁(主要原料有辣椒、香油、精鹽、味精、香椿葉、焦花生、焦芝麻、生薑等),美味可口。……

沈丘兆豐貢酒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的特產。沈丘兆豐貢酒清澈透亮、窖香濃郁、綿軟香甜、回味悠長。該酒連續榮獲省優、部優、國家金獎、國際名酒特別金獎。兆豐貢酒起於隋唐,興盛於清朝,以有千餘年歷史, 兆豐貢酒引千年古井之水,精工釀造。其重要特點:清澈透亮、窖香濃郁、綿軟香甜、回味悠長。該酒連續榮獲省優、部優、國家金獎、國際名酒特別金獎。1998年又獲河南省工業產品一等獎美譽。兆豐酒暢銷全國各地,出口東南亞各國。……

太康肘子是享譽中原的風味名吃,用料為上等豬肘,輔以特製名貴材料和獨特製作工序,特點「肥而不膩、色澤鮮亮、濃香怡人、酥爛可口。」被譽為「天下美味之大成」而馳名中原。太康肘子由太康籍人士---宋友華先生研製而成。宋先生原是1領導的專職廚師,於1986年轉業到河南省太康賓館,擔任廚師長職務。宋先生先後到過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等地學習烹飪技術。他拜師求技,虛心好學,潛心鑽研,經過多年探索,溶古今中外紅燒、烹飪技術為一體,不……

沈丘馬五牛羊肉為豫東清真風味食品,相傳清咸豐年間槐坊廳(今為沈丘縣城)「雙合盛羊肉館」回民廚師馬一真首創,遂成鎮館名菜,享譽一方。說起牛羊肉的來歷,在當地頗為流傳這樣一種說法,當年雙合盛羊肉館的大廚馬一真,在盛夏的一天,生羊肉未賣完,就順手把生羊肉扔進了一個大鹽缸內。半月後,馬一真忽然想起,心想羊肉已腐爛,當他拿起羊肉時並不異味,而肉還呈赤紅色,他就放在水中反復沖洗後,加入各種香料進行烹飪,未想到羊肉出鍋後別有一番風……

項城市的潘庄村是1000多人的行政村,人均耕地不足1畝,但潘庄卻是周口有名的農作物良種培育基地,年產值超過千萬元,其中脫毒紅薯聞名全國。近年來,該村聯合農業、科技部門研發試種農作物良種,脫毒紅薯是最成功的一個.該村還把脫毒紅薯的種植作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抓,加強脫毒紅薯的良種繁育和技術推廣力度,積極引導農民種植.由於脫毒紅薯產量高、出粉率高、經濟效益好,順應市場需求和農民需要,使該品種在全鎮得以迅速推廣開來,並且使……

又名:石刀柏、蘆尖。 產地:中國河南商水。 功效:蘆筍的葯用價值也很高,其性味有點苦,可治熱病口渴、小便不利、淋病、解諸肉毒等。……

一百多年前由太康縣麥糠屯姓何名豆的傳入孔集。首繼人孔昭灼,傳孔憲體,孔憲來;孔憲來傳孔慶連、孔慶貴。孔慶連苦心孤詣,鹵藝尤精,使孔集鹵雞馳名海外。孔慶連綽號「麻大娘」,故孔集鹵雞以稱「麻大娘鹵雞」。配料講究,工藝精細;活雞宰殺,去雜涼曬,入油烹炸;加十數種佐料,「老湯」、明火燜煮而成。以其滑酥肉爛,爛而不胎,肥而不膩,色鮮味美,醇濃厚,溫中益血、補精添髓、促進發育、延緩衰老而聞名於世,打入深圳市場。孔集燒雞是名揚海內……

產於中國河南鹿邑。宋河糧液以優質高梁為原料,小麥、大麥、豌豆製成的中溫大麴為糖化 發酵劑,取甘甜透明的宋河清流為釀造用水,採用固態泥池發酵,老甑 續糟蒸傳統工藝,結合現代先進技術精心釀制而成。1984年,在輕工業部舉辦的全國酒類質量大賽中,宋河糧液榮獲銀杯獎。……

孫店熱豆腐是河南省周口市項城市孫店鎮的特產。孫店熱豆腐又叫「大羅圈豆腐」,因用羅圈壓制而得名,其特點細嫩爽口、筋道好吃。孫店人有「一天不吃熱豆腐,渾身上下不舒服」之感,外地人有「吃了孫店熱豆腐,常年留下不想走」的感慨。 據孫店鎮豆腐製作老藝人解方印講,豆腐是由漢代淮南王劉安發明,後傳至項城孫店一帶。經本地工匠不斷改進,逐步形成「孫店熱豆腐」製作特色,後興盛於南宋時期。相傳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江淮一帶抗擊金兵,每……

鄲城紅薯是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的特產。鄲城縣的氣候因素十分適宜發展紅薯產業,該縣脫毒紅薯種植面積30萬畝,年產優質脫毒紅薯52萬噸,被評定為國家級紅薯生產示範基地。在全國地圖上難覓其蹤的豫東小縣鄲城無山無礦、一馬平川,130萬人口115萬是農民,耕地168萬畝,是典型的農業大縣。鄲城縣依靠農業大縣,大做「農」字工業,把當地盛產的紅薯等通過精深加工,成為名揚海內外的鄉土品牌。目前,該縣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紅薯製品生產加工基地……

常營油桃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常營鎮的特產。常營鎮大力發展油桃生產,成功注冊了「華壽」牌油桃商標,打造出了「中國常營油桃之鄉」的金字招牌。太康縣常營鎮是豫東遠近聞名的「花果山」。1994年,該鎮獲悉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培育出早熟、優質的油桃品種後,率先在會城寺、內崗等6個行政村連片建立了150畝的油桃開發示範園區,與鄭州果樹研究所聯合建立曙光、華光、艷光等20多個油桃品系苗木基地。他們與河南農大聯合創辦園藝系校外大……

吳台酩餾酒是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吳台鎮的特產。鄲城「丹谷牌」酩餾酒,以優質黑穀子、小米為原料,以小曲為糖化發酵劑,經培菌、糖化、發酵、蒸餾等十幾道程序精製而成,清香純正、爽凈甘美,被譽為「鄉村茅台」。「丹谷」酩餾酒產於歷史悠久的鄲城。春秋時,這里是老子執爐煉丹丹成之地,故稱「丹成」,戰國時屬楚,漢代置「鄲」縣,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說老子就是飲了酩餾酒後,智慧盈滿,創始道教,煉丹成仙。鄲城是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

河南周口西華縣田口鄉灘上村農民離開土地巧致富,利用棉殼、玉米芯等農作物廢料,在廢閑地上種植以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去年僅此一項全村人均收入達到了10000元。該村還被評為「全國小蘑菇種植先進村」。灘上村緊靠賈魯河,2900多畝地大多是河灘地,沙化嚴重,保水保肥能力差,產量低而不穩。灘上村黨支部揚長避短發展經濟,多次召集群眾研究調整種植結構,認定發展食用菌種植是一項短、平、快的致富門路。1987年,該村開始零星種植食用菌……

黃金瓜,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香瓜,又名十棱黃金瓜、伊麗莎白厚皮瓜。色澤金黃,外表美觀,顏色鮮艷,香氣濃郁,內含多種維生素及高糖,汁多味美,甘甜清脆。黃金瓜不僅美味可口,營養豐富,還能補中益氣、消炎止痛,解毒殺蟲的作用,隊中老年人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症等,亦有較好的療效。黃金瓜花期5-7月,果期7-8月,一般3-4月播種。種子小,千粒重10.1g,根系分布淺,側根較為發達,主要分布在表土15cm以內,分布范圍半徑可達1米……

試量狗肉是鹿邑的風味特產,正宗產地在鹿邑縣城西25公里試量集。試量狗肉以其悠久的歷史、純正的味道以及補血益氣、驅寒溫中等葯理作用而深受人們的喜愛。試量狗肉發端於西漢末期,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傳說劉秀義軍兵敗河北,南逃至鹿邑縣試量集郎庄,只剩單身一人,而王莽大兵窮追不舍,情形十分危急。村頭老君廟里,太上老君顯靈設法相救,遂化作白頭老翁,套牛馬犁地。讓劉秀伏身藏於牛馬之間的地鏑溝內,待王莽的聞龍犬追到,老翁一鞭將……

周口民俗之滿月酒:

辛苦懷胎十月,一朝呱呱落地,在月子里新媽媽恢復身體寶寶也在努力適應這個新奇的世界,終於到了滿月這個接受大家的祝福的大日子啦!滿月這天是慶祝「家有後人」、「 添丁之喜」、「 足月之喜」,親朋好友會給小寶貝帶上禮品,到家裡作客,吃一頓「滿月宴」。傳統中的滿月剃頭、滿月抓周等儀式相當盛行,做爸媽的圖熱鬧開心之餘,也要科學對待,一切還是以寶寶的身心健康成長為首喲!

滿月是什麼呢?滿月,通常有2種理解,第一種就是說的天文現象:月亮圓了,第二種是民間風俗:嬰兒出生滿30天(孕婦生完孩子坐月子30天)。當寶寶滿月的時候,人們常常會有一些慶祝的活動,例如擺滿月酒,拍滿月照,滿月理發等等。擺滿月酒的時候,常常會宴請親朋戚友齊聚一起,吃吃飯,聊聊天,場面充滿著喜慶的氣氛;拍滿月照的話,這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一種紀念方式,能很好記錄寶寶成長的重要時刻。送滿月禮物,這也是最近比較流行的,例如在滿月的時候送各種玩具、搖椅等等。不管是哪種方式,其氛圍都是十分之喜慶的,同時也是對滿月的寶寶給予了慢慢的祝福。滿月酒是什麼呢?就是家長為了慶祝寶寶來到世界上一個月所舉辦的宴會。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家長們宴請了親朋好友共聚一起,一起來歡迎家裡的小哦baby。在這一天,每個寶寶是真正又唯一的主人公。在這個日子裡所有的人都是圍繞著小寶寶轉的,他們會給寶寶最誠摯的祝福和最真實的期待。爸爸媽媽會希望他們快樂的健康成長,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則希望他們長大了可以有大的作為,而各個親戚都會有自己的祝福給寶寶。這些都需要一個共同的條件,那就是讓他們聚在一起為寶寶慶祝滿月。

雖然每個地方滿月酒的習俗有所差別,但還是存在一些大同小異的習俗。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滿月酒的風俗有什麼。

1、小孩滿月吃紅蛋。農村生了小孩,特別是生了頭胎,從小孩出生的那天到滿一個月,其舊俗很多。

2、報喜。小孩出生的當天,孩子的爸爸必須去岳父家敬祖放鞭,報告喜訊、報母子平安,告訴岳父岳母添了外孫。

3、出窩。小孩做了滿月,女兒要抱著孩子到娘家過門,外孫出生後第一次隨母親到外婆家過門俗語叫「出窩」。孩子回家時,外婆還要給外孫肩上搭花線,頸上掛銀墜,以示祝願外孫長命富貴。

4、送米酒。女兒生了外孫,母親要釀米酒、備雞蛋,第三天挑著米酒和雞蛋去看女兒和外孫。小孩滿一個月,家裡人要忙著為孩子做滿月,以示慶賀。 ...

E. 漢中著名的旅遊景點

漢中市內及附近景點:比如古漢台、拜將台、武侯祠、褒河石門水庫(古棧道遺址)、南鄭縣的「南湖」、「紅寺湖」,城固縣的「南沙湖」等,這些地方都有公共汽車到達,往返方便。 \x0d\x0a\x0d\x0a漢中博物館 \x0d\x0a \x0d\x0a古漢台 \x0d\x0a景點介紹:漢中博物館也即漢中古漢台,曾是劉邦漢中封漢王時的行宮。漢中市一座綜合性地方歷史博物館,被列為陝西省十大博物館之一。園內古樹繁茂、修竹參差、亭榭遙相,雜以碧池內繁盛的荷葉,有江南水鄉之感。這里有被喻為「國之瑰寶」、「書法寶庫」的漢魏摩崖刻石,它彌補了史書的缺漏,校正了史書的訛傳,堪稱是一部重要的石刻文獻。 \x0d\x0a\x0d\x0a交通:漢中市內乘坐1、21、23路公交車可達 \x0d\x0a門票:無(講解費用:每批次50元;語音導覽每次20元,如需接收器另加2元); \x0d\x0a開放時間:夏季:上午8:00-下午18:00 冬季:上午8:30-下午17:30 \x0d\x0a\x0d\x0a拜將壇 \x0d\x0a景點介紹:拜將壇亦稱拜將台,位於陝西漢中石城南門外。南環中路南側有南北兩座土台組成,台高3米多,面積為7840平方米。相傳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之地,也是劉邦重用人才而得天下的明證。據網友反映,里邊其實沒有多少東西可看,要不是對歷史感興趣就可以不必來這里了。 \x0d\x0a交通:5路公交車拜將壇站下 \x0d\x0a門票:20元(旺季)15元(淡季) \x0d\x0a\x0d\x0a武侯墓 \x0d\x0a \x0d\粗肢x0a武侯墓 \x0d\x0a景點介紹:武侯墓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的長眠之地。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伐魏時,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蜀漢朝廷按其遺命,歸葬於定軍山下。諸葛亮生前輔佐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官至丞相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千百年來人們稱其墓地為武侯墓。 \x0d\x0a交通:勉縣汽車站乘坐5路公交車,到武侯墓博物館下車 \x0d\x0a門票:淡季:25元 旺季:30元 \x0d\x0a開放時間:8:00-17:00 \x0d\x0a\x0d\x0a武侯祠 \x0d\x0a景點介紹:武侯祠在勉縣城西4公里的川陝公路邊上,與武侯墓隔漢江(古沔(念mian,三聲)水)遙遙相峙,自成一體,各具特色。公元236年,即諸葛亮死後第29年,劉禪才下詔立祠。當時因「建之京師,又逼宗廟」,故選祠址於定軍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這是全國唯一由皇帝下詔並撥給銀兩修建的祠廟,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稱。 \x0d\x0a交通:從漢中乘坐漢中——勉縣中巴車中途在武侯祠下車即到,車費5元;縣城乘3路公交車直達。 \x0d\x0a門票:10元 明信片門票11元(售票處有郵筒,可立即寄給親友) \x0d\x0a開放時間:8:00-17:00 \x0d\x0a\x0d\x0a褒斜道 \x0d\x0a \x0d\x0a褒斜道 \x0d\x0a景點介紹:南起漢中褒城,北至關中斜峪關的褒斜道是古代關中與漢中相連接的最主要的通道。褒斜道是我國歷史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一條棧道。自漢末至五代,南北兵爭,皆取道褒斜。楚漢相爭,劉邦采韓信之策,「明修歲凳旁棧道,暗渡陳倉」中的「棧道」即指此;漢武帝時曾發數萬人治褒斜水道,欲使通漕運,未成;三國時,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就是就是由此道出秦嶺,分兵屯田於斜水。 \x0d\x0a交通:漢中市漢台區乘21路公共汽車終點站河東店站下車。102路公共汽車也能到達。到終點站河東店後,還有四公里才能到達石門,這四公里的路只能乘蹦蹦車了。 \x0d\x0a門票:淡季(12月1日至2月底):30元 旺季:50元 \x0d\x0a\x0d\x0a南湖風景區 \x0d\x0a景點介紹:「青山碧水,松濤竹海,鳥語花香」是南湖獨特的自然美景,南湖有陝西第一湖之贊譽,是漢乎橡中靈山秀水的集中體現者。初聽南湖名字,以為就是一個湖,其實南湖並不是湖,只是用了湖作名字而已。南湖其實是一個水庫,一個別有洞天的水庫。能把水庫叫成湖,可見水庫的博大美麗了。從水庫到湖的變遷,尤如草雞變鳳凰一樣,讓人驚喜驚奇。 \x0d\x0a交通:從漢中市有旅遊車直達景區 \x0d\x0a門票:15元/人 \x0d\x0a開放時間:8:00-18:00 \x0d\x0a\x0d\x0a紅寺湖風景區 \x0d\x0a \x0d\x0a紅寺湖 \x0d\x0a景點介紹:美麗的紅寺湖,猶如一個天然碩大的盆景,鑲嵌在南鄭縣西南的綠水青山之中。景區面積約3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8.2%,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漢中市25公里,是漢中最具魅力的生態風景旅遊區之一。 \x0d\x0a交通:漢運司車站內乘坐漢中-黃官中巴車,約90分鍾可到達。 \x0d\x0a門票:35元/人(含大船票15元/人) \x0d\x0a開放時間:8:30—17:30 \x0d\x0a\x0d\x0a南沙湖風景區 \x0d\x0a景點介紹:南沙湖風景區位於城固縣西南漢江以南,巴山北麓淺山谷口,距漢中市17公里,城固縣城15公里。由於它具有「高水是湖,低水是河」獨特的自然地理景觀,每年汛期,河洪水流入湖,湖水漫灘,湖面廣闊,形成了獨特的亞熱帶濕潤季風區濕地生態系統。典型的湖區濕地歷來是鶴類、鸛類、天鵝等珍禽的主要越冬棲息地,也是鷺類、燕類等夏季候鳥的棲息地。巨大的數量、繁多的種類候鳥成為陝西生態旅遊的亮麗景觀。 \x0d\x0a交通:固城縣5路公交車前往,車費3元 \x0d\x0a門票:10元 \x0d\x0a開放時間:8:00-18:00 \x0d\x0a\x0d\x0a3、周邊景點 \x0d\x0a如果是喜歡戶外徒步、露營、探險或自駕游遊客可以考慮以下景點: \x0d\x0a\x0d\x0a張良廟景區 \x0d\x0a\x0d\x0a景點介紹:張良廟又叫留侯祠,坐落於秦嶺南麓的紫柏山中。廟檯子是山中的一片小谷地,北倚紫關嶺,西北靠紫柏山。廟的前後各有兩條小河,並在廟東南500米處匯成紫柏河。山頂上有一個亭子叫「授書樓」,取黃石公向張良授書之意。這座重檐飛角的亭子是用大理石和南陽玉砌築而成,高離地面100米,顯得高雅別致。下圖就是授書樓。據說此樓很早就被德、美等遊客拍攝並發表過,在國外相當出名。 \x0d\x0a \x0d\x0a張良廟 \x0d\x0a交通:在漢中北環路長途站,乘坐漢中至留壩的長途汽車,2小時路程,車費10元;也可乘坐從西安發往留壩、漢中的長途汽車,約5小時路程。 \x0d\x0a門票:30元/人 \x0d\x0a開放時間:8:00-16:00 \x0d\x0a\x0d\x0a佛坪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x0d\x0a景點介紹:佛坪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內有130多隻熊貓,平均每2.3平方公里就有一隻,幸運的話進入保護區當天就可以看到熊貓。很多國外遊客在四川卧龍看到熊貓後還要到佛坪來,因為佛坪的大熊貓頭部更為渾圓可愛、憨態可掬,而且保護區內熊貓都為自然繁殖。棕色大熊貓丹丹就是在佛坪發現的。 \x0d\x0a交通:西安、漢中乘108國道班車至佛坪換乘保護區管理局旅遊專線車。 \x0d\x0a門票:15元/人 \x0d\x0a開放時間:每年的6月1日到10月31日開放 \x0d\x0a旅人提示:進入保護區最好提前和保護區管理局聯系,保護區會安排專人陪同進入,或給出指導,保證遊客安全地、盡快地看到大熊貓,也方便遊客在各觀察站宿營地過夜。聯系電話0916-8913875 \x0d\x0a \x0d\x0a漢中旅遊景點分布圖 \x0d\x0a\x0d\x0a長青國家自然保護區 \x0d\x0a景點介紹: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秦嶺南坡洋縣北部,蘊集秦嶺生物多樣性和自然景觀之精華,為獨具特色的秦嶺生態旅遊勝地,已通過國際「綠色環球21」旅遊認證注冊。四大國寶探秘和原始森林的神韻另中外遊人心馳神往。 \x0d\x0a交通:漢中至洋縣高速中巴,約1小時即達縣城(票價11元);也可從西安到洋縣可直接乘高速豪華大巴,全程僅需3小時,票價55元左右 \x0d\x0a門票:100元/人,區內景點不再另行收費;若人數稍多,可講價打折。保護區內可提供越野吉普代步游覽,180元/天。自駕車的話,購買門票進入保護區景區內,停車不再收費。 \x0d\x0a旅人提示:進入保護區千萬不要穿紅色的衣服,紅色容易引起「獨牛」(失戀的羚牛)的攻擊。洋縣接待站聯系電話:0916-8219069 \x0d\x0a\x0d\x0a洋縣朱_自然保護區 \x0d\x0a\x0d\x0a 保護區中的朱_ \x0d\x0a景點介紹:洋縣朱_保護區位於洋縣的姚家溝、金家河、三岔河等地,是全球極危鳥類朱_的最後棲息地。目前唯一能看到野生朱_種群的保護區。保護區內共有野生朱_155隻,人工種群145隻。朱_救護飼養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_的夜宿地,每天晚上有60多隻朱_及其他伴生鳥類千餘只在此夜宿,鳥語花香,十分壯觀。 \x0d\x0a交通:乘至洋縣的大巴可到山腳下,步行5公里,可至保護站,或者計程車大約就20元,經洋華路向北,從縣城出發大約不到20分鍾就到了。 \x0d\x0a門票:20元 \x0d\x0a開放時間:8:30-18:00 \x0d\x0a\x0d\x0a旅人提示:早七點之前和下午五點之後到達朱_園附近有可能看到飛回宿息地的野生朱_種群。鳥類拍攝比動物拍攝更為困難,因為鳥很怕人,人一接近就會飛跳,很難在近距離內拍攝。有條件時可以使用變焦鏡頭。人距離遠一些,或者隱藏起來只露出照相機鏡頭,把照相機裝在三角架上耐心的等待,或者在一定范圍內撤下一些鳥愛吃的飼料,當鳥來吃食時,抓住適當時機進行拍攝,拍鳥落地、飛翔的鏡頭。

F. 稅郭鎮有沒有遺址

稅郭鎮西北村有商代廟檯子遺址,還有眾多的古遺址,例如古井、古碾、古居、清水庫、古宏蘆炮樓、點將台、東山頂上的石棚和九間屋。稅郭鎮,隸屬於山東省棗庄市市中區,地處市中區東部,東與臨沂市蒼山縣接壤,南與嶧城區、西王莊鎮為鄰,北纖絕冊連孟庄鎮,行政區域總面積69.28平方千米。清康熙時期,稅郭為鄉間大集。1983年,劃歸市中區。1984年,改建稅郭鎮。2001年,安城鎮並毀宏入稅郭鎮。稅郭鎮境內北部丘陵,南部為平原,地勢略呈北高南低。

G. 曾國的簡介

曾國的故城遺址在今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 「曾」名稱起源的歷史較為久遠。關於「曾」的記載,最早見於殷墟出土的殷商甲骨卜辭《掇續》六二的「左比曾」的銘文,另有「安州六器」中的銘文載:「王令中先省南國,串(貫)行, 在 (曾)」。
曾都區域內,夏商封建厲國,西周時期有厲、隨、唐三國,均建都於此。春秋桓公6年(公元前706年)所載「漢東之國隨為大」,說明曾(隨)國成為統漢東諸國抗楚之盟主。後楚於公元前569年滅厲(賴),公元前505年滅唐,戰國末滅隨,並厲、唐入隨,以「隨」建縣,秦漢因之。晉太康9年(公元288年)置隨國,南北朝宋泰始5年(公元469年)升縣為郡,西魏大統元年(公元535年)升郡為州。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楊堅進爵為王,封地於隨,領二十郡。嗣後各朝為州,民國廢州為縣,是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駐地。
近百年來,隨州市的曾都區、漢水西岸的宜城、鍾祥、武勝關的豫南,先後多次出土有「曾」銘文的青銅器,如「曾侯仲子父鼎」、「曾子仲鼎」、「曾侯白戈」、「曾姬無血 」、 「曾都尹法之行 」、「曾孫法之鼎」等。 1978年春夏,曾都區城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型系列編鍾,震動了全國史學界和考古學界,專家們通過對這些出土的青銅器上的銘文以及史料進行研究和考證,得出了「曾隨合一」的結論,即在2400年前,以曾都區為中心的漢東地帶的「隨」國即「曾」國,隨州城為曾都。
曾都區歷史悠久,因華夏始祖炎帝神農誕生於此,而被稱為我國農耕文化發祥地;因舉世聞名的曾侯乙古墓大型編鍾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而被譽為東方古樂之鄉。1961年至今,境內出土的舊石器時代砍伐石器工具是「長江流域首次發現」,新石器時代的三里崗鎮冷皮埡遺址是江漢地區新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城東西花園遺址被定為「獨立的文化類型」。
考古證實,西周早期曾國政治中心就在今湖北隨州
隨州葉家山墓群的考古發掘證實,西周早期曾國政治中心就在今湖北隨州。從銅器出土范圍看,西周早期曾國並不大,似應僅局限於隨州的漂水流域,但隨著鄂被周的消滅,曾國迅速地擴展至漢北及河南新野一帶,成為替代鄂國的名符其實的漢東第一大國。
從2011年2月份開始,湖北省文物局組織考古人員對位於隨州市經濟開發區淅河鎮蔣寨村八組的葉家山墓地進行發掘,面積3700平方米,共發現墓葬65座和1座馬坑,除2座大墓未掘外,其餘墓葬都已發掘完畢,出土陶、銅、瓷、漆木、玉石等各類文物739件套,青銅器多達325件。黃鳳春說,葉家山墓群比已知的曾侯乙墓要早500餘年,說明此處墓地應是與早期曾國、曾侯相關的一處家族墓地。在發掘的這批墓葬中,5座墓葬出土的銅器都發現有「曾」「侯」「曾侯」和「曾侯諫」銀斗的銘文。根據墓葬規格和出土銘文初步判定,這五座墓葬可能為曾侯諫墓、曾侯諫夫人愧氏墓、曾侯諫之子白生或其夫人墓。
考古人員在葉家山墓地周圍又新發現了9處商周時期的大型聚落遺址。其中,以已知的廟檯子遺址為中心的聚落群最大,面積達30萬平方米,有城牆、壕溝和大型建築基址的遺跡,應當是西周早期的一個重要古城。葉家山墓地與廟檯子遺址相距不足1公里,初步判定,葉家山墓地的主人當與廟檯子遺址有關,廟檯子遺址可能是西周早期曾國都城之所在。這一發現也證實,「繒森搏早」與曾無關,曾國的政治中心應在今天的湖北隨州。
自曾侯乙墓發現後,長期以來,有關曾國問題的討論不絕於學界。有關曾國的來源和始封問題未成定論,大多學者認為曾國是在西周晚期周滅鄂後而立國。葉家山墓地西周早期所見銅器銘文表明,西周早期不僅有曾國,並已稱侯此雀,曾、鄂應是同時並存於隨州的兩個古國。

閱讀全文

與岳陽廟檯子文化遺址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