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敬道文化傳媒怎麼樣

敬道文化傳媒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3-16 14:00:10

① 如何傳播中國音樂,讓世界認識中國傳統文化(15分)

音樂作為文化的組成部份,也是大文化系統中最活躍,最具特色的文化現象。我們將音樂置於人類歷史文化脈絡中,研究「文化中的音樂」和「音樂中的文化」,是當今學術領域堅持的基本立場。文化作為一種載體,是為審美而服務的。在文化大系統中,包含著諸多子系統,如在精神文化中又包括了哲學、宗教、道德、科學、藝術等等。藝術作為人類審美活動的最高形式,集中體現了人類審美意識的凝聚和物化了人對現實生活(自然界和社會)的審美關系。其中,音樂藝術是用音樂語言來表達人類思想的文化形式。音樂藝術作為一定人類群體所共有的音樂觀點和音樂活動行為,必須靠後天有組織、有目的音樂教育行為才能習得。音樂教育又是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只有將音樂教育研究置於音樂文化大背景中加以考察,對音樂教育的人文內涵和文化意義給予更多的關注,音樂教育才會富有生命力。基於不同文化背景,音樂教育對各類音樂的不同理解,也必然受本民族傳統文化影響,因而帶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反映出不同民族音樂文化的民族精神觀念、形態、行為規范、思維方式等傳統特徵,由此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教育。20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和網路等大眾傳媒的迅猛發達,我國與世界聯系得更加緊密。多元文化的觀點自20世紀由美國教育家提出,到後半頁逐漸演變成一般國際化浪潮的理念,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多元文化教育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音樂教育的熱門話題。簡要闡述多元文化在美國等國家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同許多歐美、大洋洲國家一樣,成了民族的大熔爐。單一文化概念慢慢演變成共同體文化概念。這些由多種民族成分構成的國家,率先提出了多元文化的理念。隨著移民音樂文化的交融和匯合,促使多元文化在美國乃至世界迅速崛起並繁榮。多元文化對我國音樂教育的影響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加入WTO,我國經濟和文化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推動音樂教育和民族文化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近十幾年,我國開始密切關注音樂教育事業。2001年出台的《全日制音樂課程標准》中,其中一大特點便是注重多元文化與本土文化相結合。2004年,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國際研討會舉行,它標志著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對我國現有的音樂教育提出了挑戰。如何處理好多元文化進入我國,並對我國本土文化產生沖擊,是受到關注的話題。重視本民族文化,繼承民族文化傳統,傳承和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應是我國音樂教育的基本方針政策。1. 運用多元文化開展音樂教育,需要體現音樂的本質――真、善、美,發揮藝術特有的共性,但這並不違背體現以審美為核心價值理念,也是美育教育的根本。多元文化視角下的音樂教育,強調音樂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傳承價值。在以往,我們的音樂教育忽視了音樂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過於強調知識技能掌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應堅持把音樂當成一種文化來傳授,通過音樂來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我國音樂教育也應當順應當今世界潮流,採取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手段,積極接受和面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正面作用,使學生在國際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今天,更多地了解世界音樂文化。在多元視角下,音樂教育強調承認和尊重世界上不同民族和種類的音樂,摒棄音樂價值的偏見,引導人們認識到文化的多樣性,幫助學生認識到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增進對不同文化學習的理解、尊重和熱愛,是建立在審美為核心的基礎之上。2. 主張多元文化教育,也主張世界文化多元性。音樂是一個世界現象,在多元文化視角下,音樂教育引導學生學習、理解、尊重世界上不同的音樂和音樂創作,吸收和平等看待文化多元,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全球性的視野。需要指出的是,多元視角下音樂教育的內涵外延,包含了本民族音樂文化和其他文化背景的音樂,應當首先培養學生熱愛本民族音樂文化,進而學習、理解其他民族文化。多元視角下的音樂教育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渠道。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借鑒和傳播外來音樂文化,從而促進了本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二者相輔相成,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3. 我國音樂教育,首先要突出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引導青少年了解和熱愛祖國音樂文化。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在春秋時代,就被稱為禮儀之邦,到盛唐已經成為世界藝術的高峰。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瑰麗多姿,蘊含著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著民族的藝術精華。其中,聲樂、歌舞、器樂、戲曲、曲藝等都自成體系,獨具一格,這些都是引導青少年傳承地方民族特色,對於青少年進行音樂教育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音樂寶庫文化。4. 在經濟、政治趨同化的今天,我們需要注意民族文化特徵中的沖突性,不可照搬或硬套移民國家的多元文化來進行我國的音樂教育,也不能在教育中走極端。照搬或硬套這樣的做法會消減我國具有民族特徵的東西,抹殺了不同民族國家的區域個性,削弱了民族文化的傳承;而盲目擴大宣傳多元文化的重要性,或是注重多元文化的面面俱到,還有的只是象蜻蜓點水般的一帶而過,這些走極端的做法也不可取。因為,文化是在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多元文化教學要適應不同國家、不同國情的需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音樂本身就是多元的,首先要傳承、保護和利用我國自身的文化,其次再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音的樂文化。在此,我提出以下幾點供參考:1) 更新以往音樂教育理念,以樹立繼承民族文化傳統,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為基本觀念,把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貫穿其中,靈活運用。2) 培養教師具有豐富的多元文化知識,採取「請進來」或「走出去」的辦法。「請進來」即聘請有關專家或學者到校開展講座,組織教師學習;「走出去」即有計劃安排教師走出校門,進行系統化學習,這一辦法可使教師多聽多看多比較。3) 在音樂教材的編寫方面體現多元文化,現有教材已有一部分教材收錄有關多元文化素材,可再進一步編寫一些有特色歐美音樂素材作為課堂教材,這些素材也是多元文化的表現題材。總之,多元文化是珀來品,進入我國並適應我們的國情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實踐。樹立繼承民族文化傳統,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基本觀念,體現以審美為核心的價值,這才是根本所在,也是適應我國國情和需要的。

時下,隨著對外交往的不斷擴大和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熱議隨之升溫,並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引發了強烈的反響。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個值得肯定的可喜的現象,說明人們對傳統文化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地位作用的認識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明確、越來越重視、越來越緊迫;也說明,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除了有強大的物質基礎以外,還必須有與之相稱的包括傳統文化在內的「軟實力」的必要匹配。舍此,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不全面、不完整的;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它關繫到民族復興的重大問題,關繫到中國和平崛起的基礎問題,關繫到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關鍵問題,關繫到我國國民的信念、信仰、精神面貌、道德風尚和價值觀、世界觀等核心問題。 一、 從中國在世界的影響看,最受人尊敬和影響力最大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國際人才》雜志今年第二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叫「孔子在歐洲」,前不久有的報紙上登了「孔子在非洲」;其實,全面的說法應該是孔子在世界。凡有出國訪問或考察經歷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國外最推崇、最敬佩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報載,2004年以來,世界上新設立的孔子學院有26所;有100多個國家2300多所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學漢語的人數達到了3000多萬。中國的《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四部古典小說,數百年來風靡日本、韓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歷久不衰,並且滲透到了軍事、政治、文化、商業、教育和宗教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春節、中秋節和端午節等傳統節日,也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去年一個時期,媒體報道的韓國與我國有關端午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爭議問題,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了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的影響。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軍排以上軍官人手一冊《孫子兵法》,世界上裝備最先進國家的軍隊,最需要的恰恰是兩千多年前中國軍事家的聰明和智慧。幾年前,人民解放軍一個代表團到瑞典訪問,其中參觀瑞方一個軍事院校,對方主動提出要與代表團討論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軍事著作《黃石兵書》。盡管瑞典的軍事裝備和軍事工業在世界上是很先進的,但中國古人的智慧對他們來說至今仍然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還有一個反證,無論1860年英法聯軍,還是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第一個動作就是到當時中國文物保存最集中、最全面、最完善的《圓明園》和故宮搶劫文物,而後運回國內充實自家的博物館。這真實一個絕妙的諷刺,那時號稱「船堅炮利」的西方列強,他們眼裡柔弱不堪的大清帝國,最有價值的恰恰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 二、從傳統文化的地位作用看,它是民族精神的精華和載體、是立國之本。 什麼是傳統文化?當前眾說紛紜,沒有統一、完整的現成答案。不過,可以通過對文化定義的了解,使我們對這個概念有一個大體的認識和把握。《現代漢語詞典》對文化的定義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著名人類學學者泰勒這樣給文化定義:「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個復合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由此可見,傳統文化這個概念的含義非常寬泛,它不僅包括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在社會實踐和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觀念形態和行為方式,而且為不同社會形態、不同時期社會成員所共有;是包括中華民族在內的人類認知客觀世界、主觀世界以及人類自身社會實踐的一切文明成果。傳統文化所反映的,是各個歷史時期中華文化對於社會的生產、生活和人們意識、道德等精神方面的密切關聯度,它不僅揭示了傳統文化與社會發展進程關系、與社會整體的關系,而且涉及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和領域。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無論從哪個層面強調,都是舉足輕重的。 縱觀我國幾千年歷史,傳統文化對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對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的推動或促進,起著基礎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文化領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敢於獨樹一幟、標新立異,不僅大大促進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而且導致了奴隸社會的最終解體,新的社會形態――封建社會的誕生,實現了社會形態的轉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第一件重大事情就是「焚書坑儒」,以國家機器的力量消滅了被他統一的另外五國的文化,意在從根本上鏟除故國復辟的精神支柱,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這從反面印證了文化對鞏固或推翻政權的極端重要作用。漢武帝為富國強兵、強化對人民的統治,首先從意識形態入手,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強制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力扶持「皇家文化」的發展。從此奠定了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立國的思想基礎。宋太祖趙匡胤統一中國後,接受五代時期頻繁動亂的教訓,在全國大力倡導「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強化文化在精神統治、思想規范、行為引導等方面的教化力度,形成了宋朝文化事業的空前繁榮,由此夯實了宋王朝310多年統治的政治根基。明清時期的統治階級,一方面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在鞏固自己統地位的重要作用,大力發展和倡導以儒家文化為主的多種思想文化;另一方面,又大興「文字獄」,對不符合統治階級思想、利益的文化大開殺戒,全力剿滅。後果之嚴重、場面之慘烈,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別值得一提是,在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地位、延續時間長達1320多年、橫跨八九個朝代的科舉制度,更是直接關繫到封建王朝統治的存亡和興衰。科舉制度始於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止於晚清(1905年)。科舉制度是封建社會最重要的制度,它使得本來只是社會宗法家族傳統的儒家價值觀,成為國家意識形態,成了中華帝國制度合法化的象徵;並通過科舉制度從社會中選取精英,保證了精英來源的開放性和競爭性,維持了社會文化秩序的整合和穩定。到了晚清,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大量沒有功名的社會精英擠進士大夫階層,科舉制度名存實亡。1905年隨著科舉制度宣告廢止,封建社會賴以依存的文化基礎崩潰了。僅僅時隔6年爆發了辛亥革命,徹底結束了清王朝的統治。用不著更多贅述,傳統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已經看得很清楚了。 三、從傳統文化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看,它既包容了各個歷史時期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精華、又融合了各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優長,歷久不衰、博大精深。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傳統文化植根於世界東方這塊沃土,經過四千多年發生、發展和積累、沉澱的漫長歲月,逐步形成了以中華民族為主、吸收各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優長、有自己鮮明特點和獨到之處的優秀文化,並一度創造出具有世界影響的古代燦爛文明;取得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實踐性和辯證性。傳統文化立足各個時期的社會實踐和人們精神生活的實際,加以科學的總結和概括,站在了當時時代的至高點。其中不少思想充滿了樸素辯證法,如老子的禍福觀、孔子的世界觀、莊子的生死觀、孫子的戰爭觀等,都滲透著辯證思想的光輝。二是過程性和漸進性。傳統文化的發生、發展、演變和形成,經過了一系列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其中有取捨、有補充、有豐富、有發展、有提高;是逐步完善、不斷升華、經過長時間沉澱和積累才確立起來的。三是民族性和融合性。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的顯著特點和特徵,滲透著古老東方民族的聰明和智慧。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古代文明統稱為「四大古代文明」發源地。同時傳統文化在發生、發展和演變的過程中,以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視野,融合了我國各民族文化、外來文化的優點和長處,逐步豐富完善了自我。四是統一性和差異性。傳統文化是一個完整的、統一的體系,內容十分豐富、涵蓋各個領域。至於傳統文化的具體劃分,則比較細致,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如文化結構可區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多個層面,學科領域又可以分為政治文化、經濟文化、法律文化、管理文化,和高雅文化、通俗文化、商業文化、大眾文化等不同分支。五是規范性和操作性。傳統文化不僅具有很強的思想性、理論性和概括性,而且具有很強的規范性,比如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等,都有詳細具體的規定,並且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隨意更改。否則就違背了禮制。六是繼承性和創新性。傳統文化的形成是一個曲折而漫長的過程,經歷了無數個後人繼承前人又發展前人,虛心學習前人又豐富前人,依據時代需求又超越前人,這樣一個周而復始、連續不斷的接力運動,付出了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和巨大心血,才逐步形成、不斷補充、不斷完善成熟起來的,非常來之不易的。 四、從傳統文化取得的成就看,它是我國人民包括人類社會在內共同的寶貴財富。 中國傳統文化浩如煙海,體系龐大、數量驚人、難以勝數,對推動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甚至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國傳統文化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不是很短篇幅可以說清楚的,這里僅簡要列出幾個方面的例證,供讀者參考。 首先,思想道德方面。這方面著述非常豐富、成就斐然、影響深遠。如老子的《道德經》,孔子的《論語》、《大學》、《中庸》,莊子的《逍遙游》,孟子的《孟子》,以及後來的《三字經》、《第子規》、《諸子治家格言》等等。其次,科學技術方面。這個領域成就和著作內容十分豐碩、涵蓋面很廣、其中不少在世界享有盛譽。如秦代李冰父子設計並監造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漢代科學家張衡製造的天文測量器材《渾天儀》,造紙、火葯、指南針和活字印刷術等「四大」發明,數學家祖沖之、水利學家郭守敬、以及科學著作「天工開物」、「齊民要術」、「農政全書」等等,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第三,軍事研究方面。傳統文化在這個領域著述可以說是群星燦爛,獨樹一幟,成果卓著。如《孫子兵法》、《三十六記》、《孫臏兵法》、和《黃石兵書》等軍事著作享譽千古、惠及當代;還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著名軍事家張良、韓信、曹操、諸葛亮、謝玄、李世民、趙匡胤、劉泊溫、戚繼光、左宗堂等,已成為聰明智慧的象徵、至今贊口不絕。第四,文學藝術方面。傳統文化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精品薈萃,膾炙人口。如從古至今人們廣泛流傳的對詩詞文章的最簡練概括,如「唐詩宋詞元曲漢文章」,最形象的形容,如「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即是生動的證明;還有對歷史上著名文學家、藝術家的簡要概括稱謂,如「竹林七賢、」「唐宋八大家」、「楊州八怪」等,即是贊譽和贊美;至於文學、史學、散文、詩歌、小說創作等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更是異彩紛呈、不勝枚舉。如《詩經》、《離騷》,《史記》、《漢書》、《資治通鑒》,以及四部古典小說、三言兩拍等。近來看到一首小詩,把我國19部古典小說嵌入其中:「東西三水桃花紅,官場儒林愛金瓶。三言兩拍贊今古,聊齋史書西廂鏡。」在教育、音樂、繪畫、戲劇、雕塑、體育、宗教等方面的建樹同樣成就斐然。第五,醫學、農業、建築、冶煉、製造、旅遊、烹飪、飲茶、養生健身等方面。傳統文化的積淀非常豐厚,非常難得。如《黃帝內經》、《傷寒論》和《本草綱目》,《徐霞客游記》,《茶經》等等。 五、從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關系看,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之魂、民族之根。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戰略任務,表達了我國對當今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戰略選擇;強調了文明的多樣性,賦予了中華文明和中國文化的歷史責任與時代坐標。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文化和諧,只有造就深層次的文化和諧,才能造就「充滿活力、安定有序」、全面的、可持續的社會和諧。從文化角度構建社會和諧,主要有兩個層面內容:一是特殊具體的文化層面,包括弘揚傳統文化在內的文化資源領域、精神生產領域、文化傳播領域、文化消費和文化交流領域等。二是普遍深刻的文化層面,即滲透於各個領域的共同理想、組織和行為方式的和諧問題。構建文化和諧,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一是處理好和諧社會建設迫切需要,現實生活中又普及推廣不力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對傳統文化的普及推廣重視不夠,措施不力;宣傳、出版、教育等配合默契欠缺到位,聲勢不大;思想規范、行為引導、榜樣示範,和文藝創作、多種形式配合上差距較大,不盡人意;政策引領、資金投入、教材審定、普及方式和師資力量都尚待完善。這是需要認真加以解決的。二是處理好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的合理成分和優秀成果,使之繼續豐富發展、提高完善、不斷升華的問題。傳統文化是在持續、充分地吸收借鑒各種優秀文化養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今後的繼承發揚也必須這樣。當前,隨著對外交往的不斷增多,外來文化的影響滲透隨之加強;而且對外來文化內在需求和外在壓力雙向加大,並通過多種渠道、多個層面、多種方式,以前所未有速度和力度釋放出來,這是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只有轉變觀念,調整思路,因勢利導,借力使力,為我所用,才能使傳統文化在新的形勢下不斷發揚光大。三是處理好傳統文化「外熱內冷」,理性把握穩步推進問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持續增長,國外興起了一股規模空前的、包括了解傳統文化在內的漢語熱。國內對國學和傳統文化的地位也展開了熱烈討論,引發了人們的關注。不過,對國外的漢語熱要冷靜、客觀地看待,他們大多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而非中國傳統文化的「軟實力」的影響。國內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也眾說紛紜,各持己見,形成共識還需要一個過程。操之過急是無益的。四是處理好傳統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掌握難度較大,如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問題。傳統文化體系龐大、內容十分豐富;積累很多、感到無從下手;時空太遠、文字生辟難懂;工作很忙、難以深鑽細研。此外,傳統文化自身有精華也有糟粕,有優勢也有劣勢,有長處也有短處。如何適應社會轉型期的特點,針對當代中青年和少年兒童對傳統文化知之不多的實際,在教材編寫、普及推廣、配套工程、激勵機制、組織領導等方面,採取切實可行措施,使傳統文化在工作學習、文化娛樂、日常交往之中得以潛移默化的推行,變成一種自覺自願、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政府機構也要准確把握文化體制的價值取向,探索文化工作、包括傳統文化新的模式,大力發展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進一步壯大傳統文化和文化產業的影響,為和諧社會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

② 從中外茶俗看中國茶文化在國內外的傳播

摘要: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唐代陸羽始有系統的論著,至宋代達到高峰。因此,茶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近年來,我國茶葉經濟空前興盛,帶動了我國茶文化的發展。西方各國語言種「茶」一詞,大多源於當時海上貿易港口福建廈門及廣東方言中「茶」的讀音。可以說,中國給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識,茶的栽培加工技術,世界各國的茶葉,直接或間接,與我國茶葉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關鍵詞:中外茶俗、茶文化、中國、傳播

一、茶的起源

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我國是茶的故鄉,是茶樹的原產地,也是世界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而第一位確定茶樹學名是由瑞典科學家林奈和德國植物學家孔采。1950年我國植物學家錢崇澎根據國際命名和茶樹特性研究,確定茶樹學名為[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最早發現茶樹是在100萬年前,在我國西南部雲貴高原和四川一帶的深山密林中,有不少的原始型的野生大茶樹。人類發現茶樹和廣泛利用茶樹經過了相當長的時間,據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這充分的表明,茶出自中國,源於中國。

二、茶的命名和分類

我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茶類之齊全,茶葉品種之繁多是世界上任何一個產茶國都無法相比的。

(一)茶的命名

1.結合產地來命名

      古人說:「天下名山,必產靈草。」茶,往往就產自鍾靈毓秀的名勝山川。將茶名與風景名綁定,相得益彰,達到互相宣傳的效果。這方面的代表茶有不少,如西湖龍井、普陀佛茶、黃山毛峰、廬山雲霧、太湖翠竹、井岡翠綠、蒼山雪綠等等,舉不勝舉。

2.根據茶的品質特徵來命名

      有的反映茶的形狀:珍眉、珠茶、瓜片、松針、雀舌、毛尖、鷹嘴等;

      有的反映茶葉顏色:黃芽、輝白、天山清、水綠黃湯、白毛茶等等。

      還有的反映香氣和滋味:十里香、蘭花茶、水仙等反映茶香特點;而苦茶等反映茶的滋味。

3.以茶葉的採制特點命名

      比如騎火茶、春蕊等是茶的採摘時間,體現嫩度和質量;炒青、烘青、功夫等反映制茶工藝。

      對於品質、製法相似的同類茶,命名時在茶類前冠於地名或者簡稱,如炒青茶有婺綠、屯綠、杭綠、川綠;烘青茶有徽烘青、浙烘青、閩烘青等;紅茶有祁紅、川紅、滇紅、湖紅等。

4.以品種來命名

      這種命名方法在烏龍茶里最為常見,以品種來命名的有:台灣鐵觀音、安溪鐵觀音、閩北水仙、永春佛手等。以單樅命名的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等。

5.以傳說典故來命名

      茶產於名山,名山又多仙神之說,茶名不少也以神話典故來命名,如碧螺春、大紅袍、鐵觀音、文君嫩綠、金獎惠明等。

(二)茶的分類

茶學界對於茶的劃分採取了一種綜合的辦法,將中國茶分為兩大類,即基本條類和再加工條類。

1.基本條類

根據陳宗懋主編《中國茶經》的分類法,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

(1)綠茶

包括: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蒸青綠茶。

炒青綠茶分為:眉茶、珠茶、細嫩炒青、大方、碧螺春、雨花茶、甘露、松針等。

烘青綠茶分為:普通烘青、細嫩烘青等。

曬青綠茶分為:川青、滇青、陝青等。

蒸青綠茶分為:煎茶、玉露等。

(2)紅茶

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 。

小種紅茶包括:正山小種、煙小種。

工夫紅茶包括:川紅(金甘露、紅甘露等)、祁紅、滇紅、閩紅(金駿眉等)等。

紅碎茶包括:葉茶、碎茶、片茶、末茶。

(3)烏龍茶

分為:閩北烏龍(武夷岩茶——大紅袍、水仙、肉桂、半天腰、奇蘭、八仙等,還有些建甌建陽等地產的茶,如矮腳烏龍等)

閩南烏龍(鐵觀音、奇蘭、水仙、黃金桂等,這里的水仙和奇蘭主要是指主地的不同,同一種茶地在不同的產地產的茶)

廣東烏龍(鳳凰單樅、鳳凰水仙、嶺頭單樅等)

台灣烏龍(凍頂烏龍,包種等,前兩年流行的那個叫東方美人的也是這種)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青心烏龍茶,阿里山極品金萱茶等)

(4)白茶

分為:白芽茶、白葉茶

白芽茶,主要是指銀針等。

白葉茶,主要是指白牡丹、貢眉等。

(5)黃茶

分為: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

黃芽茶:包括蒙頂黃芽、君山銀針等。

黃小茶:包括北港毛尖、溈山毛尖、溫州黃湯等。

黃大茶:包括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等。

(6)黑茶

分為: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等)

四川邊茶(南路邊茶和西路邊茶等)

滇桂黑茶(六堡茶等)

陝西黑茶(涇渭茯茶等)

2.再加工茶條類

再加工茶類就是用基本茶類中的茶作為原料,進行再加工而成的茶葉。主要包括花茶、緊壓茶、工藝茶、非茶之茶。

(1)花茶

花茶是以六大茶類為基礎加以各類鮮花製作而成。所用的花有茉莉花、玫瑰花、桂花等。花茶加工是利用了鮮花吐香和茶葉吸香,茶味和花香融於一體,相得益彰。

(2)緊壓茶

緊壓茶一般以黑茶、綠茶、紅茶的散茶為原料,經再加工蒸壓成一定形狀而製成的茶葉。緊壓茶種類有沱茶、竹筒香茶、普洱方茶、米磚茶、黑磚茶、茯磚茶、康磚、圓茶、餅茶等。

(3)工藝茶

工藝茶又名茶工藝品,是選用上等基本條類茶為原料與脫水鮮花經獨特的手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精製而成。如「牡丹綉球」、「出水芙蓉」、「玉衣金蓮」、「金葫蘆」等工藝茶。

(4)非茶之茶

非茶之茶指不用茶樹葉子製作,但可以像茶一樣飲用的各種飲料。如菊花茶、羅布麻茶、人參茶、枸杞芽茶等。

三、中外茶俗

茶俗是在長期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以茶為主題或以茶為媒體的風俗、習慣、禮儀。是一定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形態下的產物,隨著社會形態的演變而消長變化。每個國家大都有各具國家特色的茶俗。

(一)中國茶文化

1.大碗茶

大家熟悉的大碗茶流行於北京、山東等地。因用大號碗盛茶而得名。多為「忙人解渴」,舊時專門有賣大碗茶的茶水攤,因價廉物美,去暑解渴,很受大眾歡迎。

2.功夫茶

  功夫茶源於清代的富豪人家,後成為漢族民間的傳統茶藝。流行於廣東潮汕和福建漳州、泉州等東南沿海地區,後又傳到香港特區、台灣省和東南亞。因飲茶要下功夫精心選購茶具,沖泡茶時,也要下功夫精心操作,喝茶時更是要有閑功夫品飲,不能性急猛喝,故名功夫茶。

3.酥油茶

  酥油茶是指以酥油調制的茶飲料,流行於西藏。據歷史記載,唐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完婚時,帶去了大批精美工藝日用品及酒、茶等土特產,賢惠的文成公主就用當地的乳酪、酥油和茶製成酥油茶來待客,自此酥油茶成了當地人愛喝的茶飲。

4.奶茶

  奶茶流行於以放牧為主的蒙古族居住區域,每到有客人來時,女主人將銅壺添水架在火爐上燒開,拿茯磚茶敲碎後放入壺中煮10幾分鍾,再加入適量的食鹽和鮮牛奶煮沸即成香噴噴的奶茶來招待客人。

5.蓋碗茶

  蓋碗茶流行於四川,四川當地人有上茶樓擺龍門陣的傳統習俗,每每聊天時都要用盞、蓋、托成套的蓋碗泡茶,便於色、香、味的欣賞和品嘗。

6.打油茶

  打油茶亦稱「煮油茶」,流行於廣西、湖南、貴州等地區,尤其以廣西恭城的侗族最為普遍。主要用於家常飲料和待客,按照當地風俗,每人需飲三碗,茶行三遍,才算對得起主人的好客之道,故有「三碗不見外」之說。

  (二)外國茶文化

1.英國的飲茶文化風俗

茶是英國人普遍喜愛的飲料,80%的英國人每天飲茶,茶葉消費量約占各種飲料總消費量的一半。英國本土不產茶,而茶的人均消費量佔全球首位,因此,茶的進口量長期遙居世界第一,英國茶文化,始於17世紀中期。1662年葡萄牙凱瑟琳公主嫁與英王查爾斯二世,飲茶風尚帶人皇室。凱瑟琳公主視茶為健美飲料,嗜茶、崇茶,被人稱為「飲茶皇後」。由於她的倡導和推動,使飲茶之風在朝廷盛行起來,繼而又擴展到王公貴族和貴豪世家,及至普通百姓,英國人好飲紅茶,特別崇尚湯濃味醇的牛奶紅茶和檸檬紅茶。伴隨而來的,還出現了反映西方色彩的茶娘、茶座、茶會以及飲茶舞會等。英國茶文化特別注重午後飲茶,飲午後茶逐漸成為一種文化風俗,一直延續至今。飲午後茶,已是當今英國人的重要生活內容,英國茶文化並已開始傳向歐洲其他國家,並有擴展之勢。如今,在英國的飲食場所、公共娛樂場所等,都有供應午後茶的。午後茶,實質上是一餐簡化了的茶點,一般只供應一杯茶和一碟糕點。

2.日本的飲茶文化風俗

日本的茶道起源於中國,具有東方文化之韻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的內蘊。中日兩國一衣帶水,隋唐以前,兩國已有文化交往。以後,隨著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播,茶文化也同時傳到了日本,飲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風尚。日本茶道即是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們進行一種禮法教育和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日本茶道有20多個流派,代代相傳,沿襲至今。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為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日本的茶道有煩瑣的規程,如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干凈,插花要根據季節和來賓的名望、地位、輩份、年齡和文化教養等來選擇。主持人的動作要規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准確到位。凡此種種都表示對來賓的尊重,體現"和、敬"的精神。

3.韓國的飲茶文化風俗。

韓國的飲茶史也有數千年的歷史。公元7世紀時,飲茶之風已遍及全國,並流行於廣大民間,因而韓國的茶文化也就成為韓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歷史上,韓國的茶文化也曾興盛一時,源遠流長。在我國的宋元時期,全面學習中國茶文化的韓國茶文化,以韓國「茶禮」為中心,普遍流傳中國宋元時期的「點茶」。約在我國元代中葉後,中國茶文化進一步為韓國理解並接受,而眾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為時興、普及。我國的近鄰韓國,歷來通過「茶禮」的形成,向人們宣傳、傳播茶文化,並有機地引導社會大眾消費茶葉。韓國的茶禮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如按名茶類型區分,即有「末茶法」、「餅茶法」、「錢茶法」、「葉茶法」四種。

4.美國的飲茶文化風俗

美國不產茶葉,美國人喝的茶全靠進口。美國的飲茶習俗與眾不同,主要以紅茶泡用或用速溶茶沖泡,放入冰箱冷卻後,飲時杯中加入冰塊、方糖、檸檬,或蜂蜜、甜果酒調飲,甜而酸香,開胃爽口。美國人一般只重視茶葉的湯色而不太重視茶葉的外形,所以美國的茶都是袋泡茶、速溶茶、混合冰茶粉等,要麼就是罐裝、瓶裝的茶水。在美國,大多數人愛飲冰茶不愛飲熱茶,美國人飲用冰茶為世界之最,由於冰茶不含二氧化碳、不含熱量、刺激性小、味道爽口,老少皆宜,所以冰茶在美國已十分受消費者的歡迎,流行得很快。美國的冰茶品種繁多,令人眼花繚亂,既有紅茶,也有綠茶,還有中國烏龍茶;既有加糖的,也有無糖的;既有加果味香料的,也有純粹是茶味的。總之,它可以滿足各種人的口味,任君挑選,做成帶有一絲酒香味的混合冰茶,特受一些成年人的歡迎。

5.俄羅斯的飲茶文化風俗

說起俄羅斯人的嗜好,人們首先想起的就是他們酷愛喝酒,嗜酒如命。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與喝酒相比,俄羅斯人更愛喝茶,真可謂一席無酒,但不可一日無茶。如今,茶葉已成為俄羅斯人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茶葉早已成為廣大俄羅斯人深愛的飲品,在俄羅斯還形成了獨特的飲茶文化。從飲茶方式看,中國人講究「品茶」,香茗一杯細品慢飲。而與中國人這一方式不一樣的是,俄羅斯人喝茶往往配以蛋糕、烤餅、餅乾等點心,邊吃邊喝。俄羅斯人的飲食習慣喜歡用糖,所以他們喝茶時一定要加入糖或蜂蜜、檸檬之類的甜料。許多俄羅斯人甚至直接將糖放在茶水裡,還有些人喝茶時則在嘴裡放一粒糖。

6.非洲的飲茶文化風俗

在我們的印象里,非洲是一個充滿野性的國家,而且非洲盛產咖啡,所以我們會很自然地想:非洲人應該沒有飲茶。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非洲人舍咖啡而飲茶,尤其北非的阿拉伯人,他們招待客人必定要茶侍奉。他們喜歡在茶里放進了三分之一的糖,差不多糖味掩蓋了茶香。另外,非洲人喝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歡在綠茶里加幾片新鮮的薄荷葉和一些冰糖,此茶清香醇厚,又甜又涼。有客來訪,主人連敬三杯,客人須將茶喝完才算禮貌。

四、茶在國內外的傳播

(一)茶在國內的傳播

1、始於巴蜀

      現在,絕大多數學者都認同中國的飲茶是秦統一巴蜀之後才慢慢傳播開來的,也就是說,中國和世界的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發展為業的。巴蜀的茶葉,據文字記載和考證,至少可追溯到戰國時於期,那時巴蜀已形成一定規模的茶區,並將茶作為貢品之一。巴蜀茶業在我國早期茶業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在西漢成帝時於王褒所著的《童約》中可以看出,成都一帶在西漢時於不僅飲茶成風,而且還出現了專門用具。其實,在西漢時,成都不僅已經成為我國茶葉口的一個消費中心,由後來的文獻記載來看,成都很可能也形成了最早的茶口葉集散中心。所以說不僅是在先秦,在秦漢乃至西晉,巴蜀都稱得上是我國茶葉生產的重要中心。

2、順江而下

      秦漢時於期,隨著巴蜀與各地區交流的日益密切,茶亦被廣泛的傳播。茶最先傳播至東部與南部,湖南茶陵的命名便極好地證明了這一點。西漢時期,茶陵以產茶聞名,茶陵地處江西與廣東交界,由此可見,西漢時期茶的生產已傳播至與湘、粵、贛毗鄰的地區。三國兩晉時於期,由於荊楚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堅實的經濟文化水平,該地區逐漸取代巴蜀,成為中國茶文化發展的主要地域。三國時期,孫吳占據東南半壁江山,這一區域茶樹種植的規模與范圍較大,是我國茶文化傳播與發展的主要陣地。此時茶的飲用亦傳播至北方的名門望族。四晉時期,《荊州土記》記載了此時長江中游茶業的發展情況,其曰「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說明巴蜀艷壓群芳的優勢已被荊漢地區所取代。

3、繼續東移

      五胡亂華,西晉南渡,北方豪門進駐中原,建康成為當時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崇茶之風盛行於貴族富豪之間,致使江東飲茶與茶文化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加快了我國茶葉向東南推移的腳步。這一階段,使我國東南地區的茶葉種植由浙西擴展至今溫州、寧波沿海一帶。此外,《桐君錄》記載有「西陽、武昌、晉陵皆出好茗」,晉陵即指常州,而茶產自宜興,這表明東晉和南朝時,長江下游宜興一帶的茶業也十分有名。三國兩晉後,茶業重心東移的趨勢越發顯著。

(二)茶在國外的傳播

茶在國內傳播的同時,也不斷向周邊國家和世界傳播。隨著商業貿易和中外文化的交流,在南北朝時,我國的茶葉就開始陸續輸出至東南亞鄰國及亞洲其他地區,種茶、制茶和飲茶習俗,開始由國內傳至國外。唐代日本高僧最澄回國時從中國攜帶茶籽種植,宋代日本榮西禪師又從我國傳入茶籽至日本種植。這些文化交流使者將從中國學到的飲茶習俗帶回日本,在此基礎上進行發揚廣大,推動了日本飲茶習俗的發展。後又經日僧南浦昭明將學得中國徑山寺茶宴、鬥茶等飲茶習俗帶回日本,在此基礎上改造後逐漸形成了日本自已的茶道。

約在1610年中國茶葉作為商品輸往歐州的荷蘭和葡萄牙,後傳至東歐,再傳至俄、法等國。印度雖有野生茶樹,但是印度人不知種茶和飲茶,1780年印度引種中國茶籽,之後傳播到斯里蘭、非洲、南美等地。茶在傳播中,「茶」字的音、形、義也隨之流傳,世界各國對茶的稱謂起源於中國,如茶在英語中寫成「TEA」,是從福建話「茶」字的念法而生。可以說,中國給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識,茶的栽培加工技術,世界各國的茶葉,直接或間接,與我國茶葉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目前,我國生產茶葉三分之一銷往世界各地上百個國家和地區,有50多個國家引種了我國的茶籽、茶樹,世界飲茶人口已達20多億。

③ 德雲社的商演為什麼不自己辦,而是交給專門的演出商操作

你還是太年輕,誰告訴你德雲社不自己辦商演的?

郭德綱不等於德雲社,郭德綱是人,德雲社是公司。

准確來說,是郭德綱不自己放下相聲去親自操持商演,其實德雲社的商演,德雲社是摻和的,並不會完全交給外邊演出商。

合作十年,素有德雲社「御用演出商」之稱的北京環宇兄弟國際文化傳媒,就算大家口中的「專業的商演演出」合作夥伴。

這家負責了德雲社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型商業演出的專業傳媒公司,跟著德雲社一路壯大,前年都掛牌上市了

而這家公司,郭德綱妻子王慧是第二大股東。

在德雲社,聽相聲看老闆郭德綱,看產業還得老闆娘王慧。

五家文化公司法定代表人,六家德雲社相關傳媒公司對外投資,最低的持股比例也是15%,佔了第二大股東,其他的,都是持股半數的第一股東。

你以為德雲社是個相聲草台班子,唱戲的社團

錯,大錯特錯,德雲社早就成了傳媒公司,成為了相聲圈乃至 娛樂 圈最聲名赫赫的造星機器。

《德雲社》是大家多年來叫順口的簡稱,全稱應該是《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文化傳媒公司,你覺得會沒有負責宣傳和安排商演的部門?

別的不說,大大小小的幾個園子,算商演吧,誰負責,不都說是大管家欒雲平安排么?

德雲社這么多年,自己也辦商演。

大型的開箱封箱鋼絲節可能和專業兄弟單位合作辦,平時的小打小鬧商演自己德雲社公司就能解決了,沒必要找外邊公司。

大家平時目光全在郭德綱身上,而郭德綱這個人性格就是灑脫,就說相聲,其他事情不參合也不擅長,別說辦商演了,就是辦個酒局郭德綱都懶得操持。

所以大家理所應該的覺得德雲社也是世外桃源一般只是個相聲愛好者班子,類似古時候的江湖門派,雲鶴九霄這些徒弟們,都是郭們弟子,大家師兄弟相稱,互敬互愛,各自比拼武藝,江湖兒女,快意恩仇,不問俗世。

其實,德雲社就是個文化傳媒公司,學員也是員工,也是來上班打卡五險一金,平時德雲社也和大多數公司一樣,舉辦演出,培訓策劃,賺錢,養家。

早年間德雲社沒發展起來的時候,確實需要找外邊專業公司幫忙開商演,但現在德雲社家大業大,早就能自力更生了,就算交給外邊專業演出商開商演,這演出商,也是大半自己人,跟自己家沒區別。

所以,德雲社的商演也自己辦,交給專門的演出商操作,也是因為,專門的演出商,是自己家的。

老郭常說「得道有早晚、術業有專攻」,凡事不要「事必躬親」,讓專輪此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是最正確的!

如今的德雲社可以說在相聲市場是如日中天的,旗下包括 郭德綱、於謙、岳雲鵬、孫越、高峰、欒雲平、郭麒麟、閻鶴祥、張雲雷、楊九郎、孟鶴堂、周九良 等一侍桐悶眾「名角兒」,單拿任何一位他的市場號召力都是驚人的。而德雲社每年都有大大小小、國內國外幾十場商業演出,幾乎每一年都有大批的演出公司想要承接德雲社的業務。

那麼,作為德雲社來說,能否自己辦自己的相聲「商演」呢?答案是肯定可以,但是確實沒有必要。就像德雲社旗下的其他產業,如德雲華服、紅酒、面膜、飯店等多元化產業,郭德綱都是交於專業的人在管理。郭德綱曾說「我只懂相聲,其他我真干行,但是,我可以找專業的人干啊,他們對我負責就行啊!」所以對於商演,特別是大型商演,牽扯到合作商、企業、演出審批、場地協調等一大堆需要極度專業化的東西,交給長期合作的機構是上上之選!

而我們提到德雲社的商演,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公司——北京環宇兄弟國際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翻看德雲社近十年來大大小小的商演合作名錄,這個公司基本都是頭一位,在公司簡介中也毫不諱言「德雲社御用演出商」這個稱謂。

作為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環宇兄弟」,何以深得德雲社「親睞」,親密合作十年之久?除了環宇兄弟自身具有的成熟的運營體系、專業的商演統籌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該公司第二大股東——個人持股比例達到15%的王惠。說起王惠我想熟悉德雲社的觀眾應該沒有不認識她的,她可是德雲社真正的「當家人」,北京德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以及德雲社旗下多家分社的控股股東。

德雲社的商演不自己辦,卻交給專門的演出商來操作? 這裡面可就有大學問了,一般明星誰辦活動,還需要自己動手的?不都是交給助理去辦么,這樣明星就能有更多的時間來趕通告,這叫「人盡其用」。

德雲社也不例外,它不僅僅只是一個社團,還是一個比較出名的傳媒公司,它也需要「架子」啊!德雲社本職是為 社會 創造出更多的明星和人才,而不是去處理這些「雜七雜八」的活動商演,耽誤老彎演出,放低自己的位置。

而且那麼大一個公司,如果自己動手布置,那是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可能導致公司出狀況。在同等的價格上,有人願意做這些事,那你是願意花錢招人操作還是自己花錢累死累活的做?大部分人肯定選第一種啊,活得輕松,做得不好還可以給別人提意見。

德雲社找演出商操作肯定是有道理的,聽說過「肥水不流外人田」嗎? 與德雲社合作的演出商「環宇兄弟」,你知道有什麼背景嗎?它背後的老闆是德雲社郭德綱的老婆王慧。 兩人公司代表人是夫妻關系,那就不存在外人咯,無論給了多少費用,最後還不是進了王慧的腰包,所以說你還是太單純了!

我認為他們這樣做是最好的選擇,德雲社本身要學習的東西就多,節目更新太慢,粉絲都天天催,希望能多更新點。這樣請人幫忙節省了時間,德雲社成員也不必為這樣瑣事操心,能更好的訓練。

迄今為止,好像還沒有任何一個優秀社團去辦演出的時候是自行辦理的,因為這其中的勾當和各種門路實在是太多了,相聲藝人如果一心撲在辦商演的過程中,而不是辦商業的最終結果,只能是南轅北轍,費力不討好。

在郭德綱先生早期的段子里,經常能夠聽到曾經德雲社去山西和東北做商演時面臨的種種尷尬困境,當然可能有那麼一點點的地域黑,但能夠看得出德雲社早期自己籌辦商演時的諸多不順。

倒不是說德雲社不想找別人來幫自己辦商演,實在是那個時候的德雲社名氣還不是很大,相關的組織方也瞧不起這塊肥肉。只不過後期德雲社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才形成了有組織有紀律的牽頭搭線而進行的國內或者國際巡展。

商演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到了什麼地方有什麼習俗,在哪個地方演商演的時候有多少觀眾,觀眾的票價需要賣多少?有沒有什麼地方值得注意?有沒有什麼規章制度需要遵循 ? ,些都需要提前有一個度,而且在商業的過程中絕對不可以超越這個度。

這個度的來源可能很悠久,是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流傳下來的,德雲社的藝人,作為單純的說相聲的藝人而言,不可能了解每一個地方的溝溝道道,很有可能就陰溝里翻了船,到最後整了個極其狼狽的下場。

在這種情況之下,商演才運應而生,甚至有專門的團隊去為德雲社的藝人衡量:在哪個地方演出。對於德雲社而言,起到了十分好的作用。

正規商演的話,一般都是由相關組織牽頭搭線,限定在某一個地方、某個時間段進行表演,而這個演出經費由工作人員直接打到德雲社的賬戶上,也就是說德雲社相聲藝人在沒有商演之前就已經賺到錢了。

而商演之後的利潤,是需要一定比例的匯到組織方,當然這么一套流程下來德雲社收到原有利益可能會大打折扣,比如說原先的10萬到時候可能只有7萬或者8萬,但這樣的好處是,德雲社的藝人就可以踏踏實實的去說相聲了,沒有必要去和 社會 上的人員去打過多的交道,耽誤了自己,也影響了社團的發展。

我們假設德雲社自行操辦,來看需要些什麼。

1.要德雲社自己養一批人,大到跑政府手續,小到安排觀眾座位,停車等問題都要自己管,事無巨細;

2.如果這批人只負責德雲社自家的商演,那每年有沒有足夠的場次,能養得活這批人。如果養不起,那勢必還要接別人的商演;

3.北京本地的還好點,外地的你怎麼整?了解當地的報批手續嗎?對當地的場地清楚嗎?那肯定是找當地的公司協做是最好的。

綜上所述,包給專業的公司去干是最合適不過了。

德雲社在觀眾的腦海里就是一個走郭德綱主持的說相聲的大家庭,其實有心的隨便在網上搜索一下就知道,德雲社不只是說相聲這一個產業,它涉及到飲食, 娛樂 ,生活用品等眾多的領域。而郭德綱最主要的就是說相聲,把其他的都交給可以放心的人,這其中就有商演這一項目。

德雲社每一年大大小小的商演也有幾十場不止,可是這些商演幾乎都是有飛宇兄弟一家公司籌辦,那麼這其中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嗎?

先看看環宇公司的股東裡面有一個名字讓人眼前一亮,這個人就是王慧。她不是什麼名人,她的丈夫可就是現在德雲社的老闆郭德綱,看到這里讀者心裡應該豁然開朗了,郭德綱的這一招,還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郭德綱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一個說相聲的,而且德雲社能有今天的成績完全是靠相聲發展起來的。

所以說郭德綱這樣做既可以置身於自己喜愛的事業,又可以在本職之外給自己撈點外快,而且還給自己老婆做老闆的機會,說難聽一點,萬一哪天德雲社的相聲產業不受歡迎了,也不至於一下變得沒有經濟來源。

郭德綱對於商演這一方面的投資也沒過學習經歷,把這個機會給自己合作夥伴,既可以確定德雲社在 社會 上的任何,又可以給自己帶來更好的推廣量。

自己操作就有賠的可能,演員不會負責虧損,只有郭德綱自己拿真金白銀去賠。而一但賺錢演員都會覺得自己分的錢少大頭讓郭賺走了,久之就會產生矛盾。 現在德雲社對外報價 按等級定出場費,公司和演員拆賬,利益統一。

德雲社商演其實和演員開演唱會,會找主辦方而不是自己去辦一個道理。

一、德雲社他有自己的合作團隊,專業的合作團隊不可能和業余的相比,一個商演需要准備的東西特別多。雖然德雲社是一個公司,裡面有很多的演職人員,但是對於有時候要同時辦幾場商演還是很困難。

二、郭老師本來就是想專職做好相聲,雖然下面也有人教授下面學員相聲,但是自己的本職不能忘吧。又辦了相聲學院,還是可以拿畢業證的學院,總不能什麼好處都被一個人占完,總得分一羹粥出去,讓別人一起賺錢 ,才會結交更多的朋友,將來的路也會好走。

三、郭老師本身就是有大智慧的人,他經常說:在座各位就是他的衣食父母。一個能說出這樣的話的人,不會因為一點利益而開罪他人。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在任何行業里都行得通。

結語:錢是賺不完的,一個人賺是會讓人眼紅的,那為何不讓大家一起賺,大家都開心,結果才會好。

簡單說就是內外的關系。

內就是相聲演員,這是核心,省時省力省心,演員可以不受外力因素而影響現場發揮,最大程度保證現場演出質量。

外就包括很多方面了:組織運作,廣告如何投放,賣票,和當地有關部門溝通,商演要上報,上報要審批,安保部門等,事兒不大,但是繁瑣,沒有點當地的硬路子恐怕不行。

飯也不能讓你一個人都吃了,總得給別人留口吃的,老郭特別知道什麼是皆大歡喜。

閱讀全文

與敬道文化傳媒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